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南昌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实验中学 2019——2020 学年下学期线上摸底考试卷 高二语文 总分值:100 分 一、现代文阅读(1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题 2 分,共 6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庸”辨析 张岱年 ①以前曾经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见解,认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庸”。对于这个问 题,应略作辨析。 ②“中庸”观念是孔子提出的,他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 也》)对于中庸的含义无所解释。但是说“中庸之为德”,而不是说“中庸之为道”,足证中 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而不仅是指一种抽象原则。孔子又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 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子路》)中行是较高的品德,应与中庸同义。孟子说: “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孟子·尽心下》) 不说中行而说中道,中行、中道,当是同一意义。总之,中庸、中行、中道,应具有同一含 义,指高于狂狷的修养境界。 ③《中庸》篇有云:“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扬善,执其两端,用其 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所谓执两用中应即对于中庸的解释。《说文》:“庸,用也。”中 庸即用中,指随时运用中的原则,处事恰如其分。孔子尝说:“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后儒解释中庸为“无过无不及”,是正确的。 ④“中庸”观念包含一种认识,即许多事情都有一定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和没有 达到这个限度一样。这就是“过犹不及”。有些事情,确实如此。如饮食衣着以及睡眠之类, 确实是“过犹不及”。但是,许多事情的限度是随时代的演进而改变的。例如所谓 “君臣 之义”,过去认为是必须遵守、不可逾越的。但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打倒了君权,使人类历 史大大前进了一步。又如中国封建时代排斥所谓奇技淫巧,阻碍了自然科学的进展;近代西 方实证科学长足进步,技术远远超过了前代,促进了文化的高度发展。在历史上,在一定的 范围内,超越传统的限度,往往可以实现巨大的飞跃。如果固守“过犹不及”的中道,就不 可能大步前进了。因此,“中庸”观念,虽然在过去曾经广泛流传,但是实际上不能起推动 文化发展的作用。所以,我认为,不能把“中庸”看做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 2 - ⑤近代西方国家都宣扬自己的民族精神。如法国人民鼓吹法兰西精神,德国人民提倡日 耳曼精神等等。中华民族必有作为民族文化的指导原则的中华精神。古往今来,这个精神得 到发扬,文化就进步;这个精神得不到发扬,文化就落后。正确认识这个民族精神之所在, 是非常必要的。 1. 本文认为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 A. 孔子提出“中庸之为德”,而没有说“中庸之为道”,足证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 B. 孔子在《论语·雍也》中对于中庸的含义无所解释,可以推测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 C. 孔子在《子路》中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中行应与中庸同义,是较高的 品德。 D. 孟子说:“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中道与中行和中庸含义相同,指高于狂 狷的修养境界。 2. 下面对“中庸”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中庸》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所谓执两用中就是对于中庸的解释。 B. 《说文》:“庸,用也。”中庸即用中,指随时运用中的原则,处事恰如其分。 C. 中庸就是孔子在《论语·先进》中所说的“过犹不及”。 D. 后儒提出“无过无不及”,这是对中庸的正确解释。 3.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中庸就是在两个极端之间寻求适中的方法,既不要“过”也不要“不及”,这个观念是孔 子提出的。 B. 所有事情都有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和没有达到一样,这就是“过犹不及”。 C. 在历史上,只有超越传统的限度,才可以实现巨大的飞跃。固守中道,就不可能前进。 D. 作者认为,“中庸”观念虽然在过去曾经广泛流传,但是实际上不能起推动文化发展的作 用。 【答案】1. B 2. C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 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本文认为中庸是 指一种修养境界,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B 项,由“对于中庸的含义无所解释”推测不出“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强加因果关系。 - 3 -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解题时,要注意将选项代入原文进行比照。主要看选项 与原文所阐述的概念的本质特征是否一致;如果改变了,则要看是语言形式改变了,还是概 念的本质特征改变了。然后,做出准确判断和选择。 C 项,“过犹不及”能够体现出中庸的思想,但不能说“中庸就是孔子在《论语•先进》中所 说的‘过犹不及’”,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 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 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 A 项,曲解了原文,“中庸”观念是孔子提出的,但他对于中庸的含义无所解释。 B 项,“所有事情都有限度”与原文不符,扩大了概念的范围,应为“许多事情都有一定限 度”。 C 项,首先缺少前提“在一定的范围内”,另外“只有……才”的表述太绝对化。 故选 D。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小题。 清水洗尘 聂鑫森 这是 1966 年深秋的一个夜晚,古城湘潭平政街“洗尘池”澡堂壁上的挂钟,宏亮地敲了 九下。 按规定,澡堂营业到晚上八点就下班了,顾客早已走尽。工作人员也陆续回家了,只剩 下浴池班班长于长生和小徒弟张庆在打扫卫生。几个大池子里的水都已放干,池底、池沿也 都擦拭干净。原本浴池的顶端有几个雅间,现在紧紧地关着,里面放着木浴盆、小床、茶几, 浴盆上安着冷、热水龙头。舍得花钱的顾客可以自己调节水温,可以洗过澡后舒服地躺到小 床上,可以请人推拿按摩,可以喝一壶泡好的茶。但这个项目在几天前已经取消了,上级说, 只有剥削阶级才有这些臭讲究! 于长生望着那些雅间,惆怅地叹了口气。 - 4 - “张庆,关门吧,我们爷俩也该歇口气、喝口茶了,今晚轮到我们值班哩。” 张庆说:“好咧——师傅。” 两个人刚走进店堂,从外面急匆匆走进一个人来。四十岁出头,脸黄而瘦,额头上还有 血迹,目光散乱,步履踉踉跄跄,身上的衣服很破旧,特别是膝盖那个地方磨损得很厉害。 张庆吆喝一声:“喂,下班了,明日再来!” 那人惊悚地收住脚步,小声说:“我……好多日子没洗澡了,是否可以……” 于长生几步走上前,把来人上下打量一番,然后说:“您啦,请!” 张庆觉得很意外,不是下班了吗? 于长生对着张庆一扬手,吼道:“关门!” 张庆忙答应:“是,师傅。” “开雅间,把锅炉烧起来,让客人好好洗个澡!” 来人说:“师傅,我……没带这么多钱。” 于长生说:“放心,还是五角!请您先去雅间稍等一会,我去沏壶茶来。” 张庆关好门,又去打开一个雅间,再一溜烟去了锅炉房,不久便听见鼓风机吼叫的声音。 又过了一阵,于长生端着一壶热茶和一个有盖的茶杯,走进了雅间,并顺手带关了门。 来人慌忙站起来,说:“师傅,叫我如何感谢您!” “坐!快坐!我认识您,您是成龙中学的校长齐子耘先生,我的二儿子就在贵校读高中。 我曾在家长大会上见过您。我叫于长生,活到五十岁倒真的糊涂了,有文化的人忽然都有罪 了,怪事!” 齐子耘没有答话,眼睛里闪出了泪光。 “我二儿子昨天回家时,说是参加了什么批斗会,被我用木棍子狠揍了一顿,打得他鬼 哭狼嚎,保证再不去胡来了。” 齐子耘小声说:“也不能怪他们。他们太年轻……” 聊了一阵,张庆在雅间外高喊一声:“火旺——水热咧——” 于长生忙站起来,走到浴盆前,先打水龙头放水,白色的雾气立刻升腾起来。他不停地 用手去试水的温度。这时节洗澡,水要热,但不要烫。 于长生关了水龙头,说:“齐先生,您先泡澡。半个小时后,我来给您推拿按摩。” “不,不。我不配,也别连累了您。” “我不过是个工人,还能把我怎么样?” 于长生走出雅间,顺手把门带拢了。 - 5 - “张庆,过半小时,给我到隔壁的饮食店去买一碗馄饨来!” 张庆吃惊地望了望师傅,然后说道:“好咧。” 于长生到池子边搬了条板凳来,静悄悄地坐在雅间的门边。 约摸半个小时,于长生听声音就知道齐子耘洗好了,便立即推门走了进去。灯光下,他 看见齐子耘的身上、手臂上,有一些红红紫紫的伤痕,便慌忙走上前,说:“您请伏在床上。 这个项目早就取消了,但我要为您显一显手段。” 齐子耘伏趴在床上,于长生弯腰立在旁边,双手握成空心拳,开始在他的脊背上,小心 地绕开伤痕,紧敲轻捶。 “痛吗?齐先生。” “不……痛。” 拳头忽然停住了。于长生说:“齐先生,有句话不知当问不当问?” “您问吧。” “如果我猜得不错,您是从学校逃出来的?” “是。” “您受了许多罪,从您的目光里我看出您很绝望?” “对。您说这日子怎么熬过去,罚跪、批斗、挨打、游街,没完没了的。” “那么,我告诉您一句话,这个世界不可能总是这样,而且什么人都可以没有,独不能 没有老师!您要咬紧牙挺住,为了许许多多的孩子,好好地活下去。‘天地君亲师’,这个 道理是铁定的,假如连老师都不要了,这个世界也就完了!您说是不是?” 齐子耘的肩膀猛烈地抽搐起来,终于压抑不住,伤心地伏在枕上恸哭起来。 “齐先生,像我,还有和我一样的人,把孩子交给老师,心里感激得很啦。” 齐子耘挣扎着爬起来,揩干泪,说:“于师傅,我原本想好好洗个澡,就……现在,我 要骂自己是个胆小鬼,是个不负责任的人!这个澡,把我洗明白了。” 于长生抓过一块大浴巾,给齐子耘披上,然后,对着他毕恭毕敬地鞠了一个躬。 门外,张庆一声高喊:“小肉馄饨——趁热吃哩——” …… 第二天上午,“洗尘池”门外的大街上,传来一阵一阵的锣声和惊天动地的口号声。 于长生和张庆从澡堂里跑了出来。 张庆说:“师傅,走在前面的是昨夜来洗澡的那个人。” 于长生说:“那是齐先生,齐子耘校长!” - 6 - 他看见齐子耘挂着大牌子,敲着一面锣,从容地走着,脸色很是平静。他的目光又扫视 那些戴红袖章的红卫兵,里面没有他的二儿子! 于长生忽然响亮地喊道:“‘洗尘池’有客人哟,里面请——” (选自当代短篇小说集《失踪者》,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5 年版,有删改) 4.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于长生本已下班却偏要接待一位外观奇特的客人,并且要违反上级相关规定而用雅间招 待,使故事情节再起波澜。 