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4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河婆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河婆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科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 (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共8页,2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墨水签字笔或钢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古代的戏剧大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大团圆结尾。这种“大团圆”结尾的结构模式,其成因是多方面的。。 元朝的民族压迫和吏治腐败深深地刺痛着报国无门的文人,于是大批公案豪侠剧面世,作家们用戏剧赞扬英雄、鞭笞小人,揭露阴暗、痛斥腐败,以此来宣泄内心的不满与愤懣。然而,这种鞭挞似乎于现实并无太大的影响,他们就把这种扶危济世的理想加以美化,以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出来。以苦开头,以乐结束,用惩恶扬善的结尾,使戏剧洋溢出了浓厚大团圆色彩。如《窦娥冤》中先借窦娥的冤屈揭露政治的黑暗、吏治的腐败,结尾用窦娥的平反昭雪来表达贪官污吏受到惩治的美好愿望。现实的理想无法实现,于是就借用大胆的夸张和想象来宣泄自己的情感,这是元代文人自我心理调适的一种方法。 随着程朱理学影响的下降,长期压抑在人们心头的封建礼教的磐石随之松动,被压抑的情感多少得以宣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愿望在各种爱情婚姻刷作中得以实现。如《西厢记》《倩女离魂》等剧中的男女主人公都在艰辛曲折之后获得团圆,表达了作者对礼教的不满和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到了明清两代,思想文化专制愈演愈烈,许多作家把创作转向了神仙道化剧。比如《宝剑记》和《鸣凤记》,尽管是反映沉痛的历史,最终都还是正义被伸张而邪恶被惩治,既批判了政治黑暗,也留了个光明的尾巴。而婚恋剧(如《牡丹亭》)的大团圆结局则更强烈地反映了作家们对封建礼教的反抗。 - 25 - 戏曲与诗、词、文等雅文学不同,它属于市民俗文学的范畴。戏曲能否搬上舞台,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观众态度的制约。剧作家和演员的经济生活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剧本来维持。因而,戏剧作品更倾向于娱众。中国的老百性大多善良厚道,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在现实生活中,他们遭受了冤屈难以讨回公道,舞台上善得善报、恶得恶果的故事便成为了他们心理的安慰。他们不能接受好人的悲剧结局,容不得坏人没有恶报的结果。他们需要舞台上的精神安慰,“如果连舞台上的一点正义的呼声都失去了,那么这些戏刷也就失去了群众基础”。老百姓花钱看戏的目的是“找乐”,是消愁,是追求心理的愉悦和精神的享受。至于爱情,“有情人终成眷属”是他们的愿望。大概正因为如此,从原本《会真记》到后来的《西厢记》、从原本《霍小玉传》到《墙头马上》才发展出了喜剧的结局。 文学可以影响读者,给人以教育。奖善惩恶的教化功能又使作品成了缓和社会矛盾的工具。同样,老百姓也会把舞台当作教科书。为善的的不得好报,作恶的不受惩罚,一旦道德的准绳失去公正,人们的心理和道德的准则便没有了依据。从一定层面上说,戏剧的教化功能也对其“大团圆结局”具有很大的影响。 (取材自《浅析中国古代戏剧的大团圆结尾》)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由于社会的原因,中国古代的戏剧都有一个“光明的尾巴”的“大团圆”特点。 B. 大团圆结尾借助夸张和想象来惩恶扬善,使戏剧具有了改变黑暗现实的影响力。 C. 从“善得善报、恶得恶果”的结局中获得心理安慰,是观众与作者的共同需要。 D. 程朱理学影响的下降,才使得人们心中产生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强烈愿望。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主要从作者与观众两个维度分析了中国古代戏剧“大团圆结尾”形成的原因。 B. 第二段以《窦娥冤》为例,说明“大团圆结尾”也是文人自我心理调适的一种方法。 C. 第五段着重论证中国戏剧的“大团圆结尾”是受中华民族长期积淀的民族精神影响。 D. 结尾写“戏剧的教化功能”,是对“大团圆结尾”成因的补充,使论述更加全面。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古代戏剧“大团圆模式”表明,国人爱找乐,喜剧是中国古代戏剧的主流。 B. 出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愿望,才有了《会真记》结局具有喜剧性质的蜕变。 C. 戏剧的受众决定着其“成败”,戏剧受欢迎,很大程度是因为迎合了观众的好恶。 D. “大团圆结尾”对社会矛盾有缓和作用,因此才能被社会接受,进而形成模式。 【答案】1. C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 25 -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由于社会的原因”“都有”表述绝对化。B项,夸大其辞。“使戏剧具有了改变黑暗现实的影响力”应是使戏剧具有了符合“善恶有报”的心理安慰。D项,“有情人终成眷属”不是因“程朱理学影响的下降”才产生。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C项,于文无据。第五段主要分析了中国戏剧形成“大团圆”结局,原因之一是很大程度上要受到观众态度的制约。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A项,“喜剧是中国古代戏剧的主流”推断错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2日,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传来喜讯,袁隆平院士“海水稻”团队于2018年1月8日在迪拜启动项目建设,从5月到7月,试种的包括“海水稻”在内的80多个水稻品种分批成熟。经来自国际水稻所、印度、埃及、阿联酋和中国等五名专家组成的国际联合测产专家组对首批成熟的品种进行了测产,这些品种都超出了全世界水稻4.539吨/公顷的平均亩产量(来自2014年FAO统计数据)。