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一卷答案及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 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如此宏走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 ‎ 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水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还是上世纪80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这些作家是属于某个情感共同体的,这个共同体时刻提醒着他,他的生命和创作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戚相关。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在新的时条件下,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但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会深深感到,我们就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中间,理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这种认同,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认同,是与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的同频共振。作家和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儿子,积极投身于人们争取美好未来的壮阔征程,才有能力创造出闪耀着明亮光芒的文艺,照亮和雕剥一个民族的灵魂。‎ ‎ (摘编自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B.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C.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 D.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 答案:B 解析:强加因果。“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B.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既有对当下创作的分析,也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C.文章引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内容,巧妙衔接了上下文,也有力支撑了论点。‎ D.文章末段论证了正面人物的塑造是新时代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体现。‎ 答案:D ‎ 解析:“正面人物的塑造”错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于那些认为现实走在小说家想象力前面的作家而言,困难在于如何把握生活的复杂结构和本质内容。‎ B.对艺术家而言,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既意味着巨大挑战,也能激发创作热情,促使他们投身沸腾的生活。‎ C.老舍曾说:“不去与劳动人民结为莫逆的好友,是写不出结结实实的作品的。”这与文中情感共同体的理念是相通的。‎ D.我国当下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由量的问题转向质的问题,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凝聚共识。‎ 答案:D 解析:“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错误。考查对铁凝原文内容的推断,引入老舍的名言,也与之类似。这种综合的探究情境创设可以帮助考生由此及彼,由试题而教材,连点成面,在综合思考中获取新知,实现高考语文对创新性的考查要求。‎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 材料一:‎ 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指运用各种方法延长可移动文化遗产寿命的专业性活动。‎ 保护技术推进的核心是找到与遗产变化状况相适应的保护方法,以便及时对藏品进行预警、干预,使藏品保持健康的状态。在此过程中,预防、治理、修复三个方面的技术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预防是所有的减缓文化遗产恶化和损毁的行为的总称,它涉及光照度、环境条件、安全、防火和突发事件的准备等方面。治理是通过外接的干预直接作用于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行为,是为了消除正在损毁遗产的外界因素,从而使遗产恢复到健康的状态。根据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病痛”情形的差异,治理技术可以分为杀虫、去酸、脱水和清洁等类型。修复是对已经发生变形或变性的遗产进行处理,使之恢复到原有的形态或性质。修复的内容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清除文物和标本上的一切附着物;而是修补文物和标本的残缺部分。‎ ‎(摘自周耀林《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材料二:‎ 以温度25℃、相对湿度50%为标准寿命(设其指数为1.00),计算在温度15℃、35℃和湿度10%、30%、70%条件下,纸张的寿命和标准寿命的倍数关系,结果见下表:‎ 材料三:‎ 毛里求斯是非洲一个岛国,位于赤道南部的西印度洋上,气候湿热多雨。毛里求斯拟修复的档案文件,形成于18世纪,文件纸张为破布浆机制纸,字迹材料为酸性烟黑墨水,双面手写。以手感鉴别,柔韧性极差,几乎一触即碎。通过测试数据可知,文件纸张严重酸化。应毛里求斯大使馆的要求和委托,国家图书馆图书保护组和修整组的技术人员,对部分档案文件进行了实验性去酸和修复。方案如下:‎ ‎(1)去酸方案 酸是纸张纤维发生化学降解的催化剂,能加快纸张纤维的水解反应,使纸张脆化变黄、机械强度下降,直至脆裂粉碎,不能使用。为避免酸性对文献纸张的损害,人们研究了各种去除纸张酸性的方法。根据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损坏程度和特点,技术人员认为采用氢氧化钙溶液去酸法比较好,以氢氧化钙溶液去酸,可根据纸张酸化的程度调节去酸溶液的浓度和去酸时间,去酸彻底,可操作性强,在操作处理过程中也不会使文件出现新的损坏。‎ ‎(2)修复方案 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的修复法。用纸浆补书机修补书页,既不遮挡字迹又能增强纸张强度。但纸浆补书机法也有其不足,如对书页的边缘残缺处和书口的断裂处补后的强度不够,主要原因是书口的断裂处及书页上的裂口缝隙过小,使得纸浆难以通过,边缘残缺处的纸浆与书页的连接方式属单侧直线连接,不够牢固。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显然是必要的。‎ 档案文件修复后,纸张的强度和柔韧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原来一触即碎的文件纸张,现在不但可以正常翻阅,甚至可以拿起抖动。对于文件修复前后的变化,毛里求斯大使馆人员表示惊讶,称之为“魔术般的变化”。‎ ‎ (摘编自周崇润等《关于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去酸与修复》)‎ ‎4.下列不属于可移动文化遗产“修复”工作的一项是(3分)‎ A.使用真空干燥法对受潮的古代文献进行处理。‎ B.使用盐酸、硝酸等化学试剂给青铜器除锈。‎ C.使用纸浆补书机对破损的古籍进行修补。‎ D.使用树脂黏合剂粘接破碎的古代瓷器。‎ 答案:A 解析:“进行处理”不一定是可移动文化遗产“修复”。‎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预防是为了减缓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损害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和行动,其侧重点主要在于可移动文化遗产的外部环境。‎ B.如果将温度25℃、相对湿度50%下纸张的寿命定为标准寿命,当湿度不变、温度降低10℃时,纸张的寿命倍数就会达到5.81。‎ C.纸浆补书机修补法对于修复纸张的酸性特别理想,这种方法既可以增强纸张的强度,又不会影响字迹的清晰度。‎ D.国家图书馆的技术人员对毛里求斯形成于18世纪的档案文件的修复工作是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案例。‎ 答案:C 解析:“纸浆补书机修补法”错误,是“氢氧化钙溶液去酸法”。‎ ‎6.请结合材料,分析毛里求斯想要修复的档案文件的受损原因。(6分) ‎ 答案:①档案文件形成的年代久远;②档案文件的纸张严重酸化;③毛里求斯气候湿热多雨,不利于档案文件的保存。‎ 解析:结合材料三就可以概括出来。先概括原因,再结合原文加以解释。①年代原因,久远。②纸张原因。档案文件纸张为破布浆机制纸,柔韧性差。③气候原因。毛里求斯气候湿热多雨,湿度大,温度高,纸张寿命短。还可以概括为用笔原因。使用酸性烟黑墨水,双面手写,使得纸张易脆化,机械强度下降,直至脆裂粉碎。