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20课 西学东渐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3
第20课 西学东渐 一、选择题 1.1840年10月,林则徐在给道光帝的密折中指出:“自道光元年(1821 年)至今,粤海关已征银三千余万两。收其利者,必须预防其害。若前此以关税十分之一制炮造船,则制夷已可裕如,何至尚形棘手?”由此可见他( ) ①批评朝廷的闭关锁国政策 ②主张利用海关税收加强海防建设 ③视“制炮造船”为“制夷”的重要手段 ④希望扭转鸦片战争的被动局面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选D。本题可用排除法。材料没有提及闭关锁国政策,故排除①,从材料内容看,③显然是材料中所提到的,故本题选D。 2.“(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 ) A.经世致用 B.“中体西用” C.维新思想 D.“兼容并包” 解析:选B。“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是对洋务派“中体西用”主张的描述,洋务派把西方先进科技嫁接到中国专制制度和传统文化上,体现了两者的结合,并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故选B项。 3. 观察右图,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漫画描绘的是抵抗派“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B.该漫画描绘的是清末“新政” C.该漫画描绘的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 D.该漫画描绘的是洋务派“中体西用” 解析:选D。本题考查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从漫画中提取有效信息:大树上,东方封建制度“嫁接”了西方先进技术,而大树的主干和土壤都是原先的“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说明以原先旧的制度体制为主,在原有体制制度上嫁接了西方的先进技术,体现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主张。 4. 某图书目录有如下内容:上古茫昧无稽考……周末诸子并起创教考……诸子创教改制考……诸子改制托古考……汉武帝后儒教一统考。据此判断该图书是( ) A.《海国图志》 B.《新学伪经考》 C.《孔子改制考》 D.《变法通议》 4 解析:选C。本题考查近代思想解放潮流。从材料中“诸子创教改制考”“诸子改制托古考”可知作者旨在宣传托古改制,只有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与之相符。 5.1846年,美国传教士约翰逊在福州台江吉祥山创办福音精舍,以学习《圣经》为主,兼修国文和自然科学(“格致”课)。这是福建省开办最早的新式普通中学教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推动了福建教育的近代化 B.近代教育是西方文明传播的产物 C.我国的思想文化近代化历程萌发于福州 D.新式学校取代私塾教育已成为当时社会主流 解析: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846年,此时洋务运动尚未开始,新式学校刚刚出现,数量稀少,根本无法取代私塾教育成为社会主流,A、D两项均错误;我国的思想文化近代化历程主要萌发于广东地区, C项错误;从材料可看出福建省最早的新式普通中学教育开办受美国传教士的影响,可判断B项正确。 6.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写道:“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这种做法( ) A.暴露了思想深处的封建纹章 B.是切合实际的理智考虑 C.是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D.躲避了卫道士们的愤怒反扑 解析:选B。从材料信息看,康有为认为,由平民百姓来改制,阻力很大,如果借助“先王”,则“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是一种切合实际的理智考虑,选B项。即使这样,康有为的思想也没有躲避卫道士们的愤怒反扑,D项错误;A、C两项明显错误。 7.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的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的“高明”之处是( )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建立政党宣传政纲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借助传统文化外衣 解析:选D。文艺复兴中许多西欧的学者要求恢复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和艺术。中国维新思想的宣传者康有为借孔子之口,托古改制,将变法说成是孔子早已提倡过的。故D项正确;A项的说法不符合文艺复兴,维新变法也没有大力提倡宗教;B、C两项不符合文艺复兴。 8.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上述观点能够用来评价( ) A.“中体西用”的思想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D.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解析:选B。康有为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因此马克思所说的“他们”是指资产阶级维新派,“亡灵”、“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是指借孔子之名。 二、非选择题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4 时间 王韬的主要活动 1849年 受英国传教士邀请,入英人所办墨海书馆工作 1862年 因上书太平天国一事被清廷发现并追缉,在英国驻沪领事帮助下逃往香港,滞港期间,协助英华书院将十三经译为英文,兼任香港《华字日报》主笔 1867年 漫游法英等国,应邀前往牛津大学、爱丁堡大学作学术演讲 1874年 在香港集资创办《循环日报》,评论时政 1879年 应日人邀请,前往日本考察四个月,写成《扶桑游记》 1886年 主持上海格致书院,推行西式教学 1894年 孙中山拜见王韬,王韬为孙中山修改《上李傅相(李鸿章)书》 材料二 由本以治末,洋务之纲领也。欲明洋务必自此始。 ——王韬《弛园文录外编》 材料三 论者徒夸其水师之练习,营务之整顿,火器之精良,铁甲战舰之纵横无敌,为足见其强;工作之众盛,煤铁之充足,商贾之转输负贩及于远近,为足见其富,遂以为立国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其富强之末,而非其富强之本也!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 ——王韬《纪英国政治》 (1)据材料一,说明王韬生活的时代背景并概括其主要贡献。 (2)概括材料二观点并作简要评价。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王韬的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一,指出其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王韬这一历史人物,人的思想受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影响,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这是解题的关键。第(1)问,王韬生活的时代背景可以结合1849—1894年的历史史实回答,即鸦片战争后到甲午战争这一时期,其贡献应依据王韬的主要活动总结概括;第(2)问,材料体现了王韬的洋务思想“由本以治末”,即中体西用,对该观点的评价可以转化为对洋务运动的评价,这样问题就简单了;第(3)问,从材料信息看,王韬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这与王韬的英国之行有关,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这一点。 答案:(1)背景:民族危机严重;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学东渐。 贡献:传播西方思想,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推动社会变革。 (2)观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评价: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但不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的道路。 (3)变化:由主张中体西用到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原因:对西方社会的了解,使王韬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是政治制度问题。 _教材答疑·名师指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解析与探究(教材P86) 请结合时代背景,对“西学中源”说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内涵进行分析评价。 提示:“西学中源”就是认为西方现有的先进科技实际在中国古代都早已有之。 (1)19世纪40-80年代,顽固派以“西学中源”说作为反对西学的武器,是一种盲目自大和保守的思想观点。 (2)洋务派以该学说作为倡导西学的依据,反映了他们的体用观,对于减少变革阻力,推动向西方学习,起了积极的作用,但也表现出人们对西方文明认识的模糊。 (3)19世纪90年代,“西学中源”说以中国封建制度对抗维新变法运动,成为顽固守旧势力反对维新变法思想的武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阻碍作用。 二、自我测评(教材P86) 概述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提示:(1)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4 (2)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倡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最初支持“中体西用”学说,后来主张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 (4)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维新变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 简述维新思潮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 提示:(1)主要内容:①要求抵制帝国主义侵略,摆脱民族危机。②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④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 (2)历史影响:维新思潮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4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