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终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启东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终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终素质调研测试 高二语文试题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所谓“非虚构写作”,指的是一种基于“事实”的文学创作活动,它采用讲故事的叙事方法反映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与虚构性写作基于“想象”的特点不同,非虚构写作是围绕“采访”建构“真实性”。真实事件、真实经历、真实体验是非虚构写作的基本要求。‎ 严谨的非虚构写作活动要求写作者有扎实的采访过程。为了写作《像我这样的黑人》,霍华德·格里芬乔装成黑人进行浸入式体验,多次乘坐公共汽车穿越密西西比州等种族主义倾向较严重的区域。为了写作《出梁庄记》,梁鸿追踪梁庄人在全国各地谋生的艰辛与尴尬,跑遍全国十一个省市,访谈了340余人。‎ 中国是非虚构写作的“富矿”,因为“在短短3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社会几乎完成了西方400年的历史,经历了犹如过山车般的眩晕与速变。光怪陆离的现实常让人有匪夷所思之感,比虚幻更为不真实,每个人都身处一种被分裂和被分割的生活中,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几种生活、多元观念同时并存,仅仅是一墙之隔,就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人生和场景”。‎ 面对剧烈变革的中国社会,传统作家来不及发现、洞悉、分析、沉淀、总结和提炼现实生活,由此造成文学在及时、鲜活、生动、深刻地反映现实生活方面表现乏力。正如美国学者约翰•霍洛韦尔所说,当一切事情以比过去高十倍的速度变化时,“日常事件的动人性已走到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了”。即使是兼具新闻性和文学性的报告文学,近年来也因调查技巧单一、表达手段单一,无法满足当代读者对事实深层次的追求而走向衰落,甚至有一部分沦为宣传文体,成了“吹捧文学”“推销文学”,失去现实主义批判性,遭到读者的厌弃。‎ 和传统的新闻文本相比,非虚构作品同样具有优势。传统的新闻文本往往擅长粗线条地转述新闻事件的框架,见“事”不见“人”。非虚构作品在恪守新闻“真实性”的前提条件下,不遗余力地挖掘人物、事件背后更为丰富的意义,在个人思索和公众历史、社会使命之间寻找到平衡点,反映出这个时代的精神和生活的内核;其中叙事策略和文学表现手法的运用增强了作品的可体验性和可理解性,让读者更深切地认识到世界的复杂,抵达真正的“真实”境界。‎ - 27 -‎ 非虚构作品与虚构文学有不同的阅读价值,后者偏向超越与审美,前者重在挖掘社会历史真相。从近年来全球媒体的非虚构写作实践来看,非虚构写作者重视宏大叙事下忽略的一些边缘题材,喜欢写作主流媒体忽视的焦点,如不被广泛关注的社会底层、边缘人物等。‎ 有意思的是,非虚构写作不是专为职业作家与记者而准备的,业余的大众也可以参与到非虚构写作中,记录下自己身边的人事。非虚构写作平台“有故事的人”的写作理念是“每个人都有故事,都可以写出故事”,并且认为非虚构写作者“可以来自名流,来自职业写作者,也完全可以来自贩夫走卒、升斗小民”。与专业文学创作、专业新闻写作相比,非虚构写作打破了写作的壁垒,推翻了写作的围墙,拆除了写作的藩篱,让普通人成为写作的参与者。‎ 非虚构写作在我国的兴起体现出整个社会文艺需求和理念的变化。1990年代,中国纪录片领域曾发起一场“新纪录运动”,原先被遮蔽的底层社会开始在镜头中向我们敞开。在网络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非虚构作品有了更多的渠道发表与传播,广大普通人的写作活动为非虚构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故事源泉。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写作领域即将展开的可能是一场文字世界的“新纪录运动”。‎ ‎(摘编自刘蒙之、张焕敏《非虚构写作:内涵、特点以及在我国兴起的多维因素》)‎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非虚构写作真实地表达对人物、事件的体验,每句话都须有依据,杜绝主观想象。‎ B. 非虚构写作在我国的兴起受剧烈变革的时代影响,体现社会文艺需求和理念的变化。‎ C. 非虚构写作挖掘人事背后的意义,增强读者的体验,比传统新闻文本更具真实性。‎ D. 非虚构写作者不是职业作家和记者,它打破写作壁垒,让普通人成为写作的参与者。‎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阐释非虚构写作的特点,揭示其产生的原因。‎ B. 文章用中外两个事例论证了非虚构写作者要有扎实的采访过程,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C. 文章多处运用对比法,论证了非虚构作品优越于报告文学、传统新闻文本和虚构文学。‎ D. 文章末段用中国纪录片作类比,揭示了非虚构写作对写作领域题材变革具有推动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的《社区调查报告》是“非虚构写作”,某“零零后”写的自传《中国式成长》则不是。‎ B. 传统文学以及兼具新闻性和文学性的报告文学在飞速发展的时代面前都显得乏力,它们难以满足读者的需求。‎ C.‎ - 27 -‎ ‎ 非虚构写作在个人思索和公众历史、社会使命之间寻找平衡点,并且兼顾了内容的真实性和表现手法的文学性。‎ D. 虚构文学偏向于超越与审美,而非虚构作品重在挖掘社会历史真相,边缘题材是非虚构写作者很重要的关注点。‎ ‎【答案】1. B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正确的一项”,浏览选项意思,回归原文,比对是否有时空错位、张冠李戴、无中生有、不符合逻辑等问题,选出最佳答案。‎ A项,“每句话都须有依据,杜绝主观想象”错误,依据第一段“所谓‘非虚构写作’,指的是一种基于‘事实’的文学创作活动,它采用讲故事的叙事方法反映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可知,原文是说“基于事实”,且属于文学创作活动,故选项“杜绝主观想象”表述太绝对。‎ C项,“比传统新闻文本更具真实性”错误,依据第五段“和传统的新闻文本相比,非虚构作品同样具有优势”“非虚构作品在恪守新闻‘真实性’的前提条件下,不遗余力地挖掘人物、事件背后更为丰富的意义”“其中叙事策略和文学表现手法的运用增强了作品的可体验性和可理解性”可知,非虚构写作挖掘人事背后的意义,增强读者的真实体验,但没有与传统新闻文本比较哪个更具真实性,故C项无中生有。‎ D项,“非虚构写作者不是职业作家和记者”错误,依据第七段“非虚构写作不是专为职业作家与记者而准备的,业余的大众也可以参与到非虚构写作中”“认为非虚构写作者‘可以来自名流,来自职业写作者,也完全可以来自贩夫走卒、升斗小民’”可知,“不是职业作家和记者”曲解原意。‎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关系,论点和论据间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假设论证、因果论证、对比论证、事例论证等方法。选项提到的论点、手法等要仔细比对,选出最佳答案。‎ - 27 -‎ C项,“论证了非虚构作品优越于报告文学、传统新闻文本和虚构文学”错误,依据第四段“报告文学,近年来也因调查技巧单一、表达手段单一,无法满足当代读者对事实深层次的追求而走向衰落……失去现实主义批判性,遭到读者的厌弃”,第五段“和传统的新闻文本相比,非虚构作品同样具有优势”,第六段“非虚构作品与虚构文学有不同的阅读价值,后者偏向超越与审美,前者重在挖掘社会历史真相”可知,通过与三类文学体裁的对比,论证了非虚构作品的一些优点,但是没有表达“非虚构作品优越于报告文学、传统新闻文本和虚构文学”之意。故C项与文不符。