这标志着袁隆平“海水稻”团队此次在迪拜沙漠地区的试验种植取得了阶段性成功。 - 25 - 据介绍,在沙漠地区种植水稻存在多个方面的巨大挑战,其中包括极端昼夜温差、地下高盐度水位、低湿度、缺乏淡水、沙尘暴、缺乏土壤团粒结构、缺乏种植资源等多个方面,比如迪拜在6—7月份地表温度可达54摄氏度以上,昼夜温差最大可达30摄氏度以上,沙漠地下7—8米即为盐度高达1.6%的咸水,土地表层为细沙,地下50—80厘米即为风化岩石结构。为了克服这些困难,袁隆平项目团队除了需要选育出适应于当地积温带的水稻耐盐碱品种以外,必须采用一种被称之为“四维改良法”的沙漠盐碱地改良技术,发展不同于常规水稻种植的植保体系,达到节约淡水资源、避免次生盐碱化、建立土壤团粒结构和智能化水肥循环等目的,将沙漠变成人造绿洲。 (摘编自王建高《袁隆平团队在迪拜成功试种“沙漠海水稻”》,《科技日报》2018年7月23日) 材料二: 让盐碱地变高产田,让好农货走出大山,分别是袁隆平老人的愿望和电商企业的责任,现在这两者有了联结点。袁隆平领街的青岛海水稻研发团队,与阿里巴巴农村淘宝达成合作,海水稻研发团队加入农村淘宝发起的“亩产一千美金”计划,致力于让更多农民增产增收,农村淘宝也将加入袁隆平“海水稻”团队领衔的中国稻米食品与品质研究院,双方将在电商脱贫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此次合作,意味着农村扶贫的“莩联网+农业”模式进入到更深层次协同。2015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2020年初步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安全可靠、绿色环保的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体系。从这个意又上说,农村电商不仅是一门在未来颇有想象空间的生意,更是被寄予厚望的农村扶贫战略和农民致富之路。 互联网企业的农村扶贫,应当致力于“授人以渔”,真正做到为农民赋智、为农产品赋值、为农业赋能。袁隆平长期扎根农业一线,致力于让鈦碱地变高产田,农村淘宝以信息技术赋能农村,增强农民在信息时代的竞争力,两者的合作,或许可以称之为“互联网+袁隆平”。这一模式开辟了农村扶贫的新路径,既解决了资源禀赋差的贫困地区可以种什么的问题,也解决了种出来的农产品如何卖出去的问题。 (摘编自盛翔《“互联网+袁隆平”将结出什么果》,《北京青年报》2018年6月15日) 材料三: 加拿大《钚球邮报》网站8月26日刊载《海水稻在中国的“一带一路”雄心壮志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称,中国在利用“大米外交”推进其国际目标并缓解国内粮食需求之际,重新发现了袁隆平的价值。海水稻也正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新内容。 文章称,在东南亚、非洲和中东其他地区进一步开展海水稻试验的计划已经在筹划之中。 文章称,对于拥有全世界20%的人口和7%的耕地的中国而言,发展海水稻正值其越来越需要确保海外粮食供应之际。中国科学家顸测,到2025年,中国的粮食自给率将下降,因此会增加对进口粮食的依赖。 文章援引齐纳百思咨询公司一名农业领域高级分析师的话说这实际上意味着,将粮食安全问题拓展到中国国界以外越来越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 - 25 - (摘编自《加媒报道:海水稻参与“一带一路”意义重大》,《参考消息》2018年8月28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经五名专家组成的国际联合测产专家组的测产,首批成熟的水稻品种都超出全世界水稻的平均亩产量,这说明“海水稻”种植技术已然成熟完善。 B. 地表温度高,昼夜温差大,地下咸水浓度高,地表细沙覆盖,这些因素不利于植物生长,“海水稻”种植试验的初步成功,有利于改善沙漠地区的环境。 C. 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使资源禀赋差的盐碱地变为高产田,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可以让农产品直接对接亿万网上消费者,但它们的合作需要联结点。 D. 加媒提到中国未来粮食自给率将下降,会增加对粮食进口的依赖,在东南亚、非洲和中东等国界以外地区发展海水稻,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水稻有望将大片不适宜耕种的土地转变为高产的农田,既可以有望解决中国及世界的粮食供应问题,又可以改善环境,发展前景光明。 B. 海水稻研发团队与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展开全面合作,互相加人对方的发展计划,可以推进农村扶贫工作,有利于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体系建成。 C. 袁隆平长期扎根农业一线,致力于让盐碱地变高产田,电商企业以信息技术赋能农村,增强农民在信息时代的竞争力,这都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D. 材料二和材料三,从不同角度说出了“海水稻”的利用价值,都认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海水稻”的研发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6. 创新驱动发展。以上三则材料围绕“海水稻”的成功研发进行了相关报道,其中都有涉及创新的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A 5. D 6. ①材料一中,袁隆平团队所采用的“四维改良法”的改良技术,发展不同于常规水稻种植的植保体系,这些举措克服了沙漠地区种植水稻的困难。这一创新意义重大,有望将沙漠变成人造绿洲。②材料二中,“互联网+袁隆平”这一模式开辟了农村扶贫的新路径。这一创新,既能解决资源禀赋差的贫困地区种什么的问题,也解决了种出来的农产品如何卖出去的问题。③材料三中,利用“大米外交”推进我国“一带一路”的国际目标,是发展理念的一大创新。通过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农业援助的方式可以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东南亚有广阔的盐碱地,具备推广海水稻的潜力,“海水稻”可以在这里发挥作用。 - 25 -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A项,“这说明“海水稻”种植技术已然成熟完善”错误,“已然”一词用的太过绝对。原文是“这标志着袁隆平‘海水稻’团队此次在迪拜沙漠地区的试验种植取得了阶段性成功”。