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调研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调研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

‎2019学年第二学期6月调研考试卷 高一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你现在拿到的这份试卷是满分100分,作答时间为90分钟 ‎ ‎2.答题前请在答题卷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卷上,写在其它地方无效.‎ 第I卷(选择题 5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 ‎1.下列哪些城市的兴起不能说明经济重心南移的变化(    ) A.东晋、南朝建康人口上百万 B.长安、洛阳是唐前期最发达的城市 C.南宋“苏湖熟,天下足” D.北宋定汴京为国都 ‎2.经济民族主义是指通过政府政策的形式对进出口商品建立贸易壁垒,并施加各种各样的保护主义政策以保护其国内产业。它深切关注民族国家整体在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中的地位,特别是由民族经济竞争力决定的民族的长期发展趋势,而不是世界的共存共荣。在罗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中,明显带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 A.美元贬值B.计划指导C.减耕减产D.以工代赈 ‎3.2011年11月,针对美国商务部对我国输美太阳能电池(板)和组件进行的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中国商务部依法对美国可再生能源扶持政策及补贴措施启动贸易壁垒调查,国内光伏企业也联合起来“抱团”应对美国的“双反”调查。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A.经济全球化是由少数发达国家主导的 B.中国面临越来越恶劣的外部经济环境 C.经济的自由开放程度与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成正相关 D.中国政府和企业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风险意识与利用规则能力在提高 - 12 -‎ ‎4.苏联漫画家摩尔的作品《救命》,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初一位农民的骷髅化,其背后的“麦穗”已经干瘪萎缩。这幅漫画意在表明(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破坏了农业发展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改善了人民生活 C.新经济政策进一步加强了工农联盟 D.新经济政策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 ‎5.公元619年,唐政府颁布法令,规定百姓年满五十者,皆免课役。唐朝均田制规定,老男、残疾授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授口分田三十亩。这表明唐朝前期( ) A.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B.抑制土地兼并 C.重视百姓的生计问题 D.百姓赋税过重 ‎6.戴高乐总统知道,要想使法国恢复大国地位,并使联合的欧洲成为独立于美苏之外的力量,必须取得德国的谅解和支持。而二战战败国的地位使德国有求于法国的地方多于法国对德国的要求。材料表明( ) A.欧洲联合符合法德共同利益 B.国际形势推动了法德和解 C.冷战使法国丧失独立的地位 D.欧共体在美苏冷战中建立 ‎7.自“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以来,美国对墨西哥的产品进口关税下降了84%,墨西哥对美国产品的进口关税只下降了43%,墨西哥在肉、奶制品、玉米等竞争力较弱的产品方面,有较长的过渡期,这体现出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特点是(  ) A.南北合作 B.大国主导 C.战略的过渡性 D.减免关税的不同步性 ‎8.以下对此曲线图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 - 12 -‎ ‎1870—1910年世界船舶数 A.基本实现了水上运输工具的变革 B.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 C.不能适应世界贸易发展的需要 D.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 ‎9.这是一部跨度达30年的惊心动魄的逃亡史。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题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为解决逃港问题党中央的措施是( )‎ A.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B.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农村城市同步改革 ‎10.唐代郑熊《番禺杂记》载,“海边时有鬼市,半夜而合,鸡鸣而散。人与交易,多得异物。”明代谢肇淛《五杂俎》又载,“务本坊西门有鬼市,冬夜尝闻卖干柴声。”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鬼市是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 B. 官府逐步放松对市的管制 C. 唐代的市已有了突破性发展 D. 明代的坊市界限开始消失 ‎11.为了与荷兰争夺海上霸权,发展本国海上运输,英国议会于1651年颁布了( )‎ A. 《航海条例》 B. 《布雷顿森林协定》‎ C. 《威斯敏斯特法》 D.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2.有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各个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的大陆。”该论断表达的主旨是( )‎ - 12 -‎ A. 新的大陆对人们充满诱惑 B. 世界逐渐走向政治经济一体化 C. 世界隔绝状态完全被打破 D. 新航路的开辟使各地联系加强 ‎13.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调整了外贸方针,制定了扩大对港澳出口、打响港澳市场争夺战的方针。这一方针( )‎ A. 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 B. 体现新中国经济政策灵活 C. 预示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D. 为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奠基 ‎14.苏南地区久有蚕桑生产的历史,然而在清中叶之前养蚕户不过“十之一二”,“自同治初,人多植桑养蚕,辄获奇羡,其风始盛”。1878年,洋行四处派人收购苏南地区的生丝。遂致“家家载桑,户户养蚕”,民间流行“养好花蚕发洋财”之说。这种“洋财”属于( )‎ A.官督商办的洋务经济 B.外国资本主义的附属经济 C.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D.民族资本主义的附属经济 ‎15.歌手周杰伦在《上海1943》中唱道:?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忧伤……?下列情况与歌词中的描述不可能同时出现的是( )‎ A. 报童在街上叫卖 B. 《申报》刊登上演国产电影的广告 C. 公司职员坐电车或骑自行车上班 D. 林小姐边喝咖啡边欣赏当地的电视节目 E. 穿着西装的男子在吃西餐 ‎16.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缓解失业压力,又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是( )‎ A. 整顿银行业 B. 调整工农业生产 C. 兴办公共工程 D. 保护劳工权利 ‎17.对井田制的解读主要有以下观点:是奴隶制度下的土地国有制;是奴隶制度下的农村公社制;是封建制度下的土地领主制;是封建制度下的家族公社制或农村公社制。造成上述分歧的客观原因主要是( )‎ A. 西周的土地买卖频繁难以定性 - 12 -‎ B. 历史可以凭主观随意分析 C. 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的具体表现 D. 