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5月调研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5月调研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政治5月调研考试 第I卷 (选择题共66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6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 )‎ ‎①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奋斗 ‎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③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 ‎④继承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①②正确。‎ ‎③④:这两个选项与题意不符,③④排除。 ‎ 故本题选A。‎ ‎2.2019年7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举行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是:( )‎ ‎①贵州梵净山 ②青海可可西里 ③良渚古城遗址 ④黄(渤)海候鸟栖息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略 ‎3.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日前发布,下列哪项内容不属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 )‎ A. 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 B. 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31 -‎ C. 到二〇四〇年,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D. 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答案】C ‎【解析】‎ ‎【详解】ABD: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这三个选项说法正确,故排除ABD。‎ C: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中国将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因此,该选项说法错误,故C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4.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2019年12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 )‎ A. 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 B. 打赢脱贫攻坚战 C. 农民增收 D. 解决“三农”问题 ‎【答案】B ‎【解析】‎ ‎【详解】B: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要一鼓作气、乘势而上,集中力量全面完成剩余脱贫任务,B正确。‎ A:会议指出,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排除A。‎ C:会议强调,农民增收是全面小康的基本要求,排除C。‎ D:会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三农”,排除D。‎ 故本题选B。‎ ‎5.下图反映的是在一定时期内某商品的供求量(Q)随价格(P)变化的情况。需求曲线D与供给曲线S相交于E形成均衡价格Po(均衡价格:是商品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价格),需求曲线移动会形成新的均衡价格Pl或P2。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下列情况中关于均衡价格变动的描述与图示相符合的是:( )‎ - 31 -‎ ‎①国家加大种粮补贴,导致粮食均衡价格P0向P2移动 ‎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导致口罩均衡价格P0向Pl移动 ‎③油价下跌,导致新能源汽车均衡价格P0向P2移动 ‎④房贷首付比例提高,导致商品房均衡价格P0向P1移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①:国家加大种粮补贴,这会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导致粮食供给增加,在粮食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会导致粮食均衡价格Po向P1移动,同时,材料体现的是供给不变,需求发生了变动,从而导致均衡价格发生了变动,①错误。‎ ‎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会导致口罩供不应求,导致口罩均衡价格P0向Pl移动,②正确。‎ ‎③:油价下跌,会导致消费者对燃油汽车需求增加,而燃油汽油与新能源汽车是互为替代品,因此,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会减少,在新能源汽车供给不变的情况下,这会导致新能源汽车均衡价格P0向P2移动,③正确。‎ ‎④:房贷首付比例提高,这导致消费者对购房需求减少,在商品房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房均衡价格会由P0向P2移动,④错误。‎ 故本题选C。‎ ‎6.近年来,由于受到外卖市场冲击,方便面销量一度锐减。面对困境,方便面企业深耕细分市场,让方便面既有“地板价”的实惠产品,也有主打健康新形象的高端品种。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方便面行业营收与利润双双实现增长。这说明 A. 外卖行业的扩张,增加了方便面的需求弹性 - 31 -‎ B. 消费行为影响消费心理,居民消费趋于理性 C. 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得到改善 D. 产品升级刺激需求量,差异化留住消费人群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以方便面行业变化为背景,考查消费的知识。外卖行业的扩张,影响了方便面的销量,与方便面的需求弹性无直接相关,A排除;材料未涉及居民消费心理和消费观,B排除;材料未强调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对方便面的消费也未体现消费结构改善,C排除;方便面企业深耕细分市场,调整产品结构,推动产品升级,通过差异化留住了消费人群,D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D。 ‎ ‎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强调,加强党的领导,以建立健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进一步规范主体权责。国家改进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旨在 ‎①提高国有企业运行效率 ‎②提升企业市场化、现代化经营水平 ‎③确保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优势 ‎④促进各类企业依法平等参与市场竞争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加强党的领导,以建立健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进一步规范主体权责。国家改进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旨在提升企业市场化、现代化经营水平,提高国有企业运行效率,①②符合题意。‎ ‎③: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③说法过于绝对且错误,排除。‎ ‎④:促进各类企业依法平等参与市场竞争不是改进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目的,④排除。‎ 故本题选A。‎ ‎8.2019年9月.全国有9个省正式启动城乡居民养老基金委托投资,国家对养老金投资有非常严格的限制,投资方向一般是股市优质蓝筹股和行业的龙头品种,投资时间长期而且稳定,预计近两年养老金委托投资规模可达1.4万亿元,将有效提振市场信心。养老金投资股市 ‎①有利于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②的是实现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 - 31 -‎ ‎③可以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④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国家是养老金的投资方,投资时间长、规模大,有利于维护资本市场稳定,①正确。‎ ‎②:投资方向一般是股市优质蓝筹股和行业的龙头品种,投资时间长期而且稳定,养老金投资股市目的是实现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②正确。‎ ‎③:养老金投资股市不会降低企业融资成本,③错误。‎ ‎④:养老金投资股市是投资理财行为,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无关,排除④。‎ 故本题选A。‎ ‎9.近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明确“将职务科技成果转让、许可给他人实施的,从该项科技成果转让净收入或者许可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百分之七十的比例”。