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 学案2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古诗文阅读 学案23

1 古诗文阅读 学案 23 文言实词(一) 学案目标 1.理解文言实词的几种现象,重点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知识点。2.掌握如何在语境中确定多义词的方法。3.课外应做好 120 个常用实词的积累。 一、(2010·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 欧阳修 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矣。”丐 我以铭而葬焉。予未暇作。 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吾妻故太子宾客谢涛之女、希深 之妹也。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荣。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 之夕,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然谢氏怡然处之,治其家,有常法。其饮食器皿, 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所至官舍虽庳陋,而庭宇洒 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吾穷于世久矣,其出而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入 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吾尝与士大夫语, 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吾官吴兴, 或自外醉而归,必问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君所交 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是岁南方旱,仰见飞蝗而叹曰:‘今西兵未解,天下重 困,盗贼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其所以能安居 贫而不困者,其性识明而知道理多类此。呜呼!其生也迫吾之贫,而殁也又无以厚焉,谓唯 文字可以著.其不朽。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此吾 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若此,予忍不铭?(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二十以归.吾 归:出嫁 B.其平居语言容止.. 容止:形貌 C.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 著:彰显 D.庶几..以慰其魂 庶几:希望 二、(2009·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书沈通明事 汪 琬 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 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通明匿仰 妻子他所。 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是时通明杜门久矣。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 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大呼曰:“若辈亦知沈将军 耶!”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通明疾驰,与爱妾俱得脱。赁居苏州,变姓名,卖卜以 自活。未几爱妾死,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已,复弃浮屠服,北访故人于邓州。 通明故魁垒..丈夫也,美须髯,以饮酒自豪。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一市皆以为狂。彭公 子篯,其州人也,素有声望于江淮间,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侦得通明所在,徒步往 与之语,通明默不应。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公捉其手曰:“君状貌稍异,必将有 物色之者,非我其孰为鲁朱家耶?”引与俱归,日夜与通明纵酒甚欢。居久之,遇赦始得出。 通明少以勇力闻,尝与贼战,贼射之洞胸,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创,往逐射者,竞杀 2 其人而还,一军皆壮之。今且年八十余,膂力稍衰矣,饮酒犹不减少时,任侠自喜,亦如故 也。 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 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 何与?当此之时,或有其人而不用,或用之而不尽。至于庙堂秉事之臣,非淫邪朋比即怀禄 耽宠之流。当其有事,不独掣若人之肘也,必从而加媒孽焉。及一旦偾决溃裂,束手无策, 则概诬天下以乏才。呜呼!其真乏才也耶?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属.其家通明 属:托付 B.皆逡巡引却.. 引却:后退 C.通明故魁垒..丈夫也 魁垒:高大 D.率.倜傥非常之人 率:率领 考点探讨 1.文言实词是文言文学习的关键。它是江苏卷的必考点。考查的确实是“常见”的文 言实词,这些实词或是 120 个常用实词中的,或是在中学文言文课文中可以找到的。因此, 命题与课本的关联度越来越高。 2.在文言实词考点中,突出了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考查。 3.