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协作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
辽宁省协作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什么是审美现代性呢?如果简单地望文生义地推论,就会轻而易举地得到这样的解答:审美现代性与现代性是一致的,是审美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现代性特征。事实并非如此。审美作为超越的、自由的活动,并不肯定现实,并不与现实相一致,而是超越现实,甚至否定现实审美的自由品格和超越本质存在于审美与现实的差异之中。同理,审美现代性也不是现代性生的肯定形式,而是对现代性的超越甚至否定。这就是说,审美现代性与现代性并不一致,它是现代性的反思、批判力量,它使主体在现代化过程中保持着反思能力和超越品格,不至于丧失自觉性而成为盲目的存在。 由于现代性具有感性与理性两个层面,审美现代性同样体现为感性和超感性两种形式。中美现代性的感性形式体现子大众审美文化中。在市场经济的刺激下,大众审美文化兴起,它包括通俗文学、流行艺术、大众化的影视作品,也包括商业化的产品设计和包装、时装、广告,等等。大众审美文化作为感性审美现代性,具有两重性,一为与感性现代性之间的契合性、亲和性;一为对感性现代性的差异性、超越性。一方面,大众审美文化迎合了现代消费主义浪潮,借助市场经济,使自己商品化,成为物质享乐的助力。最终,也就成为现代性的战利品,丧失了自己的超越品格。另一方面,大众审美文化还具有审美属性。审美属性使大众审美文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感性现代性的物质主义,使物质消费带有某种精神性;一定程度上克服感性现代性的鄙俗性,使低俗文化品质有所提升。总之,大众审美文化的两重性始终存在,二者相反相成,构成感|性审美现代性。 审美现代性的超感性形式是精英审美文化。精英审美文化不同于大众审美文化,它是精英|知识阶层为主体的审美文化,包括现代纯文学、高雅艺术,以及其他高雅审美文化。精英审美文化所体现的审美现代性,本质上是一种反现代性。现代性一方面带来了社会进步,同时也导致生存危机。科学主义以对自然的征服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并且带来技术对人的统治(技术异化),从而威胁人的自由1人本主义确立了人的主体性,肯定了人的价值,但是也导致个体生存根据的丧失、生存意义的迷惘。现代性的消极面意味着需要一种反思批判力量,以唤起生存的自觉和保神自由精神。审美现代性的超感性形式——精英审美文化作为典范承担了这个任务。它使人在现代化过程中免于丧失自我。免于精神沉论。从而成为一种拯救力量。 大众审美文化与精英审美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也形成了相容互补的关系。所谓相容性,是因为大众审美文化与精英审是文化都有助于人的价值的提高,大众审美文化与现代性的契合度时现代性的开华,有利于增进人的现实幸福:而精英审美文化对现代性的抗争有利于恢复精神的自由。所谓互补性,是指大众审美文化与精英审美文化的长处与短处可以互相弥补,大众审美文化可以弥补精英审美文化的贵族化,远离现实生活的偏向:而精英审员文化则可以弥补大众审美文化的感性化,低俗化偏向。必须相容互补,才是完整的审美现代性。不能以片面的态度看待其中任何一种,尤其要克服歧视大众审美文化的态度。 (摘编自杨春时(审美现代性与大众审美文化) 材料二: 审美现代性对日常经验的否定具有积极意义,但这种积极作用的背后也隐含着某些值得思考的负面因素。首先,审美现代性在批判日常生活意识形态的工具理性和情性时,往往夸大了其负面功能,甚至是不加区分地反对一切非艺术的生存方式和理性功能。于是,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极端化,良莠不分地统统加以拒绝。正是在这一意又上,我们不难发现审美现代性自身的极端性和激进色彩。其次,在颠覆和否定日常经验和生活的同时,审美现代性割裂了艺术与日常现实和普通民众的传统联系。虽然艺术不再是日常现实的模仿,不再是熟悉生活的升华,但问题的另一面也就暴露出来。艺术与现实的联系显得十分脆弱,艺术与公众的组带被割断了。所以,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现代主又艺术的那种“文化精英主义”色彩。这一步说,即使我们承认现代主义艺术所主张的审美现代性确有批判颠覆启蒙现代性之工具理性的功能,但由于远离普通公众,远离日常社会生活,这种批判和颠覆的作用充其量不过是小圈子里的游戏而已。最后,否定、批判和颠覆多于建设,这恐怕是审美现代性的另一局限。启蒙理性尽管有问题,但必须承认,没有这种启蒙,社会文化就不可能获得巨大的进步,甚至连审美的现代性也不可能。