这一规定 ‎①强化了知识价值②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 ‎③符合生产要素按贡献决定报酬的分配机制④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促进收入公平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③:《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明确“将职务科技成果转让、许可给他人实施的,从该项科技成果转让净收入或者许可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百分之七十的比例”。这一规定强化了知识价值,符合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有利于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①③符合题意。‎ ‎②:《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没有体现按劳分配,②不合题意。‎ ‎④:材料中的规定不能缩小收入差距促进收入公平,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0.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支持银行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发展便利续贷业务和信用贷款,将小微企业贷款享受风险资本优惠权重的单户贷款额度上限由500万元提至1000万元。这将有助于 ‎①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②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 31 -‎ ‎③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④减税降费增强企业活力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②③: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支持银行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发展便利续贷业务和信用贷款,将小微企业贷款享受风险资本优惠权重的单户贷款额度上限提高。这将有助于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②③符合题意。‎ ‎①:材料中的做法不能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①不合题意。‎ ‎④:本题是货币政策调控,不是减税降费增强企业活力,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1.近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如下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政策、资金支持力度空前,有望成为核心增长量发力点,加快“新基建”有助于:( )‎ ‎①完善我国分配制度,促进社会分配公平 ‎②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③扩大需求,稳增长,稳就业 ‎④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绝对优势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可见,加快“新基建”与“完善我国分配制度,促进社会分配公平”无关,①排除。‎ ‎②③:根据,图中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的领域,可以看出,加快“新基建”有助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扩大需求,稳增长,稳就业,②③正确。‎ - 31 -‎ ‎④:该选项中“绝对优势”的说法错误,④排除。‎ 故本题选C。‎ ‎1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它关乎民生保障,关系社会稳定。为确保粮食安全,必须让粮食价格由市场来决定.价格不能再承担补贴农民的功能,农民的合理收益由政府实行价外补贴。“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改革的合理性在于 ‎①遵循了价值规律,有利于市场供需有效对接 ‎②政府要科学调控.在重要领域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作用 ‎③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的有机结合有利于维护粮食安全 ‎④以行政手段实施价外补贴有利于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宏观调控并非决定作用,排除②;价外补贴属于经济手段中的财政政策,不是行政手段。排除④。“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改革的合理性在于遵循了价值规律,将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的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维护粮食安全,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①③选项入选。选C。‎ ‎【点睛】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市场调节 宏观调控 区 别 含义 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际上就是价值规律在起作用 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地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国家的宏观调控要在尊重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进行 实现方式 通过市场上价格、供求、竞争的变化和相互作用,引导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 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等实现 优点 - 31 -‎ 价格及时反映供求变化,市场信息灵敏,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生产效率高 宏观调控具有自觉性、主动性和预见性,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弊端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单一的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浪费、经济波动、收入分配不公 政府调节是一种主观行为,可能因为决策失误或过度的政府干预而破坏市场调节的正常运作 联系 ‎①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二者缺一不可。②市场调节存在弊端,需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国家宏观调控要在尊重市场、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进行。③二者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手段,目的都是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13.今年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共有181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800多家企业参展,按…年计,累计意向成交711.3亿美元,比首届增长23%。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对我国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有 ‎①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②缩小贸易逆差‘,缓解与他国的贸易摩擦 ‎③丰富供给,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④放宽市场准入,促进投资便利化自由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今年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累计意向成交比首届增长。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丰富供给,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①③符合题意。‎ ‎②: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能缓解与他国的贸易摩擦,②不合题意。‎ ‎④: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是放宽市场准入,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A。‎ - 31 -‎ ‎14.“三社联动”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协调统筹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人才队伍,使之融合渗透,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有效发展和开展社会工作,满足社区居民需求,解决社区问题,不断完善社区管理的过程。