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8 发布 |
- 37.5 KB |
- 9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教师版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1 - 课题:第一章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授课班级 课 时 1 教 学 目 的 1、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的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2、知道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方法,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加深对混合物分 离、提纯等实验的认识 3、初步学会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 重 点 过滤和蒸发的操作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 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一、化学实验安全 做实验前,要先读实验室规则,没有规则不成方圆,只有明确了实验室规则,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实验 室。 1、取用药品的安全注意事项: (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按用量取药,若无用量说明,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 1-2 mL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2.用酒精灯加热的安全注意事项: (1)在使用前,要先检查灯里有无酒精。向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2/3。 (2)在使用时,要注意几点: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绝对禁止用燃着的一只 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 (3)用完酒精灯,不可用嘴吹灭,必须用灯帽盖灭,并盖两次。 (4) 不慎洒出的酒精若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谎,应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盖。 3.着火和烫伤的处理、化学灼伤的处理、如何防止中毒、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等。 着火烫伤时应该先冷敷。浓硫酸灼伤时先用干布小心拭去浓硫酸,再用大量的水冲洗。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2 - 实 验 安全是为避免受到意外伤害的保 障,要想我们的探究实验取得成果,我们还必须遵守实验的有关原则、安全措施及正确的操作方法。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淘金者是利用什么方法和性质将金子从沙里分离出来?如果有铁屑和沙混合物,你用什么方法将铁屑 分离出来? (沙里淘金是从含金量相对较大的沙里淘金。根据金是游离态存在,密度比沙大的性质,可以用水洗 法将金子从沙里分离出来。 如果是沙和铁屑的混合物,可以用物理方法用磁铁吸取的方法将二者分离出来。) 以上我们用的都是较简单的物理方法,大多数分离与提纯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一些新的方法。 二、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1、基本概念: 物质的分离:将混合物中各物质通过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把各成分彼此 分开的过程。 物质的提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净物的过程。 2、操作原则: 四原则: (1)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 (2)不减------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 (3)易分离------被提纯物与杂质容易分离 (4)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要复原 三必须: (1) 除杂试剂必须过量 (2) 过量试剂必须除尽(因为过量试剂带入新的杂质) (3) 除杂途径必须选最佳 3、基本实验方法: 过滤与蒸发结晶、蒸馏与萃取分液 大家初中时学习了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有哪些? (过滤、蒸发、结晶等)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3 - 过滤使用于什么类型的混合物的分离? (过滤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的方法。固液分离。) 现在我们来利用初中学习的过滤和蒸发的方法来提纯粗盐。 过滤和蒸发(filtration and evaporation) 实验 1—1粗盐的提纯 仪器 : 天平,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铁圈 步骤 现象 1.溶解:称取 4 克粗盐加到盛有 12mL 水的 小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充分溶解。 粗盐逐渐溶解,溶 液浑浊。 2.过滤:组装好仪器,将 1 中所得到的混合 物进行过滤。若滤液浑浊,要再次过滤,直 到滤液澄清为止。 滤纸上有不溶物残 留,溶液澄清。 3.蒸发:将过滤后的澄清溶液转入蒸发皿, 加热,并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滴飞溅。当 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余热蒸干。 蒸发皿中产生了白 色固体。 1、过滤 原理:利用物质的溶解性差异,将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开来的方法。例如用过滤法除去粗盐中 的泥沙 。 操作要点: ①“一贴”:折叠后的滤纸放入漏斗后,用食指按住,加入少量蒸馏水润湿,使之紧贴在漏斗内壁,赶走 纸和壁之间的气泡。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略低约 1cm),以 防止未过滤的液体外溢。 ③“三接触”:漏斗颈末端与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相接触;使滤液沿烧杯内壁流下;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 要使玻璃棒一端与滤纸三折部分轻轻接触;承接液体的烧杯嘴和玻璃棒接触,使欲过滤的液体在玻棒的 引流下流向漏斗。 注意:如果过滤是为了得到洁净的沉淀物,则需对沉淀物进行洗涤,方法是:向过滤器里加入适量蒸馏 水,使水面浸没沉淀物,待水滤去后,再加水洗涤,连续洗几次,直至沉淀物洗净为止。 2、结晶 原理:利用溶剂对被提纯物质及杂质的溶解度不同,可以使被提纯物质从过饱和溶液中析出。而让杂质 全部或大部分仍留在溶液中,从而达到提纯的目的。 (1)蒸发结晶:通过蒸发或气化,减少一部分溶剂使溶液达到饱和而析出晶体。此法主要用于溶解度随温 度改变而变化不大的物质。 (2)冷却结晶:通过降低温度,使溶液冷却达到饱和而析出晶体。重结晶指的是重复冷却结晶。此法主要 用于溶解度随温度下降而明显减小的物质。 注意:通常我们是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4 - (1)进行蒸发时,液体放置在蒸发皿中的量不得超过蒸发皿容量的 2/3,以免加热时溶液溅出。 (2)在加热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以免液体局部过热而致使液滴飞溅。 [思考题]如何将 NaCl 和 KNO3 分离? 将两者的混合物置于烧杯中,加少量 100 摄氏度热水,在加热的情况下不断少量加入热水并搅 拌,直至混合物完全溶解;停止加热,冷却(可以用冰水水浴),当温度降至 30 摄氏度时硝酸钾晶体析 出;过滤混合溶液得到较为纯净硝酸钾晶体;蒸发滤液,得到较为纯净的氯化钾晶体 [思考与交流]从上述实验中我们所制得的实验是纯净物吗?可能还有什么杂质没有除去,用什么方法 可以检验出它们? 海水中含有可溶于水的 CaCl2 、MgCl2以及一些硫酸盐,所以食盐中也可能含有这些物质,而它们可溶 于水所以在过滤中无法除去,也即是我们现在所得的产品中含有这些杂质,那我们该如何检验出它们是 否存在。请大家先思考一下,在进行物质检验时,我们采取的步骤是什么? (先对试样的外观进行观察,确定其颜色、状态、气味等。当试样是固体时,有时需要先将少量试样 配成溶液,再进行鉴定。) [思考与交流]我们现在要设计实验来鉴定食盐中有可能含有的 CaCl2 、MgCl2 以及一些硫酸盐。 [实验设计]现在有一份经过过滤蒸发提纯的实验,要除去其中的 CaCl2 、MgCl2 以及一些硫酸盐,请 你设计实验将它们除去。 [实验步骤]将 0.5g 盐放入试管中,加入 2ml 的水,先滴几滴盐酸酸化,然后向试管中滴入几滴 BaCl2 溶液, 现象:有白色沉淀,证明有 SO42― 离子。 加盐酸酸化的目的是为了排除碳酸根的影响,改用硝酸可以吗?不可以,因为硝酸会氧化亚硫酸根为硫 酸根) 过滤后在滤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过滤。最后加入 Na2CO3 溶液。 杂质 加入的试剂 化学方程式 硫酸盐 BaCl2 aq BaCl2 + Na2SO4==BaSO4↓+ 2 NaCl MgCl2 NaOH aq MgCl2 +2 NaOH ==M g ( O H ) 2 ↓+2NaCl CaCl2 Na2CO3 aq CaCl2 + Na2CO3 ==CaCO3 ↓+2NaCl 加入试剂的顺序能否改变,你设计的实验有引入其他杂质离子么,如何除去? (能改变,只要保证 Na2CO3 在 BaCl2 之后,盐酸加在最后就可以;因为 BaCl2 +Na2CO3 ==BaCO3 ↓ +2NaCl ;最后会剩余 OH― 、CO32― 这两种杂质,为除去,可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边加边搅拌,直 到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总结]我们这节课进行了的提纯实验,主要是练习过滤和蒸发的操作。另外,我们还学习了用化学方 法鉴定物质,请看下面的练习: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5 - 课题:第一章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二) 授课班级 课 时 1 教 学 目 的 1、了解萃取原理,掌握萃取的实验操作 2、了解蒸馏原理,练习蒸馏操作 3、会用合理的方法检验离子 重 点 萃取与蒸馏的原理;萃取与蒸馏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难 点 萃取与蒸馏的操作 教学过程 海水变淡水 [引]做汤的时候,观察过锅盖吗?锅盖上有水珠,这水珠与汤不什么不同? 为什么会有水珠?水蒸汽凝结?为什么水蒸汽会凝结成水珠? [讲]汤沸腾后,水蒸汽遇温度低的锅盖而凝成水珠附于锅盖。那么这是一 个什么过程,我们在化学中应怎么称呼?大家想一想蒸馏是不是一种分离混 合物的方法?如果是,那么是分离什么样的混合物? [过]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除了过滤、蒸发外,蒸馏和萃取 (二) 蒸馏和萃取(distillation and extraction) 首先,让我们利用实验室通过蒸馏的方法除去自来水中的杂质制取蒸馏水的 实验来学习蒸馏的过程 1、蒸馏 [我们引用的自来水是纯净的水吗?不是。因为自来水厂使用了消毒剂氯对 水进行了消毒。使水中含有 Cl― 。我们可以利用加入硝酸银溶液检验是否 含有氯离子。 自来水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有明显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自来水中含有氯离子。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方 法除去自来水中的氯离子呢?能否向上一堂课中使用化学方法,加入试剂反 应除去? (不能。加入试剂后会引入新的杂质,达不到我们实验目的。要想得到 纯净水。可以使用加热将水变为水蒸汽,然后再冷凝为纯净的液态蒸馏水。) 实验室就是使用蒸馏的方法制取蒸馏水。 (1)原理:利用互溶的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给液体混合物加热, 使其中的某一组分变成蒸气再冷凝成液体,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蒸馏 一般用于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例如蒸馏含有 Fe3+的水提纯 其中水份,蒸馏石油提纯不同沸点的有机组分)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提醒学生联系实际生活 引导出蒸馏的概念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6 - (2)仪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冷凝管、温度计、胶塞、 牛角管(尾接管)、锥形瓶、胶管 [实验演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 [投](3)蒸馏时的注意事项: a.烧瓶内液体的容积不超过 2/3,烧瓶要垫上石棉网加热,烧瓶中还要加入 沸石(碎瓷片)防止爆沸。 b.温度计下端水银泡应置于烧瓶支管处,测量逸出气体的温度。 c.冷凝水下口进,上口出。 d.实验开始时,先开冷凝水,后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关冷凝 水。溶液不可蒸干。 [讲]锥形瓶中的液体就是蒸馏水,我们再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是否含有氯离 子。 [实验演示]蒸馏水加入硝酸银溶液 [投影小结实验] 实验 1-3 实验室制取蒸馏水 实验 现象 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自来水,滴入几滴稀硝 酸和几滴硝酸银溶液。 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 淀产生,且沉淀不溶解 2、在 100 mL 烧瓶中加入约 1/3 体积的自来 水,再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如图连接好 装置,向冷凝管中通入冷却水。加热烧瓶, 弃去开始馏出的总分液体,用锥形瓶收集约 10 mL 液体,停止加热 加热,烧瓶中水温升高到 100℃沸腾,在锥形瓶中 收集蒸馏水 3、取少量收集到的液体加入试管中,然后滴 入几滴稀硝酸和几滴硝酸银溶液 加硝酸银溶液于蒸馏水 中,无沉淀 [思考] 1、为什么冷却水通入方向与被冷凝蒸气流向相反 (为了使蒸馏出的蒸气与冷却水长时间充分接触,带走尽可能多的热量) 2、为什么温度计水银球的顶端要与圆底烧瓶支管下沿处于同一水平线? (对于蒸馏来说,只有精确控制蒸馏的温度才能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而 蒸馏烧瓶支管口的温度正是被蒸馏变为气体某组分的温度,故温度计水银球 顶端要与圆底烧瓶支管下沿处于同一水平线)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用蒸馏的方法可以将海水淡化,或制造无水酒精。 若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酒精和水的混合物,先蒸馏出来的物质是什么? (酒精沸点低,先蒸出的是酒精。) 4、从这个实验中,大家可以看出蒸馏适用于什么类型的混合物的分离? 思考与讨论研究,强化蒸馏 的操作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7 - [投](4)蒸馏的使用范围: 液态混合物中,沸点不同,除去难挥发或不挥发的物质。 [思考]蒸馏与蒸发的区别: (加热是为了获得溶液的残留物时,要用蒸发;加热是为了收集蒸气的冷 凝液体时,要用蒸馏)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有时我们的衣服粘了油渍,可以用汽油擦洗,这就 是萃取的应用。接下来我们学习另外的一种分离方法,叫做萃取与分液。 [板书]2、萃取 [过]我们先来认识这个新的仪器:分液漏斗。 [展示仪器]分液漏斗的组成,分液漏斗的活塞、盖子同漏斗本身是配套的。 使用漏斗前要检验漏斗是否漏水。方法为:关闭活塞,在漏斗中加少量水, 盖好盖子,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 过来用力振荡,看是否漏水 [投](1)定义:利用某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 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在利用分液的原理和 方法将它们分离开来。 [讲解+实验演示]我们通过实验来解释萃取的定义,我们知道碘单质在水 中的溶解度不大,碘水呈黄棕色。碘是溶质,水是溶剂。取 10ml 饱和碘水, 倒入分液漏斗中。接着,按照萃取的定义,我们要用另一种溶剂加把溶质碘 从碘水中提取出来,这另外一种溶剂的选择要符合一些条件, [投](2)萃取剂的选择: a.溶质在萃取剂的溶解度要比在原溶剂(水)大。 b.萃取剂与原溶剂(水)不互溶。 c.萃取剂与溶液不发生发应。 [讲解+实验演示]那么,我们根据这些条件可以选择了四氯化碳,由于碘 在四氯化碳的溶解度比较大,所以我们加入 4ml 就可以了,进行振荡。请大 家注意振荡的操作: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 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注意放气怎么(强调放气的重要性)。振荡后将分液 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 [讲解]静置后,大家发现漏斗中的液体分为两层,下层为紫红色,这一层 为碘的四氯化碳的溶液。上层溶液颜色变淡了,证明碘水中的碘已经被萃取 到四氯化碳中了,达到了碘和水分离的目的,这就是萃取。 [引导]大家想想,萃取后,如何分离?比如汤上面的油层是怎样弄走的? (勺子舀,吸管吸,。。。。。) [讲]我们试想一下,可不可以想办法使汤使下面流走,让油刚好留在容器 中。容器下面有通道,汤从下面流走,在汤刚好流完时,关闭通道,这样汤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8 - 和油不就分开了吗,这正好符合分液漏斗的结构。 [板书]3、分液 [讲解+实验演示]最后一步,就是把四氯化碳层和水层分开,这就是分液。 首先,打开盖子(塞子),为什么?(平衡大气压)将活塞打开,使下层液 体慢慢流出。漏斗下端口靠烧杯壁。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为什么?(防止 上层液体混带有下层液体) [投影总结] (1)定义:把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且密度不同)分开的操作 [板书]萃取与分液的步骤: a.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b.加入溶液,加入萃取剂,振荡 c.静置分层 d.分液 [小结]通过这个实验,大家要掌握的是萃取剂的选择(三个条件),以及 掌握萃取与分液的操作步骤。(四个步骤) 课题: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 ------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 授课班级 课 时 1 教 学 目 的 1、认识摩尔是物质的是的基本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了解 摩尔质量的概念, 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2、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重 点 物质的量及单位;摩尔质量的概念和有关摩尔质量的计算 难 点 物质的量及单位------摩尔 知 识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一、物质的量(amount of substance)的单位---摩尔(mole)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9 - 结 构 与 板 书 设 计 1.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 n,单位为摩尔(mol)。 2、阿伏加德罗常数:表示 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符号为 NA,单位为 mol-1,数值约为 6.02*1023 mol-1 3、注意:使用 mol时,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 4.N、NA与 n 的关系: n N N A A1= C 1 C m m12 12 m 1m 1 mol 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是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就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分子、 离子)质量。 5、摩尔质量: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为M (2)、公式:M= n m 单位 g·mol-1 6、有关摩尔质量的相关计算 例 1:24.5 g H2SO4 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 解:H2SO4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98,则 M(H2SO4 )=98 g·mol-1。 n(H2SO4 )= )SO2H(M )4SO2H(m 4 = 1-molg 98 g 5.24 =0.25mol。答:略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教学方法 [引言]我们在初中时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粒子,可以构成客 观存在的、具有一定质量的物质,这说明,在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粒子与物质的质量之间, 必定存在着某种联系,那么,联系他们的桥梁是什么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板书]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讲]就像长度可用来表示物体的长短,温度可表示为物体的冷热程度一样,物质的量 可用来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的多少,其符号为 n,它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四 个字缺一不可,物质的量单位是摩尔,符号 mol ,简称摩。 [投] 国际单位制(SI)的 7 个基本单位 物理量的符号 单位名称及符号 长度 l(L) 米(m) 时间 t 秒(s) 质量 m 千克(kg) 温度 T 开尔文(K) 发光强度 I(Iv) 坎德拉(cd) 电流 I 安培(A) 引 发 学 习 兴 趣,引出把微 小物质扩大倍 数形成一定数 目的集体以便 于方便生活, 方 便 科 学 研 究,方便相互 交流 学生自学,师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10 - 物质的量 n 摩尔(mol) [板书] 一、物质的量(amount of substance)的单位---摩尔(mole) 1.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 n,单位为摩尔(mol)。 [过渡]从物质的量设立的目的上看,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这个集体的组成者是粒子,这种集体有大有小,也就是集体内的粒子数目有多有少。因 此,物质的量是专门用于计算粒子数目的物理量。那么物质的是的 1 个单位即 1mol 表 示的粒子数目是多少呢?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 45 页上内容,理解物质的量在粒子数目上的大小关系 [问]1mol 粒子的数目大约是多少? (约为 6.02*1023个) [问]6.02*1023这个数值是以什么为依据得出的? (是以 0.012kg12C 中所含碳原子数为依据得出来的) [问]12C 原子特指什么结构的碳原子? (12C 指原子核内有 6 个质子和 6 个中子的碳原子) [师]大家回答得很好。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mol 任何粒子的数目是 0.012kg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 6.02*1023个 [讲]1mol 任何粒子的数目也叫阿伏加德罗常数。阿伏加德罗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因他 对 6.02*1023这个数据的测得有着很大的贡献,故用他的名字来表示 1mol 任何粒子的粒 子数,以示纪念。 化学上,我们用 NA 来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其单位 mol-1,它表示 1mol 任何粒子 的粒子数,其数值近似 6.02*1023个等于。 [板书]2、阿伏加德罗常数: 表示 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符号为 NA,单位为 mol-1,数值约为 6.02*1023 mol-1 [师]下面请同学们点击试题,看看平常计算中是如何应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 [点击试题]填空 1. 1 mol H2所含氢气分子的个数 。 2. 2 mol 氢分子含 个氢原子。 3. 1 mol SO4 2― 是 个硫酸根离子。 [讲]物质的量只限制了所含粒子个数的多少,并没限制粒子的种类,所以使用 mol 时 应注明所指粒子是哪种? [板书]3、注意:使用 mol 时,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 子等。 [点击试题] 判断正误,说明理由。 A. 1 mol 氢 生一问一答, 检验自学成果 进行化学史的 教育,培养学 生科学态度 6.02*1023个 2.408*1024 6.02*1023 A、 × 没有 指出是分子、 原子或离子 B. √ C. × 小米不 是微观粒子 1. (2 mol) 2. (3.01*1024) 引导学生自我 总结公式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11 - B. 1 molCO2 √ C. 1 mol 小米 × 小米不是微观粒子 [讲]请大家根据摩尔相关知识,进行如下计算。 [例题]根据摩尔的有关知识,进行计算。 1. 1.204×10 24 个 H,合多少 mol? (2 mol) 2. 5 mol 的 O2中有多少个氧气分子? (3.01*1024) 3. N 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是多少?(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 NA) [讲]由以上练习,我们得出粒子总个数 N、阿伏加德罗常数 NA、物质的量 n 三者之间 的关系为: [板书]4.N、NA与 n 的关系: n N N A [讲]摩尔是一个巨大数量粒子集合体,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例如可以有 0.5 mol O2,0.01 mol H2SO4等,但分子、原子等具体的粒子,只能是整数,就不能说 0.5 个或 0.01 个。下面请大家做随堂练习 3 [点击试题] 1.0.5 mol 水中含有 个水分子。 2.2 mol 水中含有 个水分子, 个氢原子。 3.1 mol H2SO4中含有 个 H2SO4分子, 个硫酸根离子。 4.1 mol HCl 溶于水,水中存在的溶质粒子是什么?它们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5.1 个水分子中有 个电子,1 mol H2O 中呢? [过]前面我们学习了物质的量,知道它是一个基本物理量,单位为摩尔,它表示含有 一定数目的粒子集体。那么,1 mol 粒子的数目是以什么为标准得出来的?其数目约为 多少? (是以 0.012 kg 12C 中所含碳原子数目为标准得来的;其数目约为 6.02×1023) [问]我们初中所学某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也是以碳-12 原子为标准得出来的,它是 怎样定义的? (以碳-12 原子的质量的 1/12 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数值,就 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师]很好!请大家推导思考题 1 [思考]假如一原子的质量为 m1,碳-12原子的质量为 mC,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A1怎样表示?请大家用代数式表示出来。 [副板]A1= CC m m m m 112 12 1 [师]大家表示的都很正确。若另一种原子的质量为 m2,则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A2 又该 怎样表示,请大家口答。 