B. “白色的雾气立刻升腾起来”,表现出室内的温馨,又与室外极为寒冷的自然环境形成鲜 明的对比。 C. 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内心,齐子耘“肩膀猛烈地抽搐”“伏在枕上恸哭”表现 出了齐子耘饱受折磨后还能得到于长生关怀的感动。 D. 小说语言简洁,情感朴实,作者通过明暗线交织的写法,生动地塑造了古城湘潭中市井人 物群像,展开了一幅特殊历史时期人情世态的画卷。 5. 小说以于长生响亮的喊声作结,有何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 有人认为,小说中的张庆是一个多余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 【答案】4. D 5. ①情节上,出人意料,使小说再起波澜:于长生用这种方式去鼓励正受 批斗的齐子耘,巧妙而震撼;②人物上,突出了于长生的尊师重道和正直淳朴,传递了他对 齐子耘的鼓励和敬佩;③主旨上:暗示了“洗尘池”是动乱时代的一个清洁之所,赞美了特 殊时代里于长生和齐子耘之间的这份无关地位和金钱的难得的温暖关系 ,余韵悠长,深沉动 人。 6. 观点:张庆不是小说中多余的人物形象。理由: ①情节上,张庆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张 庆对师傅安排的听从和配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②人物上,张庆在事件发展过程中的心理 变化,从侧面衬托了师傅于长生善恶分明、坚持正义的人性良知;③主旨上,张庆对师傅的 言听计从,丰富着小说“天地君亲师”的主题。 【解析】 【4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小说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 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那个判断正误,此题 A 项考核文章的情节,BC 项考核手法,D 项考核语言风格和结构。其中 D 项,“生动塑造了古城湘潭的市井人物群像”有误, 小说主 要着重塑造了于长生、齐子云两个代表性人物,其他人物都是略写,不够生动。 - 7 - 【5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章的结构,主要考核小说的结尾,小说的结尾主要有“出乎意料之外, 却在情理之中”“戛然而止”“直接点明主旨”“急转直下(出乎意料)”“环境渲染”等 方式,作用分别“结构严谨、悬念丛生”“留下回味、想象的空间”“中心突出”“富有戏 剧性”“制造波澜”等,还要结合人物的塑造,主旨的表达进行进一步分析,此题以“于长 生响亮的喊声”作结,他用这种方式去鼓励正受批斗的齐子耘,巧妙而震撼,是文章富有波 澜;从人物的角度表达他“尊师重道和正直淳朴”的性格;从主旨的角度看赞美了那个时代 他难得的师生关系。 【6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欣赏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的能力,主要考核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答题 时一般首先分析其形象特征,然后分析和主人公的关系,对主人公的命运或性格特征产生什 么影响,然后分析对揭示文章的主旨方面产生的作用。此题从情节的角度张庆是事件的参与 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从人物的角度,张庆在从侧面衬托了师傅于长生善恶分明、坚持正 义的人性良知;从主旨的角度,丰富着小说“天地君亲师”的主题。 点睛: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题目是小说经常考核的题目,首先分析其形象特征,然后分析和 主人公的关系,对主人公的命运或性格特征产生什么影响,然后分析对揭示文章的主旨方面 产生的作用。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小题。 辛术,字怀哲,少明敏,有识度。解褐司空参军,与仆射高隆之共典营构邺都宫室,有 思理,百工克济。再迁尚书右丞,出为清河太守,政有能名。遭父忧去职,清河父老数百人 诣阙请立碑颂德。文宣嗣事,累迁散骑常侍。齐天保元年,侯景征江西租税,术率诸军度淮 断之,烧其稻数百万石。还镇下邳,人随术北渡者三千余家。东徐州刺史郭志杀郡守,文宣 闻之,敕术自今所统十余州地诸有犯法者,刺史先启听报,以下先断后表闻。齐代行台兼总 人事,自术始也。安州刺史、临清太守诸镇将犯法,术皆案奏杀之。睢州刺史及所部郡守俱 犯大辟,朝廷以其奴婢百口及赀财尽赐术。三辞不见许,乃送诣所司,不复以闻。僚列闻之, 遗术书曰:“昔闻孔子忍渴于盗泉,足下今能如此,可谓异代一时。”武定八年,侯景叛。 及王僧辩破之,术招携安抚,城镇前后款附者二十余州。兖州刺史郭元建获传国玺,文宣欲 以玺告于太庙,檄术以进焉,其见重若此。寻征殿中尚书,领太常卿,仍与朝贤议定律令。 - 8 - 累迁吏部尚书,干食南兖州梁郡。既迁邺大选之职知名者数四互有得失未能尽美唯术性尚贞 明取士以才器循名责实前后铨衡甚为当时所称举天保末,文宣令术选百员官。术自题目士子, 人无谤讥,其所旌擢,后皆致通显。术临军以威严,牧人有惠政。少爱文史,晚更修学,虽 在戎旅,手不释卷。及定淮南,凡诸资物一毫无犯,但大收典籍,多是宋时佳本。及还朝, 颇以馈遗权要,物议以此少之。十年卒,年六十。 (选自《北齐书·辛术传》) 7.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既迁邺/大选之职知名者/数四互有得失/未能尽美/唯术性尚贞明/取士以才器/循名责实/ 前后铨衡/甚为当时所称举 B. 既迁邺/大选之职/知名者数四/互有得失/未能尽美/唯术性尚贞明/取士以才器/循名责实 /前后铨衡/甚为当时所称举 C. 既迁邺/大选之职/知名者数四/互有得失/未能尽美/唯术性尚贞/明取士以才器/循名责实 /前后铨衡/甚为当时所称举 D. 