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2021届高三9月校际联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日照市2021届高三9月校际联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2020-2021 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校际联合考试 生物学试题 一、选择题: 1. 研究发现,分泌蛋白的合成起始于游离的核糖体,合成的初始序列为信号序列,当它露出 核糖体后,在信号识别颗粒的引导下与内质网膜上的受体接触,信号序列穿过内质网膜后。 蛋白质合成继续。并在内质网腔中将信号序列切除。合成结束后,核糖体与内质网脱离,重 新进入细胞质基质:基于以上事实的推测,正确的是( ) A. 内质网膜的基本骨架是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的 B. 核糖体与内质网的结合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 C. 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都是分泌蛋白 D. 控制信号序列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可能不影响该蛋白的继续合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核糖体:无膜结构,由蛋白质和 RNA 组成,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核糖体在细胞中有的附 着在内质网上,有的 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 2、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 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所 需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详解】A、内质网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A 错误; B、核糖体无膜结构,因此其与内质网的结合与生物膜的流动性无关,B 错误; C、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不都是分泌蛋白,如溶酶体中的水解酶,C 错误; D、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信号序列是引导蛋白质进入内质网腔内,而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 体,因此控制信号序列合成的基因片段发生突变可能不会影响该蛋白的继续合成,D 正确。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 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能结合题干信息答题。 2. 如下图所示,载体蛋白甲和载体蛋白乙依赖于细胞膜两侧的 Na+浓度差完成相应物质的运 输,该 Na+浓度差由膜上的钠钾泵来维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2 - A. 图中所示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B. 图中 C6H12O6 和 K+的跨膜运输为主动运输 C. 图中细胞的膜外 pH 高于膜内 D. 图中载体蛋白有的具有催化功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结合图示和题干信息可知,Na+-K+泵能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将 K+运输到细胞内同时排出 Na+, 以维持细胞内外的 Na+浓度差;载体蛋白甲可借助于 Na+浓度差将 Na+和葡萄糖同时运进细胞 内;而载体蛋白乙可借助于 Na+浓度差在将 Na+运进细胞的同时又把 H+运出细胞。 【详解】A、图示细胞运输相关物质的过程借助了细胞膜上特定的载体,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 透过性,A 正确; B、图中 C6H12O6 的吸收依赖于细胞膜两侧的 Na+浓度差产生的电化学势能,而 K+的吸收消耗 ATP,均属于主动运输,B 正确; C、图中 H+的排出依赖于细胞膜两侧的 Na+浓度差产生的电化学势能,属于主动运输,是逆浓 度梯度的,说明细胞外 H+浓度高,则胞外 pH 低于胞内 pH,C 错误; D、由图示可知,“Na+-K+泵”具有 ATP 酶活性,能催化 ATP 水解供能,所以 Na+-K+泵既有 运输功能,又有催化功能,D 正确。 故选 C。 3. 细胞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和水分子脱去的氢可与氧化型辅酶 I (NAD+)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 I (NADH)。细胞外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eNAMPT)的催化产物 NMN 是合成 NAD+的原料。研 究发现,人和哺乳动物的衰老过程与组织中 NAD+水平的下降直接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高温变性的 eNAMPT 不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B. 人体细胞产生 NADH 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 3 - C. 体内的 NMN 合成量增多可能导致哺乳动物早衰 D. 促进小鼠体内 eNAMPT 的产生可能延长其寿命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双缩脲试剂可与含有 2 个或 2 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发生紫色反应。 2、紧扣题干信息“细胞外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eNAMPT)的催化产物 NMN 是合成 NAD+的 原料”、“人和哺乳动物衰老过程与组织中 NAD+水平的下降直接相关”答题。 【详解】A、高温变性的 eNAMPT 中肽键没有断裂,因此仍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A 错误; B、人等哺乳动物细胞呼吸产生 NADH 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B 错误; C、NMN 是合成 NAD+的原料,人和哺乳动物衰老过程与组织中 NAD+水平的下降直接相关,因 此体内的 NMN 合成量下降可能导致哺乳动物早衰,C 错误; D、细胞外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eNAMPT)的催化产物 NMN 是合成 NAD+的原料,人和哺 乳动物衰老过程与组织中 NAD+水平的下降直接相关,因此促进小鼠体内 eNAMPT 的产生可能 延长其寿命,D 正确。 故选 D。 【点睛】 4. 真核细胞中,通过转录产生的 RNA.往往需要在各种酶的作用下。进行剪接加工, 下图 表示某种酶在该过程中的作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B. 