‎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理水(节选)‎ 鲁迅 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等等。微醺之后,才取出大家采集了来的民食来,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盖上写着文字,有的是伏羲八卦体,有的是仓颉鬼哭体,大家就先来赏鉴这些字,争论得几乎打架之后,才决定以写着“国泰民安”的一块为第一,因为不但文字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很得体,可以宣付史馆的。‎ 局外面也起了一阵喧嚷。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卫兵们大喝一声,连忙左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挡住他们的去路。‎ ‎“什么?——看明白!”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怔了一下,大声说。‎ 卫兵们在昏黄中定睛一看,就恭恭敬敬的立正,举戈,放他们进去了。‎ 局里的大厅上发生了扰乱。大家一望见一群莽汉们奔来,纷纷都想躲避,但看不见耀眼的兵器,就又硬着头皮,定睛去看。头一个虽然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其余的自然是他的随员。‎ 这一吓,把大家的酒意都吓退了,沙沙的一阵衣裳声,立刻都退在下面。禹便一径跨到席上,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随员们就分坐在他的左右。 ‎ ‎“大人是今天回京的?”一位大胆的属员,膝行而前了一点,恭敬的问。 ‎ ‎“你们坐近一点来!”禹不答他的询问,只对大家说。“查的怎么样?” ‎ 大员们一面膝行而前,一面面面相觑,列坐在残筵的下面,看见咬过的松皮饼和啃光的牛骨头。非常不自在——却又不敢叫膳夫来收去。 ‎ ‎“禀大人,”一位大员终于说。“倒还像个样子——印象甚佳。松皮水草,出产不少;饮料呢,那可丰富得很。百姓都很老实,他们是过惯了的。” ‎ ‎“卑职可是已经拟好了募捐的计划,”又一位大员说。“准备开一个奇异食品展览会,另请女隗小姐来做时装表演,来看的可以多一点。” ‎ ‎“这很好。”禹说着,向他弯一弯腰。 ‎ ‎“不过第一要紧的是赶快派一批大木筏去,把学者们接上高原来。”第三位大员说,“学者们有一个公呈在这里,他们以为文化是一国的命脉,学者是文化的灵魂,只要文化存在,华夏也就存在,别的一切,倒还在其次……” ‎ ‎“他们以为华夏的人口太多了,”第一位大员道,“减少一些倒也是致太平之道。况且那些不过是愚民,那喜怒哀乐,也决没有智者所推想的那么精微的。……” ‎ ‎“放他妈的屁!”禹心里想,但嘴上却大声的说道:“我经过查考,知道先前的方法:‘湮’,确是错误了。以后应该用‘导’!不知道诸位的意见怎么样?”‎ 静得好像坟山;大员们的脸上也显出死色,许多人还觉得自己生了病,明天恐怕要请病假了。 ‎ ‎“这是蚩尤的法子!”一个勇敢的青年官员悄悄的愤激着。 ‎ ‎“卑职的愚见,窃以为大人是似乎应该收回成命的。”一位白须白发的大员,这时觉得天下兴亡,系在他的嘴上了,便把心一横,置死生于度外,坚决的抗议道:“湮是老大人的成法。‘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老大人升天还不到三年。” ‎ 禹一声也不响。 ‎ ‎“况且老大人化过多少心力呢。借了上帝的息壤,来湮洪水,虽然触了上帝的恼怒,洪水的深度可也浅了一点了。这似乎还是照例的治下去。”另一位花白须发的大员说,他是禹的母舅的干儿子。‎ 禹一声也不响。 ‎ ‎“我看大人还不如‘干父之蛊’,”一位胖大官员看得禹不作声,以为他就要折服了,便带些轻薄的大声说,不过脸上还流出着一层油汗。“照着家法,挽回家声。大人大约未必知道人们在怎么讲说老大人罢……”‎ ‎“要而言之,‘湮’是世界上已有定评的好法子,”白须发的老官恐怕胖子闹出岔子来,就抢着说道。“别的种种,所谓‘摩登’者也,昔者蚩尤氏就坏在这一点上。”‎ 禹微微一笑:“我知道的。有人说我的爸爸变了黄熊,也有人说他变了三足鳖,也有人说我在求名,图利。说就是了。我要说的是我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实情,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非‘导’不可!这些同事,也都和我同意的。”‎ 他举手向两旁一指。白须发的,花须发的,小白脸的,胖而流着油汗的,胖而不流油汗的官员们,跟着他的指头看过去,只见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东西,不动,不言,不笑,像铁铸的一样。 ‎ ‎ (节选鲁迅《故事新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5月版)‎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段中,洪灾中的民间疾苦被筵宴上大啖酒肉的大员们转化为“水乡沿途的风景”等谈资,这不仅是讽刺,更表达了忧愤。‎ B.鲁迅善以细节传神,文中写胖大官员脸上“流出着一层油汗”,与写祥林嫂“眼珠间或一轮”一样,都是以外在细节刻画人物内在特征。‎ C.针对禹提出的“导”的治水方法,众大员软硬兼施,口口声声“老大人”,是以所谓“孝”给禹施压,实质上还是反对禹的变革。‎ D.文中有意使用“水利局”“时装表演”“摩登”等现代词语,以游戏笔墨颠覆了“大禹治水”的严肃性与真实性,从而传达出历史的虚无感。‎ 答案:D 解析:“颠覆了”“从而传达出历史的虚无感”错误。借这些现代词语的表达方式来讲述历史,隐喻现实。‎ ‎8.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6分)‎ 答案:①形象描写。将禹及其随员描写为“乞丐似的大汉”,写出艰苦卓绝的实干家形象。②言行描写。文中的禹坚毅寡言,一旦说话,则刚直有力。③对比手法。始终在同众大员的对比中塑造禹及其随员,从而凸显其“中国脊梁”形象。‎ 解析:这道题是考查人物描写的手法。对鲁迅《理水》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并不直接提问,而是借用教材中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的话,引导考生在鲁迅的作品群中进行综合思考。“中国的脊梁”指大禹。这是答题的关键。作品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及对比手法的运用,塑造了“中国的脊梁”——大禹这一人物形象。具体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体现大禹埋头苦干、为民请命、无畏无私的精神,外貌描写“面貌黑瘦”“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般的老茧”,体现大禹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精神;语言描写“我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实情,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非 ‘导’不可! 这些同事,也都和我同意的。”体现他了解民情,为民请命的坚定决心,而他作为官员,深入民间,公而忘私,面对施压,意志坚定,不改初心,又与其他官员的吃喝玩乐,无所作为形成鲜明对比。‎ ‎9.《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6分)‎ 答案:①大禹治水的“故事”本身于史有据,作品查考典籍博采文献,富有历史韵味;②“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构,现代语词渗入,杂文笔法使用,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③对“故事”进行“新编”,着眼于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观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解析:这题是考查小说的构思技巧,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来把握小说的基本特征。“故事”在(理水》中指古代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新编”指作者将这一故事结合社会现实赋予新的含义,既有对人物的真实描绘,又有对现实社会的况喻。作者一方面依史写作,塑造了上古时代治水英雄大禹以“导”治水的新法,锐意革新,不怕保守势力的攻击和恫吓,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精神的形象,同时又大胆突破传统历史小说的形式规范,将社会的丑陋现象披上历史的外衣,讽刺性地嵌入上古的神话氛围里,刻画出视察大员、水利局官吏等众多角色,组成了一个古今怪诞的世界。这种想象、对比与讽利并现的艺术构思最典型地体现了(故事新编》所追求的“故”事“新”编的独特艺术风貌。‎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答案:C 解析:“闻于郡中”不能分开,“吴廷尉”是“河南守”的主语,“甚幸爱”的主语是“吴廷尉”,不是“门下”,整个断句可以用语法来断,所以选C。‎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答案:A 解析:农家错了,是儒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比不上贾谊。‎ D.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 答案:C 解析:文中没有体现“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而是说表示自己比不上贾谊。另外,问鬼神与任命之间无因果关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5分)‎ 答案:于是说贾谊坏话道:“这个洛阳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 解析:关键词语有“短”“初学”“擅权”,“纷乱诸事”的使动用法,句意,各一分。