题型稳定,一是客观题形式,为从四个选项中选出“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二是主 观题形式,在语句翻译中重点考查。 4.在客观选择题中,江苏卷有一个突出特点,即考两个单音节实词,两个双音节实词。 两个双音节实词,或是同义复词,或是易误判为一个词的两个实词。对此需细心辨别。 1.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是文言实词考查的最主要的一个知识点,掌握好多义实词,关键有两点: (1)对常用的多义词,要弄清其本义和引申义之间的关系,系统地掌握词义。同时,要 有所侧重,要牢牢记住出现频率最多的义项。 试写出下列多义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兵 非我也,兵.也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故上兵.伐谋 “兵”的本义是“兵器、武器”,由此引申出“拿武器的人”——士兵、军队, 由“士兵,军队”自然引出“战争”义项,由“战争”自然引申到“用兵策略、谋略”义项, 而“士兵、军队”则是最常见的义项。 ②朝 朝.辞白帝彩云间 逮奉圣朝.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两朝.开济老臣心 期年不听朝. “朝”的本义是早晨,由于古代臣子在早晨拜见帝王,引申为“朝见,朝拜”, 由“朝见”又引申为朝见的处所“朝廷”,朝见的事“政事”,又引申为“朝代”。“朝 见”“朝廷”则成了它出现频率最多的义项。 (2)因文定义。在众多义项中选一个最符合语境的义项。 3 ①下列加点的词注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所以动心忍性,曾.通“增”,增加益其所不能 则天地曾.曾经不能以一瞬 B.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坚固 斯固.确实百世之遇也 C. 每移案,顾.环视视无可置者 大行不顾.考虑细谨 D. 屈平疾.痛恨王听之不聪也 声非加疾.强,迅猛也,而闻者彰 ②说出“黠”字在句中的意思。 A.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促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齐武成帝子琅琊王,太子母帝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 相准。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 (1)古今词义差异有六种情况: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 感情色彩变化。 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思,试说明古今词义变化特点。 ①臣等去亲戚..而事君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义变化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义变化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义变化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义变化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吾羞.,不忍为之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义变化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秦以虎狼之心,与中国..抗衡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词义变化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秋天..漠漠向昏黑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义变化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颜色..不少变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义变化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义变化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义变化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⑪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义变化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⑫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义变化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今同形异义词是文言实词考查的又一个重点,尤其碰到与现代同形的双音节词时, 应格外留心。少数是与今天相同的,多数情况下是与今天不同的,即现代是一个词,而古代 是两个词,须拆开翻译。试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体会这一特点。 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 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③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 ④(吴汉)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 ⑤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 ) (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统过 (并州刺史 高 ,袁绍甥也)。 