实施“三社联动”旨在 A. 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B. 创新社区管理模式,服务基层群众 C. 扩大公民权利,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D. 增强民主监督功能,守望公共家园 ‎【答案】B ‎【解析】‎ ‎【详解】实施“三社联动”旨在创新社区管理模式,服务基层群众,满足社区居民需求,解决社区问题,B项符合题意;社区群众自治不涉及行使国家权力问题,A项与题意不符;实施“三社联动”并没有扩大公民权利,C项说法错误;实施“三社联动”不涉及民主监督问题,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理解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 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15.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下列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过程正确的是:( )‎ ‎①人大代表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②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各级人大代表 ‎③人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 ‎④各级人大产生的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职权 A. ①→②→③ B. ②→①→④ C. ③→①→④ D. ②→④→①‎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②: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各级人大代表,②排首位。‎ ‎①: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各级人大代表,人大代表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①排第二位。‎ - 31 -‎ ‎③:在我国,人民不能直接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③错误。‎ ‎④: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即各级人大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职权,④排第三位。‎ 故正确的顺序是②→①→④。‎ 故本题选B。‎ ‎【点睛】推导排序选择题一般由题干(题目要求)、备选内容和备选项(内容组合)三部分构成。其特点是要求学生把一些事件、现象或按时间顺序,或按空间方位、或按因果关系等加以排列,选出正确答案。此类题型可以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最常用的方法:“首位判断法”或“尾项判断法”,即找出事件、现象关联中的第一位或最后一位。对于较复杂的排序选择题无法用“首位判断法”直接选出正确答案时,通常采用“首尾两端结合判断法”进行解答。第一步,先看“首”,运用排除法缩小范围。第二步,看“尾”,即对剩余项的“尾”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哪个尾项正确。排序选择题的设计无论内容和形式怎样变化,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充分运用解题技巧,注意备选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就能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16.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科学立法是前提。依法治国不是口号、仅仅止于鼓与呼,它是人民权益实实在在的保护神。科学立法,就意味着,对立法项目开展立法前论证,下基层,听民意,延长立法链条,让走出“闺房”的法律法规更加被群众所熟悉。只有科学立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才有章可循。科学立法要求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要开门立法,不断推动立法民主化 ‎②保障公民表达权,调动公民积极参与到立法过程中来 ‎③人大代表行使决定权,促进国家法治能力进一步提高 ‎④公民提高法制意识、法制水平,维护法律,依法决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科学立法,意味着要对立法项目开展立法前论证,下基层,听民意,延长立法链条,让走出“闺房”的法律法规更加被群众所熟悉。这说明科学立法要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要开门立法,不断推动立法民主化,要保障公民表达权,调动公民积极参与到立法过程中来,①②正确。‎ ‎③:人大具有决定权,人大代表没有决定权,③错误。‎ ‎④:公民没有决策权,不能依法决策,④错误。‎ - 31 -‎ 故本题选A。‎ ‎【点睛】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 质特征,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才能保证把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 生活之中。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 ‎17.济南市政协探索协商民主新机制,创新打造了“泉城商量”,为各方建言资政、凝聚共识提供了新平台。“泉城商量”平台由政协委员主持,一年8-10个专题,邀请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基层群众代表参加,就相关问题开展面对面协商。这体现了人民政协 ‎①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助力科学民主决策 ‎②依法行使国家权力机关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③搭建实效明显的协商平台,凝聚共识 ‎④作为参政党,积极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职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泉城商量”平台由政协委员主持,邀请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基层群众代表参加,就相关问题开展面对面协商。这体现了人民政协搭建实效明显的协商平台,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助力科学民主决策,①③符合题意。‎ ‎②:人大行使国家权力机关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人民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②错误。‎ ‎④: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职能,但不是参政党,④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区分政协的三大职能 - 31 -‎ 政治协商是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民主监督是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通过建议和批评进行监督。参政议政是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进行协商讨论。通过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或其他形式,向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 ‎18.2019年中国外交成就斐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达到新的理论高度和认可度。它是中国的世界观,反映了中国对世界的看法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反映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这一理念得到认可说明 ‎①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和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主导作用 ‎②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符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③我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④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符合世界各国的根本利益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②③: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达到新的理论高度和认可度,这说明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符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也说明我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②③符合题意。