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重点知识专题02 辨析并修改病句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重点知识专题02 辨析并修改病句 ★知识划重点★ 病句,指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或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辨析病句,指对句子表达是否违反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或客观事理进行辨别与判断。对“辨析病句”的考查通常采用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要求考生选出“有”或者“没有”语病的一项。 一、语序不当 1.定语和中心词位置颠倒。 例:在这次校运动会上,作为代表队的我们班一定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为班集体争得荣誉。 句中“我们班”是种概念,“代表队”是属概念,前者(定语)限制后者(中心语)。画线句应改为“作为我们班的代表队”。 2.定语、状语错位。 例:这种设施要不要更新,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引起了议论。 句中“广泛”是修饰“议论”的,作定语,在句中却放在“引起”前充当谓语动词的状语,明显不合适,画线处应改为“引起了广泛的议论” 3.多项定语语序不当。 例:王总把我们几个厂里的部门经理召集到一起,语重心长地说:“只要大家能精诚团结,群策群力,就一定能把我们厂的经济效益搞上去!” 句中“几个厂里的部门经理”有歧义。是几个厂的经理呢,还是一一个厂里的几个经理?根据句意,“几个”应作“部广门经理”的定语,要把这个意思明确下来,应改为“厂里的几个部门经理”。 注意:多项定语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a.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b.指称或数量的短语;c.动词或动词短语;d.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e.名词或名词短语。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4.多项状语语序不当。 例:这期培训班是全国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和国家经委联合于今年五月底举办的。 “联合”和“于今年五月底”都是作动词“举办”的状语,这两个状语应互换位置,改为“于今年五月底联合”。 注意:多项状语排列大致为:a.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b.表时间或处所的;c.表范围或频率的;d.表情态或程序的;e.表对象。 5.关联词的位置不当。 例:如果我们只注意目前的利益,而忘记了广大人民的根本的长远的利益,或只看到长远目标,而看不到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经历的步骤,就会背离党的基本路线。 “如果”要放在“我们”后面,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是同一主语时,关联词就要放在主语的后面;当各分句是不同主语时,关联词就要放在主语的前面。 6.分句位置不当。 例:这个村很好地执行了党的富民政策。现在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而且还不吃国家救济粮了。 递进关系不当,应改为“不但不吃国家救济粮了,而且还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这类语病的出现常常因为主语和谓语是比较复杂的短语(并列短语居多),造成多个短语同用一个不能共用的谓语,或多个主语多个谓语不能对应搭配。 例:他一进教室,同学们的眼睛都集中到他的身上。 “眼睛”应改为“目光” 2.动宾搭配不当。 这种病句类型有:动词是不及物(不能带宾语)的而带上了宾语;动词是及物的,但不能支配宾语对象;动词不止一个;宾语包括两项以上造成顾此失彼。 例:英雄们把红旗和胜利插上了敌人的阵地。 这里用“把”字结构将“插”的宾语“红旗和胜利”提前了,“红旗”可以插,“胜利”怎么插? 3.主宾语搭配不当。 例:造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句末应加“之--”,否则意义不搭配。 4.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包括:定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状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反响巨大,工匠们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发了人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 修饰语“热烈”只能和“讨论”搭配,不能和“思考”搭配。 5.关联词搭配不当。复句中一般用关联词把各分句连接起来,准确地表达意思。关联词之间有比较稳定的组合。不同的关联词表达的意思有区别,如果随意组合关联词,会造成病句。 例: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应将“也”改为“就”。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1.主语残缺。 (1)介宾短语造成主语残缺。大多数介词是从动词虚化而来的,这就使得介词的使用比较复杂。它可以和动词一样带宾语,如果使用不当,往往会造成语病。这类介词主要有:“由,由于”“经,经过”“通过”“对,对于”“当……”“正……”“在……”等。常与“令”“使”“让”“被”“把”等词连用。这些词在病句考题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出错的频率也非常高,要引起注意。例初始阶段,由于对滩海地区的地质条件整体认识存在误区,导致勘探队多次与遇到的油层擦肩而过。“由于....存在误区”是状语成分,句子没有主语,应删掉“由于”。 (2)叙述主语转变,造成主语残缺。命题时,往往在较长或结构复杂的句子中缺失主语或偷换主语。对于复句或句群,要留意每个句子的叙述对象,有时分句的叙述对象变化了,而承.上的主语没有变化,就容易造成主语残缺。 例:当地一位工人向国家文物部献出一枚祖传的大颗粒珍珠,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此句缺失助词“的”,“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的主语是“珍珠”,让它成为主语,必须在“献出”后加上一一个“的”字。 2.谓语残缺。 例:一项新的研究结果,广告模特的体型越来越瘦,已经伤害到年轻女性的自我评价。 谓语动词残缺,应在“结果”后加“表明” 3.宾语残缺。 例: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们要关注一些行业战线过长、生产力过剩、造成新的资源配置不合理。 “关注”的宾语中心语残缺,应在“不合理”后加“的问题”。 4.