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二轮复习人教版专题8文化作用与文化发展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考二轮复习人教版专题8文化作用与文化发展教案

‎2018年高考二轮复习政治考点整合及角度预测专题八 文化作用与文化发展 ‎〖专题线索〗‎ 一个核心:‎ 文化的作用 两道主线:‎ 横向(文化的传播、交流);纵向(文化的继承、发展、创新)‎ 两条途径:‎ 根本途径(社会实践)、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四对关系:‎ 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文化与个人成长的关系、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 ‎〖整合突破〗‎ 核心考点一 文化实质与文化作用 ‎〖考点整合〗‎ 一、文化的社会作用 ‎ 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特点:文化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且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对社会的作用 文化的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文化与 经济、‎ 政治 相互 影响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相互 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与国内政治相互交融,影响政治文明的发展。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文化与综 合国力 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二、.文化对人的影响 影响人 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表现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特点 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塑造人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侧重广度),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侧重力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立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众文化,抑制腐朽文化,克服落后文化 ‎〖考题引领〗‎ ‎1.(2017·全国新课标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胸怀科技报国的梦想,奋战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取得了世界一流成果,被称为创新中国的科技领航者。潘建伟率领科研团队在十多年的时间内使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从跟随者变成世界的领跑者;王晓东对乙肝病毒的新发现,为未来相关药物研发打开新大门;赖远明带领科研团队成功破解青藏铁路修建中冻土如何“保冷”这一被称为“无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鲁先平历经14年创新创业成功研制中国首个用于治疗淋巴癌的原创化学药“西达本胺”,在这一领域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和部分领跑……他们的创新实践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鲁先平将原创新药的研发形容为“走钢丝”。潘建伟说:“科学研究一定不能惧怕失败”王晓东将“不只是填补国内空白,而且是获取人类知识的创新”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做事挑剔、追求完美的赖远明用“要想成功,就必须坚持”概括他的创新经验。‎ 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弘扬创新精神对于推动创新发展的作用。‎ ‎2.(2016·全国新课标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工作,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和要求。‎ 十八洞村是由4个寨子合并而成的贫困村,村民生活困难,观念相对保守,存在“等靠要”思想,同村不同心。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和要求,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花垣县派出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村委会开办“道德讲堂”,评选明理尚德星级示范户,组织参观考察和学习培训,培育村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活精准扶贫内生动力;根据当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民族文化资源,精准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如猕猴桃种植、黄牛养殖、乡村旅游、劳务经济和苗绣;精准识别贫困人口542人,摸索出“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合作社)走,能人(合作社)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扶贫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3 580元。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先后报道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方略”。‎ 扶贫先扶“精气神”是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重要经验,运用文化对经济作用的知识说明这一经验的合理性。‎ ‎3、(2015·课标Ⅱ,20,4分)2015年1月,由韩国某电视台拍摄、韩国导演执导的全景式反映当代中国发展成就的纪录片《超级中国》在韩国播出,引起热烈反响,创韩国同类电视纪录片收视率的新高。《超级中国》在韩国热播(  )‎ ‎①推动中韩两国文化交流上了一个新台阶 ②显示当代中国文化得到韩国民众的广泛认同 ③反映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 ④表明当代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引起韩国民众的关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命题预测〗‎ ‎1‎ ‎.蜀道的开凿始于战国时期,这条惊险奇绝的古道堪称人类筑路史上的奇迹,也是历史文化的“活文献”。在漫长的三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中,无数的政客商贾、文人兵卒行进在这条古道上,由此留下了大量的城池、建筑、诗歌和故事,让古蜀道升华为一条南北文化交融的立体系统。这表明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特定的文化环境产生特色文化]‎ ‎③人可以通过自身的活动赋予“自然”的东西以文化 ④古蜀道是巴蜀文化的全方位展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2017年9月8日,刚剐完美落幕的天津全运会上,金龙鱼以高标准、高质量通过了组委会的严格检查,为全运健儿供应了食用油产品。这是金龙鱼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独家食用油供应商、2011年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粮油食品独家供应商之后,再一次结缘高级体育赛事。从文化的角度看,金龙鱼成功之处在于 ‎①尊重了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②诠释了文化生产力的突出作用③认识到文化与经济的紧密联系④注重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3.