该酶为限制酶,能特异性切割磷酸二酯键 C. 该酶的专一性与其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有关 D. 该酶能够显著降低 RNA 水解所需要的能量 - 4 - 【答案】B 【解析】 【分析】 真核细胞的 DNA 在 RNA 聚合酶的作用下,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得到 RNA,此过程在细 胞核中进行,需要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A、从题图看出,该酶与底物 RNA 能碱基互补配对,所以该酶本质是 RNA,基本组成 单位是核糖核苷酸,A 正确; B、限制酶作用的底物是 DNA,B 错误; C、该酶的专一性与其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有关,C 正确; D、酶的作用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因而该酶能够显著降低 RNA 水解所需要的能量, D 正确。 故选 B。 【点睛】 5. 染色体数目不稳定是肿瘤标志性特征之一。探究 KLF14 基因在的肿瘤形成中的作用,科学 家检测了正常小鼠和 KLF14 基因被敲除的小鼠体内不同染色体数的细胞所占的比例。结果如 右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KLF14 基因能够保证染色体均等分配 B. KLF14 基因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形成 C. 正常体细胞小鼠染色体的数目最可能是 40 条 D. KLF14 基因表达蛋白可能参与修复损伤的 DNA 【答案】B 【解析】 【分析】 - 5 - 分析题图:正常小鼠和 KLF14 基因被敲除的小鼠相比,正常小鼠体内绝大多数细胞中染色体数 目为 39-41,但 KLF14 基因被敲除的小鼠体内,染色体数目小于 39、42-50、大于 50 的细胞数 目都明显增多,说明 KLF14 基因能维持染色体数目稳定。 【详解】A、KLF14 基因能维持染色体数目稳定,KLF14 基因能够保证染色体平均分配进入子细 胞,A 正确; B、由以上分析可知,KLF14 基因能维持染色体数目稳定,因此其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形成,B 错误; C、由图可知,正常小鼠体内绝大多数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 39-41,说明正常体细胞小鼠染色 体的数目可能是 40 条,C 正确; D、KLF14 基因表达蛋白可能参与检测和纠正细胞中 DNA 损伤,维持染色体数目稳定,D 正确。 故选 B。 【点睛】 6. 某种家兔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白色(A)对黑色(a)为显性,若某人工饲 养的家兔种群中,A 和 a 的基因频率各占 50%,现让该兔群随机交配并进行人工选择,逐代 淘汰黑色个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淘汰前,该兔群中黑色个体数量与白色个体数量相等 B. 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兔群中纯合子的比例逐渐减少 C. 黑色兔被淘汰一代后,a 基因频率下降到 25% D. 黑色兔被淘汰两代后,兔群中 AA: Aa=1 : 1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一个家兔群体中,白色(A)和黑色(a)的基因频率各占一半,让该兔群随机交配并进行人 工选择,逐代淘汰黑色个体,则 A 的基因频率逐渐增加,且种群中纯合子的比例也增加。 【详解】A、淘汰前,该兔群中显性个体应该多于隐性个体,即白色个体数量多于黑色个体数 量,A 错误; B、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兔群中 AA 的频率逐渐增加,B 错误; C、黑色兔淘汰一代后,AA:Aa=1:2,则 a=1/3 ,C 错误; D、黑色免淘汰两代后,兔群中 AA:Aa=1:1,D 正确。 故选 D。 - 6 - 【点睛】 7. 2015 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研究 DNA 修复细胞机制的三位科学家。他们发现细胞中 DNA 损伤较小时,p53 蛋白会导致细胞停止分裂,促使细胞自我修复并继续分裂:若损伤较大则诱 导细胞凋亡。经研究发现,p53 蛋白在乙型肝炎病毒(HBV)促进肝细胞增殖和肿瘤发生过程中 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影响细胞增殖的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图推测,p53 蛋白基因属于肿瘤抑制因子 B. p53 蛋白可使 DNA 受损的细胞分裂间期延长 C. HBx 蛋白的合成需要宿主细胞提供模板、原料等 D. 若抑制 p53 蛋白基因的表达,肝细胞将不能分裂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HBV 编码的 HBx 蛋白质促进 Inc-HUR1 的转录,形成更多的 Inc-HUR1-RNA; Inc-HUR1-RNA 能促进肝细胞的增殖,Inc-HUR1-RNA 若结合 p53 蛋白,则会抑制肝细胞的增 殖。 【详解】A、由图可知,p53 蛋白可抑制肝细胞的异常增殖,可推测 p53 蛋白是一种肿瘤抑制 因子,可抑制肿瘤的发生,而 p53 蛋白基因可能是一种抑癌基因,A 错误; B、细胞分裂过程中若 DNA 出现受损,则 p53 蛋白会导致细胞停止分裂,促使细胞自我修复 DNA,修复过程需要相应的时间,使分裂间期延长,B 正确; C、HBx 蛋白是由 HBV 编码的,乙型肝炎病毒(HBV)营寄生生活,该过程需要宿主细胞提 供原料、能量和酶等,而模板由乙型肝炎病毒提供,C 错误; D、在正常情况下,p53 蛋白的作用是促使细胞对损伤的 DNA 进行修复,若抑制 p53 蛋白基 因的表达,DNA 受损的细胞不能进行修复,但并不影响细胞的正常分裂;在肿瘤发生过程, 若抑制 p53 蛋白基因的表达,失去了 p53 蛋白对肝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肝细胞会大量增殖, D 错误。 故选 B。 8. 油菜素甾醇是近年新发现的第六类植物激素,芸苔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油菜素甾醇类似物。 - 7 - 某科研人员为了研究芸苔素对侧枝长度的影响,以拟南芥的野生型植株和突变体植株为实验 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芸苔素可能通过参与细胞代谢过程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B. 芸苔素能促进野生型拟南芥侧枝的伸长,可用于解除生长素对侧芽的抑制作用 C. 据图推测,拟南芥的突变体植物有可能缺乏识别芸苔素的特异性受体 D. 农业生产中使用芸苔素时需要考虑施用时间、处理部位和施用方式等因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 实验目的是研究芸苔素对侧枝长度的影响,根据题图,实验自变量有拟南芥的类型及芸苔素 的浓度,因变量是侧枝长度;对比各组数据可知,施加不同浓度的芸苔素对突变体的侧枝长 度无影响,而随着施加芸苔素浓度的增加,对野生型植株侧根的生长促进作用越来越大。 