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经济生活考点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考点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 考点十九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⒈原因:‎ ‎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⑵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⑶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往往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⑷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⒉要求:‎ ‎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 ‎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要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⑷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⒈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城乡发展差距在扩大,城市化水平低;由于地区资源条件的限制,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的不同,地区差距在扩大;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在扩大;经济和社会发展还不协调,经济发展较快,社会发展滞后;当前经济发展中资源环境的压力比较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 ‎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全面理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⑴原因:‎ ‎①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表现和主要标志。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助于企业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④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⑤有利于降低资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⑥有利于增强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增强中国抵御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有利于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是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能力的需要。‎ ‎⑵措施:‎ ‎①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②国家要贯彻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化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要加强宏观调控,加大财政、税收等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保护知识产权;坚持和完善基本分配制度,鼓励技术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完善自主创新激励机制,优化创新环境。‎ ‎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使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企业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要完善分配制度,建立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调动劳动者的创新积极性;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注意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引进高素质人才,提高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素质。‎ ‎④劳动者要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和职业技能。‎ ‎⑵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三大产业:第一产业是农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第二产业是工业。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第三产业是服务业。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可以有效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第二,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增加就业,保证社会安定。第三,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⑶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城镇化,指我国的农村人口、富余劳动力和乡镇企业逐渐在空间上聚集而转化为城镇的经济要素,成为促进经济发展重要动力的过程。‎ ‎⑷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建立系统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