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中地理第二章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学案中图版必修3
第四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鲁尔区的位置及区位图,描述鲁尔区经济辉煌的优势区位条件。2.联系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衰落现象,从内因、外因归纳鲁尔区衰退的原因,并说明鲁尔区衰退的表现。3.结合图文材料,归纳鲁尔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 [基础知识梳理] 教材梳理1 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阅读教材P58~P59“鲁尔区的区位条件”,填写下列知识。 区位因素 区位分析 资源 ①煤炭资源丰富 ②离法国东北部的铁矿较近 ③水资源丰富 交通 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有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等以及人工运河联成了水运网,水陆交通便利 市场 德国及西欧经济发达,为其提供广阔市场 【图表解读】 1.读教材“图2-4-2 1900年鲁尔区景观”,据图分析图示景观反映的问题。 提示 图示厂房、烟囱林立,说明当时鲁尔区工业繁荣,处于快速发展期。同时, 23 也造成了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 2.读教材“图2-4-4鲁尔区优越的区位”,据图分析鲁尔区优越的区位条件。 提示 图示说明鲁尔区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欧洲东西和南北交通要道的交会处,交通便利;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等天然河流及4条运河相互沟通,形成区内完整的内河运输网络,并通过莱茵河河口的鹿特丹港与海外联系;鲁尔区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网;鲁尔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水源,图中还显示,虽然本区缺乏铁矿,但西南部临近法国的铁矿产地,便于铁矿输入。 教材梳理2 鲁尔区的衰退 阅读教材P59~P60“鲁尔区的衰退”,填写下列知识。 (1)产业结构单一。 (2)“煤炭危机”:①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逐渐减少。②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世界煤炭需求量下降。③煤炭开挖深度的增加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使所产煤的价格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3)“钢铁危机”:世界性钢铁过剩。 (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5)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图表解读】 读教材“图2-4-6鲁尔区煤层深度的变化”,据图分析鲁尔区煤层深度的变化特点及其影响。 提示 鲁尔区煤层埋藏浅,易于开采,一开始露天开采,后转为地下开采,随着埋藏深度加大,开挖难度也增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滑,从而加剧了煤炭工业的衰落。 教材梳理3 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阅读教材P60~P62“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探索”,填写下列知识。 (1)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产业转型:①改造传统工业。②发展新兴产业。③重视发展第三产业。 (2)依托科研机构和高校推进产业转型。 (3)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 (4)大力开展环境保护。 【图表解读】 1.读教材“图2-4-7鲁尔区煤炭、钢铁工业的变化”,据图分析鲁尔区煤炭、钢铁工业的变化。 提示 图示煤炭基地和炼钢高炉个数锐减,煤炭就业人数和钢铁就业人数急剧减少。可见,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末,煤炭、钢铁企业数量大为减少 23 ,从业人员大幅削减,加上规模扩大,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 2.读教材“图2-4-8鲁尔区工业的变化”,据图分析鲁尔区工业的变化特点。 提示 工业门类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的鲁尔区工业部门主要是煤炭、钢铁、化学工业三大类;20世纪90年代的鲁尔区除煤炭、钢铁、化学工业外,又增加了汽车工业、电子工业、石油加工工业、电力工业、机械工业等。工业数量的变化:鲁尔区煤炭企业数量减少,钢铁工业、化学工业企业数量也有所减少。电力、机械、汽车、电子和石油加工企业数量明显增加。 3.读教材“图2-4-9鲁尔区的工业旅游”,据图分析鲁尔区的工业旅游的措施。 提示 炼钢车间改建成大剧院,绿化后的矿渣堆成为新“地标”,废弃的地下矿石仓库开辟成了攀岩场所,这样既利用了工业废弃物(或厂房、场所),节约了投资,又创造了经济效益,增加了就业人口。 [预习效果自测] 鲁尔区是德国最大的工业区,也是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工业区之一,有近200年的历史。