‎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比对选项和原文在观点态度上是否有细微差别,是否有强加因果、条件不充分、无中生有、时空错位等问题。‎ A项,“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的《社区调查报告》是‘非虚构写作’,某‘零零后’写的自传《中国式成长》则不是”错误,依据第一段“所谓‘非虚构写作’,指的是一种基于‘事实’的文学创作活动,它采用讲故事的叙事方法反映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可知,《社区调查报告》虽然真实,但不是“文学创作活动”,也没有“用讲故事的叙事方法”,故《社区调查报告》不是“非虚构写作”;而《中国式成长》是以自传的方式讲故事,是在真实基础上进行的文学创作,故《中国式成长》是“非虚构写作”。‎ 故选A。‎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比对关系,看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词语,要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改、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特别注意比对:指代词、范围词、程度词、时间词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7年7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上海等46个试点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在2025年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 27 -‎ 要让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提高居民分类投放准确性是关键。目前,各地推出不少措施保证垃圾“分得清”。2018年,上海市出台《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引(居住区)》,编制并投放了“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南”,一些方便市民查询垃圾分类信息的小程序也纷纷上线。不少地方都规定,违反垃圾强制分类规范的各类主体将面临包括罚款在内的多种处罚。上海、合肥等地还将履行生活垃圾分类义务与个人征信挂钩。厦门、广州多地将相关内容纳入各区党委、政府和街(镇)党工委的工作考核。‎ 垃圾分类涉及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四个环节。生活垃圾混装、混运,既伤害公众的分类积极性,更破坏垃圾分类回收效率。为解决“混装混运”问题,北京要求垃圾运输车辆“亮出身份”,并通过智能技术进行精准管理,居民可通过电话监督举报。‎ 垃圾源头分类是大趋势,让错配的废物变成财富,市场潜力巨大。有机构估算,固废全产业链市场有望达到千亿元规模。‎ ‎(摘编自《让垃圾分类真正落地》,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2019年7月2日)‎ 材料二:‎ 阻碍公众进行垃圾分类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我国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约为3.6亿吨,基本属于没有分类的混合垃圾。混合垃圾基本不具有利用价值,如果进行人工分类,不但劳动强度大,而且工作环境欠佳,一不小心就可能危害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发达国家的垃圾前端分类清晰,资源化利用相对容易。鉴于我国实际情况,我们研发了应用于垃圾分拣的机器人,它拥有独立知识产权、世界领先的三维视觉识别技术,进一步提升了垃圾分选工艺和生产线智能化水平。”中城绿建总经理李玮说,通过借鉴应用计算机视觉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垃圾分拣机器人能同时获取流水线上待分拣物质的二维、三维多模态信息,来模拟人类观察认识事物的行为;对于多种材质组合的垃圾,还能有效计算分割待分拣物质,使分割平均绝对误差小于3%;设计多受力点自动协调手爪,极大地提高了垃圾分选的质量和效率。‎ ‎(摘编自《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使环卫更智慧》,《科技日报》2019年5月20日)‎ ‎4. 下列不属于材料三中垃圾分拣机器人的特点的一项是 - 27 -‎ A. 运用了世界领先的三维视觉识别人工智能技术,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 B. 能模拟人类观察认识事物的行为,从而获取待分拣物质二维、三维多模态信息。‎ C. 能够有效计算分割待分拣物质,准确性很高,体现了很高的智能化水平。‎ D. 适合流水线工作环境,有多受力点自动协调手爪,垃圾分选质量好,效率高。‎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采取如下步骤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试点城市强制分类、基本建立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在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实现垃圾分类处理。‎ B. 垃圾分类包括投放、收集、运输、处置等基本环节,其中居民准确地分类投放是关键,而混装混运则影响了最终回收效率。‎ C. 调查显示,只有改变“小区没有分类垃圾桶”和“垃圾集中转运时不分类”这两种状况,垃圾分类工作才有可能得以顺利开展。‎ D. 我国每年产生数量巨大而又基本不分类的的生活垃圾,它们基本没有利用价值,但经过分拣机器人分拣后的垃圾则可以回收利用。‎ ‎6. “让垃圾分类真正落地”应分别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请综合材料作简要概括 ‎【答案】4. B 5. A ‎ ‎6. (1)不断加强和完善垃圾分类的法制化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循序渐进;(2)培养居民垃圾分类的自觉意识,完善垃圾分类转运过程中的监督体系;(3)要发挥企业和现代科技在垃圾分类处理中的作用。‎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时既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等,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内容与原文的差别。注意选项删、改、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B项,“从而获取待分拣物质二维、三维多模态信息”错误 ,依据材料三第二段“通过借鉴应用计算机视觉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垃圾分拣机器人能同时获取流水线上待分拣物质的二维、三维多模态信息,来模拟人类观察认识事物的行为”可知,原文是获取多模态信息来模拟人的行为,而B项是模拟人的行为,从而获取多模态信息,故B项表述顺序颠倒。‎ 故选B。‎ ‎【5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能力。关于文章的内容注意找到选项对应的语段进行比对,发现其中的细微差别,看手法概括是否得当、分析是否合理、人物是否错位、时间地点是否颠倒等。‎ A项,“在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实现垃圾分类处理”错误,依据材料一第一段“在2025年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可知,原文说的是“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故A项“基本实现垃圾分类处理”是曲解原意。