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链接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链接(二) 六.对比阅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元丰六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两人耳。 7.解释加点的词。(4分) ①陶后鲜有闻 鲜: ②濯清涟而不妖 濯: ③亭亭净植 植: ④相与步于庭中 步: 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文: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9.甲文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 心情。(4分) 七.阅读甲乙两文,完成题。(8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⑴ 念无与为乐者 ⑵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⑶ 相与步于中庭 2.下面两个句子所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2分) 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⑵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完成下表。(3分) 选 文 时 间 景 情 甲 文 ⑴ 月景 闲情 乙 文 更定 ⑵ ⑶ 八.对比阅读 [甲]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保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记承天寺夜游》略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把洒问青天( ) (2)念无与为乐者( ) 4.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不知/天上宫阙 B.我/欲乘风归去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相与/步于中庭 5.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3分) (1)请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想对应的作品原句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7.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2分) 九.对比阅读 【甲】《记承天寺夜游》略 【乙】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①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②园疏③,取池鱼,酿秫酒④,瀹⑤脫粟⑥而食之曰:乐哉游乐!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所往而无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节选自苏轼 《超然台记》) 【注】①葺(qì):修整 ②撷(xié):采摘③疏:通“蔬”④秫(shú)酒:用粘高粱酿的酒 ⑤瀹(yuè):这里是煮的意思⑥脫粟:糙米 ⒍ 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2分) 因 城 以 为 台 者 旧 矣 ⒎ 下列句中的“之”与“以见予之所往而无不乐者”中的“之”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雨雪之朝 B.瀹脫粟而食之 C.辍耕之垄上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⒏ 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⒐ 甲乙两文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甲文: 乙文: 十.对比阅读 【甲】《记承天寺夜游》略 【乙】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②。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③,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⑥之。经宿⑦ 方至,造门⑧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日:“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选自《世说新语?任诞》) [注释]①山阴:今浙江绍兴。②皎然:洁白的样子。③左思《招隐诗》,表现隐居的乐趣。④戴安道:戴逵,字安道。 ⑤剡(shàn):县名,今浙江嵊县。⑥就:拜访、访问。⑦经宿:一整夜。 ⑧造门:这里是到门口的意思。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欣然起行 (2)念无与为乐者 (3)相与步于中庭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0、用现代汉语写出“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意思。(2分) 21、作者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来描写月色。请你写出一句他的其它作品中关于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或语句吗?(4分) 22、两段文字都写了月色、月夜,请说说它们什么异同点?(3分) 23、两段文字都是写的夜找好友,请比较他们的异同点?(可从目的、原因、结果、情感、性格等方面考虑)(3分) 答案: 六. 7.(1)少 (2)洗涤 (3)竖立 (4)走 [评分]4分。每小题1分。 8.(1)我惟独喜爱莲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沾染。(2)庭院地面,沐浴在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的月色之中,“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 9.托物言志 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的悲凉。 七. 1.⑴考虑、想到 ⑵我 ⑶在 2.⑴空明清丽 疏影摇曳 似真似幻 ⑵冰花弥漫 水天一色 3.夜(晚上、夜晚) 雪景 痴情 八. 3、(1)端起洒杯 (2)考虑或:想着 4.B 5.(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6.(C) 7.例: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 九. 6. 因 城 以 为 台 者/ 旧 矣 7.D 8.示例: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水草 9. 甲文:欣赏美景的愉悦、闲适之情和被贬之后的抑郁悲凉之情 乙文:超然物外的豁达之情 十. 19、愉快地,高兴地(2)想,思考(3)共同,一起(4)只是 20、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各种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21、明月几时有,……;月有阴晴圆缺,……;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千里共婵娟。 22、两段文字都写出了月光的皎洁,运用了侧面描写; 甲文描写的详尽些,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乙文描写的粗略些。 23、两段文字都表现了他们那种旷达的胸襟,都是触景而想找自己好友; 目的和起因不同:A段文字为了找好友一起游玩,找同乐者,最终找到了;B段文字注重找的过程,是想念好友,最终没找到。 译文:王子猷住在山的北面。一天夜里大雪纷飞,他一觉醒来,推开卧室门,命仆人斟上酒。看到四面皎洁的雪光,于是他感到神思彷徨,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怀念起戴安道。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什么一定要见戴逵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