修饰成分残缺。 例:当前和今后一段相当时间内,每年的就业人数都很多。 “相当”不能直接修饰“时间”,应说“相当长的时间内”。 5.介词残缺。 例:联合国设立“国际家庭日”的目的,是促使各国政府和民众更加关注家庭问题,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促进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此句缺失介词“对”,“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应该为“提高对家庭问题的警觉性”。 6.成分赘余。 例:在学校开设的各种选修课中,同学们尤其更喜欢生活中的法律”“电脑音乐制作”等体验性强、新鲜有趣的课程。 状语成分赘余,“尤其”与“更”意思重复,删掉其一 四、结构混乱 1.句式杂糅。同一句话可以有不同的说法。既想用这种说法,又想用那种说法,结果把两种说法杂糅到一起,形成结构混乱。 例:这家工厂之所以造成年年亏损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由于领导不善于经营管理,二是由于工人的基本素质太低。 有两种修改方法:(1)保留“之所.以.....是由于”这种句式,可以去掉“造成”和“主要原因有两个”;(2)保留“造成……的主要原因”这种句式,可去掉“之所以”三个字和两个“由于”。句式杂糅的修改方法都是选其中一种句式。 2.中途易辙。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从另一话题说起。 例:屈原出生在春秋战国时代,以及后来的各个历史时期,人们对屈原这一历史人物的评价都很高,都称他为爱国诗人。 前面着重讲屈原的出生时代,下面应该介绍其他情况,但却是讲评价,句意割裂,可改为“屈原出生 在春秋战国时代,无论在当时,还是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人们对屈原这一历史人物的评价都很高,都称他为爱国诗人”。 五、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有两种类型:“费解”和“歧义”。“费解”指一句话不知道怎么讲。“歧义”指一句话有两种或多种可能的解释。 1.费解。 例:到北京参观奥运村及新改造后的“地铁”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 “参观”怎么会是“归途”?作者的意思是说“是我预定在归途中要做的事”。 2.歧义。 (1)两种解释一正一误。 例:一辆乳黄和深红色的电车飞驰过去。 容易使人误会为两辆颜色不同的电车。应该把“和”字改为“夹”字,或者在“一辆”后面加上“漆了”二字。 (2)修饰两可导致歧义。 例:一个外商投资的木材加工厂今年年底将要建成投产。 一个”既可以修饰“外商”,也可以修饰“木材加工厂” (3)把读者引入歧途。 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共同纲领》颁布了,妇女在法律上平等了。 从字面上看,是说“妇女彼此之间在法律上平等”,但是实际上是说“妇女和男子在法律上平等”。 六、不合逻辑 1.自相矛盾。 例: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停下来了 “突然”和“渐渐”矛盾。 2.并列不当。 例: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 “各项人才”包括科学专家,不宜并列,该说“各学科的专家与其他人才。” 3.强加因果。 例: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 去了南方回来思想变了,可以说是去了南方的结果,现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说是去了一趟的“结果”呢? 4.主客倒置。 例: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的接触机会是很少的。 应该是“我与报纸的接触机会”。 5.否定不当。 例: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双重否定表肯定,语意发生改变。去掉“不”。 ★练习划重点★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几百年之后,我们竟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B.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取得,不想给与。 C.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所以见其彻底革命。 D.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用词不当,不合逻辑。“竟然”含有出乎意料的意思,而几百年后我们肯定早已不在人世,这是必然的,顺理成章的,没有“意外”的意思,应将“竟然”改成“当然”。B项,语序不当,将“取得”和“给与”换位置,才能与前面“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相照 应。C项,不合逻辑,强加因果。“所以”表示前后句子是因果关系,而此句“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与“见其彻底革命”之间是目的关系,应删除“所”字。故选D。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扶贫款不直接发给贫困户,而是集中起来,参股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每年都有分红。这样既解决了合作社的资金问题,也提高了扶贫资金使用效率,保证了贫困户有长期稳定的收入。 B.在任何一个时代,小说都是自我和世界的关系的一个隐喻。我们对文学的经验,对经典的领悟,以及对20世纪人类生存图景的认知,都与这些作品息息相关。 C.随着网络生鲜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在家里坐等送菜上门。而菜市场,早已经成了混乱、肮脏的代名词,很多老菜场只能到记忆中去寻找。 D.为获得流量支持,请人“刷单”现象在民宿短租行业并不鲜见。对这个行业来说,销售量和好评率越高的民宿客栈才越有可能进入更多消费者的视野,直接影响客房入住率的提升。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也提高了扶贫资金使用效率,保证了贫困户有长期稳定的收入”语序不当,“提高了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应该放在最后。C项,“享受在家里坐等送菜上门”成分残缺,“享受”缺宾语“……的服务”。D项,“销售量和好评率越高的民宿客栈才越有可能进入更多消费者的视野,直接影响客房入住率的提升”结构混乱,一是偷换主语,前一句的主语是“民宿客栈”,而后一句“影响”的主语应是指前面“……进入更多消费者视野”这种情况,故应在“直接”前添加“这”;另外“直接影响客房入住率的提升”句式杂糅,可以删除“的提升”。故选B项。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他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只有一谈起他那心爱的专业,他就变得活跃而健谈。 B.