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1 山东师大附中高二 10 月月考语文学科 学业质量检测题 注意事项: 1.总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分条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 无效。 一、课内基础知识部分(每题 3 分,共 21 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就有道而正.焉 正:正规 B.焉能攻.之 攻:进攻 C.常于几.成而败之 几:接近 D.复.众人之所过 复:重复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敏.于事而慎于言 敏:机敏、机智 ②克.己复礼 克:约束 ③足以保.四海 保:保护 ④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虑:考虑 ⑤贼.其君者也 贼:伤害 ⑥自伐.者无功 伐:夸耀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⑤⑥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文胜质则史. 史:虚饰、浮夸 ②天下归.仁焉 归:回归 ③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 要: 求取 ④今一朝而鬻.技百金 鬻:买 ⑤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劝:劝说 ⑥请问其目. 目:目的 A.①②④ B.③④⑤⑥ C.②④⑤⑥ D.①③④⑤ 2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人而.不仁 知止而.后有定 B.见贤思齐焉. 焉.能治之 C.若火之.始然 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 D.故攻异国以.利其国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见贤思齐.焉 在明.明德 B.先齐.其家 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C.故亏.兄而自利 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 D.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故窃异室以利.其室 6.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 B.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C.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D.仁以为己任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论语》由其与弟 子共同编纂完成,属于语录体散文集。 B.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 并称“孔孟”。《孟子》 属先秦语录体散文集。 C.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相传《老子》为其所著,又叫《道德经》, 传世本共八十一章。 D.墨子,名翟,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一书是墨子本人、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 著述的汇编。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1 题。(本题 4 小题,共 16 分) 炉 火 张炜 ①冬夜,听不到炉火熊熊燎动之声。那是多么好的声音,它,甚至可以驱走心中的严寒。 ②仍能想起无数个那样的夜晚,炉火旁,我们不停地阅读。几个人屏息静气,一杯热茶,一点跃动的 灯火,就是最为幸福的时刻。 ③那是个贫寒岁月。朋友们除了一副背囊,一腔热情,几乎一无所有,但他们都有阅读的习惯,甚至 3 还有写作的习惯——挤在油灯下, 炉火旁,就有了一场精神会餐。他们也许是稚嫩的,他们还那么年轻。 可是他们身上却闪烁着自尊的光芒。他们比那些为另一些东西而奔波的油头粉面者要高贵十倍。他们当时 衣衫破旧,头发脏乱,脸上带着灰尘,脚上和手上还留着劳作留下的创伤,粗浊的山地和外省口音也无法掩 去真知灼见,并使这场辩论显得特别激烈,他们的纯美见解没有被记录,却可以被记忆。 ④今天再没有那样的炉火了,没有那样的聚会,那样的痴情、那样浪漫和纯粹的情怀。真的难以寻觅。 ⑤如今在乡间,在闹市,在中心,在边陲,哪里还可以找到那样的炉火?那是过时的风尚、是陈迹…… 首先是心中的炉火熄灭了。人们在为另一些东西所激动,为原始的欲望而奔波。他们丢失了当年的背囊。 ⑥在世纪之交的喧嚣中,唯独失却了炉火。我们从那些动人的记载中可以发现,在十九世纪的俄罗斯, 在那片与我们毗邻的土地上,一大批杰出的人物,像东方某个时期的一些人物所面临的状态一样。在社会 的转折期,在世纪的交汇期,他们当中有贵族,也有贫儿;有艺术家、音乐家、思想家,也有哲学家和科学 家。他们的壁炉正熊熊燃烧,炉火旁纵论天下,通宵达旦。那是为真理和艺术奔走相告的一种激情。炉火 像他们的豪情一样烈焰腾腾。伟大的心灵在跳动,他们用双手迎来一个思辩的时代。他们开拓了伟大的视 野,传播了诗与真,在整个人类的思想和艺术史上占有光辉一页。 ⑦最初这声音只在炉火旁,在一个角落;但由于它闪烁着真的光芒,终于越过斗室,走向化作滚滚雷鸣, 如闪电照亮天际。 ⑧不仅是对炉火的憧憬,而且是追求真实、追求人生大境界的本能,又使人接近了那燃烧的火焰。 ⑨记得十几年前那个夜晚,一拔年轻人聚集在一个场所,交流自已的阅读和崭新的见解,言辞愈来愈 激烈,气氛愈来愈火爆。春寒一扫而光,他们个个热汗涔涔,头发冒着白汽……那都是关于人生、哲学、 艺术,关于古代和今天,关于切近我们生活的历史,关于未来的想象和推论……那些纯洁而深刻的思想与 他们的年龄或不相称:他们唇边刚刚生成一层茸毛,睫毛微翘,星光下闪烁一片明亮的眸子。 ⑩那场令人神往的大辩论,像巨石投入水中、波纹荡到遥远。这声音来自我们民族精神的深远贮藏, 它使人想到春秋战国时期奔走天下、纵论时事的诸子;想起提出“百家争鸣”的稷下学宫;想起那些互不谦 让、口齿锋利、“日服千人”之士。 ⑪ 物质主义盛行的时刻是远没有那样的气势的。一种无所不在的萎靡只会把人的精神向下导引,进入 尘埃。人没有能力向上仰望开阔的星空,没有能力与宇宙间的那种响亮久远的声音对话。当每个人心中的 炉火渐渐熄灭之时,就是无比寒冷的精神冬季降临之日。这种寒冷将使人不堪忍受。当有人怀念炉火之时, 往往已为时过晚了。 ⑫ 但火种总会贮藏在一些特殊的角落里,它们远未熄灭。它们即便是在最寒冷的时候还仍然在那儿默 默地燃烧,酿成一片炽烈。那是心中的火,不灭的火,是生命之火。没有什么力量可以绞杀生命的火种。 正是这火种,最终给人类带来光明。生命之光即是永恒之光。 8.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4 A.作者开篇点题“那是多么好的声音”,因为炉火不仅能带给人身体的温暖,伴随炉火的阅读更能给人 以精神温暖和希望。 B.作者笔意纵横,再现了多个特殊的时代年轻人伴着炉火读书、辩论的场景,用大量笔墨真实地刻画炉 火熊熊燎动的画面。 C.文章通过“他们的纯美见解没有被记录,却可以被记忆”表达了作者对那个时代人们轻物质,重精神 的赞美和肯定之情。 D.文章题为“炉火”,却在文章最后不止一次提到“火种”,火种是生命之火,最终给人类带来光明,将 炉火的意义升华。 9.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中引用十九世纪俄罗斯杰出人物的事例,既证明“纵论天下”有着无限力量,又证明精神追求是一 个世界共同的话题。 B.“那场令人神往的大辩论,像巨石投入水中,波纹荡到遥远。”比喻生动,引人遐想,.触及历史民族 精神,厚重而深远。 C.文章先抑后扬,通过赞美贫寒年代的人对知识和真理的探求,批判了现在人们在追逐物欲的过程中对 精神之火的忽视。 D.文题“炉火”不仅充当线索串联内容,而且以小见大,象征对知识、真理的渴求,炉火的失去就意 味着一种文明的失去。 10.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4 分) 11.第③段明明是在写一场精神会餐,为何要对辩论的青年们进行外貌描写呢?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2——16 题。(共 4 小题,20 分) 丹溪翁者,婺之义乌人也,姓朱氏,讳.震亨,字彦修,学者尊之曰丹溪翁。翁自幼好学,日记千言, 稍长,从乡先生治经.,为举子业...。后闻许文懿公得朱子四传之学,讲道八华山,复往拜焉。益闻道德性 命之说,宏深粹密,遂为专门。一日,文懿谓曰:“吾卧病久,非精于医者,不能以起之。子聪明异常人, 其肯游艺于医乎?”翁以母病脾,于医亦粗习,及闻文懿之言,慨然曰:“士直苟精一艺, 以推及物之 仁,虽不仕于时,犹仕也。”乃悉焚弃向所习举子业,一于医致力焉。时方盛行陈师文、裴宗元所定《大 观二百九十七方》。翁穷昼夜是习,既而悟曰:操古方以治今病其势不能以尽合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 必也《素》《难》诸经乎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遂治装出游,求他师而叩之。