‎2017年11月11日,国际诗酒文化大会暨中国酒城泸州老窖文化艺术周拉开帷幕,大会吸引众多国内外诗人、酒商代理参与,将中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优秀传统相结合,促进了诗歌的推广和酒文化的发展,彰显了酒类产业的文化价值。这体现了 ‎①中国诗歌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②文化交流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④诗歌文化的推广决定了精神生活质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4.截止‎2017年10月18日,《战狼2》总票房突破56.8亿元,第一次进入全球电影票房百强行列。这说明 A. 经济与文化发展是同步的B.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C. 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D. 文化决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 ‎5.在第30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获奖名单中,大型历史剧《先遣连》和医疗剧《感动生命》分别荣获一等奖和三等奖。作为一部主旋律作品,《先遣连》并没有落入一位追求宏大叙事的俗套中,观众可看到先遣连官兵间生死不弃的兄弟战友之情,此剧被称为悲壮版“士兵突击”,深受观众好评。上述材料蕴涵的文化生活道理( )‎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可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一定文化决定一定政治 ④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6.2017年3月以来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强势登陆中国电视荧屏,成为了当下中国最火的电视剧。目前这部反腐电视剧已经吸引了数百万观众收看,有人将它称作中国版《纸牌屋》。《人民的名义》之所以能引发国人共鸣,是因为 A. 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B. 优秀的文化作品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C. 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D.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7.‎2017年8月8日,2017书香天津·读书月系列活动启动。读书月期间,天津开展优秀出版物展示展销、文化讲堂、阅读分享、阅读论坛、好书推荐、读书交流、评选征集等近13。项活动。开展上述活动的理由是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②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④人们的实践活动受到文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8.有志者,事竟成。应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将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的理由是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文化可以持续的促进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 ‎③文化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精神动力  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高考锦囊〗‎ ‎1.细读选项与题干,“一眼”看透题眼 ‎(1)看到无形中、熏陶、耳濡目染、润物细无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可知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看到难以改变、保持、“乡音无改鬓毛衰”等,可知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2)看到欣赏到、感受到、享受了、体验到、体会到、领略到、修养、境界,可知为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看到增强、鼓舞、激励、振奋、促进,可知为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2.区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 ‎(1)“相互影响”强调三者之间彼此制约、相互作用,关键词有基础、决定、反映、反作用、促进、阻碍等。‎ ‎(2)“相互交融”强调三者彼此渗透、相互融合。关键词有科学技术、劳动者素质、文化产业、文化消费、文化生产力、政治素养、文化渗透等。‎ ‎3.步步为营,理解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相互影响的关系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资本涌入,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核心考点二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 ‎〖考点整合〗‎ 一 文化的多样性 表现 ‎①民族节日: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为什 么尊 怎样 尊重 ‎①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②原则: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③任务: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重 二 文化传播与文化交流 必要性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交流是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要求 ‎②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③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意义 ‎①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有利于我国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②有利于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怎么办 ‎①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②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同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③中外文化的交流是双向的,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④拓宽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活动等文化传播的途径,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递、沟通、共享方面的强大功能 ‎〖考题引领〗‎ ‎1.(2017·全国新课标卷Ⅲ)80多年来,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诞生了许多优秀作品。埃德加·斯诺著《红星照耀中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向全世界展现了长征这部壮丽史诗,引起强烈反响。这表明(  )‎ ‎①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 ③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 ④革命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7·全国新课标卷Ⅲ)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铁路“走出去”,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 材料一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目前,中国建成了营运总里程达2.