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1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部编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全册优质课教案
最新部编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 3《政治与法治》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综合探究 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中国**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二课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第三课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坚持党的领导 法治国家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法治政府 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法治社会 第四课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九课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科学立法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严格执法 第五课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公正司法 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全民守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一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力量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明确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 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实现民族自力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 裕。 2.回顾近代中国先后有哪些政*力量登上过历史舞台,对比三种建国方案, 坚信中国**党找到并可以解决中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3.结合案例,思考新中国“新”在哪,理解没有**党就没有新中国。 核心素养 【政事认同】 通过学习本节课知识,学生要确信由中国**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 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科学精神】 通过学习对比三种建国方案,认识中国**党的方案的科学性。通过历史脉 络的把握和近代社会情况的分析,懂得中国**党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历 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共同参与】 通过合作探究,了解中国**党成立前后中国政事、社会情况;比较三种建 国方案,从而明白**党对中国革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要: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及历史任务。理解“没有** 党就没有新中国”。 2.教学难点: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中国**党诞生 的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近代以来,在中国人民反抗压迫、抵御侵略的斗争中,无数仁人志士前仆 后继,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 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命运。中国**党一经成立,就团结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卓 绝的斗争,推进革新、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中国 **党领导和执政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本节课我们首先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力量。 二、讲授新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力量(板书) 探究与分享一: 1919年至1949年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新时期。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中国人民的革新经历了一段波澜壮阔的风云岁月。 如果请你参与以“新中国成立”为主题的纪录片摄制,你会重要描述哪几 个历史瞬间?为什么? 引用中国**党领导中国人民革新的实例,说明中国**党执政是历史的选择 和人民的选择。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以“新中国成立”为主题的纪录片摄制,我会重要描述五四运 动、中国**党成立、淮海战役、开国大典等几个历史瞬间。因为这些历史瞬间 对新中国的成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靠百万小推车推出来的,说明中国**党执政是历史的选 择和人民的选择。 (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板书) 探究与分享二 1939 年,毛主席在《中国革新和中国**党》中指出:“中国现时的社会, 是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 能认清中国革新的对象、中国革新的任务、中国革新的动力、中国革新的性质、 中国革新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 情,乃是认清一切革新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结合上述论断,谈谈把握近代中国基本国情的重要性。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通过理解他的话,我们体会到“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 切革新问题的基本的根据”。那么,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 学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认识和解决近代 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教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近代 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学生: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主要矛 盾。 教师:我们知道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那么近代中国的历史 任务是什么?这两者是什么关系? 学生: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摧毁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改变贫穷落 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二)各种政*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板书) 探究与分享三 在滚滚向前的历史长河中,不同的河段会现出不同的旋涡与浪花,形成所 处时代的特殊问题。这些问题既关乎国家民族发展的前途命运,也牵动千家万 户普通百姓的冷暖人生,如何面对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如何回应 时代的声音?面对上述问题,各种政*力量先后登上历史舞台。 运用你所学过的知识,说一说近代中国先后有哪些政*力量登上过历史舞 台,它们对时代的声音分别作出了怎样的回应。 学生回答:(略) 教师:近代中国先后登上过历史舞台的政*力量有:农民阶级(发动了天平 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发动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发 动了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新派(发动了辛亥革新)。 面对苦难,中国人民没有沉沦、没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奋起抗争,以 百折不挠的精神进行可歌可泣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史诗。 20 世纪上半叶,在中国的出路、前途和命运问题上,各种政*力量分别提出 自己的方案,进行了异常激烈的较量。这些方案是什么?结局是怎样的? 学生:20 世纪上平叶中国出现的三种建国方案 第一种方案 先后以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代表,极力维护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 统治,让中国继续走半殖民老半封建的道路。 被中国人民抛弃了,其代表者的统治也被摧毁了。 第二种方案 以某些中间派或中间人士为代表,幻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独立发展 资本主义的道路。没有得到人民群众认可,它的多数代表者后来也承认这个方 案在中国无法实现。 第三种方案 以中国**党为代表,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 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最终赢得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最 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教师:在近代中国三种政*力量所提出的三种方案中,为什么中国**党的方 案是正确的? 学生:1921 年 7 月,中国**党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从此, 中国人民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有比较才有鉴别。在近代中国三种政*力量所提出的三种方案中,中国**党 的方案在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中国**党 执政,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 (三)没有**党就没有新中国(板书) 探究与分享四 从北京城往西一百多千米,顺着一条奔流的小溪,可以到达一个群山环抱 的小山村——堂上村。1943 年,歌曲《没有**党就没有新中国》就诞生在这里, 并从这里传遍大江南北,经久不衰。歌曲原名为《没有**党就没有中国》,后来, 他作了修改,在“中国”前面添加了“新”字。 如今,在这首歌的诞生地,人们建起了纪念馆。许多学校在这里为学生举 办 18 岁成人礼。为什么他在“中国”前面添加了“新”字?说说你对“没有** 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理解。在歌曲《没有**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地举办 18 岁成人礼有何特殊意义?了解你所在地区有哪些革新遗址可以作为教育实践基 地,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设计一次教育实践活动。 学生回答:(略) 教师:他在“中国”前面添加了“新”字,是因为新中国实现了中国从几 千年封建专制政事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没有**党就没 有新中国”? 中国**党走上历史舞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学生:中国在由封建社会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其社会 结构和阶级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随着官办和外国人开办的工业企业的创建,中国出现了最早的近代产业工 人。中国工人阶级富有斗争精神,具有革新性,毛他们同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 系,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先进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新的领 导力量。 中国**党成立之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对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 治者所进行的斗争,存在着两个根本性的弱点:一是没有认清革新的目的和对 象,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打击真正的敌人;二是没有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特 别是工农群众,未能形成有组织的、持久的群众运动。 教师:由此可见,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党,请大家回答为什么“没有 **党就没有新中国”? 学生:中国**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对“为什么革新,怎样 革新”的根本问题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中国**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摧毁压在中国人民头 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中国**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 28 年浴血奋战,终于摧毁了三座大山,取 得了新民主主义革新的伟大胜利,于 1949 年 10 月 1 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事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此,中国人民掌 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没有**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 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探究与分享五 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事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 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新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1949 年 9 月 30 日,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他在奠基 仪式上宣读碑文。人民英雄纪念碑于 1952 年 8 月 1 日正式开始动工兴建,1958 年 4 月 22 日建成, 5 月 1 日正式揭幕。从此以后,人民英雄纪念碑成为中国人 民纪念、循怀英雄烈士的最神圣的丰碑。 《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规定:“每年 9 月 30 日为烈士纪念日, 国家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举行纪念仪式,缅怀英雄烈士。” 你知道人民英维纪念碑碑文的内容吗?碑文中的“三年以来”“三十年以 来”“由此上渊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分别指哪几个历史时期? 查找资料,分别列举这三个时间段典型事件,并加以说明。 学生回答:(略) 三、总结 ***总*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 中华民族谋复兴。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先后完成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 业,是中国阔步赶上时代,正是为了完成初心和使命。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 的建国方案是*正确的,也是唯一正确的,人民和历史选择了共产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 2 框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中国**党的领导”为核心,结合历史与现实,探究中国**党领 导和执政地位的形成、党的先进性、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本单元围绕“中国 **党的领导”,分三课进行阐述。 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通过描述 1840 年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各种 各样尝试,未能改变救中国的社会面貌;阐释中国**党一经成立,领导人民先 后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伟大革命,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认清中国**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历 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第二框“中国**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介绍了中国**党 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及其重大意义, 进一步证明:由中国**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 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了解**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所取得的成 就;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重大历史意义; 2.通过探究改革开放的背景,总结出我国改革开放的目的和重大意义; 3.理解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新的历史方位;了解新时代的丰富内涵; 通过探究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 4.通过学习中国**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过程,体悟“由 中国**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 的选择”。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认 同中国**党领导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 【科学精神】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意义、 改革开放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由此深刻体会中国** 党领导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的结论。 【公共参与】通过学习本课知识学习使学生升华对党的认识,坚定走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做有时代担当的青年,自觉投 身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建设中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和意义;改革开放的目的和意义;新 时代的的主要矛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对“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理解;理解人民和历史选择 了**党,是正确的选择。 课前准备 学生登陆国家博物馆官网,浏览《复兴之路》主题展览,感悟近代以来中 华民族的苦难历史和复兴历程。 结合预习导学案预习本课,对教材进行初步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课活动:请学生简单介绍自己在浏览《复兴之路》主题展览时感悟或者对 该展览的简介。 活动方式: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引导到这个展览浓缩了 中国**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过程即可。 二、新授 (一)建立新中国 中国人民站起来 议题一:开天辟地 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 播放《复兴之路》第三集《中国新生》片段。 议题问题: 1.视频中提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2.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下,新生的中国取得了 哪些明显的成就,表明中国人民从站起来迈向富起来的道路?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组织答案,自由发言,其他同学随时补充。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补充,归纳知识点。 知识点 1.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以崭新的姿态以利于世界 民族之林;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 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 3.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生产 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 初步确立。为我国逐步走向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 奠定了制度基础。 4.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历史任务和重大成就。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时间 1949 年建国-1956 年底 1956 年-1966 年 任务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 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 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 义改造。 坚持和建设社会主义,巩固 和发展社会主义。 成就 完成三大改造,社会经济结构 发生根本变化,生产资料公有制成 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 基本制度初步确立。 基本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 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 系,教育、科学、文化、国防等 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国际地位 提高。 5.结论:没有中国**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 国**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物质成就和历史经验,为 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行改革开放 走向民富国强 议题二: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人民富裕、国家强盛的见证 材料: 1.播放《习**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会议上的讲话》节选。 2.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路街道居民***从 1982 年开始记录家庭账本,1982 年他家总收入 836.54 元总支出 574.90 元。结余 261.64 元。30 多年过去了,他 家消费支出一年比一年多,日子越过越红火,肉蛋蔬菜的消费额明显增长,还 增加了彩电冰箱洗衣机太阳能热水器手机摩托车汽车等项目支出,账本显示, 2018 年,他家的结余是 1982 年的 200 多倍,小小的账本折射出一个普通农民家 庭生活的变化。 3.播放《中国的一分钟, 会发生什么》。 议题问题:1.据材料一,归纳我国作出改革开放重大历史决策的目的。 2.阅读材料二,说说这个家庭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中国社会的发 展,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3.据材料三,归纳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历史意义。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合作探究问题,组织答案,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同学随 时补充。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补充,归纳知识点。 知识点: 1.中国做出改革开放决策的标志: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改革开放的目的:实行改革开放,就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国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指引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 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3.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意义:不断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 发展活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使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综合国力明 显增强,国际地位明显提高。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 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 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4.结论:中国**党领导人民找到了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这是中国**党对中 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做出的伟大历史贡献。 (三)进入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 议题三:新时代,新征程,新作为 社会主要矛盾是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客观反映,对 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准确判断,为党和国家制定大政方针长远战略提供了重 要依据。 材料:1981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 题的决议》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 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 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 间的矛盾。” 议题问题: 1.查找资料,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原因。 2. 结合你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说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具体内容。 3.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 入新时代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合作探究问题,组织答案,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同学随 时补充。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补充,归纳知识点。 知识点:1.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原因(根据学生回答归纳):经过 改革开放 40 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 面进入世界前列。但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也不充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制约我国发展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问题,是现阶段各种 社会矛盾交织的主要根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 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也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 特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越来越强烈。 问题 2,没有标准答案。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定位: ①在历史阶段看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的胜利的时代。 ②在国家层面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 ③在人民层面是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④在中华民族层面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⑤在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层面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不断为人类作 出更大贡献。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 a.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族的发展来说,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b. 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来说,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 21 时代的中国焕发 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c.对人类发展来说,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 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 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 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d.结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领导人民走上了由富起来到强起来 的新征程。 总结论:回扣本节课课题,实践充分证明,由中国**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 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三、总结 总书记指出,中国**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 民族谋复兴。**党带领中国人民先后完成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新 时代,我们走上了由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征程。实践再一次证明,由中国**党 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 中国**党的先进性 第 1 框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中国**党的领导”为核心,结合历史与现实,探究中国**党领 导和执政地位的形成、党的先进性、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本单元围绕“中国 **党的领导”,分三课进行阐述。 第 2 课“中国**党的先进性”,通过中国**党的性质、宗旨、纲领和指导 思想等认识其特质,认识其在新时代继续发挥指引作用;通过分析中国**党的 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认识中国**党始终走在时代前 列、永葆生机和活力。 第 1 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核心”,介绍了中国**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核 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党的先进 性。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记忆党的性质、根本立场、根本宗旨;记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含义; 2.理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要求;理解怎样做到以人民为核心。 3.了解新时代以人民为核心的历史任务。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学党的基础知识,认同**党以人民为核心的根本立场, 加深对中国**党以人民为核心和保持先进性的理解。 【科学精神】通过列举事实,证明**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核心,始终坚持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公共参与】通过学习本课知识学习使学生升华对党的先进性认识,自觉 向党组织靠拢,自觉投身革新开放和新时代的建设中去。 教学重难点 1.**党以人民为核心的具体要求;立党为公和执政为民的含义。 2.贯彻落实党的执政理念的具体要求;**党以人民为核心的具体要求。 课前准备 上网了解**党员在这次抗击新型冠状病菌中发挥的作用,感悟党的人民立 场,感悟党群关系。 结合预习导学案预习本课,对教材进行初步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9 年末,一场突如其来的抗击新型冠状病菌的战争打破了祥和的春节气 氛。党中央一声令下,全国人民投入到了抗击新型冠状病菌的斗争中。 请学生简单介绍自己从各种媒体上获得打赢新型冠状病菌这场没有硝烟的 战争的感人事例。 学生踊跃发言,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引导到党的初心和使命上来,引 导到党群关系上来。 二、进行新课 总议题:治国有常,利民为本 议题情境:1.播放《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2. 2020 年 1 月 25 日和 2 月 3 日,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两次召开会议,研究 加强新型冠状病菌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在 1 月 25 日的会上要求各级党委 和政府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 1 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 当前主要的工作来抓。 在 2 月 3 日的会议上强调,这次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始终把 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 1 位”。 议题问题:1.视频和文字资料强调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2.中国**党为什么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核心的根本立场?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组织答案,发言,其他同学随时补充。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补充,归纳知识点。 (一)党的性质和宗旨 知识点 1.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两 则材料都强调中国**党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要位。 2.党坚持以人民为核心的根本立场的原因:(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2)党的性质 和宗旨决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任 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要位。 A、党的性质:中国**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 民族的先锋队。 B、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党的执政理念 议题问题 3. 两则材料也同时展现了中国**党的领导核心地位。请同学们结 合教材,分析材料体现了党的执政理念是什么? 4.整合本节课知识,分析中国**党应该怎样坚持以人民为核心的根本立 场? 5.进入了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党在新时代满足人民群众 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组织答案,发言,其他同学随时补充。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补充,归纳知识点。 知识点:3.党的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立党为公的含义(见教材) (2)执政为民的含义(见教材) (3)**党应怎样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 ①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 政全部活动之中,牢记执政党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坚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 权。 ②坚持人民立场和人抿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 人民智慧,切实做到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③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4. 中国**党应该怎样坚持以人民为核心的根本立场? (1)把人民利益放在首要位,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同甘共 苦,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 更不允许任何党员凌驾于群众之上。 (2)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3)坚持人民立场和人抿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精神,虚心向人民学 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切实做到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4)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 5.中国**党在新时代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目标:到 21 时代 中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 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 优越性充分展现,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当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 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总结 我们的党时刻不忘初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 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始终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矢志 不渝地带领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 中国**党的先进性 第二框 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了解中国**党的指导思想、法宝、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从而理解 中国**党为什么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2)了解中国**党的指导思想有哪些?它们对中国发展有哪些贡献?中国 **党的指导思想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是这样的关系? (3)了解中国**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 (4)**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指什么?不同时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 哪些不同的表现? (5)党员为什么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相信中国**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 【科学精神】 探究党的指导思想,并分析这些指导思想为什么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 通过历史事件和现实经历,分析为什么说中国**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共同参与】 通过社会实践,了解身边的**党员,并了解他们的先锋模范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中国**党的指导思想有哪些?它们对中国发展有哪些贡献?中国** 党的指导思想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是这样的关系? 2.党员为什么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中国**党的先进性不仅在于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核心,而且在于它始终走 在时代前列。 二、讲授新课 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板书) 探究与分享一: 2017 年 11 月 30 日至 12 月 3 日,中国**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在北京举 行。120 多个国度的近 300 个政党和政治组织领导人齐聚一堂,会议成为出席人 数多的世界政党领导人对话会。 列举实例,说明中国**党为世界贡献了哪些中国经验。 假如你参加其中的一场平行分组会,你会选择哪个主题?列出你的发言要 点。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进人新时代,意味着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 了发展中国度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 身自立性的国度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 国方案。 中国经验大体上有两类:一类是中国独特的制度设计,另一类是中国在发 展中积累的可以同广大发展中国度分享的重要经验。例如:我国的根本制度、 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不断从发展着的实际出发确定发展 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坚持以人民为核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有明显的获得 感: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坚持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有机 结合起来;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等等。 (一)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板书) 教师:中国**党的指导思想有哪些? 学生:中国**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教师:它们对中国发展有哪些贡献? 学生: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涉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各个领域, 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军事、党建等方面。同时, 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中 国**党之所以能够走在时代前列,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在于它以接续 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作为行动指南。 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 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思想。***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 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 验总结,是中国**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党人,总结新中 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核心向经 济建设的转移,实行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 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理论。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党人,在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党人,坚持以***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 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 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 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 教师:中国**党的指导思想之间是什么关系? 学生: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 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教师:为什么是这样的关系? 学生:中国**党的指导思想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与发展,不是全盘继承, 也不是全盘否定。 (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板书) 探究与分享二 中国**党的历史是一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致力指引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 七十多年过去了,中国**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中国** 党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结合历史事实,说说党为了“考个好成绩”采取了哪些举措。 党的十九大之后,***强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党面临着哪些重大挑战?列举实例加以分析。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新中国成立前夕,***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深刻分析了党进城 后面临的形势和考验,针对因为革命胜利党内表现出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 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受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明确 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告诚全党要警惕资产阶级甜言蜜语的进攻。新中国 成立后,***和党中央反复强调要反对党内的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密切党同人 民群众的联系,不要变为特权劫层,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 党的战斗力、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党和国度面临着工作重要由 阶级斗争向经济建设的转移。为了适应这种转移,党的八大提出了加强执政党 建设的一系列任务。进入开放时期以后,***鲜明提出执政党应该是什么样的党、 执政党的党员怎样才算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的问题,党之所以始终走在 时代前列,就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七十多年过去了,中国**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赶考”路上,党 面临着“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其中“四大考验”指的是执政考验、改 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四种危险”指的是精神懈怠危 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腐败危险。 ***指出,从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我们正在征程中。“考试”仍在继续,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继续把人民 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 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 教师:中国**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是什么? 学生:中国**党之所以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就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 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实践证明,这是中国**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 教师:解放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 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经济社会的每次重大发展和变革,都伴随着思 想的解放和理念的更新。 实事求是,就是要从实际出发,探求事物的客观规律,用以作为我们行动 的向导。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 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际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 于创造性,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求真务实,就是要求人们在实际工作中既正确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探求 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又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按照客观规律行事。 (三)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板书) 探究与分享三 请列举你所知道的不同时期的杰出**党员,并与同学交流他们的事迹。 不同的时期,一样的精神。同学们列举的杰出**党员在本质上有哪些共同 点? 请你对身边的杰出**党员进行访谈,了解他们是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不同时期的杰出**党员在本质上都体现了党的先进性,都发挥 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指什么? 