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6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10:第11课 师说
师说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师、从”,虚词“其、之、于”。 2.加强诵读,体会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背诵全文。 【自主认知】 一、整体感知 1.结合文中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意。 2.收集韩愈有关资料。 二、自练自测 1.常识积累 韩愈,字 ,自谓郡望昌黎,所以世称 ,谥号“ ”,作品集有《 》。他是唐代“ ”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余七家为 、 、 、 、 、 、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句读( ) 或不焉( ) 经传( ) 近谀( ) 老聃( ) 李蟠( ) 苌弘( ) 择师而教之( ) 不耻相师( ) 三、文言知识梳理 1.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通 (2)或师焉,或不焉 通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远矣。 (4)吾从而师之。 3.解释下列活用词。 (1)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 ) (2)而耻学于师/则耻师焉( ) 4.指出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类型。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3)不拘于时,学于余( )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5)而耻学于师( ) 三、质疑问难 预习本文,你有什么疑难问题?请写在下面。 【合作探究】 1.一代文豪为什么为一个学生写下这篇文章?请从文中找出答案。 2.“余嘉其能行古道”,所谓“古道”指的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3.教师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从师学习?择师学习应有什么态度? 4.择师的标准是什么? 5.第二段作者批判了“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作者是如何论证这个中心论点的? 【课堂练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郯子(tán) 六艺经传(chuān) 贻(yí) B.句读(dòu) 苌弘(cháng) 聃(rán) C.阿谀(yú) 授之书(shòu) 蟠(fán) D.或不焉(fǒu) 谄媚(chǎn) 嗟乎(jiē)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B.不耻相师 师:老师。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 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闻:懂得。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C.吾从而师之 D.师不必贤于弟子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A.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5.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皆出于此乎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而耻学于师不拘于时,学于余 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9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却,竟然。 B.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 C.君子不齿 不齿:不屑与之同列,羞与为伍,意思是看不起。 D.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出人:超过其他人。 7.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A.其皆出于此乎 B.吾未见其明也 C.吾其还也 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则群聚而笑之 B.愚人之所以为愚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而耻学于师 9.下列对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该段运用了三组对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恶劣习气。 B.文段先以“古之圣人”比照“今之众人”,得出了“圣益圣,愚益愚”的结论。 C.文段再以择师教子和自身“耻师焉”作对比,得出了“小学而大遗”的结论。 D.文段最后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的学习态度进行对比,得出了君子智力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结论。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10.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为众人师且不敢 且:尚且。 B.独韩愈奋不顾流俗 独:唯独。 C.因抗颜而为师 抗颜:举首仰面,指态度严正。 D.如是者数矣 如是:如果这样。 11.选出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两项( ) A.余是以记之 B.木欣欣以向荣 C.愈以是得狂名 D.作《师说》以贻之 12.与“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尝终日而思矣 B.北构而西折 C.择师而教之 D.小学而大遗 1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能表现韩愈冲击时弊的一组是( ) ①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②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③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 ④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四)语言表达 14.下面是海南省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简明、连贯,不超过75个字。 【参考答案】 【自主认知】 自练自测 1.退之 韩昌黎 文 昌黎先生集 古文运动 柳宗元 苏洵 苏轼 苏辙 欧阳修 王安石 曾巩 2.dòu fǒu zhuàn yú dān pán cháng jiāo xiāng 文言知识梳理 1.授 否 2.求学的人 小的方面学习 一般人 从,跟从;而,连词,表顺承 3.(1)以……为师 (2)以……为耻 4.(1)判断句 (2)判断句 (3)被动句 (4)宾语前置句 (5)介宾短语后置句 【合作探究】 1.(1)李蟠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2)李蟠不拘于时,学于余。(3)余嘉其能行古道。 2.(1)古之学者必有师。(2)圣人无常师。 3.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1)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5.纵比:古之圣人——从师 圣益圣 今之众人——耻师 愚益愚 自比:爱其子——择师而教 小学大遗 于其身——耻学于师 未见其明 横比: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耻相师 其智乃反不能及 通过三组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论证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课堂练习】 1.D【解析】A项,“传”应读zhuàn;B项,“聃”应读dān;C项,“蟠”应读pán。 2.B【解析】师:动词,从师学习。 3.B【解析】A项,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C项,古义:跟从、并且;今义:表结果、目的的连词。D项,古义:不一定;今义:无须,没必要。 4.B【解析】B项和例句中的“师”都是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A项,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C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D项,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圣人。 5.C【解析】C项均为介词,向。A项,第一个“其”为副词,大概,第二个“其”为代词,他们;B项,第一个“则”为就,第二个“则”为却;D项,第一个“乎”为在,第二个“乎”为语气词。 6.D【解析】出人:超出一般人。 7.B【解析】例句和B项均为代词,他,他们。A项,副词,表推测、估计;C项,副词,表祈使;D项,代词,其中的。 8.C【解析】两个“之”均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A项,前一个“则”为转折连词,后一个“则”是表承接的连词;B项,前一个“所以”表原因,后一个“所以”是“用来……的”;D项,前一个“于”是对于,介词,后一个“于”是向,介词。 9.D【解析】“得出了君子智力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结论”不对。 10.D【解析】“如是”应为“像这样”。 11.AC【解析】两个“以”都是介词,因为;B项中的“以”是连词,表修饰;D项中的“以”是连词,表目的。 12.A【解析】例句中的“而”和A项中的“而”都表修饰,B项中的“而”表顺承,C项中的“而”表顺承,D项中的“而”表转折。 13.C【解析】②是当时的社会风气,④韩愈生活的艰辛。 【参考译文】 承蒙您来信说,想要认我作老师。我的道德修养不深,学识非常浅薄,从各方面审察自己,看不出有值得您学习的东西。虽然经常喜欢发些议论,写点文章,但我自己很不以为是正确的。没有想到您从京城来到偏远的永州,我竟幸运地被您取法。我估量自己本来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东西;即使有可取的,我也不敢做别人的老师。做一般人的老师尚且不敢,更何况做您的老师呢? 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尊奉老师。在当今的时代,没听说还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把他看作狂人。只有韩愈奋然不顾时俗,冒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就严正不屈地当起老师来。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韩愈因此得到了狂人的名声。他住在长安,煮饭都来不及煮熟,又被外放而匆匆忙忙地向东奔去。像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 14.居民档案的建立从登记居民个人基本信息开始,逐步完善为家庭基本信息,再汇总为居民 健康档案,最后按照新生儿、儿童、成年(孕产妇)和老年四类人群进行分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