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圆锥曲线的基本公式推导学长整合版
圆锥曲线的几大大题特征公式:焦半径、准线、弦长、切线方程、弦中点公式、极线方程 /*另外,针对“计算不好”的同学,本人提供“硬解定理”供大家无脑使用。具体的请参考本目录下的【硬解定理的推导和使用】文章。*/ 圆锥 曲线 的切 线 方程 在 历年高考题中出现,但是在高中教材及资料都涉及较少。本文主要探索圆锥曲线的切线方程及其应用。从而为解这一类题提供统一、清晰、简捷的解法。 【基础知识1:切线方程、极线方程】 【1-0】公式小结:x2换成xx0,y2换成yy0,x换成(x+x0)/2,y换成(y+y0)/2. 【1-1】 椭圆的切线方程 : ①椭圆 上一点处的切线方程是 。 ②过椭圆 外一点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 。 ③椭圆与直线相切的条件是 (也就是下篇文档所讲的硬解定理公式△=0的充要条件) 【1-2】双曲线的切线方程: ①双曲线上一点处的切线方程是 。 ②过椭圆 外一点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 。 ③椭圆与直线相切的条件是 【1-3】抛物线的切线方程: 物线 上一点处的切线方程是 ②过抛物线 外一点 处所引两条切线是 ③抛物线 与直线相切的条件是 【1-4】 基础知识的证明: 【公式一:曲线C上切点公式证明】 1、第1种证明思路:过曲线上一点的切线方程 设曲线C上某一点处 的 切 线 方 程 为, 联立方程,令,得到的表达式,再代入原始式,最后得切线方程式 (注: 的表达式可以在草稿中巧用点差法求,具体见下) 2、第2种证明思路:点差法(求斜率,其余跟第一种方法一样) 证明:设某直线与曲线C交于M、N两点坐标分别为、,中点P 则有 ,得 又 (弦中点公式的椭圆基本表达式。双曲线则是) 当M、N无限趋近时,P在椭圆C上。即得切线斜率 3、第三种证明思路(注意:仅供理解,考试使用可能分 证明:由2(圆锥曲线切线证明)(同一目录下文章)可知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 附言:第1种证明思路中,抛物线证明过程中稍微有些不同。③ ①切线斜率可用导数表示。 ②得到式子后,要利用把消去。 【公式二:曲线外一点引切线,过切点作直线的通式证明】(称为极线方程) 证明思路:过作两条曲线C的切线,切点为A,B。 。所以过A、B两点直线方程为 证明(就举椭圆为例) 解:过作两条曲线C的切线,切点为A,B。 过A点切线: ,过B点切线:。 过A、B两点直线方程为 【公式三:由公式一的思路可得】 【基础知识2:焦半径与准线】(具体关系与内容省略,详情看圆锥曲线知识表格) 【1-0】 【1-1】焦半径公式(具体推导用“两点间距离公式”也可解决,之后类似“求长度”的题型,求长度式子写“两点间举例公式”,结果可以直接靠背。对于焦半径PF, 口诀:椭圆F左加右减。(记忆:大则在前) 双曲线F左加右减,双曲线上点P左减右加。 焦半径与点到准线距离关系如下。即()/e= 推广应用: 通过比例e的值 的值 的值 巧用公式(注:双曲线交于同侧、抛物线类似)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双曲线交于异侧时,公式就变为,具体自己推导吧 【基础知识3:弦中点公式及系列类似结论拓展】(坐标变幻只能用于证明部分内容) 【结论一:弦中点公式】 【证明】:设某直线与曲线C交于M、N两点坐标分别为、,中点P 则有 ,得 又 (常用) 结论:斜率不变的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所得两点中点的轨迹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抽象理解型证明】 具体理解,可以用“坐标系变幻理解” 证明:设某斜率为定值k的直线与曲线C交于M、N两点坐标分别为、,中点P ,令。 ∵变幻后, ,得到中点轨迹方程始终与MN垂直 【结论二:顶点连线斜率乘积公式】(用坐标变幻好理解)(部分设元会用它比较方便) ,具体证明见下面的“拓展性证明”,若要抽象理解的话坐标变幻后两个垂直,证明方法和上面一样。至于双曲线,则是。结论可以直接背,不过引用的时候还得按照下面的方法老实推导。 【结论三:(上一结论的延伸)对称点连线斜率乘积公式】(没法用坐标变幻) 证明:不建议设直线,直接设两个元最后消元即可(此处只列椭圆的,双曲线的证明类似) A、B在椭圆上,且关于原点对称。 则有 ,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