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常以为凡游帝 王者,欲以立身扬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灭,优游偃仰,可以..自娱,欲卜居清旷以乐其 志。(2007 年上海高考题,有删改) 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A.博涉书记.. B. 善待遇.. C.访以当时..之事 D.可以..自娱 5 3.偏义复词 在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而同义却偏在其中一 个语素上,另一个起陪衬作用,这就是偏义复词。 试辨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偏义特点。 1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冀缓急..或可救助,词极激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去来..江口守空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在语境中确定多义词的义项 1.方法点拨 (1)推断法:主要是根据语境推断其义。如果多义词的词性有多种,可以根据位置所处 的词性来推断它的词性义项,还可以看它有无词性变化(活用)。 示例 解释文中“过”的意思。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使人止之,曰:“吾 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2009·山东卷) “过”的主要义项有: 过分 — 形容词 ①过错,错误 ②经历,过程 — 名词 次,遍 — 量词 — 过 — 动词 —①经过;②超过,胜过; ③犯错误;④加罪; ⑤失去;⑥拜访; ⑦过去 如何在众多的义项中选择确切的义项呢?就用推断法。 首先,可以确定这时的“过”是一个动词,而不是其他词性,这样,就把形容词、名词、 量词的义项排除掉,再看动词义。②④⑤⑥⑦可以一下子排除掉,剩下只有“经过”和“犯 错误”两个义项。再看下一句楚厉王的解释,显然“犯错误”更符合上下文之义。 (2)代入法:就是把它的义项代入到原句中去,看看哪个义项在语境中较为通顺,此法 简便易行。这里不再举例。 更多的时候是上述两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2.演练体悟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根据语境选出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汉主病笃.,命丞相亮辅太子,以尚书令李严为副。汉主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 6 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不竭股肱.. 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殛!”汉主又为诏敕太子曰:“人五十不称夭.,吾年已六十有余, 何所复恨,但以卿兄弟为念耳。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 可以服人。汝父德薄,不足效.也。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节选自《资治通鉴·七十》) A.汉主病笃. 笃:病重 B.臣敢不竭股肱..之力 股肱:辅佐 C.人五十不称夭. 夭:夭折 D.汝父德薄,不足效.也 效:尽力 听课记录: 掌握文言常见实词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平时积累,每复习一篇课文,每做完一篇文言阅 读,都要注意文言实词,积少成多,集腋成裘。 7 掌握文言常见实词,还要避免以下误区: ①不结合上下文语境,主观臆断词义;②不熟悉文言句法词法,盲目判定词义。 一、高考题组 (2010·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睹元政衰 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太祖征江 西,祎献颂。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学问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 不如卿。”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 金带宠.之。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 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敛当减。”太 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 任笔削。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 导。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至则谕梁王,亟宜 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王不听,馆别室。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 不欲歼于锋刃。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梁王骇服,即为改馆。会元遣脱脱征饷, 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 实代之。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 公素负重名,不可害。”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祎顾王曰:“汝杀我,天 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遂遇害。