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铁肩担道义课时跟踪检测(十四)原君语文版必修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铁肩担道义课时跟踪检测(十四)原君语文版必修4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 原君 ‎(时间:40分钟 满分:60分)‎ 一、文言基础专练(25分)‎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当的一项是(3分)(  )‎ A.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     私:私事 B.以俄顷淫乐,不易无穷之悲 易:容易 C.入而又去之者 去:离开 D.人各自利也 利:谋利 解析:选B 易:值得。‎ ‎2.下列对虚词用法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解析:选A ①代词,这样;②……的样子;③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④结构助词,的。‎ ‎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独私其一人一姓乎 B.而足下厕其间 C.名之为独夫 D.亦无怪乎其私之也 解析:选D D项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其余为名词作动词,分别为“偏爱”“夹杂”“称呼”。‎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①以不屈之节     ②必以石显、王凤为忠臣 B.①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 ②皆不便于其言 C.①诚不为过也②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D.①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解析:选D A项中“以”同为介词,但意思分别为“凭”和“把”。B项中“其”分别为人称代词“你的”和人称代词“他的”。C项中“为”分别是动词“是、算”和介词“因为、由于”。D项同为转折连词“却、但是”。‎ ‎5.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不觉溢之于辞矣 A.入而又去之者,尧、舜是也 7‎ B.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 C.若何为生我家 D.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窥伺者 解析:选B B项和例句均为状语后置句。A项,判断句;C项,宾语前置句;D项,定语后置句。‎ ‎6.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3分)‎ 译文:  ‎ ‎   ‎ ‎   ‎ ‎(2)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4分)‎ 译文:   ‎ ‎   ‎ ‎   ‎ ‎(3)然君之职分难明,以俄顷淫乐,不易无穷之悲,虽愚者亦明之矣。(3分)‎ 译文:   ‎ ‎   ‎ ‎   ‎ 参考答案:(1)这样,那么成为天下大害的,不过是君主罢了。‎ ‎(2)古时候,天下人爱戴自己的君主,把他们比作父亲,把他们比作天,实在不算过分。‎ ‎(3)虽然君主的职分难以明了,但用片刻的荒淫享乐,不值得换取无穷的悲哀,即使是愚蠢的人也能明白这一道理的。‎ 二、阅读理解专练(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原 弊 欧阳修 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 7‎ ‎。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而食秕稗,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此甚可叹也!‎ 国家罢兵,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 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今乃大异,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噫!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其终身骄惰而窃食也。古之长大壮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也;今之长大壮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何相反之甚邪!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删改), ‎1.“闻有道农之事”中“道”解释为谈论。‎ ‎2.“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中“敛”解释为征收。‎ ‎3.“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中“原”解释为推究。‎ ‎4.“使不相困”中“困”解释为困窘。‎ ‎5.“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是定语后置句,可译为曾经亲身作战的士兵到今天已经全部老死了。‎ ‎6.“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中“其实”是古今异义词,解释为他们实际上。‎ ‎7.“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中“长大”是古今异义词,解释为身材高大。‎ ‎8.“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是定语后置句,可译为尽心尽力从事农业生产的百姓。‎ ‎9.“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中“日”是名词作状语,解释为一天天的。‎ ‎10.“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是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可译为因此说有诱惑百姓的弊政,说的就是这样。‎ ‎7.下列对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则相与笑之曰:鄙      鄙:卑鄙 B.场功甫毕 甫:刚刚 7‎ C.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 畜:通“蓄”,储藏 D.籍之以为厢兵 籍:登记 解析:选A A项,鄙:浅陋。‎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 B.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 C.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 D.