“二战”前,鲁尔工业区以煤矿开采、钢铁生产和机械制造而闻名于世,是德国的能源基地、钢铁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属于鲁尔区发展的有利条件的( ) A.丰富的铁矿资源 B.便利的交通运输 C.丰富的石油资源 D.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2.鲁尔区传统工业部门有五大类,正确的是( ) A.煤炭、石油、钢铁、电力、机械 B.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 C.煤炭、钢铁、电力、纺织、化工 D.钢铁、电力、机械、化工、有色冶金 解析 丰富的煤炭资源和便利的交通运输是德国鲁尔区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成以煤炭、钢铁、化工、电力和机械制造等为核心的世界著名工业区。 答案 1.B 2.B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德国鲁尔区相继遇到了产品滞销的“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开始实施综合整治的总体规划。据此回答3~4题。 3.“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的出现,主要原因不是( ) 23 A.能源消费从“煤炭时代”进入了“石油时代”,世界对煤炭的需求量明显下降 B.煤炭开挖深度的增加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得鲁尔区所产煤的价格在市场中缺乏竞争力 C.钢铁出现了世界性的供过于求的状况,鲁尔区的钢铁工业受到他国钢铁产品低价格的冲击 D.鲁尔区铁矿资源主要来自法国西南部,运输成本不断提高 4.20世纪70年代以后,鲁尔区在实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 ) A.旅游、商业、金融和保险业等“无烟经济”受到重视,经济地位不断上升 B.很多工厂变成农田,农业的地位不断提高 C.煤炭和钢铁企业的数量都在不断增加,以增强对外竞争力 D.开发本区铁矿资源,减少进口铁矿石数量 解析 第3题,鲁尔区的铁矿石早期来自法国东北部的洛林,现在炼铁高炉建在荷兰的海边,就近获得通过鹿特丹港进口的铁矿石。第4题,综合整治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B项叙述明显不正确;C项应是质量在不断提高,规模在不断扩大,数量则在不断减少;D项鲁尔区铁矿贫乏。 答案 3.D 4.A 5.鲁尔区钢铁工业布局时,从环境因素考虑,图中所示最合理的模式是(阴影部分表示工业区,非阴影部分表示居民区)( ) 解析 鲁尔区位于北半球盛行西风带,常年盛行西南风。钢铁工业大气污染严重,应布局在盛行风下风向。 答案 A 探究点一 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案例探究】 鲁尔区是德国最大的工业区,也曾经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工业区之一,被誉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23 结合材料探究: (1)由图中可以看出,鲁尔区哪种自然资源丰富? (2)由图中可以看出,鲁尔区的铁矿石主要来自哪里? (3)由图中的河流、铁路、公路的分布,可以看出鲁尔区的交通有何特点? (4)鲁尔区的发展,得益于自身优越的区位条件,除上述因素外,从图中还可以得出哪些区位条件? 提示 (1)煤炭资源丰富。 (2)鲁尔区的铁矿早期主要来自法国的洛林,后来主要来自瑞典等国。 (3)鲁尔区水陆交通便利。由图中可以看出,鲁尔区处在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优越。这里有发达的铁路、公路运输网,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等天然运河以及人工运河,不仅连成一体,而且都可通航,并能直通海洋。 (4)河流众多,水源充足;周边国家经济发达,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 【反思归纳】 鲁尔区发展的区位优势 区位条件 具体体现 影响 丰富的煤炭资源 鲁尔区煤田储量大,开采条件好(煤层埋藏浅,利于露天开采) 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鲁尔区煤炭工业、钢铁工业和电力工业发展的基础 离铁矿区较近 初期铁矿石来自法国的洛林铁矿区,后期来自瑞典,鲁尔区离两地较近 有利于节省运费,降低生产成本。钢铁工业成为鲁尔区的主导产业 便捷的水陆交通 内河交织成网,且与海洋相通,水运便利;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网,高速公路四通八达 便捷的水陆交通为鲁尔区原料的运入和产品的运出提供了条件 23 充沛的水源 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水量充沛,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水源与煤炭资源结合,促进了化学工业的发展 广阔的市场 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促进了工业产品的销售、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革新 【即时巩固】 读德国鲁尔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四个城市与图中钢铁工业生产相比,区位因素最为相似的是( ) A.鞍山 B.攀枝花 C.伯明翰 D.宝山 (2)从工业发展类型角度看,鲁尔区是以________型工业和________型工业为主发展起来的。 (3)鲁尔区衰落最为明显的部门是________部门和________部门。 (4)鲁尔区综合整治工作中有一项重要的内容是改造________工业、________工业,发展________工业和________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中________(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或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更应借鉴此经验。 (5)鲁尔区在经历了约一个世纪的繁荣之后,经济曾呈现一度衰落,其原因正确的是( ) A.世界钢材产量过剩,但鲁尔区产量下跌 B.鲁尔区煤炭资源消费殆尽,人才大量流失 C.20世纪60年代,世界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 D.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受到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6)鲁尔区的重新崛起对我国国企改革的借鉴意义有( ) ①调整传统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②扩大大批量、标准化产品的生产规模 ③加大科技投入,研制新工艺、新产品 ④加大资金投入,发展资金与资源密集型产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鲁尔区工业的发展条件、形成的工业部门以及鲁尔区传统部门改造措施的理解。鲁尔区发展工业的区位条件是丰富的煤炭资源,但本区内铁矿资源贫乏, 23 所需铁矿石几乎全从邻国进口。鞍山、攀枝花的钢铁工业是在铁矿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宝山钢铁工业是依托于上海便捷的交通发展起来的。20世纪50年代后,鲁尔区经济开始衰退,其中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的衰落最为明显。鲁尔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和产业转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改造传统工业部门,鼓励和引进新兴工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中,只有辽中南是重工业基地,和鲁尔区比较接近。我国国企大都是传统工业,企业规模庞大,技术落后,结构单一,与德国鲁尔区相似,改革措施主要是调整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加大科技投入等。 答案 (1)C (2)资金密集 资源密集 (3)煤炭工业 钢铁工业 (4)煤炭 钢铁 新兴 第三 辽中南 (5)D (6)C 探究点二 鲁尔区的衰退 【案例探究】 材料一 德国鲁尔区图。 材料二 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图。 材料三 比比皆是的焦炭工厂不断冒着黑烟,铸造厂也不停排出红褐色的污水,还有飘浮在空气中的悬浮粒子,使得户外一切东西都蒙上一层黑灰。洁白的衣物穿出门去,不一会儿便成为灰色。红瓦白墙、绿草如茵的家园,更是遥不可及的 23 梦想。而沿岸化学工厂林立的莱茵河,更有如一道被六万多种不同化学药品调成的鸡尾酒。 ——德国作家Heinrich Boll 1958年形容鲁尔区 结合材料探究: (1)将合适的工业部门填入空格内的序号旁,据图说明鲁尔区的产业结构有什么特点?这样的产业结构存在什么问题? (2)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发生了哪些变化?这种变化对鲁尔区工业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鲁尔区环境恶化的原因是什么?存在哪些严重的环境问题?对鲁尔区工业的发展有何影响? (4)“树没了,水干了,地陷了,矿枯了,人走了。”这是许多资源型地区的真实写照。请结合鲁尔区的发展历程,从内外因的角度来探讨资源型工业区衰落的原因。 提示 (1)①煤炭工业 ②钢铁工业 ③机械工业 ④化学工业 产业结构的特点: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并高度集中于少数重工业部门。 影响:突出的问题是生产结构单一,某一工业部门生产的衰落,将会引起全区生产的衰落。 (2)20世纪50年代以后,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气所占比重显著上升。 煤炭能源地位的下降,直接导致煤炭市场萎缩,作为以煤炭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鲁尔工业区在经济上受到很大的冲击。 (3)环境恶化的原因:鲁尔区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问题随之而来。 严重的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热污染等,生态环境破坏。 严重的环境污染,加上用地紧张,使新兴企业不愿到此落户,致使鲁尔区的经济衰退。 (4)内因:区位优势的丧失,产业结构单一,导致传统产业衰落。 ①资源枯竭或开发成本上升;②传统产业市场萎缩,竞争力下降;③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④劳动力、土地价格成本增加。 外因:新技术革命的冲击。①新技术的发展,使市场需求结构发生变化;②新兴工业区的发展,以其低成本优势争夺传统产业的市场。 