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第一轮阶段性过关测试题26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生物第一轮阶段性过关测试题26

2011 高考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强化训练 (一) 一、选择题 1.生物群落的特点有( ) ①有一定的分层结构 ②植物之间有复杂的相互关系 ③有相当数量的植物种类 ④ 最底层是草本植物 ⑤高层是木本植物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②③⑤ 2.在一个多变的生态系统中,生存机会最多的种群是( ) A.个体最大的种群 B.个体最小的种群 C.个体差异最少的种群 D.个体差异最多的种群 3.图 10-14 表示接种到一定容积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生长曲线图,曲线中哪段表示由于有限 空间资源的限制使种内竞争增加( ) 图 10-14 A.CD 段(增长速度慢) B.DE 段(速度加快) C.EF 段(变化速率加快) D.FG 段(速度逐渐变慢) 4.某鼠种群被高速公路分隔成 A、B 两个种群,A 区因建化工厂而环境巨变,污水横流; B 区地势较高无变化,经数十年后,种群 A 的进化速率很可能是( ) A.比 B 慢 B.比 B 快 C.与 B 相同 D.开始比 B 慢后来比 B 快 5.如果在一个种群中,某一性状出现的频率增高,从根本上说,很可能是( ) A.该性状对环境有很大的适应性 B.该种群的全部生物都是那个性状的纯合体 C.该变异性状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 D.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是显性的 6.倒置的生物种群数量金字塔适于描述( ) ①放牧牛羊的草原 ②放牧家鱼的池塘 ③松毛虫成灾的松树 ④鼠害泛滥的草地 ⑤ 蚜虫聚集的果树 A.①②③ B.④⑤ C.①③④ D.③⑤ 7.有一阴湿山洼的草丛中,有堆长满苔藓的腐本,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 动物,它们共同构成( ) A.生态系统 B.种群 C.生物群落 D.食物网 8.在两个邻近的生态系统(如草原和森林)的交界处,有一个过渡区(生态交错区),生活 在这个过渡区中的动物的特点是( ) A.与两邻近生态系统相比动物多样性较小 B.与两邻近生态系统相比动物多样性较大 C.与两邻近生态系统相比植食性动物较多 D.与两邻近生态系统相比捕食动物和寄生动物较多 9.下列哪一类脊椎动物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几乎没有分布( ) A.鸟类 B.哺乳类 C.爬行类 D.两栖类 10.在生态系统中,以朽木和粪便为生营养的草类、粪金龟子、蚯蚓等生物为( ) A.次级消费者 B.生产者 C.分解者 D.初级消费者 11.有人把水葫芦引入了一个热带国家,现已阻塞了航道,成了在河流和湖泊中行船的主 要障碍。一株水葫芦可以在 50 天产生 1000 个后代,其原因可能是( ) A.没有天敌 B.气候适宜 C.生殖率高和占据的是空生态位 D.以上答案全正确 12.下列哪一项不会造成食物链缩短( ) A.稻田养鱼 B.围湖造田和开垦草原 C.砍伐森林 D.造单纯林 13.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是( ) A.各营养级的生物因呼吸而消耗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 B.各营养级的生物中总有一部分未被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利用 C.下一营养级的生物比上一营养级的生物少 D.A 和 B 的叙述都正确 14.图 10-15 中食物网所代表的生态系统中,施用了杀虫剂林丹,这种杀虫剂自然降解的速 度极慢。试问这种杀虫剂在下列何种生物体内的浓度最高( ) 图 10-15 A.A B.B C.G D.F 15.在某养分充足的湖泊中,绿藻数量较多,已不适合人们的消遣、娱乐。使用下列哪种 方法可在短期内大量减少绿藻的数量( ) A.减少草食性鱼类 B.增加以浮游动物为食的鱼类 C.减少或清除以浮游动物为食的鱼类 D.消灭肉食性鱼类 16.把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关系用图解表示时,往往得到一个复杂的网状结构,这是因为 ( ) A.许多消费者不只以一种生物为食 B.生产者个体数目总是要超过消费者个体数目 C.在所有食物链上都有进行互相捕食的个体 D.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失 17.组成食物链的环节一般不超过 6 个,其原因是( ) A.环境资源有限 B.捕食者不能以捕食者为食 C.每一个环节上都有大量的能量散失 D.以上答案全正确 18.一条食物链中,兔子不会吃狼,但狼可以吃兔子,该食物链的不可逆性说明在一个生 态系统中( ) A.水循环是单向的 B.氧循环是单向的 C.碳循环是单向的 D.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19.在自然生态系统的氮循环过程中,空气中的 N2 要进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必须先( ) A.由固氮生物固定 B.由光合作用固定 C.由草食动物采食 D.由肉食动物捕食 20.假设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生态系统的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值为 a,全部消费者 所利用的能量值为 b,全部分解者所利用的能量总值为 c,则 a、b、c 三者的关系是( ) A.a>b=C B.a=b+C C.0>b+C D.0<b+C 21.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是( )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者的数量 B.控制生产者的数量 C.增加食物链和扩大食物网 D.保持现有物种数目不变 22.