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人体内的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间关系的表达正确的是 2.人体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 A.淋巴和组织液 B.血浆和组织液 C.血浆和淋巴 D.细胞内液 3.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4.取糖尿病病人尿液和新配置的斐林试剂各2ml,混合于一试管中,水浴加热2min,溶液会发生的变化是 A.产生砖红色沉淀 B.溶液保持蓝色 C.出现蓝色絮状沉淀 D.有蛋白质变性析出 5.大面积烧伤时,若护理不当,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原因是 A.特异性免疫的能力减弱 B.非特异性免疫的能力减弱 C.体液大量损失 D.营养物质不能及时补充,影响皮肤再生 6.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的细胞是 A.T细胞 B.B细胞 C.吞噬细胞 D.红细胞 7.下列行为可能传染艾滋病的是 A.与艾滋病人共同进餐 B.与艾滋病人共用剃须刀 C.与艾滋病人拥抱 D.与艾滋病人共用冲水马桶 8.关于过敏原和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过敏原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一次进入就引起免疫反应 B.过敏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就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二次进入才能引起免疫反应 C.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一次进入机体就能引起反应 D.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反应 9.动作电位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Na+大量内流 B.K+大量内流 C.Na+大量外流 D.K+大量外流 10.右图为突触结构的示意图,其中结构Q的名称是 A.突触前膜 B.突触间隙 C.突触后膜 D.突触小体 11.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刻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12.某人能读书看报,也可以写文字,但就是听不懂别人说的话,这表明他的大脑受到损伤。受损伤的区域是 A.大脑皮层H区 B.大脑皮层S区 C.大脑皮层W区 D.大脑皮层V区 13.菜青虫以油菜叶等为食,其成虫菜粉蝶传粉能提高油菜的产量。几位同学尝试设计了一些方案,既要避免虫害,又要提高油菜的产量。下列选项中,最佳的是 A.给菜青虫喷洒保幼激素 B.给菜青虫喷洒蜕皮激素 C.给菜粉蝶喷洒保幼激素 D.给菜粉蝶喷洒蜕皮激素 14.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侧放置含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如右图)。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A.直立生长 B.向右弯曲生长 C.向左弯曲生长 D.不生长不弯曲 15.园艺上常对果树进行“打顶”(即去掉顶芽),这是为了 A.促进顶端优势,促进侧芽发育 B.促进顶端优势,抑制侧芽发育 C.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芽发育 D.解除顶端优势,抑制侧芽发育 16.研究种群的特征有助于有害生物的防治和濒危物种的保护,下列不属于种群特征的是 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 C.物种丰富度 D.出生率和死亡率 17.下列生物中,常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是 A.鲫鱼 B.黄鼬 C.白鹭 D.蒲公英 18.下列属于捕食关系的是 ①狼与羊 ②噬菌体侵染细菌 ③牛喝水 ④昆虫与草 ⑤蛔虫与人 A.①④⑤ B.①③④ C.②⑤ D.①④ 19.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温度 食物 B.温度 光照 C.温度 温度 D.光照 食物 20.下面属于初生演替实例的是 A.苔藓→地衣→草本植物 B.地衣→草本植物→苔藓 C.裸岩→地衣→苔藓 D.草本植物→苔藓→地衣 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21.下列各项中,不能看作进入内环境的是 A.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受精 B.牛奶喝进胃中 C.注射胰岛素 D.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中 22.下列关于抗利尿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垂体合成和分泌 B.由下丘脑释放进入血液 C.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D.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时释放增多 23.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 24.下列属于激素调节特点的是 A.迅速、准确 B.通过体液运输 C.微量、高效 D.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25.“J”型曲线和“S”型曲线是反映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下列属于“J”型曲线形成条件的是 A.食物(养料)充足 B.没有敌害 C.没有竞争 D.资源、空间有限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5分)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8题,共计65分。 26.(8分)如图是人体某局部肌肉组织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物质的交换方向,①~④表示液体。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①~④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的是____________,CO2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 (2)①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含量有关。 (3)③与人体外界环境之间是通过___________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的。 (4)某人喝入大量的酸奶后是否会引起内环境中pH明显下降?_______。原因是:①中存在着_________物质。 (5)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导致图中[ ]______________增多,其结果是将会引起组织水肿。 27.(9分)下图是胰岛B细胞和肝细胞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的作用,甲、乙、丙分别代表三类血糖调节异常患者的细胞。据图分析回答: (1)胰岛B细胞合成并分泌胰岛素,该过程所涉及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 (2)正常情况下,胰岛素通过_________运输,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过程 ________(填序号)等,而使血糖浓度_______。 (3)丙细胞因膜表面缺少_________,而不能接受胰岛素的调节作用。 (4)在体液免疫中,受到抗原的刺激,______细胞能产生抗体。抗体1攻击甲细胞而使其功能受损,这类患者血液中的胰岛素浓度比正常人______。抗体2作用于乙细胞,也会导致患者血糖调节异常,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抗体1或抗体2对自身的攻击而导致的这些疾病在免疫学上被称为_______________。 28.(7分)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其反射弧示意图如下。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神经元a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__形式进行传导。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____________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神经元b细胞膜上_________结合,使神经元b兴奋。