(节选自《明史·王祎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报:答复 B.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宠:重用 C.祈.天永命之要 祈:恳求 D.法.天道,顺人心 法:效仿 二、基础题组训练 2.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迷涂.知返,往哲是与 涂:通“途”,道路 B.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 解:通“懈”,松懈 C.秦舞阳色变振.恐 振:通“震”,震惊 D.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细说:密探的话 B.老大..嫁作商人妇 老大:年岁大 C.凄凄不似向前..声 向前:先前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几何:多少 4.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泰山不辞.细壤,故能成其大 辞:计较,看重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辞:托词,借口 C.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辞:言辞,话语 D.公子王孙,辞.楼下殿 辞:告别 5.与“徒劳无功”中的“徒”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8 B.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C.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D.免冠徒.跣,以头抢地 6.下列加点的词注释有误的一组是( ) A. ①戍卒叫,函谷举.攻占 ②杀人如不能举.尽 B.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有时,偶然进 ②谗人间.离间之,可谓穷矣 C. ①汝真女子之见.见识,见解 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偏指“我” D.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欺负赵 ②胜负.失败之数,存亡之理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都督阎公之雅望.. B.千里逢迎.. C.于是相如前进..缶 D.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 B.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C.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 D.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9.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B. 宁许以负.秦曲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 C. 怒发上.冲冠 朝济而夕.设版焉 D.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乐.琴书以消忧 10.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和例句中的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例句:吞二周而亡.诸侯 ①毕.礼而归之 ②北救赵而西却.秦 ③朝服.衣冠,窥镜 ④履.至尊而制六合 ⑤沛公欲王.关中 ⑥项伯杀人,臣活.之 ⑦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⑧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A.①②⑥ B.①⑤⑥ C.③⑤⑧ D.④⑦⑧ 11.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9 A.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B.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左右欲刃.相如 C.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D.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12.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②秦伯说,与郑人盟. ③非能水.也,而绝江 河 ④赢粮而景.从 ⑤范增数目.项王 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⑦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 根本 ⑧去今之墓.而葬焉 ⑨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A.①⑦/②③⑥/④⑤⑧⑨ B.①/②⑤⑧/③④⑥⑦⑨ C.①⑨/②③⑤⑧/④⑥⑦ D.①⑦/②③⑤⑧/④⑥⑨ 三、模拟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昔者,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空笼,造诈.成辞,往见楚王曰: “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我飞亡.。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 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鹄,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 王也。