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D项,“都认为……”错误,材料二主要写“互联网”对“海水稻”的宣传价值。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创新驱动发展。以上三则材料围绕‘海水稻’的成功研发进行了相关报道,其中都有涉及创新的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然后到材料中圈出有关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本题中,材料一中写道“为了克服这些困难,袁隆平项目团队除了需要选育出适应于当地积温带的水稻耐盐碱品种以外,必须采用一种被称之为‘四维改良法’的沙漠盐碱地改良技术,发展不同于常规水稻种植的植保体系,达到节约淡水资源、避免次生盐碱化、建立土壤团粒结构和智能化水肥循环等目的,将沙漠变成人造绿洲”,此处体现了创新精神,有望将沙漠变成人造绿洲;材料二中“袁隆平长期扎根农业一线,致力于让鈦碱地变高产田,农村淘宝以信息技术赋能农村,增强农民在信息时代的竞争力,两者的合作,或许可以称之为‘互联网+袁隆平’。这一模式开辟了农村扶贫的新路径,既解决了资源禀赋差的贫困地区可以种什么的问题,也解决了种出来的农产品如何卖出去的问题”,这是一个创新举措;材料三中,“中国在利用“大米外交”推进其国际目标并缓解国内粮食需求之际,重新发现了袁隆平的价值。海水稻也正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新内容”,利用“大米外交”推进我国“一带一路”的国际目标,是发展理念的一大创新。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 - 25 - 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什么?”老两口同时惊叫一声,张开的嘴巴半天也合不拢了。加林仍然保持着那个姿势,说:“我的民办教师①被下了。今天会上宣布的。” “你犯了什么王法?老天爷呀……”老母亲手里的舀面瓢一下子掉在锅台上,摔成了两瓣。他父亲急得用瘦手摸着赤脚片,偷声缓气地问:“那他们叫谁教哩?” “谁?谁!再有个谁!三星!”高加林又猛地躺在了铺盖上,拉了被子的一角,把头蒙起来。 老两口一下子木然了,满窑里一片死气沉沉。 这时候,听见外面雨点已经急促地敲打起了大地,风声和雨声逐渐加大,越来越猛烈。窗户纸不时被闪电照亮,暴烈的雷声接二连三地吼叫着。外面的整个天地似乎都淹没在了一片混乱中。 高加林仍然蒙着头。他父亲鼻尖上的一滴清鼻涕颤动着,眼看要掉下来了,老汉也顾不得去揩;那只粗糙的手再也顾不得悠闲地捋下巴上的那撮白胡子了,转而一个劲地摸着赤脚片儿。他母亲身子佝偻着伏在炕栏石上,不断用围裙擦眼睛。窑里静悄悄的,只听见锅台后面那只老黄猫的呼噜声。 外面暴风雨的喧嚣更猛烈了。风雨声中,突然传来了一阵“轰隆轰隆”的声音——这是山洪从河道里涌下来了。 高加林听见他父母亲哭,猛地从铺盖上爬起来,两只眼睛里闪着怕人的凶光。他对父母吼叫说:“你们哭什么!我豁出这条命,也要和他高明楼小子拼个高低!”说罢他便一纵身跳下炕来。 这一下子慌坏了高玉德。 - 25 - 他也赤脚片跳下炕来,赶忙捉住了儿子的光胳膊。同时,他妈也颠着小脚绕过来,脊背抵在了门板上。老两口把光着上身的儿子堵在了脚地当中。 高加林急躁地对慌了手脚的两个老人说:“哎呀呀!我并不是要去杀人嘛!我是要写状子告他!妈,你去把书桌里我的钢笔拿来!” 高玉德听见儿子说这话,比看见儿子操起家具行凶还恐慌。他死死按着儿子的光胳膊,央告他说:“好我的小老子哩!你可千万不要闯这乱子呀!人家通天着哩!公社、县上都踩得地皮响。你告他,除什么事也不顶,往后可把咱扣掐死呀!我老了,争不得这口气了;你还嫩,招架不住人家的打击报复。你可千万不能做这事啊……” 高加林浑身硬得像一截子树桩,他鼻子口里喷着热气,根本不听规劝,大声说:“反正这样活受气,还不如和他狗日的拼了!兔子急了还咬一口哩,咱这人活成个啥了!我不管顶事不顶事,非告他不行!”他说着,竭力想把两条光胳膊从四只衰老的手里挣脱出来。但那四只手把他抓得更紧了。两个老人哭成一气。他母亲摇摇晃晃的,几乎要摔倒了,嘴里一股劲央告说:“好我的娃娃哩,你再犟,妈就给你下跪呀……” 高加林一看父母亲的可怜相,鼻子一酸,一把扶住快要栽倒的母亲,头痛苦地摇了几下,说:“妈妈,你别这样,我听你们的话,不告了……” 两个老人这才放开儿子,用手背手掌擦拭着脸上的泪水。高加林身子僵硬地靠在炕栏石上,沉重地低下了头。外面,虽然不再打闪吼雷,雨仍然像瓢泼一样哗哗地倾倒着。河道里传来像怪兽一般咆哮的山洪声,令人毛骨悚然。 高玉德头低倾着吸烟,一副老谋深算的样子。过了好一会,他才扬起那饱经世故的庄稼人的老皱脸,对儿子说:“你听着!你不光不敢告人家,以后见了明楼还要主动叫人家叔叔哩!脸不要沉,要笑!人家现在肯定留心咱们的态度哩!”他又转过白发苍苍的头,给正在做饭的老伴安咐:“加林他妈,你听着!你往后见了明楼家里的人,要给人家笑脸!明楼今年没栽起茄子,你明天把咱自留地的茄子摘上一筐送过去。可不要叫人家看出咱是专意讨好人家啊!唉!说来说去,咱加林今后的前途还要看人家照顾哩!人活低了,就要按低的来哩……加林妈,你听见了没?”“嗯……”锅台那边传来一声几乎是哭一般的应承。 泪水终于从高加林的眼里涌出来了。他猛地转过身,一头扑在炕栏石上,伤心地痛哭起来。 外面的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只听见大地上淙淙的流水声和河道里山洪的怒吼声混交在一起,使得这个夜晚久久地平静不下来了…… (节选自路遥的《人生》第一章,有删改) - 25 - [注]①民办教师:高加林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回村当上了临时代课教师,就是没有编制的民办教师。 7. 下列对小说分析与鉴赏,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加林被辞退民办教师,既痛苦又愤怒,父母又惊又急,小说突兀而起,形象生动,与《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出场的手法、效果相同。 B. 小说人物描写精细。文中划线句的“慌”“跳”“捉”“颠”“绕”“抵”“光”“堵”等描写,都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父母的惊慌害怕,可谓纤毫毕现,栩栩如生。 C. 在高加林被辞退民办教师后,父母和高加林态度完全不同,体现了当时农村老一代和年轻一代、农民和知识分子在思想意识上的巨大差异。 D. 高加林的父亲显得胆小怕事,有对领导与村霸的畏惧,也是出于对儿子的保护。 8. 请概括分析选文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9. 请指出小说的矛盾冲突是围绕什么展开的,并结合文本分析高加林的性格特点。 【答案】7. A 8. (1)烘托气氛。文中写雨越来越大,到山洪暴发咆哮怒吼,将气氛从压抑紧张推向激烈狂暴。(2)暗示情节。风雨山洪的变化过程暗示着高家林父子的矛盾,和高家林与高明楼的矛盾冲突渐趋紧张激烈。