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简单机械 功和机械能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简单机械 功和机械能

第九章 简单机械 功和机械能 复习课件 古代劳动人民建造宫殿时的情形 简单机械 功和机械能 杠杆 五要素:支点 O 、动力 F 1 、阻力 F 2 、动力臂 L 1 和阻力臂 L 2 功率 平衡条件:动力 × 动力臂 = 阻力 × 阻力臂 分类 滑轮: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 功: W=FS 定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功率 计算公式: P=W/t 机械效率 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机械效率 定义:有用功占总功的比值 公式: η =W 有 /W 总 ( η < 1 ) 机械能及其转化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机械能的转化 动能与重力势能的转化 动能与弹性势能的转化 重力势能与弹性势能的转化 考点一 杠杆 1. 杠杆: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 2. 杠杆的五要素: (1). 支点 ( O ) :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 (2). 动力( F 1 ):使杠杆转动的力 . (3). 阻力( F 2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 (4). 动力臂( l 1 ):从 支点 到动力 作用线 的 距离 . (5). 阻力臂( l 2 ):从 支点 到阻力 作用线 的 距离 . 强调 : ① 力的作用线: 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画的一条直线 . ② 距离: 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 3. 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 × 动力臂 = 阻力 × 阻力臂 4. 杠杆的分类及其应用   (1) .省力杠杆: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 . 使用省力杠杆,虽然省了力,但却费了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 .    (2) . 费力杠杆: 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 . 使用费力杠杆,虽然费了力,但却省了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 .   (3) . 等臂杠杆: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 . 物理实验室中,我们使用的天平就是等臂杠杆 . 托盘天平 物理天平 考点二 滑轮和滑轮组 升国旗时,升旗手向下拉绳,国旗却向上运动,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1. 定滑轮 : 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称为定滑轮。 (1) 实质: 定滑轮 是一个 等臂 杠杆 . (2) 特点: 使用定滑轮 不能省力 ,但 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 旗杆顶的定滑轮 2. 动滑轮 : 工作时,轴跟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 . (1) 实质: 动滑轮 是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 两倍 的杠杆 . (2) 特点: 使用动滑轮 省力一半,但 不能 改变动力的方向,且 费距离 . 电动起重机的动滑轮 3. 滑轮组: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 . (1) 使用滑轮组的好处:既能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 (2) 特点: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几,即 F=G/n( 不考虑动滑轮重 ). 如果考虑动滑轮重,则 F=1/n ( G 物 +G 轮 ) (3) 使用滑轮组费距离: s=nh. 考点三 功 叉车举高货物 拉力使物体升高 1. 定义: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 2. 力 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F s F s F F 3. 不做功的情况 ( 1 )物体受到力,但没有在此力方向上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距离为零 . ( s =0 ) ( 2 )物体没有受到力,但由于惯性通过了一段距离,也就是没有力做功 . ( F =0 ) ( 3 )物体受力方向和物体运动的方向垂直 . ( F 与 s 的方向垂直) 人举着杠铃坚持一会儿,举力做功吗? F ≠0 s = 0 没有做功(劳而无功) 冰壶在平滑的冰面上滑行,有力做功吗? F = 0 s ≠ 0 没有做功(不劳无功) 提箱子在水平路上走,提力做功吗? F≠ 0 s≠ 0 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 没有做功(劳而无功) 4. 功的计算: 功等于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即 : 功=力 × 距离 如果用 F 表示力, s 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W 表示力所做的功,则 W = Fs . 5. 功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 N ) , 距离的单位是米( m ),功的单位是焦耳 (J). 1 J =1 N • m 6.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会省功 . (1) 由功的原理可知:省力的机械费距离,费力的机械省距离,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不存在的 . (2) 不计摩擦,功的原理可表述为:人们使用机械所做的功 . 