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指**党员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践行全 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通过自己的骨干、带头和桥梁作用,影响和带 动身边群众共同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 教师:**党员为什么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学生:(1)**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由中国**党的先锋队性质所决定的, 也是中国**党的先进性的直接而具体的体现。 (2)**党员好比党的肌体的细胞,每个细胞都健康,党的整个组织就坚不 可摧。因此,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 是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源泉,是党不断取得胜利的坚强保 证。 (3)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党人的政治灵魂, 是**党人经受住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教师:不同时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哪些不同的表现? 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在艰 苦的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党员前仆后继、顽强战斗、英勇牺牲。在社会主义 建设和实践中,广大党员不图名利、辛勤劳动、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树立了 **党员的光辉形象。 教师:**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学生:中国特色社会**进入新时代,要求**党员在新征程上更加珍惜工人 阶级先锋队战士的光荣称号,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做学习的模范,做贯 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做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的模范,做服从 组织、严守纪律的模范,做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的模范,做坚持真理、修正错 误的模范,做密切联系群众的模范,做培育和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模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课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第 1 框 坚持党的领导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中国**党的领导”为重点,结合历史与现实,探究中国**党领 导和执政地位的形成、党的先进性、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本单元围绕“中国 **党的领导”,分三课进行阐述。 第三课“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从中国**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本质的特征入手,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并且把握进入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新纪元,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 执政,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第 1 框“坚持党的领导”,介绍了党的领导方式,新时代怎样加强党的领 导。通过学习本节课知识,明确党的领导是社会建设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认 同党的领导,树立“一心一意跟党走”的意识。 教学目标与重点素养 教学目标: 1.坚持理解党的领导的重大意义;识记党的领导方式的含义、体现和要求。 2.理解新时代加强党的领导的要求重要意义。 3.区分党的领导方式的异同;理解党领导并不是包揽一切。 重点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政治认同:认同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的结论。中国**党 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科学精神】通过学习,明确党的领导方式是一套有密切联系的科学系统; 通过身边事例,理解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公共参与】通过合作探究,体悟中国**党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 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自觉学党的理论,立足自身实践,参与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党的领导方式的含义、体现和要求;新时代加强党的领导的要 求及意义。 2.教学难点:理解党领导并不是包揽一切。 课前准备 上网了解中国**党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中发挥的领导重点作用。 结合预习导学案预习本课,对教材进行初步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2019 年末,一场突如其来的阻击新型冠状病菌的战争打破了祥和的春节 气氛。2020 年 2 月 3 日,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强调,“疫 情防控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各级党委和政府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 调、统一调度,做到令行禁止。”全国上下凝心聚力、科学施策,上下同心、 众志成城,汇聚起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就一定能取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 导入问题:如何理解中国**党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战役中发挥的作用? 活动方式: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归纳成几个方面,抓住一条:“中 国**党的领导”。 中国**党是怎样发挥领导作用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新授 总议题:新时代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一)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议题一:党的领导方式 情境:1.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 1 月 25 日、2 月 3 日和 2 月 5 日三次召开常 委会,部署安排阻击新冠肺炎战役工作。党中央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在 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要求全国上下一盘棋,各级党委和政 府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 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 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 指南,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3.视频《让党旗飘扬在战“疫”一线》。 议题问题:1. 三则材料分别体现了党的什么领导方式? 2.新时代应该怎样践行党的领导方式? 3. 分析三则材料,归纳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重大意义。 活动: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组织答案、发言,其他同学随时补充。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补充,归纳知识点。 知识点:1. 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主要包括政治领导、思 想领导和组织领导。 (1)政治领导 ①含义:就是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道路、政治原则方面的领导。 ②体现:主要体现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 ③要求:要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重要的是,增强政治意 识、大局意识、重点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 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重点。 (2)思想领导 ①含义:就是党在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上的领导。 ②体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列宁主 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 全党、教育人民,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 ③要求:要统一思想、集中智慧、凝聚力量,重要的就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重点代价观,培养社会主义现 代化强国建设者,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3)组织领导 ①含义:就是党在组织体系和组织工作方面的领导。 ②体现:主要体现为党的各级组织、党的干部、广大党员组织和带领人民群 众为实现党的任务和主张而奋斗。 ③要求 a.贯彻执行: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工作部署得到贯彻执行。 b.集聚人才:重要的就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 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 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2.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重大意义。 中国**党是我国的政治领导力量。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党 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中国**党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具 有重要意义。 3.(拓展)三种领导方式的联系 (1)党章规定: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 (2)中国**党对国家社会生活的领导方式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 领导。这三个方面的领导是统一不可分割的。政治领导是根本,思想领导是灵 魂,组织领导是保证。实行党的正确领导,任何一方面都不可偏废。 (二)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议题二:坚持党的领导 新时代 新要求 情境:明确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强调,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加强党对 各领域各方面工作领导,确保党的领导全覆盖,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 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议题问题:1. 请同学们结合时政材料或者当地实际,说出新时代党坚持和 加强自身领导的案例。 2. 结合教材知识,谈谈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其 原因是? 3.“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是不是表示党包办一切,为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查找教材,解决问题。第二个问题,可以讨论后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发言,引出教材知识。 知识点: 1.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具体要求。 (1)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设: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就是要确 保党始终处于领导重点地位,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 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 项制度,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健 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 (2)党与国家机关的关系: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加 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支持人大、政府、政协、监察委员会、法院、检察院依 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 (3)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还具体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 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体现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 各个环节。 2.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原因。 (1)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落实发展人民群众的思想,建设现 代化经济体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正确认识和 应对复杂的国际局势。 (2)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 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改革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可靠保 障。 (三)(拓展延伸)党领导不等于包揽一切。 (1)***早就指出过,所谓“党领导”并不等于包揽一切。领导一切是指大 政方针的领导,而不是具体事务上的大包大揽。 (2)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并非党要取代国家和政府的职能。坚持和加 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是什么事情都由党组织来干。 (3)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并不是事无巨细,更不是“包打天下”,而 是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保落实,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 方。 三、总结 中国**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度的优势。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决维护总书记党中央的重点、全党的 重点地位,不断完善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 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课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第二框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原因、意义。 (2)理解怎么样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3)理解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内涵及要求。 (4)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关系是什么?坚持科学执政、民主 执政、依法执政,目的何在? 4.论证从严治党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怎么样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内涵 及要求。 2.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关系是什么?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 政、依法执政,目的何在?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1.必要性 (1)在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 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 群众危险、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2)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 纵深发展。 2.重要性 (1)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这是党的建设的一贯方针和要求。 (2)关系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兴衰, 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二)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1.科学执政: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探索和遵循**党执政规律、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提高长期执政能 力,并按照客观规律执好政、掌好权。 2.民主执政 (1)含义:坚持为了人民执政、依靠人民执政。民主执政强调人民群众的 历史主体地位。 (2)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民主的制度、民主的形式、 民主的手段保证在国家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坚持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团结一 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 根本利益,从而巩固和扩大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 3.依法执政 (1)重要体现:依法执政是中国**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党在宪法和法律的 范围内活动。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 为国家意志,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 (2)具体内容: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 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化、规范化,以法治的理念、 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国理政。 4.三种执政方式的关系: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有机统一的, 其中科学执政是基本前提,民主执政是本质所在,依法执政是基本途径。 5.三种执政方式的目的: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目的在于 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 位和执政地位,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实现党的执政使命,指引承载 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二、合作探究 (一)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材料] ***总书记在 2019 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 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的重大 意义,对领导干部坚定斗争意志、把准斗争方向、明确斗争任务、掌握斗争规 律、讲求斗争方法提出明确要求,也为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投身伟大 斗争提供了思想和行动指南。中国**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全面从严治党是进行伟大斗争的重要 内容,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探究任务] 1.(解释与论证、政治认同)哪些挑战和危险推动着从严治党这场“斗争” 的开展与延续? 2.(预测与选择、政治认同)坚持从严治党对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有何意义? (二)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材料]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 定》,强调: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 政的执政党。***同志也强调,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 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 能力。 三、课堂总结 1.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进入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在新形势下, 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 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及腐败危 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党的面前。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关系党的先进性、 纯洁性,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把自 身建设好、建设强,不断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巩固党的 领导核心地位和执政地位,指引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 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2.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探索和遵循**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 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提高长期执政能力,并按照 客观规律执好政、掌好权。 3.坚持为了人民执政、依靠人民执政。民主执政强调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 地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民主的制度、民主的形式、民主的 手段保证在国家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坚持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团结一切可以 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益,从而巩固和扩大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 4.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 法、带头守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 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化、规范化,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保证 党领导人民有效治国理政基本方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第四课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一框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必修 3《政治与法治》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中的第四课“人 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一框的内容。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 第一目“我国的国体”。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国 体的定义、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阐明了我国的国家*权以工人阶级为领 导、工农联盟为基础,并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中,结成了广泛的爱国统 一战线。 第二目“广泛、真实、管用的民主”。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 容,介绍了民主的含义,并通过逐一列举分析,阐明了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 型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广泛、真实、管用的民主。 教学目标 1.知道国体、民主的含义,了解我国国体的内容;懂得我国国体的人民性 质和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 2.能够结合实际阐述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利益的广泛、真实、管用的 民主。 3.通过对本框内容的学习,深刻领会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利益的广泛、真实、管用的民主。