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单元检测 岳麓版必修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单元检测 岳麓版必修3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右图是中国近代一部著名的思想文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其编者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体现了中国草书的传统艺术特色 C.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 D.迈出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第一步 解析:选D。根据图片信息可知是魏源所著的《海国图志》。《海国图志》开创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故D项正确;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为林则徐,故A项错误;图中文字体现的是中国篆书的传统艺术特色,故B项错误;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口号的是李鸿章等洋务派,魏源提出的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故C项错误。‎ ‎2.一位传教士将他描述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人”。对他来说,虽然创办了许多现代化事业,但他从不提倡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和道德教化。这位传教士所描述的“他”应该是(  )‎ A.林则徐 B.张之洞 C.郑观应 D.康有为 解析:选B。题干关键信息“虽然创办了许多现代化事业,但他从不提倡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和道德教化”反映的是中体西用的思想观念,而张之洞是洋务派代表人物,故B项正确;林则徐也主张向西方学习,但没有创办许多现代化事业,故A项错误;C、D项是维新思想代表人物,故排除。‎ ‎3.维新派指出,洋务运动“利未一见,弊已百出”的根本原因在于“变法不知本原”。维新派所讲的“本原”是指(  )‎ A.专制制度 B.工业经济 C.传统儒家思想 D.民主制度 解析:选D。洋务运动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即不改变封建制度前提下,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维新思想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因此,维新派所讲的“本原”是指民主制度。‎ ‎4.中国近代某思想家曾说:“吾畴昔确信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对其思想解读正确的是(  )‎ A.极力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否定了民主共和制度的进步性 10‎ C.推崇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 D.体现了其托古改制的特点 解析:选C。该思想家认为美国和法国的共和制不适合于中国,但没有否定民主共和制度的进步性,故B项错误;中国要安定,“宜效英之存虚君”,保留君主,但君主“统而不治”,表明该思想家推崇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故C项正确;君主立宪制属于西方民主政治制度,故A项错误;效仿英国进行政治改革,没有体现托古改制的特点,故D项错误。‎ ‎5.某学者说:“‘孔家店’倒了,孔子往何处去?是回到王朝中国,为他重建圣人牌位,还是回到民间社会,确立其文化个体性?”该学者旨在(  )‎ A.支持打倒“孔家店”的提法 B.反思新文化运动的基本主张 C.否定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 D.主张重建中国的儒学思想体系 解析:选B。“打倒孔家店”是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口号,题中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本身也有它的局限,它以激进的方式打倒了“孔家店”,却未能走出儒家传统的圣化怪圈,“孔子往何处去”就是该学者对“打倒孔家店”这一口号的反思,认为对儒家传统需要批判的继承,故B项正确。‎ ‎6.胡适说“我们肯往前看的人们,应该虚心接受这个科学工艺的世界文化和它背后的精神文明,让那个世界文化充分和我们的老文化自由接触,自由切磋琢磨,借它的朝气锐气来打掉一点我们的老文化的惰气和暮气”。这表明胡适的主张是(  )‎ A.中学应充分世界化 B.全盘接受西洋文化 C.保存中国固有的文化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解析:选A。“让那个世界文化充分和我们的老文化自由接触,自由切磋琢磨”,可知胡适主张中国文化与世界接触,故A正确。“借它的朝气锐气来打掉一点我们的老文化的惰气和暮气”,可知并不主张全盘接受西洋文化,故B错误;由材料信息可判断C项错误;D是洋务派的主张。‎ ‎7.梁启超是近代历史上“多变”的典型,经常处在“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的状态。除梁启超外,康有为、严复、孙中山等很多人均是“多变”的代表,这几乎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普遍现象。这在本质上体现了(  )‎ A.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迅速 B.近代中国社会的剧烈变迁 C.西方文化冲击日益深入 D.旧民主主义革命陷入绝境 解析:选B。注意题干的限定词“本质”。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近代历史思想领域里的“多变”根源于近代中国社会的剧烈变迁,B项指出了“多变”的本质。‎ ‎8.孙文在《同盟会宣言》中说:“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这段材料说明平民革命(  )‎ A.是“家天下”式的旧式革命 B.是反满复汉的狭隘民族革命 C.是实现君主立宪的平民革命 D.是变革专制制度的国民革命 解析:选D。由材料信息“平民革命”“国民政府”“参政权”“公举”“宪法”等 10‎ ‎,可知这场平民革命体现了民主共和思想,属于变革专制制度的国民革命,故选D项。‎ ‎9.梁启超说:“以社会主义运动之立场而论,欲此主义之传播与实现,不能不以劳动阶级为运动主体。劳动阶级不存在之国家,欲社会主义之实现,有道无由。而劳动阶级之发生,恒必与资本阶级相缘。故必有资本阶级,然后有劳动阶级,有劳动阶级,然后社会主义运动有所凭藉……”“资本主义必非社会终极目的明矣,不过借以为过渡”。这表明他(  )‎ A.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 B.认为当时的中国还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 C.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革命性 D.还没有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弊端 解析:选B。材料意为社会主义运动的凭藉为无产阶级,而无产阶级壮大的关键在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并不发达,所以当时中国尚不具备社会主义的条件,正确答案选B项;材料并未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排除A项;材料中梁启超已经认识到了无产阶级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阶级基础,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西方资本主义的弊端,排除D项。‎ ‎10.“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为此,他做出的选择是(  )‎ A.