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6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语文教师说题例谈
语文论文之语文教师说题例谈 上课能看出教师的综合素质,说课可以反映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专业功底,而说题则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捷径,易收短平快之效。 一、说题内容 说题一般从下面四个方面进行。 1. 考点分析:①解析考点是什么。要求准确、全面。②分析为什么考这个考点。可结合考题切合的热点(专业热点及时事热点等)和学生能力与素质的考查等视角分析。 2. 学情分析及对策:①该考点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与所教班学生具体学情的比较分析。②指出该题在教学中体现出的学生最近发展区。③该题研究成果如何推动日常教法改进与学法指导。 3. 试题拓展及变化:①试题的拓展与变式分析。②试题的改编。③以上两个内容均要结合学情、考情谈原因和预估。 4. 自选内容:命题的趋势和方向预测;开展此次活动的反思等。说题的反思包括如何找到说题与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如何以教师说题教研带动学生想题,并进而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及能力;如何制订说题比赛的量化标准,既突出 科学的普遍标准,又能展示教师个性,等等。 二、说题示例 下面以2014年全国高考浙江语文试卷第15题为例谈谈如何说题。 (一)考点分析 2014浙江卷第15题(结合赵老板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大阅读”《走眼》〉)考查的是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作品形象的欣赏”“作品主题的概括”。能力层级为C级。 全国高考浙江语文卷的“大阅读”,主要考查散文和小说两大文体的阅读。 自2009年实行新高考以来,6年中,有4年考小说,2年考散文;即便考散文,考的也是跟小说相近的记人叙事写景的记叙性散文;形象和主旨均为常考内容。小说,是通过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环境的描述来概括地表现社会生活的;考小说,人物形象和作品主旨当然更是必考点,只是考查的方式和题型时有变化而已。 2009年的《魔盒》,考的是小说阅读。第14题:联系全文,在空格内写一句话,要求连贯、生动,能揭示主旨。这是间接考主旨。16题:赏析文中贝格斯太太的形象。这是直接考形象。 2010年的《静流》,考的也是小说阅读。第13题:品味文中加点的动词〈“拍拍”“喝令”“挺直”〉,简析它们分别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理。这是间接考形象。 2011年的《第9车厢》,考的依然是小说阅读。第15题:第9节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这是间接考主旨。 2012年的《母亲的中药铺》,考的是散文阅读。第11题:简析第三段中的“抓药”细节。这是间接考形象。第15题:作者在文末说“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这是间接考主旨。 2013年的《牛铃叮当》,考的是散文阅读。第12题:赏析第五段中的画线句。这是间接考形象。第15题:简要概括本文主旨,并谈谈你的感悟。这是直接考主旨。 2014年的《走眼》,在考了两年的散文之后,又回归到考小说阅读了。第15题:结合赵老板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这是直接考形象和主旨,并且形象分析和主旨分析用一道题来考查,这是自浙江自主命题以来第一次出现的新题型。有较强的综合性,很有研究的价值。 (二)学情分析及对策 如上所述,以前的高考,形象分析和主旨分析是单独设题的,没有出现过将二者用一道题来考查的题型。因而在平时的训练中自然不大可能涉及,学生一般也就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答题时,不知道先简要分析形象,再揭示主旨。要么只分析人物形象,不分析小说主旨;要么只分析小说主旨,不分析人物形象。2014浙江卷第15题的答案应是: 小说塑造了一个阅历丰富,洞悉人心,为人仗义,精通业务的商人形象;揭示了经商与做人一样,都应该诚信、宽厚、与人为善的主旨。 解答该题,应根据题意要求分两步进行:先简析人物形象,再概括作品主旨。分析人物形象,要着眼于全篇,从人物的言行和故事情节着手。