考点四 功率 体重不同的他们爬相同的楼时,做功相等吗?做功的快慢一样吗? 1. 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 方法一: W 甲 = W 乙 时,用时间短的则做功快; 方法二: t 甲 = t 乙 时,做功多的则做功快 . 2. 功率 : 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 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 3 .表达式 由 W=Fs 和 v=s/t 可得 P=Fv. 4 .国际单位: 瓦特 ( 瓦 、 W ) 1W=1J/s 常用单位: 1 kW= 10 3 W 1 MW= 10 6 W 考点五 机械效率 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有用功 实现目的而做的功 必须做的功,叫做有用功。 额外功 克服机械自身(如动滑轮、绳子)的重力和摩擦等而做的功 在做有用功的同时,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额外功。 总 功 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 有用功加额外功是总共做的功,叫总功 . 即: W 总 =W 有用 +W 额外 机械效率 在使用机械工作时,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份额越多越好。它反映了机械的一种性能,物理学中表示为 机械效率 .   1 .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2 .公式:   3 .用百分数表示。总小于 1 。 ( 1 )增大提升物体的重力(增大有用功) . 3.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增大有用功或减小额外功,具体表示为: ( 2 )减小机械本身的重力(减小克服机械重力做的额外功) . ( 3 )定时润滑(减小克服机械间的摩擦而做的额外功) . 考点六 机械能及其转化 从高处下落时 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与弹簧床接触 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接触后弹起 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上升过程 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1.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 即机械能 = 动能 + 势能 . (1) 动能 :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 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和它的速度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 . (2) 重力势能 :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 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被举的高度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举得越高,它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 (3) 弹性势能 :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 物体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 2. 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在转化过程中,如果存在摩擦阻力,则机械能会不断减小,即机械能不守恒 . —— 机械能转化和守恒定律 重点实验解读 实验一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考查要点: 1. 让支点处于杠杆中央的目的:消除杠杆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 2.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的目的:方便测出或读出杠杆的力臂 . 3. 杠杆平衡螺母的调节:左高左调,右高右调 . 4. 实验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避免实验数据的偶然性,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 5. 测力计从竖直拉杠杆变成倾斜拉杠杆时,测力计示数的变化:会变大,因为拉力的力臂变小了 . 6. 实验数据分析总结 . 7. 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 8. 实验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 × 动力臂 = 阻力 × 阻力臂 . 1. (南平中考)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 1 )实验前,杠杆如图甲所示,可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直接从杠杆上读出 . ( 2 )杠杆平衡后,如图乙所示,在杠杆 B 点挂 3 个相同的钩码,可在杠杆的 D 点挂 个相同的钩码,就可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 ( 3 )保持 B 点钩码数量和力臂不变,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测出多组动力臂 l 1 和动力 F 1 的数据,绘制了 l 1 -F 1 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请根据图象推算,当 l 1 为 0.6m 时, F 1 为 N . ( 1 )杠杆不在水平位置,左端向下倾斜,右端上翘,故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就是力臂,便于测量力臂大小; ( 2 )设一钩码重为 G ,一格为 L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 3G×4L=F D ×3L ,所以 F D =4G ,需在 D 点挂 4 个钩码; F 2 L 2 L 1 0.3 N • m 0.6 m ( 3 )由于此题中的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据 F 1 L 1 =F 2 L 2 可知,利用图象中任意一组数据都能得出, F 2 L 2 =F 1 L 1 =0.1m×3N=0.3N • m ; 故若当 L 1 为 0.6m 时, F 1 = = =0.5N ; ( 1 )右 力臂的大小 ( 2 ) 4 ( 3 ) 0.5 【解析】 【 答案 】 实验二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考查要点: 1. 