欲赴他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楚王曰:“善,齐王 有信.士若此哉!”厚赐之,财倍.鹄在也。(《史记·滑稽列传》) 1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徒揭.空笼,造诈成辞 揭:揭开 B.去.我飞亡 去:前往 C.痛吾两主使.不通 使:让 D.叩头受罪.大王 罪:惩罚 14.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①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 ②齐王使.臣来献鹄 B. ①是不信.而欺吾王也 ②齐王有信.士若此哉 C. ①去我飞亡. ②欲赴他国奔亡. D. ①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 ②痛吾两主使不通。故.来服过 15.对下列加点词的活用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道.飞其鹄 道:名词活用作动词 B.造诈.成辞 诈: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C.出而饮.之 饮:使动用法 D.财倍.鹄在也 倍:名词活用作动词 10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 案 学案 23 文言实词(一) 高考体悟 1.B [B 项中“容止”应为“形貌举止”。] 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的秋天,我的朋友宛陵梅圣俞先生从吴兴来看我,拿出他悼念亡妻的诗作,并 悲伤地说:“我的妻子谢氏死了。”请我写一篇墓志铭来安葬她。我当时没有空闲写作。 一年之中,他写了七八封书信,书信中没有不提到给谢氏写墓志铭的,(他)并且说:“我 妻子是已故太子宾客谢涛的女儿、希深的妹妹。希深父子当时都是闻名的人,家世荣耀。谢 氏生于一个富盛的家族,她二十岁嫁给了我,过了十七年就去世了。死后,我用出嫁时的衣 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可是谢氏却能愉快地对待这一切, 治理家庭,有她自己的办法。家里的饮食、器皿,虽然说不上丰富,但一定做得有味,收拾 得精美;我们的衣服不论旧的新的,都一定清洗得干干净净,缝补得整整齐齐;所居住的官 舍虽然低矮简陋,但一定把庭院洒水,清扫得干净整洁;她的日常说话形貌举止,都很和悦 从容。我一世贫穷由来已久,外出时有幸能与贤士大夫共游而快乐,回家则能见到我妻子的 淡静怡然而忘掉烦忧,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或许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 我经常与士大夫交谈,谢氏多从屏风后悄悄听我们谈话,时不时和我探讨来访者才能高下, 以及世事得失,都能讲得头头是道。我在吴兴做官,有时从外面喝醉了回来,她一定会问: ‘今日和谁饮酒这么快乐呢?’听说是与贤能的人饮酒,就高兴;如果不是,就感叹道:‘您 所交往的都是当今品德高尚、才能杰出的人,现在竟与这种人喝酒取乐了?’这一年,南方 大旱,她仰头看见飞蝗而叹息说:‘如今西夏的战争威胁还没有解除,天下苍生赋重困难, 盗贼又在江淮地区突然出现,而且天又大旱、飞蝗灾害又如此严重。我作为妇人,死了还能 得到夫君埋葬我,已经算是幸运的了!’她之所以能安然面对贫困的生活而不感到困难,是 因为她见识高明而且大多像这样懂道理。唉!她活着时受我贫困所累,而去世后也没有得到 厚葬,只有文字可以彰显她的不朽。而且她平生尤其懂得文章的可贵;死后能得到这样的墓 志铭,希望可以用来安慰她的灵魂,并且能够弥补我的悲痛。这就是我向您这么频繁地请求 (为谢氏)写墓志铭的原因啊。”像这种情况,我能忍心不写这篇墓志铭吗? 2.D [D 项中“率”应为“都”。] 参考译文 淮安的沈通明,曾经担任前朝明代的总兵官。沈通明为人行侠仗义,不重财货,士大夫 都称赞他。顺治二年,在这之前有个叫田仰的巡抚,向来熟悉沈通明的为人,对他礼遇优厚; 至此看到明朝将要灭亡,就把自己的家托付给沈通明,而自己乘船渡海而去。沈通明把田仰 的妻子儿女藏匿到其他地方。 恰好清军渡过淮河,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这时,沈 通明已经闭室在家很久了。追捕的人围住了他的家,沈通明走进寝室,喝了数斗酒,然后撕 开束帛捆住他的爱妾,把她背在背上,牵着马,手里握着弓箭出来,大喊道:“你们这些人 11 也知道沈将军吧!”于是把箭搭在弓上,准备抓捕他的那些人都迟疑不敢向前而后退。沈通 明上马飞驰,和爱妾都得以逃脱。租住在苏州,改换了姓名,靠给人算卦养活自己。不久爱 妾去世,想到自己没什么寄托,就削发做了和尚。后来,又脱下了僧衣,北上到邓州寻访老 友。 沈通明本来就是个高大的男子,胡须很漂亮,以能饮酒而自豪。每次喝醉了就在邓州街 市上唱歌呼号,全街市的人都认为他是个狂人。彭子篯,邓州人,一向就在江淮之间很有声 望,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探听到沈通明的住处,就步行 前往和他谈论,沈通明沉默不答。后来询问到这个人就是彭巡抚,才非常高兴地吐露实情。 彭子篯握着他的手说:“你的形态容貌有些不同于一般,必将有搜捕你的人,如果不是我, 还有谁能够作鲁国的朱家呢(汉初鲁地的朱家保护项羽的得力部下季布,意即欲效法之而保 护沈通明)?”带着沈通明一起回家,日夜和沈通明尽情喝酒,很是高兴。过了很长时间, 沈通明被赦免才能够复出。 沈通明很小的时候就以勇猛力大而闻名,曾经与敌人作战,敌人射穿了他的胸,沈通明 随即拔出箭来,撕裂盔甲用衣服裹住伤口,然后去追射箭的人,最终杀了那个人回来,全军 的人都认为他很豪壮。现在八十多岁了,体力渐渐衰减,喝酒还不减少,自爱行侠仗义,还 像原来一样。 明末战争的时候,各地奇才辈出,像沈通明这些人,一般都是风流倜傥非同寻常的,这 些都是我经常听说的人。其他那些流落民间,湮没无闻,没有被我听说过而我不能够拿笔写 下的人,又不知道有多少。然而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作用,为什么呢?在这时, 有的这样的人不被任用,有的任用了却没有发挥他的全部才能。至于那些在朝堂之上主持事 务的臣子,不是淫荡邪恶相互勾结,就是拿着俸禄沉溺宠幸的人。当事情发生,这些人不仅 仅是拉别人胳膊,干扰别人,一定还要借端诬陷别人。等到有一天国家败亡,束手无策了, 大概就要欺骗说天下缺乏人才。唉,难道天下真的缺乏人才吗? 知识整合 1.