‎ ‎①:我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建设性作用,而不是主导作用,①表述错误。‎ ‎④:推动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平衡、普惠方向发展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但不能说符合各国的根本利益,④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19. 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 ‎①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③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④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 31 -‎ ‎【详解】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③错误;各民族文化各有自身的特点,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不能逐渐趋同,④错误; 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故本题选A。‎ ‎20.2019年9月投入使用的普通高中语文部编教材,从古风、民歌、绝句、律诗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魏晋辞赋到唐宋明清古文,从文肓小说到白话小说,均有呈现。该教材共选人古代诗文67篇(首),占全部选文数(136篇/首)的49。3%。可见,部编语文教材的使用 ‎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②发挥了教育传递、沟通和共享文化的功能 ‎③凸显了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 ‎④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语文部编教材选人古代诗文等优秀传统文化,既展示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又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①④符合题意。‎ ‎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②错误。‎ ‎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③错误。‎ 故本题选B。‎ ‎21.贺岁片《流浪地球》体现了中国气魄、中国价值、中国精神面对灾难,不屈不挠、同舟共济。这也正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不倒,绝不可撼动的“秘诀”。这说明,“中国精神”是 ‎①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②民族永保生命力和高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③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④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 31 -‎ ‎【答案】C ‎【解析】‎ ‎【详解】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①③④适合题意;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②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22.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五四是现代中国的青春记忆。10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学习五四精神,青年学生要 ‎①争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 ‎②弘扬五四精神,因为它可以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 ‎③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因为它是励人民奋勇前进的物质力量 ‎④把五四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挖掘五四精神的时代价值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①选项观点与题干相符,学习五四精神,青年学生要争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入选。④选项观点与题干相符,学习五四精神,青年学生要把五四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挖掘五四精神的时代价值,入选。②选项观点表述错误,弘扬五四精神,它可以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不是科学文化素质,排除。③选项观点表述错误,爱国主义是鼓励人民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排除。故本题选C。‎ ‎23.2019年由中宣部着力打造的互联网学习平台“学习强国”上线传播。这是一个多媒体呈现、多资源聚合、多技术应用的融媒体平台,由PC端(网站)、手机客户端两大终端组成,聚合了大量可免费阅读的期刊、古籍、戏曲、经济等资料。内容极为丰富,很快在全国掀起了学习热潮,这一做法 ‎①说明网络传媒是信息社会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②促进了新兴媒体取代传统媒体,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③有利于把握时代脉搏,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④有利于增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 31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③④:题目中,在中宣部打造的学习强国的平台上,整合了大量内容极为丰富的期刊、古籍、戏曲等资料,很快在全国掀起了学习热潮,这一做法有利于增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有利于把握时代脉搏,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③④选项正确。‎ ‎①:网络传媒是文化传播的手段而不是主要途径,①错误。‎ ‎②:新兴媒体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体的消失,②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24.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各中小学积极开展读一本好书、看一部革命电影、歌唱一首红色歌曲等丰富多彩的“红色教育”活动。开展这些活动 ‎①旨在提升中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培养健全向上的人格 ‎②有利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③可保证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增强文化自信 ‎④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理想信念的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开展“红色教育”活动旨在提升中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而没有涉及科学文化修养,①不符合题意。‎ ‎②:开展读一本好书、看一部革命电影、歌唱一首红色歌曲等丰富多彩的“红色教育”活动,有利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②正确。‎ ‎④:开展读一本好书、看一部革命电影、歌唱一首红色歌曲等丰富多彩的“红色教育”活动,有利于培育爱国主义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理想信念的基础,④正确。 ‎ ‎③:“可保证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夸大了开展“红色教育”活动的意义,③错误。‎ - 31 -‎ 故本题选C。‎ ‎25.汉代张衡在《浑天仪图注》中把天地比作鸡蛋和蛋黄:“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下列说法的根本观点与之最相符合的是 ‎①天地合气,万物自生②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出 ‎③气者,理之依也④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汉代张衡在《浑天仪图注》中把天地比作鸡蛋和蛋黄:“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这是强调天地相生相克,生成万物。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说法的根本观点与之最相符合,①④符合题意。‎ ‎②: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出,这是强调身体状况欠佳产生幻觉,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②不合题意。