3.01*1023 1.204*1024 ; 2.408*1024 6.02*1023 ; 6.02*1023 H + 、Cl ― 各 1 mol 10; 6.02*1024 学生推导,教 师巡视并指导 教 师 引 发 思 考,学生展开 讨论,一步步 得出结论,有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12 - (A2= Cm m212 。) [问]A1 比 A2与 m1与 m2的关系是什么呢?请大家推导。 ( A1∶A2=m1∶m2) [师]很正确!这也就是说:原子的质量比=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比。 [师]下面让我们导出下列关系: 微观粒子 一个 C 原子 一个 O 原子 一个 Fe 原子 1 mol C 原子 1 mol O 原子 1 mol Fe 原子 宏观质量 0.012 kg=12 g x g y g 相对原子质量 12 16 56 [师]由刚才我们对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深入理解知道:原子的质量比=原子的相对原 子质量比。∴1 mol 任何原子的质量比,就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比。请大家根据此 结论,计算出 x 值和 y 值。 [结果]x=16 y=56 [问]1 mol 钠原子的质量是多少?1 mol 氢原子的质量呢? (1 mol 钠原子的质量是 23 g,1 mol 氢原子的质量是 1 g) [问]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1 mol 任何原子的质量,在数值上都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 [问]单位呢? ( 克!) [问]1 mol 分子的质量,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因为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构成它的原子的相对原 子质量的总和。1 mol 任何原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克,则 1 mol 任何分子的质量就应该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克) [师]很正确!那么,对于粒子中的离子来讲,又将怎样呢?请大家阅读课本 12 页最 后一段后回答。 (对于离子来说,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当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时,电子 的质量可略去不计,因此,1 mol 离子的质量在数值上就等于该离子的式量,单位为克) [师]回答得很好,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得出以下结论: [副板]1 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是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就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 子(分子、离子)质量。 [师]请大家做以下练习: [点击试题] 1 mol H2O的质量是 。 利于学生对概 念的深入理解 和推理,归纳 能力的培养 学生讨论 学生阅读, 18g 58.5g 23g 32g 23 g·mol-1 58.5 g·mol- 扩大 6.02×1023 倍 扩大 6.0×1023倍 扩大 6.02×1023倍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13 - 1 mol NaCl的质量是 。 1 mol Na+的质量是 。 1 mol S的质量是 。 [师]化学上,我们把 1 mol 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 [板书]5、摩尔质量: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为M [师]也就是说,物质的摩尔质量是该物质的质量与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板书](2)、公式:M= n m 单位 g·mol-1 [讲]依据此式,我们可以把物质的质量与构成物质的粒子集体---- 物质的量联系起来, 请大家口答下列空 [点击试题] 1.Na的摩尔质量 。 2.NaCl的摩尔质量 。 3. SO 2 4 摩尔质量 。 [师]大家在解答有关摩尔质量的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单位!下面,让我们根据摩尔质 量的为进行计算。注意解题格式。 [板书]6、有关摩尔质量的相关计算 例 1:24.5 g H2SO4 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 解:H2SO4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98,则 M(H2SO4 )=98 g·mol-1。 n(H2SO4 )= )SO2H(M )4SO2H(m 4 = 1-molg 98 g 5.24 =0.25mol。答:略 [点击试题] 1。5 mol Na2CO3 的质量是多少? [小结]从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1 mol 不同的物质中,构成它们的粒子的数目虽然 相同,但由于不同粒子的质量一般不同,故 1 mol 不同物质的质量一般也不相同,以克 为单位时,其数值就等于构成该物质的粒子的相对原子(或分子)质量。在进行有关摩 尔质量的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单位和解题格式。 1 96 g·mol-1 53 g 147g ;6;3 ; 96g ;3g 108g/mol C 课题: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二) ------气体摩尔体积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授课班级 课 时 1 教 学 目 知识 与 技能 1、知道固、液、气态物质的一些特性,初步学会运用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 与 1、从分析研究影响固体、液体、气体体积的大小主要因素过程中,培养问题的意识,调 动研究的主观欲望,体验归纳整理的过程,学习分析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14 - 的 方法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通过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和气体摩尔体积的学习,培养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善 于合作学习,共同提高,在学习中感受化学世界的美丽、奇妙和和谐。 重 点 气体摩尔体积 难 点 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气体摩尔体积 知 识 结 构 与 板 书 设 计 二、气体摩尔体积 (molar volume of gas )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 2、符号:Vm 3、定义式:Vm= n V 4、单位:国际:m3/mol 常用:L/mol 5、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摩尔体积约是 22.4L 6、阿伏加德罗定律: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教学方法 [复习]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1 mol 任何物质的粒子个数都相等, 都约为 6.02*1023 个,1 mol 任何物质的质量都是以 g 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 构成该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等)的式量。那么,1 mol 任何物质的体 积又该如何确定呢? [讲]1 mol 任何物质的质量,我们都可以用摩尔质量作桥梁把它计算出来, [副板书] [讲]若想要通过质量求体积,还需搭座什么桥呢? (还需要知道物质的密度) [问]质量、密度和体积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副板书] *密度 体积======质量 密度÷ [讲]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物质的体积与微观粒子间是否存在着一些 关系呢?也就是说体积与物质的量之间能否通过一个物理量建立起某种关系 呢?也就是说体积与物质的量之间能否通过一个物理量建立起某种联系呢? 引导学生由旧知识的再现 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15 - 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亲自动手寻找一下答案。 请同学们填写教材 P13 上科学探究 2 [投]科学探究 2、下表列出了 0℃、101 kPa(标准体积)时 O2和 H2 的密度,请计算出 1 mol O2 和 H2的体积 下表列出了 20℃时几种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请计算出 1 mol 这几种物质的体 积 [讲]请同学们根据计算结果,并参照投影上 1mol 几种物质的体积示意图, 分析物质的存在状态跟体积的关系 [投影小结] 1、1 mol 不同的固态或液态的物质、体积不同 2、在相同状态下,1 mol 气体的体积基本相同 3、同样是 1 mol 物质,气体和固体的体积相差很大。(1 mol H2O 在液态时是 18 mL,在 100 ℃气态时约为 3.06*104 mL ,相差约 1700 倍 [问]一堆排球、一堆篮球,都紧密堆积,哪一堆球所占体积更大? 如果球的数目都为一百个呢? 如果球和球之间都间隔 1 米,在操场上均匀地分布,哪一堆球所占总的体积 更大? [投影]液态水变成水蒸气的图的动画模拟。 [投影]固体 Fe、液体 H2O、气体 CO2粒子间距示意图 [投影小结] 决定物质体积大小有三个因素: ①物质所含结构微粒数多少; ②微粒间的距离(固态、液态距离小,排列紧密,气态分子间排列疏松) ③微粒本身的大小(液态时小,气态时大) [讲]在我们计算中,物质的粒子数是相同的,都是 1 mol,那么后两个因素 密度/g·L-1 1 mol 物质的体积 O2 1.429 22.4 H2 0.0899 22.4 密度/g·cm -3 质量 g 体积 cm 3 Fe 7.86 56 7.2 Al 2.70 27 10 H2O 0.998 18 18 H2SO4 1.83 98 53.6 采用数据归纳出事物规律 的科学方法,导出气体摩 尔体积的概念,培养学生 的科学归纳思维能力 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在脑海里建立理 想模型,形象地分析物质 体积决定因素,对学生进 行空间想像能力和逻辑推 理能力的训练。 学生积极思考,相互讨论, 和老师一起共同归纳出决 定物质所占体积大小的三 个因素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16 - 对体积大小有什么影响呢? [小结]对于固体和液体来说,粒子间距离非常小,主要取决于粒子本身的 大小,对于气态来说,粒子间大小相差无几,主要取决于粒子间的距离。 [讲]现在我们清楚了固、液、气态体积的决定因素。再进一步考虑,为什 么相同外界条件下,1 mol 固态、液态物质所具有的体积不同,而 1 mol 气体 物质所具有的体积却基本相同? [小结]在固态和液态中,粒子本身的大小不同决定了其体积不同,而不同 的气体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分子间的距离可看作近似相同, 同时,由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可知,粒子间距离主要受环境也就是温度 和压强的影响,因此,在谈到气体体积时必须注明外界条件。 [过]事实上,在我们学习生活乃至科研领域,用得更多的气体的体积,而 不是质量。无数实验事实证明,外界条件相同时,物质的量相同的任何气体 都含有相同的体积。这给我们研究气体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为些,我们专门 引出了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这也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二、气体摩尔体积 (molar volume of gas )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 [讲]气体摩尔体积即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 [板书] 2、符号:Vm 3、定义式:Vm= n V 4、单位:国际:m3/mol 常用:L/mol [讲]我们为了研究方便,通常将温度为 O℃,压强 101 kPa 时的状况称为 标准状态,根据大量实验事实证明,在标准状况下,1 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 都约是 22.4L [板书]5、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摩尔体积约是 22.4L [投影]注意: 1.为了研究的方便,科学上把温度为 0°C、压强为 101 kPa 规定为标准状态, 用 S·T·P 表示。 2.气体摩尔体积仅仅是针对气体而言。 3.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只与气体的分子数目有关,而与气体分子的种类 无关。 [点击试题] 判断正误 1.标况下,1 mol 任何物质的体积都约为 22.4 L。 2.1 mol 气体的体积约为 22.4 L。 温度越大,距离越大,导 致热胀冷缩 压强越大,排列越紧,距 离越大 (×,物质应是气体) (×,未指明条件标况) (√,气体体积与分子种类 无关) (×未指明气体体积是否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17 - 3.标况下,1 mol O2和 N2混合气(任意比)的体积约为 22.4 L。 4.22.4 L 气体所含分子数一定大于 11.2 L 气体所含的分子数。 5.任何条件下,气体的摩尔体积都是 22.4 L。 6.只有在标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才能是 22.4 L。 [思考]同温同压下,如果气体的体积相同则气体的物质的量是否也相同呢? 所含的分子数呢? [总结]因为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随着温度、压强的变化而改变,各种气 体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是相等的。所以,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所含的分子个数也相等。这一结论最早是由 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发现的,并被许多的科学实验所证实,成为定律, 叫阿伏加德罗定律。 [板书]6、阿伏加德罗定律: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 子。 [讲]对这一定律的理解一定要明确,适用范围为气体。 在定律中有四同:“同温”、“同压”、“同体积”、“同分子数目”, 三同就可定为一同。 [投影小结] 1、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两种气体必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2、同 T、P 下,同分子数目的两种气体体积必然相同 3、同温下,两种气体体积相同,分子数也相同,则压强必然相等。 [总结]我们首先研究了影响物质的体积的因素有多种,对于气体,相同条 件下,物质的量相同的气体含有相同的体积,为此,引入气体摩尔体积的概 念。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约为 22.4L/ mol。只要同学们掌握气 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和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涵义,很容易做气体的物质的量和体 积之间的相关计算。 在相同条件下测定) (×,只在标况下) (×,不一定) 学生思考并回答,由气体 摩尔体积概念逐渐过渡到 阿伏加德罗定律,易于学 生理解和接受。 引导学生推导出阿伏加德 罗定律的简单应用 课题: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专题复习 授课班级 课 时 教 学 知识 与技能 通过本章知识的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过程 通过知识归纳总结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引起学生对学习 方法的重视。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18 - 目 的 与方法 情感态 度价值 观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感觉,重视轻松学习的方法,感受学习的快 乐。 重 点 1、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2、巩固物质的量及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实验基本操作 难 点 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并能充分认识归纳总结知识的好处。 知 识 结 构 与 板 书 设 计 一、本章知识结构梳理 (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 2、蒸馏操作应注意的事项 3、萃取的操作方法如下 4、分液的操作方法 (二)物质的量 1、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2、气体摩尔体积 3、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二、本章专题讲座 (一) 平均摩尔质量的计算 1、平均摩尔质量(M) 2、求算方法 (1)已知混合 物的总质量(m 混)和总物质的量(n 混) M= ......2n1n .......2M*2n1M*1n n m 混 混 (2) 已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 d 混,则 M==22.4*d 混 (3)相对密度:已知同温、同压下,混合气体的密度 d 混是一种简单气体 A 的密度 dA的 D 倍,则 D 称为相对密度。 D= MA M dA d 混 (二) 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三)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CB== BM w1000 w= 1000 MC BB (四) 有关溶液稀释问题的计算 m1w1=m2w2 C1V1=C2V2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19 - (五) 不同浓度溶液混合的计算 1、体积可加合时的混合问题 公式:C== 21 2211 VV V*CV*C 2、不同浓度的两溶液混合后 w的求算 (六) 十字交叉法 1、原理: ca bc n n B A 2、适用范围:凡能满足 a nA + b nB ==c(nA+nB)关系的混合问题,均能用十字交叉法。 3、典型应用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教学方法 [引入]我们已经学习完了第一章的知识,即化学实验基本方法。那么同学们对知识的掌 握情况怎么样呢?是不是都掌握了?有没有缺漏,作业是否做对了,做的时候是否遇到什 么困难?你怎么知道你学习的情况呢?通过考试?那考试之前呢?要知道自己的学习情 况,知识掌握的情况,我们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且对自己的学习方法也要进 行归纳总结。 [讲]请同学准备两个本子:一个叫知识归纳总结本,专门用于每章节后对知识进行归纳 总结;另一个是错题本,请记录下你每天做错的题目,并用红笔注明你做错的原因,再在 后面附上正确答案。 [板书]一、本章知识结构梳理 (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 [讲述] 物质的分离是把混合物中各物质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将其彼此分开的过程, 分开后各物质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物质的提纯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物质 的过程。 [投影]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20 - [讲述] 1、 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 ①“一贴”:折叠后的滤纸放入漏斗后,用食指按住,加入少量蒸馏水润湿,使之紧贴在 漏斗内壁,赶走纸和壁之间的气泡。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略 低约 1cm),以防止未过滤的液体外溢。 ③“三接触”:漏斗颈末端与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相接触;使滤液沿烧杯内壁流下;向漏 斗中倾倒液体时,要使玻璃棒一端与滤纸三折部分轻轻接触;承接液体的烧杯嘴和玻璃棒 接触,使欲过滤的液体在玻棒的引流下流向漏斗。过滤后如果溶液仍然浑浊,应重新过滤 一遍。如果滤液对滤纸有腐蚀作用,一般可用石棉或玻璃丝代替滤纸。如果过滤是为了得 到洁净的沉淀物,则需对沉淀物进行洗涤,方法是:向过滤器里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水面 浸没沉淀物,待水滤去后,再加水洗涤,连续洗几次,直至沉淀物洗净为止。 [板书]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 [板书]2、蒸馏操作应注意的事项 [讲述]①蒸馏烧瓶中所盛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 2/3,也不能少于 1/3; ②温度计水银球部分应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方约 0.5cm 处;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为防止爆沸可在蒸馏烧瓶中加入适量碎瓷片; ⑤蒸馏烧瓶的支管和伸入接液管的冷凝管必须穿过橡皮塞,以防止馏出液混入杂质; ⑥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板书]3、萃取的操作方法如下: [讲述]①用普通漏斗把待萃取的溶液注入分液漏斗,再注入足量萃取液; ②随即振荡,使溶质充分转移到萃取剂中。振荡的方法是用右手压住上口玻璃塞,左手握 住活塞部分,反复倒转漏斗并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环上静置,待分层后进行分液; ④蒸发萃取剂即可得到纯净的溶质。为把溶质分离干净,一般需多次萃取。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21 - [板书]4、分液的操作方法: [讲]①用普通漏斗把要分离的液体注入分液漏斗内,盖好玻璃塞; ②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圈上,静置,分层; ③将玻璃塞打开,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牛口上的小孔再盖好,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以保 证漏斗里的液体能够流出; ④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放入烧杯,待下层液体流完立即关闭活塞,注意不可 使上层液体流出; ⑤从漏斗上端口倒出上层液体。 [学生讨论]化学方法提纯和分离物质的“四原则”和“三必须” [讲述](1)“四原则”是:一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二不减(不减少欲被提纯 的物质);三易分离(被提纯物与杂质容易分离);四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要复原)。 (2)“三必须”是:一除杂试剂必须过量;二过量试剂必须除尽(因为过量试剂带入新的杂 质);三除杂途径选最佳。 (二)物质的量 1、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2.摩尔(mol): 把含有 6.02 ×10 23 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 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1mol 物质中所含的“微粒数”。 把 6.02 X10 23 mol -1 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 = 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A 5.摩尔质量(M) (1)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 (2)单位:g/mol 或 g.mol -1 (3) 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 n = m/M ) [板书]2、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Vm)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 (2)单位:L/mol 或 m 3 /mol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 n=V/Vm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22 - 3.0℃ 101KPa , Vm = 22.4 L/mol [板书]3、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 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 质 B的物质的浓度。 (2)单位:mol/L , mol/m3 (3)物质的量浓度 = 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 CB = nB/V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 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 配制得溶液. (2)主要操作 a.检验是否漏水. b.配制溶液 1.计算 2.称量 3.溶解 4.冷却 5.转移 6.洗涤 7.定容 8.摇匀 9.贮存溶液. 注意事项: 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B 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 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D 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E 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 1―2cm 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 相切为止. 3.溶液稀释: C(浓溶液)·V(浓溶液) =C(稀溶液)·V(稀溶液) [板书]二、本章专题讲座 (一) 平均摩尔质量的计算 1、平均摩尔质量(M) [讲]假设混合气体为 1 mol,组成 1 mol 混和气体的每一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与其所占体 积比的乘积之和,以 g/ mol 为单位,就是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平均摩尔质量不仅 适用于气体,对固体和液体也同样适用。 [板书]2、求算方法 (1)已知混合 物的总质量(m 混)和总物质的量(n 混) M= ......nn .......M*nM*n n m 21 2211 混 混 [投影]例 1、已知空气中 N2和 O2的体积比为 4:1,求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23 - ∵ 2 1 2 1 V V n n ∴ 设 N2为 4 mol,O2为 1 mol M== 8.28 14 32*128*4 g/ mol [板书](2) 已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 d 混,则 M==22.4*d 混 (3)相对密度:已知同温、同压下,混合气体的密度 d 混是一种简单气体 A 的密度 dA的 D 倍,则 D 称为相对密度。 D= AA M M d d 混 [投影]例 2、某气体对 H2的相对密度为 14,求该气体分子量。 M=2*14=28 [板书](二) 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投影]例 3、标准状况下,2.2 g CO2的体积是多少? 解法:n(CO2)= 1- 2 2 molg 44 g 2.2 )CO( )CO( M m =0.05 mol。 因为标况下 Vm=22.4 L·mol-1。 V(CO2)=n(CO2)Vm=0.05 mol×22.4 L·mol-1=1.12 L。 答:在标准状况下 2.2 g CO2 的体积为 1.12 L。 