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7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模块检测(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18-2019学年 高一下学期模块检测(期中考试)试题 第I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30题,1~15题每题1分,16~30题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豌豆的叶腋花与茎顶花 B. 果蝇的红眼与棒眼 C. 番茄的红果皮与黄果皮 D. 鸡的光腿与毛腿 【答案】B 【解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详解】A、豌豆的叶腋花与茎顶花属于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属于相对性状,A不符合题意; B、果蝇的红眼与棒眼属于同种生物的不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不属于相对性状,B符合题意; C、番茄的红果皮与黄果皮属于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属于相对性状,C不符合题意; D、鸡的光腿与毛腿属于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属于相对性状,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小、形状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B. 含等位基因的两条染色体 C. 形成四分体的两条染色体 D. 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两条染色体 【答案】C 【解析】同源染色体是指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所以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据此答题。 【详解】A、形态和大小都相同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A错误; B、含有等位基因的两条染色体可能是发生交叉互换或基因突变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不是同源染色体,B错误。 C、同源染色体的两两配对叫做联会,所以联会形成四分体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C正确; D、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来自父方的第2号染色体和来自母方的第3号染色体,D错误。故选C。 3.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能直观体现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 F1只表现为一种亲本性状 B. 测交后代的比例为1:1 C. F2基因型的比例为1:2:1 D. F1产生的雌雄配子比例为1:1 【答案】B 【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F1只表现为一种亲本性状”没有出现分离,不能体现基因分离定律实质,A错误; B、由于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含隐性基因的配子,测交后代的比例为1∶1,可说明F1的杂合子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能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通过观察测交后代表现型分离比能直观体现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B正确; C、F2基因型的比例为1∶2∶1,体现的是子二代的基因型种类及比例,不能直观体现基因分离定律实质,C错误; D、F1产生的雌雄配子比例不是1∶1,雄配子数量远多于雌配子数量,D错误。故选B。 4.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发生在 A. 不同类型的卵细胞与不同类型精子的结合过程中 B. 前期I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交换的过程中 C. 后期I非同源染色体组合被拉向细胞两极的过程中 D. 后期II着丝粒断裂,染色体拉向细胞两极的过程中 【答案】C 【解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后期I非同源染色体组合着拉向细胞两极的过程”属于基因重组的自由组合,C项正确;“不同类型的卵细胞与不同类型精子的结合过程”属于受精作用,不发生自由组合,A项错误;“前期I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交换的过程”属于基因重组中的交叉互换,不发生自由组合,B项错误; “后期II着丝粒断裂,染色体拉向细胞两极的过程”发生的是相同基因的分离,不发生自由组合,D项错误。 5.下列各项实验,能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是 A. F1个体的自交实验 B. 不同类型纯种亲本之间的杂交实验 C. F1个体与隐性个体的测交实验 D. 鉴定亲本是否为纯种的自交实验 【答案】C 【解析】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方法是测交实验,即选用亲本F1和隐性纯合子杂交目的是为了验证F1的基因型。故选C。 6.下列基因型个体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能产生4种配子的是( ) A. eeFF B. AaBB C. AaBbCc D. BbDDEe 【答案】D 【解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eeFF为纯合子,只能产生1种配子,即eF,A错误; B、AaBB只含有1对等位基因,只能产生两种配子,即AB、aB,B错误; C、AaBbCc含有3对等位基因,能产生2×2×2=8种配子,C错误; D、BbDDEe含有2对等位基因,能产生2×1×2=4种配子,D正确。故选D 7.下列关于一个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条染色体的四条染色单体 B. 具有四个着丝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 C. 具有四条染色单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 D. 四分体中含有四条脱氧核苷酸链 【答案】C 【解析】四分体指的是在动物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减I)的前期,两条已经自我复制的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四条染色单体的组合体。 【详解】A、两条同源染色体的四条染色单体可形成四分体,A错误; B、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含有2个着丝点,B错误; C、四分体是联会时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C正确; D、四分体中含有4个DNA分子,其中含有8条脱氧核苷酸链,D错误。故选C。 8.下列有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雌、雄配子数量相等使其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 B. 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是配子多样性的唯一原因 C. 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了受精卵中一半的遗传物质 D. 精细胞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相同 【答案】D 【解析】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出现了两次细胞质分裂不均等,导致初级卵母细胞中的细胞质大部分进入卵细胞;受精时,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都是卵细胞的;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四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并且卵原细胞的数量是有限的,因此精子的数目远远多于卵细胞的数目。 