-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生物总复习体温调节课时闯关含解析中图版必修3
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一单元第二章第四节 体温调节课时闯关(含解析)中图版必修3 1.人体体温相对稳定的生理意义是( ) A.适应较低的环境温度能力强 B.适应高温的能力强 C.是人体新陈代谢所必需的 D.37℃高于一般环境的温度,能大幅促进新陈代谢速率 解析:选C。人体体温的相对稳定是保证酶活性、维持内环境稳态、保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 2.大面积深度烧伤的病人治愈后,夏季要比烧伤前怕热,这是因为皮肤烧伤时损伤了( ) A.大量神经末梢 B.皮下脂肪组织 C.大量汗腺 D.皮脂腺 解析:选C。烧伤会损伤皮肤中的汗腺,使排汗散热功能受阻,所以更怕热。 3.(2010·高考上海卷)下图表示某人的体温变化曲线,导致ab段和bc段体温变化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 A.发热和寒颤 B.提高环境温度和寒颤 C.寒颤和出汗减少 D.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 解析:选D。从图中可读出,60分钟前,人的体温维持在37 ℃左右,60~80分钟时,体温上升,80~100分钟时,体温恢复正常。四个选项中可能导致体温上升的事件有发热、提高环境温度、剧烈运动,可能导致体温下降的事件有出汗增加。寒冷刺激下打寒颤能增加产热,但一般不会导致体温高于正常值,因此只有D项正确。 4.(2010·高考四川卷)某同学感冒发热39 ℃,伴有轻度腹泻。与病前相比,此时该同学的生理状况是( ) A.呼吸、心跳加快,心肌细胞中ATP大量积累 B.汗液分泌增多,尿量减少,血浆Na+浓度降低 C.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 D.糖元合成增强,脂肪分解加快,尿素合成增多 解析:选C。本题考查人体的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发热后,呼吸、心跳会加快,但心肌细胞中ATP不会大量积累,A错。发热又轻度腹泻,汗液分泌增多,尿量减少,血浆中钠离子保持相对稳定,不会降低,B错。发热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导致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C正确。发热时,代谢增强,加上轻度腹泻,糖元合成不会增强,D错。 5.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 ) A.冷觉感受器兴奋 B.温觉感受器抑制 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D.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 解析:选D。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温觉感受器兴奋,冷觉感受器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机体产热,所以在炎热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6.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流经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量,在A时刻,室内温度由15 ℃突升至40 ℃,在B时刻,室内温度又突降至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A时刻室内温度变化时,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 B.在AB段时间内,因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所以人体不散热 C.在AB段时间内,人体内酶的活性比BC段时间内高 D.在BC段时间内,人体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 解析:选D。在A时刻,室内温度由15 ℃突升至40 ℃,外界环境温度变高,皮肤血管会舒张,单位时间血流量变大,立毛肌会舒张;在AB段时间内,人体仍然保持体温相对恒定,人体内酶的活性不变;在BC段时间内,外界环境温度低,人体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促进人体代谢多产热,以维持体温恒定。 7.(2010·高考海南卷)成年大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时,可能出现( ) A.体温升高、耗氧量减少 B.体温下降、耗氧量增加 C.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耗氧量增加 D.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体温下降 答案:C 8.冬季课后,小李从教室走出,这时他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 ) A.耗氧量增加,体温升高 B.耗氧量减少,立毛肌放松 C.耗氧量增加,体表血管收缩 D.耗氧量减少,心律变慢 解析:选C。冬季课后,小李从教室走出,由于室外温度较低,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机体耗氧量增加,立毛肌收缩,产热增加;体表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热减少,进而使机体保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9.下列对体温恒定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产热量不变 B.产热量和散热量都不变 C.散热量不变 D.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解析:选D。体温的恒定并不是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绝对的不变,而是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10.设人在20℃的环境中的产热速率为a1,散热速率为b1;进入0℃环境20分钟后的产热速率为a2,散热速率为b2。