‎ ‎③:气者,理之依也,这种观点认为气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排除③。‎ 故本题选B。‎ ‎【点睛】本题属于名言名句选择题,做好这类题目,需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阅读理解题好题干所表达的意思,同时也需要对已有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排查,从中抽取出符合题意的知识点加以分析对照可见,这类型题目在高考中是算难度较高的题型,但通过同学们有意识的去整理、储备以往书本练习考试中出现的同类型题目也能做到熟能生巧,提高答题正确率。‎ ‎26.魔术是依据科学原理,利用特制道具巧妙运用心理学、化学、数学、物理学、表演学等知识,抓住人们好奇、认知的心理特点,通过奇特的构思,制造出种种让人不可思议、变幻莫测的假象,从而带给观众惊奇体验的一种表演艺术。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精彩的魔术是对规律创新化的新实践 B. 魔术营造的假象是对客观世界的正曲的反映 C. 魔术创作是在意识指导下能动性的创造活动 D. 魔术体验是魔术师的意识调节观众心理的活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A:规律是客观的,规律不能创新,A错误。‎ B:魔术营造的假象是真实存在的,不是歪曲反映,B错误。‎ - 31 -‎ C:题目中,魔术巧妙运用心理学等学科知识,抓住人们的心理特点,通过奇特的构思,制造出种种让人不可思议、变幻莫测的假象,可见,魔术创作是在科学原理指导下的创新性的能动性的实践活动,C正确。‎ D:魔术体验是对魔术师实践的反映,不是纯粹的用魔术师的意识调节观众心理活动,D错误。‎ 故本题选C。‎ ‎27.“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这段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①认识来源于实践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认识受主观因素的制约④认识的目的在于实践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这段话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①③符合题意。‎ ‎②:材料中的语句没有体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②不合题意。‎ ‎④:认识的目的在于实践,④说法正确但不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A。‎ ‎28.我们应该坚持以开放求发展.深化交流合作,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坚持“拆墙”而不“筑墙”,坚决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削减贸易壁垒,推动全球价值链、供应链更加完善,共同培育市场需求。这一观点的哲学依据是:( )‎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②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③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④事物的发展是量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坚决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削减贸易壁垒,推动全球价值链、供应链更加完善,共同培育市场需求。”体现了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①③符合题意。‎ ‎②:材料未能体现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②排除。‎ - 31 -‎ ‎④:材料未体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也就未体现事物的发展是量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④排除。‎ 故本题选B。‎ ‎【点睛】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1)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3)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发展的状态):(1)量变是事物的增减和场所得变迁,是一种渐进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返,不断前进。方法论: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反对两个极端:急于求成和优柔寡断。‎ ‎4.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接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9.毛泽东说:做好了一切准备,即使发生最困难的情况,也不会离原来的估计相差太远。所以,根本的就是这两条:一是争取最有利的局面;二是准备应付最坏的情况。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未雨绸缪,提高认识事物的预见性  ②坚定信心,相信事物发展前途光明 ‎③勇往直前,改变自在事物固有联系  ④居安思危,把握矛盾的对立统一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 31 -‎ ‎【解析】‎ ‎【分析】‎ ‎【详解】①④:材料中毛泽东的话强调的是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的道理,题肢①体现的是发展的观点,题肢④体现的是对立统一的观点,故①④正确。‎ ‎②:体现的是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不符合题意,排除题肢②。‎ ‎③:自在事物固有联系无法改变,人们只能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调整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同时该说法也不符合题意,排除③。‎ 答案选B。‎ ‎30.下列说法中与漫画所体现哲理相一致的是 A. 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B. 自高必危,自满必溢 C. 不见高山,不显平川 D. 名非天造,必从其实 ‎【答案】C ‎【解析】‎ ‎【详解】漫画“最诱人处最危险”体现了矛盾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与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C:“不见高山,不显平川”这体现了矛盾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C项符合题意。‎ A:该选项体现了坚持两点论和重要点论的统一,A与题意不符。‎ B:该项强调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向对立面转化,B与题意不符。‎ D:该选项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道理,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点睛】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即既要看看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的关系;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向积极方向转变。‎ - 31 -‎ ‎〖反对〗:反对片面看问题(一点论),割裂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31.过去几十年里,关于传统电磁勘探理论的各类公式出现在国内外的教科书上,有些公式其实是错误的,但人们对此深信不疑。我国某科研团队没有盲从这些错误公式,而是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错误后,突破国外传统理论,建立了全新的曲面波电磁勘探理论,最终推算出了正确的新公式。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观念创新可以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与创造 ‎②辩证的否定要用一个理论否定另一个理论 ‎③实现创新发展要敢于质疑权威 ‎④立足实践是实现创新的根本途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③④:我国某科研团队没有盲从这些错误公式,而是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错误后,突破国外传统理论,建立了全新的曲面波电磁勘探理论,最终推算出了正确的新公式。这启示我们立足实践是实现创新的根本途径,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树立创新意识,敢于质疑权威,③④符合题意。‎ ‎①:价值是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价值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①错误。‎ ‎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②错误。‎ 故本题选D。‎ ‎32.2019年11月1日,四川省新一轮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全面启动,旨在改变四川乡镇“数量多、规模小、密度大、实力弱”的发展现状,更好解决资源要素分散、人口老龄化、乡村空心化等现实治理难题。