【详解】A、芸苔素是人工合成的激素类似物,主要功能是通过调节植物基因组的表达以达到 调节植物代谢的效果,并不参与代谢,A 错误; B、由题图可知,芸苔素能够促进野生型拟南芥侧枝的伸长,可以用于解除生长素对侧枝的抑 制作用,B 正确; C、据图推测,施加不同浓度的芸苔素对突变体植株的侧枝生长无影响,推测拟南芥的突变体 植物有可能缺乏识别芸苔素的特异性受体,C 正确; D、农业生产中使用芸苔素时需要考虑施用时间、处理部位和施用方式等因素,D 正确; 故选 A。 9. 分布于突触后膜上的 NMDA 受体不仅能识别神经递质还是一种离子通道蛋白,谷氨酸与 NMDA 受体结合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静脉注射的氯胺酮可作用于 NMDA 受体,使中 枢神经系统迅速产生运动和感觉阻滞,从而产生麻醉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静息状态时突触后膜上的 NMDA 通道处于关闭状态 - 8 - B. 谷氨酸与 NMDA 受体结合后会导致 Cl-大量内流 C. 谷氨酸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D. 静脉注射氯胺酮会使突触后膜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增大 【答案】A 【解析】 【分析】 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 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 外负的动作电位. 2.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 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谷氨酸与 NMDA 受体结合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而且 NMDA 受体是一种离子通道蛋白,因此,静息状态时突触后膜上的 NMDA 通道处于关闭状态,A 正 确; B、谷氨酸与 NMDA 受体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因此应该导致钠离子大量内流, B 错误; C、谷氨酸作为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胞吐,C 错误; D、题意显示,氯胺酮可作用于 NMDA 受体,使中枢神经系统迅速产生运动和感觉阻滞,据 此可推测静脉注射氯胺酮抑制了钠离子内流,导致无法产生动作电位,D 错误, 故选 A。 10.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兴奋试验是研究下丘脑一垂体一甲状腺轴功能的重要方法, 可用于甲状腺机能减退(简称甲减)病变部位的定位诊断。该方法是将 TRH 静脉推注,测定 推注前后血清中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减患者具有怕热、多汗、食欲旺盛和情绪易激动等症状 B. 甲状腺病变的甲减患者,试验前血清中 TSH 水平低于正常值 C. 下丘脑病变的甲减患者,TRH 兴奋试验中血清 TSH 水平降低 D. 垂体病变的甲减患者,TRH 兴奋试验中血清 TSH 水平无明显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 9 - 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 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代谢增加产热,这属于分级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 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详解】A、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物质代谢,因此甲减患者物质代谢水平下降,据此可推测甲 减患者具有怕冷、食欲减退等症状,A 错误; B、甲状腺病变的甲减患者,由于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较低,因此对下丘脑和垂体的反馈抑制 作用减弱,据此可知试验前血清中 TSH 水平应高于正常值,B 错误; C、下丘脑病变的甲减患者,兴奋试验中血清 TSH 水平因为注射而有所上升,C 错误; D、垂体病变的甲减患者,TRH 兴奋试验中因为垂体的病变,表现出血清 TSH 水平无明显变 化,D 正确。 故选 D。 【点睛】熟知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利用已知的知识解释生活中 的生物学问题是高考必备的能力。 11. 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表征了物种对各种资源(食物、 空间等)的利用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生态位的重叠和分离状况与种间竞争、种内斗争 具有密切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种间竞争会促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分化 B. 种内斗争的加剧会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增加 - 10 - C. 各物种生态位的分化不利于群落稳定性与多样性的维持 D. 如果两个物种的生态位是完全分开的,则会有未被利用的资源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态位是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对于某 一生物种群来说,其只能生活在一定环境条件范围内,并利用特定的资源,甚至只能在特殊 时间里在该环境出现。这些因子的交叉情况描述了生态位。生态位主要是指在自然生态系统 中的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详解】A、种间竞争使不同物种对资源的利用会出现差异,所以会促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分 化,A 正确; B、种内斗争的加剧会使种群内的个体占据更多的资源,从而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增加, B 正确; C、各物种生态位的分化有利于生物对资源的利用,有利于群落稳定性与多样性的维持,C 错 误; D、如果两个物种的生态位是完全分开的,则会有未被利用的资源,D 正确。 故选 C。 12. 改造盐碱化草原是利用多种恢复生态学技术治理退化的生态系统,使这一区域生态系统的 结构和功能恢复到或接近受干扰前的状态,下图所示为一个简化的技术流程。下列分析错误 的是( ) A. 人为恢复生态系统时需向生态系统输入物质和能量 B. 演替过程中食物链逐渐缩短以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C. 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 盐碱化草地的改造使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盐碱化草地的改造是把重度盐碱化草地恢复至中度盐碱化草地,并最终恢复至轻 - 11 - 度盐碱化草地或良好草地的人工控制的群落的演替过程,盐碱化程度在此过程逐渐降低,不 同阶段物种类型也有所改变,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 【详解】A、盐碱地植被较少,生产者同化量较低,人为恢复生态系统时需向生态系统输入物 质和能量,A 正确; B、随着群落的演替,群落的结构趋于复杂化,营养级数目增多,食物链不会缩短,而能量的 传递效率为 10%~20%,与食物链长短无关,B 错误; C、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使得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结构更加复杂,因而有利于提高生态 系统的稳定性,C 正确; D、盐碱化草地的改造过程,随着群落的演替,草地的物种丰富度发生了变化,群落的空间结 构也就发生了变化,D 正确。 