既迁邺/大选之职知名者/数四互有得失/未能尽美/唯术性尚贞/明取士以才器/循名责实/ 前后铨衡/甚为当时所称举 8.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石,是中国古代的容量单位,此外还有升、斗、斛等。 B. 刺史,是古代行政区的长官之一,属于地方官职,负责监察检核之事。 C. 太庙,是古代皇帝祭祖之所,里面供奉皇帝先祖以及某些皇后和功臣的神位。 D. 大辟,是死刑的通称,古代五刑之一,即将斩下的头悬于高处示众。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辛术聪明干练,政绩斐然。在中央为官营造邺都宫殿时,思维清晰有条理;在地方为政时, 受到百姓爱戴,百姓联合请求立碑为其颂扬德行。 B. 辛术军功卓著,深得民心。他率领军队南渡淮水禁绝侯景征税的行为,返回时,众多百姓 追随他而来;侯景反叛被破后,辛术安抚人民,各县主动缴纳钱款前来依附。 C. 辛术据实执事,备受信任。辛术能够依据所犯罪过轻重处罚犯罪官员;君主对他十分信任, 将处罚官吏的权利交给他,甚至将护送传国玺的重任也托付给他。 D. 辛术廉于财利,酷爱文史。朝廷将犯罪官员的奴婢以及财产赐给他,他不为所动;平定淮 南之后,钱财秋毫无犯,但因收藏典籍赠送权贵而受到非议。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9 - ①三辞不见许,乃送诣所司,不复以闻。 ②术自题目士子,人无谤讥,其所旌擢,后皆致通显。 【答案】7. B 8. D 9. B 10. ①辛术多次辞让没有被允许,就把朝廷所赐的财务、奴婢送到主管部门,不再过问。② 辛术亲自品评士子,人们没有发怨声毁谤的,他所提拔的人,后来也都十分显贵而有声望。 【解析】 【7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 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此题注意“数 四”作“知名者”的谓语,不要断开;“取士以才器”作“明”的谓语,不要断开。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 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 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 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8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 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 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 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此题 D 项,大辟,是古代五刑之一, 指的是砍头,并非悬于高处示众。 【9 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 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此题 B 项,因重点词语 翻译错误而导致曲解文意,“款附”意为“亲附”,“各县主动缴纳钱款前来依附”有误。 【10 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 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三:多次;见:被;诣:送;复:再:题目:品评;谤讥: 毁谤。重点注意(1)句中被动句的翻译。 参考译文: 辛术,字怀哲,少年时聪慧机敏,有见识和气度。最初任司空胄曹参军,与仆射高隆之共同 - 10 - 主管营建邺都宫殿,辛术有构思设计的才能,建造的工程都能完成。他再次升迁做了尚书右 丞。出任清河太守,执政获能臣的名声,因为父亲去世守丧而离任。清河父老几百人到京城 请求立碑歌颂其功德。文宣继承皇位后,多次升迁做了散骑常侍。齐天保元年,侯景征收江 西的租税,辛术率领众军渡过淮河拦截他们,烧毁他们征收的稻谷百万石。返回 后镇守下邳, 百姓跟随辛术北渡淮河的有三千余家。东徐州刺史郭志杀死郡守。文宣帝听说这件事,命令 辛术从此以后所管辖的十余州有犯 法的,如果是刺史,先启奏朝廷,刺史以下的,先处理再 上奏。齐朝行台监管人事从辛术开始。安州刺史等人犯法,辛术都审理上奏处斩了他们。睢 州刺史及其郡守都犯了重罪,朝廷把他们的奴婢百口及财务都赐给辛术,辛术再三辞让没有 被允许,就把朝廷所赐的财务、奴婢送到主管部门,不再过问。同僚听说这件事,写信给他 说:“过去听说孔子在盗泉忍受干渴,现在您能这样做,可以说是不同时代的同一种行为啊。” 武定八年,侯景叛乱,等到王僧辨打败侯景,辛术招引安抚,城镇相继归附,先后共计二十 余州。兖州刺史郭元建获得了传国玺,文宣帝想要带着玉玺到太庙告慰祖先,传令让辛术护 送进线玉玺,他如此的受到器重。不久,他被征召为殿中尚书,兼任太常卿,经常与朝廷贤 士议定法令。多次升迁做了吏部尚书,在南兖州取得俸禄。齐迁都邺都以后,朝廷大选官吏, 知名的人不多,并且都有不足,没有尽善尽美的人。唯独辛术品性坚贞清白,依据才能选拔 人才,力求名副其实,根据前后的表现选拔,被当时的人们称赞推崇。天保末年,文宣帝曾 让辛术选拔百名官员。辛术亲自品评士子,人们没有发怨声毁谤的,他所提拔的人,后来也 都十分显贵而有声望。指挥军队有威严,管理百姓实行仁政。年轻时喜爱文史,晚年 更加勤 于学习,即使在行军途中,也手不释卷。等到他平定淮南,所有物资都秋毫无犯,只是大量 收集典籍,其中多是宋时的佳作。还朝后,他多用这些来馈赠权贵,人们因为这点非议他。 他在天宝十年去世,当时六十岁。 (二)诗歌鉴赏(共 5 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一剪梅 (宋•刘克庄) 小序:余赴广东,实之①夜饯于风亭。 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②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③。