‎2万千米的高速铁路网,居世界首位。近年来中国加快高铁“走出去”步伐。2017年4月,中国企业经过激烈竞争,获得了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的建设合同。该铁路的开工建设,促进了中国高铁从单一的产品输出向产品、服务、技术、品牌、管理和资本的全产业链输出的转变。‎ 材料二 中国铁路项目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在埃塞俄比亚,中国企业近年来为当地培训了1.5万名铁路员工,满足了亚吉铁路建设运营需要。在肯尼亚,7年内将有超过3 000名蒙内铁路的员工在当地和中国接受技术培训。中国企业负责人说,我们不仅要完成铁路工程硬件的良好建设,更注重铁路工程技术和管理经验等软件的完整移交,实现“中国标准”真正为肯尼亚人所用。中国铁路“走出去”越来越成为中外经济往来的桥梁、民心相通的纽带,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文化意义。‎ ‎〖命题预测〗‎ ‎1.‎2017年9月4日晚,在福建厦门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文艺晚会以大海为主线,围绕“扬帆未来”主题,通过钢琴与提琴对话,在《大海啊,故乡》的乐曲中,背景呈现出中国大雁塔、埃及金字塔、巴西面包山、几内亚独立纪念碑、俄罗斯夏宫、墨西哥玛雅文明遗址、印度拉克什米维拉宫、塔吉克斯坦索莫尼雕像、南非自由公园、泰国大皇宫、中国天坛,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对祖国的热爱。由此可见 ‎ ‎①不同民族文化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②中华文化能够兼收并蓄、求同存异 ③金砖国家对中华文化有强烈归属感 ④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交流的主要手段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2017年7月12日,第41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在波兰历史名城克拉科夫闭幕。本届大会共审议通过了21‎ 处新的世界遗产地,其中包括中国青海省可可鹋里和福建省鼓浪屿。至此,中国拥有世界遗产总数已达52项,名列全球第二。中国积极申遗 ‎①基于文化遗产是—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基于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③利于保护文化多样性,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④利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保护民族优秀文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3.“文明如水,润物无声”。国家主席习近平‎2017年3月2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指出:“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下列最能符合上诉主张的一组关键词是( )‎ A. 加强交流 文化共享 汲取各国文化B. 尊重差异 平等协商 认同外文化 C. 相互借鉴 求同存异 促进文明进步D. 理解个性 积极创新 继承传统文化 ‎4.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搭建国际平台,又为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搭建中国平台。这 A. 改变了文化传播的手段,促进了世界文化的繁荣B. 实现了各民族文化融合,重塑了互联网文化秩序 C. 延展了文化传播的空间,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D. 增强了民族文化的特点,保障了各民族文化权益 ‎5.‎2017年5月18日“上海历史风貌影像展”在约旦首都安曼开幕。该展览由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和约旦与中国文化(非政府)对话合作委员会共同主办,旨在庆祝中国与约旦建交40周年,增进两国文化交流与合作。这表明( )‎ ‎①文化具有世界性,已不单纯属于哪个民族②互办文化年是国际文化交流的一种途径③加强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④中约文化交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6.从2017年2月起,一档名为《中国茶时间》的电视节目在德国热播。节目从德国观众身边的中国元素开始,改变了就中国讲中国的单一模式,最大限度地考虑德国民众的参与度,增加了德国民众对中国文化的代入感。这启示我们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要 ‎① 发挥大众传媒作用,消除民族文化间隔阂 ②挖掘中国文化的亮点,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③遵循文化共性和普遍规律,搭建沟通桥梁 ④积极吸纳当地文化元素,增强文化认同感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7.在“2017互联网+旅游创新高峰论坛”上,主办方介绍了有关厦门鼓浪屿智慧旅游建设情况:只要一部手机,你就可以畅游鼓浪屿。“摇一摇”,手机上就有景点语音导览;下个App,可随时叫导游;还能在岛上享用免费WiFi ‎……这样的“导游”,很高科技、很智能,并能让你一个人沉下心来,细细品味鼓浪屿的美。如果就此事件写小论文,你可能用到的观点有 ‎①大众传媒助推旅游产业创新发展 ②促进传播手段的变革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④科学技术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多样快捷的载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高考锦囊〗‎ ‎1.细读选项与题干,“一眼”看透题眼 ‎(1)看到经济、国力、文化传播等,可以考虑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还可以考虑文化的传播、交流。‎ ‎(2)看到电视、网络、手机等,要考虑文化传播的手段。‎ ‎2.从两个角度认识文化多样性 从世界角度看,不同国家文化各具特点;从国内角度看,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也有不同的文化。‎ ‎3.步步为营,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 推动交流→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平等交流、博采众长→文化平等原则→通过相应途径和手段推动文化传播。‎ 核心考点三 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 ‎〖考点整合〗‎ ‎1、传统文化的形式、特点与作用 形式 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 特点 ‎①继承性。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 ‎②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③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作用 ‎①对国家: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传承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②对个人: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受者 ‎2、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表现 继承 发展 原因 传统文化具有两面性,既有积极健康的内容,也有消极落后的内容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做法 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保持和发扬;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或剔除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关系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 ‎3、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文化的发展方向。