所谓综合,就是把部分结合成整体,它不只是各部分的简单相加,而且是实现事物各部分的或各方面的本质联系。 C.根据法庭对黑哨事件的调查结果和法制办出具的书面材料看,他是在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交代了自己的罪行的。 D.托尔斯泰的观察力和记忆力是十分惊人的,他能迅速捕捉形象并长久地储存在头脑中,创作需要时,一“呼”即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本题中,A项,搭配不当。“只有……就”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把“只有”改为“只要”。B项,搭配不当。“不只是……而且是……”关联词语使用错误,“不只是……而且是……”表递进,而“不是……而是……”表转折,此处应用后者。C项,结构混乱。“根据法庭对黑哨事件的调查结果和法制办出具的书面材料看”句式杂糅。应把“根据”改为“从”。故选D。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实施精准扶贫并非只是扶贫方式或手段的简单变换,而是针对贫困人口需求更加多元化,结合不同帮扶对象的具体特点和现实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B.杰出的流行音乐创作者努力将严肃音乐的表现力与通俗音乐的积极因素相互交融,巧妙嫁接多种艺术元素,拓宽流行音乐的表现内涵和审美空间。 C.加快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是推动落实“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和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举措。 D.我们见证着中国互联网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无到有的发展历史,也身处中国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不断迈进的进程中。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介词宾语残缺,在“多元化”后加“的客观现实”;B项,动宾搭配不当,“拓宽……内涵”不搭配;D项,语序不当,应改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故选C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人口学家及经济学家们认为,放宽生育政策后,新生人口的增加在当下对刺激消费、增加就业岗位不无裨益。 B.学生倘若身陷题海无暇读书,我们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朝气蓬勃的孩子变成刻板僵化的应试机器,不但 失掉创新的能力,更可能拙于理性表达。 C.教育改革必须是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利于基础教育、有利于大学发展的系统改革。因此,高考改革定会借助更多专家的力量,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才出台。 D.苏轼历经仕途坎坷,却始终能以旷达之心消解现实痛苦,他丰富而又精彩的人生经历,正是那句流传甚广的话“生活予我以苦痛,我却报之以歌”的真实写照。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B项,语序不当,“倘若”应放在“学生”之前;C项,搭配不当,应在“高考改革”后加“方案”;D项,主客颠倒,应该“生活予我以苦痛,我却报之以歌”这句流传甚广的话是苏轼丰富而又精彩的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故选A。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中华民族向来热爱自然、尊重自然,长达5000多年的生态文化孕育着丰富的中华文明。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钱穆先生曾从地理生态学角度对人类文明进行了考察。通过对比他得出一个结论,农耕文明所___的和平、包容、中庸、多样性等文化特征将是处于文明冲突中的人类未来的选择方向。( ),所以,重新阐述中华文明的生态思想对于理解农耕文明便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是从伏羲仰观天象、俯察大地而画八卦肇始,天水的伏羲庙里立着他的塑像,这是中国人最早的文化形象:一个人矗立于高山之巅,头顶是浩瀚无穷、___的星空,眼前是___、连绵不绝的大地、山川、河流,人是其中一个既渺小又伟大的存在。它说明中国文化一开始就是道法自然,是人在广阔的生态环境中确立自身的存在。因此可以说,中国文化是人类最早的生态文化。一方面根据自然生态的文化___人类社会的文化,将人伦确立;另一方面,又常常将人重新放置于浩荡的宇宙之中,使人在理解天地、效法天地的过程中与天地浑然一体,忘却自己的主体性。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孕育 神秘莫测 不着边际 构建 B.形成 讳莫如深 广袤无垠 创立 C.孕育 神秘莫测 广袤无垠 构建 D.形成 讳莫如深 不着边际 创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和正确运用的能力。第一空,孕育:指一样事物衍生,及帮助了另一样事物的发展生长。形成:指通过一种或多种事物的发展变化而导致另一种或多种事物产生或者变化的某种情况。语境说的是“和平、包容、中庸、多样性等文化”是“农耕文明”衍生出的,所以选用“孕育”。第二空,神秘莫测:非常神秘,难以推测。常用来形容一些不可理解的事物或现象;或使人摸不透高深得无法揣测的。讳莫如深: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结合语境说的对象“星空”可知,应选用“神秘莫测”。第三空,不着边际:意思是挨不着边儿。多指说话空泛,不接触实际。广袤无垠:形容广阔得望不到边际,辽阔无边。比喻非常广阔。结合语境说的对象“连绵不绝的大地、山川、河流”,应选用“广袤无垠”。第四空,构建:建立(多用于抽象事物)。创立:指首先建立;开始建立。语境说的是人类社会的文化是根据自然生态的文化建立的,语境中并没有强调首先或开始的意思,且使用多项式抽象的“文化”,所以选用“构建”。故选C。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农耕文明以中华文明为标志 B.农耕文明对人类的未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C.中华文明具有上述的文化特征 D.中华文明即以农耕文明为标志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运用的连贯性的能力。本题,根据前后主语一致的原则,前句的主语是“农耕文明”,所选的句子的主语也应是“农耕文明”,排除C、D项。结合前句“农耕文明所孕育的和平、包容、中庸、多样性等文化特征将是处于文明冲突中的人类未来的选择方向”可知,农耕文明和中华文明之间的关系是——农耕文明以中华文明为标志。如果选B,则与后句语意重复。故选A。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华民族向来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过丰富的生态文化。 