操作要求: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 . 2.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 3. 总功、有用功和机械效率的计算 . 4. 实验结论:①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其机械效率越高;②提升同一物体,动滑轮的个数越小,即动滑轮烦人重力越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③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滑轮组的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的高度无关 . 2 . ( 2017 年齐齐哈尔) 某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 1 )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 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 ( 2 )小组同学发现实验过程中边拉动边读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应该静止读数,你认为他的想法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因为她没有考虑到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 ( 3 )用丁图装置进行实验,得出表中第 4 次实验数据,请将表中的两个数据填写完整. ( 4 )通过比较 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段数无关 . (填实验次数的序号) ( 5 )通过比较 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填实验次数的序号) ( 6 )通过比较 3 、 4 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 【 解析 】 ( 1 )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匀速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这样测力计示数才等于拉力大小;( 2 )在弹簧测力计静止时读出了数据,由于不会克服轮与轴、绳与轮之间的摩擦,所以测力计示数偏小,他的想法是不正确的;( 3 )丁图中,绳子的有效段数为 n =4 ,绳端移动距离 s = nh =4×0.1m=0.4m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 = W 有 / W 总 = Gh / Fs = 8N×0.1m /2.5N×0.4m =80% ;( 4 )绳端移动距离与物体升高的高度的关系为 s = nh ,所以,结合表中数据可知实验 1 、 2 、 3 中绳子的有效段数分别为 2 、 3 、 3 ;再结合钩码的重力可知,实验 1 、 2 、 3 分别是用甲、乙、丙装置做的实验,根据控制变量法,研究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段数的关系时,要控制提升物体的重力相同、滑轮个数也相同,只改变绳子的有效段数,所以应比较 1 、 2 两次实验数据;通过比较 1 、 2 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段数无关;( 5 )研究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时,要控制滑轮个数相同、绳子的段数相同,只改变物体的重力,故通过比较 2 、 3 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6 )通过比较 3 、 4 两次实验数据,即对应的图丙、图丁两装置,滑轮组不同,提升的重物相同,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小,故可得出结论: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轻,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 答案 】 ( 1 )匀速 ( 2 )不正确 摩擦 ( 3 ) 0.4 80% ( 4 ) 1 、 2 ( 5 ) 2 、 3 ( 6 )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轻,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或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真题体验 1. ( 2017 年连云港) 如图所示,在均匀杠杆的 A 处挂 3 个钩码, B 处挂 2 个钩码,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已知每个钩码的质量均为 50g ,若在 A , B 两处各加 1 个钩码,那么杠杆 (  ) A .右边向下倾斜 B .左边向下倾斜 C .仍保持水平位置平衡 D .无法确定杠杆是否平衡 【 解析 】 ( 1 )如图所示,每个钩码的质量为 50g ,重力为 G = mg =0.05kg×10N/kg=0.5N ,杠杆上每小格的长度假设为 1cm , 则 F A =0.5N×2=1N , L A =1cm×2=2cm , F B =0.5N , L B =1cm×4=4cm ; 所以 F A × L A = F B × L B ( 2 )在 A 、 B 两处再各加挂一个 50g 的钩码后, F A ′=0.5N×3=1.5N , F B ′=0.5N×2=1N , L A 和 L B 的长度都不变,则 F A ′× L A =1.5N×2cm=3N•cm , F B ′× L B =1N×4cm=4N•cm, 因为 F A ′× L A < F B ′× L B , 所以杠杆右边下倾. 