‎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4)‎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4、全面认识教育的作用 ‎(1)教育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是一种综合的力量,其中科技和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3)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考题引领〗‎ ‎1.(2017·全国新课标卷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世界一流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世界第一颗量子通讯卫星“墨子号”遨游太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世界领先,“蛟龙”号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新的世界纪录,超级计算机排名稳居世界第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  )‎ ‎①凸显了科学素养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 ②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 ③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 ④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7·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舞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 ‎〖命题预测〗‎ ‎1.中秋节是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的传统意味“团聚”,始终让人向往和珍惜。中秋这一文化纽带让隔海相望的两岸同胞彼此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血脉相连。这说明()‎ ‎①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②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一脉相承,永不改变  ‎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有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中宣部等四部委2017年7月31日联合印发的《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指出,2017年,有条件的中学以及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实现所有学生免费欣赏1场优秀戏曲演出。2018年,实现全国所有大中小学每个学生每年免费欣赏1场优秀戏曲演出。2020年,戏曲进校园实现常态化、机制化、普及化,基本实现全覆盖。这样做的目的是( )‎ ‎①推动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②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③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④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结婚当天零点放喜炮,是太原人的传统习俗。高分贝的噪音,即便人睡得再沉,也大多会被吵醒,老人和婴儿更容易成为受害者。1994年制订实施、又历经两次修改的《太原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对在禁止时间和区域以外放炮有着非常严厉的处罚条款。但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的传统习俗让地方性法规很无奈。我们在文化继承过程中,必须( )‎ ‎①根据时代要求,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继承②彻底摆脱传统文化的羁绊,创造全新文化 ‎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④既要反对厚古薄今,又要反对复古泥古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4.教育部发布《关于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通知》,修订了高考各科考试大纲,其中多个考试科目将加重中华传统文化考核的比重一时成为热议,有人认为通过高考的风向标,可以倒逼中小学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让孩子更主动接触、了解、学习传统文化。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认识到了 ‎①教育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是消极被动的 ④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5.随着现代科技和医学的普及,中医针灸被赋予了很多新的内容,如电针疗法、激光针灸等。这些治疗方法的配合使用,提高了针灸的治疗疗效,而针灸传统技法已越来越少地被现代针灸医生所运用。这启示我们,发展传统文化必须认识到( )‎ A.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B. 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C. 文化创新需要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 D. 对待传统文化必须先继承再发展 ‎〖高考锦囊〗‎ ‎1.细读选项与题干,“一眼”看透题眼 ‎(1)看到传统文化、现代科技等,应该考虑文化继承、文化创新等。‎ ‎(2)看到现代科技类事物,要考虑影响因素、创新传播的方式。‎ ‎2.如何辨别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作用 ‎(1)辨别传统文化的特点:相对稳定性强调的是对原有基本特征的保留;鲜明的民族性强调的是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点。‎ ‎(2)辩证评价传统文化的作用:一般是需要对一些错误言论,或者某些具体传统文化作出评价。‎ ‎3.区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和“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侧重于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侧重于对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2)“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前提和基础,“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必然要求。二者是一个前后相继的、不可分割的过程。‎ 核心考点四 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 ‎〖考点整合〗‎ 文化在创新中发展 源泉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和动力 作用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主体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途径 ‎①根本途径: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但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既要反对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也要反对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⑤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 ‎〖考题引领〗‎ ‎1.