‎ (2)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5分)‎ ‎ 答案: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连接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 解析:关键词语有“数”“或”“稍”“之”,句意,各一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答案:C 解析:“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诗中指画中的窗户。‎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答案:第一问: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 第二问: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解析:这题考查对诗句的句意理解和作者的评价,属于探究题目。这幅画作可以激发诗人创作绝美的诗文,甚至诗文超出画作本身。诗人对画作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画作中山水等景物意境苍茫阔远,可以说是“画中有诗”,极具艺术魅力,能激发出诗人浓浓的诗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庄子·逍遥游》中的斥鴳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 , ”,也就是飞行的极致了。‎ ‎(2)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 , ”两句,写戍边将士满怀思想的愁若,但末获胜利仍然不得还乡。‎ 答案:(1)不过数仞而下 翱翔蓬蒿之间 ‎(2)地崩山摧壮土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浊酒一杯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解析:沿袭初中考两句,高中考四句的情景式默写的考法。注意“仞”“翱翔”“蓬蒿”“摧”“栈”“钩”“勒”等字的写法。‎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 中国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等类别,其中文人音乐的代表主要就是古琴艺术。但随着传统文人阶层在中国的消失,古琴艺术逐渐 ,甚至被社会遗忘。直到2003年,中国的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这种过去对文化有着深刻影响的艺术形式,才重新 了生机。( ),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点。正因为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我国古代就有“琴者,心也”“琴者,禁也”的说法。“琴者,心也”即弹琴是为了和自己的心灵对话,与大自然交流,与三五“知音”互相欣赏;“琴者,禁也”即弹琴是为了 自己,也说明在古人心目中,琴不仅是一件乐器,也是 的工具。‎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边缘化 获得 制约 放松身心 B.私人化 获得 制约 修身养性 C.私人化 焕发 约束 放松身心 D.边缘化 焕发 约束 修身养性 答案:D 解析:这题考查词语,不是成语,难度不大,可以通过排除法得出答案。‎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古琴的缺点是音量小,这是很多人的看法 B.音量小作为古琴的一个缺点,被很多人所批评 C.音量小是古琴的一个缺点,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 D.古琴音量小,很多人认为这是它的一个缺点 答案:D 解析:根据下一句“但我认为”,可以排除ABC三个选项。‎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正因为古琴音量小,所以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 ‎ B.正是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 ‎ C.正是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 ‎ D.正因为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 答案:D 解析:病句题考查关联词和搭配不当。‎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研究发现,人们所受压力会增加血液中糖皮质激素的含量,而糖皮质激素可将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所以 ① ,但人们过去不清楚,为什么白天压力大不一定会变胖,而上夜班之类的压力则常与肥胖相联系。最近一项研究揭开了谜底:健康人的糖皮质激素水平在24小时内呈节律性涨落,早8点最高,凌晨3点最低。如果打破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 ② ,糖皮质激素的增加就会导致更多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如果顺应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本来就是峰值时,即使增加很多糖皮质激素,也不易引起脂肪细胞增加。可见, ③ 非常重要,夜间长期经历持续性压力体重会明显增加。‎ 答案:(1)压力与肥胖有联系 (2) 本来应该是低谷时 ‎(3)压力产生的时间 解析:补写句子是老题型,结合关键词“压力”“肥胖”和联系上下文就可以答出来。第一空,人们所承受的压力与肥胖有一定联系,第二空,处于低谷的时候增加压力,第三空,压力产生的时间点。‎ ‎21.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50个字。(5分)‎ 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和欧洲的陶瓷贸易始于明代。近日,英国杜伦大学证实,该校考古系与中国故宫博物馆考古所,联合整理研究了在西班牙萨拉戈萨等地出土的十余种中国唐代至宋代早期的陶瓷器残片,表明这些陶瓷是当时随阿拉伯商人经印度洋与红海贸易到达地中海地区的。这就将中欧陶瓷贸易的起始时间大大向前推进了,证明了“海上丝绸之路”早在唐代就已延伸至西欧。‎ 答案:关键信息:①中英联合考古研究;②中欧陶瓷贸易起始时间不晚于唐代;③“海上丝绸之路”在唐代已延伸至西欧。‎ 解析:这是创新题型,要求考生对一则真实新闻报道进行关键信息提炼。这一创新题型引导考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信息的获取、筛选、提炼和表达,有助于进一步强化信息处理能力的实用导向。参考答案:英国杜伦大学考古系与中国故官博物馆考古所的研究,证明了海上丝绸之路早在唐代就已延伸至西欧。‎ 四、写作(60分) ‎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参考:‎ ‎2019年全国I卷作文题目回归基本的任务驱动作文形式,主旨、话题范围和文体要求均在材料中明确限定。‎ 材料部分由两部分构成,第一层引用古诗文,先阐释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第二层结合现实,分析部分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甚至不尊重劳动的表现。其一,把学习和劳动对立起来看,片面认为劳动不如学习重要,不如学习效率高,误解了劳动和学习之间的源与流关系;其二,狭隘的理解劳动,认为人工智能可以取代劳动;不知道人工智能是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其三,认为劳动又苦又累,想花钱让别人去做,这是好逸恶劳的错误心理。其四,有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从以上材料,可看出观点鲜明,要正确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倡导大家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原材料中高度概括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劳动是幸福的源泉”“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写作以此立意,才是切合题意。作文谈到部分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不尊重劳动的现象,就是写作要完成的任务,帮助这些同学正确认识劳动。‎ 这也和下文要求的“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希望和建议”相一致,要求“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互为表里,主题明确突出。‎ 作文任务另一个要求是写演讲稿,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并提出希望和建议。内容要求前文已经分析,在此不再重复。‎ 作为一篇演讲稿,首先严格按照任务限定写作。演讲对象是本校(限定为“复兴中学”)同学,不可是其他身份,也不可以是写给其他对象;“面对同学”限定演讲必须是第一人称。‎ 另外,需要提醒考生的是,写一篇演讲稿,应该遵循演讲稿的一般要求。题目要观点鲜明,不可兜圈子,不可含蓄,不要为了艺术而成为蛇足;称呼简洁:同学们。