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1届一轮复习人教版ATP与细胞呼吸教案(湖北专用)
第8讲 ATP与细胞呼吸 课程内容 核心素养——提考能 1.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2.说明细胞呼吸,探讨其原理及应用。 3.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生命观念 通过分析ATP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呼吸类型和过程,形成生命的物质与能量观。 科学思维 通过对细胞呼吸方式的判断及影响细胞呼吸因素的分析,形成科学推理与合理判断的能力。 科学探究 通过“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与技能。 考点一 ATP的结构与功能 1.ATP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 2.ATP和ADP的相互转化 (1)转化基础 ATP的化学性质不稳定,远离腺苷(A)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和重建,高能磷酸键水解时可释放30.54 kJ/mol的能量。 (2)ATP和ADP的相互转化过程比较 3.ATP产生量与O2供给量的关系分析 4.不同能源与能源物质的归纳 据图分析ATP的结构和特点 (1)图示a处应为“—H”还是“—OH”? 提示 图示a处应为“—OH”,因为该五碳糖为“核糖”。 (2)图示b、c、d所示化学键是否相同?其中最易断裂和重建的是哪一个? 提示 图示b为普通磷酸键,c、d则为高能磷酸键,其中d处的键最易断裂和重建。 (3)图示框e的名称是什么?它与DNA、RNA有何关系? 提示 图示框e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它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当发生逆转录时,它可与DNA链中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配对。 教材高考 1.真题重组 判断正误 (1)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2016·全国Ⅰ,T4A)( ) (2)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2015·全国Ⅰ,T1A)( ) (3)水在叶绿体中分解产生氧气需要ATP提供能量(2017·海南卷,T10D)( ) (4)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的ATP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2016·海南卷,T11A)( ) 提示 (1)√ (2)√ (3)× 水在叶绿体中分解产生氧气需要叶绿色吸收光能完成,不需要ATP提供能量。 (4)× ATP水解掉两个高能磷酸键形成的AMP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2.深挖教材 (1)观察教材P88“相关信息”中ATP结构和教材P66“思考与讨论”中磷脂分子结构,假如将二者彻底水解其产物分别是什么? 提示 1个ATP分子彻底水解形成1个核糖分子、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1个磷脂分子彻底水解形成2个脂肪酸分子,一个甘油分子,一个磷酸基团和一个含氮化合物。 (2)读教材P89说出ATP与萤火虫发光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提示 荧光素接受ATP提供的能量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作用下与氧发生反应,形成氧化荧光素并发出荧光。 围绕ATP的结构与功能考查生命观念 1.(2018·4月浙江选考)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TP中的能量均来自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 B.ATPADP循环使得细胞储存了大量的ATP C.ATP水解形成ADP时释放能量和磷酸基团 D.ATP分子中的2个高能磷酸键不易断裂水解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光反应和细胞呼吸都可以产生ATP,A错误;ATP在细胞内含量少,易再生,ATPADP循环不会使得细胞储存大量的ATP,B错误;ATP水解形成ADP和磷酸基团,同时释放能量,C正确;ATP中2个高能磷酸键比较不稳定,易断裂水解,D错误。 答案 C 2.(2014·全国,2)ATP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线粒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B.机体在运动时消耗ATP,睡眠时则不消耗ATP 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 D.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ATP来源于呼吸作用 解析 细胞核无法进行细胞呼吸,细胞核需要的ATP主要由线粒体提供,A正确;ATP是生命活动直接的能源物质,机体无时无刻不在消耗ATP,睡眠时生命活动并没停止,也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有ATP形成,C正确;根细胞主要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吸收矿质元素离子,其消耗的能量主要是由细胞呼吸产生的ATP提供,D正确。 