正是从这个角度说,审美现代性是受惠于并发源于启蒙现代性的。它作为后者的对立面,尽管暴露了工具理性的压抑性质,但在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建设性地去除糟粕保留精华等方面,却显得无能为力。 (摘编自周宪(审美现代性与日常生活批判))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审美具有自由品格和超越的本质,因而使审美现代性具有反思能力和超越品格。 B.大众审美文化的审美属性,使其能够克服感性现代性的物质主义及其鄙俗性。 C.精英审美文化在本质上是反现代性的,承担着唤起生存的自觉和保持自由精神的任务。 D.审美现代性割断了艺术与公众的纽带.完全丧失了批判和颠覆工具理性的功能。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众审美文化作为审美现代性的感性形式,迎合了现代消费主义浪潮,体现出与感性现代性之间的契合性与亲和性。 B.科学主义带来技术对人的统治,人本主义肯定了人的价值,二者的对立实质上是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的对立。 C.大众审美文化与精英审美文化各有独立存在的合理性,同时各有不足,只有相容互补,才是完整的审美现代性。 D.审美现代性本身是启蒙现代性的产物,它并不能独自解决现代化所面临的问题,我们不能片面夸大它的功能。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精英审美文化特性的一项是(3分) A.实用性 B.反叛性 C.典范性 D.超世俗性 4.请简要梳理材料的行文脉络。(4分) 5.综合两则材料内容,简要概括你对“审美现代性”的认识。(6分) (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拜年 李国明 整个夜晚,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就没有停歇。看完春 晚,一家人都睡下了,他一个人倚在被子上想心事:上一年和四叔打下的心结,一定要借拜年时解开,重新看见四叔脸上的笑容。 …… 四叔点着头,眼里湿漉漉的。初一,他在四叔家喝高了,回到家时,妻子横眉冷对地望着他。他吞吐吐地检讨:“都磕头那会儿,俺藏在队伍里,额头都挨着地皮了,要不是你打那个电话响铃,说啥俺也不让四叔寻见呀!” 他脑门子被妻子的食指猛戳了一下:“你呀你,再抵赖也是磕了!”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3分) A.“有道是初一的头,遍地流;见面无语,先叩头”反映了这里民风淳朴,人与人之间相处虽难免发生矛盾,但讲究和睦友好。 B.文章面线句子表明“他”也认识到自己不该惹四叔生气,塑造出“他”敢于担当、勇于承认错误的形象。 C.“我早给你烫好一壶好酒,?等你小子来呢”表明四叔心中早已消除对侄子的不满,期待叔侄之间的和好。 D.“你四叔这几天茶不思饭不进,后悔拉了你的后腿,还打了你”借四婶的话侧面表明四叔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的开头“上一年和四叔打下的心结,定要借拜年时解开”一句以既点明了丈夫的心理活动,又设置了悬念。 B.“大年初一”是小说放事发生的特定时间,而“李家屯时兴拜年仪式”既是社会环境,又是文中各个人物的联系纽带。 C.小说以人物之间的对话为主,在人物对话中完成了故事情节的构建与人物形象的塑造,语言极具口语化。 D.小说结尾很简洁,但画面感强,“猛戳了一下”这一对妻子动作的描写表现了妻子子对“他”不遵守诺言的真切的愤怒。 8.小说中“妻子”这一人物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9.小说离不开情节,情节离不开矛盾冲突。这在本文中也有鲜明明的体现,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李穆,字显庆,自云院西成纪人。祖坡,以都督镇高平,因家焉,父文保,早卒,及穆贵,赠司空。穆风神警俊,倜傥有奇节。周太祖首建又旗,穆便委质,释褐统军,从太祖击齐师于邙山,太祖临阵堕马,穆突围而进,以马策击太祖而詈之,授以从骑,溃围俱出,贼见其轻侮,谓太祖非贵人,遂缓之,以故得免。从于谨破江陵,增邑千户,进位大将军。击曲沔蛮,破之,授原州刺史,拜嫡子惇为仪同三司。穆以二兄贤、远并为佐命功臣,而子弟布列清显,穆深惧盈满,辞不受拜。太祖不许。周元年,增邑三千户,通前三千七百户。又别封一子为升迁伯。穆让兄子孝轨,许之。宇文护执政,穆兄远及其子植俱被诛,穆当从坐。先是,穆如植非保家之主,每劝远除之,还不能用。及远临刑,泣谓穆曰,“显庆,吾不用汝言,以至于此,将复奈何!”穆以此获免,除名为民,及其子弟亦免官,植弟淅州制史基,当坐戮,穆请以二子代基之命,护义而两释焉。高祖作相,尉迥之作乱也,遣使招穆。