这表明 ‎①社会意识是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发展的 ‎②变革社会的实践能够改变社会生活的面貌 ‎③适合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推动生产力进步 ‎④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是社会基本规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 31 -‎ ‎【解析】‎ ‎【详解】②④:四川省新一轮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旨在改变四川乡镇“数量多、规模小、密度大、实力弱”的发展现状,更好解决资源要素分散、人口老龄化、乡村空心化等现实治理难题。这表明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是社会基本规律,变革社会的实践能够改变社会生活的面貌,②④符合题意。‎ ‎①:材料强调通过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不体现社会意识是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发展的,①与题意不符。‎ ‎③:材料强调通过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不体现适合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推动生产力进步,③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D。‎ ‎【点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经济基础服务时,它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33.“留白是一种审美,在进行绘画创作时,空出百分之二三十,给一个想象的空间才更有深意;留白也是一种取舍态度,做人做事多点留白,留有余地,能让大家相处得更和谐"。材料体现了( )‎ ‎①正确价值取向对人生具有决定作用 ②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③人们的价值选择以价值判断为前提 ④认识的自觉选择性导致了实践的客观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 31 -‎ ‎【详解】②③:留白是一种审美,在进行绘画创作时,空出百分之二三十,给一个想象的空间才更有深意;留白也是一种取舍态度,做人做事多点留白,留有余地,能让大家相处得更和谐。这体现了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行价值选择,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②③符合题意。‎ ‎①:正确价值取向对人生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不是决定作用,①错误。‎ ‎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具有客观物质性,不是认识的自觉选择性导致的,④错误。‎ 故本题选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4分)‎ 二、简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36分。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 ‎34.材料一: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在我国5000多年文明史上,黄河流域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诞生了“四大发明”和《诗经》、《老子》、《史记》 等经典著作。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材料二: 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原因,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的主要目标任务。要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坚定中华文化自信的理由。‎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分析法”的知识,说明如何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 ‎【答案】(1)①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来自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为我国文化发展提供了宝贵资源和根基。‎ ‎③黄河文化奔腾向前、百折不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所以对本民族的文化充满自信。‎ - 31 -‎ ‎(2)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我们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也会影响事物发展,要做到统筹兼顾。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工作坚持生态优先,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体现了抓重点;同时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中,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宣、分类施策,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坚定中华文化自信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精神、文化自信、矛盾分析法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培养思考的兴趣和品质,培养公民责任感。‎ ‎【详解】(1)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坚定中华文化自信的理由,属于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解答时把握材料关键信息“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弘扬黄河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调动运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精神、文化自信等知识分析回答。‎ ‎(2)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分析法”的知识,说明如何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矛盾的观点内容比较广泛。其主要内容包括: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解答时抓住材料关键信息,选取主要矛盾的地位、矛盾的特殊性等知识,按照世界观、方法论、材料分析的顺序组织答案。‎ ‎35.今年初,新冠病毒肆虐,受春节假期停工、短期需求量暴涨等影响,口罩作为卫生防控的重要物资在国内多数地区脱销。支援战“疫”,刻不容缓。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牵头下,行业龙头企业责无旁贷地稳生产保供应;许多原本并不生产或经营医疗卫生用品的企业纷纷调整生产线跨界转产。原本主营服装的江苏红豆集团决定将转产生产的次性口罩产品不对外进行销售,由政府统一调拨。对此,许多网友纷纷为这些企业的“不务正业”的点赞。‎ 一只医用口罩的产业链条 - 31 -‎ 要打赢这场“口罩产能大会战”,不能只靠下游企业“单兵突进”,更需要全产业链“协同作战”。消费者想要买到口罩,需要的是全产业链每个环节(如图)都开足马力,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随着相关企业逐渐复工,作为拥有全球最丰富最复杂的产业链条、最完整工业体现的中国制造业大国的优势将逐渐显现。截至2月11日,全国口罩产能利用率已经达到94%;一线防控急需的医用N95口罩,产能利用率已达到128%。据工信部赛迪研究院预测,未来,受国家应急物资收储、公共卫生意识增强等因素多重叠加的影响,医用口罩产值增长率仍将显著提升。‎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请根据疫情产生发展的过程,绘制出口罩产品的市场供给走向曲线,并分析其理论依据。‎ ‎ (2)打赢“口罩产能大会战”何以成为可能?请你综合运用所学经济学知识分析。‎ ‎【答案】(1)曲线(左低右高,中间剧烈凸起)‎ 理论依据:①消费引导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受疫情影响,口罩市场需求一-度激增, 供应量增加。②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会影响消费行为,进而影响市场供给。疫情结束后,消费者卫生意识增强等因素会使口罩的需求量高于疫情前,因而供给量会较疫情前有一定的增加。 (若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与①重复给分。)‎ ‎(2)①从国家层面看: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优势,能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及时对口罩等救援物资生产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我国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卓有成效,具备全产业链生产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卓著。