故选 B。 13. 黑光灯发出的 365nm 左右的紫外光波是人类不敏感的光。大多数趋光性昆虫的视网膜上 存在一种色素,对这一波段的光很敏感。色素吸收光之后刺激视觉神经,最终引发昆虫趋向 光源飞行。一盏 20W 的黑光灯可管理 50 亩农作物,一夜的诱杀虫总重数高达 4-5kg。以下说 法正确的是( ) A. 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农田中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B. 昆虫的趋光性导致了昆虫被诱杀,说明了趋光性是一种不利的变异 C. 用黑光灯诱杀昆虫改变了种群的性别比例,从而降低了害虫种群密度 D. 用黑光灯诱杀昆虫使用方便、效率高、无污染,利用了生态系统的化学信息特点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黑光灯发出紫外光诱捕具有趋光性的昆虫,是因为这些昆虫对紫外光敏感, 没有这种应激性的昆虫不能被捕获,该方法可以用于诱杀趋光性害虫,也可用于调查农田中 趋光性昆虫的种类或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 息和行为信息,光属于物理信息。 【详解】A、黑光灯可诱捕趋光性昆虫,因此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A 正确; B、趋光性在人类灯光诱捕的情况下对昆虫不利,但不能说明自然界中趋光性是一种不利的变 异,B 错误; C、黑光灯对雌雄昆虫的引诱无区别,不能改变其性别比例,而是通过直接捕杀降低害虫种群 - 12 - 密度,C 错误; D、黑光灯发出的光属于物理信息,用黑光灯诱杀昆虫利用了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特点,D 错 误。 故选 A。 14. 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会利用发酵技术制作各种特色美食,如酒、醋、腐乳等,展现了广大 人民群众的智慧。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通常都不是纯种发酵 B. 条件适宜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C. 将长满毛霉的豆腐装瓶腌制时,底层和近瓶口处需加大用盐量 D. 可以通过监测酒精发酵过程中残余糖的浓度来决定何时终止发酵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在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最好是先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一段时间使其繁殖,再隔 绝氧气进行发酵;酒精发酵的最佳温度是在 18℃~25℃,pH 最好是弱酸性。 2、醋酸菌好氧型细菌,当缺少糖源时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当氧气、 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醋酸菌生长的最佳温度是在 30℃~35℃。 3、豆腐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都是大分子有机化合物,难以消化、吸收,毛霉、 酵母菌等多种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能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 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下,豆腐转变成腐乳。制作过程中需要加盐腌 制。 【详解】A、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通常都不是纯种发酵,A 正确; B、条件适宜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B 正确; C、长满毛霉的豆腐装瓶腌制时,近瓶口处需加大用盐量,底层不用加,C 错误; D、可以通过监测酒精发酵过程中残余糖的浓度来决定何时终止发酵,D 正确; 故选 C。 【点睛】 15. 下列关于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中操作目的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注射抗原的目的是获得特异性抗体 B. 体外受精技术中,将精子在一定浓度的肝素溶液中培养目的是诱导精子获能 - 13 - C. 胚胎分割时,对内细胞团均等分割的目的是防止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发育 D. 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中定期更换培养液的目的是补充营养物质,去除代谢废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制备产生特异性抗体的 B 淋巴细胞:向免疫小鼠体内注射特定的抗原, 然后从小鼠脾内获得相应的 B 淋巴细胞。 2、动物细胞培养液应进行无菌处理。通常还要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培养过 程中的杂菌污染。此外,应定期更换培养液,防止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详解】A、给小鼠注射抗原的目的是获得能产生相应抗体的 B 淋巴细胞,A 错误; B、在体外受精技术中,将收集的精子放在一定浓度的肝素溶液中进行培养,其目的是使精子 获能,以便于成熟的卵母细胞进行结合,完成受精,B 正确; C、对胚胎进行分割时,要特别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否则会影响分割后的胚胎恢复和进 一步发育,C 正确; D、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需要定期更换培养液,目的是清除代谢废物,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积 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D 正确。 故选 A。 二、选择题: 16. 研究发现,来洎于胎盘的称为 Cdk2 的细胞能够在心脏病发作时再生形成健康心脏细胞。 