‎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让垃圾分类真正落地’应分别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考生应回归材料,逐一筛选原文采取措施的角度、领域等,并整合为条分缕析的要点。‎ ‎“让垃圾分类真正落地”应分别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依据材料一第一段“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上海等46个试点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可以概括出要点(1);‎ 依据材料一第二段“要让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提高居民分类投放准确性是关键”。材料二的图表中“不知道怎么分类”“太麻烦,没精力”等,可以概括出要点(2);‎ 依据材料三第二段“鉴于我国实际情况,我们研发了应用于垃圾分拣的机器人,它拥有独立知识产权、世界领先的三维视觉识别技术,进一步提升了垃圾分选工艺和生产线智能化水平”“中城绿建总经理李玮说,通过借鉴应用计算机视觉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垃圾分拣机器人……”可以概括出要点(3):现代企业和现代科技在垃圾分类利用中可以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点睛】解答筛选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①一个原则:忠于原文。简答题答案源于文本,不可凭空去想。②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③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枣树 苏学文 秋天来了,果实都成熟了。‎ - 27 -‎ 秋院中间那棵枣树,枝上挂满了红枣,阳光下莹莹的亮。有风摇树,熟透的枣子就落了地。枣树有碗口粗,树叶荫满半拉院子,院子里住着兄弟俩,已分了家,枣树成了中界。‎ 没分家的时候,每年枣子刚染红晕,木杆子就在枝叶间搅动了。分了家,树上的枣子却没人动。枣树一家一半,都想等着自己的那一半枣子熟透了再吃。‎ 每日,有几双眼盯着枣树看,尤其孩子,那脸蛋如枣儿般渐红,末了就嚷:“吃枣。”‎ 有母亲从屋里走出,硬扯着进屋,哄着:“枣儿没熟,熟了再吃。馋虫!”‎ 另有母亲也会嚷:“吃、吃!那枣儿里有虫虫,明日咱上街买。”‎ 枣子熟透了。兄弟俩就商量。哥说:“各家摘各家的一边。”‎ 弟说:“这树长得偏心,枝杈都长在你那边。”‎ 哥说:“要不,就让孩子自己摘着吃。”‎ 弟说:“你的孩子大,我的孩子小。”‎ 哥说:“你的孩子先摘。‎ 弟说:“那就先摘两天。”‎ 弟的孩子就拎着篮子来,拿着杆子打。树上的枣儿啪啦啪啦地落,红了一地。哥的孩子站在门口望,眼里的泪珠子也就啪啪的掉。做母亲的就说:“谁叫你大呢?谁叫你爹也大呢,晚来几年,啥不就能占先!”‎ 哥就躲在屋里吸烟。枣树刚结枣儿那年,弟弟就如他的孩子那么大。枣熟了,哥拿着杆子打,弟在地上拣。拣起一个,弟送到哥手里,说:“哥,你吃。”哥说:“你先吃。”弟就将一颗枣儿塞进哥的嘴里,哥就咬了小半,含在嘴里,品着味,不忍咽去。弟也慢慢地嚼。几颗红枣,兄弟俩吃了半日。‎ 弟的孩子欢欢地打,弟媳就出来在地上拣,拣有半篮,孩子乏了,停下杆。弟媳就嚷:“打呀,打呀!”‎ 孩子终于停下了杆。临了,弟媳说:“明日拿长杆打。”‎ 当夜,起了大风,风从树上过,摇落了满枝枣。翌日,哥起得早,看见满院红,就用扫帚扫。哥将枣儿拣进筐里,放在枣树下,进屋时,在筐里拿一颗,要给儿子尝尝鲜。‎ 弟从屋里出,看见满枝青。弟就想,哥也真蛮理,刚打了一日就心急,若是打了二日呢?哥不是从前的哥了,自从娶了妻生了子,兄弟就再不会有以前的光景了。‎ 弟站在院里喊:“哥,枣呢。”‎ 哥在屋里说:“院里呢。”‎ 弟瞅着院子洁净,有扫帚痕,心里陡生一股火:“哥,你咋这样!”‎ - 27 -‎ 哥问:“咋啦?”‎ 弟说:“心疼了,也不该夜里打。”‎ 哥走出屋:“夜里刮了风,吹落了。我把它扫在筐子里。”‎ 弟用眼睛寻,寻到一筐枣,脸上就一笑:“我以为……”‎ 哥说:“我拿一颗枣让孩子尝尝,这是那颗核。”说着,哥就将枣核丢在弟的面前。‎ 弟问:“这筐枣咋办?”‎ 哥说:“一家一半。”‎ 弟就倒了半筐回屋。当日,弟和弟媳吵了一架。哥听弟媳在屋里说:“他说拿了一颗,你就信?”哥就细想,不就是一颗枣儿嘛。‎ 不久,枣树就伐倒了,树干归了弟,树枝给了哥。‎ 于是,院子里便落进满地的日光。‎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枣树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的美好景象。结尾处“满地的日光”给人晃眼的感觉,暗示荫蔽兄弟俩的一片亲情已经打破。‎ B. 小说结尾弟和弟媳吵架的情景,表明弟斤斤计较,完全是受弟媳影响的。文中插叙兄弟俩合吃枣的往事,也印证了弟媳是导致兄弟分家的关键因素。‎ C. 本文运用了物线法,枣子熟了——兄弟分枣——兄弟分树,围绕“枣”所代表的核心利益,细致刻画了兄弟两家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D. 小说里的枣树也可理解成一棵亲情之树,从分枣到分树,分掉的是手足情,体现了作者对人们因计较小利而导致亲情变淡的深度思考。‎ ‎8. 请谈谈小说是如何塑造哥哥形象的。‎ ‎9. 读了小说后,你得到了哪些方面的启示?‎ ‎【答案】7. B 8. 通过正面描写哥哥的语言行为,展现了哥哥勤劳、本分、耿直的特点,如哥将枣儿拣进筐里,放在枣树下;通过哥哥家的孩子、嫂子的言行,侧面体现了哥哥沉默内敛、谦让的个性特征;通过弟弟、弟媳的斤斤计较的个性,对比衬托了哥哥的公允、谦让和看重亲情。 ‎ ‎9. (1)不要因斤斤计较、自私自利,而伤了家人和气与亲情;(2)为人处事之时,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3)父母应该给孩子带去良好的精神和性格濡染。‎ ‎【解析】‎ - 27 -‎ ‎【7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把握文本的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的基础上,分析选项中的人物、时空、事件、艺术手法、情感等,常见错误类型有人物概括不准、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评价理解失当、文本评述失据等。‎ B项,“弟斤斤计较,完全是受弟媳影响的”“也印证了弟媳是导致兄弟分家的关键因素”错误,文章第二、三段只交代了兄弟分家的事实,没交代原因。且依据第八段“这树长得偏心,枝杈都长在你那边”,第十段“你的孩子大,我的孩子小”,第十八段“弟从屋里出,看见满枝青。弟就想,哥也真蛮理,刚打了一日就心急,若是打了二日呢?哥不是从前的哥了”可知,弟本身就自私自利,斤斤计较。故选项中“弟斤斤计较,完全是受弟媳影响的”“弟媳是导致兄弟分家的关键因素”属于无中生有。‎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了解作者常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肖描像来正面写人物,也会用景物烘托、他人烘托及评价等侧面描写人物。考生要回归文本,分析人物本身言行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准确解题。‎ 分析第七到第十二段,在哥俩的对话中,弟弟说“这树长得偏心,枝杈都长在你那边” “你的孩子大,我的孩子小”,哥哥说“各家摘各家的一边”“你的孩子先摘”,这里以弟弟的斤斤计较,对比衬托了哥哥的公允和谦让。‎ 依据第十三段“哥的孩子站在门口望,眼里的泪珠子也就啪啪的掉。做母亲的就说:‘谁叫你大呢?谁叫你爹也大呢,晚来几年,啥不就能占先’”,第十四段“哥就躲在屋里吸烟”,通过哥哥吸烟的动作展现心理,也通过哥哥家人的言行,体现了哥哥沉默内敛、谦让的个性特征。‎ 依据第十四段“哥就咬了小半,含在嘴里,品着味,不忍咽去。弟也慢慢地嚼”,第十六段“哥起得早,看见满院红,就用扫帚扫。