穆锁其使,上其书。穆子士荣,以穆所居天下精兵处,阴劝穆反,穆深拒之,乃奉十三环金带于高祖,盖天于之服也。穆寻以天命有在,密表劝进。高祖既受禅,俄而穆来朝,高祖降坐礼之。于是穆子孙虽在襁褓,悉拜仪同,其一门执象笏者百余人。穆之贵盛,当时无比。时太史奏云,当有移都之事。上以初受命,甚难之。穆上表曰帝王所居随时兴度伏愿远顺天人时改都邑苏威尝劝迁上不纳遇太史奏状意乃惑之。至是,省穆表,遂从之。岁余,下诏曰:“自今已后,虽有愆罪,但非谋逆,纵有百死,终不推问。”开皇六年薨于第,年七十七。 (选自《隋书•李穆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穆上表曰/帝王所居/随时兴废/伏愿远顺天人/时改都邑/苏威尝劝迁/上不纳/遇太史奏状/意乃惑之 B.穆上表曰/帝王所居/随时兴废/伏愿远顺天人时/改都邑/苏威尝劝迁/上不纳/遇太史奏状/意乃惑之 C.程上表曰/帝王所居/随时兴废伏愿远顺天人时/改都邑/苏威尝劝迁/上不纳/遇太更I奏/状意乃惑之 D.穆上表曰/帝王所居/随时兴废/伏愿远顺天人/时改都邑/苏威尝劝迁/上不纳/遇太史奏/状意乃惑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 A.太祖。这是用庙号来指称皇帝。除此之外还可以用道号年号来指称皇帝。 B.嫡子,正妻所生之子,地位高于庶子,嫡长子往往享有优先继承爵位和财产的权利。 C.强褓,襁指背小孩子用的宽带子,褓指包婴儿的被子,后来以此借指二三岁的小孩。 D. 笏,古代臣下上般面君时的工具,自唐高祖起有品第之分,执象笏的官员官职较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李穆急中生智,保护太祖。邙山一战中,周太祖坠马,李穆急中生智,用马鞭抽打太祖并痛骂他,敌军见李穆对太祖如此轻慢欺侮,便没有追赶,太祖得以冲出包围。 B.李穆深惧满溢,谦恭谨慎。攻破曲沔蛮后,李程被授为原州朝史,其子李惇也被授子仪同三司,李穆因为担心过于盈满,坚辞未受,将爵位让给了侄子李孝轨。 C.李穆颇有远见,心怀仁义。李穆多次劝李远对李植早做处置,李远不听,结果李远父子被诛杀;后来李植之弟李基因犯法当斩,李程提出用自己的儿子交换。 D.李穆深受信任,贵极一时。李程劝进有功,在朝见高祖时,高祖走下廷阶致礼,即使那些尚在襁褓的子孙也都拜任为仪同,李穆的贵盛,在当时无人可比。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穆子士荣,以穆所居天下精兵处,阴劝穆反,穆深拒之。(4分) (2)虽有愆罪,但非谋逆,纵有百死,终不推问。(4分) 14.从文中来看,李穆为高祖受禅做了哪些准备工作?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去矣行① 杜甫 君不见鞲②上鹰,一饱即飞掣! 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 野人旷荡无靦颜③,岂可久在王侯间。 来试囊中餐玉④法,明朝且入蓝田山。 [注]①755年,杜甫任右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不蒙采录。欲辞职去,作《去实行)”。②籍:放鹰人所著的臂衣。③厩颜:犹厚颜。④餐玉:服食玉屑。古代传说仙家以此延寿。语出(魏书,李先传》:“每黄古人餐玉之法,乃采访蓝田,躬性攻掘……预(李预)乃推七十枚为屑,日服食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君不见”和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样,引出宏大场景,极富警醒意味。 B诗人以维魔借喻有志君子,“饱”指得到朝廷重用。“飞掣”则比喻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C.诗人以“堂上燕”喻攀附权责的小人,和“鞲上鹰”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自己不甘为燕的志向。 D.诗中杜甫要辞官的原因有二:一是自己是山野村夫,心胸宽广:二是自己没有厚脸皮,法违心做事。 16.本诗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及诗人的生平经历简要分析。(8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根据韩愈在《师说》中的表述,士大夫之族择师之难,难在自己的心理,除了年岭和知识而个要素之外,还有“ ▲ , ▲ ”的尴尬也让他们很为难。 (2)苏轼《赤壁赋》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的两句是“ ▲ , ▲ ”。 (3)白居易《琵琶行》中生动地刻画出琵琶女结束演奏,准备自述身世的动作和神情的两句是“ ▲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放养教育本身是没错的,但一定要有合适的度,有边界有规矩。父母的言传身教,是教育植子的最好方法。如果说父母是原件,那么孩子就是复印件,复印件上出了问题,要去改正的应该是原件。面对孩子的问题,父母应该先从自身思考,而不是一味利用自己的权威不断逼着孩子改正。卢梭说过,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牌气,刻意感动。简简单单的言传身教,其实是最有效也是最难实现的。简而言之,你希望孩子变成什么样, (①) ,不要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必须做“行动上的巨人”。对于那些熊孩子,家长该管的时候,是必须要管的,如果不想让他们继续熊下去的话。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 (②) 良好的教育就是要让天使战胜恶魔,让孩子快乐平安幸福健康地长大。盲目的放养教育,对于不愿意保持自己的学习力,不愿意精进自己的教育方式的父母来说,最轻松。真正的放养教育,放的是孩子的思维,养的是孩子的习惯。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行动上的巨人”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B.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 C.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D.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19.仿照文段中画横线处的句子,另写一个句子表达你对“家庭教育”的理解。(4分) 20.在文中括号内填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平在2000年,福建省就提出了建设生态省的战略布局,②强调任何形式的开发利用都要以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进行。③如今,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福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④森林覆盖连续40年保持全国第一。⑤2016年6月,福建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⑥2017年首次在国家发布的绿色发展指数中,⑦福建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位居全国第二位。⑧八闽大地变得更加山清水秀,⑨生态美成为福建发展的优势。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 2020年6月18日,长江中下游梅雨锋暴雨联合科学试验开展首次飞机观测,一架搭载了云雷达和云中水凝物探测仪的飞机从湖北宜昌三峡机场起飞,穿越梅雨锋降水云团进行空基观测。与此同时,住于湖北咸宁的中国气象局长江中游暴雨监测野外科学试验基地、荆州江陵观测基地通过对流层风廊线雷达、毫米波云雷达、微波辐射计、GPS探空系统等地面观测设备观测,并配合进行不定时观测。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胡思得、李德元和李维新是参与国家核心技术研究的科学家。60年过去了。他们这些当年的年轻人皆已成为耄耋老人。他们为国家核心技术研究工作默默奉献了一辈子,因为“国家核心技术研究”这几个字后面是“跟任何人都不能说”的隐秘,他们的相册里几乎没有壮年时期的照片,所获得的荣誉和奖项也不能对外公布。回顾自己的一生,老科学家李德元说,“我参加了国家核心技术研发,这是我一辈子的价值。我很自豪参加这么伟大的事业。 阅读材料后,请你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以“向老科学家致敬”为副标题,给学弟学妹们写一封信。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A项,逻辑关系不当,强加因果,根据原文“同理,审美现代性也不是现代性的肯定形式,而是对现代性的超越甚至否定”可知“审美现代性”与”审美具有自由品格和超越的本质”无因果关系,B项,原文“大众审美文化……审美属性使大众审美文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感性现代性的物质主义”,选项去掉了“一定程度上”.夸大了大众审美文化审美属性的作用。D项,根据原文,审美现代性没有“完全丧失了批判和颠覆工具理性的功能”,只是其批判和颠覆的作用小。