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 (3)
教研主题 狼牙山五壮士 参与教师 全体教师 活动时间 学科 语文 授课教师 活 动 记 录 教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科生字,理解“壮士”、“斩钉截铁”、“屹立”等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3、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教学难点: 本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在理解五壮士跳崖的举动上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回忆上节课内容,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把主要内容概况成小标题? 提问: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 不是一般的战士,这个“壮”字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战士才能称得上壮士呢? “壮”就是勇敢的意思,勇敢得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样的战士才能称得上壮士。课文的字里行间书写着五壮士的英勇豪迈、气壮山河,用“壮士”更贴切。 二、研读痛击敌人,感悟英雄气概 五壮士在诱敌上山、痛歼敌人的过程中一定有很多场面深深打动了你。让我们细细地读课文,我们会发现这些场面有的让我们感到痛快淋漓,有的让我们感觉热血沸腾。找出最能打动你的语句,勾画出来,用心读。 1、学习第二自然段──诱敌上山、痛歼敌人: (1)从描写五位壮士的语言中,从带点的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 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象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力气;胡德林和胡福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2)从带点词语中感受到五壮士对敌人的无比痛恨。全神贯注:贯注,精神、精力集中。全部精力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绷得紧紧的”指小战士的表情凝重而紧张。“绷得紧紧的”与“全神贯注”表现出了战士歼敌地全力以赴。 ⑶ 教师引读,指名读,读出对敌人的痛恨。 ⑷ 在五壮士的浴血奋战下,敌人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敌人遭受了沉重打击。从“把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读出来的。 “一次又一次”、“横七竖八”说明了什么? “一次又一次”说明敌人进攻了很多次,被五壮士打退了很多次。“横七竖八”形容敌人的尸体纵横杂乱,说明敌人损失惨重。 ⑸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通过细读描写五壮士的动作、神态的语句,感受五壮士的英勇对敌人的痛恨,再把感悟到的情感读出来,培养语感。 2、导学第三自然段──诱敌上山、痛歼敌人: 课件出示: 引上绝路 ⑴ 请同学凭自己的理解朗读“引上绝路”部分。(朗读评价) ⑵ 读书不光要读,还要想,这段话中的“绝路”是什么意思?(死路) 课件出示:狼牙山顶峰图片。 这就是狼牙山顶峰,为什么说它是一条绝路啊?请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 (齐读:另一条路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峭壁。) ⑶ 对生与死的抉择,班长是什么态度?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班长态度坚决果断,从“斩钉截铁”看出来的;“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定果断,毫不犹豫。) ⑷ 班长明明知道这是条绝路,为什么还要选择走这条路呢?请你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 (齐读: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 教师:是啊,班长心里想的是人民群众和主力部队的安全,根本没想到自己。 ⑸ 战士们又是怎样想得的呢?你通过哪个词知道战士与班长的想法是一样的? (“热血沸腾”、“紧跟”说明他们和班长的想法是一致的。) 学习“紧跟”一词,不要“紧”字与加上“紧”表达的效果一样吗? (不一样,“紧跟”更能表现出战士们非常赞成班长的做法,准备把敌人引上绝路,也更能体现出战士们的英雄气概。) ⑹ 指名读: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请说出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这两句话表现了五壮士为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决定之果断,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的深切的爱,表现出崇高的自我牺牲的精神。) ⑺ 朗读指导: 通过这段的理解,我们知道五壮士是怎么样的人? 板书: 不畏牺牲 因此,我们读班长的话要读得坚定、果断;读“热血沸腾”要高昂,从而表现五壮士那高涨的情绪。 教师引读,学生跟读。“走哪一条路呢?”(学生接读) 3、自学4、5自然段──引上顶峰,英勇歼敌: ⑴ 默读这个部分,你体会到五壮士是怎么样的人? 板书: 英勇顽强 你从哪里看得出来的?能谈谈你的理解吗? (班长受伤了”,“子弹也打光了”,他们举起石头向敌人砸去看出来的。) ⑵ 出示课件(班长砸的画面): 这就是班长用石头砸向敌人的场面,请大家默读这部分课文,边读边勾画描写班长动作的词语,并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学生回答:抢、夺、插、举;班长想让最后的一颗手榴弹发挥最大的作用。) ⑶ 课件出示: “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举起一块石头”哪个句子更好一些,为什么? (“猛地”、“磨盘大的”更能体现班长马宝玉的英雄气概,还可以进行换词的训练,“砸”可以换成“投”“掷”“撇”,体会用“砸”的巧妙。) 顿时,石头象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迅猛,非常有力。