【详解】A、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但是它们的数量并不相等,一般是精子的数量远远超过卵细胞的数量,A错误。 B、决定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因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等位基因交叉互换,B错误; C、受精卵中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于卵细胞,一半来自于精子,但细胞质遗传物质一般几乎全部来自于卵细胞,C错误; D、精细胞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相同,D正确。故选D。 9.下列关于伴X显性遗传病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B. 母亲患病,儿子一定患病 C. 男性患者的女儿全患病 D. 儿子患病,母亲一定患病 【答案】B 【解析】伴X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是: (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 (2)世代相传; (3)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女性正常个体的父亲和儿子都正常。 【详解】A、伴X显性遗传病的特点之一为女患者多于男患者,A正确; B、母亲含两条X染色体,只传给儿子其中一条。母亲患病,可能是含致病基因的纯合子,也可能是含致病基因的杂合子,若为杂合子,则儿子不一定患病,B错误; C、男性患者的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一定会传给女儿,女儿携带致病基因即表现为患病,C正确; D、儿子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儿子患病,则母亲一定患病,D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伴性遗传的概念,掌握伴性遗传的类型及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0.下图显示一次减数分裂中,某染色单体的基因序列出现改变,该改变属于 A. 染色体畸变中的一小段染色体倒位 B. 染色体畸变中的一小段染色体缺失 C. 基因突变中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倒位 D. 基因突变中DNA分子中碱基对的缺失 【答案】B 【解析】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是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重复、倒位或易位等改变。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断裂,结果缺失了基因C和基因D,因此,该染色单体的基因序列出现改变的原因是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了缺失,即发生了一小段染色体缺失,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没有外界因素诱导也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B.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 C. DNA中碱基对的替换不一定发生基因突变 D. 体细胞中的突变基因都不能遗传给后代 【答案】D 【解析】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不是由环境决定的。基因突变的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的、低频性、多害少利的。基因突变改变生物性状:突变引起密码子改变,最终表现为蛋白质的功能改变,从而影响生物的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详解】A、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有外界因素,也有内因,所以没有外界因素诱导也可能发生基因突变,A正确; B、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表现在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B正确; C、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不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中发生碱基对替换则不会引起基因突变,C正确; D、发生在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一般不能遗传,但植物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可以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遗传给后代,D错误。故选D。 12.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 B. 基因重组会改变基因中的遗传信息 C. 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 D. 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可引起基因重组 【答案】B 【解析】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 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详解】A、基因重组不产生新基因,但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A正确; B、基因重组是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不会改变基因中的遗传信息,B错误;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组,C正确; D、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可引起基因重组,D正确。故选B。 13.下列有关性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体细胞中不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B.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一定控制性别 C. 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D. 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答案】B 【解析】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过程中总是与性别相关联,叫伴性遗传,伴性遗传在基因传递过程中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雌性个体产生的配子所含性染色体为X,雄性个体产生的配子所含的性染色体为X或Y。 【详解】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也可在体细胞中表达,如色盲基因,A错误; B、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是性染色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但其与性别决定无关,B正确; C、并不是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无性别之分的生物没有性染色体,如大部分植物是没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之分的,例如豌豆,C错误; D、含X染色体的配子可能是雌配子,也可能是雄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都是雄配子,D错误。故选B。 14.下列关于单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单倍体的体细胞中都含一个染色体组 B. 单倍体生物可由卵细胞发育而来 C. 单倍体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奇数 D. 