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落花生》教案 (1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落花生》教案 (11)

‎《 落花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著名作家许地山的一篇叙事散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尽管文章篇幅很短,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和深奥的语言,但是给人以清晰、深刻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 ‎1.本文在叙事材料的安排上很有特点——重点突出,详略分明。‎ 全文一共有15个自然段,以“落花生”为线索,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几个月的时间,而课文却只用了“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收获”这几个词语一带而过;而过收获节,仅仅是一个晚生的事情,但在课文中却占了很大的篇幅(3~15‎ 自然段)。就在“过收获节”(包括“吃花生”和“议花生”)这一部分中,一家人一边吃花生,一边议论花生,可作者一字未提花生做成的是品味道怎样,他们又是怎样吃的,也仅仅是在课文的最后提了一句“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写“议花生”这一部分。这正是作者在布局谋篇上的巧妙之处:作者从文章中心、主旨表达的需要出发,对裁料进行剪裁,略写“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这三部分内容,而详细记述了“议花生”的过程,这样的安排,详略得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使读者对于花生的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对于父亲所说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产生了更加深刻地认识和体会。‎ ‎2.本文采用的是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即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做人的道理。‎ 作者借花生这一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平凡事物,从花生的生长特点中领悟到做人的深奥道理。由浅入深,以小见大,在平凡的事物中解读出深刻的道理。这既是本文的写作特点,又符合本学段所提出的新的学习要求——“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对于学生如何做人有所启示,又为学生学习这种写作方法提供范例。‎ ‎3.课文中父亲的一段话运用了对比的方法。‎ 父亲的话将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的对比,来突出花生本身的特点,然后再用花生说明做人的道理。采用对比的手法可以更加突出事物的特别之处,使得事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便于读者去理解。‎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会读“播种、吩咐、便宜、石榴、茅亭、榨油”等词语,理解“居然”的意思。‎ ‎2.能有感情朗读课文,重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和全家人议论花生的相关段落。‎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体会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的用意,初步体会“对比”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5.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6.在初步把握内容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体会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的用意,初步体会“对比”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3.在初步把握内容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难点:‎ ‎1.体会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的用意,初步体会“对比”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过程:‎ 一、质疑课题,引发学生思考 ‎1.导入新课: 猜谜导入(多媒体出示谜面)‎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问题。‎ ‎3.引导学生猜测为什么要叫落花生?(学生畅所欲言)‎ ‎4.教师讲解花生结果的奥秘。(花生的花呈黄色,花开败以后自然脱落,子房柄迅速伸长,钻入土中,子房在土中发育成果实,所以在植物学上,花生又叫做“落花生”。一个“落”字,准确地概括了花生这种植物的生长特点。)‎ ‎5.作者简介。‎ 二、结合预习,学习生字、新词。‎ ‎1.结合预习,考查学生朗读词语和课文的情况。‎ ‎(1)朗读词语。‎ ‎(2)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①指读。 ‎ ‎②教师相机指导:“种”是个多音字。买种、播种的“种”都读三声。‎ 学生通过交流明确:播种“bō  zhònɡ”是种植植物的全过程,包括买种啊,翻地啊,浇水啊,施肥啊,收割啊等等几个环节,而播种“bō  zhǒnɡ”仅仅是种花生的一个环节,即播撒种子,根据这段话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在这里应该读“bō  zhǒnɡ”。‎ ‎③讨论“居然”的意思,体会花生收获后家人的惊喜之情。‎ 学生联系上下文,相互补充、交流,明确从以下三方面可以看出作者和他的家人没有想到花生收获了。‎ 理由1:因为没过几个月,竟然收获了。这个时间比他们想的短。‎ 理由2:因为它本身是亩荒田,开辟出来种花生,收获了。‎ 理由3:这是他们姐弟几个第一次种花生,竟然收获了,意想不到。‎ ‎④通过齐读方式指导学生带着收获之后的惊喜来读读这段话。‎ 三、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1.学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2.学生交流各部分的小标题。‎ 教师板书: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   议花生 ‎3.默读课文,试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交流:‎ 预设:‎ 有的学生概括为:这篇课文讲了作者家后园有半亩空地,一家人开辟出来种花生,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我们边吃花生边议花生。