只依靠农民阶级进行革命 B.发动国民革命 C.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开展社会主义革命 解析:选C。材料反映了毛泽东没有照搬俄国革命道路的模式,走出一条不同于俄国“城市暴动”的道路,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11.‎1984年10月22日,邓小平在中顾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言时指出:“前些时候那个雇工问题,相当震动呀,大家担心得不得了。我的意见是放两年再看。那个能影响到我们的大局吗?如果你一动,群众就说政策变了,人心就不安了。你解决了一个‘傻子瓜子’,会牵动人心不安,没有益处。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纠正“左”倾错误进行全面整顿 B.破除困惑推动农村改革起步 C.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进程 D.南方谈话吹响市场变革号角 解析:选C。1978—1992年中国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对使用雇工发展个体经济是否会伤害社会主义问题的看法还有分歧,邓小平对个体经济雇工尝试的支持,说明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进程,故C项正确;1975年邓小平纠正“左”倾错误进行全面整顿,1978年小岗村包产到户的尝试破除困惑推动农村改革起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吹响市场变革号角,与题目时间不符合,故A、B、D项错误。‎ ‎12.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体现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  )‎ A.“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B.“摸着石头过河”‎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解析:选B。“证券、股市,社会主义能不能用?”“要坚决地试”,“摸着石头过河”,强调在实践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故B项正确;A项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C 10‎ 项提出结合中国国情建设社会主义,D项讨论的是中国是否可以发展市场经济,都与题意无关。‎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4分,第14题28分,共52分)‎ ‎13.教科书体现了历史的变迁,承载了时代的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清朝秀才李毓秀作,“总叙”部分是:‎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材料二《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1901年初版),被誉为“百年语文第一书”。‎ ‎“电”的解释:“阴阳二气薄而生热,热而发光曰电”。‎ ‎“雷”的解释:“阴阳二电摩荡空际,鼓击而成声者为雷。”‎ ‎“议”的阐述:“谓欲事合于义,必群相论议也。因引中为风议谏议之议。今中国有事上闻,辄归部奏;泰西各国则归上下议院公议。”‎ 材料三下列是不同时期历史教科书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年版:“(洋务运动)继续镇压中国各族人民的武装起义,是用外国资本主义的技术巩固封建统治。”‎ 岳麓书社2004年版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中包括:“它对中国的早期现代化却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1)材料一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承载这些思想的儒家经典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6分)‎ ‎(2)据材料二,概括该书的特点,并分析其所体现的时代特征。(8分)‎ ‎(3)材料三的观点体现了哪两种史观?请运用这两种史观,简评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10分)‎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概括回答材料反映的儒家思想;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思想文化和社会政治等角度回答儒学经典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道德教化、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等方面的积极作用。(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归纳概括该书的特点;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从20世纪初西欧社会的政治、经济,西学东渐等角度揭示时代特征。(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的关键信息“(洋务运动)继续镇压中国各族人民的武装起义,是用外国资本主义的技术巩固封建统治”可知体现了革命史观,“它对中国的早期现代化却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可知体现了现代化史观;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对中国的政治危害以及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民主思想启蒙等角度揭示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双重影响。‎ 答案:(1)思想:孝敬、谨慎、信用、仁爱、学习等。‎ 作用:传承了儒家思想文化,汇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起到了道德教化的作用,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 ‎(2)特点:图文并茂;内容涉及西方科技与民主政治;西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特征: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代议制民主制度发展;西学东渐,学习西方文明成果。‎ ‎(3)史观: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 革命史观:签订《马关条约》,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国面临被瓜分危机。‎ 现代化史观:中国社会各阶层奋起救亡,推动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客观上促进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推动中国工业化进程;推动实业救国和西学东渐,形成思想解放潮流。‎ ‎14.近代以来,中国在变,世界在变,中国对世界的认识(即狭义的“世界观”)也在变。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乾隆皇帝致英王信:“咨尔国王(指英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 ‎——摘自《清实录》‎ 10‎ 材料二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 ‎——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 材料三“共产主义之为物,在今日全世界上已成为无产阶级全体的救时良方。……我们不宜人云亦云,误认中国尚须守着那机械式的变化,尽量接收那流毒西方未已的资本主义。