Cdk2 细胞中除含有胚胎干细胞中所有的蛋白质外,还含有其他的蛋白质,使得这种细胞直接 迁移到受损的部位进行修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Cdk2 细胞再生形成的健康心脏细胞中核 DNA 分子发生改变 B. Cdk2 细胞迁移到受损的部位时不发生体内细胞的编程性死亡 C. Cdk2 细胞再生形成健康的心脏细胞时发生着 ATP 与 ADP 的转化 D. Cdk2 细胞与干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遗传信息表达不同 【答案】AB 【解析】 【分析】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 - 14 - 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详解】A、Cdk2 细胞再生形成的健康的心脏细胞属于细胞分化,细胞分化过程中 DNA 分子未 发生变化,A 错误; B、细胞凋亡是受基团控制的,Cdk2 细胞迁移到受损的部位时有细胞的自然更新,是通过细胞 的编程性死亡即细胞凋亡实现的,B 错误; C、Cdk2 细胞再生形成健康的心脏细胞时,需要消耗能量,故发生着 ATP 与 ADP 的转化,C 正 确; D、体内不同干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即基因的选 择性表达,D 正确。 故选 A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特点及意义,掌握 细胞分化的实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7. 体温调定点学说认为,在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内有一个调定点(正常人体为 37.5C 左右), 体温调节中枢将体温与调定点比较,通过对机体产热和散热的调控,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但因为某些因素,人体体温调定点可能上升或降低。下图是某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体温变化 曲线,依据本学说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b 段人体感染病毒,体温调定点上升 B. bc 段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C. cd 段该人可能会出现身体出汗等症状 D. ab 段温觉感受器兴奋,cd 段冷觉感受器兴奋 【答案】D 【解析】 【分析】 1、体温恒定的维持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作用下,机体产热和散热处于动态平衡。 - 15 - 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 增加)→体温维持相对稳定。 【详解】A、ab 段体温升高,所以是人体感染病毒,体温调定点上升,A 正确; B、bc 段持续高热,体温相对稳定,则产热总量和散热总量处于动态平衡,B 正确; C、cd 段病人可能会出现脸色发红(毛细血管舒张)、身体出汗(汗腺分泌增加),进而增加散 热量,使得体温下降,C 正确; D、ab 段体温升高,是人的冷觉感受器兴奋,导致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cd 段体温降低, 是温觉感受器兴奋,增加人体散热,减少产热,D 错误。 故选 D。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主要考查体温调节的过程,意在强化学生对体温调节的过程的理 解与运用。 18. 萱草为多年生雄雄同株植物,其花色有黄色、白色和红色,受两对等位基因 A/a、B/b 的 控制,其关系如下图所示。研究人员用黄花和白花亲本杂交,F1 均为黄花,F1 自交得到的 F2 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花:红花:白花=9:3:4。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亲本黄花和白花的基因型分别为 AABB、aabb B. 让 F2 中红花自交,子代红花植株的比例为 5/6 C. 将 F2 中全部的黄花植株自交,其中 2/9 的黄花植株自交后代有两种花色 D. 由图可知,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据图可知 A_B_表现为黄色,A_bb 表现为红色,aabb 和 aaB_表现为白色;又知黄花植株和白 花植株为亲本进行杂交,F1 均为黄花,F1 自交得 F2,F2 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花:红花:白花=9: 3:4,根据 F2 的性状分离比可知控制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16 -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亲本中黄花植株和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 AABB、aabb,A 正确; B、让 F2 红花植株(2Aabb,1AAbb)自交,后代红花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1/3 +2/3 ×3/4 =5/6 , B 正确; C、F2 全部黄花植株的基因型为(1AABB、4AaBb、2AaBB、2AABb),若这些黄花植株严格自花 受粉,其中基因型为 AaBB 和 AABb 的黄花植株自交后代有两种花色,这两种基因型的黄花植 株所占的比例为 2/9 +2/9 =4/9 ,C 错误; D、图中颜色转变都有相关酶的催化,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 性状,D 正确。 故选 ABD。 【点睛】 19. 与常规农业相比,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通过禁止或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大有机肥 的应用,对土壤生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某土壤中部分生物类群及食物关系如下图所示,三 种农业模式土壤生物情况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取样深度(cm) 农业模式 生物组分(类) 食物网复杂程度(相对值) 0--10 常规农业 15 1.06 有机农业 19 1.23 无公害农业 17 1.10 10--12 常规农业 13 1.00 有机农业 18 1.11 无公害农业 16 1.07 - 17 - A. 图中食物网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群落 B. 表中有机农业模式的抵抗力稳定性最高 C. 食细菌线虫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包含其粪便中的能量 D. 长期使用有机肥可能会导致土壤中植食性线虫的数量减少 【答案】BD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表中是三种农业模式土壤生物情况,其中有机农业模式的土壤中生物组分最多, 食物网的复杂程度相对值最大,说明该模的农业的生态系统稳定性最高。 【详解】A、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A 错误; B、有机农业模式的土壤中生物组分最多,食物网的复杂程度相对值最大,说明该模的农业的 生态系统稳定性最高,B 正确; C、食细菌线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来自于它的同化量,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它的同化量, C 错误; D、长期施用有机肥后腐生细菌增加,使食细菌线虫增加,引起捕食性线虫增加,植食性线虫 因被大量捕食而减少,D 正确。 【点睛】 20. 高温淀粉酶在工业生产中有很大的实用性。