23 【反思归纳】 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两大问题及原因 (1)环境污染及其原因: (2)传统产业衰落及其原因: 【即时巩固】 读鲁尔区产业人数的变化图和鲁尔区大气污染物含量的变化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鲁尔区的第二产业的主导工业是________等,其最早形成工业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分析其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2)鲁尔区在冬季易出现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据表中的数据,绘制鲁尔区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并判断这一天中污染程度最大发生在________(时间段)上。 鲁尔区某日气温统计资料 时间(时) 3 7 11 15 19 23 温度(℃) 3.7 1.5 4.2 5.7 5.0 4.1 A.3~4时 B.7~8时 23 C.13~14时 D.19~24时 (3)根据鲁尔区大气污染物含量的变化图,分析20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鲁尔区的环境质量发生了什么变化?其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4)德国鲁尔区的莱茵河曾遭受严重污染,鱼虾难觅,今日却清澈洁净,成为欧洲人度假休闲胜地之一,试分析该河得到成功治理的有效途径。 解析 本题以鲁尔区产业人数变化图和鲁尔区大气污染含量变化图为载体考查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污染治理等内容,同时考查学生联系教材知识分析解答问题能力。第(1)题,联系教材知识回答。笫(2)题,考查绘图及分析问题能力,由绘制的曲线图可知7~8时段气温上升明显,污染程度最大。第(3)题,据图可知大气污染物含量呈波状下降,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其原因可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分析。第(4)题,联系工业布局调整,污水治理措施等分析。 答案 (1)煤炭、钢铁、机械、化学工业(答出其中2个工业部门即可) 能源(煤炭) 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钢铁、煤炭等工业的衰退,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环境污染加重等。 (2)绘图略 B (3)大气污染物含量呈波状下降,环境质量明显好转。产业结构调整,重污染企业规模减小,轻污染或无污染的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比重提高;采取了消除污染的相关技术措施;绿化美化环境。 (4)调整工业布局;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废气的排放;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系统;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等。 探究点三 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案例探究】 凭借丰富的煤炭资源,鲁尔区发迹于19世纪初。从工业革命到二战后,鲁尔区工业产值一度占全国的40%。但20世纪60年代后,鲁尔区相继发生“煤炭危机”“钢铁危机”,失业率居高不下。面对困境鲁尔区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走上重新崛起之路。鲁尔区利用旧工业区发展工业旅游,旧炼钢厂冷却池变成潜水训练基地,大仓库改成攀岩爱好者的大本营,鼓风炉上面建起观景台,铸造厂改成电影院…… 结合材料探究: 促进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哪些? 提示 (1)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产业转型 煤炭、钢铁工业曾是鲁尔区发展的支柱,这两大部门因缺乏竞争力而陷入危机 23 ,直接导致了鲁尔区经济的衰退,改造传统工业主要是改造这两大部门。鼓励和引进新兴产业,主要是鼓励和引进汽车、石化、电子、信息等产业。如下表所示: 措施 做法 效果 改造传统工业 对煤炭和钢铁等传统工业进行企业合并和技术改造 厂矿企业数量大幅度下降,生产规模大幅度提高 鲁尔区已逐渐成为一个以传统工业为基础、以日渐强大的新兴产业为增长点的综合性工业区 发展新兴产业 积极发展汽车、石化、电子、信息、食品和服装等工业 新建迁入的企业数量大大超过同期德国平均水平,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实现多元化 重视发展 第三产业 旅游业、商业、金融和保险业在发展中受到重视,经济地位上升 (2)依托科研机构和高校推进产业转型 鲁尔区的科研机构和大学的数量发展非常快,现已成为欧洲大学密度最大的工业区。科研机构和大学为该区工矿企业的改造和转型提供了直接的技术支持。 (3)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 鲁尔区根据工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交通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完善。建成了由公路、铁路和水运构成的交通网,是欧洲最稠密的交通网络。 (4)大力开展环境保护 鲁尔区通过对各种污染的有效治理和绿化,创造了优美洁净的环境,有效地吸引了新兴产业的进驻。 【反思归纳】“对症下药”分析整治措施 鲁尔区实施的各项发展措施是针对鲁尔区的实际提出的,其目的是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归纳总结】 1.