在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内,要使其中的动物能长时间存活,必须提供( ) A.太阳能 B.足够的有机物 C.氧气 D.水分 23.在珠江三角洲某产粮区,近几年来人们大量捕杀青蛙赚钱,致使该地区的水稻产量大 幅度下降。造成减产的原因是( ) A.造成了环境污染 B.食物链遭到破坏 C.植被受到了破坏 D.造成了自然灾害 24.达到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具备的特征是( ) ① 该系统处于幼年到成年的过渡阶段 ②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比例相对稳定 ③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 ④有完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⑤能量的收支随气候 周期性变化 ⑥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④⑤⑥ 25.在生物实验室里有一个生态球,已经存在了一年多时间,后因实验室装修,搬到了走 廊里,不久生态球里的生物就全部死亡了。据此你推测这个生态球原来最可能是放在( ) A.冰箱上 B.办公桌上 C.窗台上 D.柜子里 26.[2000 年高考理科综合(江苏、浙江)试题]图 10-16 是一个陆地生态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图 10-16 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 5 条食物链存在 B.在该食物网中,H 处于 3 个不同的营养级 C.若 B 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 大 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 C 种群的数量下降 10%,则 H 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27.(2000 年广东高考题)某河流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共有 4 个营养级,分别以 a、b、c、d 表 示。一年内输入这 4 个营养级的能量数值如下表 10-1。 表 10-1 营养级 a b c D 能量(J·m-2) 141.10×105 15.91×105 0.88×105 871.27×105 该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所属于营养级为( ) A.a B.b C.c D.D 28.(2000 年广东高考题)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弱的是( ) A.天然落叶林 B.天然常绿林 C.人工纯种林 D.人工混交林 29.(1999 年广东高考题)在生态系统中,下列各组生物属于生产者的是( ) A 光合细菌、酵母菌 B.光合细菌、硝化细菌 C.乳酸菌、酵母菌 D.硝化细菌乳酸菌 30.(1999 年上海高考题)(多选题)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能量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 B.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可以是无限的 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以长时期地保持动态平衡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二、非选择题 1.在某麦田中,存在着小麦→黏虫→蟾蜍的食物链,如果蟾蜍变化不大,则黏虫数量与小 麦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假设蟾蜍总量为 A,若用农药将黏虫杀死,则小麦当年产量增加的幅 度为_________。第二年如果不再使用农药,小麦产量将会___________。 2.图 10-17 表示生态系统内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的关系。据图回答:(方括号内写字母) (1)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 ]___________开始。 (2)G 代表______,它是_______所产生的。 (3)F 的作用是_________。 (4)如果初级肉食兽发生瘟疫,大量死亡,C 将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 (5)如果 C 的总能量为 5000 千焦,D 的总能量最多是________千焦。 图 10-17 图 10-18 3.图 10-18 是测定某湖泊的能量流动的情况图解(单位:J/cm2/年),据图回答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 (2)从第一到第二,从第二到第三营养级,能量传递率依次是________,其余的能量最 终通过生物的______散失。由于生物不能在代谢中利用_______,因此,能量流动具有_____ 的特点。 (3)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D 属于________,其分解方式是__________。 (4)假如 A 为一片草原,那么最好使能量流向下列 4 种动物中的________。 A.狼 B.羊 C.黄鼬 D.虎 4.右下图是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由________条食物链组成。 (2)其中的初级消费者是________。 (3)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___种。 (4)对图中蜘蛛与青蛙的种间关系的描述应包括 ________。 (5)生态系统的 4 种成分中,该图上只体现了两种 成分,未体现的另两种成分是________。 5.