乃渡浙河,走吴中,出 宛陵,抵南徐,达建业,皆无所遇。及还武林,忽有以其郡罗氏告者。翁往谒焉,凡数往返,不与接。 5 已而求见愈笃。罗乃进之,曰:“子非朱彦修乎?”时翁已有医名,罗致知之。翁既得见,遂北面再拜以 谒,受其所教。罗曰:“尽去而旧学,非是也。”翁闻其言,涣焉无少凝滞于胸臆。居无何,尽得其学以 归。乡之诸医,闻翁言,即大惊而笑且排。独文懿喜曰:“吾疾其遂瘳矣乎!” 文懿得末疾,医不能疗 者余十年。翁以其法治之,良验。于是诸医之笑且排者,始皆心服口誉。翁之医益闻,四方以病来迎者, 遂辐.辏于道,翁咸往赴之。其遇病施治,不胶于古方,而所疗皆中。然于诸家方论,则靡所不通。他人 靳靳守古,翁则操纵取舍而卒与古合。一时学者威声随影附,翁教之忘疲。 (节选自《九灵出房集·丹溪翁传》) 1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操古方以治今病/其势不能以尽合/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经乎/然吾乡诸医 鲜克知之者 B.操古方以治今病/其势不能以尽/合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经乎/然吾乡诸医 鲜克知之者 C.操古方以治今病/其势不能以尽合/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经乎/然吾乡诸医 鲜克知之者 D.操古方以治今病/其势不能以尽/合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经乎/然吾乡诸医 鲜克知之者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讳”指名讳,古时说话写文章遇到君主或尊亲的名字都不直称,说及去世的尊长时,在名字前加“讳”, 以表尊重。 B.“经”为经学著作,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经典,解释经文的书为“传”,二者合称 “经传”。 C.“举子业”指在科举时代为应考试而准备的学业,包括应试的诗文、学业、课业、文字等。 D.辏,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 辐辏”指人或物像车辐集中于车毂一样聚集。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朱丹溪放弃科举,致力医学。他年轻时师从朱熹理学学说的正宗传人许文懿,后听命于师嘱,毁弃原 先所学的科举学业,慨然从医。 B.朱丹溪刻苦学医,敢于质疑。他夜以继日地学习当时盛行的方剂,当他发现古方不能治疗当时的疾病 时,毅然决定外出拜师学艺。 C.朱丹溪学医不畏艰辛,终有所成。他四处寻访名医,恩师罗先生指点他不要完全抛弃过去的学问,由 此成为一代名医。 D.朱丹溪医术高明,辩证施治,他的恩师得了四肢疾病,多年没医好,他学成回来后,把老师的病治好 了;后来请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 6 1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士苟精一艺,以推及物之仁,虽不仕于时,犹仕也。 (2)罗曰:“尽去而旧学, 非是也。”翁闻其言,涣焉无少凝滞于胸臆。 16.丹溪翁为何能够在医学上取得极高的成就? (3 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 17——18 小题。(2 小题,共 9 分) 捣衣诗 柳恽 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 亭皋①木叶下②,陇首③秋云飞。 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 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 [注]①亭皋:水边的平地,此处暗指思妇所在的江南。②“木叶下”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 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境。③陇首:陇山之巅,此处泛指北方边塞之地。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这是一首闺怨诗,捣衣的劳作,最易触发思妇怀远的情感。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玉户帘中卷 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抒发的也是这种情感。 