单倍体生物都是高度不育的个体 【答案】B 【解析】单倍体是指具有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是由本物种的配子不经受精直接发育而成。 【详解】A、凡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均称为单倍体,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可以含有一个或几个染色体组,A错误; B、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个体为单倍体,B正确; C、同源四倍体的单倍体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C错误; D、如果是四倍体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单倍体是可育的,D错误。故选B。 15.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近亲结婚时发病率均增加 B. 患遗传病的个体都携带致病基因 C. 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要在患者家系中进行 D. 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可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防 【答案】D 【解析】遗传病是指由于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所引起的疾病,人类遗传病主要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详解】A、近亲结婚时,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增加,A错误; B、患遗传病的个体不一定携带致病基因,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B错误; C、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应该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C错误; D、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D正确。故选D。 16.某生物兴趣小组在观察蝗虫精巢细胞分裂固定装片后,推测每个细胞 A. 分裂前都进行DNA分子的复制 B. 分裂时同源染色体都进行联会 C. 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都会分离 D. 分裂后的子细胞中都含性染色体 【答案】D 【解析】减Ⅰ和减Ⅱ过程的不同点(假设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为2N) 项目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染色体间期是否复制 复制 不复制 分裂过程中细胞名称 性原细胞→初级性母细胞→次 级性母细胞(或极体) 次级性母细胞(或极体)→ 精细胞或卵细胞和极体 着丝点变化 不分裂 分裂 染色体数目变化 2N→N(减半) N→2N→N DNA数目变化 2N→4N→2N 2N→N(减半) 染色体主要行为 有联会现象;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 分开 染色单体 无(0)→有(4N)→有(2N) 有(2N)→无(0) 同源染色体 有(N对) 无 【详解】A、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不进行DNA复制,A错误。 B、减数第二次分裂没有同源染色体,只有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会进行联会,B错误。 C、只有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会分离,C错误。 D、每次分裂后的子细胞中都含有1条性染色体,D正确。故选D。 17.某二倍体植物的细胞中含30条染色体,30个DNA分子,且细胞中存在纺锤丝,则该细胞正处于( ) A. 有丝分裂中期 B. 有丝分裂后期 C.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该植物为二倍体,则其体细胞中应该有2个染色体组,有丝分裂后期会出现4个染色体组;由题干数据可知该植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DNA分子数目相同,且存在纺锤丝,说明该细胞处于着丝点分裂的后期;又因为该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30条,不是4的倍数,说明该细胞应该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而应该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是DNA分子数的一半,而该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DNA分子数目相同,A错误; 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而该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30条,不可能含有4个染色体组,B错误;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是DNA分子数的一半,而该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DNA分子数目相同,C错误; D、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正确。故选D。 18.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过程中孟德尔运用了杂交实验法和假说–演绎法 B. 用闭花传粉的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C. “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是孟德尔提出假说的主要内容 D. 假说能解释F1自交出现3:1分离比的原因,所以假说成立 【答案】D 【解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 2、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1)选材:豌豆。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品系丰富,具多个可区分的性状,且杂交后代可育,易追踪后代的分离情况,总结遗传规律。 (2)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学思路(即先研究1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 (3)利用统计学方法。 (4)科学的实验程序和方法。 (5)具有热爱科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3、孟德尔遗传定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 【详解】A、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研究的过程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假说-演绎法,A正确; B、豌豆为自花闭花授粉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可靠且又容易分析,B正确; C、“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是孟德尔提出假说的主要内容,C正确; D、假说能解释F1自交出现3∶1分离比的原因,但不能说明假说成立,还需设计测交实验来验证,D错误。故选D。 19.豌豆高茎(T)对矮茎(t)为显性性状,腋生花(A)对顶生花(a)为显性性状。