(2001 年上海高考题)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 1 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 100 个捕 鼠笼,一夜间捕获鼠 32 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 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 30 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 10 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 N,则 N=_______头(计算公式是:N∶[a]=[b]∶[c])。 A.30 B.32 C.64 D.96 (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 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有较多个体迁人调查区 (3)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下图 10-20。据图分析:___草原 的田鼠种群属于_______型;_________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______型,可以预测,该草原 鼠害将会严重,必须作好防治准备工作。 图 10-20 图 10-21 (4)若某种群有成鼠 a 头(计算时作为亲代),每头雌鼠一生产仔 16 头,各代雌、雄性别比 例均为 1∶1,子代幼鼠均发育为成鼠,所有个体的繁殖力均相等,则从理论上计算,第 n 代 产生的子代数为__________。 A.a×8n-1 B.a×8n+1 C.a×8n D.a×8n-2 (5)若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头,放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给足够的 饵料和水,则笼内鼠数变化和饲养时间之间的关系,应为图 10-21 中的曲线_________。 6.(1999 年上海高考题)据报道:1952 年,某城市雾大无风,家庭和工厂的烟雾经久不散, 每立方米大气中 SO2 的含量高达 3.8mg,烟尘达 4.5mg,居民健康普遍受到危害,4 天之 内死亡约 4000 人。请回答: (1)流经该城市的主要河道也因此而受到污染,引起鱼类死亡,这与此种类型大气污染 能形成_________有关。 (2)这种大气污染对人体________系统的危害最大,将会造成_______和______等病症 (举 2 种主要病症)。 (3)大气中 SO2 将直接危害陆生高等植物的__________组织。 (4)要防止类似悲剧的出现,应采取的播施是___________。 7.(1998 年上海高考题)右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生物总数量(A)和生产者所固定的 太阳能(B)的变化,请据图分析回答: (1)第 10~20 年是该生态系统向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发展的时期。从第 40 年开始进入_________ 时期,此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__________。 (2)根据曲线 A,分析曲线 B 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3)若该生态系统为海洋生态系统,在一年中影响曲线 B 变化的最主要限制因素是_____。 2011 高考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强化训练 (一)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B 2.D 3.D 4.B 5.A 6.D 7.A 8.B 9.D 10.C 11.D 12.A 13.D 14.C 15.C 16.A 17.C 18.D 19.A 20.C 21.C 22.A 23.B 24.B 25.C 26.C 27.A 28.C 29.B 30.ACD 二 非选择题 1.25A—100A 锐减 2.[B]生产者固定太阳能以后 (2)CO2 生物的呼吸作用 (3)分解残渣尸体为无机物 (4)先上升,后下降,最后稳定 (5)1000 3.(1)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即 464.6 (2)13.5%、20% 呼吸作用 热能 逐级递减的、 单向的和不循环的 (3)分解者 有氧呼吸和发酵 (4)B 4.(1)5 (2)植食性鸟和食草昆虫 (3)4 种 (4)竟争和捕食 (5)非生物物质和 能量和分解者 5.(1)D (2)B、C (3)乙 稳定 甲 增长 (4)C (5)C 6.(1)酸雨 (2)呼吸 呼吸困难、咳嗽、喉痛 支气管炎、肺气肿 (3)叶 (4)严格控制污染源 7.(1)生物种类多样化,营养构复杂化 功能完善化 生态平衡 自动调节能力 (2)消 费者数量不断增加 (3)光照强度 2011 高考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强化训练 (二) 一、选择题 1.在细菌的群体生长曲线中,产生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的最佳时期分别是( ) A.调整期、对数期 B.调整期、稳定期 C.对数期、稳定期 D.稳定期、稳定期 2.下列的生态因素中,哪一种因素与种群数量的相关性最小( ) A.寄生 B.代谢废物的累积 C.捕食 D.严寒的冬天 3.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 s 型曲线, 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 K/2 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 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B. 种群增长率最大 C.种群数量最大 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 4.生物群落空间形态结构的分化有利于( ) A.生存竞争 B.占据空间 C.资源利用 D.生物进化 5.图 10-23 中 A 表示的是一种鹰在一个群落中的情况,那么 B 可能代表的是( ) 图 10-23 A.