B.首联用虚笔,女主人公想象丈夫久久不归,可能是因为风波之阻,丈夫不得不滞留他方,表达了对丈 夫的思念。 C.颈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夕阳西下,鸟儿归巢,反衬游子有家难归;秋虫对户悲鸣,悲伤的叫声烘 托思妇的惆怅。 D.尾联照应题目,由眼前想到来年,慨叹来年春天,游子应穿上轻薄的春服,脱下破旧的冬衣,形象地 写出边塞环境的恶劣,寄托关切思念之情。 18.《梁书》中记载,南朝文学家王融对这首诗的颔联“见而嗟赏”,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颔联的精妙 之处。(6 分) 五、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 共 9 分) 19. (1)《论语卫灵公》 中“_______,__ __ ” 两句,揭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将 7 心比心,换位思考,同时体现出更强的自我贵任感和道德约束力。 (2)在《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 __。”两句运用典故,暗含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两人音讯 断绝,相思无着落。 (3)《大学之道》中提到性情安和才能思考周全,思考周全才能处事合宜的句子是: _______,__ __。 (4)《老子》中提到不失去为人之根本的人能长久,死而不朽的人长寿的句子是: _______,__ __。 (5 )陆游在《书愤》中借用刘宋名将檀道济的典故明志的-句是: __ __。 六、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2 题。 就是在这一天,__①_ , 也走向记忆深处的童年……初夏时分在村子里闲逛,逮一种叫“苞米虫” 的昆虫,用秸秆插进它肩胛骨的位置,就得到了一只生物电扇,小伙伴们会不胜其烦地用它吹去额头上 的汗珠。跑去菜园看浇水,抽水机嗡嗡作响,清冽的地下水便喷涌而出,不疾不徐地跳过垄沟。正式的 夏天是从吃豆角的那天开始的,豆角炖猪肉,因为用铁锅,汤会发黑,却也吃得大快朵颐。盛夏,烈日 当空,黄瓜不那么好吃了,可是西红柿却正好,它的藤枝用布条绑在架子上,西红柿裂开了,就像花朵。 秋天,它们悄悄地把籽洒落在地上,以为自然界无为而治,大有来年生根发芽的机会。白菜长成比较大 棵的时候,热力减弱,宇宙间满是浓白的秋光,云朵淡淡,霜雪已在孕育……梦醒了, ② , 耳畔仍 回响着遥远的抽水机黑胶皮水管中流淌的汩汩歌声,不绝如缕。有着悠久岁月的张村,就是座纪念馆, 对我充满了无穷魅力。 20.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拟人、比喻、夸张 B.拟人、比喻、通感 C.对偶、借代、通感 D.对偶、借代、夸张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西红柿正好, 裂开了,就像花朵,它的藤枝用布条绑在架子上, 可是黄瓜却不那么好吃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4 分) 2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4 分) ① ② 23.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 分) ①新冠肺炎疫情促使众多旅游景区开始探索开展线上业务。②一些景区试图借助线上直播这一新营 销形式,③进一步拉近了游客与景区之间的距离。④有的景区线上直播还配备带货功能,⑤比如给予观 8 看直播用户的某些景区福利,如折扣门票、免费礼品等,⑥或者附带销售景区的文创商品、手工艺品等。 ⑦疫情还倒逼景区智慧化建设的速度,⑧游客自主扫码进门将使景区管理效率得到提升,⑨路线语音导 览、人群智能分流、自动导航停车场等功能,也会给游客带来更好的观览体验。 七、写作(60 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1984 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女排经过顽强拼搏,首次获得奥运会冠军,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 情。从 1981 年到 1986 年,中国女排团结奋进,不骄不躁,连续获得五个世界冠军。