B.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 C.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生态文化孕育着丰富的中华文明。 D.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长达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过丰富的生态文化。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原句错误有三:一是语序不当,“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应改为“尊重自然、热爱自然”,这样排除A项。二是搭配不当,应把“长达”改为“绵延”,这样排除D项。三是不合逻辑,应把“生态文化孕育着丰富的中华文明”改为“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这样排除C项。故选B。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随着全球进入要素快速流通的“数字时代”的到来,创新周期大幅缩短,稍不留意,曾经的“一步之遥”或将出现难以逾越的鸿沟。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是历史的告诫,更是我国加速迈向制造强国_______的必然选择。 此时审视核心技术,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和划定它的“外延”。新时期的核心技术,不再是某项或某几项技术的代言词,而是包含了前沿技术、先进材料、精密工艺和制造模式等在内的一整套立体创新体系,_______,缺一不可。以芯片为例,除了纳米技术,其材料和工艺的变革也将从另一个维度突破现有的物理极限。 我们同样需要重新审视核心技术攻关的方法。靠自己拼搏突破核心技术绝不是要_______或单纯依靠人力、资本的投入。核心技术攻关既要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和依靠市场力量、制度优势攻坚的信心,也不能把自力更生与扩大开放对立起来,( )。 我们更要抱有_______的精神和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加快营造鼓励创新大环境,沉下心来稳扎稳打,认真打磨每个细节,切不可热衷概念炒作、急于求成,更不能好大喜功、贪大求全。 ★(1)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随着全球进入要素快速流通“数字时代”的到来,创新周期大幅缩短,稍不留意,曾经的“一步之遥”或将演变成难以逾越的鸿沟。 B.随着全球进入要素快速流通的“数字时代”创新周期大幅缩短,稍不留意,曾经的“一步之遥”或 将出现难以逾越的鸿沟。 C.随着全球进入要素决速流通的“数字时代”,创新周期大幅缩短,稍不留意,曾经的“一步之遥”或将演变成难以逾越的鸿沟。 D.随着要素快速流通的“数字时代”的到来,创新周期大幅缩短,稍不留意,曾经的“一步之遥”或将出现难以逾越的鸿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画横线的句子存在两处语病,“随着全球进入……的到来”句式杂揉,可删掉“的到来”或“全球进入”;“曾经的‘一步之遥’”与“出现”主谓搭配不当,可将“出现”改为“演变成”。A项,第一处语病未改正;B、D两项,第二处语病未改正。故选C。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迫不及待 环环相扣 抱残守缺 时不可失 B.刻不容缓 环环相扣 故步自封 时不我待 C.迫不及待 丝丝入扣 故步自封 时不可失 D.刻不容缓 丝丝入扣 抱残守缺 时不我待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刻不容缓,片刻也不能拖延,形容形势紧迫。“迫不及待”指不能等待,多指心情迫切,而“刻不容缓”指不能拖延,多指形势紧迫,文中强调形势的紧迫,用“刻不容缓”更准确。环环相扣,一环扣一环,比喻若干事物之间密切相关;也形容运作步骤安排得紧凑而有序。丝丝入扣,形容每一步都做得十分细腻准确(多指文章、艺术表演等)。句中强调的是事物之间联系的紧密,所以应用“环环相扣”。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抱残守缺”偏重于守旧方面,“故步自封”偏重于安于现状,语境说的是“靠自己拼搏突破核心技术绝不是要……”,并无“守旧”之意,应用“故步自封”。时不可失,时机不要失掉,指要抓住有利时机。时不我待,时间不等人,指要抓紧时间。句中强调要抓紧时间,应用“时不我待”。 故选B。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要吸纳全球智慧,打开大门,在与世界的开放融通中实现创新 B.要打开大门,全球智慧被吸纳了,在与世界的开放融通中实现创新 C.要打开大门,吸纳全球智慧,创新必须在与世界的开放融通中实现 D.要打开大门,吸纳全球智慧,在与世界的开放融通中实现创新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A项,语序不当,应是先“打开大门”,再“吸纳全球智慧”。 B项,根据上文,括号内句子的主语应是“核心技术攻关”,而“全球智慧被吸纳了”的主语变成“全球智慧”,与上文语意不连贯。C项,后半句叙述的主语变成“创新”,与上文语意不连贾。故选D项。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体现的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已成为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标识。而其基本价值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 ,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特性,不是生理的,而且是文化的、精神的因素;没有中华文化,中国人就不成其为中国人,中华民族就不成其为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精神品格与价值追求,支撑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______,今天仍然是而且未来必将还是我们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文化的精神特质就是我们今天要大力弘扬的“中国精神”,而弘扬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国力量、走稳中国道路的关键。没有中华文化的 ,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放到世界文明史中看,中华民族创造的 的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价值体系,独特的民族色彩,独特的历史进程,其长期的演化过程造就了我们的文化认同,赋予我们生命力和创造力,也决定了我们独特的发展路径。