常规能源及其特点 23 (1)煤、石油、天然气:属于非可再生能源;来源于太阳辐射;开发利用难度较小,利用时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煤对环境污染较重,石油次之,天然气对环境影响较小。 (2)水能:属于可再生、清洁能源;来源于太阳辐射;建设投资较大,并且修建水库会淹没农田、迁移居民,还会诱发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 2.矿物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的开发条件评价 (1)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内容:区域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一般可从三个方面进行:资源储量和开采条件(资源丰富、埋藏浅或露天、地质条件好的地区易开采);市场条件(位于或靠近经济发达地区、市场需求量大的地区优先开采);交通运输条件(对外交通便利的地区优先开采)。 (2)能源资源开发的分析思路:能源资源的开发可从基础好、拉动强、有保证三方面分析。 ①基础好 ②拉动强 ③有保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等。 3.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分析思路 (1)衰落原因: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土地、劳动力价格上涨;传统产业衰落。 (2)转型措施:①实行战略性转移。这类城市一般随资源开发而兴起,随资源枯竭而衰落,应注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②发展第三产业。例如,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③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城市经济。例如,从资源主导到科技主导、从开发矿山到开发旅游,使经济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④绿化、美化环境,治理环境污染。 【即时巩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东北曾被誉为“共和国经济的长子”。东北是计划经济体制最早建立,影响最深的地区,是我国重工业、基础工业和大中型国有企业最集中的地区。 材料二 2017年10月22日消息,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全局战略,必须从根本上破解东北老工业基地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这两天黑龙江、吉林、辽宁代表团讨论十九大报告和记者提问自然都绕不开如何为中国经济写好“东北答卷”这个话题。 (1)东北地区发展重工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2)下列问题不是东北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的是( ) A.煤炭、钢铁等传统产业衰落 B.水资源缺乏 23 C.劳动力不足 D.环境质量下降 (3)20世纪末,东北地区走向衰落,其原因是什么? (4)请结合鲁尔区的治理经验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解析 借鉴鲁尔区的案例分析法,比较东北地区与鲁尔区在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面临困境、衰落原因、治理措施等方面的共性和个性,并且结合东北地区的具体实际寻找答题的切入点。 答案 (1)①东北地区地势平坦、开阔、森林及煤、石油、铁矿石等资源丰富;②公路、铁路交通发达;③东北重工业区市场广阔;④发展农业的条件优越,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供应;⑤东北地区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2)C (3)①部分矿产区资源濒临枯竭;②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所占比重大,而且工业又以重工业为主;③受高新技术的冲击。 (4)①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②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③加大治理环境污染的力度,营造绿色空间等。 知识结构 晨背索引 1.描述鲁尔区早期经济辉煌的优势区位条件。 2.说出鲁尔区衰退的原因,并说明鲁尔区衰退的表现。 3.说出鲁尔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 4.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分析思路。 5.常规能源及其特点。 6.矿物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的开发条件评价。 23 对点练一 鲁尔区的区位条件和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读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和鲁尔区图,回答1~2题。 1.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工业区不同的区位因素是( ) A.丰富的铁矿 B.丰富的煤矿 C.充足的水源 D.便利的水陆交通 2.下列关于鲁尔区综合整治措施,错误的是( ) A.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 B.