(3)烘托人物心情。风雨山洪的自然景物变化,有力地烘托了高加林从委屈憋闷到骤然发作又到压制暴怒而痛苦伤心的心情变化过程。 9. 第一问:小说的矛盾冲突是父子之间围绕着告与不告高明楼而展开的。 第二问:性格:正直(嫉恶如仇;有反抗精神,也可以):高加林对高明楼的所做所为,忍无可忍,怒不可遏,决定去告发这个村霸;懂事(明事理):不是要和高明楼拼命,而是写信上告;孝顺(软弱):父母的恳求,使他痛苦伤心,又不能不违心的听从。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A项,“与《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出场手法、效果等相同”错。王熙凤出场的手法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结合文本开头部分内容“‘什么?’老两口同时惊叫一声,张开的嘴巴半天也合不拢了”“‘你犯了什么王法?老天爷呀……’老母亲手里的舀面瓢一下子掉在锅台上,摔成了两瓣”等分析可知,本文是小说突兀而起,先声夺人。效果不同:文本中是突出人物心情,听到高加林被辞退民办教师,痛苦、愤怒、心急等。王熙凤的出场效果是塑造人物性格,突出王熙凤泼辣、豪爽等。 - 25 -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小说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答题时注意首先概括该语段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在表达主旨和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作用,还要注意结合语段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 结合文本内容“听见外面雨点已经急促地敲打起了大地,风声和雨声逐渐加大,越来越猛烈。窗户纸不时被闪电照亮,暴烈的雷声接二连三地吼叫着”“外面暴风雨的喧嚣更猛烈了”分析,烘托氛围。结合“高加林仍然蒙着头……窑里静悄悄的,只听见锅台后面那只老黄猫的呼噜声”“高加林听见他父母亲哭,猛地从铺盖上爬起来……我豁出这条命,也要和他高明楼小子拼个高低”分析可知,外面自然环境的变化,把气氛从压抑紧张推向激烈狂暴。结合“风雨声中,突然传来了一阵‘轰隆轰隆’的声音--这是山洪从河道里涌下来了”分析可知,暗示情节。结合“他也赤脚片跳下炕来,赶忙捉住了儿子的光胳膊。同时,他妈也颠着小脚绕过来,脊背抵在了门板上。老两口把光着上身的儿子堵在了脚地当中”“反正这样活受气,还不如和他狗日的拼了!兔子急了还咬一口哩,咱这人活成个啥了!我不管顶事不顶事,非告他不行”等分析可知,暗示着高家林父子、高家林与高明楼的矛盾渐趋紧张激烈。结合高家林的举动的变化,如“高加林听见他父母亲哭,猛地从铺盖上爬起来,两只眼睛里闪着怕人的凶光。他对父母吼叫说”“说罢他便一纵身跳下炕来”“高加林急躁地对慌了手脚的两个老人说”“高加林浑身硬得像一截子树桩,他鼻子口里喷着热气,根本不听规劝”等分析可知,风雨山洪的自然景物变化,有力地烘托了高加林心情变化过程,多角度展现高家林的人物形象特征。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及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本题是两问,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小说矛盾冲突的线索,然后分析人物性格特点。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 25 - 结合文本开头内容“我的民办教师被下了。今天会上宣布的”分析,引出下面父母的惊叹、失望、气愤等。结合“他父亲急得用瘦手摸着赤脚片,偷声缓气地问:‘那他们叫谁教哩?’”“谁?谁!再有个谁!三星!”分析,引出人物高明楼。然后围绕父子之间对告与不告高明楼的矛盾展开全文。结合“反正这样活受气,还不如和他狗日的拼了!兔子急了还咬一口哩,咱这人活成个啥了!我不管顶事不顶事,非告他不行!”分析可知,高家林有反抗精神。结合“哎呀呀!我并不是要去杀人嘛!我是要写状子告他!妈,你去把书桌里我的钢笔拿来!”分析可知,高家林明事理,懂事。结合“‘嗯……’锅台那边传来一声几乎是哭一般的应承”“泪水终于从高加林的眼里涌出来了。他猛地转过身,一头扑在炕栏石上,伤心地痛哭起来”分析可知,高家林有软弱的一面。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注】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 【注】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25 -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B.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C.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D.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这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法,喻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B. 足下,敬词。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 C. 剖符,符,凭信。古代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帝王处,一授诸侯或功臣,称为“剖符”。 D. 北面,坐北朝南,面向南,代称帝位。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是面向北的。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 尉佗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C. 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 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13.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 (2)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报任安书》 【答案】10. C 11. D 12. B 13. (1)接着,他又问陆贾:“我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有德有才呢?”