父亲借花生教育我们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有的学生概括为:这篇课文重点写了过花生收获节时一家人谈论花生的好处,父亲借花生教育我们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引导学生比较、讨论,认识详略得当。‎ 通过交流,学生明确:虽然种花生、收花生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但是作者用寥寥数语就一笔带过了,而是用了13个自然段来重点写议花生这一部分。议花生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重点内容。‎ ‎5.教师小结。重点部分写得详细具体,次要内容写得简略。这样安排就叫有 详有略,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呢?‎ 四、重点研读 “议花生”的段落 ‎1.师生交流,哪些家庭成员参与讨论了花生的好处。‎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父亲   姐姐   哥哥  “我”‎ ‎2.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小组展示。‎ ‎4.迁移运用,学生了解“议花生”中的详略。‎ ‎5.聚焦父亲的话,说说读懂了什么?‎ 预设1:花生的品质: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词句来体会花生“不张扬”“默默奉献”的可贵品质。‎ 预设2:赞美像花生一样的人: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像花生一样的人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通过交流,明确:父亲是在借花生赞扬“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人。‎ 预设3:认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学生交流,明确:父亲是在借花生的特点来赞美“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人。这是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6.指导朗读父亲的话。        ‎ 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到父亲的良苦用心,对孩子们的殷切希望。‎ ‎7..聚焦“我”的话 ‎(1)学生自读第13自然段。‎ ‎(2)师生交流,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什么样的人是只讲体面的人。‎ 重点讨论之1:什么是有用的人?‎ 学生畅所欲言,交流:‎ ‎①“有用的人”就是踏实做事,默默无闻的人;‎ ‎②“有用的人”就是帮助别人,乐于助人的人;‎ ‎③“有用的人”就是报效社会,对人民做出贡献的人。……‎ 重点讨论之2: “只讲体面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畅所欲言,交流:‎ ‎①只说好听的,不干实事的人;‎ ‎②只图外表好看,对别人没有用处的人;‎ ‎③穿的好,吃的好,却不为别人着想的人。……‎ 五、质疑问难,多元解读 ‎1.提出疑问 学生再次浏览3-15自然段,提出疑问。‎ 预设学生的质疑情况:‎ 问题1:为什么父亲来实在很难得?‎ 问题2:桃子、石榴就不好吗?‎ ‎……‎ ‎2.师生讨论交流,解决疑问。‎ 教师启发谈话:学贵有疑。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 解决问题1:为什么父亲来实在很难得?‎ ‎①自读课文第3自然段。‎ ‎②出示父亲许南英的资料,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③学生读资料,解决疑问。‎ 父亲在外奔波,为国为民,工作繁忙,难得回家。‎ ‎④ 指导学生读出对父亲的敬意。‎ 解决问题2:桃子、石榴就不好吗?‎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10自然段和生活实际,明确:桃子、石榴既讲体面又有用,也很好。3.发散学生思维,多元解读父亲的话。‎ 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这篇课文作者写于上世纪20年代,90多年过去了,在当今时 代,你是喜欢做苹果、石榴这样的人,还是喜欢做花生这样的人?‎ 学生交流: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自由畅谈,根据个人特点说说想法。有的学生喜欢做苹果、桃子那样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既讲体面又有用。教师此时应引导学生认识到,不管是做桃子、苹果这样的人,还是做花生那样的人,首先要做一个有用的人。‎ ‎4.讨论、理解最后一段话。‎ ‎(1)指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生思考、揣摩“印”字和“记”字的区别,并进行初步交流。‎ ‎(3)出示许地山的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印”字的含义。‎ ‎①自由读资料。‎ ‎②结合资料,进一步理解、揣摩“印”字的深刻用意。‎ 学生通过讨论,明确:用“记”字不能够表现出父亲的话作者的影响;用“印”字可以看出作者牢牢记住父亲谈论花生好处的话,对作者的影响及其深远。‎ ‎(4)教师小结:是啊,作者在抗日战争中,不辞辛劳,到处奔波,默默无闻为国奉献,也是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他用自己的行动印证了父亲的话。‎ ‎(5)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作者的情怀。‎ ‎5.回顾全文,深入理解详略得当的好处。‎ 同学们,现在你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详细、具体写议花生这一部分,简略写其他三部分内容了吗?‎ 学生交流:这样详略得当,能使重点内容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六、总结全文 ‎1.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 ‎2.总结: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文在讲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七、拓展延伸,升华中心,深化认识。‎ ‎1.将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列举身边具有落花生品质的人,学生举例子。‎ ‎2.教师总结:是啊,这篇课文的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同学们看,这些是生活中我们常见的事物,你从身边的这些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可以用上借物喻人的写法,试着选择一件事物来写一写。‎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