赶机会,图改良,在欧美已暴露了他的无能,我们也不必来走这条死路。”‎ ‎——周恩来《共产主义与中国》(1922年8月)‎ 材料四过去60年,中国对于世界的看法……是沿着一条螺旋轨迹不断向前迈进,由相对简单逐渐走向相对成熟。具体而言,中国的“世界观”的发展与变化可以清晰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50—60年代,……对外部世界保持高度警戒;第二个阶段是70—80年代……加快走向对外开放;第三个阶段是世纪之交的前后10年……形成“和谐世界”的理念。‎ ‎——江涌《从对立到统一:中国世界观60年剧变》‎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20年代初先进中国人的“世界观”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这种转变给中国历史进程带来怎样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世界观”发展的第二阶段的主要外交成就。第三阶段中国政府在“和谐世界”理念指导下采取了哪些措施?(10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世界观”有何认识?(6分)‎ 解析:(1)第一小问,据材料导语知本组材料以“世界观”为线索串联,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包括对整体世界的看法以及对中外关系的看法,从这两个角度分别梳理材料;第二小问,变化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及阶段特征,从国内、国外,主观、客观等角度进行分析。(2)第一小问,据材料可知所指“世界观”也即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看法;第二小问,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可从近代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及实践等角度予以分别分析。(3)第一小问第二阶段的主要外交成就,联系所学知识梳理此阶段外交实践即可;第二小问联系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所采取的措施予以罗列即可。(4)对于对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世界观”有何认识,关键在于寻找分析问题的角度,具体到本题,可从“世界观”形成的背景、原因、发展的特点和影响等角度予以分析。‎ 答案:(1)变化:从以中国为中心,到放弃以自我为中心;对西方的态度从鄙视到平等对待再到尊崇;从传统的“天下观”到近代的“世界观”。(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原因:西方列强的侵略,历次对外战争的失败,民族危机的加深;西方近代文明的传入,对西方认识的加深;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开眼看世界”成为一股社会思潮。(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转变:对西方幻想的破灭,转向学习俄国革命经验。‎ 影响: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成就: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和邦交正常化。‎ 措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世界接轨;坚持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道路,缩小与外部世界的差距;加入APEC和WTO,融入全球化进程;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活动,倡导“和谐世界”理念;倡导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维护地区稳定和安全。(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10‎ ‎(4)认识:角度1:“世界观”变化的背景和原因。如:“世界观”的变化是中国和世界的客观形势变化的反映;“世界观”的变化是伴随着中国人对自我和世界的认识不断加深的。‎ 角度2:“世界观”变化的特点。如: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简单(片面)走向成熟;由被动转向主动。‎ 角度3:“世界观”变化带来的影响。如:加快了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促进了社会进步和国家强盛;有利于各国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发展。‎ 备用卷(教师用书独具)‎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林则徐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同英国军舰抗衡是不可能的,并断定:“船只、大炮和水军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但林则徐决不愿意散布这些观点,这说明(  )‎ A.林则徐思想极保守 B.学习西方科技成为时代潮流 C.中国军队士气低落 D.大多数士大夫极其藐视西方 解析:选D。鸦片战争时期,清朝自认天朝上国,盲目自大,而林则徐已经看到中英存在巨大差距,排除A项;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当时中国并没有形成向西方学习科技的社会潮流,排除B项;C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林则徐不愿散布无法同英国军舰相抗衡的观点,是因为当时的士大夫极其藐视西方,选D项。‎ ‎2.“湖北自张之洞提倡学堂后,而新潮输入,革命已伏萌芽。”这说明张之洞以上举措的主要作用是(  )‎ A.改变了思想观念 B.维护了清朝统治 C.建立现代教育体制 D.民主共和思潮兴起 解析:选A。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新式学堂有利于西方进步思想传入,促进人们思想解放,故A正确。B项与“新潮输入,革命已伏萌芽”不符,排除B。C与事实不符,新中国成立后,现代教育体制才建立。D兴起于19世纪90年代兴中会成立以后,排除D。‎ ‎3.梁启超曾这样评价洋务派:“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据此,可判断出他(  )‎ A.反对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B.主张发动民众来抵抗外来侵略 C.已认识到洋务运动的缺陷 D.要求同西方建立平等外交关系 解析:选C。“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可以得出梁启超认为洋务运动单纯学习西方科技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而不变革社会制度是行不通的,故C项正确;梁启超作为维新派的代表,并非反对学习西方,而是认为学习西方的重点应是社会制度,故A项错误;维新派存在脱离广大民众的局限,故B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得到体现,故D项错误。‎ ‎4.郑观应《易言·公法》中说:“若我中国,自谓居地球之中,余概目为夷狄,向来划疆自守。……夫地球圆体,既无东西,何有中边。同居覆载之中,奚必强分夷夏。”这段话表明了作者(  )‎ A.主张与西方建立平等关系 B.要求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 C.初步拥有了世界意识和观念 10‎ D.国家观念有了根本改变 解析:选C。材料主要反映作者对传统中国地理位置的认识有所改变,没有提出与西方建立平等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变革,故B项错误;“地球圆体,既无东西,何有中边”说明作者初步拥有世界的意识和观念,故C项正确;对地理认识不能说明国家观念根本改变,故D项错误。‎ ‎5.“泰西诸大国,自俄罗斯而外,无不有议院。议院者,所以通君民之情者也。