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荆轲刺秦王》导学案5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荆轲刺秦王》导学案5

河北省蠡县中学高中语文《第5课 荆轲刺秦王》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 ‎ 二、 介绍《战国策》 ‎ 名称:《战国策》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 ‎ 编订者:《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作者不可考。后来西汉的刘向将它整理编订,定名《战国策》。 ‎ 整体把握 ‎1、 注意课文节奏和以下字词的读音: ‎ 虏赵王 谒之 邑万家 戮没 骨髓 揕其胸 切齿拊心 自刎 淬之 忤视 变徵 瞋目 提轲 被八创 倚柱 箕踞 ‎ ‎2.《荆轲刺秦王》围绕“行刺”这一中心事件结构文章。 ‎ 开端:太子丹在秦军所向披靡,燕国危如累卵的情势下,找荆轲商量退秦之计——行刺的缘起。 ‎ ‎ 发展:荆轲私见樊於期取得信物,并准备利刀,在配备助手与太子丹有分歧的情况下仓促动身以及易水诀别——行刺的准备。 ‎ ‎ 高潮:荆轲厚遗蒙嘉计见秦王,并且以自己的镇定自若掩饰副手因恐惧露出的破绽,借献图之机勇刺秦王——行刺的过程 ‎ 结局:荆轲行刺失败被斩——行刺的结果。 ‎ ‎3、研习1-2段: ‎ 解释加点词语 进兵北略地 岂可得哉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秦王必说见臣 秦王购之金千金,邑万家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 ‎ ‎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愿足下更虑之 ‎ 翻译重点句子(注意句式特点和重点字词的落实)‎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 ‎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 ‎ 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4.解释3-9段词语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常痛于骨髓 ‎ 樊於期乃前曰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 函封之 其人居远未来 太子迟之 日以尽矣 ‎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发尽上指冠 ‎ 翻译重点句子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人物形象的把握: ‎ ‎ 太子丹:有反抗精神,面对强大秦国的侵犯,不因燕国弱小无力而就坐待灭亡,而是急起奋发,图谋保卫国家。有仁慈心,但做事急于求成,浮躁多疑,谋事不周。“迟之”“疑”“复请之”就表明他在大兵压境之时的惊恐、焦急,和急于求成,浮躁多疑,谋事不周的特点。 ‎ ‎ 樊於期:身为秦将,但因得罪秦王,“父母宗族,皆为戮没”,逃亡燕国。他对秦国之恨,是刻骨铭心的。但是为了报仇,能不能献出自己的头,这确是一个考验。樊将军为解燕国之患,为报自己之仇,毅然决然自刎。文章给我们刻画出他的义勇刚烈、热肚直肠、对荆轲非常理解和信任的性格,他不失为一个反抗强暴英雄。 ‎ ‎5. 解释10-18段重点词语 ‎ 持千金之资币物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比诸侯之列 ‎ ‎ ‎ 燕王拜送于庭,使使者以闻大王 以次进 ‎ ‎ ‎ ‎ 群臣怪之 前为谢曰 愿大王少假借之 ‎ ‎ ‎ ‎ 使毕使于前 图穷而匕首见 秦王还柱而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 ‎ ‎ ‎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箕踞以骂 ‎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左右既前 ‎ ‎ 翻译重点句子 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契约以报太子。‎ 人物形象的把握: ‎ 秦王: ‎ 秦是崇尚暴力的国家,长平之战,坑赵降卒四十万人。秦王在东方诸国人民的眼中是一个极大的暴君。樊将军的“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还以“金千斤,邑万家”悬赏捉拿樊於期。何等刻毒、专横、凶暴。一旦得樊於期首和燕督亢地图,立即“大喜”,多么贪婪。当荆轲逐时,秦王狼狈不堪,威严扫地。斩了荆轲,还“目眩良久”。 又是何等外强中干。 ‎ 秦武阳: ‎ ‎“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但毕竟是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所以“至陛下”,“色变振恐”。这是一个外勇内怯的少年形象。 ‎ 荆轲: ‎ ‎ 荆轲毅然回答“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体现了“言必信,行必果”的侠义精神,他提出要取得秦王的信任,非献出“樊将军首”“燕督亢地图” ‎ ‎ 不可,表现出他勇而有谋,虑事周密,具有超人的胆识和气魄。他在太子心急如焚时才提出这个计划,可见城府很深。荆轲体谅太子不忍,他果断的决定私见樊於期。一席对话,他先动之以情,激起樊对秦不共戴天之仇;然后晓之以理,说明有个计谋可一箭双雕;最后在樊於期急于知晓的情况之下说出自己的具体计谋。荆轲此举此言,一个果敢勇决,善于辞令,老于心计侠士形象跃然纸上。荆轲“有所待”而太子疑其“有改悔”,这种不信任之举无异于是对荆轲人格的侮辱。“士可杀而不可侮”,荆轲一反平日之谦和,“怒斥太子”。怒叱太子,显示了刚烈的性格。“厚遗蒙嘉”再次表现了荆轲行事周密。“顾笑武阳”又表现了荆轲沉着机智、镇定自若,具有超人的胆略和非凡的气质。“秦廷搏斗”很好地表现了荆轲的神勇和视死如归的性格。总之荆轲是一个勇而有谋、虑事周密、果敢勇决、擅长辞令、性情刚烈、沉着机智、镇定自若的侠士形象。 ‎ 课后操练: ‎ 一.古今异义 ‎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古:眼泪。今:鼻涕 ‎ 持千金之资币物 古:礼物。今:货币 ‎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处境困难。今: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 而伤长者之意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今义:年长之人。 ‎ 二.词类活用 ‎ 函封之 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 前为谢曰 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 其人居远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 ‎ 使使以闻大王 动词使动用法,使……闻。 ‎ 太子迟之 形容词意动用法,嫌……行动迟缓。 ‎ 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状语,向上。 ‎ 群臣怪之 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感到……奇怪。 ‎ 箕踞以骂曰 名词作状语,象箕一样。 ‎ 三.常见文言句式 ‎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 秦王购之金千斤 欲与俱 ‎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 燕王拜送于庭 使毕使于前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群臣侍殿上者 ‎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 积累成语典故 ‎ 切齿拊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 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后亦称人或者事物已成陈迹。 ‎ 发上指冠: 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 ‎ 图穷匕首见: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 悲歌击筑: 亦作“悲歌易水”,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 变徵之声: 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