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花城版三年级音乐上册第3课《歌曲《大海啊,故乡》》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大海啊故乡》教案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在音乐活动中了解大海,感受大海的音乐形象,丰富音乐表现力, 体验人们热爱大海、热爱故乡、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 2.能用优美、连贯、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分析作 品中的音乐要素,了解歌曲中出现的典型节奏,体会并表现出歌曲所 蕴涵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 这首歌曲具有浓厚的思乡情感,对于现在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 度,因此除了要正确处理好音乐的情绪外,还应该向学生介绍在海外 的华人眷恋祖国的事迹,从多个侧面启发学生更深刻地感受这首歌曲 的情感。 三 重点难点 1、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运用音乐要素表现歌曲以及歌曲的节奏节拍的把握。 四 教学过程 一、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会唱有关大海的歌吗? (生讨论后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非常优美抒情的大家喜爱的 有关海的歌曲 --《大海啊,故乡》。 2、新课 (1)简介歌曲《 大海啊,故乡》是影片《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歌, 创作于 1983 年。音乐通俗易懂,格调高雅,优美动听,感情真挚, 是一首深受欢迎、脍炙人口的抒情歌曲。中速、深情地,王立平词曲。 (师讲解分析) (设计思路:这里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导入,借助多媒体展示大海的 画面,随着 优美的音乐作背景,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创设意境。并根据学生已有 的 生活经验激发想像,使得教学一开始就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 感体 验,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快 乐 的事情。) 3、聆听感悟: 初听音乐: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初步感受歌曲 提问:歌曲可分为几段?情绪怎样? 4、学唱歌曲 1、学唱旋律 1)学生随琴哼唱旋律 (教师带领学生一边唱一边划旋律线) 问:划出的旋律线像什么? 学生:像大海的波浪 2)解决难点节奏 提问:这首歌曲中运用到的最多、最典型的节奏型是什么? 它有 什么特点? 学生: xx x.xx xx x-切分节奏的运用较明显,重复多次(集 体练习节奏) 歌曲节奏较为舒展, 提问:这一节奏的运用有什么作用? 学生:xx x.xx xx x-切分节奏的运用生动描绘出大海带给我们的印 象:平静中略带波澜,使我们很自然想到大海的潮起潮落 (设计意图:xx x.xx xx x-这一节奏的练习解决了这首歌曲中的难 点,为以下的学唱打好基础。) 3)演唱旋律 学生随琴演唱旋律(注意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提问:这首歌的旋律线的起伏和节奏特点对与表达歌曲的情感有 联系吗? 学生:切分节奏 xx x.xx xx x-的运用及旋律线都象是真切展 现出大海波涛起伏的样子,二者巧妙融合在一起,完美而统一,简直太 绝妙啦。 2、学唱歌词 A、全体学生随伴奏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B、学生随琴轻声演唱歌词 C、学生跟琴演唱歌词(将唱不准的乐句进行教唱) D、全体齐唱歌词 3、情感升华 教师:“大海啊,故乡”重复了多次,在情感的发展上每次的重复有何 不同?是否有些多余? 小组练习并讨论 生答:“大海啊,故乡”重复了多次,不但没有感到罗嗦,恰恰相反每重 复一次感情的发展就更进一步,从亲切倾诉————抒发情怀——情 感深华——怀恋之情 ,这样感情的发展线也仿佛象是大海的波澜。从 旋律的起伏到感情的发展,词曲的完美结合使我们更真切感受到大海 的宽广汹涌,从而更好地表达出对祖国对故乡的深情 (教师总结并鼓励学生丰富的想像发表独到的见解) 4、艺术处理 学生小组讨论:演唱要轻柔连贯,注意节拍重音,随音乐情绪的发展, 表达出高潮乐句情绪的变化 小组练习并展示 师生评价总结 (设计思路:首先使学生对歌曲获得初步的印象,接着在复听及演唱 的基础上进入分析歌曲的环节。教师以必要的引导提示激活了学生的 思维,从而师生间思维的互动形成课堂“动态生成”——对于音乐的较 新颖合理的诠释。潜移默化中指导学生掌握感受鉴赏音乐的方法,善 于体验音乐要素的巧妙运用,从而提高音乐感受鉴赏能力及表现力) (六)结束本课 最后,请各组同学和老师一起来演唱表演这首优美的歌曲《大海 啊故乡》(设计意图:通过细致的分组可以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使其各尽其能,。通过各小组的活动,将歌曲采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完整 展现出来,体现出集体的智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及创新实践能 力) 八、板书 歌曲《大海啊故乡》 九、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搜集几首歌唱我们祖国山河、家乡的歌曲 十、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力求导入求新、运用处理教材求新并注重从音乐语 言中挖掘歌曲的审美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及创新能力。实践中 取得一定良好的教学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