(2017·全国新课标卷Ⅱ)2016年9月,中国歌剧舞剧院复排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在北京上演。该剧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地域性音乐风格,又融入了时尚元素,洋溢着青春气息,在表演样式、舞美设计、服装造型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演出取得了极大成功,受到观众热烈欢迎。这表明(  )‎ ‎①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 ②只有赢得市场,优秀传统文化才有价值 ③只要引入流行元素,优秀传统文化就能很好地传承 ④善于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人们的新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16·全国新课标卷Ⅱ)2015年,新版《辞海》编辑委员会宣布将在推出纸质版《辞海》的同时,推出适用于各种阅读终端的电子版和网络版。这一做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①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 ②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 ③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凝聚力的保证 ④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命题预测〗‎ ‎1.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选择人们普遍关心的反腐题材,紧扣时代脉搏,融汇时代道德要求、价值期许,依据真实案例进行创作,做到了艺术与生活的完美结合。该剧开播以来,引起社会极大关注,获得好评无数。该剧的成功表明 ‎①文艺创作要立足于实践,体现民心所向②人民群众的意愿决定了文艺创作的发展方向 ‎③文化作品真实反映生活就会引起共鸣④文化作品应注重社会效益,传递正能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2.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在深厚的酒文化影响下,坐在酒桌旁如果不喝酒,好似失礼。不过交警开始“查酒驾”后,各种饮料、豆浆及汤品成了酒桌上白酒的替代品,演绎出了“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的新酒桌文化。这说明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社会制度的更替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③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一支笔、一把刀、一张牛皮、几种颜料、伏案一番精工细雕后,一位绝世美人便跃然形成,这就是中国的皮影艺术。艺术大师陈玉玲改变传统皮影雕刻人物面部呆板和千篇一律的风格,结合现代人的审美习惯大胆创造出更加鲜活的人物造型,深受观众喜爱。这表明 ‎①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推动着皮影艺术的创新②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推动了文化产品创新 ‎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使皮影艺术焕发了活力④文化创新要适应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新变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北京故宫博物院以一系列有趣、有料的活动让龙袍亮起来、让建筑动起来、让瓷母时尚起来;一批“90后”艺术生将《琵琶行》改编成流行歌曲,引爆网络,获得网友纷纷点赞;还有以漫画形式出现的传统文化公众号,使孔子的形象生动可感……这些方式,让人感觉到传统文化并没有沉睡在历史中,而就在人们鲜活的生活里。材料主要强调的是 ‎①文化创新推动了社会实践发展②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文化的繁荣③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④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形式上的创新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5.“扬帆未来,我们心手相牵!”2017年9月4日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文艺晚会《扬帆未来》,在厦门隆重举行。这是一台兼具中国闽南特色和中西文化交融的文艺晚会,欢迎金砖各国贵宾。晚会构思巧妙,南音、戏曲、木偶等古老元素始终贯穿于晚会中;设计极有创新,向世界完美展示了独特的闽南文化。以充满闽南特色、世界语言,充分运用现代化视听手段,又与西方文艺表现形式相融合,受到了全国观众的欢迎和高度好评。这说明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传统现代交织共存、中西文化兼容并包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高考锦囊〗‎ ‎1.细读选项与题干,“一眼”看透题眼(见T1)‎ 区分文化创新的途径:看到深入基层、采风活动等,可以从社会实践角度分析;看到传统文化、新旧对比等,可以从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角度分析;看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等,可以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角度分析。‎ ‎2.从四个角度把握文化创新 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主体作用,即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的创新。‎ ‎3.步步为营,促进文化创新的措施 ‎(1)经济、政治与文化相互影响、交融→文化交流、传播、借鉴→文化创新。‎ ‎(2)立足实践→交流与传承→影响因素→文化创新。‎ 核心考点一答案 ‎〖考题引领〗1.答案:文化引导、制约社会实践的发展,先进文化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弘扬创新精神,有利于树立和贯彻创新发展的新理念,增强创新自信,培养创新人才,培育创新文化,推动创新发展。‎ ‎2.答案:‎ 文化以经济为基础,又对经济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文化阻碍经济的发展,先进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观念保守是十八洞村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扶贫必须转变观念。通过举办“道德讲堂”、考察学习和培训等活动,增强了自主脱贫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扶贫实践提供了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了经济发展。3.D ‎〖命题预测〗1-7 BDBBC DAD 核心考点二答案 ‎〖考题引领〗1.A 2.答案:商业贸易和人员交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中国铁路“走出去”,提高了中国制造的知名度,成为外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扩大了中外人员交往,有利于中国民众了解外国文化;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命题预测〗1-7 ACCCB CC 核心考点三答案 ‎〖考题引领〗1.C 2.答案:选择艺术价值高、影响大、代表性强的诗词,集中展示中国诗词的魅力;重视发掘诗词的深刻文化内涵,引导人们向美向善;运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吸引力、感染力;激发民众内心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引导民众广泛参与。‎ ‎〖命题预测〗1-5 BDDCA 核心考点四答案 ‎〖考题引领〗1、B 2、B ‎〖命题预测〗1-5 CBDDA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