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濮阳市2020届高三一模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河南省濮阳市2020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1.我国某居民家庭消费情况如下图所示。据此,下列选项推测合理的是 ①该家庭消费水平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 ②消费结构是否科学取决于家庭收入的多少 ③随着收入增加该家庭消费结构日趋合理 ④该家庭购买食品的支出有越来越少的迹象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③:依据图示,图示显示,2017——2019年,我国居民收入逐年增加,同时居民食品支出占比减少、教育、服装、旅游支出占比增加,这说明该居民家庭消费水平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结论,同时反映该家庭消费结构日趋合理,①③符合题意。 ②:消费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家庭收入的多少,但消费结构是否科学取决于多种因素,②错误。 ④:图示显示,居民食品支出占比逐年减少,但不能说明该家庭购买食品的支出有越来越少,④错误。 故本题选C。 - 17 - 【点睛】本题属于图表型选择题。可以按照以下方法思考作答:第一、注意数字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图表型试题最典型的特点就是以大量的数字、以直观的形式呈现丰富的经济信息,以此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的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将试题信息与所学内容联系起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得以体现。因此如果不能实现由数字语言到文字语言的转化,则既不能简洁地表达丰富的信息,也无法实现对知识的调动。第二、透过现象发现本质,解释经济现象的本质,为寻求问题原因或解决办法奠定条件。在高考的能力要求中,不仅要求学生能正确的描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而且要求能够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这一步是实现试题材料和学科原理结合的关键。第三、注意标题和注解。标题和注解是图表型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标题往往就是图表式材料的核心信息,对理解图表式材料的中心观点、把握分析问题的方向有重要提示作用。附注或注释是对图表不能直接罗列或体现的内容所作的文字补充说明,是图表式材料的有机组成部分。附注可以使图表的本意得到更全面、更彻底的表达,所以图表如果有附注,在审题时一定不能忽视,它是解答问题必须涵盖的内容,换言之,如果在组织的答案中没有注解内容的分析和体现,则此题必失分无疑。第四、注意把握纵横两个不同的比较方向。一般来讲,纵向比较看成绩,横向比较看差别(问题)。在经济问题的分析中,依据辩证法的要求。一般要看到问题的两个方面,以利于总结经验,寻求更好的发展。通过对图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综合,把握其内在联系,归纳出图表的中心观点或结论。第五、注意图表中的特定时间。图表中有的年份具有特殊意义,要注意理解特殊年份的特殊意义及其对准确把握图表中心观点的启示。 2.2020年新年伊始,央行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多亿元,此次降准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专家预测,为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央行还有可能实施2次左右的定向降准。央行降准对小微企业的影响路径是 ①增加金融机构放贷资金 ②提高金融机构经营收益 ③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 ④激发小微企业市场活力 ⑤扩大小微企业直接融资 A. ②-①-④ B. ①-⑤-④ C. ②-⑤-③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央行降准,会增加金融机构留存金,增加金融机构放贷资金,①排首位。 ②:央行降准,与提高金融机构经营收益没有必然联系,②排除。 ③:金融机构放贷资金增加,会释放货币流通性,增加货币市场供应量,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③排①后。 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得以缓解,会激发小微企业市场活力,④排③后。 ⑤:央行降准,不会扩大小微企业直接融资,⑤排除。 故本题选D。 - 17 - 【点睛】推导排序选择题一般由题干(题目要求)、备选内容和备选项(内容组合)三部分构成。其特点是要求学生把一些事件、现象或按时间顺序,或按空间方位、或按因果关系等加以排列,选出正确答案。此类题型可以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最常用的方法:“首位判断法”或“尾项判断法”,即找出事件、现象关联中的第一位或最后一位。对于较复杂的排序选择题无法用“首位判断法”直接选出正确答案时,通常采用“首尾两端结合判断法”进行解答。第一步,先看“首”,运用排除法缩小范围。第二步,看“尾”,即对剩余项的“尾”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哪个尾项正确。排序选择题的设计无论内容和形式怎样变化,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充分运用解题技巧,注意备选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就能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3.2019年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43624亿元,这些地方政府债券在推进棚户区改造、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铁路、国家高速公路、水利工程、乡村振兴、生态环保、城镇基础设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等方面重大项目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上述信息说明 ①地方经济发展离不开地方财政的支持 ②地方政府债券以地方政府信誉为担保 ③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 ④新增地方债券可带动一定的生产消费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用于推进棚户区改造、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铁路、国家高速公路、水利工程、乡村振兴、生态环保、城镇基础设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等方面,作用重大,这说明地方经济发展离不开地方财政的支持,也说明新增地方债券可带动一定的生产消费,①④符合题意。 ②:材料未体现地方政府债券是否以地方政府信誉为担保,②排除。 ③:材料未涉及影响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③排除。 故本题选B。 【点睛】1.财政的作用: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支柱: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促公平:通过国家财政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 17 - 促配置: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某些行业、地区资源严重不足,影响经济社会正常运行;重大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多,投资风险大,建设周期长,离不开财政支持,国家运用财政集中力量办大事,加强能源、交通、电信、水利、研发等基础设施建设。 促平稳:财政可以保持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避免大起大落。经济滞缓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减税增支,刺激总需求,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加税减支,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2.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只有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如果国家取得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不利于财政收入的增加。