陆贾说道:“你似乎比他们强一点。” (2)(此书)刚起草,还没有完成,恰逢遭遇这场灾祸,我痛惜这部书还没有完成,因此受到极残酷的刑罚也没有怒色。 - 25 -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第二个“王”是名词作动词,在南越称王,故与“南越”不能断开,排除AB; “闻”的宾语是“君王王南越”,其后不能断句,排除D。 译文:现在大汉天子听说你在南越称王,不愿意帮助天下人讨平暴逆,汉朝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你。但是天子爱惜百姓,想到他们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乱离,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您南越王的金印。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北面,坐北朝南,面向南”错,北面,面向北。指臣服于人。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B项,“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根据原文“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意思是南越与汉王无法相比。而尉佗自己说“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说自己如果生在中原,也能建立汉王一样的丰功伟业,并没有认为南越可以与中原抗衡。 故选B。 - 25 -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注意重点字:因:顺着、沿袭;孰与:比对方怎么样,表示疑问语气。用于比照;就:完成;会:恰逢;惜:痛惜;恨:痛恨 【点睛】点睛:译文: - 25 - 陆贾跟随高祖平定天下,当时人们都称他是很有口才的说客,(所以)伴随在高祖的身边,常常出使各个诸侯国。在高祖刚把中国平定的时候,尉佗平定了南越,于是在那里自立为王。高祖派遣陆贾带着赐给尉佗的南越王之印前去任命。陆贾到了南越,尉佗梳着一撮椎子一样的发髻,像簸箕一样地伸开两腿坐着,接见他。陆贾就此向尉佗说道:“您本是中原人,亲戚、兄弟的坟墓都在真定。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相对抗,成为敌对国家,灾祸将要降临到您的身上了!况且秦朝暴虐无道,诸侯豪杰都纷纷而起,只有汉王首先入关,占据咸阳。项羽背叛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们都归属于他,可以称得上是强大无比。但是汉王从巴蜀出兵之后,征服天下,平定诸侯,杀死项羽,灭掉楚国。五年之间,天下平定,这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而是上天辅佐的结果。现在大汉天子听说你在南越称王,不愿意帮助天下人讨平暴逆,汉朝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你。但是天子爱惜百姓,想到他们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乱离,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您南越王的金印,剖符为信,互通使臣。您理应到郊外远迎,面向北方,拜倒称臣。但是你却想以刚刚建立,还没有把人众收拢起来的小小南越,在此桀骜不驯。倘若让朝廷知道了此事,挖掘烧毁你祖先的坟墓,诛灭你的宗族,再派一名偏将带领十万人马来到越地,那么南越人杀死你投降汉朝,就如同翻一下手背那么容易。”尉佗听罢,于是立刻站起身来,向陆贾道歉说:“我在蛮夷中居住的时间长了,太失礼节了。”接着,他又问陆贾:“我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有德有才呢?”陆贾说道:“你似乎比他们强一点。”尉佗又问:“那我和皇帝相比呢?”陆贾回答:“皇帝从丰、沛起兵,讨伐暴虐的秦朝,扫平强大的楚国,为整个天下的人兴利除害,继承了五帝、三王的宏伟业绩,统理整个中国。而中原的人口以亿来计算,土地方圆万里,处于天下最富饶的地域,人多车众,物产丰富,政令出于一家,这种盛况是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而现在你的人数不过几十万,而且都是未开化的蛮夷,又居住在这局促狭小的山地海隅之间,只不过如同汉朝的一个郡罢了,你怎么能同汉王相比呢!”尉佗听了,哈哈大笑,说道:“我没能在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于是就非常喜欢陆贾,留下他和自己饮酒几个月。尉佗说:“南越人中没有人值得(我)同(他)交谈,直到你来,让我每天都能听到过去从未听到的道理。”陆贾完成授予尉佗南越王封号的使命,使他向汉称臣,服从汉朝的管制约束。陆贾还朝之后,把以上情况向高祖汇报,高祖非常高兴,任命陆贾为太中大夫。 南越王尉佗是真定人,姓赵。秦国兼并了六国,统一天下。到秦二世时,南海郡尉任嚣得病将死,把龙川令赵佗召来。任嚣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他代行南海郡的职务。任嚣死后,尉佗趁此机会逐渐用法律杀了秦朝安置的官吏,而用他的亲信做代理长官。秦朝被消灭后,赵佗就攻击并兼并了桂林和象郡,立自己为南越武王。汉高祖已经平定了天下,因为中原百姓劳顿困苦,所以汉高祖放过了赵佗,没有杀他。汉高帝十一年,派遣陆贾去南越,赐予尉佗南越王的称号。(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箴作诗者 袁枚 倚马休夸速藻佳,相如终竟压邹枚。 物须见少方为贵,诗到能迟转是才。 清角声高非易奏,优昙花好不轻开。 须知极乐神仙境,修炼多从苦处来。 【注】箴:规诫。司马相如、邹阳、枚乘皆是西汉辞赋家。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用典邹阳、枚乘二人虽创作迅速,却不敌司马相如辞赋用力之深。 B. 颔联先直接说作诗数量少才能精;又说写诗迟下来,反能见到作者才华。 C. 说理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诗歌中的物象基本是在为作诗的道理服务。 D. 这首诗是为规诫诗者而作,没有刻意进行过度雕琢,却能于简淡中见哲理。 15. 诗的后两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作诗有什么样的建议? 【答案】14. B 15. (1)含意:清角音调较高,不易吹奏得好,优昙花好,不会轻易开放;要知道极乐神仙的境界也大多是从苦难之处修炼得来的。(2)建议写诗要达到精深,唯一的法门是要下苦功。 