研究者从热泉中筛选出了能高效生产高温淀粉 酶的嗜热菌,其筛选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过程①是对菌液进行稀释,过程②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 B. 1 号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以淀粉作为唯一碳源 C. 1 号、II 号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时,应先进行灭菌再调节 pH D. 应从 1 号培养基挑出透明圈大的菌落,接种到 II 号培养基上 - 18 - 【答案】A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①过程是梯度稀释,②过程是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目的是筛选单菌落。从功能 上看,Ⅰ号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从物理状态上来说属于固体培养基;Ⅱ号培养基属于固 体培养基;采用的接种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常用的灭菌方法有高压蒸汽灭 菌、灼烧灭菌和干热灭菌。 【详解】A、据图可知,过程②为释涂布平板法接种,A 错误; B、1 号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目的是选出能高效生产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故培养基应以淀 粉作为唯一碳源,B 正确; C、培养基配制和灭菌时,先调节 pH,后灭菌,C 错误; D、嗜热菌生长时可释放淀粉酶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形成大小不同的透明圈,透明圈越大, 说明细菌释放淀粉酶越多,要挑出接种到 II 号培养基进行培养,D 正确。 故选 AC。 三、非选择题: 21. 夏日晴天的中午,高温、低湿常引起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称为“光合午休”。科研人 员以小麦为实验材料,研究了温度和湿度对小麦光合午休的影响,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 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实验条件 实验结果 温度(℃) 空气相对湿度(%) 光合速率(mgCO2•dm-2•h-1) 1 37 18 10.7 2 37 26 15.8 3 37 50 21.8 4 30 50 24.2 5 25 50 21.7 (1)小麦捕获光能的色素分布在___________,色素吸收的光能用于_________。 - 19 - (2)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导致小麦“光合午休”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填 “温度”、“湿度”或“温度和湿度”)。 (3)比较______组的数据可以看出,温度过高会导致小麦光合作用速率降低。为进一步确定 空气相对湿度为 50%时该小麦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则设计的实验思路应是________。 (4)与大水漫灌相比,在生产实践中采用喷灌方式不仅节水,而且能有效消除作物的光合午 休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类囊体薄膜 (2). ATP 的合成和水的光解 (3). 湿度(或空气相对湿度) (4). 3 和 4 (5). 在 25~37℃范围内,设置更小的温度梯度进行实验 (6). 喷灌可以明显 地提高空气相对湿度,降低空气温度,从而提高光合速率 【解析】 【分析】 根据表格可知,实验组 1、实验组 2、实验组 3 的自变量是相对湿度,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相 对湿度越大,小麦光合速率越大;实验组 2、实验组 3、实验组 4 的自变量是温度,根据实验 结果可知,30℃左右时小麦光合速率最大,适当提高温度可增加酶的活性,提高光合速率。 【详解】(1)小麦捕获光能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反应阶段, 可用于 ATP 的合成和水的光解。 (2)根据实验结果,可以推测中午时对小麦光合速率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相对湿度,其依 据是相同温度条件下,小麦光合速率随相对湿度的增加而明显加快,但相对湿度相同时,小 麦光合速率随温度的变化不明显。 (3)在实验组中,比较实验组 3、4 可推知,小麦光合作用的适温度在 30℃左右在 30℃时, 光合速率较高,但若提高到 37℃,则光合速率降低;若要进一步确定空气相对湿度为 50%时 该小麦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则应 25~37℃范围内,设置更小的温度梯度进行实验。 (4)与大水漫灌相比,喷灌可以明显地提高空气相对湿度,降低空气温度,从而提高光合速 率,故在生产实践中多采用喷灌方式。 【点睛】本题结合表格主要考查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意在考查考生对表格数据的分析 与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22.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属于一种带有包囊膜的 RNA 病毒。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 通过其包囊膜上的刺突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2(ACE2)分子结合,随后包囊 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病毒衣壳与遗传物质进入细胞内,完成感染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2019-nCoV 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鼻腔中的黏膜和毛发属于人体免疫系统的第____ - 20 - 道防线,可抵御部分病原体的侵袭。 (2)愈后患者短期内不容易再次被 2019-nCoV 感染,原因是体内产生了_____细胞,当再次 接触 2019-nCoV 时,可以迅速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___。 (3)多次注射恢复期康复病人的血浆有助于某些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主要原 因是_________________,但是某些患者在注射过程中或以后出现了皮肤荨麻疹、气管痉挛、 呕吐等症状,医生判断其出现了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指__________。 (4)目前,临床上仍无应对新冠肺炎的特效药,请结合题目信息及所学知识,为治疗新冠肺 炎的药物研发提出新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 1 条即可)。 【答案】 (1). 一 (2). 记忆 (3). 浆细胞和效应 T 细胞 (4). 康复者血浆中含有 与新冠病毒结合的特异性抗体 (5). 