对企业进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 C.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D.增加煤炭、钢铁工业部门的数量 解析 第1题,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在苏必利尔湖附近有丰富的铁矿,而鲁尔区没有铁矿,其铁矿靠进口。第2题,鲁尔区以煤炭、钢铁为主导的单一产业结构,导致该地区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相继遇到产品滞销的“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经济开始衰落。鲁尔区的整治,应对煤炭和钢铁等传统工业进行企业合并和技术改造等。 答案 1.A 2.D 对点练二 鲁尔区的衰退 读下图,回答3~5题。 3.图示工业区衰落最明显的工业部门是( ) ①机械工业 ②钢铁工业 ③化学工业 ④煤炭工业 A.①③ B.②④ 23 C.①④ D.②③ 4.导致图示工业区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①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②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冲击 ③煤炭资源枯竭,环境污染 ④煤炭、钢铁产量过剩,用地紧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20世纪中叶,一些新兴企业不愿到该区落户,其主要原因是( ) ①该区工业企业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②该区公共设施不齐全,劳动力素质差 ③该区用地紧张 ④这里环境污染严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读图可知该工业区为德国鲁尔区,是在丰富煤炭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导工业是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由于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冲击,生产结构单一,环境问题加剧等原因,其主导产业逐渐衰退。新兴企业不愿在鲁尔区落户的主要原因并非其公共设施不齐全,劳动力素质差。 答案 3.B 4.A 5.C 对点练三 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区位条件和可持续发展 内蒙古东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之一,探明储量640多亿吨,占全国煤炭总量的10%。读该地区图,回答6~7题。 6.下列对内蒙古东部矿产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正确的是( ) 23 A.劳动力资源丰富 B.交通较为便利 C.紧临华东市场 D.科学技术发达 7.下列有关内蒙古东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主要措施中,可行的是( ) A.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防治水土流失 B.大力发展煤炭等重工业,控制第一产业、第三产业规模 C.加强能源的综合利用,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 D.减少煤炭燃烧,控制酸雨危害 答案 6.B 7.C 课后作业 基础冲A练 下图为某国著名的工业区。读图,回答1~3题。 1.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工业区经济趋于衰落,其主要原因是( ) ①受到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②石油、天然气代替煤炭成为主要能源 ③技术的进步使得单位产值的耗煤量增大 ④该工业区生产结构多元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鲁尔区支柱性的工业部门是( ) A.机械工业 B.电力工业 C.化学工业 D.煤炭工业 3.有关该区钢铁工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区的钢铁工业开始衰落,原因之一是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 ②该区钢铁产品在亚洲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为中国和印度 ③由于钢产品替代品的广泛使用,钢铁产品不再是该区的重要产品 ④该区虽然能源资源丰富,但铁矿石主要依赖进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第1题,技术的进步使得单位产值的耗煤量减少。德国鲁尔区工业结构比较单一,容易造成一损俱损的局面。第2题,煤炭和钢铁是支柱性产业。第3题,目前, 23 钢铁产品仍然是鲁尔区重要的产品,其在亚洲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日本。 答案 1.A 2.D 3.D 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经济结构进行大规模的调整。根据下面的“鲁尔区产值结构图”(图中①表示1958年,②表示1995年)及所学知识回答4~5题。 4.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变化是( ) A.钢铁工业比重上升 B.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C.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比重都上升 D.