国家应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根据发行者不同,债券主要分为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国债,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改造的一种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务凭证。中央政府发行国债的目的,往往是弥补国家财政赤字,或者为一些耗资巨大的建设项目、某些特殊经济政策乃至为战争筹措资金。由于国债以中央政府的信誉担保、以税收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因此风险小。国债利率较其他债券低一般高于相同期限的银行储蓄存款利率。 4.2020年2月6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决定,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约750亿美元进口商品的加征关税措施。自2020年2月14日13时01分起,2019年9月1日起已加征10%关税的商品,加征税率调整为5%;已加征5%关税的商品,加征税率调整为2.5%。此举 ①有利于推动中美双边经贸关系发展 ②是我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体现 ③扭转了美国对外贸易逆差过大问题 ④旨在逐步扩大中国对美商品出口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对从美国进口的商品减征关税,有利于推动中美双边经贸关系发展,也是我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体现,①②符合题意。 ③:材料未体现美国对外贸易逆差还是顺差的问题,③排除。 - 17 - ④:对从美国进口的商品减征关税,有利于美国对中国出口,扩大中国对美商品出口,④错误。 故本题选A。 5.近年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和昆明市中院积极指导、组织基层法院开展巡回办案工作,对一些需要看现场或者当事人不方便到庭的案件,法官背着国徽就近到村庄或当事人家中开庭,化解矛盾,让司法更具温度。法官背着国徽去开庭是为了 ①积极落实司法为民宗旨 ②开展生动的普法宣传 ③更好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④维护国家利益和荣誉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③:组织基层法院开展巡回办案工作,对一些需要看现场或者当事人不方便到庭的案件,法官背着国徽就近到村庄或当事人家中开庭,化解矛盾,让司法更具温度,体现了积极落实司法为民宗旨,更好保障公民合法权益,①③符合题意。 ②④:法官背着国徽去开庭的目的是便于当事人诉讼,而不是开展生动的普法宣传,也与维护国家利益和荣誉无关,②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判断型选择题。此题型要求学生对重大时事、教材的基础知识作出“是”或“不是”的判断,主要用于考查考生对应该掌握的国内外重大时政问题、所学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对政治是非、理论是非的判断能力。解题方法:这种题型的难度不大,考生只要经常关注时事政治,理解记住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等基础知识就能正确判断出来。解答这种题型的方法,是把题肢与题干联系起来,用掌握的知识去挑选正确的、符合题意的题肢。 6.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纳入京蒙扶贫协作范围以来,全盟5个国家级贫困旗、县、市分别由北京市东城、丰台、海淀、房山、通州五区对口帮扶,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地的扶贫协作路径。这一做法 ①使汉族与少数民族在相互帮助中实现共同发展②为实现民族区域自治提供了坚不可推的前提 - 17 - ③将少数民族脱贫与党的民族政策有机结合起来④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发展与繁荣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材料未涉及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相互帮助,①不符合题意。 ②: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国家统一,而不是题中做法,②错误。 ③④:通过对口帮扶,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地的扶贫协作路径,这能将少数民族脱贫与党的民族政策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发展与繁荣,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含义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2)自治地方: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3)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4)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国家统一。(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自治权。(7)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然性: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意义: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7.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时深刻指出:“疫情是魔鬼,我们不能让魔鬼藏匿。”中国政府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向国内外发布疫情信息,积极回应各方关切,加强与国际社会合作。有外国网友评价:“中国不仅在为自己的人民抵御病毒,还在前线为全世界战斗!”材料表明中国用实际行动 ①彰显了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胸襟和国际担当 ②为其他国家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具体方案 ③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 ④推动国际社会凝聚起联防联控的广泛共识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 17 - 【详解】①④:“中国政府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向国内外发布疫情信息,积极回应各方关切,加强与国际社会合作。”这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胸襟和国际担当,也说明中国在推动国际社会凝聚起联防联控的广泛共识,①④符合题意。 ②:各个国家国情不同,中国不为其他国家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具体方案,②错误。 ③:材料主旨是中国履行国际责任和进行国际援助,“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不符合材料主旨,③排除。 故本题选C。 8.作为神话故事和传统动画电影中有知名度的人物,哪吒向来以少年英雄的形象示人,而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魔童哪吒”一反常态,长着鲨鱼齿、神情叛逆;特效密集的对打场景,30秒一镜到底的镜头运用,以及如梦如幻的山河社稷图、太乙真人的神奇毛笔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为讲好中国故事增添了色彩。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启示我们 ①对待中华传统文化要敢于批判、推陈出新 ②文化创新就要努力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 ③现代科技手段利于传统文化的更好传承 ④合理想象和虚构是文艺创作的基本要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魔童哪吒”一反常态,说明对待中华传统文化要敢于批判、推陈出新,①符合题意。 ②: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文化创新要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推陈出新,而不是努力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②错误。 ③:“特效密集的对打场景,30秒一镜到底的镜头运用”为讲好中国故事增添了色彩,说明了现代科技手段利于传统文化的更好传承,③符合题意。 ④:材料并不强调“合理想象和虚构”,而是强调创新与传承,④排除。 故本题选B。 9.各类图书馆、文化馆、农家书屋等公共阅读阵地全覆盖,不仅给群众学习生产生活技能、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提供了便利,也为脱贫奔小康提供了知识、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精神支持。从这个层面上讲,书香也应成为小康社会的“标配”。材料旨在强调 A. 精神文明建设能推动物质文明建设 B. 文化产业发展是精神文明发展的基础 C. 文化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 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发展公益文化事业 - 17 - 【答案】A 【解析】 【详解】A:“各类图书馆、文化馆、农家书屋等公共阅读阵地全覆盖,不仅给群众学习生产生活技能、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提供了便利,也为脱贫奔小康提供了知识、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精神支持。”,这说明精神文明建设能推动物质文明建设,A正确且符合题意。 B:物质文明建设是精神文明发展的基础,B错误。 C: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C错误。 D:书香也应成为小康社会的“标配”,这强调的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而不是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点睛】1.为什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A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B世界上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以其鲜明的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C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注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必要性+重要性、意义)①民族文化具有差异,各具特色,但并无优劣之分,因此必然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②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需要。A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尊重文化多样性,吸取其他民族文化精华,才能发展本民族文化。B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每个民族的文化,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的文化是人类和发展的基础。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相互尊重,共同发展,才能保持文化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2.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关系: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提供物质保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方向保证。 10.下图漫画批评了一些人( ) - 17 - ①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消极思想 ②不懂得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深 ③不唯实,只唯书的本本主义做法 ④不懂得理论的意义就在于指导实践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漫画讽刺了生活中某些人在危房中大谈安全教育,这与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消极思想无关,①排除。 ②: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都是获得认识的途径,不能笼统地说二者谁比谁更深刻,②错误。 ③④:漫画讽刺了生活中某些人在危房中大谈安全教育,这粉刺了某些人不唯实,只唯书的本本主义做法,不懂得理论的意义就在于指导实践,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1.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现行的《反垄断法》当中部分条款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在和将来的需要。2020年初,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起草了(反断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稿),比如,新增公平竞争审查有关条款,瞄准当下经营者和消费者遇到的新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修订(反垄断法》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品质 ②草案将观念的东西变成了现实的东西 ③修订《反垄断法》是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 ④草案是检验人的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 17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现行的《反垄断法》当中部分条款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在和将来的需要,基于此,修订《反垄断法》,这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品质,也是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①③符合题意。 ②: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能将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②错误。 ④:实践是检验人的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④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1.实践的特点: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即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都具有客观性。)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即实践是在意识指导下人的有目的的活动。)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即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历史上每个阶段实践的内容、规模、水平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④直接现实性活动。 2.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获得认识的途径: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学习获得间接知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中产生新问题,推动人们研究,认识手段(科学技术、工具)的发展,认识能力的提高)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性的认识是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具有两重性: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则对实践起消极的阻碍作用,甚至导致实践的失败。 12.