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获得教养的途径问题探讨单元综合测评2含解析苏教版必修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获得教养的途径问题探讨单元综合测评2含解析苏教版必修1

单元综合测评(二) 获得教养的途径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阅读理解(本大题共5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中国古代海洋小说的产生和发展,从时间的向度来看,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内容和品质的纬度来看,却并不是呈现为鲜明的向前发展和进步性,而是出现经常性回复或几种形态并存的倾向。‎ 中国海洋小说最初是以对“海洋之神”的想象和描述的形式出现的。庄子的《秋水》就描述了一个“北海若”的海神形象。在被誉为“中国海洋小说之祖”的《山海经》中,海神形成了一个群体,成为各个海域的统治神。这是先民对海洋充满敬畏的体现,先民觉得海洋神圣、怪异、神秘,绝非人类所能接近。于是,海洋就成了神话的一部分。神话叙事是中国古代海洋文学叙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模式,其形态美学则是变异、想象和一定程度纪实的融合,因此艺术风格瑰丽、奇幻。‎ 船的出现改变了古人对海洋的认识,从而也改变了他们的海洋思维。人类坐着船进入海洋,从事海上贸易、海洋探险和海上劳动,撩起了大海神秘的面纱,使大海还原了它本来的面目,对海洋的敬畏之感骤然下降。反映在海洋文学叙事上,那就是奇幻和瑰丽的想象性虚拟构建逐渐被实际内容取代,整个叙事思维大势从空中落到了大地。于是神话叙事的精髓一部分演化为《搜神记》《博物志》等笔记体叙事,而大部分则随着海洋神秘感的消失而渐渐消散。‎ 海洋小说从神话叙事发展到笔记体叙事反映出古人对海洋认识的深化,同时也表露出他们海洋思维的模糊和矛盾。因为这些对海洋的笔记性叙写,虽然已经淡化了神话色彩,却仍然是以“变异海洋”而不是“真实海洋”为特征。可是随着驾船技术的娴熟化,尤其是到了明朝,人类终于较大规模地进入海洋,郑和七下西洋的海洋实践活动,完全打破了原先由《山海经》等神话叙事书写的海洋世界格局,海洋的神秘和神圣最终被彻底地消解了,代之而起的是人类有了像在陆地上一样的主人的感觉。因此这个时候的海洋小说里,对海洋和岛人的占有、欺凌之类的题材大幅度增加了。‎ 海洋就这样随着海洋活动日趋世俗化,成了现实空间的一部分,再也没有任何奇异可言。可是这个时候以及以后的海洋小说,却并不是完全都变成了现实主义的。综观这个时候的海洋小说作品,除了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叙事继续着“笔记海洋”的文学品质外,还继承了《山海经》的“海洋想象”和“海洋圣洁”传统,并将之发扬光大为“海洋神圣—海洋宗教”的神道叙事,这就是中国海洋小说特有的神、魔和海洋相结合的神魔小说。明清时期神魔小说的繁荣反映出人们对海洋的认识从科学理解又回到了文学体会,‎ - 12 -‎ 海洋又重新变成了一个想象世界和象征对象,人们对海洋的理解进入了文学象征的层次。《西游记》是这方面伟大的代表。‎ ‎(摘编自倪浓水《中国古代海洋小说的 发展轨迹及其审美特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海洋小说有漫长的历史,但其发展轨迹在内容和品质上呈现经常性回复或几种形态并存的倾向。‎ B.中国海洋小说最初的形式是神话叙事风格瑰丽奇幻,体现了先民对海洋的敬畏。‎ C.海洋小说笔记体叙事以实际内容为主,已经完全摆脱神话叙事的影响。‎ D.神道叙事继承神话叙事传统,是在人们对海洋有了科学理解的基础上的文学回归。‎ C [“已经完全摆脱神话叙事的影响”错,海洋小说笔记体叙事虽然以实际内容为主,但仍然没有完全摆脱神话叙事的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按照中国古代海洋小说自身发展的轨迹,层层推进,条分缕析,论证思路清晰。‎ B.文章以人们海洋意识的变化为事实基础,阐述了中国海洋小说三种叙事模式的产生。‎ C.文章援引郑和下西洋的事例,是为了表明人们对海洋认识的深化。‎ D.列举《山海经》《搜神记》《西游记》等小说,有助于阐明中国海洋小说特有的神魔小说的特点。