(1)①兵器 士兵、军队 战争 谋略、策略 ②早晨 朝廷 朝见,上朝 朝代 政事 (2)①C [A 项下句为“竟”义,B 项上句为“顽固”义,D 项下句为“快”义。] ②A.狡猾(贬) B.聪明(褒) 2.(1)①古义:父母兄弟等亲属 今义:有婚姻关系的成员 词义扩大 ②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词义缩小 ③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词义缩小 ④古义:外交使者 今义:出门时带的包裹 词义转移 ⑤古义:羞愧,感到耻辱 今义:害羞,不好意思 词义弱化 ⑥古义:中原地区 今义:全中国 词义扩大 ⑦古义:秋日的天空 今义:秋季 词义转移 ⑧古义:容颜,脸色 今义:色彩 词义转移 ⑨古义:仇恨,怀恨 今义:埋怨,责备 词义弱化 ⑩古义:遗憾,不满 今义:仇恨,怀恨 词义强化 ○11 古义:爪子和牙齿,这里是其本义,古代表示得力的帮手,褒义词 今义:帮凶,贬 义词 感情色彩变化 ○12 古义:表示地位低,见识短浅,中性词 今义:表示品德低下 感情色彩变化 (2)①那实际上 ②那个人 ③这一行是 ④亲近信任 ⑤平常人 12 (3)C [A 项“书记”,同义复词,书籍,不同于今义。B 项“待遇”,同义复词,对 待,不同于今义。D 项“可以”是两个词,意为“可以用来”。] 3.①偏指“入”义,语义相对。②偏指“急”义,语义相对。③偏指“去”义,语义 相对。④偏指“园”义,语义相近。 重点突破 2.D [效:效仿。代入可以看出不合刘备戒子的本义。] 巩固提升 1.B [宠:使荣耀。] 参考译文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自幼聪明颖悟,长大后,身高挺拔若山岳,伟岸有风度,凭借 文章而闻名于世。他目睹元代政治的衰败,写了七八千字的长信呈给当时的宰相。危素、张 起岩一起举荐他,他没答应。他退隐青岩山,著书立说,名声一天天大起来。太祖出征江西 时,王祎献上颂词。太祖高兴地说:“江南有两个大儒,就是你和宋濂。要说学问的广博, 你不如宋濂。要说才思的雄健,宋濂不如你。”太祖创设礼贤馆,召他来安置在馆中。多次 升迁,为侍礼郎,掌管起居注。做南康同知府事,多有惠民措施,太祖赐给他金带以示荣宠。 太祖准备登基,把王祎召回来,商议礼仪。洪武元年八月,王祎上疏说:“恳求苍天永保江 山的关键,在于存心以忠厚为本,政治宽大,上依天道,下顺人心。严刑峻法,可以一时使 用而不可经常如此。浙西既已平定,赋敛应当削减。”太祖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但是不 完全照他说的办。第二年修撰《元史》,皇帝任命王祎与宋濂为总裁。王祎擅长史事的记载, 裁剔繁芜,行文得当,下笔简洁。《元史》修成后,王祎被提升为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 史院编修官。他奉皇帝诏命在大本堂执教,经义理解透彻,析理畅达,善于开导。皇帝召见 他在殿堂对答,必定赐他坐下,随便谈论。五年正月,皇帝与群臣商议招抚训谕云南,命王 祎带诏书前往。到后就告谕梁王,应该立即奉送版图给职方官,不然朝廷讨伐的军队早晚之 间就到。梁王不听从,把他安排在别馆住宿。又一天,王祎又告谕说:“朝廷考虑到云南有 百万生灵,不愿看到他们毙命于刀锋之下。若是你们仗着地势的偏远险要,抗拒英明的皇帝, 后悔就晚了。”梁王很害怕就服从了,立刻让他改住客馆。恰巧元朝派遣脱脱来征收粮饷, 用些耸人听闻的话威胁梁王,一定要杀掉王祎。梁王迫不得已叫出王祎来见,脱脱想要让王 祎屈服,王祎呵斥说:“上天已经结束了你们元朝廷的命运,我们朝廷取代了它。你们这些 微火残灰,竟敢与日月争辉吗!况且我和你都是使臣,岂有向你屈服的道理!”有人劝脱脱 说:“王先生素负盛名,不可加害。”脱脱捋起袖子说:“今天就是孔圣人在这里,按理也 不得活。”王祎回头对梁王说:“你要是杀了我,朝廷军队紧接着就到,你的大祸不久就到 了。”王祎最终遇害。 2.B [解:解除包围。] 3.A [细说:小人的谗言。] 4.A [辞:拒绝。] 5.C [C 项白白地,A 项一类人,B 项只是,仅仅,D 项光着。] 6.D [①负:辜负,对不起。] 7.A 8.D 9.D [一为使动,一为意动。] 10.A [全为使动用法。] 11.B [B 项名词活用为动词。A 项使动/形容词用作动词。C 项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 活用作状语。D 项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意动词。] 12.D [①⑦为使动。②③⑤⑧名词活用作动词。④⑥⑨名词活用作状语。] 13 13.D [此题考查根据语境判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可根据词典中的多个义项,用 “代入检验法”选义。A 项揭:举。B 项去:离开。C 项使:使者。] 14.D [此题考查多义实词的辨析能力,亦可采用“代入检验法”选择。A 项“使”均 为“派、派遣”。B 项“信”均为“诚实”。C 项“亡”均为“跑掉”。D 项“故”分别为 “缘故”和“所以”。] 15.A [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活用的判断能力。答此题可采用“语法分析推断法”。 A 项“道”,应为名词作状语,意为“在路上”。古汉语中名词直接用来修饰或限制动词时 用作状语,本句中名词“道”直接限制动词“飞”;B 项“诈”本义为“虚伪”,形容词, 作“造”的宾语后活用作名词“虚伪的经历”;C 项“出”和“饮”用在代词“之”(代 “鹄”)前面,表“使它出来”、“使它喝水”之意,故为使动用法;D 项“倍”本为名词 “倍数”,这里为“增加一倍”之义,故为名词活用作动词。] 参考译文 从前,齐王派淳于髡到楚国去献鸿鹄。出了城门,在道路上那只鸿鹄飞走了。(淳于髡) 只举着个空笼子,编造虚伪的经历成了一套谎话,前去见楚王说:“齐王派我来献鸿鹄,(乘 船)从水中经过,(我)不忍心让鸿鹄干渴,放出来让它喝水,它离开我飞掉了。我想剖开肚 子或勒紧脖子自杀,又恐怕别人议论我们大王因为鸟兽的缘故让谋士自己伤害自己(或自 杀)。鸿鹄,是长毛的禽类,有很多相似的,我想买一只代替它,这是不诚实而欺骗大王的 行为。(我)想逃跑到别的国家去,又哀痛着我的两位国君的使者不能联系,所以来承认错误, 向大王叩头接受大王处罚。”楚王说:“好。齐王(竟)有这样诚实的士人啊!”(于是)优厚 地赏赐了他,(赏赐他的)财物比鸿鹄在的情况下增加了一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