例 4、在标准状况下,测得 1.92克某气体的体积为 672 mL。计算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法一:解:在标准状况下,该气体的密度为: ρ标= L 0.672 g 92.1 =2.86 g·L-1, 标准状况下,Vm=22.4 L·mol-1。 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M=ρ标×22.4 L·mol-1=2.86 g·L-1×22.4 L·mol-1=64 g·mol-1, 即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64。 解法二:解:标准状况下,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n= 1- 3 m molL 4.22 L 1072.6 V V =0.03 mol 摩尔质量为:M= mol 0.03 g 1.92 n m =64 g·mol-1, 即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64。 答: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64。 [讲]在进行有关物质的量之间的换算时,必须熟悉各量之间的关系,对气体进行的计算, 本题运用了 相对密度、平 均相对分子 质量、质量守 恒定律等知 识进行综合 判断。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24 - 尤其要注意外界条件,对于同一个问题,往往通过不同途径来进行解决。 [板书](三)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CB== BM w1000 w= 1000 MC BB [讲]公式在使用时,不带单位,直接带数值,结果处直接加单位。 [板书](四) 有关溶液稀释问题的计算 [讲]稀释浓溶液时,溶液的质量或体积要发生变化,但溶质的量(质量或物质的量)均不 变。为此,在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新溶液时,遵循溶质守恒 [板书] m1w1=m2w2 C1V1=C2V2 [板书](五) 不同浓度溶液混合的计算 [思考]体积何时可加合? [讲]若相互混合的溶液均为稀溶液,可看作密度均近似为 1 g/cm3,混合前后的质量比等 于其体积比,因而 V混等于各溶液的体积之和。若相互混合的溶液中有浓度较大的,或浓 溶液的稀释由于混合前后溶液的密度有较大变化造成了溶液体积的较大损失,此时 V=m/p [板书]1、体积可加合时的混合问题 公式:C== 21 2211 VV V*CV*C [板书]2、不同浓度的两溶液混合后 w的求算 [讨论] 设有同种溶质不同浓度的两份,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w1、w2,密度为ρ1、ρ2,且 w1>w2 (1) 当两者等质量混合时, w 混= 2 ww m2 mwmw 2121 (2) 当两等体积混合时, w== 21 2211 ww I、当溶液密度大于 1 时,w1>w2, ρ1>ρ2, w> 2 ww 21 II、当溶液密度小于 1时,w1>w2, ρ1<ρ2, 不给溶液密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25 - w< 2 ww 21 [小结]主要就两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一是表示溶液组成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 质的质量的相互换算,解题的关键要进行具体的假设。要么设溶液的质量为 m g,要么设 溶液的体积为 V L;二是有关溶液稀释的问题,它遵循的原则是:稀释前后溶质的量不变, 由此建立等量关系。 [板书](六) 十字交叉法 [讲]十字交叉法是巧解二元混合问题的一种常见的有效方法。若 a、b 分别表示为某二 元混合物中的两种组分 A、B 的量,C 为 a、b 的相对平均值,nA/nB为二元混合体系中 A 和 B 的组成比,则: [板书]1、原理: ca bc n n B A 2、适用范围:凡能满足 a nA + b nB ==c(nA+nB)关系的混合问题,均能用十字交叉法。 3、典型应用 [投影](1) 用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与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做十字交叉,求组分 体积比或含量或物质的量之比。 度认为可加 合 求质量分数 认为体积不 可加合 溶质的摩尔 质量大小溶 剂,溶液的密 度大于 1,一 般情况下,若 M>18,ρ1>1 课题: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一) 授课班级 课 时 教 学 目 的 知识 与 技能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过程 与 方法 1、培养学生科学抽象、概括整理、归纳总结,准确系统地掌握知识规律的方法。 情感 态度 1、通过幻灯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培养好学上进的情感。 2、创设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思考与讨论,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兴趣,并体验成功喜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26 - 价值观 悦。 重 点 初步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难 点 分类法的意义及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知 识 结 构 与 板 书 设 计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一)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交叉分类法 Na2CO3 钠盐 Na2SO4 钾盐 K2SO4 硫酸盐 K2CO3 碳酸盐 2、树状分类法 二、分散系( dispersion system)及其分类 1、分散系 (1) 分散系:将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称为分散系。 (2) 分散质和分散剂: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 (3)、分类: 常见的分散系有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等。 一般地说,溶液分散质粒子小于 1nm,浊液中离子通常大于 100nm,介于 1nm~100nm 的为胶体。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教学方法 [引入]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物质形态多样而丰富。如此之多的东西,如果不进行分类, 那对于科学研究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比如到图书馆借书,如果书目没有进行分类,要找一 本书简直是大海捞针。所以说分类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必备的手段,物质进行分类后,同 一类物质由于具有相似的性质,故更方便对比。 [投影]图书馆中陈列的图书、超市中的商品摆放。 [导入]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物质的分类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在初中的基础上来进行 研究。 [板书]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一) [引入]我们知道分类如果从不同角度入手就会有很多不同方法,例如,人类按照年龄分 可以分为老年、中年、青年、少年、儿童;按性别分分为男性和女性;按职业分为教师、 医生、工程师等等。同样的道理,化学物质从不同角度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方法。 [板书]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思考与交流]请尝试对 HCl、SO2、CaO、KOH、Na2SO4、H2SO3进行分类。 (氧化物:SO2、CaO 酸:HCl、H2SO3 碱 :KOH 盐:Na2SO4 ) 由生活实际 入手,学生 讨论图书及 商品的分类 方法,理解 物质的分类 的意义。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27 - (固体:CaO、KOH、Na2SO4 气体:HCl 、SO2 液体:H2SO3 ) [讲]在分类的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 反三;对于不同事物的了解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所以,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 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 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问]对于 Na2CO3,如果从其阳离子来看,它属于什么盐?从阴离子来看,又属于什么盐? ( 从阳离子来看,属于钠盐,从阴离子来看,属于碳酸盐。) [讲]由于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局限,所能提供的信息较少,因此,人们在 认识事物的时候往往采取多种分类方法,比如交叉分类法,就像我们刚才举的 Na2CO3的例 子。 [板书] 1.交叉分类法 Na2CO3 钠盐 Na2SO4 钾盐 K2SO4 硫酸盐 K2CO3 碳酸盐 [讲]交叉分类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那么对同类事物可以通过树状分类法进 行再分类。 [板书] 2、树状分类法 [问]如果我们再继续分类的话,还可以怎么分? (单质可以分为金属和非金属,氧化物可以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 物,酸可以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碱可以分为强碱和弱碱,盐可以分为正盐、酸 式盐和碱式盐。) (氧化物还可以分成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酸还可以分成含氧酸和无氧酸。) (碱可以分成可溶性碱和不溶性碱。) (盐可以分成含氧酸盐和无氧酸盐……) [投影] [问]很好,那我们发现树状分类法有什么优点吗? (树状分类法可以清楚地表示物质间的从属关系。)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28 - [小结]学习了分类的方法以后,大家应学会对以前和将要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及时的归纳 和整理,学会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并通过对各类物质的代表物质的研究来了解这类 物质的性质,从而提高我们化学学习的效率。 [点击试题]下列物质中:①Na2SO4 ②Ba(OH)2 ③NaHCO3 ④NaBr ⑤Fe3O4 ⑥H2O ⑦ HNO3 ⑧AgNO3 ⑨H2SO4中, 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属于碱的是 ;属于酸的是 ;属于盐的是 . [过]化学物质世界中,与生活接触最密切的是混合物,象空气、溶液、合金等等。在今 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还要接触更多的混合物。今天要与我们见面的是什么样的混合物呢? 请大家阅读课本 P25 最后一段。理解分散系的概念。 [板书] 二、分散系( dispersion system)及其分类 1、分散系 (1) 分散系:将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称为分 散系。 (2) 分散质和分散剂: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 [讲]对溶液来说,溶质是分散质,溶剂是分散剂;对悬浊液和乳浊液来说,其中的固体 小颗粒或小液滴是分散质,所用的溶剂是分散剂。 [思考与交流]按照分散剂和分散质所处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他们之间可以有几种 组合方式?并举例。 [投影]分散系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聚集状态不同分类,有 9 种类型。对比如下: 分 散 质 分 散 剂 实 例 气 气 空气 液 气 云、雾 固 气 烟灰尘 气 液 泡沫 液 液 牛奶、酒精的水溶液 固 液 糖水、油漆 气 固 泡沫塑料 液 固 珍珠(包藏着水的碳酸钙) 固 固 有色玻璃、合金 [问]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能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吗? [讲]如果分散介质是液态的,叫液态分散体系,在化学反应中此类分散体系最为常见和 重要,水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都属液态分散体系。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分散质粒子的 大小(近似其直径大小)来分类。一般地说,溶液分散质粒子小于 1nm,浊液中离子通常大 于 100nm,介于 1nm~100nm 的为胶体。在分散体系中,分散相的颗粒大小有所不同,分 散体系的性质也随之改变,溶液、胶体和浊液各具有不同的特性。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29 - [板书] (3)、分类: 常见的分散系有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等。 一般地说,溶液分散质粒子小于 1nm,浊液中离子通常大于 100nm,介于 1nm~100nm 的为 胶体。 [小结]那么不同的分散系有什么区别呢?胶体又有些什么性质呢?欲之这些问题,请等 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 课题:第二章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二) 授课班级 课 时 教 学 目 的 知识 与 技能 1、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2、能用物质的分散系的概念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 与 方法 1、重视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运用观察、实验、交流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 分类 2、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加工,通过在开放的问题情景中自由讨论、自主形成结论,形 成探究、自主、合作的科学学习方式。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 和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 自主学习的热情,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重 点 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难 点 制备胶体的实验 知 识 结 构 与 板 书 设 计 三、胶体( colloid ) 1、胶体的分类 2、胶体的制备:FeCl3+3H2O Fe(OH)3(胶体) +3HCl 四、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效应:光束通过胶体,形成光亮的“通路”的现象叫丁达尔效应。 2.布朗运动:胶体分散质粒子作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这种现象叫做布朗运动。 3.电泳: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 4.胶体的聚沉:分散质粒子相互聚集而下沉的现象,称为胶体的聚沉。 方法:加电解质溶液;加带相反电荷的胶粒。 5、胶体的应用 (1)工业除杂、除尘 (2).土壤的保肥作用 (5)豆腐的制作原理 (4)江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 (3)明矾的净水作用。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30 -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类方法,并且简单了解了分散系的相关知识, 那么我们最学见的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又是按什么分的呢? (分散质离子的直径大小。溶液:分散质直径<1 纳米 (即 10-9m) 胶体:1 纳米≤分散质直径≤100 纳米 浊液:分散质直径>100 纳米) [讲]如果将溶液、胶体、浊液这三类物质长期存放,我们会发现溶液是最稳定 的。不论存放的时间有多长,在一般情况下溶质都不会自动与溶剂分离;而浊液 很不稳定,分散质将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下来,如河水中夹带泥沙会逐渐沉降; 胶体则介于二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 [过]生活中,我们将淀粉溶解在热水中,然后加热煮沸,就熬成了汤,可以较 长时间稳定地存在;而向豆浆里加入石膏,就变成了豆腐,是什么原因呢?黄河 里的水奔腾不息,为什么泥水就不变清呢?在灯光下,有雾的夜晚,为何显得更 加明亮。今天我们重点先来研究胶体的性质。 [板书]三、胶体( colloid ) 1、胶体的分类 [投](1)、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 [讲]如:F e ( O H ) 3 胶体胶粒是由许多 F e ( O H ) 3 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 微粒,其直径在 1nm~100nm 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又如:淀粉属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个分子的直径在 1nm~100nm 范围之内,这样 的胶体叫分子胶体。 [投](2)、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 [讲]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 溶胶、 F e ( O H ) 3 溶胶、A l ( O H ) 3 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 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板书]2、胶体的制备 实验探究:胶体的制备 步骤: 1、取烧杯盛 25 mL 蒸馏水(不用自来水,是因为自来水中有电解质,会使胶体聚 沉),加热至沸腾; 2、向沸水中逐滴加入 5-6 滴 FeCl3饱和溶液(一般不用稀溶液,因稀溶液水解程度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31 - 大,可能会浑浊,且滴加速度不能过快,更不能将 FeCl3溶液加到蒸馏水中以后再 煮沸,否则会生成沉淀) 3、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观察所得红褐色液体是 F e ( O H ) 3 胶体。 [板书](1) 化学分散法: FeCl3+3H2O Fe(OH)3(胶体) +3HCl [讲]除此之外还可以用物理分散法,即类似于家里调制淀粉, [转问]胶体和溶液的外观特征相同(透明澄清),如 NaCl 溶液和淀粉溶液,那 么可用怎样的物理方法加以鉴别呢? [学生活动]一代表上台演示。 操作:将分别盛有等量硫酸铜溶液和 F e ( O H ) 3 胶体的两烧杯并排置于桌面上, 用激光教鞭从一侧(光、两烧杯在一条线上)进行照射,同时于垂直方向观察。 现象与结论:当光束通过形成一条光亮红色通路的液体为 Fe ( O H ) 3 胶 体 , 无 此现象的为硫酸铜溶液。 [讲述]当一束强光照射胶体时,在入射光垂直方向,可以看到一道光亮的通路, 这种现象早在 19 世纪由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研究发现。故称其为“丁达尔效应”。 而溶液无此现象。因此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和胶体。那么,造成胶体和溶液 这种性质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 [投影比较] [多媒体动画模拟]胶粒对光的散射作用。 [旁白]图中红色箭头(粗)代表入射光线,黄色箭头(细)代表散射光。当光 线照射到胶体粒子上时,有一部分光发生了散射作用,另一部分光透过了胶体, 无数个胶粒发生光散射,如同有无数个光源存在,我们便可发现当一束光线通过 胶体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就是丁达尔效应。 [设问]胶体除具有丁达尔效应外,还有何其他性质呢? [板书]四、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效应:光束通过胶体,形成光亮的“通路”的现象叫丁达尔效应。 [过渡]由于胶体分散质粒子比溶质粒子大得多,以致使光波传播改变了原来的 方向。尽管如此,我们的肉眼仍看不到它的存在。超显微镜可帮助我们了解胶粒 的情况。 [多媒体动画模拟]胶粒的布朗运动。 [旁白]用一黑色小球代表胶体粒子,用动画模拟胶粒的无规则运动。胶粒的运 动情况如同花粉颗粒在水里作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这种现象叫做布朗运动。 [板书]2.布朗运动:胶体分散质粒子作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这种现象叫做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P28 上的科学视野, 了解胶体的其它性 质。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32 - 布朗运动。 [设问]为什么胶粒的运动是不停的、无秩序的呢? [讲述]胶粒作布朗运动,是因胶粒受水分子来自各方面的撞击、推动,而每一 瞬间在不同方向上所受合力的大小不同,所以每一瞬间胶粒运动速率和方向都在 改变,因而形成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布朗运动使胶粒难于静止沉降,这是胶 体稳定的一个因素。相比之下,浊液却无此性质,为什么呢? [投影比较] [点击试题] 1、Fe (OH) 3 胶体中,分散质是___,作____定向或不规则)运动。 2.NaCl溶液中,Na+和 Cl―作____运动。通直流电后作___ 运动, Na+ 向___极移动,Cl―向___极移动。 [设疑]若给 F e ( O H ) 3 胶体通直流电,胶体粒子的运动会怎样呢? [播放录像]F e ( O H ) 3 胶体的电泳实验,请观察: 现象:通电后,U 型管里阴极附近的红褐色逐渐变深,阳极附近的红褐色逐渐变 浅。 [讲述]从现象可看出,阴极附近 F e ( O H ) 3 胶粒增多了,说明在电场作用下, 胶粒作了定向移动。 [设问]通电后,F e ( O H ) 3 胶粒移向阴极,说明 F e ( O H ) 3 胶粒具有什么样的电 性? [回答]Fe ( O H ) 3 胶粒带正电。 [小结]像 F e ( O H ) 3 胶体,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粒在分散剂里向电极作定向 移动的现象,叫做电泳。 [板书]3.电泳: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作定向移动的 现象,叫做电泳。 [设疑]为何胶体粒子会带电呢?胶体是否带电?Fe ( O H ) 3 胶粒为何带正电? [分析]胶体粒子小 表面积大 吸附能力强 可吸附溶液中的离子 Fe ( O H ) 3 胶粒只吸附阳离子,带正电 通电 向阴极移动 阴极区 液体颜色变深。 [投影归纳]胶体粒子小 表面积大 吸附离子 带电 通直流电 向电 极作定向移动。 [多媒体动画模拟]电泳现象。 1. 许 多 聚 集 的 Fe (OH) 3 分子 无 规则 2.无规则 定向运动 阴 阳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33 - [旁白]图中大球表示胶粒, 表示被胶粒吸附的离子的种类。胶粒因吸附 阳离子或阴离子而带电荷,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向阴极或阳极作定向移动。 [讲述]一般来说,在同一胶体中,由于胶粒吸附相同的离子因而带同种电荷, 如 F e ( O H ) 3 胶粒带正电荷。但胶体本身不带电,我们不能说 Fe ( O H ) 3 胶体带 正电。那么,哪些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哪些胶体粒子带负电荷呢? [投影归纳]一般来说: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荷。非金 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土壤的胶体粒子带负电荷。但并非所有胶粒都带电荷。 [讨论]同一胶体中胶粒带同种电荷,会产生怎样的作用力?这种作用力对胶体 的性质有何影响? [讲述]由于同种胶粒带同种电荷,它们之间相互排斥而不易聚集沉降,这就是 胶体一般稳定的主要原因。 [投影小结]胶体分散系稳定的原因:同种胶粒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不易聚 集;布朗运动能克服重力作用,胶粒不易沉积。 [过渡]方才,我们分析了胶体稳定的原因,其中胶体粒子带电是重要的因素。 那么,能否想出针对性的办法破坏胶体的稳定性,使胶粒彼此聚集长大而沉降呢? [归纳投影]1.加电解质;2.加带相反电荷的胶粒。 [演示]向盛有 F e ( O H ) 3 胶体的试管中滴入 MgSO4溶液,振荡。观察。 现象:产生浑浊。 [板书]4.胶体的聚沉:分散质粒子相互聚集而下沉的现象,称为胶体的聚沉。 方法:加电解质溶液;加带相反电荷的胶粒。 [过渡]以上我们紧紧围绕胶体粒子大小的特征,研究了胶体所具备的重要性质。 借此,可以认识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板书]5、胶体的应用 [点击试题 1]在水泥和冶金工厂常用高压电对气溶胶作用,除去大量烟尘,以 减少对空气的污染。这种做法应用的主要原理是 A.电泳 B.渗析 C.凝聚 D.丁达尔现象 [讲述]以上一例是胶体电泳性质在冶金工业中的应用。电泳原理还可用于医学 诊断(如血清纸上电泳)和电镀工业上。 [板书](1)工业除杂、除尘。 [点击试题 2]已知土壤胶粒带负电,在土壤里施用含氮量相等的下列肥料,肥 效较差的是 A.(NH4)2SO4 B. NH4HCO3 C NH4NO3 D.NH4Cl [板书](2).土壤的保肥作用 [点击试题 3]自来水厂曾用绿矾和氯水一起净水,请用离子方程式和简要文字 叙述有关的原理。 思路: 胶 粒 中和电荷 聚 集 变 大 重力作用 沉淀”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34 - 答案:2Fe2++Cl2===2Fe3++2Cl-,Fe3++3H2O Fe(OH)3+3H+,Cl2+H2O H++Cl-+HClO,HClO 起杀菌、消毒作用,Fe (OH) 3 有胶体性质, 其带正电的 Fe (OH) 3 胶粒吸附带负电的水中悬浮物、泥沙等而造成聚沉而达到 净水目的。 [板书](3)明矾的净水作用。 [点击试题 4]为什么河流入海处,易形成三角洲? [板书](4)江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 [点击试题 5]豆浆里放入盐卤或石膏,为什么可制成豆腐? [板书](5)豆腐的制作原理 [小结]胶体的应用很广,随着技术进步,其应用领域还将不断扩大。 [设问]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多少?你认为本课重点是什么? [总结]本节我们主要学习了胶体的性质,并了解了胶体性质在实际中的应用。 那么胶体性质与胶体粒子大小的关系是什么? [投影归纳] [解析 1]使用高压 电,即利用外加电场, 使气溶胶胶粒向电极 移动而聚集,从而除 去烟尘。答案:A [解析 2]土壤胶粒 带负电荷,则对含 N 的 NO 3 有排斥作用, 这样 NO 3 将不被土 壤吸附,而随水流失, 而其他肥料中的含 N 的离子全是阳离子, 易被土壤胶粒吸附, 故 NH4NO3 肥效相 对较低。 答案:C [解析 4]河水中粘 土等胶粒,遇海水中 电解质而发生凝聚作 用,逐渐沉降为三角 洲 [解析 5]盐卤或石 膏为电解质,可使豆 浆里的蛋白质胶粒凝 聚并和水等物质一起 聚沉而成凝胶(豆 腐)。 课题:第二章 第二节 离子反应(一) 授课班级 课 时 教 知识 与 1、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2、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35 - 学 目 的 技能 3、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过程 与 方法 1、通过对比实验“几组物质的导电实验”,初步学会形成概念的分析方法;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定义,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与盐的 定义。