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比重都下降 5.为改变生产结构,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鲁尔区采取的措施是( ) A.改造煤炭、化学工业,节省能源的消耗 B.缩减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厂矿企业的生产规模 C.搬迁原有的传统工业,兴建高技术产业 D.新建或迁入电子、汽车和石油化工等新兴工业 解析 第4题,从图中可以读出该区1958年第三产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的比重分别约为18%、62%、20%;1995年第三产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的比重分别约为32%、40%、28%,然后就很容易回答本题。第5题,鲁尔区积极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钢铁工业,缩减这两大工业部门厂矿企业的数量,扩大每个厂矿的生产规模。 答案 4.B 5.D (2017·无锡一模)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下图为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6~7题。 23 6.下列城市中经济发展滞后,民生问题突出,生态环境压力大的是( ) A.大庆市 B.黑河市 C.鸡西市 D.双鸭山市 7.伊春市今后林业发展的方向是( ) ①以育林为主,禁止采伐 ②延长产业链,发展新兴产业 ③建立木材储备基地 ④积极转型,建设煤化工基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第6题,从图中读出,四选项中双鸭山属于衰退型城市,故经济发展滞后,民生问题突出,生态环境压力最大。第7题,题目强调林业的发展,所以排除④;禁伐不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①不对;延长产业链,可以提高经济收入,实现社会效益;建立木材储备基地可以增加行业的稳定性。故选B项。 答案 6.D 7.B 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山东济宁是全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据了解,济宁市土地面积1.1万平方千米,其中煤田面积占了近1/3。这些煤全部采完以后,塌陷区面积相当于两个“南四湖”的面积。在煤炭生产过程中排出的煤矸石、矿井水和煤层气极大超过了环境所能承受的限度。 材料二 济宁某煤矿开采示意图。 (1)地下竖井开采煤矿除了造成环境污染外,还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请你提出适当的应对措施。 23 (2)下图为该煤矿某产业链示意图,填出E、F处的工业部门。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请说明理由。 答案 (1)采煤形成大片地下采空区,引起地层断裂、塌陷,引发地质灾害,导致地面沉降,破坏地表地貌景观,采矿产生的煤矸石占用耕地。(答出2点即可) 措施:用碎石、煤矸石、沙子等回填采空区;有计划采矿,尽量避免在建筑物、主要交通线下采矿,禁止私采乱挖和破坏耕地现象;对采矿区的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改善矿区的自然环境。(答出2点即可) (2)E:电力工业,F:建材工业。理由:充分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能力达标练 (2017·牡丹江一中模拟)地源热泵技术是利用空气温度与土壤或地下水的温度差异,通过地埋管换热器实现热量从高温热源向低温热源转移的技术。冬季可以利用该技术将土壤或地下水中吸收的太阳能和地热能开发利用出来。下图为地源热泵工作原理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对图示地源热泵技术的原理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将夏季土壤或地下水吸收的太阳能储存起来,供冬季采暖 ②夏季能把室内部分热量释放到土壤或地下水中,降低室内温度 ③冬季把供暖设备藏在地下以减少热量损失,提高供暖效率 ④冬季能吸收土壤或地下水中的部分热量,提高室内温度 ⑤是一种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环保型空调系统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2.北欧地区使用地源热泵的主要季节是( ) 23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目前,地源热泵技术没有得到大规模推广的主要原因是( ) ①需要铺设大量地埋管换热器,初期投资大 ②地热能分布不均,在地壳较稳定的地区不适用 ③城镇地区建筑物密集,缺乏足够的地下空间 ④受天气影响大,供热与制冷的日变化都很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第1题,由图文资料可知,冬季地表降温快,温度低于地下水与土壤,所以温度高于地表,通过地源热泵可以将热量提取出来,供室内取暖。夏季由于地表升温速度快,地表温度高于地下水与土壤,可以通过地源热泵将地下冷空气提取出来以供室内降温。是一种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环保型空调系统。②④⑤对。并非是储存夏季热量等到冬季再用,①错。也不是冬季把供暖设备埋在地下,③错。故选D。第2题,北欧地区纬度高,冬季气候寒冷,夏季温和凉爽,冬季取暖需求大,夏季降温需求小,故选D。