‎ D [列举《山海经》《搜神记》《西游记》等小说,有助于阐明海洋小说不同时期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海经》被誉为“中国海洋小说之祖”是因为书中有对海洋之神的想象和描述。‎ B.对海洋和岛人的占有题材在海洋小说中剧增说明人们对海洋不再感到神秘和神圣。‎ C.如果没有船的出现,中国海洋小说将不会获得发展,叙事将保持想象性虚拟构建。‎ D.神魔小说中作为想象世界和象征对象的海洋,不再体现人们对海洋世俗化的认识。‎ B [A项,“有对海洋之神的想象和描述”只是条件之一;C项,“将不会获得发展,叙事将保持想象性虚拟构建”错;D项,“不再体现人们对海洋世俗化的认识”错。]‎ ‎(二)(2019·山东潍坊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5分)‎ 大雪的故乡 林清玄 ‎①一九八二年十月二十日,当代知名的作家索尔仁尼琴,站在台湾嘉义的“北回归线”标志碑前露出了开心的微笑,他高兴地说:“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跨上热带的土地。” ‎ ‎②看到索尔仁尼琴站在“北回归线”上的形象,给我一种莫大的感动。那个小小的标志碑上有一个雕塑,是地球交错而过的两条经纬线,北回归线是那横着的一条,一直往北或往南,就到了落雪的寒带。这个纪念碑是站在台湾的南部大平原上,‎ - 12 -‎ 我曾数次路过。每次站在它的前面,遥望远方,心中就升起一种温暖的感觉,它站的地方正是我们美丽的沃土。 ‎ ‎③跨过这条“北回归线”,往南方的热带走去,是我童年生长的温暖的家。同样的,走过“北回归线”往北渡海的远方,是我的祖父那一辈生长的大雪的故乡。由于这样的情感,站在那条线上,是足以令人幽思徘徊的。 ‎ ‎④索尔仁尼琴站在北回归线上的形象,使我想起他在一次访问时流露出来对故乡的情感。日本研究俄国文学最杰出的学木村浩,去年九月曾到美国佛蒙特州索尔仁尼琴居住的山庄去访问,他看着窗外佛州茂密的森林问索尔仁尼琴:“到了冬天,这一带是否会下大雪?” ‎ ‎⑤索尔仁尼琴将视线转向窗外,注视片刻后,静静地道: “虽然每年不尽相同,可是雪相当大,你知道,没有雪,俄国人是活不下去的。” ‎ ‎⑥在那一次访问里,索尔仁尼琴还说到:“被放逐的时候,我总认为二三年后就能回去的。谁知道一眨眼已经七年了。不过,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所以坚信一定能够回去的。”‎ ‎⑦谈到这一段话,不禁令我思绪飞奔,索尔仁尼琴对他的俄国故乡是怀着浓重乡愁的。他的“下着大雪的故乡”曾是他忧思和呐喊的起源,对着他的人民和国土,索尔仁尼琴有着浓郁的血泪和感情。由于他的流放,他对那些流离失所的人也就有了特别的关爱和同情。 ‎ ‎⑧他的流放,隔断了他对故国的联系,也正是他的流放,使他的同情与关爱自俄国的土地扩散,用明亮的巨眼注视世界,使他从“俄国的索尔仁尼琴”成为“世界的索尔仁尼琴”。 ‎ ‎⑨很早以前,我就喜欢俄国的文学,包括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高尔基、果戈里等人的作品;甚至到帕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的作者)、索尔仁尼琴,我觉得俄国文学有一个伟大的传统,这个传统是由一片辽阔的土地和忍苦的人民所孕育出来的。 ‎ ‎⑩虽然在那个苦寒的土地上,文学艺术家不时受到挫折,但他们却总是像巨树一样,站立在最寒冷的土地上。尤其是从十八世纪以后,俄国的文学家、音乐家、舞蹈家更是天才辈出,闪炽着星星一样的光芒,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在作品中流露出对人和土地的热爱,充满了强烈的乡土恋情。 ‎ ‎⑪一个人的故乡能给他以后提供一个什么样的背景,我觉得读俄国文学家的作品最能感受深刻。以前阿·托尔斯泰在巴黎流亡时,写出《苦难的历程》和《彼得大帝》,现在流放在美国的索尔仁尼琴写出《古拉格群岛》《癌病房》《一九一四年八月》,都是对他们国土热爱的记述和苦难人民的呼声。‎ ‎⑫他们强调真正的俄罗斯,那是他们成长的地方,一个落着大雪的故乡。由于他们永不丧失的正义与良知,使俄国文学长久以来就是人类最珍贵的文学灵魂的一部分。 ‎ ‎⑬曾在劳改营度过八年岁月,在流刑中罹患癌症幸而未死,最后被流放的索尔仁尼琴,到今天他还热烈地爱着他祖国的土地、森林和人民,盼望有朝一日能返回故土,为他的同胞奉献生命。 ‎ ‎⑭我觉得这种对故土的怀思,以及在作品中表现出强烈的家国情味,正是文学中最可贵的品质,“苦难能造就有节操的灵魂”,生在现代的中国人对俄国的大地文学作品不能无感。 ‎ - 12 -‎ ‎⑮俄国有一首动人的民谣,它是这样歌颂它的土地和苦难: ‎ 贝加尔湖呀, ‎ 是我的母亲, ‎ 她温暖着流浪汉的心, ‎ 为争取自由挨苦难, ‎ 我流浪在贝加尔湖滨, ‎ 为争取自由挨苦难, ‎ 我流浪在贝加尔湖滨。 ‎ ‎⑯中国过去的民谣也有许多类似的歌唱或悲歌,可是为什么中国经过这么长期的苦难,竟没有能产生与俄罗斯文学一样博大的近代作品呢?‎ ‎——一九八二年十月二十九日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头写索尔仁尼琴站在北回归线上“第一次跨上热带土地”的情景,目的是为了渲染凄凉的氛围,刻画悲壮的人物形象。‎ B.第⑤段中,“注视片刻”“静静地”等词语细致地描写出索尔仁尼琴表面的平静和镇定,衬托出他内心对故乡炽热深情的怀恋。‎ C.索尔仁尼琴对自己“大雪的故乡”的怀念,说明他并没有因为流放而与俄国土地阻隔,也没有冲淡他对人民和国土的浓郁感情。‎ D.作者认为中国像俄罗斯一样经历了长期的苦难,但却未产生伟大的近代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中国近代文学创作成就的思考。‎ A [目的是为了引出下文对于索尔仁尼琴和故乡的故事的描述。]‎ ‎5.文末引用俄罗斯民谣有什么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内容上,通过民谣对祖国的土地和苦难的歌颂,强化了俄国文学艺术中强烈的家国情怀,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情怀的赞美,深化了文章主旨。②结构上,收束上文,同时引出文章结尾作者对中国文学近代文学的反思。③艺术效果上,以民谣的方式,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给人深刻印象和启迪。‎ ‎6.以索尔仁尼琴为代表的俄罗斯作家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虽遭遇被流放等不幸和苦难,‎ - 12 -‎ 但仍然充满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信心。②始终饱含对祖国辽阔的土地和忍苦的人民的热爱,内心充满了强烈的乡土恋情。③对那些流离失所的人具有特别的关爱和同情,愿为他的同胞而奉献生命,内心怀有永不丧失的正义与良知,具有强烈的家国情味。④由于自身的遭遇,使他的同情与关爱自俄国的土地扩散,用明亮的巨眼注视世界,他们的身上又具有了一种博爱的人道主义精神。(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19分)‎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祖河东太守。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后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稍迁,拜尚书。‎ 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又诏下州郡,一切皆得举孝廉、茂才。蕃上疏曰:“昔高祖创业,抚养百姓同之赤子。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宜严敕三府②,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以此忤左右,故出为豫章太守。后迁大鸿胪。会白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复征拜议郎,数日迁光禄勋。‎ 永康元年,帝崩。窦太后临朝,时新遭大丧,国嗣未立,诸尚书胃惧权官,托病不朝。蕃以书责之曰:“古人立节,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荼蓼③之苦,息偃在床?于义不足,焉得仁乎!”诸尚书惶怖,皆起视事。灵帝即位,窦太后复优诏蕃,封蕃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蕃上疏让,窦太后不许,蕃复固让,章前后十上,竟不受封。‎ ‎(节选自《后汉书·陈蕃传》)‎ ‎【注】 ①投传:投弃符信,借指弃官、辞职。②三府:汉制,三公皆可开府,因称三公为“三府”。 ③荼蓼:泛指田野沼泽间的杂草。