“充其量不过是小圈子里的游戏而已”另外。“审美现代性割断了艺术与公众的纽带”这一观点是材料二就“审美现代性对日常经验的否定”的负面意义而言的,从材料一看。审美现代性特别是大众审美文化,没有割断艺术与公众的纽带) 2. B(根据前后文可以判断、作者举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例子,是为了论证“现代性一方面带来了社会进步,同时也导致生存危机”。也就是原文所说的“现代性的消极面”。所以,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都属于现代性思潮,都不能代表审美现代性) 3. A(根据原文。“本质上是一种反现代性”“需要一种反思批判力量”等表述体现出审美现代性的反版性。“它是精英知识阶层为主体的审美文化,包括现代纯文学,高雅艺术,以及其他高雅审美文化”“精英审美文化作为典范承担了这个任务”体观出其典范性:“使人在现代化过程中免于表失自我,免于精神沉沦”“精英审美文化的贵族化、远离现实生活的偏向”,可见它具有深厚的审美意蕴和高远的形上思考。引导人体悟生存的真义,体现出超世俗性特点,而“实用性”则是大众审美文化的特点。“大众审美文化迎合了现代消费主义浪漫,借助市场经济,使自己商品化,成为物质享乐的助力” 4.①以设问开篇,在与现代性的对比中,提出审美现代性的反思超越特点,②然后分别论述审美现代性的感性与超感性两种表现形式,以及二者相容互补的关系。(每点2分) 5.①从其本质上来说.审美现代性是现代性的反思,批判力量,它使主体在现代化过程中保持着反思能力和超越品格,不至于丧失自觉性而成为盲目的存在,②从其表现形式上来说,审美现代性有感性和超感性两种形式。其中,感性审美现代性体现于大众审美文化,超感性形式表现为精英审美文化。①审美现代性也存在负面因素,体现出极端性和激进色彩,割裂了艺术与日常现实和普通民众的传统联系,否定批判和颠覆多于建设。(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6. B理解小说内容要结合具体情节,这是对妻子的功导话,因而不能说是“认识到自己不该想四叔生气”及“勇于承认错误的形象”) 7.D(“表现了妻子对‘他'不遵守诺言的真切的愤怒”“慎怒”语意过重。从下文“你呀你”的语气以及全文天妻之间的表现来看。这一动作应是妻子对丈夫低头服软的埋怨与嗔怪以及心疼丈夫挨了打还服软) 8.①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妻子三番五次不赞成丈夫给四叔拜年,并且一再告诫丈夫,于是丈夫想方设法摆脱妻子的监视给四叔拜年,从而丰富了小说内容,使情节进一步发展。②烘托了人物形象。妻子不同意丈夫给四叔拜年所体现出来的固执烘托了丈夫的宽容大度等优秀品质。(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得分) 9.①妻子找出各种理由再三要求丈夫不准去给打他的四叔拜年,还一整天跟着丈夫;而丈夫则极力说服妻子好让其同意自己去给四叔拜年,最后不得不心生一计摆脱妻子的监视达成愿望。一个不准,一个想去,针锋相对,冲突不断。②四叔因为地基事情让当村主任的侄儿徇私为其要门前长春大爷那块耕地,侄儿不同意,于是四根打了侄儿:作为村主任的他虽是四叔的侄儿,但坚决不同意,于是两者产生了冲突,二人心中有了心结,而妻子对于这件事更是恼怒。坚决不同意与四叔和好。③这两个冲突构成了小说的主体内容,在冲突中也完成了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从而揭示了小说的主题,(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得分) 10. A(原文标点,穆上表曰,“帝王所居,随时兴废。伏愿远顺天人,时改都邑。”苏威尝劝迁,上不纳,遇太史奏状:意乃惑之) 11. C (后来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12.B(“将爵位让给了侄子李孝轨”说法不当,将爵位让给了侄子李孝轨是在“又别封一子为升迁伯”的时候) 13.(1)李穆儿子李士荣,认为李穆驻防地有国家精锐部队,暗地里劝李穆谋反,李模坚决拒绝,(“所居”“用”“深拒”各1分,句意1分) (2)即使(李穆)有罪过,只要不是谋反叛逆,纵然有一百个死罪,也不加审问, (“愆罪”“但”“推问”各1分,句意1分) 14.①把镶有十三道玉环的天子的服饰进奉给高祖。②秘密上表劝进,(只答对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 [参考译文] 李穆字显度,自己说是随而成纪人。祖父李域,以都督的官职镇中高平,于是在此安家。父亲李文保,早亡,后来李穆显贵,追赠李文保司空名号,李穆凤度俊雅精神昂扬,倜傥而气节高贵。