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注】①实之:王迈,字实之,刘克庄好友。②元:通“原”。③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 便坐具。 11.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11 - A. 刘郎:指作者自己。唐代刘禹锡多次被贬,自称“刘郎”,此处借此称谓暗指个人身世。 B. “酒酣耳热说文章”,作者与朋友畅谈文章却不话别,表现了作者对离愁的刻意回避。 C. “旁观拍手笑疏狂”,旁观者鼓掌大笑,与作者和王迈高谈阔论的狂态相映成趣。 D. 全词语极夸张,情极大胆,豪爽、超迈,淋漓酣畅,充分体现了辛派词人的特色。 12.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11. B 12. 始而愁苦,继而欣喜,最后慷慨奔放。①词人屡次遭贬,今又夜赴广 东,天寒地冻夜路难行,自然心生愁苦;②继而遇友人相送,更能把酒畅谈,词人深感欣喜; ③最后,词人的欣喜之情在狂放不羁的情态之中,发展到顶峰,即使旁人不解议论,词人也 睥睨世俗、纵情任性。 【解析】 【11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 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 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B 项,“表达了作者对离愁的刻意回避”错误。酒宴上词人与友人把酒畅谈应是意趣相投、兴 之所至,并无刻意回避别情之意。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 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 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注意结合诗歌中的词语“天寒路滑”分析“心生 愁苦”,结合“送刘郎”“酒酣”分析“欣喜”之情;结合“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 妨”分析“睥睨世俗、纵情任性”的情感。这是一首抒写与友饯别的令词。全篇表达了词人 傲视世俗的耿介个性,是他主动向社会发动“攻击”的狂放表现。语极夸张,情极大胆,豪 爽、超迈,淋漓酣畅。上片写临行前的情景——刘克庄连夜起程,王迈为其送行。先写自己 将在天亮之前拿着火把,走十多里的路,不可背负过重,便把衣囊抛弃,只挑着诗囊上路。 豪爽的性格与嗜诗如命的心情于此可见。“宵行”已露旅途之苦。起句“束缊宵行十里强”, 开门见山地描写连夜而行的情状。一枝火把引路,来到十里长亭,点出饯别之意。“挑得诗 囊,抛了衣囊。”表现了书生本色,诗囊里都是他的心血结晶,自然不肯轻易抛掉。诗囊里 装着他的诗篇,也装着他的一腔豪情满腹抑郁。“天寒”三句,先从自然条件的恶劣写旅途 - 12 - 之艰苦,再点友人相送之谊。“天寒路滑马蹄僵”,一个“僵”字,写尽了艰苦之状。虽在 说马,但行人颠簸于马背,冒着寒风,艰难赶路的情景,已跃然纸上。“王郎”送“刘郎”, 用典巧妙。“王郎”暗指友人系“王谢”望族之后,而“刘郎”则为被贬谪者的代称。下片 写饯别情景。二人分手在即,却并不伤别感慨,而是痛饮酒酣,豪情满怀,谈文论诗,睥睨 世俗,狂放不羁。二人高谈阔论,以致惊动了东邻西舍。词人曾以《落梅》诗受谤免官,他 对此十分不平,所以最后三句写道:当别人笑他疏狂时,他满不在乎地回答他们,并不以疏 狂为意。这正是对当时束缚思想的、严酷的礼法制度的挑战和抗议。“酒酣耳热说文章”, 从结构上说,是上片情节的结局。又是可作为下片的开端,顺势翻出新的情节,安排颇显匠 心。“酒酣耳热”表现了酒逢知己的欢乐,同时又是词人热情奋发,兴会正浓的时刻。词人 避开朋友间碰杯换盏的次要情节,而径直写出“说文章”的一幕,可谓善于剪裁。“说文章” 极含蓄地暗示他们对时事的评论、理想的抒发,以及对忧愤的倾泄。王实之秉性刚直,豪气 干云人称子昂、太白。刘克庄也是言谈雄豪,刚直无畏。“惊倒邻墙,推倒胡床”两句,正 是他们这种英豪气质的形象表现。前句写客观反响,后句写人物举动。两个狂士捋袖豁拳, 乘着酒兴指点江山,语惊四座,全无顾忌,邻座惊傻观者竖发,全与我无关。这种形象的夸 饰淋漓尽致地张扬了二人的豪气。 “旁观拍手笑疏狂”,作者设想,若有旁观者在此,必定 拍手笑我二人疏狂。“拍手笑”是一种不被他人理解的表现,对狂者来说不足惧,倒起着反 衬作用。刘克庄与王实之在志士受压、报国无门的时代,将心头的积郁,化为激烈的言词、 不平常的行动,自然会被称为“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态度明确坚定,可谓狂 上加狂,雄放恣肆,豪情动人。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 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 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 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 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三)名句默写。(8 分,每空 1 分) 13.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学习,贵在脚踏实地,实事求是,“________,______”(填《论语》中的语句),切 不可一知半解就自以为了不起,甚至不懂装懂,自欺欺人。 (2)在《登高》中,杜甫看到峡江秋景,百感交集,以“_________, ________。”两句抒 发自己漂泊异乡、年老多病的无限感慨。 - 13 - (3)《虞美人》中以水喻愁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4)在杜牧《阿房宫赋》中,文末总结秦国灭亡的教训,并借古讽今,以“________,_______” 两句告诫今人如果不从秦的灭亡中引以为鉴,仍要重蹈历史覆辙。 