‎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B.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C.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D.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 12 -‎ C [解答本题,抓住句首、句尾的关键词断句,“使者”做“诈求谒”的主语,前面要断开,可排除B、D两项,“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独立成句,后面要断开,可排除A,故选C。]‎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遭母忧”意同“丁内忧”,指遇到母亲的丧事;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孝。‎ B.“辟”“征”与《陈情表》“察臣孝廉”的“察”同属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崩”是古代表示帝王或皇后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讳称死还有“薨、不禄”等。‎ B [“察”是自下而上。]‎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陈蕃少有大志,为人称赞。十五岁时闲处一室而庭院芜秽,他以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回答父亲好友之问,被认为有澄清天下的志气,受到赞叹。‎ B.陈蕃仰慕高洁,礼待贤士。他做乐安太守时,对郡中高洁之士周璆只称字不叫名并特别为他安一张床;也曾上疏朝廷建议选用清贤之士任地方官。‎ C.陈蕃识见卓异,视民如子。公卿主张派军队去打零陵、桂阳的山贼,而他认为二郡百姓都是皇上的儿子, 是当地官吏贪污暴虐使百姓成为山贼的。‎ D.陈蕃胸怀大局,仗义执言。朝廷新遭大丧、国嗣未立,诸尚书托病不朝,他写信指责那些尚书不仁不义,让他们畏于公义起而视事,稳定了朝局。‎ B [“曾上疏朝廷建议选用清贤之士任地方官”是陈蕃做尚书时的行为。]‎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白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蕃上疏让,窦太后不许,蕃复固让,章前后十上,竟不受封。(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正遇上白马县令李云上疏直言劝谏, 桓帝大为震怒, 李云应当被处死, 陈蕃上书救李云, 获罪被罢免回家。‎ ‎(2)陈蕃写奏章辞让,窦太后不许, 陈蕃一再坚决辞让, 前后递上奏章十次, 最终没有接受封赏。‎ ‎【参考译文】‎ 陈蕃字仲举, 汝南平舆人。祖父做过河东太守。陈蕃十五岁时, 曾住一室,无事可做, 而室内外十分肮脏, 父亲的朋友同郡人薛勤来看他, 对陈蕃说:“小孩子, 为什么不打扫清洁迎接客人呢?”陈蕃说:“大丈夫在世,应当扫除天下的垃圾, 哪能只顾自己一室呢?”薛勤知道他有澄清天下的志气, 非常赞赏他。‎ 最初, 在郡里出仕, 被推举为孝廉,授郎中。因母亲去世, 辞官居丧。服丧期满, ‎ - 12 -‎ 刺史周景召他为别驾从事, 因劝谏意见不一, 弃符离去。太尉李固上表荐举他, 授议郎, 再升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璆, 洁身自爱, 前后郡守招请, 不肯去。只有陈蕃能够招他去。陈蕃称他的字, 不叫他的名, 非常尊敬他。特别为他安一张床, 周璆走了, 就把床悬起来。大将军梁冀是威震天下的人, 当时派人送信给陈蕃, 请陈蕃办私事。送信的人不得见, 于是说假话请求见陈蕃, 陈蕃发怒, 把送信的打死了, 因罪降为修武令。稍得升迁, 被任为尚书。‎ 这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 公卿研究要派军队去打, 皇帝又诏令州郡, 权宜推选孝廉、茂才。陈蕃上疏辩驳,说:“以前高祖创立大业, 官吏抚养百姓, 如同自己的儿子一样。现在二郡的老百姓, 都是皇上的儿子, 导致儿子们为害的原因, 难道不是当地官吏贪污暴虐造成的吗? 