正文部分条理要清晰,不可缺少的内容有,劳动的价值和意义,部分同学的错误认识及原因分析,对同学的建议或号召。要多用短句,如排比句、设问句、反问句等,体现口语特点,增强感染力。句式要灵活多变,力求以理服人,也不忘以情感人。‎ 甚至“复兴中学”的校名,也有出题者的暗示哟,青年学生要担负起时代责任,复兴中华的时代使命——复兴中华是干出来的!号召大家为实现中国梦,从我做起,热爱劳动!‎ 参考译文:‎ 贾生名谊,是洛阳人。十八岁时,就凭能诵诗作文广闻于当地。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秀,就召见并安排他到自己门下,非常器重他。孝文皇帝刚登位不久,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为全国第一,还因为他跟李斯是同乡,曾经向李斯学习过,就征召吴公担任廷尉。吴廷尉就全向孝文皇帝推荐说贾生年轻有才,很精通诸子百家的书。孝文皇帝就征召贾生,授任他为博土。这时,贾生二十多岁,在同僚中年纪最小。每当皇帝下达诏令让臣子们商讨问题,各位老先生都不能回话,贾生都替他们应对,人人都感到说出了他们所想说的话。各位老先生从此都认为自己才能比不上他。孝文皇帝也很喜欢他,越级提拔,一年之内就提升到太中大夫。‎ 贾生认为,汉朝从建国到孝文皇帝时二十多年了,国家安定团结,就应当改订历法,改变服饰色彩,订立法令制度,确立官职名称,振兴礼乐。于是起草上述各种仪式法度,崇尚黄色,采用五行之说,取定官职名称,全部改变了秦代的旧法。这时孝文皇帝登位不久.谦虚而无暇变法改制。以后各项法令的修改审定,以及列侯全都赴任封国等,这些主张都是出自贾生的提议。于是汉文帝建议用贾生担任公卿的职位。这时,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张相如、冯敬这一班大臣都妒忌他,诽谤贾生,说:“这个洛阳人,年轻学浅,专心想独揽大权,使各种事情造成混乱。”‎ 于是天子以后也疏远他,不采纳他的建议,就派贾生去作长沙王的太傅。贾谊告辞后就起程去长沙,他听说长沙地方低洼潮湿,自认为寿命不会长久,又由于是受到贬斥而去,内心很不自在。当他渡过湘水时,写了一篇辞赋来吊祭屈原。贾生担任长沙太傅的第三年,一年多以后 ,贾生被召回朝廷进见皇帝。孝文帝正在虔诚地承受神灵降福。坐在宣室里接见贾生。孝文帝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生询问鬼神的原本。贾生便详细说明鬼神形成的情状。谈到半夜,孝文帝移动座席向前靠拢。听完之后,文帝说:“我很久没见贾生了,自认为超过了他,现在看来还是比不上他啊。”过了不久,任命贾生为梁怀王的太傅。梁怀王是孝文帝的小儿子,很受宠爱,又爱好读书,因此叫贾生作他的老师。孝文帝又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都为列候。贾生劝阻,认为这样做,因家的祸患就由此开始了。贾生几次上奏疏,陈述诸侯的封地有的连接几个郡,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它。孝文帝不听规劝。过了几年,梁怀王骑马,从马背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后代。贾生感伤自己作太博不像样,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其不然者,则如灵均之怀沙自沉,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所以天宝的乱离,在当时诗人中,唯杜甫反映者为独多,这正因杜甫独具一份担荷的力量,所以才能使大时代的血泪,都成为了他天才培育的浇灌,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感情,一方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观赏,如著名的《北征》诗,于饱写沿途之人烟萧瑟、所遇被伤、呻吟流血之余,却忽然笔锋一转,竟而写起青云之高兴,幽事之可悦,山果之红如丹砂,黑如点漆,而于归家后,又复于饥寒凛冽之中,大写其幼女晓妆一片娇痴之态。此外,杜甫虽终生过着艰苦的生活,而其诗体中却往往有“戏为”“戏赠”“戏作”等字样,凡此种种,都说明杜甫才性之健全,所以才能有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相反而相成的两方面的表现。这种复杂的综合,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又一证明。‎ ‎(摘编自叶嘉莹《轮渡复七律直言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杜甫有一种难得的健全才性,能兼容感性与理性,对事物进行综合全面的把握。‎ B.从杜甫论诗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面评价。‎ C.杜甫的诗歌涵括范围非常广泛,善于以变化的笔触,表现社会生活和人情物态。‎ D.对于天宝年间的乱离,杜甫在诗中既有主观感情的投入,又有客观视角的关照。多情的投入,又有客观视角的观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证健全才性是杜甫取得集大成成就的重要因素。‎ B.文章从体式风格和内容两方面,来论证杜甫诗歌创作的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C.文章在论证诗人对待悲苦的态度时,将杜甫和陶渊明、屈原等诗人作了对比。‎ D.文章论证了杜甫所以对时代苦难有担荷力量,是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 ‎3.根据原文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杜甫之前的诗人,或以感性见长,或以理性见长,至杜甫方能二者兼备。‎ B.杜甫勇于尝试各种诗体,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在五言古诗上则作出革新。‎ C.对逃避、被击败与正面担荷这三种回应危机方式,作者在情感态度上一视同仁。‎ D.杜甫诗歌震撼人心的力量,部分来自严肃与幽默之间、担荷与欣赏之间的平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武汉长江大桥的兴建,开辟了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新历史。中国工程人员数十年来在桥梁建设工程中作过许多努力,有过很多成续,钱塘江铁桥就是中国工程人员自己设计的。可是,我们从来没有完全用自己的力量建设一座规模巨大的铁路桥梁。五十年前的黄河铁桥是由比利时包工的。其后的钱塘江铁桥的主要结构部分也是由德国、英国、丹麦三个“洋行”‎ 分别承包的,这就不可能使我们系统地积累自己的桥梁建设经验,没有能组成自己的桥梁建设队伍,中国的桥梁建设事业也就长期停滞不前。武汉长江大桥的修建将改变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面貌。三年来,主持武汉长江大桥勘测设计工作的工程人员和地质人员,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得到国家大大力支持,又得到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既考虑了最经济地建设桥梁,又考虑了航运等有关部门对利用长江的要求,选择了最合理的线路和桥式,完成了这个伟大工程的初步设计。同时武汉长江大桥的全部工程还将用自己的材料由我国自己的人力来建设,因此,这个工程也将是我国一座最好的桥梁建设学校,将为我国培养出一批桥梁建设人才。‎ ‎(摘自社论《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人民日报》1954年2月6日)‎ 材料二:‎ 港珠澳大桥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对于这座目前世世界上综合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而言,每项荣誉的背后,都是一组组沉甸甸数据的支撑,全长55公里,世界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长5.6公里,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海底隧道最深处距海平面46米,世界上埋进海床最深的沉管隧道;对接海底隧道的每个沉管重约8万吨,世界最重的沉管;世界首创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截至通车前夕,港珠澳大桥共完成项目创新工法31项、创新软件13项、创新装备31项,创新产品3项,申请专利454项,7项创世界之最,整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全部自主研发。在这一大国重器的背后,不光有千千万万建设者的汗水,更有不少为其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的团队。如今,中国的桥梁和高铁一样,已经成为中国走的世界的一张名片。而随着这张名片一同递出的,是我们身为国人的自信心。‎ ‎(摘自王忠耀等《港珠澳大桥背后的科技支撑》,《光明日报》2018年10月24日)‎ 材料三:‎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以信息化为基础,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先技术,创造具有感知储存能力、学习判断能力的智能设备、智能控制系统等,扩展、延伸工程建设者的感知能力、预测能力、控制能力及作业能力,将机器智能与人类智慧紧密结合,形成人机一体化智能建造系统,使工程建设更为安全。智能建造平台由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支撑层及应用层组成。