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利益的广泛、真实、管用的民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看视频:《“人民民主专政”首次提出,“工农民主专政”被取代》 (上图是视频“【课程引入】‘人民民主专政’首次提出,‘工农民主专政’ 被取代”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 总结:人民是这个国家的主人,体现人民至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这既是 我们党的一贯主张,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人民当家作主是 由我国的国家性质也就是国体决定的。 二、新授 (一)我国的国体 分析:***讲话、***讲话、国微的含义,说明我国的国体。 材料 1:70 年前,1949 年 6 月 15 日,开国前夕,***在新政协筹备会议第一 次全体会议开幕式上豪情满怀地说:中国人民将会看见,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 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 地,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 材料 2:70 年后,2019 年 9 月 25 日,***出席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运仪式, 向参与机场建设和运营的广大干部职工饱含深情地讲:“共和国大厦就是这样一 块砖一块瓦建成的。我们很自信,有这种雄心向前奋斗,一步一步往前走。雄 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中国一定行,中国一定能。而这个基石就是 人民,人民群众是的英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 材料 3:国微的含义 总结:国家性质也就是国体,明确了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国家*权 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两位领导人的讲话都阐明了我国国家*权的人民性质。在 中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中国**党执政的基石,也是中国自信的根基。 而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微含义来看,国微象征着中国人民自“五四”运 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 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四颗小五角星环绕一个大五角星,象征着中国**党领导 下的全国人民的大团结;齿轮和麦稻穗象征着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工农联盟;天 安门则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和民族精神,同时也是我们首都北京的象征。 从国微的含义中也可以看出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 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也是在宪法中明确规定的我国的国家性质。 1.领导阶级——工人阶级 2013 年 4 月 28 日***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谈到:“工人阶级是我国 的领导阶级,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我们党坚实可靠的阶级 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 工人阶级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具有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已为中 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所证实。不同历史时 期涌现的劳动模范就是工人阶级中的闪光群体,为人们所熟知。 革命战争年代,“边区工人一面旗帜”赵占魁 新中国成立后,“高炉卫 士”孟泰 改革开放时期,“金牌工人”窦铁成 新时代,火箭“心脏”焊接人高凤林 总结:在中国**党领导中国人民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为社会主义 新中国的伟大历史变革中,工人阶级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领 导阶级,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思想的指引下,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 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为建设社会主义,作出了很大的牺牲和努力, 表现出“特别能战斗”的革命精神。在中国**党领导中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工人阶 级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奋斗,艰苦创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大事业又谱写了新的历史篇章。这一切都充分说明,中国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 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 2.同盟军——农民阶级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了人口的大多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农民阶级深受压迫和剥削,他们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与工人阶级 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天然的联系,是工人阶级可靠的天然的同盟军,是无产阶级 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农民的情况有了很大变化,但农村人口仍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依旧是工人 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工农联盟不仅是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 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3.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爱国统一战线 我们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实质,就是要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之下,实现全国 各民族、各党派、各方面人民广泛的团结。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 我们党始终把统一战线和统战工作摆在全党工作的重要位置,努力团结一切可 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有利因素,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营造 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 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 (二)广泛、真实、管用的民主 1.原因 民主作为国家制度,是指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 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中国的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原因在于社会主 义新中国的建立,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亿万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观看视频:《中国民族歌剧<白毛女>》,对比村民选举填写选票图,分析命 运的改变 总结:《白毛女》中“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 主题思想,真实地反映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村中贫苦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 盾,证明了只有**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才能砸碎封建枷锁,使喜儿以及与喜儿 有着共同命运的千千万万农民得到解放。也才有右图中白发苍苍的老人填写选 票,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始终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 于人民”, 在政治生活和一切治理活动中体现人民意志,是维护人民利益的广 泛、真实、管用的民主。 2.广泛的民主 举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定期举行的人大代表选举,从根本上保证了每 一个符合条件的中国百姓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 通过与时俱进地调整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分配,确保不同地区、民族、行 业、党派都有一定数额的代表,实现了人大代表的广泛代表性。 建立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通过政党协商协调中国**党所代表的广 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 8 个民主党派各自所代表和联系的一部分社会群体的利益, 实现了党在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中,政治考量和利益代表的广泛性。 观看视频:《上海:张选民见证 63 年选举权》 总结:人民可以依法选举人民代表,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民主管理、 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人民群众成为国家政治上的主人;在社会文化生活中, 人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享有信仰自由、文化创造与文化享受的多种、 广泛的文化权利,人民群众成为文化上的主人。因此,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不 局限于政治领域,而是广泛深入到经济、社会、文化等与人民利益相关的方方 面面,不断地丰富了民主的内涵。 “广泛”体现在“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和“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人民是国家权力的主体,人民当家作主是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因此,承认、保障和不断扩大人民权利,是 民主政治的基本含义。扩大人民有序参与政治,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 自由,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保障人民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热情、主动性、 创造性,为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强大动力。 3.真实的民主 观看视频:《济南:基层协商民主提升老旧小区居民归属感》 总结:“真实”体现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 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保障人民权益。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加 强人权法治保障。通过开展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 基层协商、社会组织协商,组织人民内部各方面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和 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开展广泛协商,更 好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增强了决策的科学 性和实效性。再比如我们鼓励民族地区和基层地区结合各自实际,开展丰富多 彩、生动活泼的民主政治实践,形成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从更深层面培养了人民的民主意识,拓展了民主的实践维度。 4.管用的民主 观看视频:《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实用有效》 总结:“管用”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就是要激发人民创造活力,民主政治成为调动人民主动性为实现国家现代 化而奋斗的重要政治机制。“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 解决人们要解决的问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使社会主义民主具有更 旺盛的生命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协商民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仅有 形式和独特优势,通过增进共识,找到大公约数,保证人民广泛持续深入参与 日常政治生活。基层民主制度则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爱国统 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是中国人民凝心聚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法宝。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 三、课后活动: 观看音乐会:中央民族乐团演奏《白毛女》,在音乐中感受历史,体会人民 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课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框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含义、必要性和重要性;知道国家 性质和国家职能的关系;了解国家职能的内容。 2.能力目标:具备分析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支持国家履行职能。 教学重难点 1.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国的国家职能。 2.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国的国家职能。 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组织学生完成探究与分享“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观看中国人民抗日 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纪念大会阅兵式上,解放军方队的威武雄壮之 姿,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 武装警察部队各自的作用。 二、坚持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1.组织学生完成探究与分享“民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依据教材,讲解发 扬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 2.讲授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的结合。 3.组织学生完成探究与分享“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意义”。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靠保障 1.依据教材,讲解我国的对内职能。 2.组织学生完成探究与分享“也门撤侨”,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谈谈对我国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解。 3.讲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组织学生观看相关视频资料,了解国家安 全的具体内容。 4.结合上述探究与分享,依据教材,讲解我国的对外职能。 四、结束新课 我国始终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民主与专政的统一,对人民实行民主, 对*人实行专*。国家职能的履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靠保证。国家履行 对内对外职能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太平、荣誉和利益。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必要性和重要性, 知道了国家的对内对外职能,能够更加对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充满信 心,能够更加自觉地爱护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国家太平。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五课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一框 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认同并支持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和人大代表行使 职责。 2、科学精神:理解并区分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与人大代表的权利。 3、法治意识:了解我国宪法和法律中对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大代表的 权利与义务的规定。 4、公共参与:通过社会实践,感悟“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这句话。 教学准备 【教师】:整合教材、收集案例、设计探究体验活动、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教材,搜集与知识联系的案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PPT:播放视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探究:结合视频和大家搜集的实例, 同学们小组探究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 教师:总议题: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利器 教师:下面我们看一组图片,PPT:展示关于人民代表大会的图片。同学们 结合材料与课前搜集的材料,思考:1、我国人民是如何行使国家权力的?2、 结合以上图片或者列举人民代表大会工作的实例,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如 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 学生交流:略 二、新授 教师:议题一: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 活动设计: PPT:展示图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思考: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什么? 学生交流:略 教师:1、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那么,人民怎样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学生交流:略 教师:(1)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各级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 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在这里 要注意:人大代表直接行使国家权力人大代表直接行使国家权力,,人民间接行使国家权力人民间接行使国家权力。。(2)由权力机关 产生行政、监察、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利。 活动设计:出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流程图,同学们分组讨论,然后找代表 填写。 学生交流:略 教师:出示专家点评“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图片,引导学生加深对民主 选举的理解。 活动设计: PPT:播放视频《01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今天闭幕 凝心聚力再出发 风 雨无阻推进复兴伟业》探究: 材料体现了全国人大的地位是什么?全国人 大与国务院、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之间是什么关系?全国人大有哪 些职权? 学生交流:略 教师:议题二:人民代表大会肩负对人民负责的任务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性质:我国高国家权力机关。 (2)地位:在我国国家机关组织体系中居于高地位。 出示国家机构体系,引导学生理解全国人大的地位。 (3)职权:高立法权;高决定权、高任免权;高监督权。 活动设计: PPT: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探究图片内容体现人民代表大会什么职权? 学生交流:略 教师:人大的几项权力我们要注意区分,不要看到有“决定”二字就认为 是决定权,一定要看决定的内容是什么。 活动设计: PPT:播放视频《十三届全国人大人大代表构成》结合视频,探究:十三届 全国人大的代表有哪些特征? 学生交流:略 教师:作为我国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糖 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 视频中介绍的十三届全国人大的代表符合要求,具有广泛代表性。人大每届是 五年。 PPT:出示图片《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议程》引导学生进 一步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任务。 活动设计: PPT:播放视频《02 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多个法律草案》引导学生结合 视频,探究: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怎样一个机构? 学生交流:略 教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是 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全国人大负责 并报告工作,行使宪法规定的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以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PPT:出示图片《全国人大的机构构成》,思考:专门委员会是怎样的机构? 学生交流:略。 教师:为了更好地开展经常性工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各专门委员会。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各专门委员会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的领导。 PPT:出示图片《几组容易混易错的概念》,引导学生分组探究,找到区别, 然后分组回答。 学生交流:略 活动设计: PPT:播放视频《0370 秒带你看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代表怎样代表人 民发声的》,结合视频,探究:人大代表的地位是什么?人大代表有哪些权利 和义务? 教师:议题三:人大代表——人民利益的代言者 PPT:出示《人大代表风采》等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人大代表肩负的使 命。 学生交流:略 教师:人大代表是如何产生的? PPT:出示图片《人大代表产生的方式》等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人大代表代 表人民。 学生交流:略 教师: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 (1)县级、乡级人大代表是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 (2)全国、省级、设区的市级人大代表是由人大*举产生。也就是间接选 举产生。 教师:那么,人大代表的地位是什么? 学生交流:略 教师:(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活动设计: PPT: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探究人大代表有哪些职权? 学生交流:略 教师:人大代表肩负重要职权:审议权、表决权、质询权和提案权。 活动设计: PPT:出示易混易错《人大和人大代表的职权》引导学生分组探究,然后学 生回答。 学生交流:略 活动设计: PPT:出示图片《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代表通道》和视频《04 全国人大 完善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结合材料探究:人大代表肩负着怎样的责任? 学生交流:略 教师:(1)要进一步健全代表联络机制,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各级人大代表应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采 取多种方式经常听取意见和要求,回答询问,帮助所在地方的人民政府推进工 作。 (2)人大代表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 他们来自人民,肩负人民的重托,应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 务,并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三、小结:学生总结 四、课堂练习:略 五、布置作业:理解记忆,做好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五课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二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实例,明确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地位,深刻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来自人民,感悟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聚焦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议程,运用实例说明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职权的 具体表现。