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传承中华文化就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B.传承中华文化必须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C.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就是传承中华文化 D.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就能传承中华文化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文段论述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关系,根据后文“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可知,文化在前,民族在后,据此排除CD;再根据后文“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互为一体”,说明二者是对等关系,即“传承中华文化就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排除B。故选A。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一脉相承 薪火相传 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B.互为一体 前赴后继 博大精深 卓尔不群 C.互为一体 薪火相传 繁荣昌盛 源远流长 D.一脉相承 前赴后继 繁荣昌盛 卓尔不群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一脉相承:意思是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互为一体:互相融合,成为一体。语境强调二者的相互交融,本是一个整体,因此选“互为一体。”排除AD。薪火相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前赴后继: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此处强调中华文化代代相传,故选“薪火相传”。排除B。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术广博高深。多用于形容理论、学识、思想、作品等广博丰富,深奥精微。繁荣昌盛:指国家兴旺发达,欣欣向荣。此处强调中华文化的兴旺发达,从而使中华民族得以伟大复兴,故选“繁荣昌盛”。源远流长: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卓尔不群: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语境是中华文化,不是人,选“源远流长”。故选C。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是生理的因素,而是文化的、精神的 B.不是生理的,而是文化的、精神的 C.不仅是生理的,而是文化的、精神的 D.不仅是生理的因素,而是文化的、精神的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关联词搭配不当,应为“不是……而是”,“不仅……而且”,据此排除CD;文段强调中华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命脉,因此,应为“不是生理的,而是文化的、精神的”,C项“因素”赘余,排除C。故选B。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借,更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近年来,我国各地兴起了“乡土文化热”,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 ),在对乡土文化的追寻中,人的心灵得到放松和净化,并获得文化的归属感;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春节庙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活动________,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顽强的生命力。乡村旅游大发展,传统村落成为人们________的旅游胜地,民俗体验、乡村写生等成为消费热点。美丽乡村建设蓬勃兴起,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景德镇陶瓷、淄博琉璃、潍坊风筝等乡土工艺品以及泰山皮影、日照农民画等乡土民间艺术纷纷走出国门,中国乡村文化正________地走向世界,挺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实践证明,中国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__________而新生,我们完全有理由树立对乡土文化的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构成,决定着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广度。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B.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C.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D.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充满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D项,“保持……文化”搭配不当;C项,“一致”和“共识”重复赘余。故选B。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乡土文化的情结长期存在于人们心底 B.作为一种情结,存在于人们心底 C.人们让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情结 D.人们把乡土文化作为一种情结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文中括号前面分句的主语是“乡土文化”,后面省略了主语,根据语意,省略的主语也应是“乡土文化”。排除CD选项。A项的主语是“乡土文化”,从语言表达简洁的角度考虑,主语和前面分句一样,可承前省,B项陈述对象和前文也保持一致。故选B。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方兴未艾 趋之若鹜 从容不迫 沧海桑田 B.如火如荼 纷至沓来 踌躇满志 饱经风雨 C.轰轰烈烈 接踵而至 胸有成竹 饱经沧桑 D.方兴未艾 心驰神往 信心百倍 饱经沧桑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第一组,轰轰烈烈:形容事业的兴旺。也形容声势浩大,气魄宏伟。