神经元b的神经冲动进一步引起神经元c兴奋,最终导致屈肌收缩。 (2)图中M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在N点_____(填“有”或“无”)膜电位的变化。若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则在M点_____(填“有”或“无”)膜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9分)如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 皮肤冷觉感受器 A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皮肤血管 立毛肌 汗腺 B C 甲状腺 物理方式调节 代谢方式调节 (1)图中字母表示的结构名称: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 (2)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分泌______激素活动加强,完成这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反射属于____________反射。 (3)体温调节的中枢在______________,产生冷觉和热觉的中枢在_____________。 (4)体温恒定的重要性体现在通过影响________的活性,进而影响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 30.(8分)下图为人体免疫部分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A是_________细胞;B是__________(物质),主要分布于 中。 (2)①~⑦过程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_____,只发生于二次免疫反应过程的是______。 (3)吞噬细胞能够识别并处理抗原与其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有关。B淋巴细胞经过________和________过程形成浆细胞。 31.(9分)下图表示棉花的根、芽、茎3种器官在不同生长素浓度下的生长情况。据图分析回答: (1)比较图中三条曲线,能说明植物的_________(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最敏感。 (2)若棉花幼苗顶芽处的生长素浓度为b,则最靠近顶芽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应为_____(用图中字母回答),二者的生长情况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_________性。 (3)某棉农获知脱落酸可以促进叶片脱落的原理后,采收前在棉田喷施了一定量的脱落酸,试图除去棉花叶片便于机械采收,但效果不明显,为探究其原因,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 实验方案:取若干长势相同的、处于生殖生长末期的棉花植株,均分成甲、乙、丙三组,做下图所示的处理,观察三组植株叶片脱落的先后。 ①脱落酸能抑制细胞________,促进叶和果实的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科学实验原则,上图中X处应放置________,则乙、丙两组的自变量是________。 ③预测三组植株的落叶情况,得出实验结论: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假设成立;若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假设不成立。 32.(8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资料查找发现:在15~35℃ 范围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较快。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是多少,他们设置了5组实验,每隔24h取样检测一次,连续观察7天。下表是他们进行相关探究实验所得到的结果:(单位:×106个/mL) 温度(℃)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0h 24h 48h 72h 96h 120h 144h 168h 15 1.2 3.0 3.8 4.6 4.0 3.2 2.8 2.5 20 1.2 5.0 5.3 4.2 2.1 1.2 0.8 0.6 25 1.2 5.2 5.6 4.6 2.9 1.0 0.6 0.2 30 1.2 4.9 5.5 4.8 2.2 1.3 0.7 0.5 35 1.2 1.5 1.8 2.0 2.2 1.3 0.8 0.6 请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每隔24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种群密度,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 法。 (2)据表分析,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是________ ℃。 (3)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得培养原液计数的方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需要严格控制实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无关变量。同一温度条件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则该组别中酵母菌到达K值的时间将________ (选填“增加”、 “减少”或“保持不变”);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适当提高培养液的浓度,则该组别的K值将________(选填“增加”、 “减少”或“保持不变”)。 33.(7分)海兰褐为现在多数养殖场养殖的主要产蛋鸡,年产蛋量可以超过300个,其产蛋量会受到光照时间的影响,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题中的信息,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结构A中的细胞具有神经传导和分泌激素的功能,A是 细胞;激素a为 ,激素b为 。图中体现的生命活动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___。 (2)垂体细胞是否具有识别激素c的受体?__________。当激素c超过正常水平时,激素b的分泌会受到 (选填“促进”“抑制”)。 (3)如果在养鸡场,为使鸡多产蛋,应适当 (选填“延长”“缩短”)光照时间。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 高二生物参考答案 1-5 CADAB 6-10 CBAAC 11-15 BABBC 16-20 CDDDC 21.ABD 22.CD 23.BCD 24.BCD 25.ABC 26.(8分) (1)③ ③ (2)蛋白质(血浆蛋白) 无机盐 (3)内环境 (4)不会 缓冲 (5)[②]组织液 27.(9分) (1)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2)体液 ① 降低 (3)胰岛素受体 (4)浆 低 抗体 2与胰岛素竞争胰岛素受体 自身免疫病 28.(7分) (1)局部电流(或电信号,神经冲动) 突触小泡 (特异性)受体 (2)外负内正 有 无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 29.(9分) (1)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骨骼肌 肾上腺 (2)甲状腺 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甲状腺 非条件 (3)下丘脑 大脑皮层 (4)酶 30.(8分) (1)效应T 抗体 血清 (2)① ④⑤ (3)糖蛋白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31.(9分) (1)根 (2)f 两重 (3)①分裂 衰老和脱落 ②空白琼脂块 有无生长素 ③丙组落叶明显早于甲、乙组 三组的叶片几乎同时脱落 32.(8分) (1)抽样检测 (2)25 (3)摇匀培养液后再取样 培养后期样液稀释后再计数 (4)培养液的营养物质种类和浓度、pH、溶氧量、接种量(答其中2点,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减少 增加 33.(7分) (1)下丘脑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性腺激素 神经—体液(激素)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2)有 抑制 (3)延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