应该严厉责成三府, 暗暗地考核州牧太守县令长, 那些为政乖乱, 残害百姓的人, 立即向朝廷揭发, 另选清正贤明、廉洁奉公, 能够宣扬法令, 爱护百姓的人去代替他们, 这样可以不必烦劳大军, 盗贼自然可以平息啊!”因这个得罪了皇帝身边的人, 被外放为豫章太守。后来升任大鸿胪, 正遇上白马县令李云上疏直言劝谏, 桓帝大为震怒, 李云应被处死, 陈蕃上书救李云, 获罪被罢免回家。又被征任议郎, 几天之后, 升任光禄勋。‎ 永康元年(167) , 桓帝去世, 窦皇后执掌朝政, 当时刚遭国丧, 还没有确定皇位继承人, 各尚书害怕触怒朝中权臣, 都假称有病不上朝办事。陈蕃写信责备他们说:“古人讲究节操, 侍奉去世君主的态度如同他还活着一样。现在皇嗣还没有定下来, 政事日益紧迫, 诸君为什么抛弃国家的苦难不管, 在家躺着休息呢? 在义已经很亏缺了, 哪能谈得上仁呢?”各位尚书惶惶恐怖, 都去朝廷办公。灵帝即皇位后, 窦太后再次下诏表彰陈蕃,封陈蕃为高乡侯, 食邑三百户。陈蕃写奏章辞让,窦太后不许, 陈蕃一再坚决辞让, 前后递上奏章十次, 最终没有接受封赏。‎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1~12题。(7分)‎ 伤 春 陈与义 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①照夕烽。‎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稍喜长沙向延阁②,疲兵敢犯犬羊③锋。‎ ‎ 【注】 ①甘泉:汉代匈奴入侵,晚间烽火一直照到长安甘泉宫。②向延阁:长沙太守向子。③犬羊:对金兵的鄙称。‎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上句是因,下句是果,采用借古喻今的手法,直叙国事的艰难,用典贴切。‎ B.尾联落笔有力,表达了对向延阁勇于卫国的崇敬之情以及抗金救国的必胜信心。‎ C.本诗虽题为“伤春”,却少写因春天引起的时光易逝的感伤,而重在感伤时事。‎ - 12 -‎ D.这首诗作中显露的爱国情感和沉郁浑成的艺术风格与杜甫的《春望》较为接近。‎ B [并没有表达“抗金救国的必胜信心”。]‎ ‎12.这首诗颈联广为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先点出手法,再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霜发三千丈”“烟花一万重”显然化用了李白和杜甫的诗句,表达忧国伤时的情感;“三千丈”“一万重”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发如霜,花如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愁之深重;“烟花”指烂漫艳丽的春光,以乐景衬哀情,反衬自己内心的忧伤。‎ ‎[答案] ①化用前人诗句(答“用典”亦可)。将李白“白发三千丈”和杜甫“烟花一万重”合为一联,表现忧国伤时的情感。②以乐景写哀情。“烟花一万重”以烂漫艳丽的春光反衬自己内心的忧伤。③运用夸张和比喻。白发可以“三千丈”,春花可以“一万重”,且发如霜、花如烟,突出了愁之深重,紧扣题目。(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二、语言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9分,每小题3分)‎ 农业文明时代,绿水青山是真实的自然景观,金山银山则是悬设的物质财富梦想。虽然人的生存和发展必须________,但对农业文明时代的人们来说,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还没有真正建立起相关的联系。在这一历史阶段,绿水青山是人们栖息的家园,具有灵性色彩,仿佛就是人们生命的背景和底色,向人露出诗意的微笑。但是,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并非总是如此融洽。古往今来,各种自然灾害________。当________之际,千百万生命被无情吞噬之时,大自然对人类而言也会显露出极其狰狞的一面。只要生产力尚处在低下状态,人类在大自然的威力面前“匍匐”着的命运就难以改变。‎ 工业文明时代,科技革命让生产力插上了翅膀,不但让人们对大自然的态度有了深刻变化,也让物质财富快速积累。对自然界的开发和征服,使自然景观与财富梦想的界限被打破了。绿水青山被________的科学技术所征服,人们只要利用先进的现代技术手段,喊一声“芝麻开门”,大自然在人们面前仿佛就打开了无尽的宝藏。