史料证据匮乏与多元史观 ‎18.下图是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 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积累 B. 官府对手工业生产严格限制 C. 手工业生产产品精良 D. 生产革新缺乏市场需求的推动 ‎19.“夫漳、泉之通番也,其素所有事也,而今乃及福清。闽人之下海也,其素所习闻也,而今乃及宁波。宁波通番,于今创见。又转而及于杭州。杭之置货便于福,而宁之下海便于漳。以数十之货,得数百金而归,以百金之船,卖千金而返,此风一倡,闻腥逐膻,将通浙之人,弃农而学商,弃故都而入海。”这一现象的出现突出反映了(  )‎ A. 漳州等地资本主义萌芽的初步发展 B. 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发达 C. 明朝政府官员纵容走私行为 D. 江浙农业与市场的经济联系加强 ‎20.恭亲王认为“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性情,今语言不通,文字难辨,一切隔膜,安望其能妥协?”“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言语文字,方不受欺蒙。”1863年后,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和广州方言馆相继成立。以上洋务派的主张及做法(  )‎ A. 对外妥协退让损害国家利益 B. 推动了教育转型与近代化 C. 抵制外国入侵收回国家权益 D. 为工业化提供了技术人才 ‎21.‎ - 12 -‎ 有些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材料最能直接反映苏联( )‎ A. 小农经济仍长期占优势 B. 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C. 以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 D. 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2.1936年,美国国会通过《土壤保持和作物调配法》,规定给土地休耕的农场主补贴,换得他们放弃种植,削减粮食生产。该立法主要是为( ) A.加强土壤保持以维护生态平衡 B.减少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C.通过补贴促进国内货币的流通 D.取得农场主对政府政策的支持 ‎23.下图是宣传画《十五年后一定超过英国》,它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①违背了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客观规律 ‎②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③反映了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 ‎④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4.1979年,中国政府进行了最初的改革尝试:允许企业之间在分别拥有对自己所在地区的市场的垄断权之前,在全国其他地区展开竞争;一改以往政府计划只重视生产总值指标的做法,而更加重视利润指标。这些尝试( ) A.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 B.增加了市场调节的作用 C.削弱了政府的经济权力 D.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25.观察下面苏联年人均消费食品数量(公斤)表,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12 -‎ ‎1913年 ‎1923、1924年 ‎1928年 ‎1930年 ‎1940年 ‎1952年 面粉、大米制品 ‎200‎ ‎223‎ ‎214‎ ‎208‎ ‎195‎ ‎190‎ 蔬菜、瓜果类 ‎40‎ ‎—‎ ‎72‎ ‎93‎ ‎64‎ ‎61‎ 牛奶及乳制品 ‎154‎ ‎160‎ ‎182‎ ‎157‎ ‎130‎ ‎159‎ 肉及油脂 ‎27‎ ‎19‎ ‎32‎ ‎28‎ ‎21‎ ‎24‎ ‎ A.苏联集体农庄的优越性 B.余粮收集制的合理性 C.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D.新经济政策的落后性 ‎26.美国加州大学克拉克教授认为,“人类历史中期是只发生了一件事,即1800年前后开始的工业革命。只有工业革命之前的世界和工业革命之后的世界之分,人类其他的历史细节有意思,但不关键。”作者这样认为的主要理由是( )‎ A. 工业革命之前人均社会生产总值没有明显的变化 B. 工业革命过程中诞生了股份公司制度和金融制度 C. 工业革命后人类的政治制度、生活方式等发生巨变 D. 工业革命对人类的影响巨大使人类进入了工业社会 ‎27.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举行婚礼,下图是当时婚礼的照片。从这张照片当中我们可以看出 (  )‎ A. 当时的中国人普遍穿西装婚纱结婚 B. 当时中国已经出现了西化的“文明婚礼”‎ C. 中国社会已经彻底摒弃传统婚礼 D. 当时中国的高官显贵都不愿意穿长衫、旗袍 ‎28.‎ - 12 -‎ 某历史著作中包含有“蒸汽机引发的技术革命”“工场退位,工厂上位”“东方诸国的衰落”“无产阶级的出路”“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等小标题。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 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B. 东方国家的徘徊与挣扎 C.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D. 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第II卷(非选择题 44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44分。)‎ ‎29. (本小题共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白圭,用人也……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与:出售)。……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经商之事),犹伊尹、吕尚之谋,孙昊用兵,商鞅行法是也……’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 ‎——[西汉]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元稹《估客乐》一诗生动描述了唐前期商人贩运的商品:“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州布火浣,蜀地锦织成。”‎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宋时开封)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第二、三门皆动用什物。卖蒲合、簟席、屏帏、洗漱、鞍辔、弓剑、时果、脯腊之类……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帽子、绦线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明清两朝,都是延续了数百年的统一王朝,政治统一和社会相对安定。……“(明万历年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指徽州),江北则推山右(指山西)。新安大贾,鱼盐为业。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摘编自《中国古代商业概貌的发展和特点》‎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白圭的经商理念。概括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的商品种类与唐朝相比有何变化。‎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商业发展的特点。比较“富室之称雄者”的不同之处。‎ ‎30. (本小题共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建立之后,顺治、康熙、雍正统治时期,政府明确提出“王政之本在于农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尤其是在立法方面加强了对农业生产的扶持与鼓励。