感知层是基础,借助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采集各类数据信息,类似人的眼睛等感官;网络层利用光纤通信网等技术,将感知层采集的各类数据信息传输至数据层,类似人体神经系统;数据层中存储着大量的数据信息资源,借助数据库、云存储等智能存储手段,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储和共享;应用支撑层是运算中心,类似于大脑,实现数据融合,最终在应用层形成各种智能控制系统,辅助工程建设者进行决策。‎ ‎(摘编自林鸣等《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探索与实践》)‎ ‎4.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的社论沉雄庄重,激发读者奋发向上的爱国热情;材料二的报道用确凿事实和翔实数据凸显我国科技实力,唤起读者强烈的自豪感。‎ B.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虽然有苏联专家援助,但在建桥伊始就计划全部工程使用我国自己的材料和人力,从而培养锻炼新中国自己的桥梁建设队伍。‎ C.港珠澳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总体跨度和海底隧道、进海最深的沉管隧道、最重的隧道对接沉管,以及首创的智能建造平台和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 D.综合三个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大型桥梁工程摆脱了以往的落后面貌,数十年来的中国桥梁建设史,也反映了新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6.为什么说今天的中国桥梁已经成为体现国人自信心的一张名片?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小步舞 ‎[法]莫泊桑 大灾大难不会使我悲伤,我亲眼目睹过战争,人类的残酷暴行令我们发出恐惧和愤怒的呐喊,但绝不会令我们像看到某些让人感伤的小事那样背上起鸡皮疙瘩,有那么两三件事至今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它们像针扎似的,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又细又长的创伤,我就给您讲讲其中的一件吧。‎ 那时我还年轻,有点多愁善感,不太喜欢喧闹。我最喜爱的享受之一,就是早上独自一人在卢森堡公园的苗圃里散步。‎ 这是一座似乎被人遗忘的上个世纪的花园,一座像老妇人的温柔微笑一样依然美丽的花园,绿篱隔出一条条狭窄、规整的小径,显得非常幽静。在这迷人的小树林里,有一个角落完全被蜜蜂占据。他们的小窝坐落在木板上,朝着太阳大开顶针大的小门。走在小路上,随时都能看到嗡嗡叫的金黄色的蜜蜂,它们是这片和平地带真正的主人,清幽小径上真正的漫步者。‎ 我不久就发现,经常到这里来的不止我一人,我有时也会迎面遇上一个小老头儿。‎ 他穿一双带银扣的皮鞋、一条带遮门襟的短套裤和一件棕褐色的长礼服,戴一顶肠绒毛宽檐的怪诞的灰礼帽,想必是太古年代的古董。‎ 他长得很瘦,几乎是皮包骨头,他爱做鬼脸,也常常微笑。他手里总是拿着一根金镶头的华丽的手杖,这手杖对他来说一定有着某种不同寻常的纪念意义。‎ 这老人起初让我感到怪怪的,后来却引起我莫大的兴趣。‎ 一个早晨,他以为周围没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先是几个小步跳跃,继而行了个屈膝礼,接着用他那细长的腿来了个还算利落的击脚跳,然后开始优雅的旋转,把他那木偶似的身体扭来绞去,动人而又可笑地向空中频频点头致意,他是在跳舞呀!‎ 跳完舞,他又继续散起步来。‎ 我注意到,他每天上午都要重复一遍这套动作。‎ 我想和他谈一谈,于是有一天,再向他致礼以后,我开口说:‎ ‎“今天天气真好啊,先生。”‎ 他也鞠了个躬:‎ ‎“是呀,先生,真是和从前的天气一样。”‎ 一个星期以后,我们已经成了朋友,我也知道了他的身世。在国王路易十五时代,他曾是歌剧院的舞蹈教师。他那根漂亮的手杖就是德•克莱蒙伯爵送的一件礼物。一跟他说起舞蹈,他就絮叨个没完没了。‎ 有一天,他很知心地跟我说:‎ ‎“先生,我的妻子叫拉·卡斯特利。如果您乐意,我可以介绍您认识她,不过她要到下午才上这儿来。这个花园,就是我们的欢乐,我们的生命,过去给我们留下的只有这个了,如果没有它,我们简直就不能再活下去。我妻子和我,我们整个下午都是在这儿过的。只是我上午就来,因为我起得早。”‎ 我一吃完上午饭就立刻回到公园,不一会儿,我就远远望见我的朋友,彬彬有礼地让一位穿黑衣服的矮小的老妇人挽着胳膊。她就是拉•卡斯特利,曾经深受那整个风流时代宠爱的伟大舞蹈家。‎ 我们在一张石头长凳上坐下,那是五月。阵阵花香在洁净的小径上飘溢;温暖的太阳透过树叶在我们身上洒下大片大片的亮光。拉•卡斯特利的黑色连衣裙仿佛整个儿浸润在春晖里。‎ ‎“请您给我解释一下,小步舞是怎么回事,好吗?”我对老舞蹈师说。‎ 他意外地打了个哆嗦。‎ ‎“先生,它是舞蹈中的皇后,王后们的舞蹈。您懂吗?自从没了国王,也就没有了小步舞。”‎ 他开始用夸张的文体发表起对小步舞的赞词来。可惜我一点也没听懂。‎ 突然,他朝一直保持沉默和严肃的老伴转过身去:‎ ‎“艾丽丝,让我们跳给这位看看什么是小步舞,你乐意吗?”‎ 于是我看见了一件令我永生难忘的事。‎ 他们时而前进,时而后退,像孩子似的装腔作势,弯腰施礼,活像两个跳舞的小木偶,只是驱动这对木偶的机械,已经有点儿损害了。‎ 我望着他们,一股难以言表的感伤激动着我的灵魂。我仿佛看到一次既可悲又可笑的幽灵现身,看到一个时代已经过时的幻影。‎ 他们突然停了下来,面对面伫立了几秒钟,忽然出人意料地相拥着哭起来。‎ 三天以后,我动身去外省了。我从此再也没有见到过他们。当我两年后重返巴黎的时候,那片苗圃已被铲平。没有了心爱的过去时代的花园,没有它旧时的气息和小树林的通幽曲径,他们怎样了呢?‎ 对他们的回忆一直萦绕着我,像一道伤痕留在我的心头。‎ ‎(张英伦译,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初见老舞蹈师时见他拿着一根手杖,后来得知这是德·克莱蒙伯爵送给他的一件礼物,二者不仅前后照应,也暗示着人世的沧桑。‎ B.老舞蹈师在一个早晨,“以为周围没有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他之所以避开别人,是因为他出身高贵、性情高傲、孤芳自赏。‎ C.老舞蹈师夫妇跳完小步舞之后,“忽然出人意料地相拥着哭起来”,这种失态其实是一种宣泄,说明当时他们的内心压抑痛苦。‎ D.小说注重从小事中感受大时代,虽然“我”与老舞蹈师夫妇的相遇相识十分平常,但偶尔提到的“国王路易十五时代”,却使寻常故事有了历史感。‎ ‎8.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分)‎ ‎9.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 ‎“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换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般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印,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随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日:“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D.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商鞅投奔秦国,受到孝公赏识。他本是卫国公子,恰遇秦孝公招揽贤才,于是通过景监见到孝公,说之以强国之术,孝公与他交谈,数日不觉厌烦。‎ B.商鞅旁征博引,说服孝公变法。他初步站稳脚跟后,又借历史兴亡来证明改革的必要,劝说孝公变法,最终孝公赐予他官职,又下达了变法的命令。‎ C.商鞅厉行法治,秦国太平富强。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国人受此震慑,全都遵守法令,治安状况改善,民众家给人足。‎ D.魏国被迫迁都,惠王深表懊悔。魏国战事失利,无奈割让河西之地献给秦国以求和,并迁都至大梁,惠王感慨说,遗憾的是没有听从公叔座的劝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投长沙裴侍郎 ‎ ‎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15.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主人公的形象之美。‎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3)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理念于一体的民族艺术。20世纪以来,新的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不断对中国化领域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突破传统观念推陈出新,又要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精神,(      ),也造就了当今画坛的各种风格。‎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中国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有着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特殊性。为历代画家崇尚与传承,其伟大而完整的绘画体系,成就了一代代宗师。然而,也正是这千百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事实上,单凭笔墨功力,是无法成就作品艺术灵魂的,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受,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者,应该以笔墨激扬时代精神,让中国画在多元共融的艺术格局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1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使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 B.