自此,“女排精神” 便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当她们走入低谷时,也从未放弃,正是这种永不言败的精神,使她们走出低谷, 占领一个个“高地”。2019 年 9 月 28 日,中国女排 3:0 横扫日本女排,干净利落; 3:2 逆转巴西女排, 惊心动魄; 3:0 完胜美国女排,势如破竹。成为女排世界杯历史上唯一一个五冠王。“女排精神” 激励 了一代代的中国人,为中国的崛起和复兴拼搏奋斗。 时光流逝,女排精神永不过时。你是怎样理解“女排精神”的?请以“我心中的‘女排精神’”为副 标题,写一篇议论文,阐述你的观点和认识。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山东师大附中 2019 级语文学科 2020 年 10 月学业质量检测题 参考答案 1.C A.正:匡正 B.攻:治疗 D 复:弥补、补救 2.D. ○1 敏:勤勉 ○3 保:安定 ○4 虑:用绳结缀 3.C ○2 归:称赞、赞许 ○4 鬻:卖 ○5 劝:鼓励 ○6 目:条目、细则 4.C A.连词,表假设;连词,表顺承 B.语气助词,无实义;连词,于是 C.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目的连词,来;介词,把 5.A.形容词用作动词 B.形容词作动词,使动;名词作动词 C.使动用法;被动用法 D.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作动词,使动 6.D ABC 均为状语后置 D 为宾语前置 7.A.孔子是春秋时期的;《论语》由其弟子以及再传弟子编纂完成。 8. B.[解析] B 项“用大量笔墨真实刻画了炉火熊熊燎动的画面”错,文中主要写的是抽象的“炉火”。“再 现了多个特殊的时代年轻人伴着炉火读书、辩论的场景”中“年轻人”错,十九世纪俄罗斯杰出人物并没 有提及该特点。 9 9. C.[解析]“先抑后扬”表述错,前后应该是一种对比。 10.①善于运用细节描写,连“他们唇边刚刚生成一层茸毛,睫毛微翘”都描写的相当到位,表现出一种青 年的年轻和希望。②描写和议论结合,“那些纯洁而深刻的思想与他们的年龄或不相称”的评价表现出来的 是一种赞美之情。 ③句式上整散结合,灵活而富于变化。既有“言辞愈来愈激烈,气氛愈来愈火爆”的整 句,也有“春寒一扫而光, 他们个个热汗涔涔,头发冒着白汽”的散句。( 每条 2 分,答对两条即可,其 他言之成理亦可) 11.①呼应前文,说明那是个贫寒岁月,朋友们除了一副背囊,一腔热情,几乎一无所有;②通过外在的贫 穷和生活的艰难,反衬出他们对精神追求的执着,表达赞美之情;③和“那些为另一些东西而奔波的油头 粉面者形成对比,突出青年们的高贵和自尊;④为后文“今天再没有那样的炉火了”的感慨做铺垫,批评 今天的人们对物质的过分追求。( 每条 2 分,答对三条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12、C 13、D 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辏,车轮的辐聚集到中心。 14 、C. 15、(1)读书人如果能精通一门技艺,用来推行达到众人的仁爱,即使在当世没有出仕,也像做官一样了。 (苟:如果;物:众人;虽:即使) (2)罗氏说:“完全舍弃你原来学过的医术,他们不是正道的东西。”丹溪翁听了他的讲述,疑问全都消散, 没有一点儿聚积在心里。(而:你的;是:正确;涣:消散;凝滞:聚积) 16.1.专注于医学,不惜放弃以往所学;2、有主见有思考,能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3;寻访名医,刻苦就学。 17.D“写出边塞环境的恶劣”错误。“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最后两句是思妇的内心独白:眼下已是 木叶纷飞的深秋,等到裁就寒衣,寄到远在千里之外的陇首塞北,那里已是春回大地,应当穿上春装了, 哪里能及时见到我寄去的御寒的冬衣呢?这一设想,不仅显示了南北两地的遥隔,而且透露出思妇对远人 的体贴与关切,将捣衣的行动所包含的深情蜜意进一步表现出来了。故选 D。 18.①想象(或虚实结合):思妇由眼前“亭皋木叶下”的深秋景象,联想起丈夫所在的陇首一带,此刻也 应是秋云飘飞的时节,表达了对游子的思念之情。②用典:“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写湘君虔诚地 盼望湘夫人的到来,颔联化用此典故,含蓄而生动地写出思妇在秋风起而木叶下的季节盼望游子归来的情 景。③对仗(或对偶):内容上,上句写南方的女子思念丈夫,下句写北方边塞的丈夫迟迟不归。词性上, “亭皋”与“陇首”相对,都是表地点的名词;“木叶”与“秋云”相对,皆为秋天的意象;“落”与“飞” 则皆为动词,两词使画面具有动态美。音韵上,上下两句平仄相反。