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以及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理解人民代 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查阅资料或走访人大代表,了解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与义务,明 确人大代表肩负人民的重托,增进对人大代表的认识和理解,提升信息搜集及 归纳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思考: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然而,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 的大国,这么多人当家作主,该如何行使国家权力呢? 二、新授 (一)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1.分析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理解我国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 管理国家的权力。 2. 组织学生完成探究与分享:结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议程,了解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主要有哪些职权。 3.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组成和常设机关。 (二)肩负人民重托的人大代表 1.依据教材,结合“专家点评”讲解我国各级人大代表的产生 2.分析人大代表的职权 3.组织学生完成探究与分享:结合具体实例,说说“民有所呼,‘会’有所 应”是如何在全国人大代表身上体现的。理解人大代表的肩负的责任。 三、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第一框 中国**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教学设计 教材:部编版思想政治高中一年级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民主党派的性质;我国各民主党派的名称;中国**党和各民主党派 的友党关系 2、明确中国**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 度,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了解我国的政党关系和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基本方针、根本活动准则 和重要机构。 4、理解我国政党制度对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对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所显示的优越性。 (二)能力目标 (1)学会知识迁移,自主探索、分析,并构建本节内容的宏观知识结构。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使学生拥护这一制度,增强维护、 巩固这一制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能够旗帜鲜明地抵制和反对歪曲、破坏这一 制度的言论和行为。 教学重点、难点: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的内容 教学方法情景设置、课件演示法、问题法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年的“两会”指哪“两会”?出示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开幕式和国家 领导人的图片[目的: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走进“两会”激发学生兴趣, 了解学生对时事的关心程度] 二、新授 (一)共商国是,同舟共济 师:在我国有哪些民主党派?国民党是民主党派之一吗?是不是任何人都 可以加入民主党派呢? 生:略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对容易混淆的党派加以特别强调,同时强调指出民 主党派的性质, (二)执政参政特色鲜明 [板书]1、我国的政党制度 国**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也是 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概况我国的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 点。 [板书]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中国**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 党,他们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而非共同执政。 师:中国**党怎样领导各民主党派。 生:略 师:[板书]强调中国**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 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的领导。但组织上相互独立,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 本原则。 [板书]多党合作的“十六字”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 荣辱与共”;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P70,理解“十六字”方针和根本活动准则。 [板书]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要机构) 师:[出示图片],猜猜他是谁?担任什么职务? 设置易混易错观点:同人大一样,都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履行国家职能。 生:略 师: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也是中国**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 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这 是政协的性质。 [根据政协的主要职能,从网上或报刊上精选一个近的人民政协的活动材料] 归纳出政协的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同时强调政府职能,二 者不能混淆。 (三)适合国情优势显著 师:在我国只有**党是执政党,所以我国的政党制度就是一党制。 生:略 澄清模糊认识,分清我国政党制度与西方的一党制的区别所在。如果时间 允许可写成副板书。同时归纳出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P71。 三、小结: 本节课主要了解我国新阶段的八大民主党派的基本情况和性质,重点了解 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主要内容,并集合实际分析了我国政党制的优越性。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第二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3.理解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 能力目标 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让学生 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2.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善于将不 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育学生理解并拥护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 一制度的历史责任。 教学重点、难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 则,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关系。这一民*关系的形成, 与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分不开的,下面就学习我国的民族制度问 题。 二、进行新课 (课堂探究)学生动手在地图上画出我国五个民*自治区,引起学生课堂学 习的兴趣 (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几个探究性问题。 教师点评: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可以看出,我国在处理民*关 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法律形式保障自治民族的合法权益,对巩固和 发展社会主义民*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有重要意义。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内容,按照学案指导,思考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 义和内容是什么? 1.含义: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 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学法指导)前提 民*自治地方 民*自治机关 地位 2.民*自治地方的设置与自治机关 我国民*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民*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 政府。(不包括党的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我国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3.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管 理本民*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图表,看看自治机关有哪些自治权?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踊跃讨论,踊跃发言 教师总结: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自治机关的自治权,范围、内容 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主要有:立法自治权、变通 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等。 (合作探究)学生动手做做连连看连线,进一步掌握自治权的内容 (学生活动)多媒体展示资料,学生分四组比赛判断是自治权的那一种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这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互相依存的 民*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内容,思考讨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表现在哪 里?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讨论,踊跃发言 1.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民族区域自治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集中统一领导 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 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感情结合起来,自觉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 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民*自治地方充分享有自治权利。自主管理本地内部事务,满足了少数民族 人民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 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关系 民*自治地方以一个或几个少数民族为主体,同时包括当地居住的汉族和其 他少数民族,各族人民和各族干部之间联系更加密切,逐步消除了历史上留下 来的民族隔阂。 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自治机关能够结合本民族、本地区特点,把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与国家的 整体利益协调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调动各族人民参加国家建设 的热情、创造性。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学习了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通过学习深刻领会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对于维护和实现民族地区人民的权益,维护国家统一, 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等,有重要意义。 四、课余作业 *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以来,尤其近些年,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深入实 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同时自治区还坚持协调发展,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自治区开始步入“又好又快”发展之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框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必修 3《政治与法治》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中的第六课“我 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第三框的内容。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 第一目“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 等内容,介绍了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分析了村民委员会、居民民委员会的产 生和职能,阐明了基层民主所具有的特点。 第二目“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 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我国城市和农村的广大人民如何通过民主选举、民主 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丰富多彩的基层民主实践来保障享有 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阐明其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作为社会主义民 主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知道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了解基层群众自治的特点,懂得基层群众自 治的意义。 2.能够结合实际阐述人民群众通过哪些形式的实践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3.通过对本框内容的学习,深刻领会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扩大基层民主、 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权力的基本政治制度,长期坚持,并在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中深入推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基层民主的特点;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 主权利的生动实践形式 教学难点: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教学过程(所有涉及视频及相关资料可选择性使用) 一、导入: 观看视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上图是视频资源“【知识解析】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截图;如需使用,可 下载播放。) 总结: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指的是人民群众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 居住地范围内,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 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是伴随新中国发 展历程而生长起来的基本政治制度。这个视频中,详细地介绍了我们这节课涉 及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不同职能,反映了基层群众自治的生动实践。 接下来,我们对这些内容再做进一步的学习了解。 二、新授 (一)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1.村民委员会 (1)产生 观看视频:《韦焕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探索者》 (上图是视频资源“【典型案例】韦焕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探索者”截 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 总结:1981 年,在广西合寨村,村民挂出一块写着 “村民委员会”字样的 木牌,开始了村民自治的实践,成为中国实行村民自治的“第一村”。 1982 年 12 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 确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指出了农村社会管理 的基本方向,正式确立了村民委员会作为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法律地位。 1987 年 11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试行)》 获得通过,村 民自治进入了法治化、制度化的阶段。之后经过几次修订,后一次修订是 2018 年 12 月 29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决定。 我国广大农村已经普遍建立了以村民委员会、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 载体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 (2)职能 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其主要 职能是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选举 产生,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基层群众自治的内容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直接相关。比如村集体经济收益的 分配、村办学校、村建道路等公益事业的兴办及经费筹集、村干部报酬补贴、 生活困难救助人员的确定等,都与大家的利益相连,基层群众很关心、有参与 的热情。在农村基层治理实践中,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是村民规范 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本村的日常事务,实现自己的事 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的有效途径。 实践证明,实行村民自治,坚持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 主监督,既有利于充分发挥农民群众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又有利于在农村 基层建立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社会管理机制,从而促进农村 各项事业的发展与和谐稳定。 2.居民委员会 (1)产生 1949 年 10 月 23 日,新中国弟一个居委会——杭州市上城区上羊市街社区 居委会成立。 1954 年 12 月 31 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了《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1980 年 1 月 19 日重新公布。据此,首先在市 辖区和不设区的市设立了居民委员会,以后又逐步在镇和乡政府驻地的小集镇 设立了居民委员会。 1982 年,城市居民委员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被一起写进宪法。 1989 年 12 月 26 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 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居民委员会被确定为城市居民 自治组织,对改革开放条件下城市居民自治的性质、任务、组织形式及其他相 关制度作出了全面规范。 2018 年 12 月 29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修改城 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决定,居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五年,其成员可以连选连任。 目前,我国城市地区已经普遍建立了由社区居民通过间接或直接方式选举产生 的社区委员会或社区居民委员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 新中国弟一个居委会的产生: 自清代以来,杭州基层管理实行街村制。直到 1934 年,国民党政府在各省 市建立起保甲组织,以户为单位,10 户 1 甲,10 甲 1 保,3 保以上为联保办事 处。 1949 年 10 月 11 日,杭州市政府举行了一次联席会议,商讨取消旧社会的 “保甲制度”,建立新政权的基层组织等相关事宜。 1949 年 10 月 17 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取消保甲,建立农村乡、村政 权的指示。根据该指示,杭州市民政局提出了筹建居民委员会的工作方案,决 定在上城、下城和江干率先试点。 1949 年 10 月 23 日晚上 7 点,西牌楼小学灯火通明,聚集了 200 多人,代 表着上羊市街的 2000 多位居民,选举居委会。很多人并不识字,只能在选票上 画个圈。终,几百个红圈,圈出了新中国的第一个居委会。拉黄包车出身的杭 州小伙子陈福林当选为新中国弟一个居委会主任。上羊市街社区有一个“邻里 系列”,先后成立了包括邻里值班室、邻里学院、邻里大管家、邻里援助会等等 社区协商治理的新模式,倡导居民“自己的事情自己办、大家的事情大家协商 办”。 纪念陈福林的雕塑 (2)职能 举例说明:上羊市街社区居委会 上羊市街社区居民委员会 群众当家做主人,共议社区事务,强化基层公权力监督 2018 年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项目资金要由居民共同承担。能不能把钱用到 刀刃上?会不会出现截留和浪费?对于这些问题,很多居民表现出了担忧,对 出钱心存疑虑。社区纪委和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共同组成监督组,并邀请居务 监督委员会成员徐云全程见证、全程参与,在每一次走访中答疑解惑。终,加 装电梯项目顺利施行,做到了每一分钱的来源与去向都让群众看得明明白白。 为增强群众的参与度与自主性,上羊市街社区推出“民事民提、民事民议、 民事民决、民事民筹、民事民办、民事民评”的六步工作法,主动公开财务账 目和权力清单,让权、钱、事、物由群众掌握,受群众监督。 2016 年社区管辖范围内的金狮苑小区物业公司突然撤走,业委会又面临换 届,小区出现诸多问题:高层楼房自来水管老化严重,消防供电设施毁坏,车 库垃圾堆积成山,车辆乱停乱放……一时间,小区陷入瘫痪状态,居民个个怨 声载道。 上羊市街社区党委挨家挨户做工作,发动金狮苑小区骨干党员竞选新一届 业委会,成立党支部,让小区管理重新有了生力军。在上级有关单位的帮助下, 5 家资质好、信誉高、老旧小区管理经验丰富的物业服务企业被挑选出来,供业 委会实地考察筛选。与此同时,社区党委牵头组建起社区、业委会、物业服务 企业协同治理联合体——“业联体”,建立三方议事协商、问题闭环流转、阳光 财务监管的工作机制。 社区党委邀请自来水公司到居民楼进行现场改造,并与辖区单位商议协调, 挤出 30 个错时停车车位,为小区居民解决了用水难、停车难等棘手问题。 总结:自治是基层社会运行的重要方式和依托,是基层社会充满活力的重 要源头。它不但有利于激发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增强社会认同,还有利于减 少矛盾冲突、增进社会和谐。按照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居民委员会是城市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其任务是保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 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居 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选举产生,向居民会议 负责并报告工作。居委会成员居民选,社区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务居民管。这 大大调动了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也有效提高了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 素质和能力。 (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社会主 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人 民群众通过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这些群众自治组织,依法直接行 使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利,广泛参与基层 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管理。实践表明,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参与人数众多、自 治领域广泛、民主实践生动,展现出旺盛的生机活力。 1.民主选举 观看视频:《探索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新举措 扩大基层民主》 (上图是视频资源“【典型案例】探索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新举措 扩大基层 民主”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 总结: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农村的村民委员会和城市的居民委员会, 按法律规定均由本居住地的村民或居民选举产生。