【 答案 】 A 真题体验 2. ( 2017• 宁波) 如图所示,用同一个动滑轮先后提升同一物体,使物体以相同的速度匀速上升相同的高度,所用的力分别是 F 甲 和 F 乙 ,拉力做功的功率分别是 P 甲 和 P 乙 .若不计摩擦、动滑轮重和绳重,则 F 甲 与 F 乙 、 P 甲 与 P 乙 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  ) A . F 甲 < F 乙 、 P 甲 = P 乙 B . F 甲 > F 乙 、 P 甲 > P 乙 C . F 甲 > F 乙 、 P 甲 = P 乙 D . F 甲 < F 乙 、 P 甲 < P 乙 真题体验 【 解析 】 由题知,两装置都不计摩擦、动滑轮重和绳重,提升物体的重相同,甲图,拉力作用在动滑轮的轴上,费一倍的力,即 F 甲 =2 G ;乙图,拉力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省一半的力,即 F 乙 = G ,故 F 甲 > F 乙 , AD 错误;物体上升的速度相同,则拉力端的速度分别为: v 甲 = v 物 , v 乙 =2 v 物 ,甲图拉力的功率: P 甲 = F 甲 v 甲 =2 G × v 物 = Gv 物 ;乙图拉力的功率: P 乙 = F 乙 v 乙 = G ×2 v 物 = Gv 物 ,故 P 甲 = P 乙 , C 正确, B 错误 . 【 答案 】 C 真题体验 3. ( 2017 年长春) 一位同学正在进行投掷实心球的训练,以下情境中,他对球做功的是 (  ) A .手拿球静止 B .手托球水平匀速直线运动 C .将球举起 D .抛出后的球在空中继续运动 【 解析 】 手拿球静止,有力,但球没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故没有做功,故 A 错误;手托球水平匀速直线运动,有力,但球没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故没有做功,故 B 错误;将球举起,有力作用在球上,球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定的距离,故有力做功,故 C 正确;球飞出去,球由于惯性向前运动,有距离,但没有对球施加力,没有对球做功,故 D 错误. 【 答案 】 C 真题体验 4. (包头中考) 如图甲所示,木块放在水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使其做直线运动,两次拉动木块得到的 s - t 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 两次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 F 1 、 F 2 ,两次拉力的功率分别为 P 1 、 P 2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 F l > F 2 、 P 1 > P 2 B . F l = F 2 、 P 1 > P 2 C . F 1 > F 2 、 P 1 = P 2 D . F 1 < F 2 、 P l < P 2 真题体验 【 解析 】 由图乙可知,木块两次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拉力和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因为同一木块放在同一桌面上,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两次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相等,故两次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相等,即 F 1 = F 2 ;从图乙中可以判断出,第 1 次木块的运动速度大于第 2 次木块的运动速度,即 v 1 > v 2 ,根据公式 P = Fv 可知,当拉力相等时,速度越大,拉力的功率越大,即: P 1 > P 2 .综上所述, ACD 错误, B 正确. 【 答案 】 B 真题体验 5 . ( 淄博中考 ) 用如图 所示的滑轮组 在 10 s 内将 300 N 的重物匀速提升 3 m ,已知动滑轮重 30 N ,不计摩擦,则 ( ) A .利用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是 450 J B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 0.9 m/s C .拉力的功率是 99 W D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80% 【 解析 】 利用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 W 有 = Gh =300N×3m=900J ,故 A 错误;拉力做的功: W 总 = ( G + G 动 ) h = ( 300N+30N ) ×3m=990J ,拉力的功率: P = W 总 / t =990J/10s =99W ,故 C 正确;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 = W 有 / W 总 ×100%=900J/990J ×100%≈90.9% ,故 D 错误;由图可知, n =2 ,则绳端移动的距离: s = nh =2×3m=6m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v = s / t =6m/10s =0.6m/s ,故 B 错误. 【 答案 】 C 真题体验 6. (安徽中考) 掷实心球是某市的中考体育加试项目之一.掷出去的实心球从 a 处出手后,在空中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球最终停在水平地面 e 点处(不计空气阻力).则实心球 ( ) A .在 a 处重力势能最小 B .在 b 处动能为零 C .在 a 、 b 、 c 三处的机械能相等 D .在 d 处动能为零 【 解析 】 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高度有关,据图可知, d 、 e 两点高度最小,重力势能最小,故 A 错误;据图可知,球在 b 点时,竖直方向是静止的,但在水平方向上仍有速度,所以此时的动能不是零,故 B 错误;不计空气阻力,即说明球在空中的机械能是守恒的,在 a 、 b 、 c 三处的机械能相等,故 C 正确;据图可知,球到达 d 点后没有静止,仍然向前滚动,所以动能不是零,故 D 错误; 【 答案 】 C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