【解析】 【14题详解】 - 25 - 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B项,“颔联先直接说作诗数量少才能精”错误。颔联“物须见少方为贵”一句写物以稀为贵,通过事物的普遍道理来说明诗歌同样以稀为贵,并不是直接说作诗数量少才能精。选项赏析不正确。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含义和作者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时,要联系题目、全诗内容、关键字词及作者当时所处社会现实,准确把握。诗歌的颈联用“清角声”和“优昙花”比喻好诗,写清角声虽然清亮高昂,却不是谁都能演奏出的,昙花虽美丽脱俗,但从不轻易开放,说明了好诗也如“清角声”和“优昙花”一般,需要精雕细琢、水磨工夫才能成就;诗歌的尾联则写需要知道那种极乐神仙的境界,都是经过多重磨难而修炼到达的,说明了写诗如果想要达到高深绝妙的境界,也需要经过不断的打磨和修改。诗歌的后两联共同说明了要想写得好诗就必须下苦功夫的道理。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点睛】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的答题要领:抓住诗题,抓住关键词,抓住题材类型,抓住景物形象特点(景物形象可分为“乐景”和“哀景”两类),抓住典型意象,抓住注释(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诗的思想感情。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从中揣摩出本诗的感情基调。介绍别人评价暗示本诗的艺术特色或本诗的思想内容)。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月出后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 (2)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___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_____”。 (3)李煜《虞美人》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抒发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 (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警醒当朝者不吸取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 25 - (5)诗经《氓》中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6)庄子在《逍遥游》中描写大鹏“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苏轼的“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以及李白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均由此化用而来。 【答案】 (1). (1)白露横江, (2). 水光接天。 (3). (2)封狼居胥, (4). 赢得仓皇北顾 (5). (3)问君能有几多愁? (6).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7). (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8).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9). (5)桑之落矣, (10). 其黄而陨 (11). (6)水击三千里, (12).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以及文化常识掌握情况。考查名篇背诵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横”“胥”“赢”“仓皇”“鉴”“陨”“抟”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从古代的神话传说,到工业革命时代的科幻作品,人类抵达月球是个 的话题。当人类最终抵达月球的时候,科幻小说里的月球城市,仿佛变得触手可及。然而,面对广袤且难以企及的宇宙,前往其他行星的漫长征程又让处于航天时代早期的人们 。而今,凭借更为进步的探测技术和研究手段,我们有可能进一步了解月球。借由“嫦娥”探月工程,中国在人类重返月球的历史进程中,已成为 的角色。“嫦娥”系列月球探测器已经完成的任务,让我们收获了精确的有关“巡天、观地与测月”的大量科学信息。 而今,即将启程的嫦娥四号又将实现人类月球探测史上第一次在月球背面的着陆器与月球车“软着陆”并开展联合探测。为此,一颗通信中继卫星会被首先发射,以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的通信。这项作为探月“前哨战”的步骤,与欧洲人在月球上搭建4G网络的计划可谓 。 我们并不知道,嫦娥四号和未来的其他一些探测器会在月球上取得什么新的发现。( ),并且要在电磁波只需大约1.3秒即可抵达的地方,奠下人类成为“星际物种”的第一块基石。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25 - A. 长盛不衰 望洋兴叹 举重若轻 相映成趣 B. 经久不衰 望洋兴叹 举足轻重 相辅相成 C. 长盛不衰 望而却步 举重若轻 相辅相成 D. 经久不衰 望而却步 举足轻重 相映成趣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嫦娥”系列月球探测器已经完成任务,让我们收获了大量有关“巡天、观地与测月”的精确的科学信息。 B. “嫦娥”系列月球探测器已经完成的任务,让我们收获了有关“巡天、观地与测月”的大量精确的科学信息。 C. “嫦娥”系列月球探测器已经完成的任务,让我们收获了大量精确的有关“巡天、观地与测月”的科学信息。 D. “嫦娥”系列月球探测器已经完成的任务,让我们收获了有关“巡天、观地与测月”的精确的大量科学信息。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但可以确定的是,我们正在重拾仰望星空的精神。 B. 我们正在重拾仰望星空精神,这是可以确定的。 C. 但可以确定的是,仰望星空的精神正被我们重拾。 D. 仰望星空的精神正被我们重拾,这是可以确定的。 【答案】17. D 18. B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长盛不衰:长久兴盛而不衰败,比喻长时间保持旺盛势头。一般用来形容文化、节日、传统等。经久不衰:形容某事或某人经历很长时间仍旧保持较高的旺盛状态。话题不可能“兴盛”,因而应选“经久不衰”。 