在经济利益的诱惑和驱动下,(    )。如此一来,自然界便不可避免地褪去诗意的形象,沦为表现人的占有欲和征服力的主战场。‎ ‎1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依山傍水 史不绝书 狂风暴雨 日新月异 B.依山傍水 不胜枚举 五风十雨 瞬息万变 C.一衣带水 史不绝书 五风十雨 日新月异 - 12 -‎ D.一衣带水 不胜枚举 狂风暴雨 瞬息万变 A [依山傍水:所处的位置靠着山,挨近水,多形容环境优美。一衣带水:形容一水之隔,往来方便。史不绝书:史书上不断有记载,指历史上经常发生同类事情。不胜枚举:形容同一类的人或物很多。狂风暴雨:猛烈的风雨,也比喻环境险恶或剧烈动荡。五风十雨:比喻风调雨顺。日新月异:形容进步、发展很快。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1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科技革命让生产力插上了翅膀,不但让人们对大自然的态度有了深刻变化,而且导致物质财富快速积累 B.科技革命让生产力插上了翅膀,不但让物质财富快速积累,也让人们对大自然的态度有了深刻变化 C.科技革命让生产力插上了翅膀,不但让物质财富快速积累,而且导致人们对大自然的态度有了深刻认识 D.科技革命让生产力插上了翅膀,不但让人们对大自然的态度有了深刻认识,也让物质财富快速积累 B [“对大自然的态度”与“深刻认识”搭配不当,排除C、D项;从语序上看,应该先有“物质财富快速积累”,排除A项。]‎ ‎15.下列对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大自然被人们不惜掠夺式地进行征服和占有 B.大自然被人们的征服和占有将会是掠夺式的 C.人们对大自然的征服和占有将会是掠夺式的 D.人们不惜对大自然进行掠夺式的征服和占有 D [从前文看,括号内补写的句子主语应该是“人们”,排除A、B项,D项“将会是掠夺式的”在时态上和上下文不一致,可以排除C项。]‎ ‎16.下面是某物业公司的一封致歉信,在字形、语法和语言得体方面都存在问题,请找出其中五处并修改。(5分)‎ 尊敬的各位业主:‎ 你们好!今日由于设备检修,导致小区停电的突发事件。我仅代表公司全体员工向各位叔叔阿姨、大哥大姐们真诚致歉。对于今日给您及家人造成的不便,我们敬谢不敏。事后,我们及时做了反思和检讨,并保证努力把日常工作层层细化,坚决杜绝此类事件不再发生。我们坚信,只有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才能不辜负你们的信任。‎ ‎××物业公司 ‎2018年10月29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导致小区停电的突发事件”改为“小区突发停电事故”;②“仅”——“谨”;③“叔叔阿姨、大哥大姐们”——“业主”(书面语体);④“敬谢不敏”——“深表歉意遗憾”(敬谢不敏: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是表示推辞的客气话。不合语境);⑤“不再发生”——“再次发生”。(每点1分)‎ ‎17.下面是某校编印的整本书阅读购书平台流程图,请把此图转写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6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整本书阅读购书平台依托学校图书订购系统,师生、审核人、采购员均借此交互联系:(3分)师生发出购书清单,系统通知审核人,经审核,采购员收到缺书单,返回进书通知后,系统向师生反馈领书单。(3分)‎ 三、写作(5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时代为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出一份考卷,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是这个时代的答卷人。作为时代新人,我们也要面对新时代这个“出卷人”为我们命制的考卷。这份考卷既有如何规划我们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础题,也有如何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来调整我们步伐的社会实践题,还有如何树立远大理想、无愧历史担当的深入分析题。