澳门回归20年来经济和社会面貌改天换地,充分证明“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ー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 ②上层建筑必然会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③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④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变革的先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 17 - 【详解】①:在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才是非对抗性的,而在阶级社会,二者的矛盾是对抗性的,①错误。 ②: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才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进而会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②错误。 ③④:澳门回归20年来经济和社会面貌改天换地,充分证明“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这进一步佐证了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佐证了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变革的先导,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四川峨眉山脚下的小山村高河村“火”了。自2019年9月起,由王潮歌导演制作的文旅演出剧目《只有峨眉山)公演,高河村由此成为一座大型实景剧场。因为这部剧,整个高河村原貌保留,附近的村民有了另一种留在“家”的方式。全城旅游时代,不少地方都在探索旅游产业的发展,但是,一些地区由于缺乏旅游资源的沉淀和特色资源的开发,往往都是靠后天的“移植”甚至生造,其旅游市场效果往往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高河村不仅有背靠峨眉山传统旅游资源这一金字招牌的优势,自身的西南村落文化也颇具特色,将两者有机结合,就形成了一加一大于ニ的共赢。另外,传统村落乃至生活方式,以实景剧场的方式得到创造性保存,当地民众就地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高河村直接将当地农民纳入了地方旅游版图和产业链之中增强了民众在地方旅游发展中的“获得感”,有效避免了部分农村地区“空心化”的局面。高河村打造的“旧村+文艺+旅游”的新P是一种生产方式的变革,让乡村振兴真正拥有了“内生动力”。高河村给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个颇具参考价值的样本。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其价值所在。 【答案】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地方的生产要素和发展特色,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创新发展思路,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生产方式的改造升级,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坚持绿色发展,创造性保存传统村落,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坚持共享发展,将当地农民纳入产业链中,让群众共享发展红利。 【解析】 【分析】 - 17 - 本题以乡村振兴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四川峨眉山脚下的小山村高河村的乡村振兴之路为材料,从《经济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高河村乡村振兴之路价值所在。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结合材料信息提炼答案要点:材料信息:“不仅有背靠峨眉山传统旅游资源这一金字招牌的优势,自身的西南村落文化也颇具特色,将两者有机结合,就形成了一加一大于ニ的共赢。”提炼答案要点: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地方的生产要素和发展特色,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材料信息:“将当地农民纳入了地方旅游版图和产业链之中增强了民众在地方旅游发展中的“获得感”,有效避免了部分农村地区‘空心化’的局面。”提炼答案要点:创新发展思路,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坚持共享发展,将当地农民纳入产业链中,让群众共享发展红利。材料信息:“打造的‘旧村+文艺+旅游’的新P是一种生产方式的变革,让乡村振兴真正拥有了‘内生动力’”提炼答案要点:推动生产方式的改造升级,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材料信息:“传统村落乃至生活方式,以实景剧场的方式得到创造性保存,当地民众就地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提炼答案要点:坚持绿色发展,创造性保存传统村落,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在于材料的解读,解读材料时从材料中找出关键信息;特别要注意标点符号,分号和句号均表示一个层次,从句意到层意,再到段意,归纳出中心。然后从关键信息或层意联想知识要点,分析作答。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作为今年的重中重和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脱贫攻坚战目前已经进入全力冲刺阶段。2020年2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开展挂牌督战工作的指导意见》,我国将对2019年底全国未摘帽的5个贫困县,以及贫困人ロ超过1000人和贫困发生率超过10%的共1113个贫困村进行挂牌督战。意见强调,挂牌督战要贯彻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体制机制。要求挂牌督战工作既要较真碰硬“督”,更要凝心聚力“战”,对督战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要进行及时分析研判。对需要支持的,协调有关部门及时支持解决;对需要整改的,要加大整改力度。要加强统寿安排防止层层加码,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地方政府应如何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 17 - 【答案】要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严格执行中央的脱贫攻坚政策:要明确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切实履行法定职责,不能层层加码,将自己职权范同内的工作推向基层;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精准施策,让脱贫攻坚工作经得起人民、历史和实践的检验;规范权力运行,自觉接受监督,对督战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要及时整改,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国务院挂牌督战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为材料,从《政治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地方政府应如何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试题设问主体是政府,试题设问指向的是如何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结合材料可以发现解答本题知识角度主要有:坚持党的领导、政府的原则、政府的职责、自觉接受监督。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由“挂牌督战要贯彻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体制机制。”联想要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严格执行中央的脱贫攻坚政策。由“加强统寿安排防止层层加码,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联想要明确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切实履行法定职责,不能层层加码,将自己职权范同内的工作推向基层。由 “要凝心聚力‘战’,对督战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要进行及时分析研判,对需要支持的,协调有关部门及时支持解决,对需要整改的,要加大整改力度。”联想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精准施策,让脱贫攻坚工作经得起人民、历史和实践的检验。