是该种鹰的天敌种群 B.是与鹰有互利关系的一个种群 C.群落中生产者数量变化的情况 D.是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 6.可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的实例是( ) A.树洞中久积的雨水 B.健康人的一滴鲜血 C.一罐鲜酵母培养液 D.一瓶密封的蒸馏水 7.细菌数目上升的最快时期和活菌数目的高峰期分别为( ) A.久对数期、稳定期 B.稳定期、稳定期 C.对数期、对数期 D.稳定期、对数期 8.在一阴湿山洼的草丛中,有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 动物,下面有关对阴湿山洼草丛及其生物等的叙述,正确的组合是( ) ①阴湿山洼草丛是一个生态系统 ②阴湿山洼草丛中的蚂蚁是一个种群 ③阴湿山洼 草丛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 ④苔藓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9.当食草动物从天然草场的生态系统转移后,将看到( ) A.植物种类增加,竞争强度增加 B.植物种类减少,竞争强度增加 C.植物种类减少,竞争强度增加 D.植物种类减少,竞争强度减弱 10.下列是池塘中一些常见的生物,其食物链顺序正确的是( ) ①鱼类 ②藻类 ③水生甲虫 ④池边杂食动物 ⑤水蚤 A.④→①→②→③→⑤ B.②→⑤→③→①→④ C.③→②→①→⑤→④ D.②→⑤→④→③→① 11.一种疾病使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兔子几乎全部死亡,首先受害的是( ) A.生产者 B.初级消费者 C.分解者 D.次级消费者 12.下列有关生产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B.自养型生物 C.是消费者直接或间接的来源 D.生产者消耗的能量最少 13.腐生的细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占有地位,这主要是因为它们( ) A.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B.分解有害物质,净化环境 C.能将生物遗体分解为无机物 D.为各类生物提供化学能 14.在草→兔→狐→狼这条食物链中,狐属于( ) A.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 B.第三营养级,三级消费者 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D.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 15.下列最可能是用于同一生物的一组名词是( ) A.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 B.次级消费者、自养型生物 C.分解者、腐生生物 D.生产者、异养生物 16.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 A.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复杂过程 B.在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的逐级递减的全过程 C.在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和生物体内的反复循环运动 D.在生物圈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的反复循环运动 17.使用 DDT 农药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的 动物体内也发现了 DDT,这一现象说明( ) A.DDT 已加入全球性的生物地化循环 B.DDT 是挥发性物质,能沿大气环流到达南极 C.这种含 DDT 的动物曾经在施药的农田里活过 D.上述说法都不对 18.从物质循环角度分析,人体内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是来自( ) A 食物中的碳 B.大气中的 CO2 C.燃料中的碳 D.非生物环境中的碳 19.下列除哪项外,均为对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特征的描述( ) A.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的渠道 B.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C.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D.食物链越短,可供养的消费者越多 20.生态系统 10%定律是指( ) A.上一营养级约有 10%的个体被下一营养级吃掉 B.上一营养级约有 10%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利用 C.最顶部的消费者的生产量约占生产者生产量的 10% D.分解者生产量约占生产者生产量的 10% 21.池塘养鱼,若要稳定和长期地保持较高的鱼产量,应采取的最佳措施是( ) A.大量地增加鱼苗的投入量 B.大量地投入鱼的饲料 C.及时、适量地捕捞出成鱼 D.大量地增加池塘的水量 22.达到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具有的特征是( ) A 该系统处于幼年到成熟的过渡阶段 B.有完整的营养结构和典型的食物链关系 C.物质和能量随气候周期性变化而波动 D.有一定限度的自我调节能力 23.某牧草留种区,为了预防鸟啄食草籽,用网把留种地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 被虫吃光,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环境污染 B.植物被破坏 C.缺水干旱 D.食物链被破坏 24.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的原因不包括( ) A.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繁多 B.