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7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单元12黄鹤楼
古典诗歌 黄鹤楼 12 黄鹤楼,美名留。千古诗词美名扬,留芳百世情悠悠。今年,我们学习唐代诗人崔颢的 《 黄鹤楼 》 ,感悟诗人博大的胸襟和悠悠的乡愁。 背诵诗歌,感知诗歌内容,感悟诗意境。 品析诗的语言,读出诗人的情怀,学习本诗借景抒情的写法。 (重点) (难点) 崔颢(约 704 ~ 754 ),盛唐诗人。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司勋员外 郎。 著有 《 崔颢集 》 。 仕途失意、漂泊无依的崔颢登临此楼,产生了一种吊古伤今、人去楼空的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蓄积在胸中的诗情便喷涌而出,唱出了这首浑然天成的诗歌,这也是黄鹤楼题诗的绝唱。 昔 人( ) 萋 萋( ) 一 读一读字音 xī qī yīng 鹉 ( )洲 二 写一写字形 鹦 导思 1. 你从这首诗里读到了怎样的自然美景? 自然之美 关键词 思乡 导思 2. 从诗歌中你读出了怎样的情感? 情感 借景抒情 导思 4: 诗人是如何将景与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情景交融 导思 3: 诗中选取了哪些意向?意向与感情之间有何关系? 意向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黄鹤楼 》课文朗读 。 昔人已乘黄鹤 去 ,此地 空余 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 悠悠 。 晴川 历历 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 乡关 何处是, 烟波 江上使人愁。 原文 : 昔人已乘黄鹤 去 ,此地 空余 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 悠悠 。 去: 离开。 空余: 只剩下,仅留下。 悠悠: 闲静的样子。 注释: 翻译课文 仙人早已乘着黄鹤飞去,这里只剩下了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再回返,千百年来只有白云在此悠悠飘荡。 译文: 原文 : 晴川 历历 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 乡关 何处是, 烟波 江上使人愁。 历历: 清晰的样子。 乡关: 故乡。 烟波: 烟霭笼罩江面。 注释: 晴日里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可见,芳草茂盛长满鹦鹉洲。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家乡,烟霭笼罩的长江激起思乡的哀愁。 译文: 1. 诗歌开头有什么特色? 【 答案 】 此题运用用典作用分析法。诗的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让人觉得黄鹤楼乃是仙人遗留下来的,起笔就让黄鹤楼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2 .“空”字有何妙处? 【 答案 】 “空”即空空荡荡,仰望天空,千载以来只有悠悠飘荡的白云,抒发了物是人非、世事苍茫的感慨,给人一种孤寂惆怅之感。 白云千载空悠悠 3 .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 答案 】 与黄鹤楼隔江相望的汉阳,那里绿树掩映,江水交汇,在明丽的阳光下,看上去分外清晰。江面上,只见一丘沙洲隆起于江心,上面绿草如茵,这就是鹦鹉洲了。 4 .全诗以“愁”字收篇,有什么作用? 【 答案 】 全诗以一“愁”字作结,点出了全篇的主旨。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意境相照应,从而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了缠绵的乡愁。 【 答案 】 后四句即景生情,写在楼上北望的见闻。他的写作顺序是由远到近,先写远处江北历历的汉阳树 ,接着写进入眼帘的鹦鹉洲头的萋萋芳草,最后写楼下近处大江上的烟波。但日暮的重重雾霭阻隔了回乡路,使他不禁顿生愁绪。和前半部分不同,后四句又严格遵循起了格律,若断实连,气韵一体。尤其是结尾,不仅收束有力,且给人缥缈苍茫之感。 【 手法探究 】 这首诗是如何即景抒情的?试结合诗句分析。 首联 —— 神秘传说 —— 叙事 颔联 —— 岁月易逝 —— 议论 颈联 —— 登楼所见 —— 写景 尾联 —— 浓浓乡愁 —— 抒情 黄 鹤 楼 吊古怀乡 《 黄鹤楼 》 描写了诗人登临黄鹤楼所见到的情 景,通过凭吊古迹,抒发了思念家乡的愁情。 《 黄鹤楼 》 虚实相映,意境开阔,情景交融。 这首诗首联和颔联从传说入笔,讲述“昔人”“黄鹤”,这是虚写,给人无限缥缈的感受,气势苍茫。颈联和尾联转而写楼上的所见所闻,这是实写,很自然地引起诗人浓浓的乡愁。尾联写“烟波”上的日暮思归,正好与诗开篇的缥缈境界相一致,使得诗歌一气呵成,意境开阔,让读者不禁心入其境,怅然生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 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孤帆的影子远去,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 类文拓展 作业 1 : 完成教材上的课后习题 作业 2 : 完成 《 点训 》 上的习题 温馨提示:以上作业的课件均见本课文件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