你正在思考哪类题?你准备如何答好这类题?‎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材料将时代视为出卷人,我们每一个都是答卷人,考卷内容包括三类:“个人规划”是基础题,如何规划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是规划学习,如为中华复兴而读书;“适应时代的要求”是实践题,要求解答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远大理想”是深入分析题,要求思考个人与时代的关系。我们需要任选一类题,并写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 12 -‎ 参考立意:①为中华之复兴而读书;②让时代指引前进的方向;③心怀中国梦,树立远大理想;④国家富强,你我之责。‎ ‎【参考例文】 ‎ 我为雄鹰,当为时代展翅 几千年前,在天下纷乱的战国时代,孟子曾说:“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在那个时代,他当仁不让,自觉担当起匡扶天下的历史责任。如今,生逢盛世,我辈虽才能不及先贤,却也当立志为雄鹰,为时代而展翅;应时代要求,为中国而圆梦。‎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神圣职责;而每一个时代,都有个体化身雄鹰,搏击历史的长空,推动了时代的发展。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项羽以“彼可取而代之”的豪壮之语,顺应时代潮流,将暴秦扫入历史的故纸堆;五代十国,民生凋敝,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刘裕起于寻常巷陌,以气吞万里如虎之志,金戈铁马之势,建立刘宋;近代以来,一代代进步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把强国强民视为时代赋予自己的责任,用自己的鲜血浇灌出中华民族崛起之花。‎ 百年前,梁启超曾大胆预言“少年强则国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少年亦有责。对我们来说,有鹰击长空之志,方可成不世之功。但同时,少年之志,还需要适应时代的要求,才能不辜负时代的期许。‎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少时饱受日军空袭轰炸之苦,有感于国家任人宰割,最终决定为了国防强国,放弃安稳的医学之路,从事时代更需要的造船业。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决意自主研发核潜艇,他再一次顺应时代的需求,将自己隐姓埋名三十年,全力投身于核潜艇的研制事业中去。纵观黄老的人生轨迹,永远是围绕着时代的需求进行调整,转变,每一次变化,都包含着以天下为己任的豪迈和对时代的历史担当。黄老之志,如雄鹰展翅,在科研的浩渺长空里翱翔,最终推动了中国核潜艇时代的到来。‎ 书生李贺有诗云:少年心事当拿云。少年当有鹰击长空之志,更应该有兼怀天下,顺应时代之心。如雄鹰般展翅,从来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时代的发展需求。这该是每一个少年人的觉悟。‎ 我爱这个时代,因为建设它的责任已来到我们的肩上。我们从降生之时起,就承载了家庭的期望、祖国的期望、时代的期望。我们曾无数次构想过自己的事业,遥望过自己的理想,每一种事业,每一个理想,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我们是雄鹰,但雄鹰从不为自己展翅,而只为时代翱翔。时代赋予的使命让我心怀自豪!这个时代,既是我责任所在,也是我心之所在。‎ ‎【点评】 ‎ - 12 -‎ 本文选择回答材料中的“社会实践题”,个人的学习、理想、志向,都应该和时代息息相关,并随着时代的要求而调整变化。论证有力,长于引用。在论证中,侧重事例论证,先用排比叙例的形式展现项羽、刘裕、爱国志士受时代影响而立志,气势逼人,又详细介绍了黄旭华人生轨迹的多次转变都因时代而起,素材丰富。文中多处出现名人名言,显示出小作者平时积累的丰富。文章立意高远、论证有力,是一篇文采与风骨俱佳之作。‎ - 12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