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重 点 电解质的概念 难 点 电解质的概念;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知 识 结 构 与 板 书 设 计 第二节 离子反应 Flash 演示:NaCl 的溶解和电离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ionization) 1、电离 ( ionization ) 酸、碱、盐导电的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2、、电解质( electrolyte ):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3、电离方程式: KCl == K+ + Cl― Na2SO4 == 2 Na+ +SO4 2― AgNO3 ==Ag + + NO3 ― BaCl2 == Ba 2+ + 2Cl ― NaHSO4 == Na+ + H+ +SO42 ― NaHCO3 == Na+ + HCO3 ―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教学方法 [引言]按照物质的分类,我们可以把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按照化合物种类的划分, 我们又可以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在化学反应中我们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 法,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没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做非离子反应。下面, 我们就来学习离子反应。 [板书]第二节 离子反应 [投影]据初中所学判断,下列物质中能导电吗?为什么?请大家思考。 盐酸、NaOH 溶液、NaCl 固体、石墨、蔗糖溶液、K2SO4溶液、酒精溶液、Cu,NaCl 溶液。 [讲]石墨、铜能导电,是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盐酸、NaOH 溶液、K2SO4溶 液和 NaCl 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这些自由的离子是如何产生 的呢?为什么氯化钠固体不导电,而氯化钠溶液可以?让我们一起进入微观世界,了解氯 化钠溶解的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 Flash 演示:NaCl 的溶解和电离 石墨、铜、盐 酸、NaOH 溶 液、K2SO4溶液 和 NaCl 溶液 能导电。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36 - [讲]当氯化钠固体还没有进入水溶液的时候,水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加入氯 化钠固体之后,水分子包围固体溶质并分布在固体表面。水分子的作用减弱了氯化钠晶体 中钠离子和氯离子的静电作用力,使氯化钠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这个时候吸收了一定 的热量,请大家注意温度计温度的变化,钠离子和氯离子继而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水合, 生成了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我们把这种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称 为电离。 [板书]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ionization) 1、电离 ( ionization ) [讲]把氯化钠投入水中,我们观察到的是氯化钠溶解的现象,这个现象本质上是氯化钠 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出了钠离子和氯离子并结合生成水合离子。这些自由移动的离子在 电场的作用下定向移动,就是他们能够导电的本质原因。 [过渡]现在我们不仅知道溶液里面自由移动的离子是怎么产生的,也知道了溶液导电的 原因。一个问题的解决是另一个问题的产生。 [追问]那么大家知道什么样的物质在什么条件下可以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也就是 说那些物质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导电呢? [板书]酸、碱、盐导电的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讲]很好,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他们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不仅 如此,酸、碱、盐等在熔融状态下也能电离而导电,于是我们依据这个性质把能够在水溶 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统称为电解质。 [板书]2、、电解质( electrolyte ):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 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点击试题] 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A、NaCl 溶液能导电,所以 NaCl 溶液是电解质 B、固态 NaCl 不导电,但 NaCl 是电解质 C、HCl 水溶液能导电,所以 HCl 是电解质 D、SO3溶于水能导电,所以 SO3是电解质 E、Cu 能导电,所以是电解质 F、BaSO4的水溶液不能导电,所以 BaSO4是非电解质 [投影小结]注意事项: ③ 酸、碱、盐、金属氧化物、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 培养学生的 阅读能力,让 学生通过图 片或录像或 电脑动画,从 实体中抽象 出概念。 B、C、 通过练习引 发学生讨论, 加深对概念 的理解,理解 电解质、非电 解质概念时 应注意些什 么?请结合 问题加以讨 论、分析、归 纳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37 - ①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对化合物的分类,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电解质应 是化合物(属于纯净物)。而 Cu 则是单质(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或金属), K2SO4与 NaCl 溶液都是混合物。 ② 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溶 液中离子不是它本身电离出来的,而是与水反应后生成的,因此也不是电解质。例如 CO2 能导电是因 CO2与 H2O 反应生成了 H2CO3,H2CO3能够电离而非 CO2本身电离。所以 CO2不是电 解质,是非电解质(如氨气、二氧化硫、三氧化硫)。H2CO3 H2SO3NH3. H2O 是电解质 ④ BaSO4 AgCl 难溶于水,导电性差,但由于它们的溶解度太小,测不出(或难测)其水 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他们是电解质 ⑤ 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受热熔化时本身能否发生电离是区别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理论依 据,能否导电则是实验依据。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电解质本身不一定 能导电,如 NaCl 晶体。 ⑥ 电解质包括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是水溶液还是熔融状态下均可导电, 如盐和强碱。共价化合物是只有在水溶液中能导电的物质,如 HCl [过渡]明确了什么是电解质,我们回头想想,刚才氯化钠的溶解,其根本的原因是氯化 钠在水中发生电离,由于水分子作用减弱了钠离子与氯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使 NaCl 发 生电离并形成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与水合氯离子,为了方便,仍用离子符号表示水 合离子。 [副板书]NaCl == Na + + Cl ― [讲]电解质在水中发生电离的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板书]3、电离方程式 [投影并分析] H2SO4 = 2H+ + SO4 2- HCl = H+ + Cl- HNO3 = H + + NO3 - [讲]硫酸在水中电离生成了两个氢离子和一个硫酸根离子。盐酸,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和 一个氯离子。硝酸则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和一个硝酸根离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 氢离子的化合物我们就称之为酸。从电离的角度,我们可以对酸的本质有一个新的认识。 那碱还有盐又应怎么来定义呢?大家能不能一起回答? [投影]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电离时生成的金属阳离子(或 NH4 + )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讲]非常好,现在大家动手练一下:写出以下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投影试题] 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KCl、Na2SO4、AgNO3、BaCl2、NaHSO4、NaHCO3 KCl == K + + Cl ― Na2SO4 == 2 Na + +SO4 2― AgNO3 ==Ag+ + NO3 ― BaCl2 == Ba2+ + 2Cl― NaHSO4 == Na + + H + +SO4 2― NaHCO3 == Na + + HCO3 ― [讲]这里大家要特别注意,碳酸是一种弱酸,弱酸的酸式盐如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主要 是电离出钠离子还有碳酸氢根离子;而硫酸是强酸,其酸式盐就在水中则完全电离出钠离 学生板书练 习并改正,强 化定义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38 - 子,氢离子还有硫酸根离子。 [投影小结]注意: 1、 HCO3 - 、OH - 、SO4 2- 等原子团不能拆开 2、HSO4 ― 在水溶液中拆开写,在熔融状态下不拆开写。 课题:第二章 第二节 离子反应(二) 授课班级 课 时 教 学 目 的 知识 与 技能 1、让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在学生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基础上,能够分析溶液中离子的共存问题; 3、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过程 与 方法 1、通过组织学生实验探究的方法,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掌 握溶液中离子共存问题 2、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 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获得和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体会成 功的获得知识的乐趣。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 义教育; 重 点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难 点 引导学生设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方案 知 识 结 构 与 板 书 设 计 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1.离子反应( ionic reaction ):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与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间反应的过程。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写、拆、删、查”四个步骤。 4.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①揭示反应的实质。 ②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一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反应。 5.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难溶物、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或挥发性物质(气体)。 因此,复分解反应均为离子反应。 6、注意事项: 7、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的方法 三、离子共存问题--- 复分解反应 (1)在溶液中某此离子间能互相反应生成难溶性物质时,这些离子就不能大量共存。 (2)离子间能结合生成难电离的物质时,则这些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3)离子间能结合生成挥发性物质时,则这些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教学过程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39 - 教学步骤、内容 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离子反应,请同学回忆什么是离子反应? [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是否任意两种或多种电解质溶液混 合都能够发生离子反应呢? (不是) [过]在什么的情况下,两种电解质溶液混合就能够发生离子反应呢?这就是这节 课我们要的问题------探究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板书]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1.离子反应( ionic reaction ):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演示实验 2-1] 1、CuSO4溶液中滴加 NaCl 溶液 2、CuSO4溶液中滴加 BaCl2溶液 [设问]实验 1 无明显现象,原因是什么呢? [回答]只是 CuSO4溶液电离出的 Cu 2+ 和 SO4 2― 与 NaCl 溶液电离出的 Na + Cl ― 的简单 混合 [问]实验 2 中反应说明了什么? [结论]实验 2 说明了 CuSO4溶液电离出的 SO4 2― 和 BaCl2溶液电离出的 Ba 2+ 发生了 化学反应生成了 BaSO4白色沉淀。而 CuSO4溶液电离出的 Cu 2+ 与 BaCl2电离出的 Cl ― 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在溶液中仍以 Cu 2+ 和 Cl ― 的离子形式存在。 [总结]由实验 2 可以看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电离出的离子并没有全部发生了 化学反应,而只有部分离子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其他物质。 [分析]上述实验“2”的反应本质: ②BaCl2溶液与 CuSO4溶液混合反应本质:Ba 2+ +SO 2- 4=====BaSO4↓ [小结]上述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板书]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与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间反应的过程。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写、拆、删、查”四个步骤。 [讲解]以 BaCl2 溶液与 CuSO4溶液为例来研究一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写”――根据客观事实,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例: BaCl2+CuSO4=====BaSO4↓+CuCl2 ②“拆”――将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强电解质)拆成离子形式,把难于水的 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体、单质、氧化物仍用分子形式表示。 Ba 2+ +2Cl - +Cu 2+ +SO 2- 4=====BaSO4↓+Cu 2+ +2Cl - ③“删”――对方程式两边都有的相同离子,把其中不参加反应的离子,应按数消 掉。Ba 2+ +SO 2- 4=====BaSO4↓ ④“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守恒,离子方程式两 边的系数是否为最简比。 由离子参加或生成 的反应,叫离子反 应 填写教材实验报告 先通过投影,启发 学生用“四步曲”, 完 成 Cu SO4 和 BaCl2 反应的离子 方程式,然后适当 地引导学生进行合 作交流,感悟离子 反应方程式的意义 和书写规律,感悟 形成分解反应中离 子反应条件,从而 达到培养学生严谨 求实、勇于探索的 科学态度,进而培 养学生的综合分析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40 - [小结]四步中,“写”是基础,“拆”是关键,“删”是途径,“查”是保证。 既然拆是关键,拆时应注意作出准确判断,易溶、易电离物质应拆,难溶、难电离 物质仍保留化学式。 [点击试题]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HCl+NaOH ② HCl+KOH ③ NaOH + H2SO4 ④ H2SO4+KOH [投影小结]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NaOH +HCl ==NaCl +H2O KOH +HCl ==KCl +H2O 2NaOH + H2SO4 ==Na2SO4 +2H2O 2KOH + H2SO4 ==K2SO4 +2H2O H + + OH ― ==H2O H+ + OH― ==H2O H + + OH ― ==H2O H+ + OH― ==H2O [问]通过这些离子方程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分析]反应物不同,却都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 [小结]可见离子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不一样,化学方程式仅代表某一个反 应的情况,而离子方程式不仅可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一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 类型的反应。 [板书]4.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①揭示反应的实质。 ②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一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反应。 [设问]是否所有的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都可表示为:H + +OH - =====H2O [点击试题]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Cu(OH)2+HCl ②CH3COOH+KOH ③Ba(OH)2+H2SO4 [讲述]上述三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Cu(OH)2+2H + =====Cu 2+ +2H2O (Cu(OH)2——难溶碱) CH3COOH+OH-=====CH3COO -+H2O (CH3COOH——难电离物) Ba 2+ +2OH - +2H + +SO4 2― =====BaSO4↓+2H2O [引导]通过上述比较可知,H++OH-=====H2O 这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什么样的 中和反应? [小结]H++OH-=====H2O 表示强酸+强碱生成可溶性盐+水的这一类反应的本质 [学生实验]实验 2-3 现象及离子方程式 1、向盛有 2 mL Na2SO4 溶液的试管里加 入 2 mL BaCl2 溶液 有白色沉淀 SO4 2― + Ba 2+ ==BaSO4 ↓ 2、向盛有 2 mL NaOH 稀溶液的试管里 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向试管里 慢慢滴入稀盐酸,至溶液恰好变色为止 溶液变红,又逐渐褪去 H + + OH ― ==H2O 能力和学好化学的 情感意志。 让学生根据已掌握 的相关反应,提出 设想,讨论交流得 出若干的实验方法 充分利用和开发教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41 - 3、向盛有 2 mL Na2CO3 溶液的试管里加 入 2 mL 盐酸 有气泡产生 CO3 2― +2H + ==H2O +CO2 [提问]上述离子反应发生后,溶液中各离子的数目有何变化?(总有离子的减少) [归纳]离子反应的实质就是通过反应使某些离子的数目明显减少的过程。 [讨论]哪些因素可以使离子数目明显减少? [板书]5.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生成难溶物、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或挥发性物质(气体)。因此,复分 解反应均为离子反应。 [投影总结] (1)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 酸:除硅酸外一般均可溶; 碱:除 NaOH、KOH、Ba(OH)2、NH3 H2O 溶,Ca(OH)2微溶,其余均难溶; 盐:钾、钠、铵、硝酸盐均可溶,氯化物中 AgCl,Hg2Cl2不溶。硫酸盐中 BaSO4、PbSO4、 CaSO4、Ag2SO4 (2)常见的弱酸、弱碱 弱酸:HF、CH3COOH、HClO、H2S、H2SO3、H3PO4、H2SiO3 弱碱:NH3 H2O、难溶碱 [过]在现阶段,我们就研究复分解型的离子反应。 [板书]6、注意事项: [投影总结] (1) 注意哪些物质是难溶于水的物质,哪些物质是易溶于水的,哪些物质是微溶于 水的。在写离子方程式时难溶于水的物质必须用分子式写,如 BaSO4,AgCl,CaCO3 等。 对于微溶物的处理,有以上三种情况: ①当反应物中有微溶物并且处于澄清状态时,应将微溶物写成离子形式。如在澄清 石灰水中通入适量 CO2 ,其离子方程式为:Ca2+ +2OH― +CO2 ==CaCO3 ↓+H2O ②当反应物中有微溶物,且处于悬浊液或固态时,应将微溶物写成分子式。如在石 灰乳中加入 Na2CO3 浓溶液,其离子方程式为:Ca(OH ) 2 +CO3 2― ==CaCO3 ↓+2OH― ③在生成物中有微溶物析出时,应用分子式表示。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稀硫酸,其 离子方程式为:Ca2++2OH―+2H++SO4 2―==CaSO4↓+2H2O (2)注意反应是否在溶液中进行。离子方程式只能用来表示电解质在溶液中进行 的反应,不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般不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例如,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固体之间经加热生成氨气的反应,尽管是复分解反应, 但不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形式参与反应的,就不能用离子反应表示,只能用化学反 应方程式表示:2NH4Cl+Ca(OH ) 2 == CaCl2 +2NH3↑+2H2O (3)多元强酸酸式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中拆开写;多元弱酸酸式酸根离子则不拆开 写。 材资源,让学生释 放思想,大胆猜想; 放开手脚,大胆动 手实验,发现问题 并在组内或小组间 讨论解决,增强同 学间的科学合作意 识,挖掘全体学生 的聪明才智。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42 - 例如 NaHSO4 与 NaOH 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H + +OH ― ==H2O NaHCO3与 NaOH 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HCO3 ―+OH― ==H2O+CO3 2― (4) 单质、氧化物、沉淀、气体在离子方程式一律写成化学式 [板书]7、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的方法 [投影并讲结] (1)看该反应是否能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2)看像== ↑ ↓及必要的反应条件是否正确、齐全。 (3)看表示各物质的化学式是否正确,该用离子表示的是否拆成了离子,该用分 子表示的是否写成了分子式。 (4)必须满足守恒原则(元素守恒、电荷守恒) (5)不可以局部约分。注意溶液中溶质电离出的阴离子和阳离子配数比是否正确。 某些离子方程式离子数不能任意约减,例如,H2SO4 与 B a ( O H ) 2 溶液反应的离子 方程式,应当是 Ba2++2OH― +2H+ +SO42― ==BaSO4↓+2H2O 而不能写成 Ba2++OH―==BaSO4↓+H2O [过渡]前面我们学习了离子反应及离子反应方程式,接下来我们来讨论本节最后 一个问题,有关溶液中的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板书]三、离子共存问题 [讲述]离子反应是向着离子减弱的方向进行。离子共存是指离子之间不能发生离子 反应。反之如离子间能发生反应,则离子间不能共存。 造成离子不能共存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板书]1 复分解反应 (1)在溶液中某此离子间能互相反应生成难溶性物质时,这些离子就不能大量共 存。 如 SO42 -与 Ba2+、Pb2+、Ag+; OH- 与 Cu2+、Fe3+、Mg2+、Al3+、Zn2+; Ag+与 Cl-、Br-、I-、CO32 -、SO32 -、S2-; Mg 2+ 、Ca 2+ 、Ba 2+ 与 CO3 2- 、SO3 2- 、PO4 3- ;S 2- 与 Cu 2+ 、Pb 2+ 等 (2)离子间能结合生成难电离的物质时,则这些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 H+ 与 OH- 、ClO- 、CH3COO- 、HPO42 - 、H2PO4 - 、F― 、S2― OH-与 HCO3 -、HS-、HSO3 -、H2PO4 -、HPO42 -、H+等不能大量共存。 (3)离子间能结合生成挥发性物质时,则这些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 H+与 CO3 2-.SO3 2-.S2-.HCO3 -,HSO3 -,HS- OH ― 与 NH4 + 等不能大量共存。 [小结]强酸与弱酸的阴离子和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强碱与弱碱的阳离子和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讲]注意题目是否给出附加条件,例如酸碱性,在酸性溶液中除题给离子外,还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43 - 应有大量 H + ,在碱性溶液中除题给离子外,还应有大量 OH ― ;是否给定溶液无色, 若给定无色时则应排除:Cu2+(蓝色)、Fe3+(黄棕色)、Fe2+(浅绿色)、MnO4 -(紫 色) [总结]本节学习了离子反应及其表示形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意义,还有离子 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共存问题,其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一难点,又是重要的化 学用语,能够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将为化学学习带来众多方便。希望同学们多练。 