哥将枣儿拣进筐里,放在枣树下,进屋时,在筐里拿一颗,要给儿子尝尝鲜”,第二十五段“我拿一颗枣让孩子尝尝,这是那颗核”可知,通过正面描写哥哥的语言行为,展现了哥哥勤劳、本分、耿直的特点。‎ ‎【9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探究小说思想内涵和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在内容中把握情节和人物思想,进而思考作者对文中人物所持的褒贬爱憎之情。同时注意有“我”有“思”,探索追旨,在不脱离文本基础上,多角度考虑问题,敢于陈述自己见解,言之成理 文中弟弟一家的斤斤计较,让本来比较公允、谦让的哥哥也伤了心,最终枣树被砍,两家都没枣可吃了。由此可概括出启示(1):莫因斤斤计较,而伤了家人和气与亲情。‎ 哥哥的谦让内敛和嫂子的话“谁叫你大呢?谁叫你爹也大呢,晚来几年,啥不就能占先”,所以哥的孩子“站在门口望,眼里的泪珠子也就啪啪的掉”,显得克制与内敛;而弟弟“那就先摘两天”,弟媳“明日拿长杆打”“他说拿了一颗,你就信”,这都显得二人的自私贪婪,所以“孩子乏了,停下杆”,弟媳就嚷:“打呀,打呀”,由此可概括出启示(2):父母应该以自己良好的性情对孩子带去良好的影响。‎ 依据第十八段“弟从屋里出,看见满枝青。弟就想,哥也真蛮理,刚打了一日就心急,若是打了二日呢?哥不是从前的哥了”,第二十九段“当日,弟和弟媳吵了一架。哥听弟媳在屋里说:‘他说拿了一颗,你就信?’哥就细想,不就是一颗枣儿嘛”,由此可概括出启示(3):为人处事,都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点睛】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阅读小说时要把握主人公和次要人物的矛盾或和谐关系,自然环境和战争、和平等社会环境,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是否以人、物、时间、空间、情感变化等为线索,进而思考主题上的褒贬意蕴。‎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钱镠,字具美,杭州临安人也。临安里中有大木镠幼时与群儿戏木下坐大石指麾群儿为队伍号令颇有法群儿皆惮之镠善射与槊稍通图纬诸书 唐乾符二年,浙西裨将王郢作乱,石鉴镇将董昌募乡兵讨贼,表镠偏将,击郢破之。是时,黄巢众已数千,攻掠浙东,至临安。镠曰:“今镇兵少而贼兵多,难以力御,宜出奇兵邀之。”乃与劲卒二十人伏山谷中,巢先锋度险皆单骑,镠伏弩射杀其将,巢兵乱,镠引劲卒蹂之,斩首数百级。镠曰:“此可一用尔,大众至何可敌邪!”乃引兵趋八百里。八百里,地名也,告道旁媪曰:“后有问者,告曰:‘临安兵屯八百里矣。’”巢众至,闻媪语,不知其地名,曰:“向十余卒不可敌,况八百里乎!”遂急引兵还。都统高骈闻巢不敢犯临安,壮之,召董昌与镠俱至广陵。骈表昌杭州刺史,昌以镠为都指挥使。‎ - 27 -‎ 董昌反。昭宗下诏削昌官爵,封镠彭城郡王、浙江东道招讨使。镠曰:“董氏于吾有恩,不可遽伐。”以兵三万屯迎恩门,遣其客沈滂谕昌使改过。昌以钱二百万犒军,执应智等送军中,自请待罪,镠乃还兵。昌复拒命,遣其将陈郁、崔温等屯香严、石侯,乞兵于杨行密,行密遣安仁义救昌。镠遣顾全武攻昌,斩崔温。昌所用诸将徐珣、汤臼、袁邠皆庸人,不知兵,遇全武辄败。昌兄子真,骁勇善战,全武等攻之,逾年不能克,真与其裨将刺羽有隙,羽谮之,昌杀真,兵乃败。全武执昌归杭州,行至西小江,昌顾左右曰:“吾与钱公俱起乡里,吾尝为大将,今何面复见之乎!”左右相对泣下,因瞋目大呼,投水死。‎ 昭天镠卧病,召诸大将告之曰:“吾子皆愚懦,不足任后事,吾死,公等自择之。”诸将泣下,皆曰:“元瓘从王征伐最有功,诸子莫及,请立之。”镠乃出管钥数箧,召元瓘与之曰:“诸将许尔矣。”镠卒,元瓘立,袭封吴越国王。‎ ‎(节选自《新五代史·吴越世家》,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临安里中有大木/镠幼时与群儿戏木下坐/大石指麾群儿/为队伍号令颇有法/群儿皆惮之/镠善射与槊/稍通图纬诸书。‎ B. 临安里中有大木/镠幼时与群儿戏木下/坐大石指麾群儿为队伍/号令颇有法/群儿皆惮之/镠善射与槊/稍通图纬诸书。‎ C. 临安里中有大木/镠幼时与群儿戏木下/坐大石指麾群儿为队伍号/令颇有法/群儿皆惮之/镠善射与槊稍通/图纬诸书。‎ D. 临安里中有大木/镠幼时与群儿戏木下坐/大石指麾群儿为队伍/号令颇有法群/儿皆惮之/镠善射与槊/稍通图纬诸书。‎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图纬,即图谶和纬书,图谶是古代宣扬迷信、预兆的图书;纬书是以神学迷信附会儒家经义的一类书。‎ B. 刺史,古代的官名。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后沿革为地方官职名称,一般为州或郡的地方长官。‎ C. 上表,封建时代称臣子给君主呈报奏章,本文中的“表镠偏将”的“表”,是给上级申报一下的意思。‎ D. 管钥,亦作“筦钥”,即锁匙。后来引申为事物的重要部分。本文中取其原意,意为“家中的锁匙”。‎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钱镠在小时候就表现出优秀的指挥才能,他和伙伴们做游戏时,指挥号令很有法度,赢得了敬畏。‎ - 27 -‎ B. 钱镠有勇有谋,在与黄巢兵作战时候,巧妙地利用地名迷惑高骈的军队,最终迫使都统高骈撤兵。‎ C. 董昌对钱镠有知遇之恩,董昌叛乱,钱镠奉命讨伐,但没有直接攻打,而是派人进行了劝降工作。‎ D. 钱镠病重,在选定继承人的问题上,对部下采用了以退为进的策略,最终让儿子元瓘继承了王位。‎ ‎13. 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召诸大将告之曰:“吾子皆愚懦,不足任后事,吾死,公等自择之。”‎ ‎(2)舜登用,摄行天下之政,巡狩。(《夏本纪》)‎ ‎(3)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魏公子列传》)‎ ‎【答案】10. B 11. C 12. C ‎ ‎13. (1)召来各位大将告诉他们说:“我的孩子们都愚笨胆小,不足以承担我死后的事情(继承王位),我死后,你们自己挑选能继承大任的人吧。”‎ ‎(2)舜被提拔重用,代理执行天子的政务,到四方巡视。‎ ‎(3)赵王打扫庭前台阶,亲自迎接公子,依照主人迎接贵宾的礼节,引导公子走西边台阶。‎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概内容,比较选项断句异同处,再结合人名、地名、官职名以及动词、虚词、特殊句式和句间逻辑关系来断句。‎ 这个语段的意思是:临安城里中有棵大树,钱镠幼小时候和一群小孩子在大树下做游戏,钱镠坐在大石上指挥孩子们模仿军队队列,号令很有法度,孩子们都害怕他。钱镠擅长射箭和使用槊,略微懂得图谶和纬书等书籍。‎ 考生要抓住钱镠的动作和“群儿”的反应,“戏”是动词,“木下”是“戏”的地点状语,故“戏木下”状语后置句;且“坐大石”是修饰“指麾”的,共同形容钱镠,故应在“坐大石”前断句,故排除AD。‎ 承接前文的“指麾”一词可知,“号令”是指钱镠对“群儿”的指挥,故“号令”之间不能断句,故排除C。‎ 故选B。‎ ‎【11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了解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已学知识,联系文本内容,对选项中的文史典籍、古代职官、科举制度等方面做出判断。‎ C项,“本文中的‘表镠偏将’的‘表’,是给上级申报一下的意思”错误,依据第二段“石鉴镇将董昌募乡兵讨贼,表镠偏将,击郢破之”,石鉴镇的将领董昌招募乡兵(从乡里招募兵卒)讨伐叛贼(叛军),上表推荐钱镠为偏将,攻打王郢叛军并打败了他们。可知“表”意为;上表推荐。‎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情节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正确解答这类题,需将选项跟原文中的有关内容仔细进行对照,一看人,二看事,三看时和地。主要注意人物概括不准、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评价理解失当、文本评述失据等问题。‎ C项,“但没有直接攻打,而是派人进行了劝降工作”错误。