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18届一轮复习苏教版遗传变异、育种与进化学案
专题9 遗传变异、育种与进化 编写: 审核: 编号: 一、生物变异的类型、特点及判断 1.生物变异的类型 2.理清基因突变相关知识间的关系(如下图) 3.理清基因重组相关知识间的关系(如下图)。 4、染色体组和基因组 a.有性染色体的生物其基因组包括一个染色体组的常染色体加上两条性染色体上的全部基因。 b.没有性染色体的生物其基因组与染色体组 上的全部基因相同。 二、生物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 1.育种的根本目的是培育具有优良性状(抗逆性好、生活力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的新品种,以便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育种方案的选择见金榜P43知识方法) ①若要培育隐性性状个体,可用自交或杂交,只要出现该性状即可。 ②有些植物如小麦、水稻等,杂交实验较难操作,其最简便的方法是自交。 ③若实验植物为营养繁殖,如土豆、地瓜等,则只要出现所需性状即可,不需要培育出纯种。 2.动、植物杂交育种中应特别注意语言叙述:植物杂交育种中纯合子的获得一般通过逐代自交的方法;而动物杂交育种中纯合子的获得通过双亲杂交获得F1,再自交,选F2与隐性测交来确定基因型。 三、 基因突变与生物性状的表现 小组讨论:当基因发生突变时,其性状未必改变的原因? 例1.下列图中,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两种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模式,丙、丁、戊图表示某染色体变化的三种情形。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可以导致丙的形成 B.乙可以导致戊的形成 C.甲可以导致戊的形成 D.乙可以导致丙的形成 例2.下列关于生物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均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B.杂交育种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从而产生新的物种 C.秋水仙素可应用于诱变育种和多倍体育种,且作用的细胞分裂时期相同 D.单倍体育种可缩短育种年限,杂交育种可获得杂种优势的个体 【变式探究】将①②两个植株杂交得到③种子,再进一步做如图所示处理,则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由③至④过程中产生的变异多数是不利的 B.由③到⑦的过程涉及减数分裂和细胞全能性的表现 C.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则⑩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 D.由③到⑨过程可能发生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例3.(2016·高考北京卷)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 ) 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 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 【变式探究】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 ) 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 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例4.(2015安徽卷.5)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无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的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的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 ) A.75% B. 50% C. 42% D. 21%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