答案 B 结合创新实验,考查生命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 3.(2019·北京海淀区模拟)ATP作为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科学家利用提纯的大豆磷脂、某种细菌膜蛋白(Ⅰ)和牛细胞中的ATP合成酶(Ⅱ)构建了ATP体外合成体系,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物质a为 ,其在供能时,远离腺苷的 断裂,将能量释放出来。 (2)科学家利用人工体系模拟了ATP合成时的能量转换过程。在叶绿体中此过程发生的场所为 。 (3)科学家利用人工体系进行了相关实验,如表所示。 组别 人工体系 H+是否通过Ⅰ进行转运 H+是否通过Ⅱ进行转运 是否产 生ATP 大豆磷脂构成的囊泡 Ⅰ Ⅱ 1 + + + 是 是 产生 2 + - + 否 否 不产生 3 + + - 是 否 不产生 注:“+”“-”分别表示人工体系中组分的“有”“无”。 ①比较第1组和第2组的结果可知,Ⅰ可以转运H+进入囊泡。进一步研究发现,第1组囊泡内pH比囊泡外低1.8,说明囊泡内的H+浓度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囊泡外的。 ②比较第1组和第3组的结果可知,伴随图中的 的过程,ADP和Pi合成ATP。 解析 (1)分析图示可知物质a为ATP,ATP作为供能物质,在供能时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释放出大量的能量。(2)此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3)①第1组囊泡内pH比囊泡外低1.8,说明囊泡内的H+浓度高于囊泡外的H+浓度。②结合图示比较第1组和第3组的结果可知,伴随H+通过Ⅱ向囊泡外转运的过程,ADP和Pi合成ATP。 答案 (1)ATP 高能磷酸键 (2)类囊体薄膜 (3)①高于 ②H+通过Ⅱ向囊泡外转运 考点二 细胞呼吸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1.细胞呼吸 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2.有氧呼吸 (1) 概念: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2)过程 (3)写出有氧呼吸总反应式(标出氧元素的来源与去向) (4)放能: 1 mol葡萄糖释放的能量中有1 161 kJ左右的能量转移至ATP中,其余能量则以热能形式散失。 (5)与有机物在生物体外燃烧相比,有氧呼吸是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有机物中的能量是逐步释放的;一部分能量储存在ATP中。 3.无氧呼吸 (1)场所:全过程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发生的。 (2)过程: 第一阶段 葡萄糖→丙酮酸、[H]和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 乙醇发酵 丙酮酸→酒精+CO2 植物、苹果果实、酵母菌等 乳酸发酵 丙酮酸→乳酸 高等动物、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玉米胚、乳酸菌等 (3)分别写出无氧呼吸两种形式的总反应式: 产生乳酸:C6H12O6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产生酒精:C6H12O6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 (4)放能:1 mol葡萄糖释放196.65 kJ(生成乳酸)或225.94 kJ(生成酒精)的能量,其中均有61.08 kJ左右转移至ATP中。 4.细胞呼吸的应用原理和实例[连线] 1.细胞呼吸中[H]和ATP的来源和去路的比较 来源 去路 [H] 有氧呼吸:C6H12O6和H2O;无氧呼吸:C6H12O6 有氧呼吸:与O2结合生成水;无氧呼吸:还原丙酮酸 ATP 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产生;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 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2.判断细胞呼吸方式的三大依据 3.用曲线模型分析影响细胞呼吸的环境因素 (1)图中各点表示的生物学意义: Q点:不耗O2,产生CO2⇒只进行无氧呼吸;P点:耗O2量=产生CO2量⇒只进行有氧呼吸; QP段(不包含Q、P点):产生CO2量大于耗O2量⇒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R点:产生CO2量最少⇒组织细胞呼吸作用最弱。 (2)在保存蔬菜、水果时,应选择R点对应的O2浓度。 (3)AB段长度=BC段长度,说明此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释放CO2量相等,则此时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应为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量的1/3。 (4)图2中,温度对细胞呼吸的影响是通过影响与细胞呼吸有关酶的活性实现的,因此在贮藏种子、水果、蔬菜时应选取零上低温。 (5)从图3可看出,细胞呼吸速率与自由水含量有关,在储存作物种子时应将种子风干,以减弱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干种子萌发过程中,CO2释放量(QCO2)和O2吸收量(QO2)的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假设呼吸底物都是葡萄糖)。回答下列问题: (1)种子萌发过程中的12~30 h之间,细胞呼吸的产物是什么? 提示 酒精、水和CO2。 (2)若种子萌发过程缺氧,将导致种子萌发速度变慢甚至死亡,原因是什么? 提示 种子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不能满足生命活动所需,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 (3)与种子萌发时相比,胚芽出土后幼苗的正常生长还需要的环境条件包括什么? 提示 适宜的光照,CO2和无机盐。 教材高考 1.真题重组 判断正误 (1)与风干前相比,风干种子中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度高(2018·全国卷Ⅱ,4C)( ) (2)与风干前相比,风干种子中有机物的消耗减慢(2018·全国卷Ⅱ,4A)( ) (3)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将葡萄汁液装满整个发酵装置(2018·北京卷,4A)( ) (4)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宜生活在有氧环境中(2013·课标卷Ⅱ,3C)( ) 提示 (1)× 风干种子中细胞呼吸强度较弱 (2)√ (3)× 酵母菌是异养兼性厌氧型菌,制作果酒利用的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但初期酵母菌需通过有氧呼吸进行大量繁殖,故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需留有大约1/3的空间。 (4)× 破伤风芽孢杆菌为厌氧菌适宜生活在无氧环境中。 2.深挖教材 (1)(教材必修1 P93)肌质体是怎样组成的?有什么意义? 提示 是肌细胞内由大量变形的线粒体组成的,有利于肌细胞的能量供应。 (2)(教材必修1 P94:“相关信息”)细胞呼吸产生的[H]指的是什么? 提示 是由氧化型辅酶Ⅰ(NAD+)转化成还原型辅酶Ⅰ(NADH)。 (3)(教材必修1 P94)无氧呼吸两个阶段都释放能量吗? 提示 只有第一阶段释放能量。 围绕细胞呼吸的过程及特点的分析考查科学思维 1.(2017·海南卷,7)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生组织细胞的呼吸速率通常比成熟组织细胞的小 B.若细胞既不吸收O2也不放出CO2,说明细胞已停止无氧呼吸 C.适当降低氧浓度可降低果实的有氧呼吸进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D.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时,吸收O2与释放CO2的摩尔数不同 解析 分生组织细胞比成熟细胞的代谢旺盛、消耗能量多,所以呼吸速率也更大,A错误;如果细胞进行的无氧呼吸是产生乳酸的方式,则细胞既不吸收O2也不放出CO2,B错误;低氧环境下储存果实,既有效地抑制无氧呼吸,同时有氧呼吸也非常弱,所以消耗的有机物相对最少,C正确;细胞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时,吸收O2与释放CO2的摩尔数相同,D错误。 答案 C 2.(2019·北京海淀模拟)下表是某种植物种子在甲、乙、丙三种不同的条件下萌发,测得的气体量的变化结果。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CO2释放量 12 8 10 O2吸收量 0 6 10 A.在甲条件下进行的是产生CO2和乳酸的无氧呼吸 B.在乙条件下消耗的葡萄糖中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多 C.在丙条件下有氧呼吸强度达到了最大值 D.在乙条件下释放的CO2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解析 甲条件下只释放CO2,不吸收O2,进行的是产生CO2和酒精的无氧呼吸,不产生乳酸;乙条件下消耗O2的量为6,则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为1,无氧呼吸产生CO2的量为8-6=2,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为1,消耗的葡萄糖中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相等;丙条件下只进行有氧呼吸,但不能判断有氧呼吸强度是否达到了最大值;乙条件下释放的CO2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答案 D 呼吸作用中各物质之间的比例关系(以葡萄糖为底物的细胞呼吸) (1)有氧呼吸:葡萄糖∶O2∶CO2=1∶6∶6。 (2)无氧呼吸:葡萄糖∶CO2∶酒精=1∶2∶2或葡萄糖∶乳酸=1∶2。 (3)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摩尔数之比为1∶3。 结合围绕影响细胞呼吸的外界因素及应用考查科学思维与社会责任 3.(2018·11月浙江选考改编)温度对某植物细胞呼吸速率影响的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段,温度升高促进了线粒体内的糖酵解过程(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 B.B~C段,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发生热变性的速率加快 C.B点时,氧与葡萄糖中的碳结合生成的二氧化碳最多 D.C点时,细胞呼吸产生的绝大部分能量贮存在ATP中 解析 糖酵解过程(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于细胞溶胶(细胞质基质) ,A错误;超过最适温度之后,随温度升高,酶发生热变性的速率加快,B正确;氧不是与葡萄糖中的碳结合生成二氧化碳,而是在电子传递链(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的末端与NADH结合生成水,C错误;C点时,细胞呼吸产生的绝大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D错误。 