第三段说的是“谬遣顾全武攻昌,斩崔温。昌所用诸将……遇全武辄败……全武执昌归杭州,行至西小江,昌顾左右曰:‘吾与钱公俱起乡里,吾尝为大将,今何面复见之乎!’左右相对泣下,因嗔目大呼,投水死”,据此可知,钱镠派顾全武攻打董昌,杀了崔温,董昌所用的各个将领遇到顾全武总是吃败仗,并不是“没有直接攻打”;而且是董昌自己觉得没有颜面再见钱谬,所以投水而死,并不是钱谬“派人进行了劝降工作”。故C项曲解原意。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逐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倒装句式要调整,典故和比喻处通常意译。注意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诸:各位;愚懦:愚笨胆小;任:承担;后事:死后的事情,意指继承王位;公等:你们这些人。‎ ‎(2)登用:被动句,被提拔重用;摄:代理;巡狩:到四方巡视。‎ ‎(3)除:台阶;自:亲自;执:依照、按照;引:引导、带着;就:接近、靠近,引申为踏上、走上。‎ - 27 -‎ ‎【点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翻译句子时应注意找准得分点,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兼词等往往都被设置为得分点,一定要依据前后语境补充出相应的主语、宾语、介词等,对难翻译的地方,要依据语境的提示,结合逻辑事理合理推出。‎ 参考译文:‎ 钱镠,字具美,是杭州临安人。临安城里中有棵大树,钱镠幼小时候和一群小孩子在大树下做游戏,钱镠坐在大石上指挥孩子们模仿军队队列,号令很有法度,孩子们都害怕他。钱镠擅长射箭和使用槊,略微懂得图谶和纬书等书籍。‎ 唐乾符二年,浙西裨将王郢发动叛乱,石鉴镇的将领董昌招募乡兵(从乡里招募兵卒)讨伐叛贼(叛军),上表推荐钱镠为偏将,攻打王郢叛军并打败了他们。当时,黄巢的叛军已经达到几千人,在浙东一带攻打掠夺,到了临安。钱镠曰:“现在临安镇兵少而叛军多,很难用武力来抵御,应当出奇兵来阻击他们。”于是和强壮的士兵二十人埋伏山谷中,黄巢军的先锋跨越危险地带都是单人单马,钱镠埋伏下弓箭手射杀了他们的将领,黄巢军队大乱,钱镠带领强壮的士兵践踏(冲杀)他们,斩杀了几百人。钱镠说:“这种(奇兵阻击)策略只能用一次,敌军大部队到了怎么能抵挡啊!”于是就领兵赶往八百里。八百里,是地名,(临行)叮嘱路边的老妇人说:“后面有问的,就告诉他们说:‘临安军队驻扎八百里了。’”黄巢大军到了,听了老妇人的话,不知道那是地名,说:“原来十几个士兵我们都打不过,何况驻扎了八百里的军队呢!”于是急忙带兵撤退。都统高骈听说黄巢不敢侵犯临安,认为(董昌、钱镠)很英武雄壮,召唤董昌和钱镠一起到广陵。高骈上表推荐高昌为杭州刺史,高昌让钱镠做都指挥使。‎ 董昌造反。昭宗下旨削去董昌的官爵,封钱镠为彭城郡王、浙江东道招讨使。钱镠说:“姓董的对我有恩,不能立刻讨伐。”领三万士兵驻扎在迎恩门,派他的门客沈滂告诉董昌让他改错。董昌拿(用)二百万钱犒劳(钱镠)的军队,抓了应智等人送到钱镠军中,自己请求等候治罪,钱镠于是退兵。后来董昌又抗命,派他的将领陈郁、崔温等驻扎在香严、石侯,向杨行密求援兵,杨行密派安仁义救援董昌。钱镠派顾全武攻打董昌,杀了崔温。董昌所用的各个将领徐珣、汤臼、袁邠都是目光短浅的人,不懂兵法,遇到顾全武总是吃败仗。董昌哥哥的孩子董真,骁勇善战,顾全武等人攻打他,过了年都不能取胜。董真和他的裨将刺羽有矛盾,刺羽(在董昌那里)造谣诬陷他,董昌杀了董真,军队才失败。顾全武押解着董昌回杭州,走到西小江,董昌对随身手下说:“我与钱公一起从乡里起事,我曾经是大将,现在有什么颜面再见他呢!”左右随从相视而哭,于是董昌瞪大眼睛大叫着,投水而死。‎ - 27 -‎ 钱镠卧病在床,召来各位大将告诉他们说:“我的孩子们都愚笨胆小,不足以承担我死后的事情(继承王位),我死后,你们自己挑选能继承大任的人吧。”各位将领都哭了,都说:“元瓘跟随大王南征北战功劳最大,其他孩子比不上,请求立他继承王位。”钱镠于是拿出几小箱子锁钥,召来元瓘和他说:“各位将领允许你(继承王位)了。”钱镠死后,元瓘继位,承袭受封吴越国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怀故人 寇准 清夜月初满,藓庭吟更幽。‎ 梧桐疏影老,蟋蟀乱声秋。‎ 旧国情何极,空江思欲流。‎ 故人今底处,危坐独凝愁。‎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通过写“清夜”“月”“藓庭”等,交代了时间、地点和自然环境。‎ B. 颈联在前两联写景基础上,通过“情何极”“思欲流”进行点题抒怀。‎ C. 尾联中诗人遥想故人,间接抒发了月下怀念故人而产生的孤独与忧伤之情。‎ D. 本诗的语言简练朴实,用词精当,体现出了温柔敦厚、平正朴实的诗风。‎ ‎15. 请简要分析颔联的写景艺术。‎ ‎【答案】14. C 15. ①视听结合。月光下眼见“梧桐疏影”,耳边不时传来秋天蟋蟀乱鸣的声音,使诗句画面立体可感。②以动衬静。以蟋蟀声乱衬托周围环境的幽静,同时表现了作者的心绪不宁。③借景抒情。作者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融入这凄清之景中,表达因思念而忧伤的情感。‎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学生在看标题、看作者、看注解、看意象、看情感关键字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诗词内容、情感、手法和语言特色,然后逐个选项浏览,比对原文,看是否有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感情概括不准等错误。‎ C项,“间接抒发”错误,尾联“故人今底处,危坐独凝愁”,故友今天在哪里呢?我端正坐着,正因思念友人而深深地愁苦呢。作者直接抒情,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愁。‎ 故选C。‎ ‎【15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鉴赏诗句写景艺术手法和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在平时了解写景艺术的手法和常见作用的基础上,联系诗句内容,抓住描写景物形、声、色等特征的关键词,然后分析艺术手法,并分析景物描写与情感之间的作用,准确答题。‎ 颔联“梧桐疏影老,蟋蟀乱声秋”,月光下,梧桐稀疏的影子让人觉得寥落,蟋蟀杂乱的鸣叫在秋天不时响起。“梧桐疏影”是视觉和静景,“蟋蟀乱声”是听觉和动景,诗句视听结合、动静结合,渲染了孤清寥落的氛围,寓情于景,为后两联写 “江思”“危坐独凝愁”的思念之愁蓄势。‎ ‎【点睛】诗歌鉴赏客观题常常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在《礼运》中,可以为当今政府在任用人才、营造良好社会风气方面所借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2)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写李白继承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高尚品格,敢于向权贵挑战,蔑视权贵而追求个性自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在《登岳阳楼》中,诗人描写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承载万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选贤举能 (2). 讲信修睦 (3).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4). 使我不得开心颜 (5). 吴楚东南坼 (6). 乾坤日夜浮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的能力,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题型,这类题目解答时既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准确书写出答案。