用高茎腋生花的豌豆与高茎顶生花的豌豆进行杂交,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腋生花:高茎顶生花:矮茎腋生花:矮茎顶生花=3:3: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 F1中两对基因均为纯合子的概率为 C. F1中两对性状均为隐性的概率为 D. F1中高茎腋生花的基因型为TTAa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用高茎腋生花的豌豆(T_A_)与高茎顶生花的豌豆(T_aa)杂交,F1的表现型为高茎腋生花、高茎顶生花、矮茎腋生花、矮茎顶生花,且其比例为3:3:1:1,分析每一性状,高茎:矮茎=3:1,说明亲本相关基因型是Tt与Tt;顶生花:腋生花=1:1,说明亲本相关基因型是Aa与aa,所以亲本的基因型是TtAa×Ttaa,且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亲本的基因型是TtAa×Ttaa,则子一代中两对基因均为纯合子的概率=1/2×1/2=1/4,B正确; 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亲本的基因型是TtAa×Ttaa,则子一代中两对性状均为隐性(ttaa)的概率=1/4×1/2=1/8,C正确; 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亲本的基因型是TtAa×Ttaa,则子一代中高茎腋生花的基因型为TTAa或TtAa,D错误。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实质,能够根据题干信息写出亲本可能的基因型,再根据每一对性状的分离比确定亲本的基因型,进而利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问题。 20.小鼠的体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E决定有色素,e决定无色素(白色),F决定黄色,f决定鼠色。用多对杂合鼠色雄鼠与杂合白色雌鼠交配,理论上子代群体的表现型种类及比例为( ) A. 2种,1:1 B. 2种,1:3 C. 3种,1:1:2 D. 4种,1:1:1:1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小鼠的体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E决定有色素,e决定无色素(白色),F决定黄色,f决定鼠色,则亲本中,杂合鼠色雄鼠的基因型为Eeff,杂合白色雌鼠的基因型为eeFf。 【详解】根据E决定有色素,e决定无色素(白色),F决定黄色,f决定鼠色,判断杂合鼠色雄鼠与杂合白色雌鼠的基因型分别为Eeff和eeFf。多对杂合鼠色雄鼠与杂合白色雌鼠交配,后代的基因型为EeFf、Eeff、eeFf、eeff,比例为1:1:1:1。因此,子代群体的表现型种类及比例为黄色(EeFf):鼠色(Eeff):白色(eeFf、eeff)=1:1:2,C正确。 故选C。 21.关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和摩尔根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果蝇杂交实 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两实验都设计了 F1 自交实验来验证其假说 B. 实验中涉及的性状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C. 两实验都采用了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数据 D. 两实验均采用了“假说—演绎”的研究方法 【答案】A 【解析】1、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得出两大遗传定律,即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详解】A、两实验都设计了F1测交实验来验证其假说,A错误; B、实验中涉及的性状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正确; C、两实验都采用了统计学方法通过后代的性状及比例,分析实验数据,C正确; D、两实验均采用了“假说——演绎”的研究方法,D正确。故选A。 22.图为某遗传病的家系图,据图可以做出的判断是 A. 母亲和子女可能都是纯合子 B. 这种遗传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C. 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 子女中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父亲 【答案】A 【解析】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 【详解】A、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母亲和子女都是纯合子,A正确; B、若这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相同,B错误; C、男性正常个体的女儿患病,说明该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错误; D、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子女中的致病基因来自父亲和母亲,D错误。 故选A。 23.红眼长翅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表现型 红眼长翅 红眼残翅 白眼长翅 白眼残翅 雌蝇 55 18 0 0 雄蝇 27 10 28 9 设眼色基因为E、e,翅长基因为F、f。则亲本的基因型是( ) A. EeXFXf、EeXFY B. FfXEXe、FfXEY C. EeFf、EeFf D. EEFf、EeFF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红眼长翅的雌果蝇雄果蝇交配,后代雄果蝇中长翅:残翅=3:1,因此确定亲本均为杂合子(Ff×Ff);又因为雄果蝇中红眼:白眼=1:1,由此确定母本基因型。 【详解】分析表格,雌果蝇中长翅:残翅≈3:1,雄果蝇中长翅:残翅≈3:1,说明控制翅长的基因与性别无关,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双亲中控制翅长的基因都是杂合子,即Ff。雌果蝇都是红眼,雄果蝇中既有红眼又有白眼,说明红眼、白眼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因此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同时根据雄果蝇有红眼和白眼,说明亲本雌果蝇是杂合子XEXe;子代雌果蝇都是红眼,说明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EY,综上,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以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为核心命题点,考查伴性遗传、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等知识,考查考生的理解、推理能力。考生要能够根据表格中的比例对基因逐对分析,确定亲本的基因型。 24.某植株的花色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每对等位基因至少都有一个显性基因时才开红花,其余开白花。某个每对基因均杂合的个体自交,子代中红花:白花=27:37。则该植物的花色至少由几对等位基因控制( ) A. 1对 B. 2对 C. 3对 D. 4对 【答案】C 【解析】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A_B_C_......才开红花,其余均开白花。 2、由于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之和等于64,说明亲本产生了8种雌雄配子,即花色至少涉及3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某植株的花色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每对等位基因至少都有一个显性基因时才开红花,其余开白花。 某个每对基因均杂合的个体自交,子代中红花∶白花=27∶37,即红色个体占全部个体的比例为27÷(27+37)=27÷64=(3/4)3,所以可判断该植物的花色至少由3对等位基因控制。即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5.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A. 基因发生突变而染色体没有发生变化 B. 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 C. 二倍体生物形成配子时基因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 D. Aa杂合体发生染色体缺失后,可表现出a基因控制的性状 【答案】A 【解析】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在体细胞中基因和染色体均成对存在,配子中只含有成对的配子中的一个和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也是自由组合。 