‎ ‎②从企业层面看:不少企业面向市场调整生产经营的同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担当社会大义,坚持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解析】‎ ‎【分析】‎ - 31 -‎ 本题以今年初新冠病毒肆虐,口罩作为卫生防控的重要物资在国内多数地区脱销为背景,考查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试题分设两个问题进行考查。‎ ‎【详解】(1)本题设问要求考生根据疫情产生发展的过程,绘制出口罩产品的市场供给走向曲线,并分析其理论依据。设问分为两个小问。‎ 第一小问要求考生绘制出口罩产品的市场供给走向曲线。由题意知,新冠病毒肆虐,受春节假期停工、短期需求量暴涨等影响,口罩价格剧烈上涨,口罩产品的市场供给也会随着增加。疫情过后,消费者卫生意识增强等因素会使口罩的需求量高于疫情前,因而供给量会较疫情前有一定的增加。因此该供给曲线应该是左低右高,中间剧烈凸起。‎ 第二小问要求考生分析上述现象的理论依据。结合第一小问的分析,我们可知疫情发生,受春节假期停工、短期需求量暴涨等影响,口罩价格剧烈上涨,口罩产品的市场供给也会随着增加。这体现了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引导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另外,疫情过后,消费者卫生意识增强等因素会使口罩的需求量高于疫情前,因而供给量会较疫情前有一定的增加。这体现了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会影响消费行为,进而影响市场供给。‎ ‎(2)本题设问要求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知识分析打赢“口罩产能大会战”何以成为可能。设问属于分析类主观题,知识范围为经济学知识。‎ 考生可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整合答案。依据材料“行业龙头企业责无旁贷地稳生产保供应”、“原本主营服装的江苏红豆集团决定将转产生产的次性口罩产品不对外进行销售,由政府统一调拨”、“不能只靠下游企业‘单兵突进’,更需要全产业链‘协同作战’”,体现了打赢“口罩产能大会战”原因之一在于不少企业面向市场调整生产经营的同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担当社会大义,坚持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依据材料“由政府统一调拨”、“作为拥有全球最丰富最复杂的产业链条、最完整工业体现的中国制造业大国的优势将逐渐显现”,体现了打赢“口罩产能大会战”原因在于:一方面,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优势,能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及时对口罩等救援物资生产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另一方面,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卓有成效,具备全产业链生产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卓著。‎ ‎【点睛】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 ‎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 ‎36.材料一 ‎ - 31 -‎ ‎ 2020年4月16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回答英国《金融时报》提出的“在此次疫情中,西方民主体制看起来最为脆弱、准备最不充分,例如欧美,这是不是让一些人有理由说,专政体制在应对当前危机时是最好的”问题时指出,“显然不能将法国、德国、意大利的情况和中国、俄罗斯相比,其透明度和信息的及时度是不一样的,这些国家的网络不自由,那里没有社交媒体,我们不知道那里真正发生了什么”。他表示,西方社会不能因为疫情就完全放弃自身的自由,这将会对西方民主制度构成威胁。‎ 材料二 2019年7月18日,习近平主席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地方党委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的决策部署,结合地方实际,创造性地做好立法、监督等工作。要自觉接受同级党委领导,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用法治保障人民权益、增进民生福祉,充分展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巨大的政治优势和生机活力。‎ 结合材料运用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请说明中西方抗疫成效悬殊的制度原因。‎ ‎(2) 如何进一步发挥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巨大的政治优势和生机活力。‎ ‎【答案】(1)政体方面:西方国家政体是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建立起来的,体现了国家权力的分立、制约和平衡,各个机关相互扯皮、推诿,容易导致效率低下。我国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职权,保证中央统一领导的同时又能发挥地方的积极性。‎ 国体方面:国体决定政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我国政体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人民享有当家作主的权利,具有强大生命力。西方政体根本上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诉求,这就决定了它终究不可能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政党制度:我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国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的政治保证。西方多采用两党或多党制,不同党派轮流执政,实质上是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相互监督和制衡的机制保证,根本上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广大人民群众不可能享有真正民主。(每点2分)‎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要发挥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巨大的政治优势和生机活力,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发挥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巨大的政治优势和生机活力,还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 31 -‎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法国总统马克龙对西方民主制度的阐述和习近平主席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指示为材料,考查中西方政体的比较,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试题分设两个问题进行考查。‎ ‎【详解】(1)本题设问要求考生说明中西方抗疫成效悬殊的制度原因。设问属于说明类主观题,知识范围为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知识。‎ 考生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习近平主席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从政体、国体、政党制度等方面阐述中西方制度的差异。‎ ‎(2)本题要求考生回答如何进一步发挥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巨大的政治优势和生机活力。设问属于措施类主观题,知识范围为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知识。‎ 考生可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回答。依据材料“习近平主席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自觉接受同级党委领导”,可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要发挥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巨大的政治优势和生机活力,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依据材料“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用法治保障人民权益、增进民生福祉”,可得发挥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巨大的政治优势和生机活力,还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 依据材料“创造性地做好立法、监督等工作”、“用法治保障人民权益、增进民生福祉”,可得发挥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巨大的政治优势和生机活力,还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点睛】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才能保证把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 - 31 -‎ 三、探究题:本题18分。