答案 B 4.(2019·北京东城模拟)呼吸熵(RQ=放出的CO2量/吸收的O2量)可作为描述细胞呼吸过程中氧气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如图是酵母菌氧化分解葡萄糖过程中氧分压与呼吸熵的关系。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呼吸熵越大,细胞有氧呼吸越强,无氧呼吸越弱 B.B点有氧呼吸的强度大于A点有氧呼吸的强度 C.为了减少有机物的损耗,最好将氧分压调至C点 D.C点以后,细胞呼吸强度不再随氧分压的变化而变化 解析 由题意可知呼吸熵越大,细胞无氧呼吸越强,有氧呼吸越弱,A错误;B点呼吸熵大于1,但比A点要低,B点的有氧呼吸强度要大于A点有氧呼吸的强度,B正确;C点时呼吸熵为1,说明完全进行有氧呼吸,为了减少有机物的损耗,应是在低氧条件下,C错误;C点后在一段范围内,细胞呼吸强度随氧分压增强而增强,但到一定程度后不再增加,D错误。 答案 B 考点三 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1.实验原理 2.实验步骤 (1)配制酵母菌培养液(酵母菌+葡萄糖溶液)。 (2)检测CO2的产生,装置如图所示。 (3)检测酒精的产生:自B、D中各取2 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编号为1、2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0.5 mL溶有0.1 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振荡并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4)实验现象: 条件 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1、2两试管的变化 甲组 变混浊快 无变化 乙组 变混浊慢 出现灰绿色 (5)实验结论: ①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②在有氧条件下产生CO2多而快,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还产生少量CO2。 (1)实验设计需遵循对照原则,此实验为何不设置对照组? 提示 此实验为对比实验,对比实验不设对照组,而是通过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两个实验组相互对照得出实验结论。 (2)实验所用的葡萄糖溶液为什么需煮沸? 提示 煮沸的主要目的是灭菌,排除其他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1.教材中酵母菌呼吸方式探究实验 (1)实验中的变量 ①自变量:是否有氧气。 ②因变量: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的程度,滴加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的颜色变化等。 ③无关变量:酵母菌以及培养液的用量、培养时间、温度等。 (2)此实验为对比实验,两组实验均为实验组。 (3)进行实验前必须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否则会因细胞呼吸产生的CO2不能全部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导致实验失败。 (4)乙组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待瓶内的O2消耗完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 2.利用液滴移动法判断呼吸类型及测定呼吸速率 (1)呼吸类型的判断 ①若甲红墨水滴左移,乙红墨水滴不动,则只进行有氧呼吸。 ②若甲红墨水滴不动,乙红墨水滴右移,则只进行无氧呼吸。 ③若甲红墨水滴左移,乙红墨水滴右移,则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2)呼吸速率的测定 ①图甲可以用来测定植物组织细胞呼吸速率。植物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CO2被NaOH溶液吸收,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刻度管内的红墨水滴左移。单位时间内红墨水滴左移的体积即表示呼吸速率。 ②利用图甲测定植物组织呼吸速率时,注意以下三点: ⅰ.若所放植物组织为绿色组织,整个装置必须遮光处理,否则植物组织的光合作用会干扰呼吸速率的测定。 ⅱ.为防止微生物呼吸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应将装置及所测材料进行消毒处理。 ⅲ.为防止气压、温度等物理膨胀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应设置对照实验,将所测定的生物材料灭活(将种子煮熟),其他条件均不变。 结合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考查科学探究能力 1.(2019·山东实验中学模拟)为了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某同学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如图所示安装好。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两组实验探究的分别是酵母菌在有氧、无氧条件下的呼吸方式 B.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CO2 C.