最后落实到“自觉接受监督”上:自觉接受监督,对督战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要及时整改,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点睛】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可按以下方法解答:1.回归教材法,即把设问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在解答“措施类”题目时首先是联系课本,看看课本上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方法。2.挖掘材料法,这类试题的材料隐含着问题的答案,可结合背景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找出问题的答案。挖掘材料时从材料中找出关键的字、词、句,抓主谓宾,看定状补;还要注意标点符号,从句意到层意,再到段意,归纳出中心。具体方法有:一是材料中反映该类现象或事件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从材料中找出原因,针对原因或问题找出解决的措施;或者从反面吸取经验教训,正面归纳答案。3.主体分析法,材料反映的行为或措施是“谁”实施的,即找到行为的主体。如果在政治试题中要解决的问题不是一个部门、一个方面所能解决的,需要多方面通力合作,对这类问题必须采取主体分析法,找出不同的主体。根据不同的主体结合教材知识归纳答案。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17 - 在壮岡的发展历史中,中华民族奋斗自强,孕育出伟大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历经变革展,伟大民族精神的内涵不断丰富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披荆斩棘、砥砺奋进,取得经济社会发展奇迹,积了丰硕的精神财富。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改单并放40年,扬帆远航再出发,大力払扬伟大改単井放精,是从精种的题中应有之义。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更光栄、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更需要弘扬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激发全体中华儿女共同致力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1)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运用矛盾特殊性的有关知识加以说明。 (2)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改革开放再出发为什么需要大力弘扬伟大改革开放精神。 (3)改革开放铸就了中国人民开拓创新、砥砺奋进、团结奋斗、追求梦想、合作共赢的精神。任选其中两种精神,结合事例简要阐述。 【答案】(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是因为各种事物内部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这种矛盾的特殊性构成了一事物区別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是我们党在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披荆斩棘、低砺奋进的40年伟大实践中铸就的。赋予了民族精神鮮明的时代特色,是当代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写照、最鲜明的精神标识。 (2)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能够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是伟大创造、奋斗、团结、梦想精神的突出表现,继承了伟大民族精神的精髓,是伟大民族精神的体现和弘扬。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征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就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3)在同洪水的搏斗中,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展示了团结奋斗精神;“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无不昭示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与合作共贏的精神。 【解析】 【分析】 - 17 - 本题以伟大民族精神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改革开放40年伟大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考查考生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运用矛盾特殊性的有关知识对“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加以说明。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矛盾特殊性的相关知识,然后运用这一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知识角度:联想主干知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是因为各种事物内部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这种矛盾的特殊性构成了一事物区別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是我们党在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披荆斩棘、低砺奋进的40年伟大实践中铸就的。赋予了民族精神鮮明的时代特色,是当代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写照、最鲜明的精神标识。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改革开放再出发为什么需要大力弘扬伟大改革开放精神。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改革开放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角度: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能够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②改革开放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角度: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是伟大创造、奋斗、团结、梦想精神的突出表现,继承了伟大民族精神的精髓,是伟大民族精神的体现和弘扬。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角度: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征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就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第(3)问,本题要求考生从“开拓创新、砥砺奋进、团结奋斗、追求梦想、合作共赢”中任选两种精神,结合事例简要阐述。知识范围未做限定,属于宏观考查。试题具有选择性开放性,考生围绕主题,把握要求,分析作答。 【点睛】第(1)问,本题属于分析说明题。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第一步,分析材料,把握主题,联想相关知识(本题知识角度已经给出)。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确认知识(细化知识要点并确认)。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 17 - 第(2)问,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题,以“为什么……”的形式呈现。通常要分析这样做的依据、必要性,“依据”即与试题设问相关联的理论知识;“必要性”一般教材也会有相应的论述,或者从材料中提炼。 第(3)问,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对开放性题目,要用好发散思维方式。解答好开放题切记要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从教材内外知识的结合上来回答问题。 - 17 - - 1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