第3题,在目前,地源热泵技术没有得到大规模推广,主要是因为需要铺设大量地埋管换热器,初期投资大,且城镇地区建筑物密集,缺乏足够的地下空间。该技术并非是利用岩浆活动产生的地热能,所以②错。气温主要是随季节变化,气温日变化小,④错。故选B。 答案 1.D 2.D 3.B (2017·江西五市八校二模)读图,完成4~5题。 4.下列描述符合2010~2015年我国能源消费发展趋势的是( ) ①煤炭不占重要地位 ②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不断下降 ③石油消费比重呈下降趋势 ④太阳能、风能等其他能源消费比重几乎没有变化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23 5.下列能促进我国能源消费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①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②加快产业升级,提高重化工业比重 ③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④结合国情增加煤炭消费比重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解析 第4题,从两图中可看出煤炭仍然处于最大比重地位,则①错误;同时煤炭和石油等化石能源比重下降了,则②③正确;图中太阳能、风能等其他能源处于上升趋势,则④错误。故D正确。第5题,我国能源严重依赖煤炭等化石能源,同时能源利用效率低,这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两大主要问题。为促进能源消费的可持续发展,应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同时提高能源利用率,故A项正确。 答案 4.D 5.A (2017·海南中学模拟)铝土矿是几内亚最重要的矿产资源,也是其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从铝土矿中可提炼出氧化铝,氧化铝可直接通过电解法冶炼金属铝。读几内亚所在区域图和科纳克里气候资料统计图,回答6~7题。 6.若几内亚想保持电解法冶炼金属铝工厂一年内的稳定生产,应该( ) A.大力建设水电站 B.配套建设火电站 C.加强交通建设 D.大力开发铝土矿 7.大力发展铝土矿深加工,对几内亚国内的积极影响是( ) 23 A.减少了铝土矿出口的收入 B.使生态破坏和污染更加严重 C.扩大就业和增加外汇收入 D.使氧化铝国际市场的投资风险增大 解析 第6题,电解法冶炼金属铝工厂需要大量的电能,该地区河流落差大,有建设水电站的条件,但降水集中在夏季,导致水电供应有季节变化,所以要保持电解法冶炼金属铝工厂一年内的稳定生产,应该配套建设火电站;而加强交通建设和大力开发铝土矿对保持电解法冶炼金属铝工厂一年内稳定生产没有太大影响。第7题,大力发展铝土矿深加工,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增加铝土矿深加工产品出口量,从而扩大就业和增加外汇收入;使生态破坏和污染更加严重是消极影响;D项描述的内容不是对几内亚国内的影响。 答案 6.B 7.C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 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 (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 (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 (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 (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 解析 第(1)题,直接调取和运用所学知识,从资源储量、特点(可否再生)、开发后的影响(是否带来污染、是否移民占地)等方面选取具有针对性的要点,对比分析即可。第(2)题,影响工业区位的自然条件主要是资源、土地、地形等方面,但是,对于风电场来说,风力资源是主导因素,图中的经纬度信息 23 提示学生应从地理位置、气候类型的角度说明风力资源的丰富度,其次,设问中的“大型”两字,以及图例中的沙漠和戈壁,提示学生应从地形和用地成本的角度分析其有利的方面。第(3)题,工业的区位条件包括自然和社会经济区位两个方面,自然条件应说明气候、地貌的恶劣性对于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社会经济区位则需要从交通、市场需求和市场距离等角度展开分析。第(4)题,建调节电站,说明该地风能发电不稳定,从建设调节电站的积极意义方面分析。 答案 (1)与煤炭相比,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与水能相比,开发风能不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 (2)有风: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70天)。 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形平坦。 (3)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距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离输电);当地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足;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地资金不足。 (4)风电极不稳定,配建热电站可以调节、控制,以使得电网输电平稳(当风力减弱时以热电站补充电量,当风力强劲时减少热电站发电量)。 23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