在农村,村委会主任、副主 任和委员的产生采取村民直接选举的办法,实行无记名投票、公开计票,选举 结果当场公布。在城市,社区居委会正从过去的居民代表选举,向更高比例的 居民直接选举发展,选举程序更加规范,给城市基层治理带来显著变化。 截至 2018 年底,全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共计 65.0 万个,其中:村委会 54.2 万个,比上年下降 2.2%,村民小组 449.1 万个,村委会成员 221.5 万 人,比上年下降 1.2%;居委会 10.8 万个,比上年增长 1.3%,居民小组 156.3 万个,居委会成员 57.9 万人,比上年增长 2.3%。全年共有 27.6 万个村(居) 委会完成选举,登记选民数为 2.8 亿人,参与投票人数为 2.3 亿人。 2.民主协商 观看视频:《基层协商》 (上图是视频资源“【典型案例】基层协商”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 总结:城乡基层的公共事务千头万绪,应该也由众人商量着办。只有本着 有序参与的原则,让居民或村民合理表达意见和建议,求同存异,才能找出解 决问题的好方案,促成基层社会的和谐。我国城乡的基层民主协商,在街道或 乡镇、社区或行政村以及企事业单位等不同的层次展开,也贯穿基层治理的全 过程。 3.民主决策 观看视频:《河南:深化拓展“四议两公开”推进基层民主科学决策》 (上图是视频资源“【典型案例】河南:深化拓展‘四议两公开’推进基层 民主科学决策”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 或观看视频:《魏瑛:“自下而上”居民自治走出基层治理新格局》 (上图是视频资源“【思政广角】魏瑛:“自下而上”居民自治走出基层治 理新格局”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 总结:城乡基层的公共决策与每家每户的利益直接相关。按民主决策要求, 在农村,凡关系村民公共利益的事项都要由村民以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方式集体 作出决定,在城市,社区公共事务的民主决策通过召开居民会议进行。 4.民主管理 观看视频:《上海:“三会制度”开启基层民主自治新模式》 (上图是视频资源“【典型案例】上海:“三会制度”开启基层民主自治新 模式”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 或观看视频:《天津佳荣里社区:实行居民自治 建设和谐社区》 (上图是视频资源“【典型案例】天津佳荣里社区:实行居民自治 建设和 谐社区”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 总结:在法律上,基层公共事务的管理属于本村的全体村民或本区的全体 居民;在现实运作中,一般要通过一定的程序,授权给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来进 行。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推动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 化,是做好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 5.民主监督 观看视频:《重庆:推广群工系统 基层民主监督的“好窗口”》,学生分析 如何更好地实现民主监督。 (上图是视频资源“【典型案例】重庆:推广群工系统 基层民主监督的‘好 窗口’”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 总结:负责城乡基层公共事务管理的居委会和村委会,事实上都掌握一定 的权力。要防止以权谋私,尽可能避免管理工作的失误,实行民主监督。凡是 与基层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和需要让基层群众知晓的事项都应公开,让每个居民 或村民了解,还应对基层自治组织的实际管理工作进行评议。 人民群众也正是在直接参与基层各项事务的决策、管理、监督过程中,逐 渐了解了什么是群众自治、怎样做才符合民主法治要求,从而逐渐提高当家作 主的能力。 学生探究活动(一):结合前面所介绍的基层民主实践和村委会、居委会的 职能,分析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对于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 总结: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利于人民群众广泛、真实地享有社会主义 民主权利。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可以使人民群众在城乡基层按照 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直接民主,要办什么、不办什么,先办什么、后办什么, 都由群众自己依法决定,这是广泛的民主实践。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成长发展, 并有效衔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 族区域自治制度,共同构筑了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有力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 民主的优势和特色,充分展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利于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实效性。我国幅员辽阔, 城乡基层情况复杂多样,且都与基层群众切身利益相关,基层干部群众对其基 本状况、矛盾所在、出路和办法更为了解。推行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走基层群 众自治的路子,其效率和效果就比较理想。 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我国城乡改革发展中出 现的许多矛盾和问题,通过发挥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市民公约等自治规 范的作用,可以使大量矛盾和问题妥善解决在基层,有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课后活动: 学生探究活动(二):结合本节课所介绍的基层民主实践,了解自己所居住 的社区或村一些好的做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通过基层群众自治的方 式解决问题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建议。 三、课程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综合探索 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教学设计 教材:部编版思想政治高中一年级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教学目标 1.观察和分析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公共生活中的现象。 2.感悟身边的民主。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鲜明特点和主要优势。 2.深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认识。 3.提高有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 一、导入 1.讲述第二单元的时代背景 2.重温第二单元的主要内容 3.播放视频资料《人民民主的新境界》 二、新授 环节一:探究活动建议及活动路径 1.阐述本单元探究活动的目标 2.依据课程标准推荐开展探究活动的四个具体议题 3.结合“窑洞对”的材料,指导学生进行思维上的探究。 4.以“我们会参与”为主题,讲解开展社会实践类探究活动的四个具体步 骤。 环节二:总结 总结概括本单元的核心要义,实现情感升华和价值引导。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七课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第一框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法律的产生和作用。 (2)了解我国古代、近代的法律发展。 (3)了解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有何意义。 (4)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具体观点。 (5)了解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通过学习,相信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法治观念和法治尝试,对我国的法治建 设充满信心。 【科学精神】 通过我国法治建设历程的学习,明白我国法治的渐进性,知道马克思主义 法律思想是科学的。 【共同参与】 通过资料查询和合作探究,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感受我国法 治建设的成就。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意义、具体观点。 2.教学难点:法律的产生和作用,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 家。”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通过实行法治,保障人权,护社 会和谐,实现长治久安,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本节课我们学习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二、讲授新课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板书) 探究与分享一: 有观点认为,法律是人类的重大发明,有些发明使人类学会如何驾驭自然, 法律则使人类学会如何用规矩来驾驭自己。 请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理解。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法治是一个国家价值的体现,也是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板书) 教师:法律是如何产生? 学生: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教师:法律有什么作用? 学生: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它既维护公 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在古代社会,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 的等级制度,特权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近代以来,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 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法治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 治理方式。 教师:我国古代和近代法律是如何发展的? 学生: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国,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春秋 战国时期,我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西 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要思想,强调礼法结合。唐朝时期,我国 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中华法系 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840 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改变国家和 民族的苦难命运,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 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他们的努力终归于失败。 (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板书) 教师: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人类法律文明的进步促进了法学思想的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 产生和发展谱写了人类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 教师: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具体观点有哪些? 学生:(1)法律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 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2)阶级社会中法律的本质 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 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3)法的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 件决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指与人类生存相关的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 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 因素,也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4)历史上四种类型的法 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即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 法和社会主义法。 我国当代的法是社会主义法。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 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 (5)法律的内涵(法与社会规范)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社会规范。 ①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 法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在我国,人民是 国家的主人,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百姓的权利和义务是统 一的。百姓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既平等地享有权利,也平等地履行义务。 ②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制定,是指国家根据社 会生活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应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订、修改和废止各种 规范性文件以确立规则的活动。认可,是指国家以一定形式赋予在社会生活中 已经存在的某种行为规则以法律效力的活动。 ③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在任何国家,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将由专门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追究 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责任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6)法律的职能 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法的政治职能是指法 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法的社会职能是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法所具有的这两种职能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 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中。 教师:新中国法治建设有哪些成就? 学生: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 的实践。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1)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现行宪法基础 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规,法律体系日趋完备,国家经济、政治、 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立法的科学化、民主 化水平和立法质量不新提高,法律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保障百姓权利、确保国家权力正确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 (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行政执 法和司法体制,保证了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 行职责。行政机关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严格规范文明执法,法治政府建 设不断推进。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坚持以事实 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百姓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 和权威。 (3)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在通过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的生存 权和发展权的同时,国家高度重视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百姓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我国将人权保障贯穿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使人权法治保障水平达到了新的高 度。事实表明,中国人民享有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充分的经济、政治、文化、 社会等权利。 三、总结: 中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是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参与的、伟大社会实践。有 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正在民主与法治的道路上步前进,努力开 创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七课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第二框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依法治国的地位、意义。 (2)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3)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具体要求。 (4)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通过学习,相信我国能够实现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 【科学精神】 通过对为什么坚持依法治国和怎么样坚持依法治国的学习,明白依法治国 的方略的系统性、渐进性和持久性。 【法治意识】 明白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公共参与】 通过资料查询和合作探究,理解坚持依法治国的具体措施。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具体要求。 2.教学难点: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 家。”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通过实行法治,保障人权,护社 会和谐,实现长治久安,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本节课我们学习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二、讲授新课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板书) 探究与分享一: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法制”和“法治”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两者区别: 1.内涵不同: 法制相对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治则相对于人治。 法制内涵是指法律及相关制度,法治内涵则相对于人治的治国理论、原则 和方法。 2.法制所讲的法主要指静态的法的规则及其体系,而法治所讲的法除静态 的法的规则及其体系之外,还包括动态的立法、司法、行政执法以及守法等活 动; 3.法制所讲的法律制度既可以是好的、民主的法律制度,也可以是不好的、 专制的法律制度,而法治所讲的法律制度单指良好的、民主的、能使法得以正 确适用和普通遵守的法律制度; 4.法制社会中的法与民主的关系既可以是与民众的意志相统一、体现了民 众意志的法,也可以是与民众相对立、是统治者统治民众的工具的法,而在法 治社会中法完全体现的是主权在民、政治民主; 5.法制社会中法对权力的规范和约束既可以是所有的人和一切国家机关, 也可能是在法的约束和规范之外仍然存在着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力独裁者或权力 机关,也就是说法制并不必然地排拆人治。而法治社会中法对权力的约束和规 范却是完全的、决对的,包括一切的权力机关和所有的个人,法治必然地排拆 人治,法在法治社会中至高无上,除此之外不存在决对的个人或权力机关的至 上权威,而且所有的国家权力都予合理配置和划分,并相互制约。 两者联系: 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法治的实施建立在法制上,实行法治需要 有完备的法律制度。 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终实现法治。 (一)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板书) 教师:依法治国的地位是什么? 学生: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教师:依法治国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1.通过实行法治,有利于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和谐,实现长治久安,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2.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 加广的发展前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教师: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学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教师: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学生:1.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有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 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 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 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 革命,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全党和全国人民更加自觉地坚持依法治国、更 加扎实地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向着建设法治中国的 目标不断前进。 (二)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板书) 教师: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是什么?如何理解? 学生:1.坚持中国**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根本的保证。 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统一 起来。作为执*党,中国**党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持 依宪执*和依法*政。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 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 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承担应尽的义务,推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尊重宪法法律权威, 都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 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 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 徇私枉法。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 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 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 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 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 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 循。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 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 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 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第一框 法治国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法治国家的概念和意味着什么。 (2)了解法治国家的内涵要求。 (3)理解怎么样建设法治国家。 (4)理解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通过学习,相信依法治国下的中国能够成为法治国家。 