能量可通过其他食物链传递到顶级 C.某一营养级一些生物消失,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 D.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 25.下列对生态平衡的概括中,最能表示其功能特征的是( ) A 物种组成和比例相对稳定 B.营养结构完整,有典型的食物链 C.物质和能量收支保持长期动态平衡 D.有一定限度的自动调节能力 26.(2000 年上海高考题)全年对太阳能的利用率,森林生态系统远大于农田生态系统,主 要原因是前者( ) A.以木本植物为主 B.土壤肥沃 C.不施农药 D.植物群体有分层结构 27.(2000 年广东高考题)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 ) A.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 B.所有生物成熟个体的总和 C.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 D.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 28.(1999 年广东高考题)图 10-24 为 A、B 两个地区的人中年龄组成示意图。设 A 地区的人 口增长率为 a,B 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为 b,那么 a 与 b 的数量关系是( ) 图 10-24 A.a>b B.a<b C.a=b D.a≈b 29.(1999 年广东高考题)在下列食物链中,假设初级消费者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数值相同, 哪一条食物链提供给猫头鹰的能量最多( ) A.绿色植物→蚱蜢→蜘蛛→蜥蜴→蛇→猫头鹰 B.绿色植物→蚱蜢→青蛙→蛇→猫头鹰 C.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 D.绿色植物→鼠→猫头鹰 30.(1997 年上海高考题)(多选题)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的 B.食物链越短,可供最高营养级消费的能量越多 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D 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 二、非选择题 1.下图是生态系统 4 种成分组成的关系图解,图中的 C 是分解者。 据图回答: (1)本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 ]________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2)图中,A→B 的过程是通过______实现的;B→A 的过程是通 过_______实现的。 (3)图中能参与构成食物链的成分是(填字母)_________和 ___________。 (4)A→D 的过程中,能量流动是通过________作用 进行的,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流动是随着 _______而进行的。 (5)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________形 式进行循环的。 2.右图 6 是处于平衡状态的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请据图回答: (1)图中鼠与兔之间构成了_______的种间关系。 (2)从进化角度看,鹿奔跑速度会越来越快。鹿奔跑速度的提高是通过__________之间 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鹿群个体间在奔跑速度上的_________为鹿的进化提高了选择材料, 而定向的__________决定了鹿的进化方向。 (3)本食物网中猫头鹰占有_______个营养级。 (4)由于人们连续地围猎狼,使_______大量繁殖,结果草原植物受到破坏。停止围捕几 年后,狼的数量逐渐增多,该生态系统又恢复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能力 3.珠江三角洲的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建立该地特有的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模式: 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图 10-27 是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 题: (1)这种人工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因素是_________。要使它长期稳定发展,除了有稳 定的_________来源,各类生物要_______。 (2)建立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__________;其能量利用率高的原 因是其在营养结构具有_________的特点。 (3)蚕粪、蔗叶进入鱼塘经过________的作用,释放出_________,被植物利用。 (4)概括地说,该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取决于_______。 4.图 10-28 表示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两种昆虫,原来这两种昆虫密度长期在一定幅度 中波动,保持动态平衡。后来在时间 T 点对森林施放了一种邻近地区曾多次使用的化学杀 虫剂,这一平衡系统就发生了变化。据图回答: 图 10-28 (1)甲昆虫是_______食性昆虫,乙昆虫是_________食性昆虫,甲、乙两种昆虫之间的 关系是________关系。 (2)施放化学杀虫剂后,甲昆虫密度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和________;乙昆虫密度下 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 5.