④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选用“木叶 下”“秋云飞”等具有悲秋色彩的意象,生动表现了怀人的主题。 【解析】 运用想象手法。上句是思妇捣衣时眼中所见之景。下句是思妇心中所想之景。陇首,此处即泛指北方边塞 之地。思妇由眼前“亭皋木叶下”的深秋景象,联想起丈夫所在的陇首一带,此刻也是秋云飘飞的时节了, 想象中含有无限思念与体贴。用典。“亭皋”,水边平地,暗切思妇所在的江南。“木叶下”化用《楚辞•九 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意境,暗透思妇在秋风起而木叶下的季节盼望游人归来而“目 眇眇兮愁予”的情景。对仗。“秋云飞”的意象,不但明点秋令,而且象征着游子的飘荡不定(浮云常被用 10 作游子的象喻)。这一片飘荡无依的“秋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自己的故乡呢?两句一南一北,一女方一 男方,一实景一悬想,不但对仗工整,形象鲜明,而且由于意象富于蕴涵,能引发多方面的联想。寓情于 景,情景交融。表面上看,似单纯写景,而思妇悲秋叹逝、怀念远人的感情寄寓其中,意绪虽略带悲凉, 而意境疏朗阔远。 19.(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3)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4)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5)塞上长城空自许 20.【解析】选 B。“不疾不徐地跳过垄沟”是拟人,“就像花朵”是比喻,“不绝如缕”是通感。 21.“可是”表示转折,说明后面是强调的重点,如果“可是黄瓜却不那么好吃了”放在后面,强调的就是 不好的一面,与整篇文章的意境不相符。“它的藤枝用布条绑在架子上”,放在前面,符合事理顺序。 22.①我在梦中迈开步子走向故乡张村 ②可梦境的一切仍历历在目 23.③删去“了”;⑤删去“的”;⑦在“景区”后面添加“加快”;⑨把“自动导航停车场”改为“停车场 自动导航”。 参考译文: 丹溪翁,婺州义乌县人,姓朱,名震亨,字彦修,学医的人们尊称他为丹溪翁。丹溪翁从小好学, 每天能记忆千字的课文。渐渐地长大时,跟从家乡的先生学习儒经,修习科举考试的学业。后来听说许文 懿先生得到了朱子第四代传人传授的学说,在八华山将受道学,又到那里去拜师求教,进一步领会到关于 道德和人性与天理之关系的学说是那样的博大精深、纯正周密,于是就把它作为专门的事业。一天,许文 懿对他说:“我生病卧床已久,不是精于医学的人,不能够使我康复。你很聪明,超乎常人,也许愿意从事 医学这门技艺吧?”丹溪翁由于母亲患有脾病,对于医学也粗略学过,等到听了许文懿的话,就慷慨地说: “读书人如果精通一门技艺,用来推广惠及万物的仁德,即使在当世没有做官,犹如做官一样。”就完全烧 毁抛弃了以前修习的科举考试之学业的书籍,专心地在医学上下起了功夫。 当时正在盛行陈师文、裴宗元所校订的《大观二百九十七方》一书,丹溪翁不分昼夜地研习此书。不久就 醒悟了,说:“拿着古代的方剂来治疗现在的疾病,那时势必不能够完全适合的。如果要建立法度、确立规 则、制定标准,必须用《素问》、《难经》等经典吧!但我家乡的众多先生中缺少能够通晓它们的人。”于是 就打点行装外出旅游求学,寻求别的师傅并请教他们。便渡过了了钱塘江,走到了吴中,从宛陵出来,到 了南徐,左后抵达建业,都没能遇到理想的师傅。等回到杭州,忽然有人把他同一郡的罗先生介绍给他。 丹溪翁去拜见他,先后往返多次,罗知悌都不跟他见面。不久求见更加诚恳了,罗知悌才接见了他,一见 面就说:“你不就是朱彦修吗?”其时丹溪翁的医术已有一定的名声,所以罗知悌知道他。丹溪翁受到接见 之后,就面朝北跪拜两次正式拜罗为师,接受他的教诲。罗知悌遇到了丹溪翁也很高兴,而且说:“完全舍 弃你原来学过的医术!因为他们不是正道的东西。”丹溪翁听了他的话,茅塞顿开,在心里也没有一点阻碍 不通的问题了。过了不久,就全部掌握了他的学说而后回去了。丹溪翁家乡拘泥于陈师文、裴宗元的学说 11 的众医们,听了丹溪翁的言谈,立即大表惊怪,既嘲笑他,又排斥他,只有许文懿高兴地说:“我的病大概 就要痊愈了吧!”许文懿得了半身不遂的病,医生不能治愈已有十多年了,丹溪翁用从罗知悌那里学来到的 医术治疗他,效果非常之好。由此嘲笑而又排斥丹溪翁的众医们,才都心服口服。从此,丹溪翁的医术 更加出名了。各地因病来请他的人,于是就从四面八方的路上络绎不绝的来到他家,丹溪翁全 都应请,前往治病。他遇到疾病进行治疗时,不拘泥于古方,所以治的病就能痊愈。不过对于 各家的方论,却也无所不通。他人拘泥固执、死守古方,丹溪翁确是灵活取舍,但最终又都同 古法的精神吻合。很短的时间内,跟他学医的人都象回声一样紧随其后、象影子一样紧跟不离。 丹溪翁教导他们勤奋不息,忘记疲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