方兴未艾:是指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或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如火如荼: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语境是传统民俗活动,后面说这活动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顽强的生命力,填入“如火如荼”。第二组,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些不好的事物。心驰神往:心神奔向所向往的事物,形容一心向往。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人接连而来或事情持续发生。语境“传统村落成为人们”,填入“纷至沓来”。第三组,从容不迫:态度镇静,不慌不忙,从容镇定。踌躇满志: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胸有成竹:画竹子以前,心里已经有了竹子的形象。后用以比喻办事以前,已经有全面的设想和安排。信心百倍:有很大的自信心。根据语境“中国乡村文化正”,填入“踌躇满志”。第四处,饱经风雨:指经历过许多艰难困苦。适合语境。饱经沧桑:形容经历过很多世事变迁。语境前面说“中国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后面有“新生”,填入“饱经风雨”。故选B。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教育不仅要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更要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换句话说,不仅教育要传递给学生专业知识,更要树立学生的品德修养,培育学生的价值追求,学生精神品格的塑造。“德者,才之帅也”专业知识往往具有工具理性的一面,如果一个人不能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知识的运用,则可能适得其反。爱因斯坦说过,( ),还要使学生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鲜明的辨别力。没有这种道德上的辨别力,就可能对他人缺少关怀,也可能越出行为的边界。现实中,论文抄袭等现象___________,这固然有各方面的原因,但只说品德修养欠缺、道德辨别力弱化___________。事实上,真与善、知识与道德、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___________,一个人只有成人才能成材。 然而,对于有思想、有个性、有见识的当代青年,德育决不能___________,而是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古人的道德实践路径,是从修身、齐家而治国、平天下。今天,同样需要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起步,通过落细落小落实的无声教育,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以品德润身、有公德善心、用大德铸魂。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教育不仅要传递给学生专业知识,更要培育学生的品德修养,树立学生的价值追求,塑造学生的精神品格。 B.教育不仅要传递给学生专业知识,更要树立学生的品德修养,培育学生的价值追求,塑造学生的精神品格。 C.不仅教育要传递给学生专业知识,更要培育学生的品德修养,树立学生的价值追求,塑造学生的精神品格。 D.教育不仅要传递给学生专业知识,更要塑造学生的精神品格,培育学生的品德修养,树立学生的价值追求。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B项,搭配不当,应是“培育学生的品德修养,树立学生的价值追求”;C项,关联词位置不当,前后分句主语相同,关联词放在主语“教育”后面;D项,语序不当,要对应前句的“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有“品德修养”才有内在灵魂,有“价值追求”的人才有生命力,“精神品格”好才能成为全新的人。故选A。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教育人用专业知识是不行的 B.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行的 C.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 D.教育人用专业知识是不够的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依据后一句中,“还要使学生获得……”,推测补写句子应该是“要给学生或者要让学生”这类的肯定句,不能用“不行的”,排除A项与B项;从语法角度看,后一句省略了主语“我们”,D项的主语是“教育人”显然前后句主语不一致,排除D项。故选C。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数见不鲜 责无旁贷 不可偏废 空中楼阁 B.屡禁不止 难辞其咎 不可偏废 凌空蹈虚 C.数见不鲜 难辞其咎 缺一不可 凌空蹈虚 D.屡禁不止 责无旁贷 缺一不可 空中楼阁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屡禁不止,多次发布禁止做某件事情的命令却没有达到目的,这种事情仍继续发生,没有停止。数见不鲜,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从前后文语境来看,表达的是对“论文抄袭等现象”的批评,而不是是否“新奇”,故选“屡禁不止”。第二空:难辞其咎,难以推脱其过失。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道德辨别力弱化”后面强调不能推脱过失,故选“难辞其咎”。第三空:缺一不可,少一样也不行。不可偏废,指两方面都应同样重视,不能片面地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强调不能偏,句中强调不仅要传播知识,也不要偏废道德教育,故选“不可偏废”。第四空:凌空蹈虚,在空虚的地方舞蹈,形容不切合实际,极度危险,动词。空中楼阁,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名词。从语法角度,“不能”后边只能加动词,故选“凌空蹈虚”。分析可知,B项成语全都恰当。故选B。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一段时间以来,各地纷纷打响了“抢人大战”,招数频出,当真是令人 。这些“招数”,乍一看很吸引人,但细细的思考来却有 之感,均是通过落户、补贴、购房等政策吸引人才。 要“量身定做”,不要“ 。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引进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引才数量应因地制宜,要仔细参考社会发展情况、本地人才数量、产业结构格局等基本城市指标,进行“量身定做”,穿“合身的衣服”,才会美观得体。 要“实用主义”,不要“贪慕虚名”。诚然,博士海归人人都爱,引来一个诸如“百人计划”的高层次人才,就会让本地人才层次“跃升一个台阶”,这样的“虚名”可能会让部分地区背上“沉重的负担”,陷入高层次人才引不来、实用人才不想引的“两难之地”。 ( )。立足自身环境、优化自身环境是人才发展的基本条件,惟有把握这一要点,才能制定出更高效、更精细、更具鲜明比较优势的引才政策,才能在日益激烈的“抢人大战”中 ,牢牢把握断时代人才发展的新优势和主动权。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手忙脚乱 千人一面 蜂拥而上 崭露头角 B.手忙脚乱 千人一面 一哄而上 脱颖而出 C.眼花缭乱 千篇一律 一哄而上 脱颖而出 D.眼花缭乱 千篇一律 蜂拥而上 崭露头角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处,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手忙脚乱: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由语境中“纷纷打响了‘抢人大战’,招数频出”等语句可看出,应用“眼花缭乱”。第二处,千人一面:众多人一个脸谱,多用以讥讽文艺创作上的雷同。千篇一律:指文章公式化,也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由语境中“均是通过落户、补贴、购房等政策吸引人才”,结合“之感”的限定可知,应选“干篇一律”。第三处,一哄而上:没有经过认真准备和严密组织,一下子行动起来。蜂拥而上:形容许多人一起涌上来。根据语境“要量身定做”的提示,应用“一哄而上”。第四处,脱颖而出: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崭露头角: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根据语境“更高效、更精细、更具鲜明比较优势的引才政策,才能在日益激烈的抢人大战”分析可知,应用“脱颖而出”。故选C。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极大地消耗浪费。 B.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极大地消耗浪费。 C.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 D.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引进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B项,“人才数量”与“原则”搭配不当;C 项,最后一个分句“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表意不通。D项,“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引进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指标”句式杂糅,是“人才数量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与“人才数量是评价引进一个重要原则”杂糅,同时末句同C项未句一样,表意不通。故选A。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才是否用得好、能否留得住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是评价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 B.人才能否留得住、是否用得好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是评价政策成功的标志和关键标准 C.人才能否留得住、是否用得好是人才政策的重要一环,也是引才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 D.人才能否留得住、是否用得好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是评价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A项,“用得好”与“留得住”语序不当,应予以调整。B项,“是评价政策成功的标志和关键标准”与“是否”"能否”存在着两面对一面的问题。C项,“是人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把“引才”变成了“人才”,既扩大了概念范围,又偏离了文段的中心话题,改变了文意。 故选D。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该节目通过选手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嘉宾的精彩点评,用_______________、打动人心的诗词唤起深埋在国人心中对诗词的记忆和情怀,带领观众畅享中国诗词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古典之美。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______________。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和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增加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 )。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______________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_____________ 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耳濡目染 脍炙人口 引人入胜 自然而然 B.耳濡目染 朗朗上口 身临其境 顺其自然 C.耳熟能详 脍炙人口 身临其境 顺其自然 D.耳熟能详 朗朗上口 引人入胜 自然而然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1空:“耳熟能详”指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见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文中是说节目中用的“诗词”都是人们熟悉的, 用“耳熟能详”恰当。 第2空:“朗朗上口”指诵读熟练,顺口而出;也指文辞流畅,便于诵读。“脍炙人口”指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 前文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用“朗朗上口”衔接更紧密,强调诗词凝练而便于诵读。 第3空:“引人入胜”意为引人进入佳境(指风景或作品等);“身临其境”指亲身到了那个境地。 文中修饰形式,用“引人入胜”恰当。第4空:“自然而然”指不经外力作用而如此;“顺其自然”指顺应事物自身的发展,不加干预。根据语境,用“自然而然”恰当。故选D。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 B.