【答案】 (1). 知之为知之 (2). 不知为不知 (3). 万里悲秋常作客 (4). 百 年多病独登台 (5). 问君能有几多愁 (6).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7). 后人哀之 而不鉴之 (8).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和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默写要求学生在识记时候要以理解为基础进 行识记,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平时对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要多记忆, 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 字,书写务必规范。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知、作、独、愁、恰、鉴、矣。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 9 分) 14.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登攀者身手矫健、血气方刚、踌躇满志....,哪管征途上的坎坷曲折、险要陡峻,只要奋然前 行,向上攀登,心中的憧憬全在那“一览众山小”的峰顶。 B. 我摸索捏陶技艺多年,直到最近才领悟目不窥园....的境界,可以随心所欲,不再受形象拘束 了。 C. 外滩的近代建筑闻名遐迩....,仰望着古老的钟楼,好像闻到了它饱经沧桑的气息,看到那砌 就高楼大厦的灰暗的一方方巨石,双手便情不自禁地触摸上去,心中更是思绪万千。 D. 本周中超联赛将展开最后一轮的争夺,在降级球队尘埃落定....后,冠军的争夺愈发引人关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下列加点 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解答词语题,第 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 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 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 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A 项,踌躇满志: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满,:满足;志,志愿。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 - 14 - 常得意。此处使用正确。 B 项,目不窥园: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此处用来形容陶艺制作不合语境。 C 项,闻名遐迩:遐,远;迩,近。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此处使用正确。 D 项,尘埃落定:意思是尘埃全部落下比喻事情已经结束。此处使用正确。 故选 B。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 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 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 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 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 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目前,集市上出现了少数人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甚至殴打工商管理人员,严重损害了广 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整顿集市秩序是当务之急。 B. 交通拥堵已成为我市发展的一大障碍,为此,政府加大了对道路建设的投资力度,解放路 立交桥的建成将大大减轻东西方向的堵车问题。 C.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再次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赞誉,中华民族能有今天 的荣耀,靠的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所取得的。 D. 当一些西方媒体歪曲报道西藏发生的游行示威,将中国妖魔化时,澳大利亚的大多数报纸、 电视台都公布了事实真相,破坏了西方媒体妄图达到它们险恶目的的图谋。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 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 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 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 A 项,成分残缺,“集市上出现了少数人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甚至殴打工商管理人员”后面 应加上“的事”。 - 15 - B 项,搭配不当,应为“减轻……压力”。 C 项,句式杂糅,“靠的是……”与“是……所取得的”不能混用。 故选 D。 16.