正因为如此,康熙、雍正、乾隆百余年时间里,实现了农业经济的较快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该时期封建经济的某种繁荣。‎ - 12 -‎ ‎——福建人民出版社《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服务,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演讲大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清朝前期推行的经济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共中央针对土地流转现象而采取的政策。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够得到哪些认识?‎ ‎31. (本小题共13分)中国古代农耕经济长期领先于世界,近代中国的经济现代化艰难曲折。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材料二龙袍的制作费工费时,据清宫档案记载:皇帝的龙袍由江宁织造、苏州织造制作匹料……由宫内造办处缝制为成衣,这期间共用绣工近500人,绣金工40余人,画样者10余人,用时接近两年之久;所耗费的银两也是非皇家不可承受,以缂丝工艺或是刺绣工艺制作龙袍需要用去白银1000多两。‎ ‎——《宗凤英:一件龙袍千两白银》‎ 材料三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记载:从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的比重也由22.3%增长到32.9%,创有史以来单一经济体占世界GDP合计的最大比重。在19世纪的前70年里,仅占世界人口2%的英国,一直掌控着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最高时其工业生产占世界总量的50%,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材料四下图为1890年前后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它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规模仅次于德国费尔克林根钢铁厂,居世界第二位,故被当时的舆论称之为“东方雄厂”。‎ ‎——《汉阳铁厂——湮没的钢铁巨龙》许晓斌、段锐 - 12 -‎ 请回答: ‎ ‎(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承担龙袍制作的江宁织造、苏州织造和宫内造办处有哪些特点?龙袍的昂贵说明了什么?‎ ‎(3)阅读材料三中不同时期中英两国的发展状况,概括说明导致19世纪中期中英经济变化的主要原因。‎ ‎(4)材料四中的汉阳铁厂的兴建是出于什么目的?如何看待“东方雄厂”这一赞誉?‎ ‎32. (本小题共12分)16世纪以来,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不断扩大并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随着美洲和通往东印度的航线的发现,交往扩大了,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运动有了巨大的发展。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进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完全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日益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19世纪中叶,世界各个地区都已卷入到资本主义的商品关系之中……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及它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垄断地位,意味着已经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三、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一批新工业国家的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需的工业品。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5%,美国11%,德国13%,法国8%,俄国4%。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工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随着美洲和通往东印度的航线的发现”的重大影响。‎ - 12 -‎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19世纪中叶……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主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 - 12 -‎ ‎2019学年第二学期6月调研考试卷 高一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 ‎1.B 2.A 3.D 4.A 5.C 6.B 7.D 8.A 9.B 10.A 11.A 12.D 13.B 14.B 15.D 16.C 17.D 18.D 19.B 20.B 21.C 22.B 23.C 24.B 25.C 26.D 27.B 28.D ‎29.(1)理念: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讲究经商计谋策略。‎ 特点:战国出现大商人。‎ ‎(2)变化:由奢侈品到日用品。‎ ‎(3)特点:明代出现“商帮”(或出现徽商和晋商)。‎ 不同:经营的商品有所不同;徽商奢侈,晋商节俭。‎ ‎30.特点:通过立法加强对农业生产的扶持与鼓励。影响:一方面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稳定,“康乾盛世”局面出现;另一方面,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丧失了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机遇和条件。‎ ‎(2)政策:支持、鼓励、引导土地流转;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依法保护土地流转。认识:政策的制定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要符合国情;正确的经济政策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反之则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31.(1)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2)规模大,产品供应宫廷,生产不计成本。皇权至上,统治者的贪欲。‎ ‎(3)原因: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实现机器大生产,中国固守农耕经济,生产方式落后。‎ ‎(4)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规模大;单纯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不改变落后的社会制度,这条道路最终失败。‎ ‎32.(1)世界各地间的交往扩大,欧洲市场扩大为世界市场;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扩张,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2)亚非拉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各地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 ‎(3)英国失去“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多中心的贸易新格局形成;国际分工加强;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强,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12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