课题:第二章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一) 授课班级 课 时 教 学 目 的 知识 与 技能 1、学会用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2、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3、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就是发生了电子转移; 过程 与 方法 1、、复习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多种分类方法,并由此得出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 的 2、培养学生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理解氧化跟还原的相互依存和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重 点 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难 点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就是发生了电子转移; 知 识 结 构 与 板 书 设 计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一、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反应( oxidation reaction):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还原反应( reduction reaction):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 2、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有元素化合价变化 失电子总数=化合价升高总数==得电子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 3、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的转移(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口诀: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 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教学方法 [复习]化学反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其目的在于了解各类反应的本质。回忆 通过回忆旧知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44 - 一下,我们初中学过哪些基本反应类型?并举例说明。 [投影小结] 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 反应类型 举例 表示式 化合反应 C+O2 CO2 A+B====AB 分解反应 CaCO3 CaO+CO2↑ AB====A+B 置换反应 C+2CuO 2Cu+CO2↑ A+BC====AC+B 复分解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AB+CD====AD+CB [引]初中阶段我们学习过许多化学反应,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 质的种类的多少可以把他们分为四个基本反应类型,但是有一些反应,比如 Fe2O3 + 3CO ==2Fe +3CO2 ,经过分析,它不属于四个基本反应类型的任何一个,说明上述分类方法 不能包括所有反应,所以我们需要制定一个新的分类方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解 决一下这个问题 [板书]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过]化学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我们认识了许多化学反应,现在请你写出屏幕上几个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讨论并交流这类化学反应的分类标准。 [投影]写出下列化学反应 1、铜和氧气的反应 2、氧化铜与氢气的反应 3、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4、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 5、碳酸钙的分解反应 [问]反应 2Cu +O2==2CuO 除属化合反应外还属于什么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 [问]什么叫氧化反应? (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问]请判断下列反应中 H2 发生了什么反应?CuO+H2 ==H2O +Cu (H2 夺取了 CuO 中的氧并与氧结合生成了 H2O ,发生了氧化反应) [问]那么 CuO 发生了什么反应? (CuO 失去了氧,发生的是还原反应) [讲]在这个反应中,氧化铜失去氧变成单质铜,发生了还原反应;碳得到了氧变成了 二氧化碳,发生了氧化反应。也就是说,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这样的反 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思考与交流]请分析下列 3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无变化, 讨论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有什么关系。 识发现问题, 引 起 学 生 思 考,将学生的 注意力引入课 堂。并遵循由 旧入新、由浅 入深的课堂教 学规律。 学生板书方程 式 1 、 2Cu +O2==2CuO 化合反应 2 、 CuO+H2 ==H2O +Cu 置 换反应 3、Fe + CuSO4 =FeSO4 +Cu 置换反应 4 、 NaCl + AgNO3 ==AgCl ↓ +NaNO3 复分 解反应 5 、 CaCO3 ==CaO +CO2 分解反应 点燃 高温 点燃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45 - 1、2CuO +C===2Cu +CO2 ↑ 2、H2O +C==H2 +CO 3、CuO +H2 ===Cu +H2O (在反应 1 中,铜元素化合价降低,碳元素化合价升高;在反应 2 中,氢元素化合价 降低,碳元素化合价升高;在反应 3 中铜元素化合价降低,氢元素化合价升高,) [讲]由此可知,有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有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 原反应,氧化与还原这两个对立的过程相互依存而统一于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之中,同时 发生而且不可以分离。总的来说,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 发生了变化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一、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反应( oxidation reaction):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还原反应( reduction reaction):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 2、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有元素化合价变化 [问]请判断投影的五个反应都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1、2、3 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所以他们是氧化还原反应;4、5 反应中元 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过]为什么氧化还原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其本质原因是什么呢? [讲]以 2Na +Cl2==2NaCl 为例 [投影] [讲]2Na +Cl2==2NaCl ,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是个氧化还原反应。钠原子 最外层有一个电子,在反应中易失去一个电子,成为稳定的钠离子;而氯原子最外层有 7 个电子,反应中易得到一个电子,成为稳定的氯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静电作用 形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这个过程中电子通过失与得由钠原子转移到氯原子。 [讲]在形成离子化合物时,某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则使元素化合价升高,某元素的 原子得到电子,则此元素化合价最低。那么得失电子会使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电子由一种元素的原子转移到另一种元素的原子,带负电荷电子的移动使电路中产 生了电流,电流计指针发生了偏转,有关它的原理我们将在必修 2 中继续学习。 [问]由上述可知,形成离子化合物时,化合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Na 元素原子失电子,则化合价升高,Cl 元素原子得电子,则化合价降低。即化合 价的变化在形成离子化合物时是由于元素得失电子引起的) 通过及时到位 的练习更好的 巩固氧化还原 反应的判断依 据和应用。 在讲电子数目 时巧妙的带出 四者相等的结 果,为讲得失 电子守衡和化 合价变化分析 埋下伏笔。 通 过 对 NaCl 和 HCl 形成过 程的分析引导 学生寻找氧化 还原反应的本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46 - [板书] 失电子总数=化合价升高总数==得电子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 [讲]同样,我们再来分析 H2 +Cl2===2HCl 。在氢气和氯气反应中,由于生成物氯化 氢是共价化合物,在反应过程中,哪一种元素的原子都没有失去或完全得到电子,它们 之间只有共用电子对的偏移,且共用电子对偏离于氢原子,而偏向于氯原子,因此氢原 子由 0 价升高到+1 价被氧化,氯元素从 0 价降低到-1 价,被还原。所以,共用电子对的 偏移也可以使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板书]3、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的转移(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 得氧失氧观点 化合价升降观点 电子转移观点 氧化反应 得到氧的反应 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失去电子的反应 还原反应 失去氧的反应 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得到电子的反应 氧化还原 的关系 得氧失氧同时发 生 化合价升降同时发 生(且升降总数相 等) 得失电子同时发 生(且得失电子总 数相等) 氧化还原 反应 有氧得失的反应 有化合价升降的反 应 有电子转移的反 应 [板书]口诀: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 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 质,深入理解 “电子转移” 的意义,并向 学生渗透从结 构入手探究化 学反应这一化 学学习的重要 理想。 课题:第二章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二) 授课班级 课 时 教 学 目 的 知识 与 技能 1、掌握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间的关系,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 2、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过程 与 方法 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准确描述概念、深刻理解概念、比较辨析概 念的能力; 2、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认识的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演变,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科学的态度、探索的精神学 习化学; 2、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重 点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难 点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的应用 知 识 4、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二、氧化剂和还原剂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47 - 结 构 与 板 书 设 计 1、氧化剂和还原剂(反应物) 氧化剂:得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氧化性 还原剂:失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还原性 氧化产物:氧化后的生成物 还原产物:还原后的生成物。 氧化剂 +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2、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得失结果 (2) 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情况 3、常见的氧化剂与还原剂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教学方法 [课前小练]判断下列反应属于哪种基本反应类型?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1、2 Na +Cl2==2NaCl 2、Fe +CuSO4 ==FeSO4 +Cu 3、2 HgO ==2Hg +O2 ↑ 4、NH4NO3 ==N2O ↑+2H2O 5、CaO +H2O ==CaCO3 6、3 Fe +2O2 ==Fe3O4 7、BaCl2 +H2SO4 ==BaSO4 ↓+2HCl 8、CaCO3 ==CaO +CO2 ↑ [师]请大家根据以上的练习,总结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板书]4、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讲]置换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有些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有些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投影]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 1、2、3、4、6;非氧化 还原反应有:5、7、8; 化合反应:1、5、6;分 解反应:3、4、8;置换 反应:2;复分解反应: 7; 学生讨论后并小结 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 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48 - [点击试题]1、判断下列说法正确与否 ○1、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氯化还原反应。 ○2、没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没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氯化还原反 应。 2、判断下列反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1 、2CuO+H2=====Cu+H2O ○2 、MnO2+4HCl(浓)======MnCl2+H2O+Cl2↑ ○3 、3NO2+H2O======2HNO3+NO ○4 、2H2O2======2H2O+O2↑ ○5 、CaCO3+H2O+CO2====== Ca(HCO3)2 [过]在反应○1 中,H2――H2O 的变化实质是失去了电子,被氧化,而 CuO ---Cu 的变化实质是得到了电子,被还原。其中,H2 为 CuO 的还原提供了电 子,CuO 为 H2 的氧化接受了电子,从而使双方完成了氧化还原反应。在这里, H2 起还原作用称为还原剂,CuO 起氧化作用称为氧化剂。 [板书]二、氧化剂和还原剂 [问]1、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什么是氧化剂?什么是还原剂? 2、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本身所发生的反应是什么?所含元素的 化合价的情况如何? 3、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分别表现什么性质?起何作用? [讨论并小结]得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为氧化剂。失电子(或电子对偏离 物质)的物质为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了电子,所含元素化合 价降低,发生了还原反应;还原剂失去了电子,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了 氧化反应。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的性质;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即失电子 的性质。 1、正确 2、不正确 只有最后一个不是氯化 还原反应。其它都是 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 37 页上的内容。 △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49 - [板书]1、氧化剂和还原剂(反应物) 氧化剂:得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氧化性 还原剂:失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还原性 [讲]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具有氧化性,起氧化作用,本身被还 原后的生成物叫还原产物。还原剂失电子具有还原性,起还原作用,本身被氧 化,氧化后的生成物叫氧化产物。 [板书]氧化产物:氧化后的生成物 还原产物:还原后的生成物。 [总结]氧化还原反应中各概念间的关系为 [板书] 氧化剂 +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过]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下面我们学习如何在方程式上简单 地表示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情况。 [板书]2、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得失结果 [投影小结]步骤: 1、先标化合价,双线桥从左指向右连接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 2、线上标明电子得失数。 [点击试题]用双线桥表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1) 3 H2 + Fe2O3 === 3H2O + 2Fe (2) 2KClO3 === 2KCl + 3 O2 (3) 2H2S +SO2 == 3 S+2H2O [板书](2) 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情况 [投影小结]步骤:重点: (1)单箭号(在反应物之间); (2)箭号起点为被氧化(失电子)元素,终点为被还原(得电子)元素; (3)只标转移电子总数,不标得与失(氧化剂得电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 通过例题引出表示方 法,并通过讲解和练习 最大限度的加深学生对 此表示法的理解。 通过讲解和练习最大限 度的加深学生对此表示 法的理解。 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 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50 - 数)。 [过]下面根据我们已有的经验,总结一下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板书]3、常见的氧化剂与还原剂 [投影小结] 1、常见的氧化剂 (1) 活泼的非金属单质:O2、Cl2、Br2 (2) 含高价金属阳离子的化合物:FeCl3 (3) 含某些较高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浓 H2SO4 、HNO3、KMnO4、MnO2 2、常见的还原剂: (1) 活泼或或较活泼的金属:K、Ca、Na、Al、Mg、Zn (按金属活动性顺序, 还原性递减) (2) 含低价金属阳离子的化合物:Fe2+ (3) 某些非金属单质:C、H2 (4) 含有较低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HCl 、H2S、HI、KI [结束语]氧化还原反应是和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重 要反应。它对我们人类既有贡献又有害处,比如我们酿酒、燃料燃烧都是利用 氧还反应,但是铁生锈,易燃物自然等等也同样是氧还反应。我们在学习了化 学之后就可以充分去避免氧还反应的危害,最大限度的利用它来为人类服务。 课题: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专题复习 授课班级 课 时 教 学 目 的 知识 与 技能 1、巩固物质的分类及方法,了解胶体的主要性质; 2、进一步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3、进一步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及有关概念 过程 与方法 通过知识归纳总结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引起学生 对学习方法的重视。 情感态度 价值观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感觉,重视轻松学习的方法,感受学 习的快乐 重 点 离子方程式的本质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难 点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及有关基本概念的应用 知 识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专题复习 一、本章知识结构梳理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51 - 结 构 与 板 书 设 计 1、物质的分类 2、物质的化学变化 二、本章典型题剖析 三、本章专题讲座――-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1、守恒律: 化合价有升必有降,电子有得必有失,对于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高总数 ==降低总数==失电子总数==得电子总数 2、价态律: (1) 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既 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 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反应,元素化合价只靠近不交叉,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 还原反应。 注意: ○1 元素处于最高价,具有氧化性,但不一定氧化性最强, ○2 金属元素只有正价无负价,F、O只有负价无正价 ○3 含同一元素的不同物质,若价态相邻,则不发生氧化还原 3、强弱律 氧化剂 +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 > 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 > 还原产物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教学方法 [板书]一、本章知识结构梳理 [讲]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方法。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根 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交叉分类法 和树状分类法。 [板书]1、物质的分类 [投影](1) 以分散质粒子大小对分散系分类 投 影 主 干 知 识,让学生回 忆细节知识。 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 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52 - (2) 以 组 成为标准 对物质进 行分类 物 质 纯 净 物 单 质 金属:Na 、Mg 、Al 非金属:S、N2 、O2 化 合 物 氧 化 物 酸性氧化物:SO2、SO3、P2O5、 碱性氧化物:Na2O、CaO、Fe2O3 两性氧化物:Al2O3 不成盐氧化物:CO、NO 酸 按 酸 根 分 含氧酸:HNO3、H2SO4 无氧酸:HCl 按 电 离 出的 H+ 数分 一元酸:HCl、HNO3 二元酸:H2SO4、H2SO3 多元酸:H3PO4 碱 按 强 弱 分 强碱:NaOH、B a ( O H ) 2 弱碱:NH3·H2O 、Fe(OH) 3 按 电 离 出 OH ― 数分 一元碱:NaOH 二元碱:B a ( O H ) 2 多元碱:F e ( O H ) 3 盐 正盐:Na2CO3 酸式盐:NaHCO3 碱式盐:C u 2 ( O H ) 2 C O 3 混合物 [板书]2、物质的化学变化 根据反应物和生 成物的类别以及 化合反应:A+B==AB 分解反应:AB==A+B 分散系 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100 nm 不能透过滤纸 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呈不均一、不透明、不稳定的外观特征 溶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1 nm 能透过滤纸和半透膜 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呈均一、透明、稳定的外观特征 胶体 分散质粒子直径在 1 nm-100 nm 之间 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 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呈均一、透明、相对稳定的外观特征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53 - 化 学 反 应 反应前后物质种 类的多少 置换反应:A+ BC==AC+B 复分解反应:AB+CD==AD+CB 根 据 反 应 中 是 否 有 电 子 转移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基 本 概 念 相 互 关系 氧化剂-有氧化性-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 还原反应-还原产物 还原剂-有还原性-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 氧化反应-氧化产物 非氧化还原反应 根 据 反 应 中 是 否 有 离 子 参加 离 子 反 应 定义: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有 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离 子 方 程 式 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 式子 书 写 方 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意义: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所 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分子反应 [板书]二、本章典型题剖析 1、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向碳酸钠溶液中加盐酸:CO32-+2H+ =H2O+CO2↑ B、向稀硫酸溶液中投入铁粉:2Fe+6H+ =2Fe3++3H2↑ C、向盐酸中投入碳酸钙:CO32-+2H+ =H2O+CO2↑ D、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硫酸:H+ +OH- =H2O 2、能用离子方程式 H+ +OH- =H2O 表示的是( ) A.Ba(OH)2溶液和 H2SO4 溶液混合 B.NaOH 溶液和盐酸混合 C.Cu(OH)2和稀 H2SO4反应 D.CO2通入 NaOH 溶液中 3、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加入过量稀硫酸溶液时,有气体生成的是( ) A. Na+ 、Ag+ 、CO32-、Cl- B. K+ 、Ba2+、SO42- 、 Cl- C. Na+ 、K+ 、CO32-、Cl- D. Na+ 、K+ 、Cl-、SO42— 4、在强酸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A. Mg2+、Ca2+、HCO3 - 、CI- B. Na+ 、CO32―、Cl-、SO42- C. K+ 、Fe2+、SO42-、Br- D. Fe2+、Ca2+、Cl-、NO3 - [板书]三、本章专题讲座――-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A B C C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54 - [讲]电子守恒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物质失电子必 有物质得电子,且得电子总数等于失电子总数。