这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⑷ 练读4、5自然段指导,指名朗读: 三、研读英勇跳崖,感受勇于献身的精神 1、请同学们高声朗读课文6~9自然段: 我想读完后会有一个词跳入你的脑海里,是哪个词? (英勇壮烈、视死如归、宁死不屈、……) 2、课件出示(“屹立”图片): ⑴ 你能看出课文哪几句描写的这幅画面的内容吗? (第6自然段1、2句;利用画面理解词语,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课文指五壮士意志坚强、不可动摇。“眺望”:向远处看。) ⑵ 他们当时的表情如何? 引导理解“脸上还露出胜利的喜悦”。 齐读这句话。你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为什么他们有这个表情吗? 齐读: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3、五壮士是怎么跳下悬崖的呢?再读他们跳下悬崖的句子,边读边想当时的情景。 4、课件出示(跳下悬崖画面): 看到这个画面,请同学们拿好课本,再读五壮士跳崖的句子。 (齐读6~8自然段。) 5、引读课文: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一声声口号响彻云霄。这是…… (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研读课文,利用课件激发情感,以情促读的设计行云流水,自然和谐。学生对五壮士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四、激发情感,以情促写 同学们,为了纪念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易县人民政府在狼牙山的顶峰修建了纪念塔。聂荣臻同志亲笔题写塔名“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课件出示: 图片:巍然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的五壮士以及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1、面对着英勇跳崖的五位勇士,面对着汉白玉的纪念碑上那金色的大字,今天的你想说些什么,请同学们书写下来。 2、请同学们放下笔,读一读面对着五勇士,面对着纪念碑你想说的话。 通过品读课文,五位壮士的英雄形象已经“立”在了孩子心中,学生自然会在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中,受到教育。这里的写话练习是水到渠成的,能够写出真情实感。 反思: 《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战士成功地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在出示课题,导入新课时有学生提问:为什么称这五位战士为“壮士”?对呀,我突然想到何不就以这一“壮”字来组织教学呢? 一、找“壮”称 文章的前半部分,在介绍他们完成连队下达的任务时用的时“战士”,而后来他们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顶峰,英勇歼敌并壮烈跳崖,是战士们为了连队主力和老百姓的安全、为了体现对日本人的仇恨,不惜牺牲了自己,充分显示了五位壮士的“壮志凌云”,称他们为“壮士”更为合适。 二、观壮行 指导学生继续读课文,使他们了解到从文章第二自然段开始,写五位壮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的情景。文章先概括地讲五位壮士一边“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一边“把大批敌人引上狼牙山”。接着,抓住每个壮士的特点分别描写与叙述,表现出他们对敌人的刻骨仇恨。文章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讲五壮士把敌人引上顶峰,英勇杀敌,着重写了班长负伤后,在弹药用尽的情况下,如何带领战士们用石头与敌人奋战到底,其中“拧、抢、夺、举、喊、砸”等一系列动作,进一步突出了五壮士行为的壮烈。而文章的第六小节到末尾,集中表现了五位壮士抗战到底,舍生忘死的壮烈精神与英雄气概。开头两句描写了五壮士完成掩护任务后的欣慰情状,“屹立”一词,突出了五壮士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眺望”蕴含着对人民群众和主力部队安然转移的欣慰和怀念,“回头望望”写出了壮士们对敌人的蔑视。接着,写班长带领壮士纵身跳崖,“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昂首挺胸”、“壮烈豪迈”等词句,具体刻画了五壮士在面对生与死两条道路决择时的“壮举”。 三、品壮语 通过本文人物寥寥数语,可以看到五壮士的内心世界。因此,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去细细品味:一是文中为什么只写班长的三次说话,而不写其他四位呢?当班长决定走的路线时,为什么只用了一个“走”字?二是最后两句口号,充分体现了五位壮士在生命最后一息,为了新中国死而无怨,这是五位壮士的心声,反映了他们至死不渝地坚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定能打败日本侵略者,这心声代表了全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抗战到底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这样的设计,不但能突出重点,而且能使教学牵一发而动全身,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研讨记录: 丁校长:应放“五壮士英勇跳崖”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五壮士英勇跳崖的壮烈场面。抓住学生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配上音乐让学生反复品读,从具体的形象中明白五壮士以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是人民的安全和幸福。 邸校长:让学生结合文中的语句,仔细体会五壮士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了五壮士在胜利完成掩护任务之后的喜悦和面对死亡不屈服,以及对人民无比热爱、对祖国无限的依恋之情。 刘磊娜老师:中间部分出现的评价五壮士的问题,放在最后再提问会更好,这样能够升华主题,使孩子们的感情更好的抒发出来。 刘建敏老师:文章的主题离孩子们的生活较远,应在课下让孩子们查找资料和影片,这样孩子们能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张昀老师:应给孩子们更多的讨论时间,以孩子们为主导,让他们尽情的去展示自己的发现。 活 动 记 录 活 动 记 录 活 动 记 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