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体现着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 C.面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影响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 D.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使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不同 ‎18.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19.文中面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画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 B.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呈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C.画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呈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D.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类术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在奇妙的植物王国,春天来临之时,有些植物先开花后长叶,① ,还有些花叶同时生长,为什么呢?我们知道,植物的芽有叶芽、花芽和混合芽三种,叶芽发育为枝和叶,花芽发育成花或者花序,混合芽则发育成既长叶花又开花的枝条。而先开花还是先长叶,与② 密切相关。如果花芽生长所需温度比较低,叶芽所需温度较高,则先花后叶;如果花芽③ ,则先叶后花,而那些叶芽与花芽对温度要求相似的植物,花叶便会同时发育,形成花叶同现的景象。‎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 ‎2019年的永定河补水工程于3月13日启动。本次补水工程加大了补水力度,到4月2日,已累计输水3 100万立方米。另外,拦截在河道上的官厅水库发电站、珠窝水库下马岭发电站、落坡岭水库的下苇甸发电站全都停用,以保证补水全部灌入河道。目前,门头沟区城内102公里的永定河山峡段,近40年来首次实现全级通水。‎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②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③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④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⑥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1.B   2.D  3.D ‎(二)4.D   5.C ‎6.①港珠澳大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外媒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②港珠澳大桥证明当今中国桥梁建设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③从武汉长江大桥到港珠澳大桥,体现了我国科技实力的增强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三)7.B ‎8.①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舞蹈师过时的穿戴、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②用个性化的对话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老舞蹈师与“我”的交谈,流露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③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状态,如被人遗忘的苗圃,村托了老舞蹈师失落的心态。‎ ‎9.①故事切入自然,“我”不太喜欢喧闹,而老舞蹈师又天天来这里,两人相遇才有可能,以此切入故事,自然而不做作。②有利于情节的集中与展开,苗圃既是表演的舞台,也是人生的舞台。③使故事有余味。苗圃铲平了,故事自然结束,但主人公怎样了,让人牵挂。‎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10.B    11.B    12.C ‎13.(1)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循旧制。‎ ‎(2)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 ‎(二)14.D ‎15.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16.(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3)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B    18.B     19.A ‎20.示例:‎ ‎①有些先长叶后开花 ‎②植物的芽生长所需温度 ‎③生长所需温度比叶芽高 ‎21. 关键信息:①2019年3月13日;②永定河补水工程启动;③加大补水力度,停用发电站;④永定河山峡段近40年来首次全线通水。‎ ‎  ‎ ‎全国卷三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蕴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資源宝库。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对这类非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两不仅局限于艺水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路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画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因此,对民族民间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演艺术的特性,并能进行实地调研、采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基本元素与本质精神。‎ 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呈现的,考其演出行为形式形成艺术价值。这类非物质文化产的特性决定了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民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实施中,有些地区視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规模,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妥善收藏,这种博物馆式的展示与收藏,虽然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但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件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有人认为通过录音、录像等数字化手段便可记录、存储、呈现表演艺术的成果和过程,达到抢救性保护的效果,但是,这只是对文化遺产的部分信息进行了保存,人在进行艺术表演时涉及的很多现象难以精确量化,其中不少信息是无法获取和记录的。对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活态保护,才特合其自身的传承发展規律。‎ ‎(摘编自李荣启《论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1.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表演艺术通常具有生活性和群体性的特征,民众也是演出的重要参与者。‎ B.春晚优秀的民族歌舞节目为传统表演艺术的台舞改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C.传统表演艺术进行“二度创作”时,应当免西式改编,以防失去原有风格。‎ D.录音、录像等手段可以记录传统表演艺术的成果和过程,能够起到保存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针对当下传统表演艺术保护中出现的一些片面认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B.文章紧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表演艺术的几种属性,多角度展开论证。‎ C.