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 ‎37.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节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围绕劳动的价值、弘扬劳动精神、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内容进行深刻阐述,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党的十九大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持续性劳动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指明方向。落实该意见,需要各方努力突破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面临的困境,比如有些人劳动观念淡薄,不以为荣反以为耻;社会分工不同带来的收入差距过大导致社会大众的职业偏见;学校教育中存在劳动课程课时难以保障,人才、资金投入有限……只有各方同心合力才能在全社会形成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社会良好风尚。‎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新时代为什么要全面加强劳动教育?‎ ‎(2)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分析“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这一论断的合理性。‎ ‎(3)请你以“如何营造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社会新风尚”为主题,从个人或国家的角度写一篇策论文。‎ 要求:①观点明确,紧扣主题,理由充分,合乎逻辑 ‎②综合运用经济知识和政治生活的知识加以阐述。‎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200字左右。‎ ‎【答案】(1)有利于形成崇尚劳动的社会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劳动者素质(“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奋斗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发挥教育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激发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撑。‎ - 31 -‎ ‎(2)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歌颂劳动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歌颂劳动是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现代化强国。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歌颂劳动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歌颂劳动是尊重人民群众社会实践主体地位的要求。有利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3)个人角度:劳动是财富的创造活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劳动者通过就业付出劳动获得报酬有利于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提高精神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生一方面要树立竞争就业观,努力学习提高个人能力和素养适应市场的需要,另一方面要树立职业平等观,尊重和保护一切有利于人民和社会的职业。公民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享受劳动权利的同时积极履行劳动的义务。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树立平等观,尊重他人的劳动。‎ 国家角度:政府要积极履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职能。坚持共享发展的理念,制定公平合理的分配政策,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让普通劳动者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加强劳动教育和宣传,积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发挥财政在劳动教育领域的支持作用,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对相关教师教育和培训。立法机关加强立法,广泛争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坚持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为劳动教育的正常开展提供法律保障。‎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为材料,从《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试题分设三个问题进行考查。‎ ‎【详解】(1)本题设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新时代为什么要全面加强劳动教育。设问属于原因类主观题,知识范围为文化生活。‎ 考生可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依据材料“建设知识型、技能型、持续性劳动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考生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弘扬奋斗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等角度进行分析;‎ - 31 -‎ 依据材料“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考生可从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角度进行分析。‎ ‎(2)本题设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分析“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这一论断的合理性。设问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知识范围为唯物史观的知识。考生可先回忆唯物史观的有关知识,主要包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及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群众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等知识。‎ 接着考生可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通过题意分析,当前劳动教育存在“有些人劳动观念淡薄,不以为荣反以为耻;社会分工不同带来的收入差距过大导致社会大众的职业偏见;学校教育中存在劳动课程课时难以保障,人才、资金投入有限……”等问题,因此考生可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等角度阐述“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这一论断的合理性。‎ ‎(3)本题设问要求考生以“如何营造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社会新风尚”为主题,从个人或国家的角度写一篇策论文。设问开放性强,对学生能力要求也较高。考生答题时注意围绕“如何营造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社会新风尚”主题,从个人或国家角度进行阐述。同时要注意使用经济知识和政治生活的知识加以阐述,理由充分,合乎逻辑,可适当结合自身实际。如个人可从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遵守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等角度阐述;国家可从政府的职能、发挥宏观调控、立法机关加强立法等角度阐述。‎ ‎【点睛】分析说明类主观题答题技巧 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第一步,分析材料,把握主题,联想相关知识。‎ 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确认知识(细化知识要点)。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 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 ‎ - 31 -‎ - 31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