【科学精神】 通过对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具体学习,明白建设法治中国是 系统性工程,既需要党和国家的统筹与规划,更需要百姓和全社会的参与与推 动。 【法治意识】 树立法治意识,自觉做到尊法学法懂法用法。 【公共参与】 通过资料查询和合作探究,理解法治中国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法治国家的概念和内涵要求。 2.教学难点:理解建设法治国家的措施和意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建设法治中国是系统性工程,既需要党和国家的统筹与规划,更需要百姓 和全社会的参与与推动。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是法治建设的 主体,法治社会是法治建设的基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 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本节课我们学习法治国家。 二、讲授新课 法治国家(板书) 探究与分享一: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将排污费改为环境保护税,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现行排污费制 度存在的执法刚性不足、行政干预较多、强制性和规范性较为缺乏等问题,促 进形成治污减排的内在约束机制;有利于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 (一)法治国家的内涵(板书) 教师:法治国家的概念是什么? 学生:法治国家,就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 国家。 教师:法治国家意味着什么? 学生:① 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 依法开展。 ②法治国家意味着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教师:法治国家的内涵要求是什么? 学生:①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宪法法 律是社会治理的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法律是通 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民众的意愿,符合民众的利益,体现了社会共 同理想和信念,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遵从。 ②坚持良法之治。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理,只有良法才能很大限度地得到 民众的认同,才能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一方面,良法应内容合理,在制 定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 理念;另一方面,良法应体系完备、规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能够涵 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 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 ③尊重和保障百姓权利。百姓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包括人身权、财产权、 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保户百姓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功能, 在法治国家,百姓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的确认,并通过执法和司法加以保 障。 ④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国家的各项权力,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监督权等,都在法律之下运行。为了规范权力的运行,就需要通过完善的法律 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 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二)建设法治国家(板书) 教师:怎样建设法治国家? 学生:建设法治国家,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 ①推进宪法实施。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 宪执政。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 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 ②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在宪法 之下,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形成一个部门齐全、层次分明、结构 协调、体例科学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 ③完善法律实施机制。已经制定的法律需要得到有效实施。政府部门依法 履行法定职责,为社会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社会公众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 使权利、履行义务;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定分止争,惩罚犯罪,化解矛盾,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教师: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建设法治国家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建设法治国家,能够有效规范权 力运行,保障百姓合法权益;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第二框 法治政府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法治政府的内涵。 (2)理解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4)理解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通过学习,相信依法治国下的中国政府能够成为法治政府。 【科学精神】 通过对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具体学习,明白建设法治中国是 系统性工程,既需要党和国家的统筹与规划,更需要百姓和全社会的参与与推 动。 【法治意识】 树立法治意识,自觉做到尊法学法懂法用法。 【公共参与】 通过资料查询和合作探究,感悟我国法治政府的建设。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法治政府的内涵要求。 2.教学难点:理解建设法治政府的措施和意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建设法治中国是系统性工程,既需要党和国家的统筹与规划,更需要百姓 和全社会的参与与推动。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是法治建设的 主体,法治社会是法治建设的基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 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本节课我们学习法治政府。 二、讲授新课 法治政府(板书) 探究与分享一: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在政府依法全面履行职能方面,纲要规定了一系列措施,如深 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并实行动 态管理;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完善宏观调控;加强市场监管;创新社会治理; 优化公共服务;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等,以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 近年来,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已经减少 1000 多项,“建设服务型政府” 被写进了十九大报告。一项项改革措施,不仅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 还大幅优化了国内营商环境。 (一)法治政府的内涵(板书) 教师:法治政府的内涵是什么? 学生:法治政府就是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有 效、守法诚信的政府。 教师:如何理解法治政府的内涵? 学生:(1)职能科学的政府。 ①要求 政府不能什么都管,也不能该管的不管。政府部门之间、上下级政府之间 关系的配置也科学合理。 ②职能 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都是法治政府承 担的基本职能。 (2)权责法定的政府 ①原因 如果政府权力没有严格的法律界定,就会出现权力行使的错位、缺位和越 位等现象。 ②做法 需要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 责任法定化。 (3)执法严明的政府 ①要求 执法严明重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求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 序和方式从事执法活动。 ②意义 只有执法严明,才能保证政府有效履行职能,服务社会公众,确保宪法和 法律的实施。 (4)公开公正的政府 ①要求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公正执法要求将公平正义作为 政务诚信的基本准则,将其贯彻于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各个领域。 ②意义 通过公开公正执法,能够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 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5)廉洁有效的政府 要求:政府清廉,不得利用公权力谋求私人或团体利益;政府有效运行, 通过优化流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和水平。 (6)守法诚信的政府 要求:政府要带头遵守法律,严格依法办事,做到诚实守信,不能朝令夕 改、言而无信。要建立健全守信践诺机制,准确记录并客观评价各级人民政府 和公务员对职权范围内行政事项以及行政服务质量承诺、期限承诺和保障承诺 的履行情况。 (二)建设法治政府(板书) 教师: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学生:建设法治国家,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 建设法治政府,就要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让政府用法治思维和 法治方式履行职责,确保行政权在法治框架内运行。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 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自由 裁量权,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 教师: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建设法治政府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建设法治政府,能够督促政府更 好地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实现善政;通过建设法治政府, 能够更好地促进政府和百姓、社会组织的沟通,形成互信互助的新型关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第三框 法治社会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法治社会的概念、内涵。 (2)理解怎样建设法治社会。 (3)理解建设法治社会的意义。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通过学习,相信依法治国下的中国政府能够实现法治社会。 【科学精神】 通过对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具体学习,明白建设法治中国是 系统性工程,既需要党和国家的统筹与规划,更需要百姓和全社会的参与与推 动。 【法治意识】 树立法治意识,自觉做到尊法学法懂法用法。 【公共参与】 通过资料查询和合作探究,感悟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理解法治社会需要 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法治社会的概念、内涵。 2.教学难点:理解建设法治社会的措施和意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建设法治中国是系统性工程,既需要党和国家的统筹与规划,更需要百姓 和全社会的参与与推动。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是法治建设的 主体,法治社会是法治建设的基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 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本节课我们学习法治社会。 二、讲授新课 法治社会(板书) 探究与分享一: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以上有的意见得当,有的不得当。养狗应听取多方面的意见, 养狗居民应当及时给狗接种疫苗,养狗一定要注意搞好卫生,这些意见是得当 的;因为养狗虽然是个人行为,但要受到法律的规范。是否栓绳是养狗居民的 自由,业主养狗应得到物业公司的许可,这些意见是不得当的;因为这些意见 并不符合法律的规定。 (一)法治社会的内涵(板书) 教师:法治社会的概念是什么? 学生:法治社会是指法律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 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 教师:如何理解法治社会的内涵? 学生:(1)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在 法治社会中,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全体百姓、社会组织对于法律发自内心 地认可和接受,普遍认可法律是社会生活中所有人都应遵守的基本规范。 (2)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无论 是在私人生活领域,还是在公共生活领域,法律的要求得到普遍的遵守,权利 得以实现,义务得到履行,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3)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在纠纷发生 后,人们普遍依据法律主张自己的权利,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 有效处理纠纷、化解矛盾。 (二)建设法治社会(板书) 教师:怎样建设法治社会? 学生:建设法治社会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进行全面、长期性的努力。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全 社会共同参与,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深 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 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 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健全司法救助体系,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 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 盾中的权威地位,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完善调解、 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教师:建设法治社会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建设法治社会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建设法治社会,能够更好地形成 全社会学法、信法、用法的氛围,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能够更好地 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九课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第一框 科学立法 教学设计 教材:部编版思想政治高中一年级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教学目标 (1)了解科学立法的内涵。 (2)理解科学立法的标准。 (3)理解怎样坚持科学立法。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通过学习,知道我国法律制定的严谨性,认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科学精神】 明白法律制定的流程,知道立法的科学立法为依法治国奠定基础。 【法治意识】 树立法治意识,在科学的法律体系下健康成长。 【公共参与】 通过相关资料和所学知识,对科学立法提出自己的建议。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科学立法的内涵。 2.教学难点:理解科学立法的标准,理解怎样坚持科学立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做 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中, 这四个方面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本节课我们学习科学立法。 二、讲授新课 科学立法(板书) 探究与分享一: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立法还要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与责任,根据国家治理需求,授 予国家机关必要的权力,并对其加以制约,明确权力行使不当应承担的法律责 任。 (一)科学立法的内涵(板书) 教师:科学立法的内涵是什么? 学生: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科学立法。科学立法就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 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 教师:科学立法的标准是什么? 学生:(1)科学立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 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立法要符合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 要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相适应,制定出适合中国的良法。 (2)科学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完善立法体 制机制,使每项立法都能科学合理地规范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规范百姓、 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3)立法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 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要明确划分不同法律关系的调整对象 和界限,形成符合国家发展目标的法律体系。 (二)推进科学立法(板书) 教师:怎样坚持科学立法? 学生:(1)科学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 范性文件。在我国,宪法和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改法律的基本的法律依据, 所有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都应当按照法定职权、依据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 作。 (2)科学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要 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 协商中的作用,拓宽百姓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 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3)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应在立法中客观地认 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并加以合理的确认和保护,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相对应。立法还要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与责任,根据国家治理需求,授予国家 机关必要的权力,并对其加以制约,明确权力行使不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框 严格执法 教学设计 教材:部编版思想政治高中一年级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教学目标 (1)了解严格执法的内涵。 (2)理解严格执法的意义。 (3)理解严格执法的要求。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通过学习,认同严格执法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 【科学精神】 明白严格执法需要建立长效机制,需要一以贯之。 【法治意识】 通过相关资料和所学,对政府持久性严格执法提出自己的建议。 【公共参与】 自觉监*政府严格执法,为法治政府建设贡献力量。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严格执法的意义 2.教学难点:理解严格执法的要求。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做 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中, 这四个方面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本节课我们学习严格执法。 二、讲授新课 严格执法(板书) 探究与分享一: 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严格的环境保护执法。2014 年修订 的环境保护法被称为“史上严”的环境保护法,该法自 2015 年施行以来彰显了 威力。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全国多个省份,发现问题,实施监督。许多人因破 坏生态和污染环境被刑事拘留;多地区党政部门及其负责人被问责,受到党纪 政纪处分。 长期以来,环保执法存在着过松过软的情况。中央环保督察组之所以督察 效果明显、备受赞誉,就在于它通过查事、察人、罚款、问责等方式,不断施 加环保压力,让新环境保护法施行以来社会所期望的“有牙执法”成为现实。 结合材料说明加强环保执法有何重要意义。 通过调查研究,尝试对本地的环保执法情质情况作出评价,并提出具体建 议。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加强环保执法,有利于纠正环保执法存在着过松过软的情况, 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一)严格执法的内涵(板书) 教师:严格执法的内涵是什么? 学生:严格执法,就是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 教师:严格执法的主体是什么? 学生:在法律实施体系中,行政机关是执法的主要主体,行政机关要带头 严格执法,依法全面履行职能。 教师:严格执法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严格执法,有助于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如果有了法律而不严格 执法,法律就成了“纸老虎”和“稻草人”。政府带头严格执法。只有这样, 政府才能带动全社会尊崇和敬畏法律。 严格执法,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政府只有坚持严格执法,惩处违法 违规行为,维护群众正当权益,才能彰显公平,伸张正义。 严格执法,有助于推进建设法治政府。各级政府能否切实做到严格执法, 体现国家法治文明程度,关系法治中国建设成效。只有不断推进各级政府依法 行政、严格执法,才能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任务和目标。 (二)推进严格执法(板书) 教师:怎样坚持严格执法? 学生:(1)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有作为、法无授 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 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 (2)坚持规范执法。严密的执法程序是规范执法的重要前提,也是执法公 开公正的重要保障。要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明确具体操 作流程,重点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执法行为。 (3)坚持公正执法。行政执法要坚持公正,同等情况平等对待,不同情况 差别对待。要恰当地行使自由裁量权,不得违背法律的精神和原则。要有效杜 绝执法不公、随意执法,不断提升执法机关的公信力。 (4)坚持文明执法。执法部门要改进执法方式,做到语言、行为规范,融 法、理、情于一体,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争取当事人的理解 和支持,力求实现执法效果大化。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框 公正司法 教学设计 教材:部编版思想政治高中一年级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教学目标 (1)了解公正司法的内涵与标准。 (2)理解为什么坚持公正司法。 (3)理解如何坚持司法公正。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通过学习,深入理解公正司法,认同党在促进公正司法中发挥的领导作用。 【科学精神】 明白公正司法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渐进性工程,持续性工程。 【法治意识】 参观当地人民法院,在案件处理中感悟公平正义,树立法治意识。 【公共参与】 旁听法院审判,了解我国司法程序。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公正司法的内涵与标准。 2.教学难点:理解如何坚持司法公正。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做 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中, 这四个方面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本节课我们学习公正司法。 