第四段将一些地区的场馆建设和数字化保存做比较,论证了保护与保存的不同。‎ D.文章对现有传统表演艺术保护举措的成效与不足都有论及,体现出辩证的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表演艺术源自生活,使其“雅化”意味着脱离原生的环境,很难获得成功。‎ B.民间各种自发的载歌载舞活动都是传统表演艺术的一部分,有很强的民俗色彩。‎ C.传统表演艺术依赖动态展示以呈现艺术内蕴,将其物质载体作固态展示则没有价值。‎ D.活态保护致力于保护传统表演艺术的活力,看重人的因素在项目传承中的作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2008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将中国志愿服务活动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批被誉为“鸟巢一代”的奥运志愿者通过积极参与和真诚奉献,在奥运会的平台上展现、锻炼和成就了自己,奥运会服务经历给“鸟巢一代”志愿者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可以发现,奥运志愿服务的实践产生了一种共同的精神素养,志愿者分享的回忆背后所蕴含的价值取向与我国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较高的契合。他们积极投身奥运这一全球性的体育文化盛典,充满了对国家的热爱和认同,展现出这代人的社会担当和国际视野。因此,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可以作为潜在的精神遗产和志愿遗产,集体记忆的建构将对北京2022冬奥会有所助益。‎ ‎(摘编自王艳等《“鸟巢一代”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与奥运遗产》)‎ 材料二:‎ 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强调提升青年志愿服务水平、促进青少年的社会融入和社会参与,中国体育志愿服务事业在冬奥背景下的健全与发展将为青少年社会参与提供实现路径。志愿服务是一种利他行为,是以不求物质回报为前提地为他人、社会团体或某项事业,乃至为整个社会提供援助。近年来学者们逐渐构建了以讨论志愿者行为动机为主的解释范式,比如人们可能因表达个人价值、增强自身意义、增长取业技能和强化人际关系等方面来进行志愿服务。志愿者的参与动机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志愿服务不能简单地局限在无私奉献的框架内,志愿服务对于志愿者的自我成长和公民参与社会建设也有重要意义。志愿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在全体社会成员的心中内化志愿精神,形成一种面对社会、面向人生的个体态度和公民意识,在这种层面上,志愿服务所谓“推动人类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オ得以彰显。‎ ‎(摘编自李佳宝等《论冬奥背景下体育志愿服务与青少年社会参与》)‎ 材料三:‎ 近两年,共享单车成为市民出行的新宠。然而,在共享单车发展正盛的同时,违规停车、私自上锁、丢弃及破坏单车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为了规范使用,共享单车公司也尝试采取一些措施,除了运营人员加强维护之外,公司官方平台也会以信用分奖惩的方式来鼓励使用者对违规行为进行举报,以此规范共享单车的使用。随着举报反馈机制的建立,在城市中涌现出一群单车猎人,他们是共享单车的使用者,在业余时间他们也会寻找并拍照举报那些破坏共享单车正常使用秩序的行为,并将违规使用的单车搬到公共区域停放以维护共享秩序,他们将此称为“打猎”。在自发参与共享单车秩序维护的过程中,单车猎人的这一行为也逐渐体现出在消费社会中使用者自下而上地参与社会治理的特点。作为消费者的单车猎人也逐渐体现出一定的公民意识,他们参与治理并形成网络时代促进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的新力量。‎ ‎(摘编自许金凤等《卷入的消费者一一以摩族猎人为例》)‎ ‎4.下列对“志愿服务”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集体记忆的建构帮助“鸟巢一代”志愿者提升了志愿服务的水平,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奥运会,最终成就自己。‎ B.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的经历对“鸟巢一代”志愿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将这段经历内化为一种志愿精神。‎ C.志愿服务不能单纯理解为志愿者只有奉献,没有获得,其实志愿服务对于志愿者提升个人价值、增长职业技能等会有所帮助。‎ D.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志愿服务可以满足一些青少年作为社会成员参与社会建设的愿望,为他们提供实践的平台。‎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鸟巢一代”参加奥运志愿服务形成了集体记忆,其中蕴含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度较高。‎ B.共享单车公司除了让运营人员加强维护外,还尝试通过信用分奖惩的方式来帮助解决破坏单车等多种问题。‎ C.为了推动共享秩序的建立,单车猎人开始寻找并拍照举报违规停放、私自上锁和丢弃单车等不文明的行为。‎ D.单车猎人的群体性行为有助于规范共享单车的使用,构建在共享单车公司之外的民间力量参与治理的新格局。‎ ‎6.单车猎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愿者,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说法的根据。(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到梨花屯去 何士光 这故事开场时是颇为平淡的,只是后来,马车快要进梨花屯,而两个乘客也沉默时,回过头来看一看,兴许才有一点故事的意味……‎ 一辆马车从白杨坝出来,车夫是个老人家。在一座石桥旁,他把一个中年人让到车上来。看得出,这是位下乡干部。‎ 天色好晴朗。水田还没有栽上秧子,但包谷已长得十分青葱,初夏的山野,透露着旺盛的生命力,叫人沉醉不已。碎石的马路拐弯了,爬坡了,又拐弯了,又爬坡了。不时有布谷在啼叫,车上的人似乎打起盹来了。‎ 不知过了多久,马车停住。打盹的干部猛地抬头,看见有人正上到车上来。‎ ‎“啊,谢主任?”来人犹豫地打招呼,似乎有些意外。‎ ‎“是……老赵同志?”谢主任嗫嚅了一下,也有些突然。‎ 车抖了一下,从横过路面的小小水沟上驶过。‎ 谢主任把香烟掏出来,递一支给老赵:“去梨花屯?”语气中有和解的意味。‎ 老赵谨慎地回答:“是。”‎ ‎“去包队吗?‎ ‎“是。胜利大队。”‎ ‎“我也是!”谢主任和蔼地笑起来,“我们都是十回下乡九回在,老走梨花这一方!‎ 笑颜使气氛松动起来。三只白鹤高高飞过,不慌不忙扇动着长长的翅膀,在蓝天里显得又白又亮……‎ ‎“老赵,”谢主任开诚布公地谈起来,“我一直想找机会和你谈谈呢!为七六年秋天在梨花挖那条沟,你怕还对我有些意见呐!‎ ‎“谢主任,你说到哪里去了!”‎ ‎“实事求是嘛!当时我是工作队的负责人,瞎指挥是我搞的,该由我负责!有人把责任归到你头上,当然不应当!”‎ ‎“我……”‎ ‎“我也明知那条沟不该挖,一气就占了四十亩良田。但当时压カ大啊;上边决定要挖,社员不同意挖,是我硬表了态:我叫挖的,我负责!”‎ ‎“这种表态,”老赵想了一想,“我也表过……”‎ ‎“那是因为我先表嘛!”谢主任接过话头,“老赵,去年报上有篇报道,你读过没有?”‎ ‎“哪一篇?”‎ ‎“谈得真好!”谢主任不胜感慨地说,“是基层干部座谈。总结说:上面是‘嘴巴硬’,基层干部是‘肩膀硬’!基层干部负责任。像是报道的安徽……”‎ 路转了一个大弯一一在一座杉树土岗前好像到了尽头,接着又一下子在马车前重新展现出来,一直延伸到老远的山垭口…‎ ‎“正是这样嘛!”谢主任点头,“那条沟,责任由我负!”‎ ‎“我也有责任!那是分派给我的任务。如果不是我催得紧,态度那样硬,说不定就挖不成!责任归我负!”‎ 双方都有诚恳的态度,气氛十分亲切了,甚至到了甜蜜的地步。‎ 路旁出现了一条水沟,水欢快地流淌着,发出叫人喜悦的响声……‎ 他们无拘无束地谈下去了。谈形势,谈这次去梨花屯纠正“定产到组”中出现的种种偏差,等等。后来,拉起家常来了……‎ 越近梨花屯,地势就越平坦,心里也越舒畅。突然,谢主任拍了拍赶车老汉的肩膀:“停一停!”‎ 老人家把缰收住了。‎ ‎“两年多没到梨花,看看那条沟怎样了!”‎ 坝子上水田一块接着一块,已经犁过了。带着铧印的泥土静静地横陈着,吸收着阳光,像刚切开的梨子一样新鲜,透着沁人心脾的气息……‎ 看不见那条沟。‎ 谢主任问车夫:“老同志,那条沟是不是在这一带?”‎ ‎“咹?”老人家听不清。‎ 老赵大声说:“沟一一挖过一条沟啊!”‎ ‎“嗯,”老人家听懂了,点点头,“是挖过一条沟。唔,大前年的事喽,立冬后开挖的。分给我们六个生产队,每个劳力摊一截。我都有一截呢!顶上头一段,是红星队……”‎ 看来老人家说起话来是絮絮不休的。老赵终于打断了他:“现在沟在哪里?”‎ ‎“哪里?”老人家摇着头,“后来填了嘛,去年,开春过后……”‎ 谢主任问:“哪个喊填的?”‎ ‎“哪个?”老人家认真地想了一回,“没有哪个。是我们六个队的人商量的。总不成就让它摆在那里,沟不沟坎不坎的!唔,先是抬那些石头。论挑抬活路,这一带的人都是好手,肩膀最硬……”‎ 像我们在乡下会碰到的许多老人家一样,这位老人也有着对往事的惊人记忆。也许平时不大有机会说话,一旦有人听,他们就会把点点滴滴说得详详细细,有几分像自言自语,牵连不断地说下去。说下去,平平静静的,像是在叙述别人的而不是自身的事情,多少波澜都化为了涓涓细流,想当初虽未必如此简单,而今却尽掩在老人家略带沙哑的嗓音里了。‎ 后来,老赵提醒他:“老人家,我们走吧!”‎ 老赵的声意,柔和得有些异样。而且不知为什么,这以后不论是老赵还是谢主任,都没再说一句话。‎ 啊,前面,杂树的碧绿和砖瓦的青灰看得见了。是的,梨花屯就要到了!