望而却步:看到了危险或力不能及的事而往后退。望洋兴叹: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能为力。 举足轻重:比喻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全局。举重若轻:比喻做繁难的事或处理棘手的问题轻松而不费力。文中强调中国地位重要,应选“举足轻重”。 - 25 - 相映成趣:指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补充,互相配合,缺一不可。文中强调中国嫦娥四号探月和欧洲人在月球上搭建4G网络的计划各有特点,相互衬托,应选“相映成趣”。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多项定语的排列顺序为:领属定语+时间(地点)定语+数量词定语+动词定语+形容词定语+名词定语+名词中心语。正确的排法为:有关“巡天、观地与测月”的(领属定语)大量(数量词定语)精确的(形容词定语)科学信息。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是一道考查语句衔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句之间的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以及语句强调的重心。 B项,后半句与原文不连贯; C项,后半句叙述对象与原文不一致; D项,原文“放下”的主语应是“我们”,与选项中的“仰望星空的精神”不搭配。 故选A。 【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 25 -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8年4月18日在京发布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种媒介(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的综合阅读率为80.3%,较2016年的79.9%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上升了4.8个百分点。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 调查还发现,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17.0%提高了5.8个百分点;0—17周岁未成年人的听书率也有所增长。具体来看,未成年人群体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最高,9—13周岁少年儿童和0—8周岁儿童的听书率相差不大。同时,听书的方式也很多样。我国成年国民中,选择通过移动有声应用软件平台听书的人最多,选择通过广播和微信语音推送听书的也占一定比例。 用一句话归纳上述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 【答案】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率双增,有声阅读成为新的增长点。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消息的内容进行提炼概括的能力。解答压缩语段的题型关键在于能够准确概括出所给语段的全部要点,并能分清这些要点的主次。做题时要认真审题,看清要求(尤其是字数的限制),组织出的答案一定要语句通顺。该消息分为两段,第一段陈述了两个事实,一是综合阅读率提升;二是数字化阅读率上升。综合起来可概括为“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率双增”。第二段主要阐释“有声阅读成为新的增长点”。 【点睛】对于一句话新闻或概括新闻主要内容的题,一般格式是: “人物(或对象)+事件+原因或结果或作用或影响”,有的题还有字数限制,考生要看清题干要求,组织答案要简明,又不遗漏信息。最好比较原文,验证概括提炼的内容是否准确。 四、写作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校有一座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教学楼,从这里走出去一批批优秀人才,其中不乏知名学者、作家、主持人。如今,这座矮小、简陋、老旧的教学楼已经不能满足学校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考虑到它的特殊性,学校想保留,但有人认为学校用地有限,修缮、养护还要花钱,建议着眼发展,将其拆除。为此,学校很犹豫。不少师生和校友表示非常关注,曾在此楼就读过的某知名作家还专程赶回母校拍照留念,并积极争取留住它。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该校校长、该知名作家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小林”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 25 - 【答案】例文 莫让深情成羁绊 尊敬的校长: 您好! 近日了解到贵校关于老旧教学楼的保留与迁拆分歧,内心颇有想法。立于风雨之中半个多世纪的教学楼,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学子的成长,承载者无数人的青春回忆,难怪这旧楼因不适应新的教学环境而要被拆除时,会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 在我看来,若老旧教学楼的存在已经阻碍了学校的发展,那为何不拆掉呢?请莫让深情成羁绊!诚然,校友们的不舍,我完全能够理解,毕竟他们在这里度过了人生中最珍贵的青春岁月,老楼的一砖一瓦都承载着他们点滴的青春记忆,拆掉老楼无异于拆掉了他们的精神家园,反对拆楼,恰恰体现了他们对母校那份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 然而,过于迷恋往昔会阻挡我们前行脚步。汪国真说:“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是双脚,还有未来。”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教学设备都在不断革新,老旧的线路,低矮的楼层已经严重影响了新教学设备的安装与使用,勉强留下它,虽然照顾了少数校友的情感,但却有可能因此而损害了多数在校或将要来此学习的学生的利益,甚至影响了他们的未来。长此以往,受害的将是广大学子以及校友们深深眷念的母校! 退一步说,留下过去的教学楼就能留住过去的辉煌吗?成绩毕竟是过去的,如果学校能一心搞好教育,继续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即使不保留老旧的教学楼,学校的历史也不会被人忘却。