(1)依据“为当今政府在任用人才、营造良好社会风气方面所借鉴的两句”,容易推知答案;(2)依据“敢于向权贵挑战,蔑视权贵而追求个性自由的句子”,容易推知答案;(3)依据“描写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承载万物的句子”,容易推知答案。本题易错字:摧、事、睦、事、坼、乾、夜。‎ 三、语言文字运用和名著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学思想的作用是惊人的。在17、18世纪,科学思想的飞跃式发展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火车等相继出现,带动了社会体系的 ‎ - 27 -‎ ‎。西方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19世纪,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科学规律陆续被发现,新发明 ,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这一时期技术突飞猛进,( ),美国、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成为新兴的超级大国。20世纪四五十年代左右,人类进入了第三次工业革命,这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推动力量源自相对论、量子力学等重大科学理论的推动。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当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也愈加深远。‎ 然而,在科学理论的系统研究方面,我国古代并不占先机。( )。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些发明涉及“科学思想”层面的几乎没有。科学思想不彰无疑也是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如今,我国在以高铁、高速公路、大型桥梁、通信设备为标志的基础设施领域迅猛发展,技术水平在全世界上已 。但是如果没有科学思想的深入研究和支撑,这一切很可能只是 。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在科技复兴的道路上我们仍任重道远。‎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推陈出新 层出不穷 出类拔萃 过眼云烟 B 革故鼎新 风起云涌 出类拔萃 昙花一现 C. 推陈出新 风起云涌 名列前茅 过眼云烟 D. 革故鼎新 层出不穷 名列前茅 昙花一现 ‎18. 下列在文中两处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 / 虽然我国“四大发明”闻名于世,但这些发明仅限于“实用技术”层面 B. 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 / 虽然我国“四大发明”仅限于“实用技术”层面,但这些发明闻名于世 C. 工业生产中迅速应用了这些技术 / 虽然我国“四大发明”闻名于世,但这些发明仅限于“实用技术”层面 D. 工业生产中迅速应用了这些技术 / 虽然我国“四大发明”仅限于“实用技术”层面,但这些发明闻名于世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左右,人类进入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这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推动力量是相对论、量子力学等重大科学理论。‎ B.‎ - 27 -‎ ‎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人类进入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这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推动力量源自相对论、量子力学等重大科学理论。‎ C.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人类进入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这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推动力量源自相对论、量子力学等重大科学理论的推动。‎ D.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左右,人类进入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这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推动力量是相对论、量子力学等重大科学理论的推动。‎ ‎【答案】17. D 18. A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平时多积累成语,多练习辨析近义成语。辨析时从适用对象、褒贬情感、结构搭配、语意轻重、范围大小等角度进行判定。‎ 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革故鼎新:去除旧的,建立新的,革除旧弊,创立新制,多指改朝换代或施政有重大变革等。句中形容“社会体系的”的重大变化,故用“革故鼎新”更适合,故排除AC。‎ 层出不穷:形容事物连续出现,没有穷尽。风起云涌:形容雄浑磅礴之势;也比喻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句中形容“新发明”连续不断地出现,故用“层出不穷”更适合,故排除BC。‎ 出类拔萃:形容超出同类,多指人的品德才能。名列前茅:指名次排在前面,形容成绩优异。句中形容我国的一些“技术水平在全世界上已”排列在前面,故用“名列前茅”更好,故排除AB。‎ 过眼云烟:从眼前飘过的云烟,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后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昙花一现: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句中指“基础设施领域迅猛发展”的美好景象,如果没有科学思想的深入研究和支撑,很快便会消失,故用“昙花一现”更适合,故排除AC。‎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意衔接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先看补写句子的位置,依据上下句内容的提示,从主语一致、时间逻辑等顺序、词语搭配、意境氛围是否一致等角度判定出正确答案。‎ 第一处,依据括号前的“这一时期技术突飞猛进”可知,句子以“技术”一词作为陈述对象,故依据主语一致原则,应该是“被”运用于工业生产,故排除CD;‎ - 27 -‎ 第二处,依据括号后的“涉及‘科学思想’层面的几乎没有”的语句,依据邻近原则和内容相对应关系,括号中句子应该以“仅限于‘实用技术’层面”收尾,故排除BD。‎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应先浏览选项,依据语感推断法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用提取主干法,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是否有问题。‎ 划线句有两处语病。语病一,“四五十年代”是概数,与“左右”重复,故应删掉“左右”,故排除AD。‎ 语病二是“源自相对论、量子力学等重大科学理论的推动”句式杂糅,可以删掉“的推动”,故排除C。‎ 故选B。‎ ‎【点睛】病句题中常见的六种类型为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句式杂糅、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学生平时要注意归纳这几种病句类型,同时还要多做题,熟悉各种病句的特点,做到熟能生巧,形成解答病句题的能力。