‎ ‎1979年5月(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的“包队”“定产到组”等词语,以及关于“安徽”的报道,都指向改革初期的现实,在今天又使小说具有记录历史的意味。‎ B.谢主任感慨报道中基层干部的“肩膀硬”,而赶车老人随后提及这一带做挑抬活路的农民们“肩膀最硬”,对谢主任予以嘲讽与回击。‎ C.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两个下乡干部逐步消除因挖沟曾产生的隔阂,后半部分转而描写赶车老人讲述填沟等往事,进一步深化了时代主题。‎ D.小说多次写到路,“拐弯”“爬坡”“重新展现”“越来越平坦”等,既是写实,又使最后一段自然地传达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愿景。‎ ‎8.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6分)‎ ‎9.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0.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B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C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D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殓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五城;这些战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 B.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吴起表示,治国依据山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国家灭亡。‎ C.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D.吴起为楚建功,反而受到祸害。他到楚国后虽然屡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国贵戚却想加害与他,施暴者乱箭射击吴起;太子继位之后,这才诛杀作乱之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2)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15.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子罕》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两句话阐明,一个普通人,也是有坚定志向的;要改变一个人的志向,是很困难的。‎ ‎(2)《师说》中,对于为子择诗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用“_______,_______”‎ 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有一个大坑,看着很松软,有点像巧克力蛋糕——这是北京时间2019年1月3日上午11时40分,“嫦娥四号”传回的月背影像图带给人们的。这张在网络上刷屏的图片,拍自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中的冯·卡门撞击坑。这一盆地是在40亿年前被小天体砸出来的。‎ 到月球背面去看看,一直是人类的梦想,但由于潮汐锁定的关系,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几乎相等,( )。同样,从地球发射的电磁波也只能到达月球正面的半球,使得人类无法对欲求背面的探测器进行远程操控。这大大了人类对于月球背面的探索。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经大致研究得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是仍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此前,有关月球背面的信息主要来自遥感探测。此次,“嫦娥四号”携带月球车在月球背面成功软着陆,是中国航天创造的有一个人类“第一次”,是中国为全人类科技发展作出的一个重大贡献:当月球车正式开始巡视,将会有更多科学数据地通过地月之间的中继星“鹊桥”传回地面。有关月背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遐想限制亢奋不已源源不断 B.联想限制亢奋不已不绝如缕 C.遐想制约兴奋不已不绝如缕 D.联想制约兴奋不已源源不断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所以无论人们何时在地球上观察月球,只有同一面的半球,即月球的正面能被看见 B.所以无论何时观察月球,只有同一面半球,即正面的半球能被地球上的人们看见 C.所以无论何时在地球上观察月球,人们都只能看见同一面的半球,即正面的半球 D.所以无论何时观察月球,地球上的人们都只能看见同一面的半球,即月球的正面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经大致研究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中。‎ B.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经大致研究得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中。‎ C.科学家已经大致把月球正面的历史研究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是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 D.科学家已经大致把月球正面的历史研究得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是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人体内有两种生物酶同酒精代谢相关。一种叫乙醇脱氢酶,能使究竟传华为乙醛;①,能使乙醛转化为乙酸,最终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决定人的酒量大小的是乙醛脱氢酶。如果一个人的乙醛脱氢酶活性较低,②,乙醛容易蓄积在体内,少量饮酒就会出现脸红、心跳加速等现象。而那些酒量大的人,③,能迅速将乙醛代谢。他们少量饮酒后,脸色并无变化;但若过量饮酒,脸色会发青,身体也会受到很大伤害。‎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5分)‎ ‎2019年4月21~28日,国际乒联第5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单项赛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中国队的许昕/刘诗雯在混双决赛中夺得首金,马龙/王楚钦夺得男双冠军,刘诗雯夺得女单冠军,马龙夺得男单冠军,王曼昱/孙颖莎夺得女双冠军。中国队包揽了本届世乒赛的全部5枚金牌,取得全面胜利。其中的男单决赛,马龙以4比1的比分战胜瑞典球员法尔克,实现了世乒赛男单三连冠的伟业,成为继庄则栋之后50多年来首位在世乒赛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手。‎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据“小林漫画”作品修改)‎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1.C 2.C 3.D ‎(二)4.A 5.C 6.①单车猎人和志愿者的行为都是一种不求物质回报的利他行为,彰显了“推动人类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②二者的行为均属于社会参与,体现了一种公民意识;③“新型”体现在:单车猎人属于单车的消费者,他们是网络时代促进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的新力量,“打猎”的行为实际上是帮助公司进行运营的维护。‎ ‎(三)7.B 8.①到梨花屯去的沿途风景,为故事展开提供自然的背景;②以景物描写的插入来配合氛围的变化及谢、赵二人的心理变化;③使小说具有清新的田园风格,流露出生机勃勃的时代气息。‎ ‎9.第一问:两个乘客的沉默,是由于赶车老人的话使他们产生触动,并陷入沉思。第二问:①首尾两度写到沉默,既是结构上的呼应,也强调了沉默之中含有深意;②小说在开头提示“回过头来看一看”,结尾又说“不知为什么”,都指引读者去思考这个看似平淡的故事所包含着的深刻意味。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10.B 11.C 12.C ‎13.(1)田文说:“这就是我的地位在你之上的原因啊,”吴起才自知比不上田文。‎ ‎(2)等到悼王死去,王室大臣暴乱而攻击吴起,吴起退逃到悼王尸旁并伏在尸体上。‎ ‎(二)14.B ‎15.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②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16.(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D 18.C 19.A ‎20.示例:①另一种叫乙醛脱氢酶;②代谢乙醛的能力较差;③体内乙醛脱氢酶活性较高 ‎21.关键信息:①2019年4月21~28日;②第55届世乒赛单项赛在布达佩斯举行;③中国队包揽5枚金牌:④马龙成为50多年来首位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手。‎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