更重要的是,学校还会树立起“续写辉煌”的新校园形象。相反,若学校因修缮、维护教学楼而耗费过多财力、物力以及精力,或一味沉浸在往昔的辉煌之中,致使教学水平得不到提高、甚至一落千丈,那留存的老旧教学楼非但不会成为纪念辉煌的丰碑,反而会沦为世人的笑柄。 其实,校友们大可不必如此“流连”,真正的爱是放手。老楼被拆,可母校还在!如果真的对母校满怀深情,不妨把这深情转化为积极投身于母校建设的动力,为母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老的教学楼拆除后,我建议在其原址设立一个小型的纪念馆,对老楼的资料、影像等内容进行保存,这样既让校友“有根可寻”,又丰富了学校的历史文化底蕴,何乐而不为?大国的崛起,开拓为动力;民族的复兴,流连是羁绊!莫让深情成羁绊,让我们勇敢的放下过去、面对现实、迎接未来! - 25 - 此致 敬礼! 小林 201X年X月X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围绕“校园老建筑该拆还是该留”这一核心事件,面对日渐老化的建筑和日新月异的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可讨论的空间还是较大。无论考生选择哪方的通信对象,都要对此表明态度阐述理由。 主张保留的理由可能有:其一,校园建筑不能简单看作只是教学活动的场所,它具有“特殊性”,它的背后是一个学校的发展史,是一所学校思想和精神之根,其价值远远超出了建筑本身。其二,对于无数曾经在此就读的学子而言,每一座建筑都是一部个人的青春史,这里留存着他们学习和生活过的痕迹,承载着一代代人的记忆,保留它,展现的是一所学校的人文情怀,可以满足学子们对于青春的怀想,增强对母校的归宿感和同心力。而对于仍然在校的学生来讲,良好的人文环境如春风化雨,滋育完善的人格。其三,在城市化飞速发展、运动式拆迁成为时尚的当下,学校不能随之起舞,而应抵御世俗的侵袭,保留老建筑,宣示了一种有所坚守的勇气和担当。 主张拆除的理由可能有:其一,校园建筑不同于其他的公共建筑,其首要的功能就是师生教学和活动的场所,既然老旧的建筑楼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教学之用,就应该拆除,否则就是在浪费宝贵的公共资源。其二,为了适应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过去长期制约教育发展的基础设施差、历史欠账多、发展空间受限等问题应该得到根本性改变。现代化的优渥育人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善莫大焉。其三,学校不应成为所有人的想象之地,也不是小清新们怡情歇息的田园牧歌或世外桃源,不能为了满足某些人的怀旧心理而耽误甚至牺牲学校的发展,“为保护而保护”既拖累现代化进程,也是一种更大的浪费。 - 25 - 当然,考生还可以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拆除老建筑是不是发展的唯一选项?”“保留老建筑是否就是否定现代化?”“对老建筑我们是否可以有更开阔的视角、寻找‘活化’新路?”“是什么让如此多的学校热衷于拆旧换新?”“校园古建筑的存留能否仰赖制度的力量?”考生在写作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对生活感悟的联想或调动,促使写作入情入理;另一方面也可以在这个对事理进行思辨和判断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丰富自己的品德内涵。 【立意】不必修缮、维护教学楼而耗费过多财力、物力以及精力,将对学校深情转化为建设的动力; 秉承知识分子自古发展、自古先行的品性,敢于放弃阻碍学校现代化发展的羁绊; 情之所系,需要物的承载; 善待历史的遗存,便是善待后人与明日。 【素材】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列车的驱动下,许多传统的建筑已经被毁得面目全非,所剩无几,因此亟需教学楼保留成为重中之重。正如黎巴嫩著名的诗人纪伯伦所言“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致于忘了当初为什么而出发。”是的,在现代这样浮躁跟风的社会中,我们一味地追求高大上、快靓新,而往往忽视了本该深思的问题,这种问题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逐渐凸现矛盾出来,我们失去的的太多太多,甚至丢失了本该失去的文化根基,譬如这种教学楼,承载了多少的辛酸和荣耀,承载了多少的不可挽回的历史记忆。 新中国成立不久后,北京古城墙面临着拆毁的命运,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三次上书周总理,直陈保护北京古代建筑为保护故宫古城墙和天安门这一中华文明优秀建筑而呼吁奔走,才有今天真切地触摸到厚重的历史的沧桑感。毋庸置疑,如何科学地开发与活化古建筑,如何迈过一道道坎儿?在“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同时,如何让更多人记得住那份乡愁?只有合理的保护与开发,因地制宜,才能更好地传承历史,才能成为改革路上一道独具个性化的靓丽风景线。 彼时爱国志士也曾声嘶力竭地呐喊,梁思成先生提出了在保留旧城、另造新城的权宜之法,却最终化为泡影。今人歆羡于莱茵河畔尚存着诸多旧迹,慨叹于它们为其各自的城市平添的独特气质与别样风姿;今人看到布达佩斯双城的完好相容,过去与当下交相辉映;却寻不到四合院落、四方天井的一丝影踪。这是时代共有之世相,城市化浪潮席卷的当下,传统与现代必然邂逅激烈的碰撞,文化情感价值与实际功用价值间的矛盾冲突,需要我们仔细思量建筑的意义与价值的真谛。 【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层进的方式进行论述,如此题可围绕“莫让深情成羁绊”这一中心论点从先肯定老校友们的想法、分析不必流连的原因、提出建议等角度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 25 - 【点睛】材料作文区别于过去的话题的作文的一个关键就是多角度立意,一般材料作文中都有“明确立意”“选准角度”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可以多角度立意,这样就给考生打开思维的空间。因此材料作文要注意多元立意的原则。但绝不意味着可以任意的立意,还有“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的限制,因此注意才多元中寻求最佳,如是两个对立的方面注意辩证的谈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要只强调其中的一面。此题注意选准角度进行立意。 - 25 - - 2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