【详解】所谓平行关系即两者的行为要表现一致,基因突变是DNA上的某一基因发生变化(微观变化),而染色体(宏观)没有变化,A项符合题意;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二倍体生物形成配子时基因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Aa杂合体发生染色体缺失后,可表现出a基因控制的性状,即A也发生缺失,均表现出了染色体与基因的平行关系,B、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基因与染色体是否存在平行关系,要看二者的行为变化如分离、组合、数目变化是否是同步的。 26. 某生物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为Ab∶aB∶AB∶ab=1∶2∶3∶4,若该生物进行自交,则其后代出现纯合子的概率为 ( ) A. 30% B. 26% C. 36% D. 35% 【答案】A 【解析】纯合体是指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某生物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为Ab:aB:AB:ab=1:2:3:4,则其中Ab配子的比例为1/10、aB配子的比例为1/5、AB配子的比例为3/10、ab配子的比例为2/5。 【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生物能产生4种配子,且Ab占1/10、aB占1/5、AB占3/10、ab占2/5。只有相同基因型的配子结合才能形成纯合子,所以该生物进行自交后代出现纯合体的概率为1/10×1/10+1/5×1/5+3/10×3/10+2/5×2/5=3/10,即30%。故选A。 27.已知等位基因A和a、B和b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有如下图甲、乙、丙所示的三种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不考虑交叉互换) A. 甲能产生基因型为AB、ab的两种配子 B. 乙自交产生的子代基因型共有9种 C. 甲与丙个体杂交的子代中纯合子占1/4 D. 丙测交的子代有两种基因型,且比例是1:1 【答案】C 【解析】甲细胞中基因连锁,只能产生AB、ab两种配子,A正确;乙图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其自交产生的后代基因型有3×3=9种,B正确;甲产生的配子是AB、ab,丙产生的配子是Ab、aB,所以两者杂交,后代不可能出现纯合子,C错误;丙测交的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1:1,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与交换定律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利用减数分裂过程分析配子的形成类型,甲和丙中两对基因的连锁是解答本题的难点。 28.R(红色)和r(白色)是位于某种蛾类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雄性有红色和白色两种,雌性只有白色一种。下列杂交组合中,可以从其子代表现型判断其性别的是( ) A. ♀Rr×♂rr B. ♀rr×♂RR C. ♀rr×♂rr D. ♀Rr×♂Rr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可推知:雄性个体中R_表现为红色,而rr表现为白色;雌性个体中R_和rr均表现为白色。若要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判断性别,就要使子代的基因型为R_,如果子代个体的表现型为红色则为雄性,如果子代个体的表现型为白色则为雌性。 【详解】A. ♀Rr×♂rr,子代为Rr、rr,子代中红色一定为雄性,但白色个体无法确定性别,A错误; B. ♀rr×♂RR,子代均为Rr,若子代为白色一定是雌性,为红色一定是雄性,B正确; C. ♀rr×♂rr,子代均为rr,雌雄个体均为白色,C错误; D. ♀Rr×♂Rr,子代有RR、Rr、rr,红色一定为雄性,但白色个体无法确定性别,D错误。 29.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处理二倍体水毛茛,其体内黄花基因q1突变为基因q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正常情况下q1和q2可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 B. 基因q2和基因q1的碱基对数目可能不同 C. 与基因q1相比,基因q2的结构发生了改变 D. 再次处理该生物,基因q2不一定突变为基因q1 【答案】A 【解析】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中个体数大,其突变率较高)、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 【详解】A、基因突变后产生的是等位基因,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因此正常情况下,q1和q2不可能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A错误; BC、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基因q1突变为基因q2,基因结构发生改变,碱基对数目可能发生改变,BC正确; D、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特点,再次处理该生物,基因q2不一定突变为基因q1,D正确。 故选A。 30.下列关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染色体结构变异通常对生物体是不利的 B. 两条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C. 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数目的变化 D. 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B 【解析】1、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重复导致基因数目变化,但不改变基因种类。 2、同源染色体上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详解】A、变异具有多害少利性,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不利的,有的甚至会导致生物体死亡,A正确; B、两条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两条非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B错误; C、基因是位于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数目的变化,C正确; D、染色体结构变异在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D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第II卷(共55分) 二、非选择题 31.下列是某高等二倍体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图2是一0个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____________,乙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是____个。 (2)丙细胞所处的细胞分裂时期是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a时期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bc段对应图1中的_______图细胞的染色体变化。 (4)根据图示判断该动物的性别是____________性,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甲 2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 同源染色体分离 乙 雌 乙图中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解析】题图分析,图甲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故该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图乙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其中无同源染色体而且表现为细胞质不均等分开的趋势,故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丙细胞中图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排在细胞中央赤道板的部位,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2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详解】(1)结合分析可知,图1中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只有甲,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第二次后期,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 (2)丙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位于细胞中央赤道板的部位,据此可判断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3)图2中,a时期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随后进入不同的细胞中,bc段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且其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故对应图1中的乙图细胞的染色体变化。 (4)由图乙细胞中的染色体行为可判断该动物为雌性,因为乙图中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质表现为不均等分裂,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 【点睛】熟知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辨图能力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 32.如图是以二倍体水稻(2N=24)为亲本的几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D表示的育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育种,其育种原理是____________。 (2)图中A→C表示的育种方法的育种原理是____________,该育种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所示育种途径中,最不易获得所需品种的是______________方法,原因是____________。 (4)图中F过程常用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其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 【答案】杂交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E 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和不定向性的特点 用秋水仙素处理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解析】诱变育种:诱变育种是指利用人工诱变的方法获得生物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原理:基因突变方法:辐射诱变,激光、化学物质诱变,太空(辐射、失重)诱发变异→选择育成新品种优点: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过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变异范围广。缺点:有利变异少,须大量处理材料;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改良数量性状效果较差。 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指利用具有不同基因组成的同种(或不同种)生物个体进行杂交,获得所需要的表现型类型的育种方法。其原理是基因重组。方法:杂交→自交→选优优点:能根据人的预见把位于两个生物体上的优良性状集于一身。缺点:时间长,需及时发现优良性状。 单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是利用花药离体培养技术获得单倍体植株,再诱导其染色体加倍,从而获得所需要的纯系植株的育种方法。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优点是可大大缩短育种时间。原理:染色体变异,组织培养方法:选择亲本→有性杂交→F1产生的花粉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诱导染色体加倍获得可育纯合子→选择所需要的类型。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缺点:技术较复杂,需与杂交育种结合,多限于植物。 多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加倍)方法: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优点:可培育出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品种,且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缺点:只适于植物,结实率低。 【详解】(1)A-D过程中进行了杂交→自交→选优等方法,该育种方法为杂交育种,其原理为基因重组。 (2)图中A→C表示的育种方法为单倍体育种,该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该育种方法的典型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快速获得稳定遗传的纯合子。 (3)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因此图中E育种途径即诱变育种最不易获得所需品种. (4)图中F过程为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来实现。秋水仙素能作用于有丝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点睛】熟知各种育种方法的流程及其原理是解答本题的 关键,能正确辨别图中的有用信息并能加以综合是解答本题的前提。 33.下图表示细胞中出现的异常mRNA被SURF复合物识别而发生降解的过程,该过程被称为NMD作用,能阻止有害异常蛋白的表达。NMD作用常见于人类遗传病中,如我国南方地区高发的地中海贫血症(AUG、UAG分别为起始和终止密码子)。 (1)图中异常mRNA与正常mRNA长度相同,推测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的原因是基因中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 (2)异常mRNA来自突变基因表达的________过程,其降解产物为__________。如果异常mRNA不发生降解,细胞内就会产生肽链较__________的异常蛋白。 (3)现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地中海贫血症的女孩和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孩,遗传系谱图如右图: ①该遗传病属于______遗传病。 ②分析这家成员的表现型可知,母亲和患病女儿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相关基因用A、a表示)。假如图中表现型正常的男孩成年后与一个地中海贫血症基因携带者女孩结婚,后代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 【答案】碱基对替换 转录 核糖核苷酸 短 常染色体隐性 Aa、aa 【解析】据图分析,异常mRNA与正常mRNA一样长,说明其含有的碱基数目相同,但是异常mRNA的中间位置出现了终止密码UAG,即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说明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根据遗传系谱图分析,图中双亲都正常,但是有一个患病的女儿,具有“无中生有病女”的特点,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异常mRNA上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的原因是基因中发生了碱基对替换。 (2)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异常mRNA是由突变基因转录产生的,其降解后产生的产物是核糖核苷酸;由于异常mRNA上终止密码子提前,因此若异常mRNA不发生降解,细胞内就会产生肽链较短的异常蛋白。 (3)①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地中海贫血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②已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致病基因用a表示,则父母的基因型都为Aa,患病女儿的基因型为aa,而正常儿子的基因型为AA或Aa,该男孩与一个地中海贫血症基因携带者女孩(Aa)结婚,后代患病的概率=2/3×1/4=1/6。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突变和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点,能够根据图中两种mRNA的长度相同分析基因突变的类型,并能够亲子代之间的表现型关系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写出各个个体的基因型,再进行相关概率计算。 34.果蝇中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长翅(E)对残翅(e)为显性是两对相对性状且独立遗传。用灰身长翅的雌蝇与灰身残翅的雄蝇进行杂交,F1中47只为灰身长翅,49只为灰身残翅,17只为黑身长翅,15只为黑身残翅。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F1推测B、b和E、e两对等位基因位于_______(填“同源”或“非同源”)染色体上;亲本雌蝇的一个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__。 (2)上述子代中表现型为灰身长翅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黑身长翅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将纯合长翅果蝇的幼虫,在35℃温度条件下培养(正常培养温度为25℃),长成的成体果蝇却成为残翅,这种现象称为“表型模拟”。上述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模拟的表现性状不能遗传给后代,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非同源 BE或Be或bE或be BBEe或BbEe bbEe 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表型模拟”是由于环境温度发生改变引起的,而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已知两对相对性状且独立遗传,说明两对等位基因B、b与E、e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用灰身长翅的雌蝇(B_E_)与灰身残翅的雄蝇(B_ee)进行杂交,子代体色的表现型比例为灰身:黑身=(47+49)∶(17+15)=3∶1;翅形的表现型比例为长翅:残翅=(47+17)∶(49+15)=1∶1,说明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亲本的基因型为BbEe、Bbee。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子一代两对性状的分离比分别为3∶1和1∶1,说明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亲本雌蝇的基因型为BbEe,其一个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为BE或Be或bE或be。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亲本的基因型为BbEe、Bbee,则子一代中灰身长翅个体的基因型为BBEe或BbEe,黑身长翅个体的基因型为bbEe。 (3)根据题意分析,已知纯种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EE,将其幼虫在35℃温度条件下培养,长成的成体果蝇却成为残翅,说明表现型不仅有基因型决定,还受环境影响,即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表型模拟”是由于环境温度发生改变引起的,而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是不能遗传给后代的。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实质,能够根据题干信息和子一代的性状分离比判断两对等位基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并能够根据亲子代的表现型关系确定亲本的基因型。 35.南瓜果实的黄色和白色是由一对遗传因子(G和g)控制的,一对亲本杂交图解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实验结果分析,黄果是____________性状,作出这一判断主要是依据_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过程的实验结果。 (2)黄果和白果属于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因子G和遗传因子g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2中,黄果与白果的理论比例是____________。 (3)南瓜的抗病和感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未知其显隐性关系。现分别有1株抗病和感病植株(是否为纯合子未知),请利用以上植株,探究抗病和感病的显隐关系,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隐性 ③ 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 5∶3 方案一:将抗病和感病植株进行自交,如果某植株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该植株具有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如果自交后代都不出现性状分离,则将两株植株的自交后代进行杂交,杂交后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 方案二:将抗病和感病植株进行杂交,如果后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该性状为显性性状;若表现两种性状,则将杂交后代进行自交,出现性状分离的植株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 【解析】根据F1黄果自交后代都是黄果,白果自交后代既有黄果又有白果,可知白果为显性性状。据此答题。 【详解】(1)由③出现性状分离可知白果是显性性状,则黄果是隐性性状。 (2)遗传因子G和遗传因子g是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其根本区别是二者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P中白果基因型为Gg,F1中黄果(gg)占1/2;白果(Gg)也占1/2,F1中黄果自交得到的F2全部是黄果,F1中的白果自交得到的F2中,黄果∶白果=1∶3,所以F2中黄果与白果理论比例是(1/2+1/2×1/4)∶(1/2×3/4)=5∶3。 (3)欲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可采取杂交或自交的方法,实验思路和结果分析如下: 方案一:将抗病和感病植株进行自交,如果某植株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该植株具有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如果自交后代都不出现性状分离,则将两株植株的自交后代进行杂交,杂交后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 方案二:将抗病和感病植株进行杂交,如果后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该性状为显性性状;若表现两种性状,则将杂交后代进行自交,出现性状分离的植株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及计算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