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九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重庆市九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 1 - 重庆市九校联盟高一联考 历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前六单元。 第 I 卷(选择题 共 6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原始人类开始用打、磨结合的方法制作石器,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到来。中国进入新石器时 代是在 A.距今约 170 万年前 B.距今约 20 万年前 C.距今约 1 万年前 D.距今约 7000 年前 2.“春秋五霸”中,齐国和晋国的统治中心在北方,楚国、吴国和越国的大部分疆土则位于一 度被华夏视为“蛮夷之地”的长江流域和钱塘江流域。这一情势加速了 A.宗法制度的建立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大夫权力的扩大 D.民族交融的进程 3.孔子自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晚年对文献典籍进行整理,却没有留下属于自己的著作。 孔子的这一做法 A.为古典文化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B.包含了古代朴素的唯物史观和辩证法 C.打破了贵族阶层对文化教育的垄断 D.体现了诸子百家学说走向融合的趋势 4.秦朝时,各郡每年必须定期向中央报告本地的租税收入、户口统计、治安情况,此即上计制 度。该制度 A.调动了地方生产积极性 B.保证了秦朝的长治久安 C.增加了秦朝的赋税收入 D.意在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5.“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 并不便于人。”下列人物中解决书写材料之弊的是 A.张衡 B.司马迁 C.蔡伦 D.张仲景 6.下面所示是关于“文成公主”的故事叙述,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2 - A.吐蕃主动地与唐朝联姻 B.吐蕃所遣求婚使者不一 C.文成公主入藏道路多元 D.松赞干布曾臣服于唐朝 7.中国古代发生改朝换代的情形有很多种。其中,统治集团发生内乱、少数民族乘虚而入是一 种并不罕见的情形。该情形除发生于西周外,还发生于 A.西汉 B.西晋 C.东晋 D.东汉 8.唐朝初年,租庸调制逐渐完善,以庸代役成为一项长期推行的制度。唐朝政府的这一做法有 利于 A.保证农业生产时间 B.强化军力远征突厥 C.集中民力大兴土木 D.废除人身依附关系 9.唐玄宗曾分别为儒家的《孝经》、佛教的《金刚经》、道教的《道德经》亲自作注,并特别说 明自己注《金刚经》的目的是使“三教无阙(缺)”,他对佛道两教的教义都有同样高的评价。 唐玄宗这些做法 A.表明儒学的正统地位丧失 B.体现了三教并行的政策 C.旨在提高佛道两教的地位 D.打击了文人士大夫阶层 10.中国古代某部科技著作系统地总结了 6 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 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详细地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 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之间的关系。据此判断,这部科技著作是 A.《禹贡地域图》 B.《九章算术》 C.《神农本草经》 D.《齐民要术》 11.有学者指出,该朝代虽“免去了宦官、外戚专权,藩镇割据的弊端,但是却使得地方丧失 了活力,国力趋于文弱”。该朝代最可能是 A.东汉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12.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一个政治家们充满创造活力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创制并实 施了南北面官、“猛安谋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 A.全盘照搬了唐朝的政治制度 B.植根于民族发展水平的差异 C.实现了疆域内各民族的平等 D.有利于巩固国家疆域的统一 - 3 - 13.元朝版图辽阔,对边疆地区实行了比较稳定有效的统治,边疆管理也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 一体化的趋向。这主要得益于元朝实行 A.行省制度, B.崇文抑武方针 C.和亲政策 D.土司制度 14.宋元时期,中国的瓷器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物质象征。这一时期,中国瓷器蜚声海内外的 主要原因是 A.丝绸之路的中断 B.政府的专营政策 C.国内需求的扩大 D.制瓷工艺的进步 15.为了避免土地兼并导致大量穷人“无立锥之地”问题的出现,许多王朝都对地主所能占有 的土地数量通过法令加以限制。北宋建立以来,却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随着土地兼并 产生了大量的无地农民,但并没有出现严重的流民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农村 A.土地国有制迅速发展 B.租佃关系的发展 C.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手工工场的出现 16.南宋的偏安,使许多爱国文人通过作词来表达自己的报国热情。留下“醉里挑灯看剑,梦 回吹角连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等名句的南宋词人辛弃疾属于 A.婉约派 B.田园派 C.豪放派 D.花间派 17.下面为明朝的官职体系示意图。据图可知,明朝 A.内阁的设立削弱了六部的权力 B.君主专制制度得到了强化 C.三司制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特务统治造成了吏治腐败 18.康熙十二年(1673 年),镇守云贵、两广、福建一带的明朝降将挑起了“三藩之乱”,清朝平 叛战争历时 8 年之久。“三藩之乱”的平定, A.有利于巩固清朝在南方的统治 B.使清朝的版图得以最终奠定 C.实现了清朝对台湾的直接控制 D.成为康熙帝大权独揽的契机 19.清政府在制定相关边疆政策时,采取了这些原则: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 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据此可知,清政府采取的边疆政策 A.实现了民族平等 B.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 4 - C.消除了民族矛盾 D.保证了国家长治久安 20.康雍乾时期,政府对垦荒持鼓励态度,全国耕地总量从康熙初年的不到 6 亿亩,达到乾隆 时期的 10.5 亿亩。而在这一时期,全国性的资源危机日渐显露。资源危机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全国人口的激增 B.官僚体系的腐败 C.贫富矛盾的积累 D.民间宗教的发展 21.从明朝后期到清朝中叶,在中国南方部分地区的个别行业中出现了较大规模地使用雇佣劳 动力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中国手工业 A.生产技术的提高 B.资本投人的减少 C.经营方式的进步 D.