二、讲授新课 公正司法(板书) 探究与分享一: 上网查找资料或参观当地人民法院,尝试完成下列任务。 百姓可以旁听哪些类型案件的庭审? 可以从哪些渠道获取庭审案件的信息? 旁听庭审需要办理哪些手续? 结合案件的审理过程,说明人民法院的职权和作用。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第八条的规定,只 要是公开审理的案件,允许旁听,一般情况下,只要凭身份证就可以进入法庭 了。有些案件需要时,根据法庭场所和参加旁听人数等情况,不一定满足所有 人的旁听愿望,所以持人民法院发出的旁听证进入法庭。 (一)公正司法的内涵(板书) 教师:公正司法的内涵是什么? 学生:公正司法,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 具体就法院的审判而言,公正司法既要求法院的审判过程做到平等和正当,也 要求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 教师:公正司法的标准是什么? 学生:(1)司法的程序要公正。程序的公正意味着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 司法过程严格依据诉讼法进行。通过程序公正,可以大化实现结果公正,有效 保护百姓的程序权利,从而使得审判结果可以更好地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 (2)司法的结果要公正。结果的公正意味着法律适用准确、案件事实清楚、 裁判结果合法合理。只有结果公正,才能有效解决案件纠纷,惩罚违法者,救 济受害者。法律的公平正义正是通过一个又一个公正的判决而得以实现的。 教师:为什么坚持公正司法? 学生: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后一道防线。 (二)推进公正司法(板书) 教师:怎样坚持公正司法? 学生:(1)推进公正司法,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各级党政 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任何党政机关和 领导干部都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任何司法 机关都不得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的要求。 (2)推进公正司法,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 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 (3)推进公正司法,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 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推进 审判公开、检务公开,依法及时公开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生效法律 文书,杜绝暗箱操作。 (4)推进公正司法,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 讼参与人的知情权、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等的制度保障。健全落实罪刑法定、 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九课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第四框 全民守法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必修 3《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中的第九课“全 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第四框的内容。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 第一目“全民守法的内涵”。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 了全民守法的内涵,阐明了建设法治中国,推动全民守法。 第二目“推进全民守法”。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 推进全民守法的具体要求和途径,阐明了全民守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深刻领会全民守法的内涵和要求,明确全面守法是全面依法治 国的基本要求,建设法治中国,推动全民守法。 2.科学精神:知道全民守法的内涵,了解推进全民守法的具体要求;懂得如 何推进全民守法。 3.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法治意识,认识到全民守法就要依法行使 权利、依法履行义务、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4.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社会主义法治 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全民守法的内涵;推进全民守法的要求和途径 教学难点:全民守法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看视频:《法律底线不能触碰》 (上图是视频资源“【课程引入】法律底线不能触碰”截图;如需使用,可 下载播放。) 过渡:这个短片中关于“法律底线不能触碰”的阐述,说明了一个基本的要 求,那就是要守法。我国目前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坚持法治教育与法治实 践相结合,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来抓。接下 来我们就来了解和学习全民守法。 (一)全民守法的内涵 1.全民守法的含义 全民守法是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 务的状态。建设法治中国,推动全民守法,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主动性,形 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 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1)首先,要树立法治意识和法律信仰。 法律要有效实施和发生作用,做到全社会信仰法律。法律只有被信仰,成 为坚定的信念,才能内化为人们的行为准则。法治信仰,是指人们发自内心地 认同法律、依赖法律、遵守和捍卫法律。一旦法治成为一种信仰,人们就会长 期持续地、自觉自愿地遵守法律,把依法办事当成自己的生活习惯。如果一个 社会中的大多数人对法律没有信任感,认为靠法律解决不了问题,而是要靠上 访、信访,靠找门*、托关系,甚至采取聚众闹事等行为解决问题,法律必然没 有权威,就不可能建成法治社会。 (2)其次,要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全民守法,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在宪法和法律范 围内活动,任何百姓、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依 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者权力、履行义务或者职责。 2.全民守法的具体要求 学生探究活动:分享课前查找的百姓未依法行使权利、未依法履行义务的案 例,教师可选用如下案例进行分析讲解。 (1)要求依法行使权利 案例分析 1:山西吕梁张**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 2018 年 3 月 28 日,山西省吕梁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张**受贿、巨额财产来 源不明案一审公开宣判,判处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 部财产。经审理查明,1997 年至 2013 年,被告人张**利用担任山西省中阳县县 长,中共中阳县委书记,山西省吕梁地区行署副专员,中共吕梁市委常委、副 市长等职务便利,为他人在煤炭资源整合、项目审批等事项上提供帮助,索取、 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折合人民币共计 10.4 亿余元。张**家庭财产、支出明显超 过合法收入,其对折合人民币共计 1.3 亿余元的财产不能说明来源。 张**受贿犯罪数额特别巨大,在十八起受贿犯罪事实中,有两起受贿犯罪 数额均在人民币 2 亿元以上,还主动向他人索取贿赂人民币 8868 万余元,且案 发后尚有赃款人民币 3 亿余元未退缴,犯罪情节特别严重。2011 年,杭州市原 副市长许**和苏州市原副市长姜**因贪**被执行死刑后,时隔七年,张**这个 副厅级干部又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他是自 2016 年贪污贿赂新司法解释出台后 的首个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官员。此案表明,死刑当慎用,但并没有“贪官 免死”一说。 案例分析 2:张**案 2019 年 12 月,海南省检察院第一分院依法以涉嫌受贿罪对海南高院原副院 长张**作出逮捕决定。经查,张**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指使他人串 供,向组织提供虚假情况,处心积虑对抗组织审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 廉洁纪律,违规收受礼金,在私人会所宴请他人;违反组织纪律,不如实填报 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违反工作纪律,干预和插手司法活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巨额财物。张**身为高级法院主要领导干部,和其前夫 刘**、儿子刘**三人共同拥有资产约 18.72 亿元,真是触目惊心,该案背后潜 藏着的司法腐败黑洞,还有待司法机关进一步审理查明。张**凭借深厚的法律 背景及娴熟的司法技巧,利用司法系统资源敛财有术,不知制造了多少冤错案。 只有同张**这样的司法腐败分子不断进行坚决的斗争,才能维护廉洁公正的司 法环境,让人民群众在司法审判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总结:百姓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 益和其他百姓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国家公职人员,“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 更要以身作则,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2)要求依法履行义务 案例分析:2018 年 5 月,知情人通过微博晒出多份拍戏合同,内涉明星与制 片方逃税签订的“阴阳合同”。6 月,国家税务总局责成江苏等地税务机关依法 开展调查核实,范**及其担任法定代表人的企业被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罚 款共计 8.84 亿元。6 月 27 日,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税务总局、国 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等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加强对影视行业天价片 酬、阴阳合同、偷逃税等问题的治理。10 月 8 日,国家税务总局责成江苏省税 务局对范**偷逃税案件中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予以问责。10 月 9 日,国税总 局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影视行业税收秩序有关工作的通知》。更高的收入,不 仅意味着更高的纳税额,还意味着更严格的守法义务。 总结:在享有权利的同时,百姓也负有相应的义务。只有所有的人都依法履 行自己的义务,才能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 (3)意味着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案例分析 1:2017 年 4 月 26 日,深圳腾*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向北京海淀区 人民法院提起 287 件诉讼,起诉“今日*条”经营者北京字节*动科技有限公司 侵害其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6 月 29 日,法院对这批案件全部做出判决,认定 构成侵权,判决被告赔偿原告共计 27 万余元。 案例分析 2:2019 年 3 月,山东某高校学生徐某等人向山东济南公安机关举 报,其与同学个人身份信息被他人非法收集用于注册实*手机卡出售。济南市公 安局网安部门立即开展侦查工作。经查,济南某区联通公司某高校网点负责人 葛某与其他高校网点业务员勾结,利用工作便利非法收集学生身份信息,开设 实*手机卡后,向下游网络账号注册商、手机卡倒卖商刘某等人销售。刘某等人 在销售手机卡的同时,使用“*池”设备利用贾某、徐某等人提供的注册工具, 通过接码平台大量注册、解封网络账号出售牟利。济南公安机关历时 6 个月, 先后抓获犯罪嫌疑人 22 名,扣押“猫*”设备 163 台、手机卡 5 万余张,查获 上述人员非法注册 QQ 号 150 余万个、新浪微博号 200 余万个、“12306”账号 100 余万个。 总结: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维权。可以 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化解矛盾,不应诉诸暴力或 其他违法手段。 (二)推进全民守法 1.要全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推进全民守法,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 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 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2014 年 11 月 1 日,在新中国宪法史上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十 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国家宪 法日的设立,有助于更好地传播宪法精神,提高百姓法律信仰和守法意识。随 着百姓宪法意识的不断提升,法治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我们坚持把全民普法和 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 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 2.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主动性 选看视频:《守法 VS 违法:莫把生命当赌注》 (上图是视频资源“【典型案例】守法 VS 违法:莫把生命当赌注”截图;如 需使用,可下载播放。) (上图是视频资源“【典型案例】无票旅客冲闸机找人 民警提示:这是违法 行为”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 (上图是视频资源“【典型案例】司机违法停车不驶离 提刀砍交警被拘” 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 总结:推进全民守法,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主动性,使尊法 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3.要不断加强百姓道德建设,增强法治的道德底线 观看视频:《文明养犬 从自身做起》 (上图是视频资源“【典型案例】文明养犬 从自身做起”截图;如需使用, 可下载播放。) 总结:推进全民守法,要不断加强百姓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 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三、课后活动: 学生探究活动: 观看六集专题片《法治中国》,全面认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的内涵及要求。 四、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七课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第一框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法律的产生和作用。 (2)了解我国古代、近代的法律发展。 (3)了解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有何意义。 (4)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具体观点。 (5)了解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通过学习,相信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法治观念和法治尝试,对我国的法治建 设充满信心。 【科学精神】 通过我国法治建设历程的学习,明白我国法治的渐进性,知道马克思主义 法律思想是科学的。 【共同参与】 通过资料查询和合作探究,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感受我国法 治建设的成就。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意义、具体观点。 2.教学难点:法律的产生和作用,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 家。”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通过实行法治,保障人权,护社 会和谐,实现长治久安,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本节课我们学习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二、讲授新课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板书) 探究与分享一: 有观点认为,法律是人类的重大发明,有些发明使人类学会如何驾驭自然, 法律则使人类学会如何用规矩来驾驭自己。 请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理解。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法治是一个国家价值的体现,也是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板书) 教师:法律是如何产生? 学生: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教师:法律有什么作用? 学生: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它既维护公 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在古代社会,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 的等级制度,特权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近代以来,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 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法治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 治理方式。 教师:我国古代和近代法律是如何发展的? 学生: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国,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春秋 战国时期,我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西 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要思想,强调礼法结合。唐朝时期,我国 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中华法系 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840 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改变国家和 民族的苦难命运,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 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他们的努力终归于失败。 (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板书) 教师: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人类法律文明的进步促进了法学思想的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 产生和发展谱写了人类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 教师: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具体观点有哪些? 学生:(1)法律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 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2)阶级社会中法律的本质 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 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3)法的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 件决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指与人类生存相关的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 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 因素,也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4)历史上四种类型的法 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即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 法和社会主义法。 我国当代的法是社会主义法。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 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 (5)法律的内涵(法与社会规范)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社会规范。 ①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 法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在我国,人民是 国家的主人,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百姓的权利和义务是统 一的。百姓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既平等地享有权利,也平等地履行义务。 ②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制定,是指国家根据社 会生活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应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订、修改和废止各种 规范性文件以确立规则的活动。认可,是指国家以一定形式赋予在社会生活中 已经存在的某种行为规则以法律效力的活动。 ③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在任何国家,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将由专门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追究 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责任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6)法律的职能 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法的政治职能是指法 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法的社会职能是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法所具有的这两种职能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 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中。 教师:新中国法治建设有哪些成就? 学生: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 的实践。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1)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现行宪法基础 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规,法律体系日趋完备,国家经济、政治、 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立法的科学化、民主 化水平和立法质量不新提高,法律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保障百姓权利、确保国家权力正确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 (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行政执 法和司法体制,保证了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 行职责。行政机关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严格规范文明执法,法治政府建 设不断推进。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坚持以事实 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百姓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 和权威。 (3)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在通过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的生存 权和发展权的同时,国家高度重视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百姓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我国将人权保障贯穿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使人权法治保障水平达到了新的高 度。事实表明,中国人民享有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充分的经济、政治、文化、 社会等权利。 三、总结: 中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是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参与的、伟大社会实践。有 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正在民主与法治的道路上步前进,努力开 创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