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陶先生继承 经典文化之精髓而更新两点,将大学对人民的关怀视为现代大学理念的根本。21 世纪国际化 背景下的大学新使命是什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大学的领导者不约而同提出了大 学的新功能: 。 A. 大学不但要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些基本职能,而且应实现人类文明的交 融和传承,积极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 B. 大学应在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些基本职能和积极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 作用、实现人类文明的交融和传承这两方面并重。 C. 大学除了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些基本职能之外,还应积极发挥文化传承 与创新的作用,实现人类文明的交融和传承。 D. 大学除了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些基本职能之外,还应实现人类文明的交 融和传承,积极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 E.解答本题,考生应注意到该 类试题几个选项在语句的数量或内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顺序不同,或者语句的语调点不同, 选择时,找准选项的相异点,以此为突破口,选出最恰当的一项.B 项,认为大学在“承担人 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些基本职能和积极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实现人类文 明的交融和传承这两方面”是并重的,显然不合语境。首先排除 B 项。再看其他三项后半句, 从逻辑关系上理解,应先“积极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从而“实现人类文明的交融 和传承”,故选 C 项。 【点睛】考生解答本题,考生应注意到该类试题几个选项在语句的数量或内容上基本相同, 只是顺序不同,或者语句的语调点不同,选择时,找准选项的相异点,以此为突破口,选出 最恰当的一项. 17.下面是对不同年龄的代称,请你填上对应年龄 ①而立 ②花甲 ③弱冠 ④古稀 ⑤知命 ⑥不惑 - 16 -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 【答案】 (1). 三十岁 (2). 六十岁 (3). 二十岁 (4). 七十岁 (5). 五十 岁 (6). 四十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一般包括 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①而立:指年至三十,学有成就。后来用“而立”指人 30 岁。三十而立指人在 30 岁时就应 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 ②花甲:指 60 岁。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 因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 ③弱冠:男子 20 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 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 女子。 ④古稀:称人年七十。古稀,原有古来稀少,而今也不多含义;但是解作古来稀少,与过去 不同了。 ⑤知命:《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后来用知命指五十岁。 ⑥不惑:意思是遇事能明辨不疑。出自《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 40 岁的代称。 四、写作(5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 年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同学们带来了“史上最长假期”,也带来了“网课” 这种线上教学形式。虽然,一直以来人们对“网课”的学习效果存在疑虑,但在疫情期间暂 时也没有别的形式可以既保障同学们的安全又做到“不停学”。 有人认为“网课”这种线上教育模式可能在将来可能会取代学校教育,将来人们足不出 户,就能接受教育,甚至最终获得学历。到那时,熟悉的学校模式消失,教育资源的不平等 也可能因为一张网而改变。 也有人认为线上教育是无法取代传统学校教育的,因为线上学习时,碎片化信息过于集 中,这就需要学生要有一定专注力,但实际上这样的学生只是少数的。教育这东西,更注重 氛围,在更好的氛围下,学生学习才能事半功倍,目前的学校教育不可被取代。 - 17 - 对以上两种观念,你怎么看?请同学们发表你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并形成一篇时评。 要求: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少于 800 字。 【答案】 线下教育永远是基石,线上教育是辅助提升 线上教育是未来的一种趋势,但是它并不能够取代线下教育。线上教育一定是教育的重 要组成部分,因为它本身的优势在于对时间地点环境的限制比较小,而且节约了时间成本。 但是也有它本身的局限,因为教育在很多时候不仅仅是信息的传播和知识的学习。在线下, 人与人之间通过当面的沟通进行授业解惑,其实也非常重要。这是线上教育很难达到的。 线下课,老师通过学生的课程表现,尤其是肢体语言和微表情,是可以大致判断自己讲 得如何,学生学习和掌握情况怎么样。