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 解析:选A “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中“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为一个句意完整的句子,并且与“不自荷而雇人荷之”对应,应该与前面断开,所以排除B、D项。“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一句中间有语气词“乎”,显然表疑问,应断开,排除C项。‎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本,当政者只知使用民力而不知爱惜民力是不可取的。‎ B.作者通过古今施政的对比,揭示了宋朝农民在利益被严重侵害下的悲惨遭遇。‎ C.作者认为,休战以来的士卒已经老迈,因此背军粮的任务只好雇请他人来做。‎ D.作者指出,高大健壮的不种田,年老体弱的却在田地劳作,有时吃的是猪狗食。‎ 解析:选C C项,其表达的意思是由于老兵已亡,新兵生长于太平年代,养成了骄横懒惰的习性,连拿被子与背粮食都雇别人而不愿亲自劳作。‎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5分)‎ 译文:   ‎ ‎   ‎ ‎(2)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5分)‎ 译文:   ‎ ‎ ‎ 参考答案:(1)但是如今当官的人却不是这样,他们只是按照簿书作出决定罢了。‎ ‎(2)耕种的人不再被督责尽力耕种;消费者不再根据收入确定支出。‎ 7‎ 参考译文:‎ 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是实行仁政的基础。古代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未曾敢疏忽,但是如今当官的人却不是这样,他们只是按照簿书作出决定罢了,听到有人谈起农业上的事情,就对其笑笑,说:浅陋。只知道急切地征集、挪用赋税,却不明白致力于农业是基础,这是没有探究清楚处理政务的根本是什么。明白要致力于农业生产却不懂得节省费用来爱护农民,这是没有完全清楚致力于农业生产的方法。‎ 古人治理天下,统治者和生产者互相帮助共渡难关。农民勤勤恳恳地生产,统治者节约各项费用。农民不保留自己的体力,国家不浪费。统治者爱护他的百姓,百姓向统治者交纳赋税,他们彼此都不困窘。一个人的力量,督促他,他就能尽其所能;一天的用度,要有节制,一定要量入为出。一年的耕种所得,供给国家与百姓的食物,都来自这里,常常有所节余。所以三年里就要节余出一年的费用。现在却不是这样,耕种的人不再被督责尽力耕种;消费者不再根据收入确定支出。一年的耕种,仅仅能够缴纳国家的赋税,百姓的粮食仅够生活几个月。更严重的是,刚刚收割完庄稼(缴纳了国家的赋税),百姓就只能以糠麸秕稗为食,有的人只能靠采集橡树的果实、储藏菜根来度过冬天和春天。如果不幸遇到一次水灾或旱灾,那么饿死的人就互相压着,这是多么让人悲叹的事啊!‎ 国家停止战争已经三十三年了。曾经亲身作战的士兵到今天已经全部老死了,后来的士兵都没有听见过战鼓不懂得战阵。生长在这太平无事的年代,丰衣足食,这形势必然让人骄横懒惰。现在的卫兵晚上入宫值班,不自己拿被子却让人帮着拿;供给皇宫禁兵的粮食,不自己背却雇人背。他们如此骄横,难道能够冒着艰难困苦去作战吗?如果士兵能够吃苦耐劳地战斗,即使损害农民的利益,也是可以理解的。(可是,)这些士兵却只有“兵”的虚名,但他们实际上是骄横懒惰毫无用处的人。‎ 古代凡是身材高大壮实的百姓,都让他们从事农业生产,只在农闲时教给他们作战的方法。今天却与古代大不相同,一旦遇到灾年,州郡的官吏就用尺子去量百姓的身高并验看他们的健壮程度,招其中的高大健壮的人做禁兵;招那些身高不够并且身体不够健壮的人做厢兵。官吏招募的人多就有赏,百姓处于穷困中的就争着投身行伍当兵。所以一到荒年,留下来从事农业生产的,就只有老人和身体衰弱的人了。但那些官吏还说:不将健壮的人招为士兵,就怕他们变成强盗。哎!只知道他们一时不去做盗贼,却不知道他们一生都在骄横懒惰窃取衣食。古代让高大健壮者去耕种,让年老体弱的游乐;现在让高大健壮者游乐,却让年老体弱的留下来耕种。为什么会如此相反呢!尽心尽力从事农业生产的百姓,有时仍不免吃猪狗所吃的东西,而一旦去做和尚、当士兵,就终身安逸,生活富足,那么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就只能一天天的减少了。因此说有诱惑百姓的弊政,说的就是这样。‎ 三、语言表达专练(16分)‎ ‎11.(全国卷Ⅲ)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6分)‎ 7‎ 太阳能与风能①               。通常白天阳光强而风小,夜晚光照变得很弱而风力加强;夏季阳光强度大而风小,②           。这种互补性使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在资源上具有很好的匹配性。常见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有两套发电设备,夜间和阴天由风力发电装置发电,                   ,在既有风又有太阳的情况下,二者同时发挥作用,比单用风力或太阳能发电更经济。‎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材料主要讲的是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的问题。第一个空格,从后文看,“白天”“夜晚”“夏季”是时间,而“白天”和“夜晚”的太阳能和风能的情况是互补的,由此分析,空格处所填内容应该强调太阳能与风能“在时间上有很强的互补性”的特点;第二个空格,前文分号前的内容是对比白天、黑夜两种时间点阳光、风的特点,接着写夏季阳光强度大但风小,从对比的角度分析,空格处所填内容应该是“冬季阳光强度小而风大”;第三个空格,从前文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分析,“夜间和阴天”用风力发电,那么空格处所填内容应该涉及晴朗的白天的发电情况,即“晴朗的白天由太阳能发电装置发电”。‎ 参考答案:(示例)①在时间上有很强的互补性 ②冬季阳光强度小而风大 ③晴朗的白天由太阳能发电装置发电 ‎12.以“那些不朽的书籍”为陈述对象,重组下面的句子,可以增删词语。(5分)‎ 我们从那些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和朝代的兴亡,虽遭时光冲刷,但内容却仍然新鲜有用的不朽书籍中,接受前人的知识积累和学说成果。‎ 答:   ‎ ‎   ‎ ‎   ‎ 参考答案:那些不朽的书籍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和朝代的兴亡,虽遭时光冲刷,但内容却仍然新鲜有用,它们能给予我们前人的知识积累和学说成果。‎ ‎13.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时代给我们提出的课题,远不只是“衡中模式”,还有席卷各地的“择校热”、学龄前儿童的“幼儿园大战”等等。只要改革,就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没有“超级学校”,人们就不会为教育而发愁。在改革中让教育资源配置趋向平衡,让上升通道更为多元和公平,让每个学生的潜力充分释放出来,社会关切后顾无忧了,素质教育就会取得圆满成功。‎ ‎①改革并不一定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②   。‎ 7‎ ‎③   。‎ 参考答案:②没有“超级学校”人们并不一定不为教育而发愁 ③社会关切后顾无忧了并不一定会使素质教育取得圆满成功 7‎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