或者说氧化还原反应中,有物质元素化 合价上升必有物质元素化合价降低,且化合价降低总值必等于升高总值。有关电子守恒 的规律有如下应用:○1 求某一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原子数之比,或氧化剂与还原 剂分子数之比及氧化产物瑟还原产物分子数之比。○2 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 [板书]1、守恒律:化合价有升必有降,电子有得必有失,对于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 反应,化合价升高总数==降低总数==失电子总数==得电子总数 [投影]例 1、RO3n-+ 6I― +6H+ ==R-+3I2 +3H2O 中, (1) RO3n-中 R 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n 的数值为______ (2) RO3n-中 R 元素得电子总数为________ [点击试题]24 mL浓度为 0.05 mol/L的 Na2SO3 溶液,恰好与 20 mL浓度为 0.02 mol/L 的 K2Cr2O7 溶液完全反应,则 Cr 元素在被还原的产物中的化合价是_________ [讲]化合价与氧化还原反应有着重要的关系。首先我们看一下价态与氧化性、还原性 的关系。当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 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主要呈现一种性质。物质若含有多种元素,其性质 是这些元素性质的综合体现。重要的应用是判断元素或物质氧化性是还原性的有无。另 外,价态也具有变化规律。氧化还原反应中,以元素相邻价态间的转化最容易;同种元 素不同价态之间若发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只靠近不交叉;同种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 生氧化还原反应。重要的应用是分析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 [板书]2、价态律: (1) 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 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反应,元素化合价只靠近不交叉,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 化还原反应。 注意:○1 元素处于最高价,具有氧化性,但不一定氧化性最强, ○2 金属元素只有正价无负价,F、O只有负价无正价 ○3 含同一元素的不同物质,若价态相邻,则不发生氧化还原 [投影]例 2、在 KClO3 +6HCl (浓) ==KCl +3Cl2↑+3H2O 的反应中,被氧化的氯与被还 原的氯的原子个数比为( ) A、1:6 B、6:1 C、1:5 D、5:1 [板书]3、强弱律 氧化剂 +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 > 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 > 还原产物 +5;1;6; +3 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 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55 - [投影]例 3、根据反应式:○1 2Fe3+ +2I― ==2Fe2+ +I2 ○2 Br2 +2Fe2+ ==2Br― +2Fe3+ 可判断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 A、Br― 、Fe2+ 、I― B、I―、Fe2+、Br― C、Br― 、I― 、Fe2+ D、Fe2+ 、I―、Br― 课题: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一) 授课班级 课 时 教 学 目 的 知识 与 技能 1、用实验的方法探索和认识钠的性质 2、通过实验了解活泼金属钠、铝与氧气的反应,归纳出活泼金属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的知 识,了解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培养学生习惯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身边的物 质和发生的事情 过程 与 方法 1、通过经历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的过程,了解实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初步形成 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 2、学习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研究方法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认真的学习态度和科学方法观 2、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学生团结协作能 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 点 钠的物理性质和钠的氧化 难 点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知 识 结 构 与 板 书 设 计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1、钠( sodium)的物理性质: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是热和电的良导体,质软,密度小, 熔点低。 2、钠与氧气的反应: (1) 缓慢氧化:4 Na+O2==2Na2O [探究实验 3-2]钠在空气中加热 (2) 2Na +O2 Na2O2 [科学探究]铝的性质探究 3、其它常见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2Mg+O2 2MgO 4 Al+3O2 2 Al2O3 3Fe + 2O2 Fe3O4 规律小结:一般金属+O2 金属氧化物 3Fe + 2O2 Fe3O4 金属+Cl2 最高价金属氯化物 2Fe +3Cl2 2FeCl3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56 - 金属+S 低价金属硫化物 Fe +S FeS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教学方法、手 段、师生活动 [引言]五千年前人类进入青铜时代,三千年前进入铁器时代,20 世纪铝合金成为仅次于 铁的金属材料。金属在人类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活方面起重要作用。金属和它的化合物 有着截然不同的性质,例如,铝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具有金属的通性(导电性、导热性、 延展性),高温可以燃烧,而氧化铝却耐高温,为什么呢?本章我们就来讨论它们的性质。 [板书]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讲]人类已经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中,大约 4/5 是金属元素。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活 泼,因此,地球上绝大多数金属的元素是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是 Al,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O。不同的金属的化学活动性相差很大,我们在学习金属化学 性质的时候,既要注意它们的共性,同时也要注意它们的差异性。 [思考与交流]举例说明金属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 (与非金属反应:2 Na +Cl2== 2NaCl;2Mg +O2==2MgO 与酸反应:Zn +H2SO4 == ZnSO4 +H2 ↑ 与盐反应 Fe + CuCl2 ==FeCl2 +Cu ) [思考与交流]图 3-2 是金属发生化学的一些照片,请分析这些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2Al+3CuSO4===Al2(SO4)3+3Cu 2Mg+O2=====2MgO Cu+2AgNO3===Cu(NO3)2+2Ag Mg+2HCl====MgCl2+H2↑ [思考与交流]画出 Na、Mg、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它们的原子结构有什么特点, 与金属的化学性质有什么联系 Na ,Mg Al Na 最外层有一个电子,易失去,表现还原性,常表现为+1 价, Mg 最外层有两个电子,易失去,表现还原性,常表现为+2 价, Al 最外层有三个电子,易失去,表现还原性,常表现为+3 价, [讲]今天我们就先来讨论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板书]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引言]提起钠,可能大家觉得并不陌生,因为我们天天吃的食盐就是 NaCl,但 NaCl 中 的钠是钠离子,与我们要研究的钠单质性质截然不同。 [问]下面请大家用镊子从桌上盛放钠的试剂瓶里取出一小块钠,并用滤纸吸干表面液体 由日常生活 入手,激发 学 生 求 知 欲。 培养学生的 实验观察能 力,体验钠 2 8 1+11 2 8 2+12 2 8 3+13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57 - (注意,不可用手接触),放在表面皿上,用小刀切割,请仔细观察其断面处的变化。 [师]描述你们所看到的现象。 (钠很软,刚切开时,其断面呈银白色,后逐渐变暗) [师]回答得很好,请把刚才切割的钠块用镊子放回原试剂瓶中。请大家 根据上述实验现 象并结合课文总结出钠的物理性质 [板书] 1、钠( sodium)的物理性质: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是热和电的良导体,质软,密度 小,熔点低。 [问]为什么在密封的玻璃管内的钠能保持光亮的银白色,而我们刚才切割的钠却不能呢? (玻璃管内的钠是与空气隔绝的,而刚才切割的钠却与空气充分接触,说明钠与空气中 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以致变暗。) [讲]好,事实上,是由于空气中的氧气在常温下与钠反应生成了氧化钠,从而使金属钠 失去了光泽,纯净的氧化钠是一种白色粉末。 [板书]2、钠与氧气的反应: (1) 缓慢氧化:4 Na+O2==2Na2O [讲]常温下,金属钠在空气中就会发生变化,这说明钠比铁、铝、镁等金属活泼得多。 因此,在实验室中,要把钠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以隔绝空气。那么,如果加热,钠又 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探究实验 3-2]钠在空气中加热 实验现象:可观察到钠先熔化后燃烧,燃烧时火焰呈黄色,最后留下的固体呈淡黄色。 [讲]实验时应注意,钠开始燃烧后立即撤掉酒精灯 [板书](2) 2Na +O2 Na2O2 [讲]除了金属钠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金属表面生成一层氧化物,有的氧化膜疏松, 不能保护内层金属,如铁表面的铁锈;有的氧化膜致密,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 如镁、铝表面的氧化层。所以,在点燃镁条前,常用砂纸打磨,这样点燃起来更容易些。 铝的情况如何呢? [科学探究]铝的性质探究 实验步骤:用手撕一小块铝箔,用坩埚夹住,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观察现 象,另取一小块铝箔,用砂纸打磨,除去表面的保护膜,再加热至熔化,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铝箔熔化,失去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 实验结论:在常温下,铝能与空气里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而坚固的氧化物薄膜。加 热时反应加剧,生成白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讲]铝表面的氧化膜保护了铝,即使是未打磨的铝箔,在空气中也很快生成了新的氧化 膜,构成的薄膜 Al2O3 的熔点为 2050℃,高于铝的熔点 660℃,包在铝的外面,所以熔化 了的液态铝不会滴落。 [板书]3、其它常见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的性质的研 究过程。 根据现象思 考并推理性 质,培养学 生逻辑推理 能力。 培养学生的 实验动手能 力、观察能 力、探索能 力和描述现 象的能力, 并培养学生 合作精神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58 - 2Mg+O2 2MgO 4Al+3O2 2 Al2O3 3Fe + 2O2 Fe3O4 [讲]除了能被氧气氧化外,金属还能被氯气、硫等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所氧化,生成相应 的氯化物或硫化物。 [板书]规律小结: 一般金属+O2 金属氧化物 金属+Cl2 最高价金属氯化物 金属+S 低价金属硫化物 例如:3Fe + 2O2 Fe3O4 2Fe +3Cl2 2FeCl3 Fe +S FeS [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金属钠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反应和铝箔在空气中加 热的反应情况。同时我们利用铝在空气中的化学特性,可以把铝制成日常用的铝制品。 课题: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二) 授课班级 课 时 教 学 目 的 知识 与 技能 1、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掌握铁与水蒸汽的反应原理。 过程 与 方法 1、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法,为在高一学生中开展 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打下基础。 2、注意实验现象的讨论、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通过介绍铝的冶炼,培养学生通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严格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动手实验体验化学的奥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重 点 铁的化学性质、 难 点 Fe 与水反应原理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59 - 知 识 结 构 与 板 书 设 计 二、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投影实验 3-3]钠与水反应 1、钠与水的反应:2 Na +2H2O ==2NaOH +H2 ↑ 2 Na +2H2O ==2NaOH +H2 ↑ 离子方程式:2Na +2H2O==2Na+ +2OH― +H2 ↑ 2、金属铁与水的反应:3Fe +4H2O (g) Fe3O4 +4H2 3、钠与酸和盐溶液反应 (1) 2Na +2HCl==2NaCl +H2 ↑ (2) 投入 CuSO4 溶液中:2Na+2H2O+CuSO4 ==Cu (OH) 2↓+Na2SO4+H2 ↑ 4、镁、铝与酸的反应 与非氧化性酸:Mg +2H+ ==Mg2+ +H2 ↑ 2Al+ 6H+ ==2Al3+ +3H2 ↑ 5、Fe与酸的反应 与非氧化性酸的反应 Fe +2H+ ==Fe2+ +H2 ↑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教学方法 [引入]现代社会是金属的世界,金属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从坚硬无 比的铜墙铁壁,到柔弱无骨的水银,以“不怕火炼”而为人类痴迷的贵 族金属金和铂,到见光就能放出电子以“娇柔美丽”著称于世的铷和铯, 你会感到不同的金属在性质上有天壤之别,你们想更多了解关于金属的 知识吗?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金属的世界,共同来探索它们 的化学性质。 [板书]二、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实验导入]滴水点灯 [问]为什么水能点燃酒精灯 [问]使物质燃烧需要满足哪两个条件? [讲]可能是水与某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而且该反应还放出了大量的 热。事实上,我事先在酒精灯焰心上放了一小颗金属钠。金属钠可以与 水反应并放热。 [问]从日常生活经验我们知道,像铁、铝等金属不仅常温下与水不反 应,即使加热条件也很难反应,但金属钠却能与冷水反应,解释这一实 结合多媒体开拓视野明确学习 内容,引起兴趣,激发学习热 情 观察现象并猜测原因,培养学 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发现问题 兴趣。 失 2 e- 得 2e-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60 - 验事实的唯一理由是什么呢? (可能是因为钠比其他两种金属都活泼) [讲]金属钠与水究竟是怎么反应的,下面就请同学们来亲自感受一下 该反应。 [投影实验 3-3]钠与水反应 实验步骤: 1、用镊子取一小块钠置于滤纸上,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绿豆大的 一粒,其余放回原瓶。 2、在小烧杯中加一小半水,并将切下的钠粒投入小烧杯中,观察实验现 象 3、反应结束后向烧杯中滴入 1-2 滴酚酞试剂,观察溶液的变化。 [投影]实验现象 现象 解释 浮在水面上 钠的密度比水小 熔成银白色小球 钠是银白色金属,熔点低,且反应放热 小球四处游动并发出 嘶嘶响声 生成气体推动小球游动反应剧烈且放 热 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 有碱性物质生成 [板书]1、钠与水的反应 2 Na +2H2O ==2NaOH +H2 ↑ [问]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反应 [板书] 2 Na +2H2O ==2NaOH +H2 ↑ [问]从分类的角度说说该反应分别属于什么反应? [投影]置换反应、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放热反应,Na 是还原剂, H2O 是还原剂,NaOH 是氧化产物,H2是还原产物 [板书]离子方程式:2Na +2H2O==2Na+ +2OH― +H2 ↑ [过]了解了活泼金属与水的反应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熟悉的金属铁, 根据金属活动性表,我们知道铁没有钠活泼,所以根据日常经验我们也 知道铁与冷水、热水均不反应,那如果我们再把条件创造得更好一些, 该反应是否能进行呢?例如,让高温的铁与炽热的水蒸汽接触呢?如果 可以,请大家预测这一反应可能的产物。 揭示反应的本质,培养学生逻 辑思维能力 通过回忆,指导学生掌握正确 的分类方法,进一步加强对该 反应本质的理解 根据钠与水反应的产物预测铁 与水蒸气反应的产物可能是氢 氧化铁与氢气。指导学生运用 对比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 失 2 e- 得 2e-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61 - [板书]2、金属铁与水的反应 [问]我们必须尊重实验事实,那么如何设计这一反应的装置? [引]设计反应装置的依据是什么 (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性质) [问]该反应的特点是固体与气体,需要加热且生成气体的反应,装置 类似于初中学过的哪一套实验装置? (类似于 CO 还原 CuO 的实验装置) [投影] [投影]注意事项: 1、剂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汽,使收集的氢气易点燃 2、管中石绵绒的作用是铁粉的载体,增大铁粉与水蒸汽的接触面 实验现象:加热时试管内铁粉红热,点燃气体可听到爆鸣声 [讲]教科书中介绍的是用一支试管完成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试 管底部塞有一团潮湿的棉花,在湿棉花左边放有铁粉,蒸发皿中放肥皂 水(或在水中加几滴洗涤剂)。整套装置试管口应低于试管底。铁粉与湿 棉花的距离可近一些,加热时用一盏酒精灯先后加热两处。反应产生的 气体导入到肥皂水中吹成氢气泡,再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可发出爆鸣 声。这一实验所用的时间短且很安全。 [投影]演示该实验要注意: 求知欲。 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培养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所 学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分析装置中每一部分的作用,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生评价实验装置的优缺点。 培养学生尊重实验结果,实事 求是的精神。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62 - (1)铁粉不需要与石棉绒混合,因改用酒精灯加热,温度比用喷灯加热 时低。 (2)酒精灯应先在放湿棉花的位置上加热一会儿,待试管底部温度略高, 且有部分水形成蒸气时,再将酒精灯移至放铁粉的位置加热,可防止发 生倒吸现象。 (3)加热一会儿后再将导管插入到肥皂水中,最初插入时吹起的是空气 泡。肥皂水不宜太稀,否则吹起的氢气泡太小,点燃时难以有较大的爆 鸣声 (4)实验结束时,应先从肥皂水中撤出导管,再移去燃着的酒精灯。 现象:加热时试管内铁粉红热,点燃肥皂泡可听到爆鸣声。 [板书]3Fe +4H2O (g) Fe3O4 +4H2 [讲]一天,英国一家炼铁厂的熔铁炉底部产生了裂缝,顿时炽热的铁 水从裂口夺路而出。当温度高达摄氏一千多度的铁水碰上炉旁一条水沟 里的不时,刹那间,“轰”的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整个车间被掀掉了 [问]水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相当于 TNT 炸药的威力呢? (这是因为高温下发生了上述反应,当摄氏一千多度的铁水流入水沟 时,在极短的时间内产生了大量易燃易爆气体,并且被铁水的高温点燃, 所以轻而易举地把巨大的生产车间给炸掉了 [问]在生产实践中,高温操作铁水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所以钢铁厂里的铁水包,在注入炽热的铁水与钢水之前,必须进行 充分的干燥处理,不让包中留下水,以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 [讲]以上介绍了两种不同的金属与水的反应,从条件和产物都不相同, 最本质的原因还是金属的活动性不同。其实,我们也可以根据金属与水、 酸反应的情况来推测金属的活动性。 [问]金属 Al ,它能与沸水反应生成对应的氢氧化物和氢气,请估计 它的活动性范围。 (Al 的活动性介于金属钠和铁之间,因为其反应条件的苛刻程度介 于这两种金属之间) [讲]Na 与 H2O 和酸反应的实质都是与 H+ 反应,而酸电离出的 H+ 比水电离出的 H+ 要大得多,故先与酸反应,现象与水反应相似,但更剧 烈,而且只有 Na 过量时,Na 才与原酸中的 H2O 反应。 [板书]3、钠与酸和盐溶液反应 (1) 2Na +2HCl==2NaCl +H2 ↑ (2) 投入 CuSO4 溶液中: 2Na +2H2O +CuSO4 ==Cu (OH) 2 ↓+Na2SO4 +H2 ↑ [讲]镁、铝、铁按照金属活动性顺序,产生 H2 的能力逐渐减弱。 聆听、领悟、对该反应进一步 形成正确的认识,树立化学反 应与生产、生活的联系观。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运用规 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会总结,将知识和方法及时 总结成规律,便于识记和今后 的学习。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63 - [板书]4、镁、铝与酸的反应 与非氧化性酸:Mg +2H+ ==Mg2+ +H2 ↑ 2Al+ 6H+ ==2Al3+ +3H2 ↑ [讲]与氧化性酸:Mg 与浓 H2SO4、HNO3 反应不产生 H2 Al 在冷的浓 H2SO4 或冷的浓 HNO3中,表面会钝化,生成坚固的氧化膜, 因此可用铝制容器装运浓 H2SO4 [讲]同样,铁也可以与非氧化性酸的反应,请写出 Fe 与稀盐酸、稀 硫酸反应方程式 [板书]5、Fe 与酸的反应 与非氧化性酸的反应 Fe +2H+ ==Fe2+ +H2 ↑ [讲]Fe 在常温下可遇浓 H2SO4、浓 HNO3 会发生钝化,即在 Fe 表面 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膜,阻止内部的金属进一步氧化。但加热条件下,可 反应,生成 Fe3+ [总结]在这节课中,我们利用实验探究的方法了解到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与水的反应,又用对比的方法了解到不同活动性的金属与同一 种物质反应的条件、现象和产物的差异。实验法和对比法这两种方法也 将成为我们今后学习其他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 [自我评价] 往烧杯内注入煤油和水各 100 mL ,静置后将一小块钠投入烧杯内, 发生的现象是( ) A、钠沉到液柱 1/2 处,钠块下部有许多气泡,附有气泡的钠块徐徐 上升到液体上部,一会儿又沉到液柱 1/2 处,如此反复多次,最后消失。 B、钠块一直沉到烧杯底部,并停留在杯底,放出气泡,最后消失 C、钠块浮在液柱表面上,很快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小球四处游动, 最后消失 D、钠块沉到液柱 1/2 处,很快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小球在液柱 1/2 处沿水平方向迅速游来游去,最后消失 A (1) 金属 Na 表面变暗 4Na +O2 ==2 Na2O (2) 过一段时间后又逐渐变潮 Na2O+H2O ==2NaOH (3) 再过一段时间,又转为白 色 固 体 2 NaOH+CO2 ==Na2CO3 +H2O Na2CO3+10H2O =Na2CO3·10H2O (4) 又过一段时间后,白色固 体 变 成 白 色 粉 末 Na2CO3 · 10H2O == Na2CO3 +10H2O 课题: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三) 授课班级 课 时 教 学 目 知识 与 技能 1、了解铝与碱溶液的反应原理 2、了解两性氢氧化物及氧化物 3、掌握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计算方法和格式 过程 与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加深对基本的理解和对化学反应规律的认识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64 - 的 方法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重 点 铝和强碱的反应 难 点 计算中的解题技巧 知 识 结 构 与 板 书 设 计 三、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投影实验 3-4]铝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2 Al +2NaOH +2H2O ==2NaAlO2 +3H2 ↑ 2Al +6 NaOH+6H2O ==2NaAlO2 +3H2↑+4H2O 四、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1、计算原理: 2Na + 2H2O = 2NaOH + H2↑ 化学计量数之比 2 : 2 : 2 : 1 扩大 NA倍 2×NA: 2×NA : 2×NA : NA 物质的量之比 2mol : 2mol : 2mol : 1mol 相对质量之比 2×23 : 2×18 : 2×40 : 2 标况下体积 22.4L 2、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组成各物质的粒子数之比,也等于各物质的 物质的量之比。 