根据下图的碳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从微观上看,过程③主要是在细胞内________中 进行的。 (2)岩石圈中的碳以______形式贮存,故不直接参与碳循 环。水圈中碳的存在形式是____。 (3) 由图中可见,碳循环带有_______ 性质,属于_______型循环。 (4)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是_______;②表示的是_______关系;④表 示_______。 (5)参与过程④的生物新陈代谢类型是_______;它们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共同构成了 _______。 (6)太阳能照射到地球表面后,大部分被吸收并通过各种方式转化为热量,热量最后以 _______形式再辐射出去,如果大气层中的 CO2 增多,则产生_______效应。 (7)从上图可知,减缓温室效应的最关键的措施是:第一,______;第二,______, ______。 (8)若下图中②的种群及相互间的关系如图 10-30,设 E 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 5.8×109 千 焦;B 种群干物质量为 1.3×108 千焦;则 A 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值至少是_______。若 D 的总能量为 1.5×108kJ,且 A 只捕食 C,则 A 的能量在_______千焦和_______千焦之间。 (9)碳循环的进行伴随着______________,但由于生物 体 不 能 在 代 谢 中 利 用 __________ ,因而 能 量 流 动 具 有 ______________的特点。 6.1977 年,科学家在深海中的火山口周围发现热泉。热 泉喷出的海水温度超过 300℃,并且富含硫化氢和硫酸盐。令人惊奇的是,在这样的海水中, 竟发现大量的硫细菌。这些细菌通过氧化硫化物和还原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在热泉口周围 还发现多种无脊椎动物,如大海蛤、蟹、管水母、没有口也没有消化道的管居环节动物等。 近 20 年来,人们不断在深海发现这样的热泉生态系统,有些科学家认为热泉口的环境与地 球上早期生命所处的环境类似。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 (1)上述硫细菌的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一般生态系统相比,深海热泉系统特殊之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深海热泉生态系统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7.(1996 年上海高考题)在图 10-31 中,甲表示 1940 年~1960 年某地降雪天数,乙表示在同 一时间内该地区白鼠占同种个体的百分数,请分析回答: 图 10-31 (2)生活在雪地里的老鼠的毛色为白色,这是生物对环境的_______现象,如果降雪推迟, 白色鼠易被天敌发现而遭捕食,这说明_______。 (3)随着降雪天数的增加,白色老鼠的数量_______,白色老鼠最高百分比是出现在降雪 天数最大值_______(前或后),随着降雪天数的减少,白色老鼠的数量_______,从 1940 年 至 1960 年的降雪天数看,开始是逐步上升,以后逐渐下降,这种变化的环境对老鼠的体色 起_______作用。 2011 高考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强化训练 (二)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B 4.C 5.D 6.A 7.A 8.D 9.C 10.B 11.D 12.D 13.C 14.A 15.C 16.D 17.A 18.B 19.B 20.B 21.C 22.B 23.D 24.D 25.C 26.D 27.C 28.B 29.D 30.ABD 二、非选择题 1.(1)[A]生产者 (2)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3)A D (4)捕食 物质循环 (5)CO2 2.(1)竞争 (2)鹿和狼 差异 自然选择 (3)第三、第四共两个 (4)鼠、兔、 鹿 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3.(1)生产者和分解者 能量 保持相对稳定 (2)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食物 链短 (3)分解者 矿质离子 (4)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在较长时间保持动态平衡 4.(1)植 肉 捕食关系 (2)有抗药性 捕食者乙昆虫的减少 没有抗药性 5.(1)线粒体 (2)无机盐(碳酸盐)HCO3- (3)全球性 气体型 (4)光合作用 捕食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5)异养需氧型和异 养厌氧型 生物群落 (6)红外(热)辐射 温室 (7)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 森林覆盖率严格控制化石料的燃烧,并提高能源利用率 开发除化石燃料以外的诸如水能、 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切实减少 CO2 的排放量 (8)4.5 107 3 107 1.76 108 (9) 能量流动 热能 单向不循环 6.(1)化能自养型 (2)①能源是化学能,不是太阳能 ②生产者是化能自养细菌,不 是绿色植物 ③无机环境是高温、高压、无光环境,不是常温、常压、有光环境 (3)① 丰富人们对生物适应性或多样性的认识 ②对研究生物抗高温、抗高压的机理有重要价值 ③对研究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有一定意义(答对 2 项即得满分,其他正确答案只要合 理也可) 7.(1)适应 适应具有相对性 (2)越来越多 后 逐渐减少 选择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