将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滴入B瓶中变成灰绿色,证明有酒精产生 D.乙组中B瓶先封口放置一段时间的目的是耗尽B瓶中的O2以形成无氧环境 解析 甲组营造的是有氧环境,乙组营造的是无氧环境,A正确;甲组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吸收空气中的CO2,以排除空气中的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B正确;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C错误;乙组中B瓶先封口放置一段时间的目的是耗尽B瓶中的O2以形成无氧环境,D正确。 答案 C 2.(2018·高考天津卷,5)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在连通CO2和O2传感器的100 mL锥形瓶中,加入40 mL活化酵母菌和60 mL葡萄糖培养液,密封后在最适温度下培养。培养液中的O2和CO2相对含量变化见题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t1→t2,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 B.t3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t1时快 C.若降低10 ℃培养,O2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会缩短 D.实验后的培养液滤液加入适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变成灰绿色 解析 据图分析t1~t2时段,氧气的含量迅速下降,因此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A正确;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时可大量增殖,t1时刻氧气消耗量大,产生能量多,酵母菌增殖产生的后代数目多,t3时刻氧气含量少,酵母菌主要进行无氧呼吸,而在消耗葡萄糖量相等的情况下,有氧呼吸会比无氧呼吸产生更多的CO2 ,据图分析,t3时刻酵母菌产生CO2的速率与t1时刻几乎一致,则说明t3时刻葡萄糖消耗的速率比t1时刻快,B正确;题中信息说明酵母菌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培养,降低温度则酶的活性下降,氧气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延长,C错误;实验中由于氧气含量的下降,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D正确。 答案 C 借助实验拓展与创新考查科学探究能力 3.(2019·山东潍坊模拟)某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温度下的发酵实验,取200 mL不同温度的无菌水分别倒入培养瓶,然后分别加入15 g葡萄糖及5 g干酵母,混匀后放在相应温度下水浴保温,实验进行20 min,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处理方法 实验现象 1 冰水(0 ℃) 没有气泡产生 2 凉水(10 ℃) 只能看到少量气泡 3 温水(30 ℃) 产生气泡,由慢到快,由少到多 4 热水(55 ℃) 始终没有气泡产生 (1)表格中的实验现象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数据中分析 (填“能”或“不能”)得到酵母菌发酵的最适温度。 (2)实验组3的装置中最初有色液滴未移动,15 min后有色液滴缓慢向 (填“左”或“右”)移动,整个过程中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的同学认为实验组1和实验组4现象虽然相同,但原理不同。老师建议他进行实验验证,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证明他的观点是正确的。 解析 (1)细胞呼吸是一系列的酶促反应,而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影响。分析表格中的实验现象,不同温度下气泡产生量和产生速率不同,其根本原因是温度影响了酵母菌细胞内呼吸相关酶的活性。从数据中分析不能得到酵母菌发酵的最适温度,只能说明在30 ℃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呼吸强度较高。(2)实验组3的装置中最初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消耗的O2量与产生的CO2量相等,所以有色液滴未移动;15 min后,酵母菌开始进行无氧呼吸,酵母菌无氧呼吸不消耗O2,但产生了CO2,所以有色液滴缓慢向右移动,整个过程中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有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3)实验组1和实验组4都没有气泡产生,但原理不同。前者酵母菌细胞中呼吸相关酶的空间结构没有被破坏,只是酶的活性较低,当恢复到适宜温度时,酶活性还会恢复,而后者酵母菌细胞中呼吸相关酶已变性失活,当恢复到适宜温度时,酶活性也无法恢复。因此可采用如下实验思路进行验证:将实验组1和实验组4放在30 ℃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后,观察气泡产生情况。