凡议政事,以协民心为本。大约下议院之权,与上议院相维制,上下议院之权与君权、相权相维制。”这个观点的倡导者应是(  )‎ 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 B.辛亥革命时代资产阶级革命派 C.甲午战争前后资产阶级维新派 D.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知识分子 解析:选C。由题目中的信息“议院通君民之情,以协民心为本”“上下议院之权与君权、相权相维制”可知这应为资产阶级维新派所倡导的君主立宪制的主张,C项正确;鸦片战争中林则徐等人倡导“师夷长技”以维护封建统治,与题目中的信息“上下议院之权与君权、相权相维制”不符,A项错误;资产阶级革命派、激进派主张实行民主共和政体,与题目中的信息“君权”不符,故B、D项错误。‎ ‎6.新文化运动前后,北京大学教员中既有以陈独秀为首,以李大钊、胡适、鲁迅、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等为骨干的革新营垒;又有辜鸿铭、刘师培、陈汉章、黄侃等知名的旧派学者。他们政见不同,在学术上也各抒己见。这一现象(  )‎ A.有利于提高北京大学的教育和科研水平 B.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C.体现了北京大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D.推动了“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 解析:选C。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中北京大学“兼容并包”方针的把握。袁世凯当时在思想界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旧派学者受其推崇,而当时北大的教员中,既有革新营垒又有旧派学者,这体现了蔡元培提倡并实行“兼容并包”的办学宗旨,故选择C项正确;A、B、D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7.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以下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  )‎ 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 C.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D.五四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 解析:选C。“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突出五四运动对思想文化的影响,显然是选C项,因为它使新文化运动从传播资产阶级的文化转向传播无产阶级的文化;A项是政治上的,不符合题意;“岔路”说的不是对社会性质的认识,故B项不正确;“岔路”说的不是继承,故D项不正确。‎ ‎8.中国近代史上,各派人士在是否向西方学习和学习什么的问题上长期争论不休,斗争激烈。下列观点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是(  )‎ A.“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10‎ B.“中国文明未进步,工商未发达,故社会革命易”‎ C.“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 D.“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 解析:选B。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以武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B项符合题意。A主张学习民主与科学,C主张开民智,即进行思想启蒙后实行君主立宪制,D主张学习西方技术维护封建统治。‎ ‎9.1925年,《纽约时报》特派记者警告说:“激进党”(指国民党)决心废除“所有外国特殊地位、特权和治外法权”。据此可知当时国民党“激进”的表现是(  )‎ A.重新解释民族主义 B.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C.彻底实现民生主义 D.极力破坏国共合作 解析:选A。1925年处于第一次国共合作两党关系较好时期,故D项错误;废除“所有外国特殊地位、特权和治外法权”,可见反帝目标是明确的,结合时间,新三民主义是1924年提出的,故A项正确;材料说的是对外表现,故B、C项错误。‎ ‎10.学者费正清认为:“军阀时代既是乱世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1916年之后的十年中形形色色的思想实践和试验毫无拘束地涌现出来。”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  )‎ ‎①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②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③孙中山提出“节制资本”④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选A。1917年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924年孙中山在新三民主义中提出“节制资本”,这些都是1916—1926年间先进中国人救国的探索,故①②③正确;1928年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探索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不符合题目时间限制,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11.毛泽东指出:“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现在的抗日,实质上是农民的抗日。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实质上就是授权给农民。新三民主义,真三民主义,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主义。大众文化,实质上就是提高农民文化。抗日战争,实质上就是农民战争。”(《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之所以准确把握中国抗日的主体力量,主要是由于(  )‎ A.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结构的分析和把握 B.日寇长驱直入中华民族面临生存危机 C.以工农大众为主体的力量是抗日主力 D.农民问题成为中国革命的最基本问题 解析:选A。题目“毛泽东之所以准确把握中国抗日的主体力量”,突出的是毛泽东产生这种思想的依据,更侧重主观原因,因而A项正确。‎ ‎12.“此后20年,中国经济奇迹般的腾飞,其政治基础、舆论基础乃至社会基础,均由小平同志那席南方谈话开始奠定。”上述评价主要基于南方谈话(  )‎ A.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 B.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D.提出建立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 解析:选C。确定改革开放的方针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故A不正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共十三大,故B不正确;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是南方谈话内容,故C正确;提出建立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是1980年,而南方谈话是1992年,故D不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 材料一取欧美之民主以为模范,同时仍取数千年前旧有文化而融贯之……发扬吾固有之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 ‎——《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中国是一个声名文物之邦,中国的孔教甲于万国,西洋只有格致枪炮厉害,学来这点便得……设若议论稍不如此,便被人看作“心醉欧风者流”,要受一世人的唾骂了。