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的过敏原时所发生的组织 损伤或功能紊乱 (6). 研发能够抑制新型冠状病毒 RNA 复制药物、阻止包囊膜上的刺突蛋 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2(ACE2)分子结合的药物、提高免疫细胞免疫功能 的药物等 【解析】 【分析】 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指的是皮肤和黏膜,皮肤能抵挡病原体的入侵,起到天然屏障的作用;体 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 和免疫细胞组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 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的免疫;而特异性免疫是人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种特定的 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详解】(1)鼻腔中的黏膜和毛发属于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 (2)愈后患者短期内不容易再次被 2019-nCoV 感染,原因是体内产生了记忆细胞,当再次接 触 2019-nCoV 时,可以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效应 T 细胞。 (3)康复者血浆中含有与新冠病毒结合的特异性抗体,多次注射能帮助某些重症、危重症新 冠肺炎患者的治疗;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的过敏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 伤或功能紊乱。 (4)结合题目信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出一些治疗新思路:研发能够抑制新型冠状病毒 RNA 复制药物、阻止包囊膜上的刺突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2(ACE2)分子结 合的药物、提高免疫细胞免疫功能的药物等 【点睛】本题以“2019-nCoV”为载体,主要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目的考查学生对基础知 - 21 - 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够结合背景材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23. 色素性视网膜炎(RP)是一组以进行性感光细胞及色素上皮功能丧失为共同表现的遗传性 视网膜变性疾病,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有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伴 x 染色体 隐性遗传三种。回答下列问题: . (1)下图为某患 RP 家族的遗传系图谱,该病的遗传方式最可能为___________。 亲本 F1 表现型 雌性 雄性 雌性 雄性 A 野生型 + + B 野生型 + + C 野生型 + - 注:“+”野生型正常犬,“-”病变犬 (2)为了更好的研究 RP 遗传病,科研人员通过诱变等方法,最终获得了三只雌性病变犬, 分别编号为 A、B、C,将它们分别与野生型正常犬杂交,结果如上表所示(不考虑性染色体同 源区段的遗传)。 ①据表可知,______犬突变点在 x 染色体上,且表现为_______性突变。 ②进一步研究发现,A 病变犬的出现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B 病变犬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 制的,则控制 B 病犬的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可能是______ ,请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实验 对以上推测做出判断。(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 C (3). 隐 (4). 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 体或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5). 实验思路:将 B 病变犬的 F1 雌雄个体进行交配,观察并 统计 F 2 的表现型及比例。 - 22 - 实验结果和结论: 若子代正常犬∶病变犬=3∶1,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若子代正常犬∶病变犬=9∶7,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解析】 【分析】 伴 X 隐性遗传病有“母患子必患”的特点,Ⅰ-2 患病而Ⅱ-1 不患病,可排除伴 X 隐性遗传病; 又Ⅱ-4 不含致病基因,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3 与Ⅱ-4 后代不会出现患病个体,与 图不符,所以 RP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详解】(1)伴 X 隐性遗传病有“母患子必患”的特点,Ⅰ-2 患病而Ⅱ-1 不患病,可排除伴 X 隐性遗传病;又Ⅱ-4 不含致病基因,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3 与Ⅱ-4 后代不会出现 患病个体,与图不符,所以 RP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2))①据表可知,C 犬杂交后代明确出现了性状与性别相关联的情况,假设该对相对性状 由 A、a 控制,可推知亲本为 XaXa、XAY,F1 为 XAXa、XaY,该突变为隐性突变。 ②结合表格和题干可知,B 犬为双隐性个体,与之交配的野生型为双显性个体,则无论两对 等位基因位于一对染色体上还是两对染色体上时,后代均表现为野生型;当两对等位基因位 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时遵循分离定律,故可设 计实验:将 B 病变犬的 F1 雌雄个体进行交配,观察 F2 的表现型及比例,若子代正常犬:病变 犬=3:1,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若子代正常犬:病变犬=9:7,则两对等 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人类遗传病及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确定家族中某个体基 因型时要综合其亲代和子代的表现来推断。 24. 山东日照海龙湾工程是山东省改善城市环境、打造和谐海洋的超级工程,该过程规划在先 期入造、后期自然淤积的共同作用下,逐渐修复形成约 46 万平方米的自然沙滩。回答下列问 题: (1)调查发现,海豚、海鸥、大海龟等多类海洋生物频繁出现在海龙湾施工海域,可见这项 工程有效地保护了_____多样性;同时该工程使得城市的气候宜人、景色秀丽,吸引大量游客前 来旅游度假,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2)研究人员欲调查新迁入此地的某种稀有海鸟的早期种群数量变化,没有采取标志重捕法 而是进行逐个计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在修复生态旅游岸线过程中要特别强调生态系统的______与生物的适应性。