周太祖首先树立起义旗,李穆便投身于太祖,初任军中首领,跟随周大租在邙山进攻齐军,大租在战场上掉下马来,李穆突围命向太粗,用马鞭抽打太祖并痛骂他,把别的马牵给太祖,冲破包围一起脱险,敌军看见李穆对太祖如此轻慢欺侮,以为太祖不是重要人物,便不在意没有追起,太祖才得以免除灾难,随从于谨攻破江陵,增加食邑一千户,晋升为大将军。进攻曲河蛮,破灭蛮军,被授任为原州制史,对李穆的嫡子李錞为仪同三司,李穆因为二位见长争贤,李远同是辅佐朝廷的功臣,子弟们有许多位居显要,李穆因为过于盈满深感畏惧,坚辞不肯接受。太祖不允评,周元年、增加食邑三千户,连此前已有食邑共三千七百户。又另外封一子为升迁伯,李穆移让给侄子争孝轨,被准许了。宇文护执政,李穆史李远和李远的儿子李植被处死、李穆应连坐。早先时候,穆穆看到李植不是保家之主,多次劝李远早做处置,李远不能采用李穆的意见。在临刑时,李远哭着对李穆说,“星庆,我没有听从你的意见,以至有了今天,这可怎么办!”李穆因此得以免死,除名贬为应民,他的子弟们也罢免了官职,李植的弟弟淅州刺史李基,因违法当斩,李穆请表以自己的两个儿子代替李基受刑。宇文护因为李穆仁义。把叔侄都释放了。高祖任凰相时,尉迟避叛乱,派遣使者拉拢李穆,李穆扣留使者,把来信上交朝廷。李穆儿子李士荣,认为李穆驻防地有国家精锐部队,暗地里劝李穆谋反,李穆坚决拒绝,把镶有十三道玉环的金带进奉给高祖,这是天子的服饰。李穆不久又以天命所在为据,秘密上表功进,高祖接受禅让,很快率穆来朝见,高祖走下廷阶致礼,于是李穆的子孙们虽在襁褓之中,也都官拜仪同,李家一门手持象符做官的有一百余人,李穆的贵盛,当时无人可比。当时太史启奏,认为应当迁都。皇上因为刚登基,很觉为难,李穆上表说,“帝王居住的都城,随着时代变迁有兴有废。恳切希望皇帝顺应民心,尽快建设新都。”苏威曾劝皇帝迁都,皇专没有批准。见大史递上奏状,有点犹豫。到这时,看见李穆奏章,于是认可了李穆的建议。一年后,皇上下诏说:“从此以后,即使(李穆)有罪过,只要不是谋反叛逆,纵然有一百个死罪,也不加审问。”开皇六年在府中去世,享年七十七岁。 15. A(两首诗“君不见”的作用不一样,本诗中的作用是“转入议论或者抒情”) 16.①最后两句用典,看似洒脱狂傲的背后实则是诗人怀才不遇的伤痛。②诗人不愿做趋炎附势的小官,但又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因而想辞官不做,学仙人那样到蓝田山上“餐玉”隐居修行。(每点3分) 17.(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贵(2)苟非吾之所有虽一豪而莫取(3)沉吟放按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散客(答出一空1 分,有多字,漏字、错别字等一律不给分) 18. B (B项与“行动上的巨人”都表示强调突出,A项表示引用,C项表示特殊含义.D项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 19.示例:如果说父母是创作者,那么孩子就是作品,作品的质量不好,要去反思的应该是创作者。(格式2分,内容2分) 20.参考示例;①你就要做到什么样②但也隐藏着恶魔的一面(每处2分) 21.①“布局”改为“构想”②“以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进行”改为“以保护生态为前提”或“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进行”①“森林覆盖”改为“森林覆盖率”⑥“ 首次在国家”改为“在国家首次”(每处I分,其他修改方法正确亦可给分) 22.参考示例:2020年6月18日,长江中下游梅雨锋暴雨联合科学试验开展首次飞机观测,并通过地面观测设备配合飞机进行不定时观测,(5 分) 23参照2020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写作提示]这是一道关于人物材料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材料叙述的是研究国家核心技术的科学家隐外埋名的事情,我们可以从老科学家的精神品质入手进行分析,找出立意点。从他们从事研究的时间角度分析,可立意为“人生要孜孜以求”“人生要专注做事”“人生在于默默奉献”“青春在于奉献”等:从从事工作的性质与取得的虎就角度分析,可立意为“建下秋之功,做无名之人”不在人问显贵,只愿默默无闻“埋头苦干,报效国家”“心怀大爱忘我燃烧”等,从它科学家的话语角度分析,可立意为“可贵的家国情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小家与大家的取舍”“将个人的发展融于国家发展之中”“崇高的精神境界”“人生的价值”等等,不过要注意,题干要求“以‘向老科学家致敬'为副标题,给学弟学妹们写一封信” ,那么就添加正标题,符合书信的格式要求。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