‎ ‎20.演绎法是从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论证方法。请参照事例,运用演绎法,仿写句子,注意句式大体相似,逻辑清晰。‎ 示例: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你既然要深入领略泰山的伟岸,那就应亲自去看一看,登一登。‎ ‎【答案】参考示例:有道是,脚正不怕鞋歪。你既然清清白白,问心无愧,那就应笑对流言,昂首做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和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理解“演绎法”,演绎法是一种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然后明确仿写内容和格式的要求,参照示例进行仿写。本题关键在演绎推理的理解。考生可以先总结一个普遍性的规律,再进行相似、相关联想,从生活中找一个具体的事例,最后按照仿写形式写即可。‎ ‎21.《药》一文是以民主革命英雄 起义为背景,经过艺术加工而写成的。‎ A. 谭嗣同 B. 秋瑾 C.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答案】B ‎【解析】‎ - 27 -‎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注意积累重要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做题时仔细比较,综合运用排除法,准确解题。‎ ‎《药》是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创作的一篇小说,作品以华老栓夫妇给儿子治病为明线,以革命者夏瑜被军阀杀害为暗线,表现了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而中国民主革命运动先驱者之一秋瑾烈士1907年就义就是在那个时候,秋瑾烈士就义后四年即1911年,爆发了辛亥革命。考生据此可准确解题。故答案是“秋瑾”,B项最恰当,‎ 故选B。‎ ‎【点睛】名著阅读的题型,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多留心人物及特征、故事背景、创作缘由、艺术旨趣等,只有积累得多,识记得准,才能更好地解题。‎ ‎22.《白光》一文塑造的 是一个疯狂追求功名利禄的落第知识分子。‎ A. 陈士成 B. 方玄绰 C. 爱罗先珂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和人物形象积累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在学习时注意识记,把握名著内容,特别是人物的姓名、情节内容、人物经历、形象特征等。解题时,不要因张冠李戴而出现解题错误。‎ ‎《白光》创作于1922年,讲述了科举考试中一个屡屡落第的文人陈士成,听信祖宗传言,受白光的启示在院子里挖银子未果,精神迷幻,到大山里寻宝却坠湖而死的故事,批判了封建社会病态的科考制度,揭示了十年苦读反而无用的读书人的悲惨命运。故答案是“陈士成”,故A项恰当。‎ 故选A。‎ ‎【点睛】名著中人物形象的把握,要建立在考生对情节内容、创作背景、创作主旨的基础上。故考生识记名著内容,把握情节和人物形象是解题的关键,考生要准确识记,不要出现人物错位、情节嫁接错误等问题。‎ ‎23.《呐喊》中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 是《明天》一文中痛失独子,孤立无助的母亲。‎ A. 单四嫂子 B. 九斤老太 C. 华大妈 ‎【答案】A ‎【解析】‎ - 27 -‎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和人物形象的识记能力。名著学习中要注意识记名著内容,比如涉及人物、故事情节,重要时间等,还要识记一些细节,才能印象深刻地了解和掌握名著主旨,才能地更得心应手地答题。‎ ‎《明天》写的是一个母亲因死去孩子而失去希望的故事:家住鲁镇的单四嫂子二年前死了丈夫,为了养活自己和儿子宝儿,她每天辛勤劳作,纺纱赚钱,不幸的是孩子生病,为治好儿子的病,单四嫂子想尽办法:求神许愿、吃单方、花大钱请名医诊治,但是宝儿最终还是撒手归西。故A项是正确答案。‎ 故选A。‎ ‎【点睛】解答名著题,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记牢作者姓名、书名、年代,以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经历、物象、名言警句、主旨等。解答时,依据题干提示信息,才能更好地解题。‎ ‎24.《平凡的世界》中的经典语录“只有 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如今依然有着现实意义。‎ A. 奋斗 B. 劳动 C. 理想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中经典语言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既要注意积累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人物、重点情节等等,还要注意积累一些名言名句,特别是能体现人物性格、命运和作品精神气质的名句。做题时,围绕作品内容和情节,容易解题。‎ ‎“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不论什么人,最终还是要崇尚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这是《平凡的世界》里的经典名句。原文情节中,孙少平靠自己的勤劳劳动挣得工资和尊严,对比那些懒惰不愿下井的人,“给他们上了生平极为重要的一课——如何对待劳动,这是人生最基本的课题”。故B项“劳动”是准确答案。‎ 故选B。‎ ‎【点睛】《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全景式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25.《平凡的世界》中的 在家庭和政治的“双重压力”下顽强抗争,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 27 -‎ A. 孙少平 B. 孙玉亭 C. 孙少安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和人物形象的积累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识记《平凡的世界》的相关内容情节、人物身份、主次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命运走向、思想内涵等。考生依据题干提示,综合选项内容,分析对比出最佳答案。‎ ‎《非凡的世界》中,孙少安是个负重前行的跋涉者。他不仅要同与生俱来的贫苦搏斗,还要处处提防来自村书记田福堂的算计, 就是在这样来自家庭和政治的“双重压力”下顽强抗争,显示出了孙少安强大的生命力。故C项恰当。‎ 故选C。‎ ‎【点睛】名著学习要注意积累知识,如作者、时代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经典情节、脉络线索、细节等,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26.《平凡的世界》中“看问题往往和社会一般的看法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的女性是 。‎ A. 田晓霞 B. 郝红梅 C. 田润叶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和对人物形象的评价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了解《平凡的世界》中几个突出的女性形象,分析其经历、家庭素养、人生追求、思维品格等。在此基础上,再依据题干关键词,准确把握人物评价,综合选出最佳答案。