若实验组1产生气泡,实验组4仍然没有气泡产生,则证明该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 答案 (1)温度影响了酵母菌细胞内呼吸相关酶的活性 不能 (2)右 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 (3)将实验组1和实验组4放在30 ℃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后,观察气泡产生情况 实验组1产生气泡,实验组4仍然没有气泡产生 澄清易错易混·强化科学思维 [易错易混] 易错点1 对ATP结构与功能认识不清 点拨 (1)ATP与ADP相互转化不可逆: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从物质方面来看是可逆的,从酶、进行的场所、能量方面来看是不可逆的。 (2)ATP是与能量有关的一种物质,不可等同于能量: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能够释放出高达30.54 kJ/mol的能量。 (3)不可误认为细胞中含有大量ATP,事实上,细胞中ATP含量很少,只是ATP与ADP转化非常迅速及时。无论是饱食还是饥饿,ATP与ADP含量都保持动态平衡。 (4)误认为ATP转化为ADP不消耗水:ATP转化为ADP又称为“ ATP的水解反应”,这一过程需ATP水解酶的催化,同时也需要消耗水。蛋白质、脂肪、淀粉等的水解也都需要消耗水。 易错点2 对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条件、过程、场所分辨不清 点拨 (1)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但部分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也能进行有氧呼吸。 (2)无线粒体的真核生物(或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如蛔虫、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 (3)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其直接原因在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根本原因在于控制酶合成的基因不同。 (4)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ATP中。 (5)人体内产生的CO2只来自有氧呼吸,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无CO2。 (6)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产生ATP,无氧呼吸过程ATP只产自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不产生。 易错点3 对细胞呼吸原理应用认识不清 点拨 (1)O2浓度为零时,细胞呼吸强度并不是最弱:此时无氧呼吸强度较大,因此储存蔬菜和水果时,并不是无氧环境最好。 (2)蔬菜、水果应在低温、低氧条件下储藏:低温以不破坏植物组织为标准,一般为零上低温。 (3)种子储存时应保持干燥,而蔬菜、水果储存时应保持一定的湿度。 [深度纠错] 1.(针对易错点1)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TP是细胞中的一种生物大分子物质 B.为满足对能量的需求,肌肉细胞中贮存着大量的ATP C.所有生物的细胞合成ATP所需的能量都来自呼吸作用 D.细胞内ATP与ADP互相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解析 ATP由1分子核糖、1分子含氮碱基和3分子磷酸组成,不是生物大分子,A错误;细胞中的ATP含量很少,但是转化很快,B错误;植物细胞中ATP合成需要的能量不仅可以来自于呼吸作用,还可以来自于光合作用,C错误;细胞内都存在ATP与ADP互相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这是生物界的共性,D正确。 答案 D 2.(针对易错点2)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B.无氧呼吸在第一第二阶段都能合成少量ATP C.有氧呼吸的发生必须有线粒体的参与 D.细胞呼吸产生的[H]是还原型辅酶Ⅰ 解析 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的能量大部分储存在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中,A错误;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可以合成少量的ATP,但是第二阶段不产生ATP,B错误;有氧呼吸的发生不一定需要线粒体的参与,如好氧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但是没有线粒体,C错误;细胞呼吸产生的[H]是还原型辅酶Ⅰ(NADH),D正确。 答案 D 3.(针对易错点3)甲、乙两图均表示氧浓度对呼吸作用(底物为葡萄糖)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只进行无氧呼吸,呼吸产物中有乳酸或酒精 B.甲图中,氧浓度为d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C.乙图中,储存种子或水果时,A点对应的氧浓度最适宜 D.根据乙图可知,氧浓度较低时抑制有氧呼吸,氧浓度较高时促进有氧呼吸 解析 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只释放CO2而不吸收O2,说明此时只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CO2,A错误;当氧浓度为d时CO2释放量等于O2吸收量,说明此时只进行有氧呼吸,B正确;乙图中C点时有机物消耗量最少,C点对应的条件最适于储存种子或水果,C错误;氧气没有抑制有氧呼吸的作用,D错误。 答案 B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