人们感知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享受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 C.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和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 D.人们能感知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和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增加了人们的生活视野。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搭配不当的语病:一是“享受”不能与“思想”搭配,故应在“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前加上合适的动词;二是“增加”与“视野”不搭配,可将“增加”改为“拓展”。故选A。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有助于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 B.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 C.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D.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解答此题时,注意使用排除法解题。括号前的内容是“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与“心境”一词联系最紧密的应是“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据此可排除A、B两项。只有对生活有了更高的感知能力,才能进一步去感受和思考生活,应是“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故选C。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关店潮”的论断 ,如今却忽如一夜春风来,一座座新型书店, 般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兴起。从前些年的 ,到如今购物中心、商业地产、社区、景区积极引入,实体书店在2018年展现出罕见的扩张之势。 在这轮书店创办热潮中,追求“高颜值”成为一个显著特征。 的设计、高雅精致的布局和时尚惬意的环境不仅造就了一座座“文化地标”,更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前来“打卡”。不过,热闹背后,行业人士担忧:仅靠“拼颜值”吸引的顾客回流,尚不能断言实体书店已真正走进阅读生活。三联韬奋书店三里屯店开张后也备受关注,记者走进了这家“网红”书店,起伏蜿蜒的店内设计和布局,灵感源自《溪山行旅图》的触发,意在将人们在店内的阅读体验喻为蜿蜒在知识文化中的一次旅程。“网络书店的冲击,让实体书店不得不努力探寻吸引消费者重回书店的可能性。( )。”《中国图书商报》创办人程三国说。不过,“打卡”并不意味着买书。程三国认为,书的创办理念应从“美感”转向“品牌”,“品牌为消费者提供价值,要为消费者提供他真正愿意花钱购买、而且只能从你这里买到的某种‘价值’。” (1)依次填入文中橫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不绝如缕 星罗棋布 财匮力绌 浑金璞玉 B.言犹在耳 雨后春笋 江河日下 美轮美奂 C.不绝如缕 雨后春笋 财匮力绌 美轮美奂 D.言犹在耳 星罗棋布 江河日下 浑金璞玉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言犹在耳:说的话还在耳边,比喻说的话还清楚地记得。不绝如缕: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依据其前语境“‘关店潮’的论断”可知,此处指说的话,应用“言犹在耳”,排除AC两项。第二空,甫后春笋: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星罗棋布: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此处形容新型书店发展快而多,应用“雨后春笋”,排除AD项。第三空,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财匮力绌:指钱财缺乏,力量不足。依据其后语境“到如今购物中心、商业地产、社区、景区积极引入,实体书店在2018年展现出罕见的扩张之势”可知,此处应指“前些年”行业发展状况不佳,应用“江河日下”。第四空,美轮美奂:意思是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浑金璞玉:意思是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依据前后语境此处指书店的设计,应用“美轮美奂”。故选B。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起伏蜿蜒的店内设计和布局,灵感源自《溪山行旅图》,意在将人们在店内的阅读体验喻为一次在知识文化中的蜿蜒漫游。 B.起伏蜿蜒的店内设计和布局,源自《溪山行旅图》触发的灵感,意在将人们在店内的阅读体验喻为蜿蜒在知识文化中的一次漫游。 C.起伏蜿蜒的店内设计和布局,灵感源自《溪山行旅图》的触发,意在将人们在店内的阅读体验喻为蜿蜒在知识文化中的一次旅程。 D.起伏蜿蜒的店内设计和布局,源自《溪山行旅图》触发的灵感,意在将人们在店内的阅读体验喻为一次在知识文化中的蜿蜒旅程。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再浏览选项并作出 分析,可以通过语感或语法两种方法加以判断,注意结合高考语病常见错误类型,注意主语一致。“灵感源自……”错误,搭配不当,根据前面语境“店内设计和布局”作主语,其后应为“源自《溪山行旅图》触发的灵感”,排除AC两项;“漫游”,指随意游玩,漫无目的游走,用于“在店内的阅读体验”不符合语境,排除B项;“蜿蜒在知识文化中的一次旅程”错误,多项定语语序不当,应为“一次在知识文化中的蜿蜒旅程”。故选D。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新一代追求‘美感’的书店便应运而生,消费者追求消费升级,这个过程恰逢社会整体富裕程度提升。 B.这个过程恰逢社会整体富裕程度提升,消费者追求消费升级,新一代追求‘美感’的书店便应运而生。 C.新一代追求‘美感’的书店便应运而生,这个过程恰逢消费者追求消费升级,社会整体富裕程度提升。 D.这个过程恰逢消费者追求消费升级,社会整体富裕程度提升,新一代追求‘美感’的书店便应运而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与衔接,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最后再根据前后文推断括号处要表达的意思。依据前文语境“实体书店不得不努力探寻吸引消费者重回书店”可知,“这个过程”承接前文,排除AC两项;“消费升级”是建立在“社会整体富裕程度提升”基础之上的,排除D项。故选B。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