如果学生都聚精会神,认真思考,那这节课上得不错, 学生也学得不错。反之,就可能需要弥补和加强了。但是,网络课程目前达不到这个效果。 虽然技术也在改进,老师也能看到学生的面部表情,但是,毕竟隔着网络,没有那种现场感, 老师的讲授和学生反馈之间,缺乏肢体语言和微表情直接互动,因此,网课效果依然很难比 得上线下教育。 线上教育相对于线下教育,最大的问题在于约束力不强,只能靠自觉。不是所有的孩子 都适合网课的,网课基本上只适合那些学习能力强,自我要求高的课能够省下线下的交通时 间,而且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与老师进行互动。对于学习能力自主性比较弱的同学,就成为 一个逃避课堂和课程压力的很好途径。我们说学习最主要的是要动脑筋过脑子,这一点是很 多同学做不到的。所以我的观点就是网课基本上只适合那些学习动力很足的学生,对自我要 求很高的学生。 现在的线上教育只是学习的一个补充而已,作为一个工具,他没有能力取代线下教学。 在线下教学过程中,老师能够根据同学的表情,以及情绪的变化,来及时调整上课内容。通 过提问,对答,现场做题等形式来考察学生的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个在线上教学过程中, 质量会大打折扣。 随着这个时代的发展,将来会有更多的教育形式可以提供给家长学生或者其他学习对象 去选择,这实际上是一件好事情。但是无论怎么样,我们都强调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让 他们能够去主动适应不同的教育形式。 【解析】 【详解】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 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 - 18 - 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 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讲述了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络,进行线上学 习,对此,有人认为线上教育可以取代线下教育,因为它能解决教育资源不平等的问题。有 人认为传统的线下教育才是王道,学生本身的自律性不足,线下教育有老师约束,并且能营 造学习气氛。考生写作是要体现观点的比较和权衡,确定自己的立意。然后形成一篇时评, 时评就是对当前发生的新闻及其新闻中的事实或者新闻中表现出的乃至隐藏的问题,发表作 者自己的见解,或者归纳、整理出新的结论或者观点。简单地说,就是评说一件事情、一个 问题或者是针对几件事情、几个问题进行评说。 【立意】1.在线教育的全面发展,使人们可以直接在家里进行学习,降低了空间上的成本。 在线教育还能支持课后重温,也就是说当你忘记了某个知识点,或者在听某节课分心了的时 候,你都能对课程进行重新学习,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你想进行重温即可马上进行。在线教 育中的时间是宽泛的,没有时间的限制,更有利于人们对自我时间的安排。在费用问题上, 线上教育可以设定基础、入门、深度学习等模式,对不同的人群进行不同的收费,即能减轻 费用上的负担,也更能提升家长的信任感。 2.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是互补关系,两者并不会谁取代谁。 3.线下教育无可替代,老师和学生面对面的互动,同学之间的交往,小伙伴们一定是要面对 面互相玩耍,一起成长,才能够把人格情绪、各种社会品德培养出来。。 【结构】文章开篇亮出观点,线下课不可取代,然后分析了线上教育的种种缺点,最后照应 开头,文章思路清晰,层次鲜明,阐述的观点比较深刻,语言朴实严谨,注重说理,以理服 人。 【素材】1.线上教育是以网络为主,表现形式有两种:直播和录播; 线下教育是需要学生到学习中心里面,与老师进行面对面教学; 大多数线上教育是以直播为主,视频是可以在线录制或下载的,课程结束后,可以反复观看, 能够达到对知识巩固的作用。 2.对学生要求不同 线上教育因为上课时老师不在学生身边,是通过视频进行教学,所以更考验学生的自觉性; 线下教育由于可以在课堂上直接和老师进行沟通,因此,对学生可以起到监督的作用。 3.沟通对象不同 线下教育老师首先需要跟家长推销自己,所以跟家长的自我介绍就很重要,然后课后还需要 - 19 - 跟家长反馈孩子的学习情况,孩子的课堂表现情况,优点及缺点,后续老师会以怎样更好的 授课方式帮助孩子得到改进。老师的课后服务也要让家长看到,比如每天布置作业,每天帮 孩子改作业,让家长看到老师的用心情况。 线上教育老师跟家长很少需要进行沟通,只要把课给上好就行了。当然有时候一些家长也会 来找老师谈,谈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情况是如何的重视,这些家长往往是把钱看得很重,希望 上一两次课,孩子成绩就能飞速提升。往往孩子成绩稍稍上来了,他们就不会继续来辅导了。 4.方便程度不同 相比于线下教育,线上教育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只需在有网络的情况下,即可达到教学 要求,所以更加便捷。 5.相对价格不同 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费用相比,前者的学费相对较低,后者成本较高,所以学费会贵一些。 【点睛】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 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 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 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 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 不要画蛇添足。 - 20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