修复中发生 - 23 - 了群落的___________演替,这体现了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___________。 【答案】 (1). 物种 (2). 直接和间接 (3). 早期稀有海鸟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 个体数量少 (4). 自我调节能力 (5). 次生 (6). 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解析】 【分析】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 括: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旅游观赏、科学研究等非 实用意义)、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和潜在价值(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 群落的演替类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其中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 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1)调查发现,海豚、海鸥、大海龟等多类海洋生物频繁出现在海龙湾施工海域, 可见这项工程有效地保护了物种多样性;该工程使得城市的气候宜人、景色秀丽,体现了生 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而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旅游度假,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2)研究人员欲调查新迁入此地的某种稀有海鸟的早期种群数量变化,没有采取标志重捕法 而是进行逐个计数,原因是早期稀有海鸟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个体数量少。 (3)在修复生态旅游岸线过程中要特别强调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生物的适应性,因为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强度超过一定限度,生态系统的自我调 节能力会迅速丧失,难以恢复。修复过程是在原有植被等有一定程度保留的情况下建立起来 的,发生了群落的次生演替,体现了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点睛】本题以生态工程为引,主要考查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群落的 演替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概念的识记和理解,能根据题干信息准确分析与解答。 25. 人乳铁蛋白(hLF)是一一种属于铁结合蛋白家族的糖基化蛋白,对细菌、真菌和病毒都 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研究人员开展人乳铁蛋白基因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构建及转染研究, 主要流程如下图,图中 AseⅠ、NheⅠ、SalⅠ、BamHⅠ代表相关限制酶切点,neor 是新霉素抗 性基因,BLG 基因是β乳球蛋白基因,GFP 基因是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24 - (1)过程①中,首先提取乳腺细胞中总 RNA,经_______过程获得总 cDNA。通过 PCR 技术 可在总 cDNA 中专一性的扩增出 hLF 基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过程②中使用的两种限制酶是________,图中的启动子上有_____的识别和结合位点, 从而驱动基因的转录。 (3)将过程③得到的细胞置于含新霉素的培养液中培养,能够存活的细胞应该是导入______ 的细胞,再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山羊乳腺上皮细胞中_______, 以筛选出转染成功的细胞。 (4)要获得转基因山羊,还需要将成功表达 hLF 基因的乳腺上皮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山羊去 核卵母细胞中,再借助_______________(答出 2 项)技术孕育出羊羔。 【答案】 (1). 逆转录(或反转录) (2). 引物是根据 hLF 基因的一段已知序列设计合成 的(或引物能与 hLF 基因的 cDNA 特异性结合) (3). SalⅠ和 BamHⅠ (4). RNA 聚合 酶 (5). pEB 质粒或 pEBL 质粒 (6). 是否有绿色荧光 (7). 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过程可知,①过程为利用人乳腺细胞总 RNA 经过反转录等获得目的基因 hLF 基因, ②过程为构建基因表达载体(pEBL 质粒),③过程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山羊乳腺上 皮细胞)。已知作为载体的 pEB 质粒上含有启动子、复制原点、终止子、标记基因(neor、GFP 基因)以及多个限制酶切点,据此分析。 【详解】(1)过程①中,首先提取乳腺细胞中总 RNA,经反转录过程获得总 cDNA。利用 PCR 技术,根据 hLF 基因的一段已知序列设计合成相应的引物,则引物能与 hLF 基因的 cDNA 特 异性结合,因此可在总 cDNA 中专一性的扩增出 hLF 基因。 (2)根据图示 hLF 基因在 pEBL 质粒中的位置(插入了 GFP 基因中)可知,过程②构建基因 表达载体时,使用的两种限制酶是 SalⅠ和 BamHⅠ,图中质粒的启动子上有 RNA 聚合酶的识 别和结合位点,从而驱动基因的转录。 (3)将过程③得到的细胞置于含新霉素的培养液中培养,由于 pEBL 质粒和 pEB 质粒中均含 - 25 - 有新霉素抗性基因,因此能够存活的细胞应该是导入 pEB 质粒或 pEBL 质粒的细胞,而 pEBL 质粒上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已被破坏,再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山羊乳腺上皮细胞中是否有绿 色荧光,可筛选出成功转入 pEBL 质粒(含目的基因)的细胞。 (4)要获得转基因山羊,还需要将成功表达 hLF 基因的乳腺上皮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山羊去 核卵母细胞中,再借助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技术孕育出羊羔。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能准确识别 图示的各个过程,理解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及其各组分的作用,理清转基因生物的整个培育 过程。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