‎ ‎——《毛泽东早期文稿》‎ 材料三中国的特点: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材料四我们要向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其他一切对我们有益的知识和文化。闭关自守、固步自封是愚蠢的。‎ ‎——《邓小平文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孙中山先生的思想主张。(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毛泽东提出的观点。在材料三中,毛泽东又提出了怎样的看法?(8分)‎ ‎(3)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出了怎样的观点?(4分)‎ ‎(4)根据以上材料,指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位伟人观点的相同点。(6分)‎ 解析:第(1)问提炼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孔教甲于万国”“西洋……枪炮厉害”等信息可知与“中体西用”有关,由此可以得知毛泽东的观点;第二小问,可结合毛泽东选择的中国革命道路作答。第(3)问根据材料信息即可得出邓小平的观点。第(4)问概括前三问的答案的共同点即可。‎ 答案:(1)主张:借鉴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政治模式,吸收世界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并与中华民族文化融合,将中华民族文化发扬光大,使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共同发展。‎ ‎(2)观点:批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错误。看法: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决定中国不能走合法斗争的道路,即“城市中心道路”,而应该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3)观点:借鉴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对我们有益的文化知识,反对固步自封,从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4)相同点:根据中国国情,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中西结合,走出一条中国自己的强国道路。‎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再也容纳不下它所焕发出来的生产力;资产阶级的关系太狭隘了,再也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历史证明我们以及那些与我们抱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错误的。历史指出:在那个时候,欧洲大陆的经济状态,还没有成熟到可废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经济革命证明了此点。……这个资本主义的基础,在1848年,还是很有发展能力的。‎ ‎——恩格斯1895年《法兰西阶级斗争》序言 材料二随着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萌发与扩散,落后的东方国家产生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普遍需要。落后国家是不是必须经过资本主义阶段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是这些国家马克思主义者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列宁把马克思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俄罗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外的广大地区掀起了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运动。‎ 10‎ ‎——《列宁对马克思的继承与 发展:关于列宁主义的再认识》‎ 材料三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问题,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胡锦涛指出:中国共产党创始以来,干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第二件大事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三件大事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中共党史研究》2011年第7期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恩格斯对资本主义认识的变化及其依据。(8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列宁是如何把马克思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俄罗斯的。(8分)‎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实践和理论成果,并谈谈你从中得出的认识。(10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考查对材料的归纳,两则材料体现出恩格斯由废弃资本主义到承认资本主义仍然存在生命力;第二小问需要从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蓬勃发展中寻找依据。第(2)问,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概括。第(3)问,第一小问需要结合材料归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实践和理论成果,材料所提及的三件大事就是中共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重要实践,与之相对应的理论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第二小问需要对三则材料进行总结,抓住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进行作答。‎ 答案:(1)变化:由认为应废弃资本主义到承认资本主义仍有较强的生命力。‎ 依据:欧美国家通过革命或改革,普遍确立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工业革命促进了欧美各国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2)运用: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为落后国家也能建成社会主义。领导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由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转变为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3)实践:领导新民主义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认识: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等。‎ 10‎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