概括主旨,要在整体阅读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关注体现文章要旨的段落和语句,尤其要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 对策,一是引导学生辨明单一的人物形象分析和单一的作品主旨分析与将二者结合起来分析的不同点,并熟悉彼此的答题角度、答题术语和答题范式;二是在平时的教学中,结合相关文本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单一人物形象分析的答题范式可为:一句话明身份,几个词评性格,用言行作佐证。 单一作品主旨分析的答题范式可为:文章通过什么(主要内容),揭示(揭露、批判、讽刺、谴责、控诉、歌颂、赞美、表达)了什么(主旨)。 形象、主旨结合分析的答题范式可为:文章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揭示了什么主旨。 例如,在苏教版必修(一)《最后的常春藤叶》一文的教学中,就可以设计如下三个题目: 简要分析贝尔曼这一形象。 分析这篇小说的主旨。 分析贝尔曼这一形象的意义。 问题提出来之后,不要急于解释,先让学生书面作答,可提两名学生上台板演;然后让学生就同学板演的答案展开讨论,老师作点评;再让学生对各自的答案作修改,发言交流;最后老师呈现答案,引导学生分析答题规范,掌握答题范式。参考答案: 第一题:贝尔曼是一位老画家。他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志,但幽默善良、富有同情心和牺牲精神。他靠替青年艺术家当模特儿为生;琼珊得了肺炎,因藤叶掉落而担心死去,他一面责骂琼珊是傻子,并表示不愿替苏艾当模特儿,一面又同情琼珊,表示愿意为苏艾效劳,并希望自己画一幅杰作带他们离开这个晦气的地方;为让琼珊燃起生的希望,他在凄风苦雨的夜里画上了最后一片常春藤叶,自己却因此病逝。 第二题:小说通过讲述老画家用生命绘制毕生杰作,点燃别人即将熄灭的生命火花的故事,歌颂了艺术家之间相濡以沫的友情,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小人物身上表现出的人性美;表达了作者对处境悲惨、心地善良的人们的歌颂。 第三题:小说塑造了一个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志,但幽默善良、富有同情心和牺牲精神的老画家形象。歌颂了艺术家之间相濡以沫的友情,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小人物身上表现出的人性美;表达了作者对处境悲惨、心地善良的人们的歌颂。 2014浙江卷第15题,在教学中体现出的最近发展区,就是由原先的形象、主旨的单一分析能力提升为二者的综合分析能力。该题的研究,有利改进以后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教学:变浅层阅读为深层阅读;变单一性分析为综合性分析;变定式思维为变式思维;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教学内容,看待学习主体。 (三)试题拓展及变化 2014浙江卷第15题这类将形象与主旨结合起来,用一道题目来考查的题型,还有可能拓展变化为“表达技巧与主旨结合”、“表达技巧与形象结合”、“形象与作用结合”等题型。 比如,在苏教版必修(二)《祝福》一文的教学中,就可以提出这样三个问题: 小说首尾两段的环境描写对主旨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作者是怎样刻画鲁四老爷这一形象的? “我”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问题一,是表达技巧与主旨结合考查的题型,答案可为: 首尾两段的环境描写,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时热闹忙碌的气氛,与祥林嫂的寂然去世形成鲜明对比,反衬祥林嫂惨死的悲凉;揭示了旧社会劳动妇女低下的社会地位;控诉了封建社会和封建礼教的罪恶。 问题二,是表达技巧与形象结合考查的题型,答案可为: 作者运用环境、语言等描写来刻画人物。通过见面时的寒暄、书房的布置、对祥林嫂“谬种”“可恶”“败俗”的评说,塑造了鲁四老爷这一思想反动、顽固保守、自私伪善、冷酷无情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革命时期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 问题三,是形象与作用结合考查的题型,答案可为: 小说中的“我”是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代表。有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憎恶鲁四老爷,同情祥林嫂。对祥林嫂提出的“灵魂的有无”问题,之所以作出含糊的回答,有其善良的一面,同时也反映了“我”的软弱无能。在结构上,“我”又起着线索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见闻来表现的,“我”是事件的见证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