海外市场的扩大 22.《中国文学理论史》中写道:“以世俗之笔描写世俗之情,成为明代中后期小说与戏曲艺术 创作的主流。”这一“主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专制的加强 B.雇佣关系的产生 C.理学思想的衰落 D.商品经济的发展 23.禁烟时期,林则徐将外国人统称为“夷”,甚至企图对拥有坚船利炮的西方侵略者采取怀柔 政策。“天朝”皇帝天恩”“奸夷”“夷情”“柔远之经”“以示怀柔”等字眼充斥在林则徐的奏 折当中。这反映出林则徐 A.是一个坚定的抵抗派 B.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 C.仍存“华夷之辨”思想 D.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24.下面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农民运动发展形势示意图。这场农民运动进入军事全盛时期, 主要得益于 A.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B.清政府下令裁撤绿营兵 - 5 - C.反洋教斗争深入乡村 D.起义者发动北伐和西征 25.右面是 19 世纪末西方某刊物登载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形象地反映出 A.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掠夺 B.中国开始丧失领土主权 C.清廷成为“洋人的朝廷” D.反帝爱国运动遭到镇压 26.正确的历史认识离不开对细节的认知。下列史料所呈现的历史细节反映了 A.阿古柏侵入新疆地区 B.镇南关大捷打败法军 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D.中国加入协约国集团 27.右图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鉴湖女侠”秋瑾的照片。她在政治方面的主要事迹是 A.筹划暗杀道光皇帝 B.参与起草《资政新篇》 C.积极投身反清革命 D.创办《民报》宣传变法 28.中华民国成立伊始,南京临时政府就发表《告各友邦书》,明确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 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这表明辛亥革命 A.得到了帝国主义的支持 B.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C.彻底地推翻了封建主义 D.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9.中华民国成立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人们把 1914 年至 1920 年这段时期称 为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短暂的春天”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B.西方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C.列强资助北洋军阀相互争斗 D.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兴起 30.“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 - 6 - 心上天,天上太孤单。”胡适的这首诗发表在 1917 年的《新青年》上,与之后赵元任的《教 我如何不想她》、鲁迅的《我的失恋》)等掀起了诗歌创作的新风潮。胡适等人的诗歌创作,反 映出新文化运动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C.提倡男女平等的爱情 D.提倡文学创作平民化 第 II 卷(非选择题 共 40 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题,共 40 分。 31.(14 分)政策的制定是对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考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编自田昌五、漆侠《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二 倘不能妥善地处理春秋战国以来彼此独立的文化实体之间的关系,建立一种让各种传统 都能受到充分尊重的政治体制,那么军事统一就会迅速崩溃。刘邦作为一个崛起于阡陌之中 的布衣天子,以恢宏的宽容气度表现出对各地文化传统的极度尊重。汉代诸侯王国与朝廷“同 制”,王国在封国内可以自行征收赋税,还有权推行、发展王国经济的政策和措施。同时,王 国的权力始终都是皇权封赐的,他们是皇帝的臣属,必须奉行中央统一的政策法令,不得擅 为法令。 ——摘编自李源澄《秦汉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朝、汉初商业政策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治国思想的视角分 析产生不同的原因。(8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地方行政制度的差异,并概括汉代地方治理体制的 特点。(6 分) 32.(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学者提出,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几个文化思想活跃的时期,分别是春秋战国、魏晋南北 朝和明末清初。并进一步指出,这几个文化思想活跃的时期,大都发生在王朝的衰落与崩溃 - 7 - 之时,而在一些王朝的盛世,社会经济结构稳定,君权巩固,其文化思想反而缺乏生气和活 力,如“汉唐盛世”和“康乾盛世”,并非必然伴随着文化思想的活跃。 ——据徐跃《简论王朝危机与文化思想活跃》等 试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要求:明确写出自己所评析的观点,持论有据, 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33.(14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戊戌变法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 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相反,它们更加深入人心。…… 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摘编自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化国家的建立 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来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 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摘编自《回顾戊戌 重温历史——在戊戌变法 110 周年之际》(《光明日报》2008 年 12 月 7 日)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两位作者对戊戌变法和中国现代化起点的关系的不同认识。(8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6 分) - 8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