以下有关产热速率与散热速率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A.a1=b1,a2=b2 B.a2>a1,b1<b2 C.a1<b1,a2>b2 D.A、B两项都对 解析:选D。人为恒温动物,产热量=散热量,即a1=b1、a2=b2,A项正确;寒冷环境中因环境温度与皮肤温度差较大,皮肤通过传导散热量大于炎热环境中传导散热量,即b2>b1。又因a1=b1、a2=b2,故a2>a1,B项也正确。 11.下列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寒冷环境刺激可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机体产热增加 B.寒冷环境刺激可使皮肤血管收缩,机体散热减少 C.炎热环境刺激可使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增加,机体散热增加 D.极端炎热环境中,人体不能只靠神经和体液调节来维持体温恒定 解析:选C。天冷的时候,皮肤中的冷觉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反应,如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从而增加产热,同时皮肤表面的血管收缩,使其中的血流量减少。这个过程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而天热的时候,皮肤表面的血管内的血流量就会增多,血流加快,同时人体的排汗也会增加;在环境温度接近或超过人体温度时,人体只有依靠出汗蒸发来散热了。 12.(2011·高考海南卷)关于哺乳动物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 B.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C.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调节动物体水盐平衡 D.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解析:选D。下丘脑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调节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而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故A正确,D错误;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故下丘脑可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下丘脑内有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调节动物体水盐平衡。 13.在人体体温的神经—体液调节中,下丘脑是________,调节产热活动最重要的激素是________。人在寒冷的环境下会出现寒颤,这是机体通过________增加产热,有利于维持体温恒定;剧烈运动后,机体降低体温的机制主要是通过汗液的蒸发和____________增加散热。 解析:在人体体温的神经—体液调节中,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调节产热活动最重要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它可促进各组织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人在寒冷环境下会出现寒颤,这是机体通过骨骼肌收缩增加产热,有利于维持体温恒定;剧烈运动后,机体降低体温的机制主要是通过汗液的蒸发和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来增加散热。 答案:体温调节中枢 甲状腺激素 骨骼肌收缩 皮肤毛细血管舒张 14.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细胞正常生命活动非常重要。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环境通过________调节和________调节实现相对稳定。 (2)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温相对恒定是保证内环境稳定的一个重要前提。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温度感受器位于________上。与体温调节直接相关的两种激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 (4)体液中的水和电解质的含量也是相对稳定的。如果脑中缺血,使细胞内Na+浓度升高,会引起细胞________。如果人体大量失水,血浆渗透压将______,引起________激素分泌增加,________中枢兴奋。 答案:(1)体液(激素) 神经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3)下丘脑 皮肤和黏膜 肾上腺素 甲状腺激素 (4)水肿(吸水) 升高 抗利尿 渴觉 15.(创新探究)小白鼠是恒温动物。科学家们在实验中发现,如果破坏了小白鼠的下丘脑,它就不再具有维持体温恒定的能力了。 (1)这个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实验的参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常小白鼠的体温调节类型与下图所示的________相同。 (3)研究者如何确定实验动物的体温是否恒定?______________。若研究者要对实验鼠被破坏下丘脑之前24小时和破坏下丘脑以后24小时的体温分别进行测量记录(测量间隔为4小时),请你为该实验设计一个合理的体温记录表。 (4)若研究者仅根据一只小白鼠的实验结果便得出了前面的结论,你认为该结论可靠吗?为什么? 解析:本题是考查有关体温调节的实验设计题。要注意对照和单一变量原则,应进行多次重复实验,实验结论才可靠。 答案:(1)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在下丘脑 实验前动物的状态(或小白鼠被破坏下丘脑之前的状态) (2)甲 (3)多次等时间间隔测量动物体温 测量记录表 测量时间 (间隔4小时)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第七次 处理前动物体温 处理后动物体温 (4)不可靠。因为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应进行多次重复实验,如均得到相同的结果,上述结论才可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