‎ 田晓霞出身于一个干部家庭,良好的家庭氛围熏陶下,她的思想境界和内在品质都远胜于同龄人。田晓霞在高中时期已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看问题往往和社会一般的看法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孙少平每次和她交谈, “都能使自己的头脑多开一扇窗户”。故最佳答案“田晓霞”,A项是正确答案。‎ 故选A。‎ ‎【点睛】完成名著题,平时要注意积累名著相关内容:一要积累名著中表现的作品思想意义,熟悉名著中重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二要理清名著中的故事情节,积累名著中重要人物的主要情节,读懂小说关键细节的价值。三要重视作品中经典语言片段并理解其深刻含义,积累名著中体现作者倾向的内容。四要重视作品中人物的身份、经历、教养、气质等的刻画,积累名著中艺术技巧高超的内容。‎ - 27 -‎ 四、作文(60分)‎ ‎27.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硬核”一词在网络上悄悄走红,逐渐被大家用来形容一些很厉害、很霸气、与众不同、让人震惊的人和事。生活中有不少年轻人也有着这样的硬核气质。相对于前些年的“佛系青年”,“硬核青年”很酷、很厉害、很刚硬,他们不要被定义,不跟随大众,特立独行,追求不同,坚定地过自己认为是对的生活。‎ ‎【答案】范文:‎ 年轻人,开启你的“硬核”模式 ‎2019年已然过去,你曾奋发图强还是碌碌无为,你曾踌躇满志还是郁郁寡欢,你曾出门拥抱太阳还是在家一宅到底,都已经不重要!因为,新的一年奋力追梦才是最好的生活姿态!嘿!年轻人,2020年请以崭新的姿态开启你的“硬核”模式。‎ 无奋斗,不青春。‎ 别再用“佛系青年”“积极废人”来调侃安慰自己,别再用“焦躁不安困惑迷茫”来给青春下定义,“硬核”的奋斗才是青春该有的底色,“硬核”的追梦才是年轻人该有的姿态。‎ 嘿!年轻人,你听啊。马克思说,“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毛泽东同志说:“什么是模范青年?就是要有永久奋斗这一条。”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年轻人,你听到这个时代对你强有力的召唤了吗?‎ 你准备开启自己的“硬核”奋斗了吗?‎ 嘿!年轻人,你看啊。2018年,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北斗导航向全球组网迈出坚实一步。2019年世界最大综合交通枢纽、世界首座“双进双出”式航站楼的大兴国际机场正式运营,十月一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盛典,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上中国成为唯一的“百金天团”。2020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如此多的“硬核”事件,离不开一个个科研团队夜以继日的“硬核”钻研,离不开一位位大国工匠潜心忘我的“硬核”奋斗,离不开一个个医务工作者敢拼敢闯的“硬核”抗疫。无论是精神抖擞的“80后”,还是昂扬进发的“90后”;无论是科技顶端的“北斗”成员,还是勇敢无惧的消防战士,他们“硬核”的奋斗都是这个时代最亮丽的色彩!年轻人,来吧,你也来做一个“硬核”的奋斗者!‎ 嘿!年轻人,动起来。80岁的“小生泰斗”田春鸟依然在舞台上神采奕奕,92岁的美国老奶奶还在坚持跑马拉松,吴孟超院士97岁才走下手术台,84‎ - 27 -‎ 岁的钟南山院士一直奋击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第一线……耄耋老人尚且有奋斗拼搏的“硬核”姿态!年轻人,你还有什么理由去懒惰和消极?‎ 来吧,年轻人!你们就拿出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姿态,让自己思想上动起来,行动上活起来,用“硬核”的奋斗去对抗平庸,用“硬核”的拼搏去对铸就青春!‎ 新的一年,年轻人,请开启你的“硬核”模式,不负国家与时代,不负时光与青春,不负自己,不负初心!‎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写作的能力。材料作文要求考生依据对材料的分析整合来立意和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立意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 本题是材料作文,考生容易提炼到关键词“硬核”,但是还要注意另外的关键词“佛系青年”“硬核青年”“坚定地”,故考生要把握材料的观点是以“佛系青年”来对比,呼吁年轻人坚定勇敢地做“硬核青年”。考生要挖掘“硬核”的气质特征,从行为到品格上分析,并联系生活大事件和人生的“大”品格,点赞或呼吁“硬核”气质!‎ 立意:‎ 没“硬核”,不青春 年轻人,勇做“硬核”青年 拒绝“佛系”,彰显“硬核”‎ 点赞抗疫的“硬核”逆行者 素材:‎ ‎1.92岁的“荷花奶奶”周玲在西湖边拍摄荷花走红,成为了年龄最大的网红。她是摩登老太,看到她健康的状态,时髦的造型,让人感觉时光停止了。一个女人的优雅与美丽从来都是和年龄没有关系的,哪怕经过岁月的打磨,也依旧可以非常生动的诠释什么叫美丽。“荷花奶奶”这样的老人,他们充满着积极的人生态度,诠释着不一样的“硬核”生活。‎ - 27 -‎ ‎2.我们欣喜地看到,嫦娥四号探测器控制中心里是一群精神抖擞的“80后”“90后”,北斗系统也是一个平均年龄不到31岁的年轻化的团队;我们还看到,新增院士中年龄最小的46岁,承载国家最高学术的院士团队也在趋于年轻化。还有那风雨无阻的快递小哥,勇敢无惧的消防战士,活泼有爱的幼儿教师,不惧失败的创业者、自由职业者,各行各业的服务员、导购员,也大多是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他们奔跑出了最美的“硬核”姿态,因为这是追梦的姿态,是奋斗的“硬核”!‎ ‎3.2019年4月,同济大学大礼堂,面对上海市60所高校2000余名毕业生代表,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寄语青年牢记远大理想,不断充实知识、锻炼意志,做新时代的“硬核青年”,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骄人业绩,让青春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结构:‎ 本次作文可用关键词句法和情感倾向法分析出材料关键词,并组合成写作的中心立意。考生如写“活出风采,彰显‘硬核’”这一立意,可在开篇简析材料,引出中心观点。然后以别着“勿需让座”LED胸牌乘地铁的辽宁大爷刘增盛、带着学生们骑行1800公里的“硬核”班主任兰会云、世界上第一个主刀解剖新型冠状病毒患者遗体的法医刘良……他们分别以自己的“硬核”,向世界彰显了勇敢追求善意美德与道德自觉、责任担当与教育承诺、民众健康与人类安全等的可贵精神。最后联系现实,呼吁人们无论怎样的环境、无论怎样的年龄,都要“活出风采,彰显‘硬核’”!‎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1、关键词句法:即在材料中寻找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词句等,抓准这些关键词句,就能更好地把握主旨,确定立意;2、以果溯因法: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入手立意,是行之有效的立意方法;3、情感倾向法:材料中往往有表明感情倾向的形容词、动词、关联词,把握住这些词的内涵,可以选择出最佳角度立意;4、寓意揭示法:对寓言、童话、漫画等寄寓性材料,须透过材料表象,“由物及人”、“由物及事”地联想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内涵,从而确立论点;5、辨明关系法:审题时要明确材料中人物或事件或行为的主次、轻重,思考其对比或关联关系,从而准确把握材料最佳立意。‎ ‎ ‎ - 27 -‎ ‎ ‎ - 27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