例 1、把 6.5 g Zn 放入足量盐酸中,锌完全反应,计算:(1) 6.5g Zn 的物质的量(2) 参加反应 的 HCl 的物质的量(3) 生成 H2 的体积(标准状况) 解:(1)n(Zn)=m/M=6.5g/65g.mol-1=0.1mol Zn + 2HCl = ZnCl2 + H2↑ 1mol 2mol 22.4L 0.1mol n(HCl) V(H2 ) (2)n(HCl)=0.1mol×2=0.2mol (3)V(H2 )=0.1×22.4L=2.24L 例 2、将 0.65g 锌加到 50 mL 1 mol /L盐酸中,计算:(1) 标准状况下,生成 H2 的体积(2) 若 反应完成后,溶液体积仍为 50 mL,这时溶液中的 Zn2+和 H+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解:n(Zn)==0.65/65==0.01 mol n(HCl)==0.05*1==0.05 mol ∵ Zn +2HCl ==ZnCl2 +H2 ↑ ∴ HCl 过量 ∴ 设生成 H2 x mol , ZnCl2 y mol , HCl z mol Zn +2HCl ==ZnCl2 +H2 ↑ 得 6 e- 失 6e-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65 - 1 2 1 1 0.01 z y x ∴x==0.01 mol y==0.01 mol z==0.02 mol (1) 标准状况下生成 H2 体积 V(H2)==0.04*22.4==0.224L (2) c(Zn2+)== 05.0 01.0 V n ==0.2 mol/L n(H+)==n(HCl)—z==0.05—0.02==0.03 mol c (H+)== 05.0 03.0 V n ==0.6 mol/L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过]能与酸反应是活泼和较活泼金属的通性,但有些金属例如铝还有特殊的性质,是什么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铝的特性。 [板书]三、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投影实验 3-4]铝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实验步骤:在 2 支试管里分别加入 5 mL 盐酸和 5 mL NaOH 溶液,再分别放入一小段铝片。 过一段时间后,将点燃的木条分别放在 2 支试管口,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铝分别放入盐酸、NaOH 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将点燃的木条放在试管口,可观察到 蓝色火焰。 [讲]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到,铝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 NaOH 溶液反应,反应可放出一 种可燃性的气体---氢气。 [板书]2 Al +2NaOH +2H2O ==2NaAlO2 +3H2 ↑ [讲]Al 只能与强碱(NaOH 、KOH)反应,不与弱碱(NH3·H2O)反应。Al 与碱溶液反应, 其实质是 Al 被氧化,溶液中的 H+ 被还原,Al 与 H2O 反应生成 H2 ,同时又生成难溶液的 Al(OH ) 3 覆盖在 Al 表面,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所以,Al 在常温下或加热条件下很难与 H2O 反应,而在碱性溶液中,Al(OH ) 3 +OH― ==AlO2 ― +2H2O ,从而使 Al 与 H2O 的反应不断 进行。请标出电子转移 [板书] 2Al +6 NaOH+6H2O ==2NaAlO2 +3H2↑+4H2O [点击试题]剩余的饭菜能否长时间保存在铝锅中?为什么? [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我们在初中就已经很熟悉知道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 质量之间符合一定的关系呢?能不能把物质的量也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呢?这就是我们 下面所要学习的内容。 不能,因 为 酸 、 碱、盐均 失 6e- 得 6 e-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66 - [板书]四、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讲]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等粒子组成的,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也是这些粒 子按一定数目进行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明确地表示出化学反应中这些粒子间的数目关系,这些 粒子间的数目关系,又叫做化学计算数的关系。 [板书]1、计算原理: • 2Na + 2H2O = 2NaOH + H2↑ 化学计量数之比 2 : 2 : 2 : 1 扩大 NA倍 2×NA: 2×NA : 2×NA : NA 物质的量之比 2mol : 2mol : 2mol : 1mol 相对质量之比 2×23 : 2×18 : 2×40 : 2 标况下体积 22.4L [讲]由以上的分析可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算数之比等于组成各物质的粒子数之 比。因而也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在计算时,应用的比例项必须性质相同,即上下单位 统一。一般,所用的项与题给条件相同。 [板书]2、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组成各物质的粒子数之比,也等于 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讲]有了上述结论,我们即可根据化学方程式对有物质的物质的量进行定量计算。 [投影]进行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须按以下步骤进行: 1、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2、找出相关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3、对应计量数,找出相关物质的物质的量 4、进行计算。 [过]下面我们就在掌握上述各物理量间关系的基础上,来系统、全面地学习物质的量应用于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板书]例 1、把 6.5 g Zn 放入足量盐酸中,锌完全反应,计算: (1) 6.5g Zn 的物质的量 (2) 参加反应的 HCl 的物质的量 (3) 生成 H2 的体积(标准状况) 解:(1)n(Zn)=m/M=6.5g/65g.mol-1=0.1mol Zn + 2HCl = ZnCl2 + H2↑ 1mol 2mol 22.4L 0.1mol n(HCl) V(H2 ) (2)n(HCl)=0.1mol×2=0.2mol (3)V(H2 )=0.1×22.4L=2.24L [讲]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间是按化学方程式所确定的质量比或物质的量比进行反应的。如 果某一反应中两种反应物的量都已给出。此时存在两种可能,一种是两种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 能 腐 蚀 Al 制品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67 - 二是两种反应物不是恰好完全反应。而是一种反应物过量,这时就首先确定哪种反应物的量是 过量的,然而根据不足量的物质,即完全反应的物质的量进行有关计算。下面我们按以上思路 来解答。 [板书]例 2、将 0.65g 锌加到 50 mL 1 mol /L盐酸中,计算: (1) 标准状况下,生成 H2 的体积 (2) 若反应完成后,溶液体积仍为 50 mL,这时溶液中的 Zn2+和 H+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解:n(Zn)==0.65/65==0.01 mol n(HCl)==0.05*1==0.05 mol ∵ Zn +2HCl ==ZnCl2 +H2 ↑ ∴ HCl 过量 ∴ 设生成 H2 x mol , ZnCl2 y mol , HCl z mol Zn +2HCl ==ZnCl2 +H2 ↑ 1 2 1 1 0.01 z y x ∴x==0.01 mol y==0.01 mol z==0.02 mol (1) 标准状况下生成 H2 体积 V(H2)==0.04*22.4==0.224L (2) c(Zn2+)== 05.0 01.0 V n ==0.2 mol/L n(H+)==n(HCl)—z==0.05—0.02==0.03 mol c (H+)== 05.0 03.0 V n ==0.6 mol/L [总结]综合以上计算,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时,须注意以下几点: 1、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算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这是进行各项计算的 最根本依据。 2、计算时要注意物质的量与其他各物理量(如质量、气体体积、浓度等)之间的关系。 3、存在过量问题时,要根据不过量的物理量来进行计算。 课题:第三章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一) 授课班级 课 时 教 学 知识 与 技能 1、掌握 Na2O2和 Na2O、Na2CO3和 NaHCO3 的共性和差异性 2、掌握检验金属离子的实验方法------试剂法和焰色反应 过程 1、利用“结构决定性质”的思维理念,采用对比的方法,学会从同类化合物找出性质的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68 - 目 的 与 方法 差异性、相似性,形成规律性的知识的方法,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帮助学生主动构成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 重 点 Na2O2 和 Na2O、Na2CO3 和 NaHCO3性质的差异性 难 点 Na2CO3、NaHCO3 溶液反应现象的差异 知 识 结 构 与 板 书 设 计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一、钠的重要化合物 1、Na2O与 Na2O2 (1) 与水反应: Na2O+H2O ==2NaOH 2 Na2O2+2H2O==4 NaOH +O2↑ 2 Na2O2+2H2O==4 NaOH +O2↑ Na2O2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2) 与 CO2 反应: 2 Na2O2+2CO2 ==2 Na2CO3 +O2 Na2O +CO2==Na2CO3 2、Na2CO3与 NaHCO3 [科学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1)与盐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 +H2O+CO2↑(慢) CO32 ― +2H+ ==H2O +CO2 ↑ NaHCO3+HCl==NaCl+H2O+CO2 ↑(快) HCO3 ―+H+==H2O+CO2 ↑ (2) 与 BaCl2 溶液反应: Ba2+ +CO32 ―==BaCO3 ↓ [科学探究]Na2CO3和 NaHCO3的热稳定性 (3) 热稳定性: Na2CO3 稳定 NaHCO3受热易分解 得 2e- 失 2e- 失 2e- 得 2e-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69 - 2NaHCO3 Na2CO3 +H2O +CO2 ↑ (4) 制取 Na2CO3 的方法------侯氏制碱法 3、焰色反应 (1)定义: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发出特殊的颜色,在化学上称为焰 色反应。 (2)操作:洗――烧――蘸――烧 钠盐:黄色 钾盐:透过蓝色的钴玻璃呈紫色。 (3)用途 ○1 离子检验 ○2 焰色材料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教学方法 [回顾]1、初中时学过的 NaOH 有哪些性质? 2、Na 与 H2O 反应的实验现象及原因? 3、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Na 在不同条件下与 O2 反应的现象和产物差异。 [导入]Na2O 与 Na2O2 以及我们初中接触过的 NaOH、NaCl、Na2CO3、NaHCO3 都是 Na 的重要化合物,今天我们就来系统地学习一下 [板书]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一、钠的重要化合物 1、Na2O与 Na2O2 [讲]Na2O 与 Na2O2 都是 Na 的氧化物,都只含有 Na 和 O 两种元素,那么,它们的化 学性质是否相同?让我们一起动手做实验来探究一下。 [演示实验 3-5]Na2O2 与水反应 实验步骤:把水滴入盛有少量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 检验生成的气体。 实验现象:反应生成的气体能使木条复燃。 实验结论:Na2O2 与 H2O 反应放热,生成物助燃 [板书](1) 与水反应: Na2O+H2O ==2NaOH 2 Na2O2+2H2O==4 NaOH +O2↑ [师]请同学们动手写方程式,并判断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若是,请标出电子得失, 判断氧化剂与还原剂 [板书] 2 Na2O2+2H2O==4 NaOH +O2↑ NaOH 俗称是 烧碱、火碱、 苛性钠、白色 固体,有强吸 水性,易潮解, 可 用 做 干 燥 剂。是强碱, 具 有 碱 的 通 性,密封保存, 用橡皮塞,不 用玻璃塞。 失 2e- 得 2e-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70 - Na2O2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讲]碱性氧化物是与 H2O 化合生成碱,由此可知,Na2O 是碱性氧化物,Na2O2 是过 氧化物。 [演示实验]分别装入 Na2O 和 Na2O2 的试管中滴入适量的水,充分反应后,滴入 2 滴 酚酞试剂。 实验现象:Na2O 加入水无明显现象,滴酚酞变红 Na2O2 加入水,剧烈反应,有汽泡变出,溶液变红后褪色 [讲]由此可知,Na2O2是强氧化剂,有漂白性。 [过]我们刚做了与水的实验,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与 CO2 的反应。 [板书](2) 与 CO2 反应: 2 Na2O2+2CO2 ==2 Na2CO3 +O2 Na2O +CO2==Na2CO3 [讲]人进行呼吸时,需要呼出 CO2 ,吸进 O2,而 CO2 与 Na2O2 正好可以反应生成 O2,以保证人体正常呼吸。Na2O2 可用做呼吸面具和潜水艇里的供氧剂。请大家根据 Na2O 和 Na2O2 的性质填写表格 [投影总结]Na2O和 Na2O2 的性质比较 名称 氧化钠 过氧化钠 化学式 Na2O Na2O2 色态 白色固体 淡黄色固体 与 H2O 反应 Na2O+H2O ==2NaOH 2Na2O2+2H2O=4NaOH+O2↑ 与 CO2 反应 Na2O+CO2 ==Na2CO3 2Na2O2 +2CO2 ==2Na2CO3+O2 类别 碱性氧化物 过氧化物 生成条件 Na 在空气中缓慢氧化 Na 在空气中燃烧 稳定性 不稳定 2Na2O+O2 2Na2O2 相对稳定 用途 供氧剂、强氧化剂、漂白剂 [讨论]Na、Na2O、Na2O2 、NaOH 在空气中放置一段就会变质,最后产物是什么? (Na2CO3 ) [讲]Na2CO3 往往含有结晶水,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苏打,它还有一个分子量比 它小的弟弟------小苏打,它们的性质既相似又不同,下面我们就学习它们的性质 [板书]2、Na2CO3与 NaHCO3 [问]Na2CO3 与 Na2CO3·10H2O 是否为同一物质? 学生活动:观 察 所 展 示 的 Na2CO3 和 NaHCO3 的颜 色、状态,并 失 2e- 得 2e-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71 - (不是) [科学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1) 在 2 支试管里分别加入少量 Na2CO3 和 NaHCO3 (各约 1 克) ○1 观察二者外观上的细小差别,分别滴入几滴水,振荡试管,观察现象,用手摸一摸试 管底部,有什么感觉? ○2 继续向试管内加入 10 mL 水,用力振荡,有什么现象? ○3 向试管内滴入 1-2 滴酚酞溶液,各有什么现象? ○4 在下表中记录实验现象并得出初步结论 步骤 Na2CO3 NaHCO3 ○1 白色粉末,加 H2O 结块成 晶体,放热 细小白色粉末,加 H2O,部分 溶解,没有明显放热感觉 ○2 振荡长时间后可溶解 仍有固体残余 ○3 溶液变红 微红 初步结论 加水变成含结晶水的晶体 部分溶解,碱性比 Na2CO3弱 [讲]Na2CO3 与 Na2CO3·10H2O 是两种不同的纯净物,Na2CO3·10H2O 在空气中易被风化 而变成粉末 [问]根据初中所学的知识回答,检验某一物质是否含有碳酸根(CO3 2― ),用什么方法? (加 HCl,看是否有气体生成,将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有沉淀产 生) [讲]如此看来,在 Na2CO3中滴加稀盐酸,必定有气体生成,那么在 NaHCO3 中滴加稀盐 酸,现象又如何呢?是否和 Na2CO3 与 HCl 的反应一样吗?让我们通过实验来得出结论。 [板书](1)与盐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 +H2O+CO2↑(慢) CO32 ― +2H+ ==H2O +CO2 ↑ NaHCO3+HCl==NaCl+H2O+CO2 ↑(快) HCO3 ―+H+==H2O+CO2 ↑ [讲]慢的原因是因为先生成 HCO3 ― ,再进一步反应生成 H2O 和 CO2 [问]那么,滴加 HCl 产生无色无味气体的物质中是否一定有 CO32― ? (不一定,还可能含有 HCO3 ― ) [问]怎样来区别 Na2CO3 与 NaHCO3呢?让我们来做实验研究一下, [演示实验] 实验步骤:分别向装有 Na2CO3 和 NaHCO3 的溶液中分别加入 BaCl2 溶液 实验现象:Na2CO3 有白色沉淀;NaHCO3 没有现象 [板书](2) 与 BaCl2 溶液反应: Ba2+ +CO32 ―==BaCO3 ↓ [讲]碳酸盐的正盐除了 K+、Na+、NH4 +外都不溶于水,而酸式盐却都溶于水,因此, 通过自学教材 了 解 它 的 俗 名,溶解性, 物理性质。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72 - 鉴别 Na2CO3 和 NaHCO3 溶液,我们常用 BaCl2 或 CaCl2 做试剂来鉴别。 [过]Na2CO3 与 NaHCO3 的另一个不同点是热稳定性不同。 [科学探究]Na2CO3和 NaHCO3的热稳定性 现象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结论 Na2CO3 石灰水无变化 ----------- 受热不分解 NaHCO3 石灰不变浑浊 2NaHCO3 Na2CO3 +H2O+CO2 ↑ 易分解 [板书](3) 热稳定性: Na2CO3 稳定,NaHCO3受热易分解 2NaHCO3 Na2CO3 +H2O +CO2 ↑ [讲]正盐比酸式盐稳定。 [问]根据 Na2CO3与 NaHCO3 各自不同的性质,二者有什么用途? [投影总结]Na2CO3 和 NaHCO3 性质比较 物质 碳酸钠 碳酸氢钠 化学式 Na2CO3 NaHCO3 俗名 纯碱、苏打 小苏打 色态 白色粉末(Na2CO3·10H2O 为晶体) 白色晶体 溶解性 易溶于水 溶解度相对小 与 H+ 反应 慢,CO32― +2H+ ==H2O +CO2 ↑ 快,HCO3 ―+H+==H2O+CO2 ↑ 与可溶性 钡、钙盐 Ba2+ +CO32―==BaCO3 ↓ Ca2++CO32―==CaCO3 ↓ 不反应 热稳定性 稳定,受热,难分解, Na2CO3 ·10H2O 易风化 不 稳 定 , 2NaHCO3 Na2CO3 +H2O+CO2 ↑ 用途 玻璃,制皂,造纸,纺织 发酵粉,制药 [思考 1]Na2CO3和 NaHCO3混合时的提纯方法? [投影总结] ○1 Na2CO3粉末中混有 NaHCO3,用加热法 2NaHCO3 Na2CO3 +H2O+CO2 ↑ ○2 Na2CO3溶液中混有 NaHCO3,滴加适量 NaOH NaHCO3+NaOH==Na2CO3+H2O ○3 NaHCO3 溶液中混有 Na2CO3 通入过量 CO2 学生活动:自 学教材相关内 容,并总结、 归纳并整理表 格。 由实际生活引 发疑问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73 - Na2CO3+CO2+H2O==2NaHCO3 [思考 2]Na2CO3 与 HCl 反应时加入的顺序不同,现象如何? [投影总结] ○1 在盐酸中逐滴加入 Na2CO3 溶液,立即产生气泡 2H+ +CO32― ==H2O +CO2 ↑ ○2 在 Na2CO3 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时,滴加一定量后才产生气泡 CO32― +H+==HCO3 ― HCO3 ―+H+==H2O +CO2 ↑ [思考 3]如何鉴别 Na2CO3 与 NaHCO3 [投影总结] ○1 利用热稳定性不同 ○2 与酸反应速率不同 ○3 阴离子不同,分别加 CaCl2 和 BaCl2 溶液 [讲]Na2CO3用途非常广泛,是工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料,之前一直被西方世界的“索 尔维制碱法”垄断。1926 年,侯德榜针对氨碱法的不足,研究成功了联合制碱法------侯 氏制碱法 [板书](4) 制取 Na2CO3 的方法------侯氏制碱法 [投影]侯氏制碱法的过程 ○1 向饱和食盐水中依次通入足量的 NH3、CO2 NH3 +H2O+CO2==NH4HCO3 依据 NaHCO3 溶解度小,会从溶液中析出 NaCl+NH4HCO3==NaHCO3 ↓+NH4Cl ∴ NaCl+NH3+H2O+CO2==NaHCO3↓+NH4Cl 将 NaHCO3 晶体滤出,NH4Cl 可作氮肥 ○2 2NaHCO3 Na2CO3 +H2O+CO2 ↑ [过]根据之前的学习知道,K、Na 的化学性质非常相似,初中学习物质的溶解性我们 知道,Na+、K+盐全溶,用离子反应是不可能把 Na+、K+鉴别出来,怎样鉴别钠盐和钾盐 呢? 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平时我们炒菜时,如果不小心把汤洒在炉火上,火焰会变成黄 色,酒精燃烧的火焰本身是淡蓝色,使我们使用酒精灯时发现酒精灯的火焰实际上也是黄 色的这是为什么? (可能存在一些物质改变了火焰的颜色) [讲]这种假设合不合理吗?我们用实验来验证。同学们认真观察实验时,火焰颜色的变 化。 [演示实验]NaCl、NaOH、Na2SO4 的焰色反应 (有钠的化合物在灼烧时火焰都是黄色的) 学生活动,自 学,分析,并 总结焰色反应 的操作。 增强学生的动 手能力,加强 课堂互动 黄色 紫色 学生活动,总 结归纳焰色反 应用途 CommandButto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74 - [演示实验]K2CO3、CuSO4、BaCl2、CaCl2的焰色反应 实验现象:K2CO3-黄紫色 CuSO4-绿色 BaCl2-黄绿色 CaCl2-砖红色 [讲]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出的特殊的,这在化学上叫做焰 色反应。 [板书]3、焰色反应 (1)定义: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发出特殊的颜色,在化学上称 为焰色反应。 [讲]要注意的是,焰色反应不是化学反应是物理变化,检验的是元素的性质,主要用来 检验金属元素。 [问]那么,应如何操作焰色反应的实验呢? [板书](2)操作:洗――烧――蘸――烧 [投影总结] ○1 洗---用稀盐酸洗铂丝。(用稀盐酸将其表面的氧化物反应掉,生成的氯化物灼烧时易汽 化而挥发,以除去干扰焰色反应的杂质,不能用稀 H2SO4 洗,因生成的硫酸盐沸点高) ○2 烧---用盐酸洗涤过的铂丝在火焰上烧到与原来颜色相同为止。(除去杂质) ○3 蘸---用灼烧合格的 Pt 丝蘸取被灼烧的物质 ○4 烧---将沾在铂丝的物质在火焰上灼烧,并观察其现象。 [讲]值得注意的是,选用火焰颜色较浅的煤气灯和酒精灯;金属丝本身在火焰上燃烧应 无颜色,同时熔点要高,不易被氧化,用 Pt 丝效果较好,也可用 Fe、Ni、W 来代替。 [师]下面,请两们同学分别来做 NaCl、KCl 的焰色反应实验,请同学们注意观察他们 的操作是否正确?注意观察火焰颜色。 [师]现在,我再来做一次 KCl 的实验,请一位同学透过蓝色的钴玻璃看颜色。 [板书]钠盐:黄色 钾盐:透过蓝色的钴玻璃呈紫色。 [讲]焰色反应很灵敏,微量的金属都被检验出来,一般的溶液中都有少量 Na+ ,由于 K + 焰色反应非常浅,容易被 Na 干扰。 [板书](3)用途: ○1 离子检验 ○2 焰色材料 [知识拓展]――漫话焰火 “火树银花不夜天”的节日之夜,天空中五彩缤纷、瑰丽多姿的焰火,给节日增添了 欢乐的气氛,而这美丽的夜景的创造都归功于化学。 1、火焰是靠内装的火药的引燃、发射的。 常用的黑火药用 KNO3、S、C 按一定的比例混合成,主要反应为 S+2KNO3+3C==K2S+3CO2↑+N2↑ 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使生成的气体在高温下有限空间产生较强的压力,将焰色射送 出去。 2、五光十色的焰色――火焰发色剂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75 - Sr(NO3)2――红色 NaNO3――黄色 B a ( N O 3 ) 2 ――绿色 LiNO3――紫红色 Mg、Al、Zn 粉等在烧灼则产生耀眼的白光 火花――Al、Fe 燃烧,爆炸时以散开的白色或黄色熔融粒子喷射而形成的。 浓烟――@及未反应的木炭粉等形成的。 燃放焰火虽可以给人带来欢乐,但引起的环境污染是相当严重的。 [小结]以上我们学习钠的化合物的知识以及一种科学检验元素的方法――焰色反应。 课题:第三章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二) 授课班级 课 时 教 学 目 的 知识 与 技能 1、以 Al2O3 、A l ( O H ) 3 为代表,了解两性物质的特点。以 KAl(SO4)2 为代表,使学生 掌握复盐的组成特点。 过程 与 方法 1、通过列表比较,了解各类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同时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方法------ 比较法。 2、通过对几个实验的探究,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 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通过实验、图表分析、联系生活等多渠道的科学探究,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 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重 点 氢氧化铝的性质 难 点 两性氢氧化物概念的形成。 知 识 结 构 与 板 书 设 计 二、铝的重要化合物 1、氧化铝( aluninum oxide) Al2O3是典型的两性氧化物(amphoteric oxide) Al2O3+6H+==2Al3++3H2O Al2O3+6OH― ==2AlO2 ― +H2O 2、氢氧化铝(aluninum hydroxide) Al (OH ) 3 是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amphoteric hydroxide) (1)化学性质: Al (OH ) 3+3H+ ==Al3++3H2O Al (OH) 3+OH―==AlO2 ―+2H2O H++AlO2 ―+H2O Al (OH) 3 Al3++3OH― 酸式电离 碱式电离 (2)Al (OH ) 3 的制备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76 - [投影实验 3-7]Al (OH ) 3 的制备 Al3++3NH3 ·H2O == Al (OH ) 3 ↓+ 3NH4 + Al 2 (SO 4 ) 3+6NH3 ·H2O ==2Al (OH ) 3↓+3 (NH 4 ) 2SO 4 2Al (OH ) 3 Al2O3+3H2O 3、硫酸铝钾 KAl(SO4)2 复盐:KAl(SO4)2==K++Al3++2SO42 ― Al3++3H2O Al (OH) 3+3H+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引入]19 世纪,法国王宫一次宴会上,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独自用一种比金、银轻得多的 金属制成的刀叉,而其他人都用黄金或白银制的餐具,以体现其王者的风范。大家猜猜看,拿 破仑的刀叉是用什么金属制成的? 这种金属就是铝,由于当时冶炼铝很难,铝十分珍贵,据说泰国当时的国王曾用过铝制的 表链;1855 年巴黎万国博览会上,展出了一小块铝,标签上写到:“来自黏土的白银”,并 将它放在最珍贵的珠宝旁边;直到 1889 年,伦敦化学会还把铝合金制的花瓶和杯子作为贵重 的礼物送给门捷列夫。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铝的冶炼变得很简单,现在铝和铝制品在生活中,可以说无处不在。 [问]Al 是较活泼的金属,那么,它们都以何种形态存在自然界中? (在自然界中仅有化合态) [板书]二、铝的重要化合物 [讲]Al 占地壳总质量的 7.7%,在所有元素中是第 3 位,在金属中为第 1 位,主要存在的形 式为:铝土矿(Al2O3)、明矾石、长石、云母等。 [过]Al 的最常见的重要化合物有 Al2O3、A l ( O H ) 3、KAl(SO4)2 等,它们有哪些性质呢?下 面我们就来学习这几种重要的 Al 的化合物的性质。 [板书]1、氧化铝( aluninum oxide) [讲]Al2O3 为白色粉末,不溶于,熔点 2050℃,用作耐火材料,自然界中纯净的 Al2O3为无色 晶体,俗称刚玉。硬度仅次于金刚石,通常所说的是红蓝宝石是混有少量不同氧化物杂质的刚 玉。我们曾介绍过 Al2O3是典型的两性氧化物。 [板书]Al2O3是典型的两性氧化物(amphoteric oxide) Al2O3+6H+ ==2Al3++3H2O Al2O3+6OH―==2AlO2 ―+H2O [讲]Al2O3呈两性,那么它对应的水化物――A l ( O H ) 3 的性质又怎么样呢? [板书]2、氢氧化铝(aluninum hydroxide) [讲]我们曾提到过 A l ( O H ) 3 是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既能跟酸起反应,又能跟碱起反应。 [板书] 展 示 样 品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77 - Al (OH ) 3 是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amphoteric hydroxide) [讲]实验表明,A l ( O H ) 3 在 HCl 和 NaOH 溶液里都能溶解,这就说明它既能跟酸起反应, 又能跟碱起反应。 [板书](1)化学性质: Al (OH ) 3+3H+ ==Al3++3H2O Al (OH) 3+OH―==AlO2 ―+2H2O [思考]A l ( O H ) 3 能与所有碱液发生反应呢? (不能,只能强碱溶液起反应) [问]为什么 A l ( O H ) 3 具有两性呢? (根据其性质推测,A l ( O H ) 3 既可电离出 H+,也可电离也 OH―) [讲]A l ( O H ) 3 在水溶液中有两种电离方式。 [板书]H+ +AlO2 ― +H2O Al (OH) 3 Al3++3OH― 酸式电离 碱式电离 [讲]当向 A l ( O H ) 3 溶液中加酸时,抑制酸式电离,促进碱式电离,若加入足量的酸,则 A l ( O H ) 3 将完全以碱的形式电离,即 A l ( O H ) 3 溶于酸中,当向 A l ( O H ) 3 溶液加入碱时, 抑制碱式电离,促进酸式电离,若加入足量的碱,则 A l ( O H ) 3 完全以酸的形式电离,即 A l ( O H ) 3 溶于碱中。 但是 A l ( O H ) 3 不与弱酸反应,如向 A l ( O H ) 3 浊液通入 CO2 不反应;也不与碱反应,如 NH3·H2O,故实验室用 NH3·H2O 制备 Al(OH ) 3 [板书](2)Al (OH ) 3 的制备 [投影实验 3-7]Al (OH ) 3 的制备 实验步骤:在试管里另入 10 mL 0.5 mol/L A l 2 ( S O 4 ) 3 溶液,滴加氨水,生成白色胶状物质, 继续滴加氨水,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当氨水过量时,沉淀不溶解,沉淀放在蒸发皿中加热, 生成白色粉末。 [板书] Al 2 (SO 4 ) 3+6NH3 ·H2O ==2Al (OH) 3↓+3 (NH 4 ) 2SO 4 2Al (OH ) 3 Al2O3+3H2O [讲]在实验室可以用铝盐溶液与 NH3 ·H2O 反应来制取 A l ( O H ) 3 [板书]Al3++3NH3 ·H2O == Al (OH ) 3 ↓+ 3NH4 + [投影总结]Mg(OH) 2 、Al (OH ) 3 性质比较 M g ( O H ) 2 A l ( O H ) 3 物理性质 白色粉末、难溶于 H2O 白色胶状物,难溶于水 化 学 电离 中强碱, M g ( O H ) 2 == Mg2+ +2OH― 两性氢氧化物,H++AlO2 ― +H2O A l ( O H ) 3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78 - 性 质 Al3++3OH― 跟酸 M g ( O H ) 2 +2H+ == Mg2+ +2H2O A l ( O H ) 3 +3H+== Al3++3H2O 跟碱 不反应 A l ( O H ) 3 +OH― == AlO2 ― +2H2O 分解 M g ( O H ) 2 MgO+H2O 2A l ( O H ) 3 Al2O3+3H2O 实验室 制法 Mg2++2OH―=M g ( O H ) 2↓ Al3++3NH3 ·H2O == A l ( O H ) 3 ↓+ 3NH4 + [过]下面我们再介绍一种常见的 Al 的化合物。 [板书]3、硫酸铝钾(KAl(SO4)2) [讲]明矾就是带 12 个结晶水的硫酸铝钾,即 KAl(SO4)2 ·12H2O [讲]KAl(SO4)2 是由两种不同的金属离子和一种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是一种复盐。 [板书]复盐:KAl(SO4)2==K++Al3++2SO42 ― [讲]明矾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变红,为什么? [板书]Al3++3H2O Al (OH) 3+3H+ [小结]明矾水解所产生的胶状物 A l ( O H ) 3 吸附能力强,可以吸附水里的杂质,并形成沉淀 使水澄清。所以,明矾常作净水剂,但广泛使用铝盐净化水,可能导致脑损伤,造成严重的记 忆力丧失,这是老年痴呆症特有的症状。使用时要切实注意,尽量扬长避短,才能使 Al 及其 化合物对人类社会发展发挥出更为重要的作用。 展 示 明 矾晶体 Al3 + 水解 课题:第三章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三) 授课班级 课 时 教 学 目 知识 与 技能 1、掌握 Fe3+ 的氧化性及检验方法,Fe3+ 与 Fe2+的转变, 2、掌握 F e ( O H ) 2 氧化成 F e ( O H ) 3 的过程 过程 与 方法 1、教学中通过实验和探究,让学生对探究的方法有一些了解,在实验和探究过程中,积 累一些科学假设和对比实验方法。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79 - 的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乐趣,体验合作和动手的整个过程的积极的情 绪。 重 点 Fe3+与 Fe2+ 的之间转变 难 点 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分析 Fe3+ 与 Fe2+ 的转变并进行实验设计和验证。 知 识 结 构 与 板 书 设 计 三、铁的重要化合物 1、铁的氧化物 2、铁的氢氧化物 氢氧化铁 ( iron(Ⅲ) hydroxide) 氢氧化亚铁 ( iron(Ⅱ) hydroxide) 3、铁盐和亚铁盐 (1) 常见的亚铁盐(绿色): FeCl2 、FeSO4 具有强还原性,必须现制现用 保存方法:加入少量铁粉 常见的铁盐(黄色): FeCl3、Fe 2 (SO 4 ) 3 具有强氧化性 (2)Fe3+ 的检验 Fe3++3SCN- ==Fe(SCN)3 (血红色) Fe2++2OH―==Fe (OH) 2 (白色絮状沉淀) 4Fe (OH) 2↓+O2+2H2O==4Fe (OH ) 3↓ 白色――灰绿色――红褐色 Fe3++3OH― ==Fe (OH) 3 ↓(红褐色沉淀) (3) Fe3+的氧化性:亚铁盐和铁盐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引入]人类早在 6000 年前就开始利用铁,2000 年前人类发明了从矿石里冶铁的方法。我 国在春秋时期就开始冶铁、战国时期就开始炼钢。钢铁一直广泛地应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 面。 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的钢铁工业非常落后,生产的钢铁远不能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 要,大量依靠进口,所以当时把铁钉称为“洋钉”,把铁皮称为“洋铁皮”。新中国成立 后,我国的钢铁工业得到突飞猛进地发展,1996 年我国的钢产量突破一亿吨。 [引]上一节我们学习了铁的化学性质。我们知道,Fe 在 O2 中燃烧生成黑色的 Fe3O4,除 此之外,铁的氧化物还有两种------FeO、Fe2O3 这些铁的氧化物。有什么样的性质呢? [板书]三、铁的重要化合物 1、铁的氧化物 创设学习情 景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80 - [投影总结]铁的氧化物的性质比较。 FeO Fe2O3 Fe3O4 俗名 铁红 磁性氧化铁 色态 黑色粉末 红棕色粉末 黑色晶体 价态 +2 价 +3 价 +3,+2 价 水溶性 不溶 不溶 不溶 稳定性 不稳定,在空气里 加热迅速被氧化 稳定 稳定 非氧化 性反应 碱性氧化物 FeO+2H+==Fe2+ +H2O 碱性氧化物 Fe2O3 + 6H+ == 2Fe3+ + 3H2O 复杂氧化物,Fe3O4 +8H+ == Fe2+ + 2Fe3+ +4H2O 与氧化 性酸反 应 3FeO + 10HNO3 ==3F e ( N O 3 ) 3 + NO↑ + 5H2O Fe2O3 + 6H+ == 2Fe3+ + 3H2O 3 Fe3O4 + 28 HNO3 == 9F e ( N O 3 ) 3 +NO↑+14 H2O 共性 高温时,都能被 C、CO、H2、Al 等还原剂还原,还原过程中 Fe 的价态降低,最终生成 Fe [板书]2、铁的氢氧化物 氢氧化铁( iron(Ⅲ) hydroxide) 氢氧化亚铁( iron(Ⅱ) hydroxide) [实验 3-9]Fe (OH) 2 和 Fe (OH) 3 的制备 实验步骤:在 2 支试管晨分别加入少量 FeCl3 和 FeSO4 溶液,然后滴入 NaOH 溶液,观察 并描述发生的现象。 FeCl3 溶液 FeSO4 溶液 加 NaOH 溶液 立即产生红褐色沉淀 开始时生成白色絮状沉淀, 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 红褐色 离子 方程式 Fe3++3OH―==F e ( O H ) 3↓ Fe2++2OH―==F e ( O H ) 2 ↓ 4Fe ( O H ) 2 + O2 + 2H2O == 4Fe ( O H ) 3 [讲]生成 Fe ( O H ) 2 时,开始生成白色絮状沉淀是 F e ( O H ) 2 ,最后生成的红褐色沉淀 是 Fe ( O H ) 3,从 Fe 的化合价来看,F e ( O H ) 2 被什么氧化了? (被空气中 O2氧化) [讲]由此可知,Fe ( O H ) 2 极易被氧化,所以在配制反应时要用沸水,尽量降低 O2 的溶 解度。 [思考 1]实验中为什么要用新制的 Fe SO4 溶液? (Fe SO4 易被空气中 O2 氧化) 阅读教材,填 写表格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81 - [思考 2]怎样才能使 Fe2+ 溶液能能长时间保存呢? (在配制溶液时,要加少量 Fe 防止氧化,加少量酸抑制其水解) [思考 3]实验中为什么要将滴管尖端插入试管底部,且慢慢挤出 NaOH 溶液? (F e ( O H ) 2 极易被氧化,预防带入空气) [讲]Fe ( O H ) 2、F e ( O H ) 3 均为弱碱,具有碱的通性。 [投影]Fe (OH) 2 和 Fe (OH) 3 的性质比较 Fe ( O H ) 2 Fe ( O H ) 3 色态 白色固体 红褐色固体 溶解性 难溶于水 难溶于水 类别 二元弱碱 三元弱碱 与非氧化 性酸 F e ( O H ) 2 +2H+ == Fe2++2H2O F e ( O H ) 3 +3H+ == Fe3++3H2O 与氧化性 酸 3Fe ( O H ) 2 +10HNO3 == 3Fe ( N O 3 ) 3 +NO↑+8H2O F e ( O H ) 3 +3H+ == Fe3++3H2O 稳定性 分解产生很复杂 2F e ( O H ) 3 Fe2O3+3H2O 制法 Fe2++2OH―==F e ( O H ) 2 ↓ Fe3++3OH―==F e ( O H ) 3 ↓ 转化关系 4F e ( O H ) 2 +O2+2H2O== 4Fe ( O H ) 3 [板书]3、铁盐和亚铁盐 (1) 常见的亚铁盐(绿色): FeCl2 、FeSO4 具有强还原性,必须现制现用 保存方法:加入少量铁粉 常见的铁盐(黄色):FeCl3、Fe 2 (SO 4 ) 3 具有强氧化性 [实验 3-10]Fe3+的检验 实验步骤:在 2 支试管里分别加入 5 mL FeCl2 溶液和 5 mL FeCl3 溶液,各滴入几滴 KSCN 溶液。观察现象并记录 滴入 KSCN 溶液 FeCl3溶液 呈血红色 FeCl2溶液 无变化 [板书](2)Fe3+ 的检验 Fe3++3SCN- ==Fe(SCN)3 (血红色) [讲]我们利用这一特别现象来检验 Fe3+,险些之外,还可用与 NaOH 溶液反应。 [板书]Fe2++2OH― ==Fe (OH) 2 (白色絮状沉淀) 4Fe (OH) 2↓+O2+2H2O==4Fe (OH ) 3↓ 白色――灰绿色――红褐色 总结归纳,填 写表格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82 - Fe3++3OH― ==Fe (OH) 3 ↓(红褐色沉淀) [科学探究]Fe3+ 的氧化性 实验步骤:在盛有 2 mL FeCl3 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铁粉,振荡试管,充分反应后,滴 入几滴 KSCN 溶液,观察并记录现象。再加入几滴氯水,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FeCl3溶液中加入 现象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铁粉,KSCN 溶液 不显血红色 2Fe3++Fe==3Fe2+ 氯水,振荡 显血红色 2Fe2+ +Cl2==2Fe3++2Cl― [板书](3) Fe3+的氧化性 [讲]Fe3+遇到较强的还原剂时,会被还原成 Fe2+ ;而 Fe2+ 在较强的氧化剂的作用下会 被氧化成 Fe3+ [板书]亚铁盐和铁盐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小结]Fe3+和 Fe2+结构不同,所带电荷不同,性质差异就很大,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 们应该知道结构相似,性质必然相似;结构不同,性质必然不同。 课题:第三章 第三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授课班级 课 时 1 教 学 目 的 知识 与 技能 1、明确合金的概念以及合金的性质 2、了解常见的合金的主要组成、机械性能和用途 过程 与 方法 1、学会正确选用金属材料 2、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 的密切关系。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了解金属材料的发展历史、重要作用和面临的挑战,通过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 会责任感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重 点 常见的合金的性质及应用 难 点 通过金属材料的性质、应用及资源现状的认识这种拓展性内容的学习,开展有效的、积极探究、 合作交流的自主学习活动,学会正确选用金属材料 知 识 第三章 第三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一、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83 - 结 构与板 书设计 1、铜合金 2、钢 二、正确使用金属材料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教学方法 [引入]金属材料对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曾在人类 历史上留下光辉的篇章,钢铁的大规模应用则成为工业时代的基础。现在,新型金属材料 层出不穷,在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以及人类生活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问]什么叫合金?合金有哪些特性?有哪些用途? [讲]合金是在金属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制得的具有金属特征的金属材料。不同的 合金具有不同的性能,主要表现在机械强度、韧性、强度、可塑性、制腐蚀性等方面。例 如,不锈钢抗腐蚀性好,用来做医疗器械、炊具等;硬铝强度和硬度好,用来制门窗,也 用于制火箭、飞机、轮船等;青铜强度高、可塑性好、耐磨、耐腐蚀,用于制机器零件, 等等。 [讲]合金除了具有以上特点外还具有以下性质: [投影]1、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要大。 2、多数合金的熔点比它的各成分金属要低。 3、改变原料的配比或改变生成合金的条件,可以得到不同性能的合金。 [引]今天我们来介绍几种合金 [板书]第三章 第三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一、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1、铜合金 [投影并讲解] (1)铜材:以纯铜或铜合金制成各种形状包括棒、线、板、带、条、管、箔等统称铜材。 铜材的加工有轧制、挤制及拉制等方法,铜材中板材和条材有热轧和冷轧的;而带材和箔 材都是冷轧的,管材和棒材则分为挤制品和拉制品,线材都是拉制的。 (2)黄铜:黄铜是铜与锌合金。最简单的黄铜是铜锌二元合金,称为简单黄铜或普通黄 铜。黄铜中锌的含量较高,其强度也较高,塑性稍低。工业上采用的黄铜含锌量不起过 45%,含锌量再高将会产生脆性,使合金性能变坏。为了改善黄铜的某种性能,在二元黄 铜的基础上加入其他合金元素的黄铜称为特殊黄铜。常用的合金元素有硅、铝、锡、铅、 锰、铁与镍等。在黄铜中加铝能提高黄铜的屈服强度和抗腐蚀性,稍降低塑性。含铝小于 4%的黄铜具有良好的加工、铸造等综合性能。在黄铜中加 1%的锡能显著改善黄铜的抗海 水和大气腐蚀的能力,因此称为“海军黄铜”。锡还能改善黄铜的切削加工性能。黄铜加 铅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切削加工性和提高耐磨性,铅对黄铜的强度影响不大。锰黄铜具有良 好的机械性能、热稳定性和抗蚀性;在锰黄铜中加铝,还可以改善它的性能,得到表面光 洁的铸件。黄铜可以分为铸造和压力加工两类产品。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84 - (3)青铜:青铜是历史上应用最早的一种合金,原指铜锡合金,因颜色呈青灰色,故称 青铜。为了改善合金的工艺性能和机械性能,大部分青铜内还加入其他合金元素,如铅、 锌、磷等。由于锡是一种稀缺元素,所以工业上还使用许多不含锡的无锡青铜,它们不仅 价格便宜,还具有而需要的特殊性能。无锡青铜主要有铝青铜、铍青铜、锰青铜、硅青铜 等。此外还有成分较为复杂的三元或四元青铜。现在除黄铜和白铜(铜镍合金)以外的铜 合金均称为青铜。锡青铜有较高的机械性能,较好的耐蚀性、减摩性和好的铸造性能;对 过热和气体的敏感性小,焊接性能好,无铁磁性,收缩系数小。锡青铜在大气、海水、淡 水和蒸汽中的抗蚀性都比黄铜高。铝青铜有比锡青铜高的机械性能和耐磨、耐蚀、耐寒、 耐热、无铁磁性,有良好的流动性,无偏析倾向,可得到致密的铸件。在铝青铜中加入铁、 镍和锰等元素,可进一步改善合金的各种性能。青铜也分为压力加工和铸造产品两大类。 (4)白铜:以镍为主要添加元素的铜基合金呈银白色,称为白铜。铜镍二元合金称普通 白铜,加锰、铁、锌和铝等元素的铜镍合金称为复杂白铜,纯铜加镍能显著提高强度、耐 蚀性、电阻和热电性。工业用白铜根据性能特点和用途不同分为结构用白铜和电工用白铜 两种,分别满足各种耐蚀和特殊的电、热性能。 [板书]2、钢 [讲]钢的分类方法较多,按照品种,划分为普通碳素钢、低合金钢、低硅钢、一般碳素 结构钢、合金结构钢、合金弹簧钢、轴承钢等。综合划分为普通钢和优质钢两大类。按照 规格,划分为大、中、小三类。我们教材按照化学成分分成两类,即碳素钢和合金钢。 [问]碳素钢按什么分成哪几类?各具有哪些性能?合金钢中含有哪些元素? [投影总结] [讲]随着现代工业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碳钢的性能已不能完全满足需要,于是人们 研制了各种合金钢。合金钢是在碳钢基础上,有目的地加入某些元素(称为合金元素,如: 铬、锰、钨、钼、钴、硅等)而得到的多元合金。合金钢具有优良的性能。 [过]我们了解金属合金的性质,那么在实际生活中如何使用呢? [板书]二、正确使用金属材料 [思考与交流]如何选用材料 案例剖析: 某家庭准备装修窗户,可使用的材料有:木材、钢铁、铝合金等,请你调查每种材料 钢 碳素钢: 铁 和 碳 合金钢:在碳素钢中加入铬、锰、钨、 镍、钼、钴等合金元素(如不锈钢) 低碳钢:含碳量低于0.3% 中碳钢:含碳量0.3%~0.6% 高碳钢:含碳量高于0.6%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85 - 的性能、价格、制造或安装成本、利弊,进行分析。你认为选用哪种材料比较好?说说你 的理由。 提示:选材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主要用途 (2)外观 (3)物理性质(密 度、硬度、强度、导电性) (4)化学性质(对水的作用,耐腐蚀性) (5)价格 (6) 加工难度 (7)日常维修等。 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家庭或某一单位的装潢根据以上提示的几个方面进行调查,可写出 调查报告,再让学生进行比较。 [实践活动]针对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制饮料罐的问题,让学生自选扮演角色,准备好表 达自己看法的材料,开展一下讨论。 [小结]本节讨论了合金的特点、组成和性质,通过铜合金、合金钢的学习加深了学生对 合金的认识,同时通过对我国合金的发展和现状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明确了自 己努力的方向,可以鼓励学生奋发学习,将来去更大的社会责任。积极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提高学生对金属材料的认识,增强其社会活动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培养学生 的互助合作精神。 使学生学会 站在他人的 立场思考问 题,对于培养 学生倾听别 人的意见,尊 重、和爱护他 人的情感是 有利的。 课题:第三章 本章专题总结 授课班级 课 时 2 教 学 目 的 知识 与 技能 1、掌握金属单质(Na、Mg、Al、Fe)的化学性质 2、掌握钠、镁、铝、铁等金属化合物的性质 过程 与 方法 采用图表、比较、讨论、归纳、综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交活动能力和互助合作能力 重 点 金属单质(Na、Mg、Al、Fe)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难 点 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及应用 知 识 结 构 与 板 书 设 一、本章知识结构梳理 (一)金属的通用性 (二)钠及钠的化合物 1、钠的性质 2、钠的氧化物 3、碱------氢氧化钠 4、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三)铝的化合物------氧化物与氢氧化物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86 - 计 (四)铁的化合物 1、铁的氧化物 2、铁的氢氧化物及 Fe2+ 与 Fe3+的转化 二、本章典型题剖析 1、滴加顺序不同,实验现象不同 三、本章专题讲座――-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有关计算 1、基本计算方法 (1) 代数方程组法------解决混合物问题的基本方法 2、差量法 数学原理: db ca d c b a (3) 假设法------快速击破选择型计算题 I 平均值法 Ⅱ 极限讨论法 (4) 分类讨论法------研究过量问题 (5) 守恒法 2、铝三角转化及铝的图像问题 (1) 向 Al3+ 的溶液中加入强碱(OH―) (2) 向强碱溶液中加入 Al3+ (4) 向 H+溶液中加入 AlO2 ― (3) 向 AlO2 ― 溶液中加入 H+ 3、铁的转化关系 (1) 铁三角应用 (2) 铁与稀 HNO3 反应规律 当铁粉过量时,3Fe+8HNO3==3Fe (NO 3 ) 2+2NO↑+4H2O 当铁粉过量时,3Fe+8HNO3==3Fe (NO 3 ) 2+2NO↑+4H2O (3) 守恒法在 Fe计算中的综合应用 Ⅰ 质量守恒关系 Ⅱ元素守恒关系 Ⅲ 电荷守恒 Ⅳ 电子守恒关系 Ⅴ 体积守恒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教学方法 [板书]一、本章知识结构梳理 (一)金属的通用性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87 - [讲]金属的物理通用性: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导电、导热。但不同金属在密度、硬 度、熔沸点等方面差别较大,这也是金属单质的一大特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具有还原性,主要表现在金属能与非金属、水、酸、某些盐发生反应。 金属的还原性有很大差别,其还原性强弱与金属原子的结构密切相关,一般说来,金属原 子的半径越大,最外层电子越少,金属的还原性越强。 [讲]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的金属性从左到右依次减弱,可以判断金属失电子的难易; 可以判断金属离子得到电子的能力 [投影小结]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分析金属知识的规律 金属活 动顺序 K、Ca 、Na Mg Al、Zn Fe 、 Sn 、 Pb H Cu、Hg、 Ag Pt 、 Au 与 非 金 属 反 应 Cl2 都能直接化合,变价金属一般生成高价金属氯化物 不 反 应 S 与硫蒸气直接化合,变价金属生成低价金属化合物 不 反 应 O2 常温下易氧 化,点燃生 成过氧化物 常温生成氧化膜 加热化合 不 反 应 与 H2O 反应 常温下生成 碱和氢气 与 热 水 反 应 有 碱 存 在 下 与 水 反 应 与 高 温 水 蒸 气 反应 不反应 不 反 应 与H+反 应 生成盐的氢气 不反应 不 反 应 与氧化 性酸反 应 不生成氢气,铁、铝钝化 产生NO2、 NO、SO2 不 反 应 与盐溶 液的反 应 与水反应, 不 与 盐 反 应,碱与盐 反应 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 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不 反 应 碱的稳 定性 受热不分解 加热分解 常温分解 自然界 存在 化合态 化 合 态 游离态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88 - [板书](二) 钠及钠的化 合物 1、钠的性质 [投影总结] (1)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色、质软、比水轻、熔点低 (2)钠的化学性质: 与非金属反应:2Na+Cl2 2NaCl (白烟) 2Na+S==Na2S 与 O2反应:缓慢氧化:4Na+O2== 2Na2O (白色固体) 剧烈燃烧:2Na+O2== Na2O2 (淡黄色固体) 与 H2O 反应:2Na+2H2O==2NaOH+H2↑ (2Na+2H2O==2Na++2OH―+H2↑) 与酸反应:2Na+2H+==2Na++H2↑ 与盐溶液反应:(先与水作用生成 NaOH,NaOH 再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2Na+2H2O+CuSO4 ==C u ( O H ) 2↓+Na2SO4 +H2↑ 6Na+6H2O+2FeCl3==2F e ( O H ) 3↓+6NaCl+3H2↑ 2Na+2NH4Cl===2NaCl+2NH3↑+H2↑ 与熔融盐:4Na+TiCl4 4NaCl+Ti [板书]2、钠的氧化物 [投影总结] [ 板 书 ] 3、碱 ------ 氢 氧 化钠 [讲]NaOH,白色固体,易潮解,俗名苛性钠,烧碱,火碱。一元强碱,具有碱的通性, 即: 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例:NaOH+HCl==NaCl+H2O 冶炼方 法 电解法(电解熔融的盐、 氧化物、氢氧化物) 热还原法 热分解或其它方 法 氧化钠 过氧化钠 化学式 Na2O Na2O2 化合价 O(-2) O(-1) 颜色、状态 白色固体 淡黄色粉末 化 学 性 质 O2 2Na2O+O2 ==Na2O2 --- CO2 Na2O+CO2==Na2CO3 2Na2O2+2CO2==2Na2CO3+O2 ↑ H2O 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 HCl Na2O+2HCl==2NaCl+H2O 2Na2O2+4HCl==4NaCl+2H2O+O2↑ SO2 Na2O+SO2==Na2SO3 Na2O2 +SO2 ==Na2SO4 类别 碱性氧化物 过氧化物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89 - 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例:2NaOH+CO2==Na2CO3+H2O 能与某些盐发生复分解反应,例:2NaOH+CuCl2==C u ( O H ) 2↓+2NaCl [板书]4、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投影总结] 物质 Na2CO3 NaHCO3 俗名 苏打、纯碱 小苏打 颜色、状 态 白色固体 白色粉末 水溶性 易溶于水 能溶于水 溶解度大小比较: Na2CO3 >NaHCO3 溶液与酚 酞 变红 变红 颜色深浅比较: Na2CO3 > NaHCO3 与盐酸反 应 Na2CO3+2HCl == 2NaCl+CO2↑ +H2O NaHCO3+HCl==NaCl+H2O+CO2↑ 反应速率: NaHCO3 >Na2CO3 与氯化钙 溶液 Na2CO3+CaCl2==CaCO3 ↓ + 2NaCl (CO3 2― +Ca 2+ ==CaCO3↓) ------- 与澄清石 灰水 Na2CO3+Ca (OH) 2==CaCO3 ↓ +2NaOH (CO3 2― +Ca 2+ ==CaCO3↓) NaHCO3+Ca(OH ) 2== NaOH + CaCO3↓ +H2O (HCO3 ―+OH―+Ca2+==CaCO3 ↓+H2O) 或 NaHCO3+C a ( O H ) 2 ==Na2CO 3 +CaCO3↓+2H2O (2HCO3 ― +2OH ― +Ca2 + =CaCO3↓+2H2O+CO32―) 与氢氧化 钠溶液 ----- NaOH+NaHCO3 ==Na2CO3+H2O (OH ― +HCO3 ― ==CO3 2― +H2O) 热稳定性 稳定 2NaHCO Na2CO3+H2O+CO2 ↑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90 - 相互 转化 Na2CO3 NaHCO3: Na2CO3+CO2+H2O==2NaHCO3 NaHCO3 Na2CO3 : NaOH+NaHCO3 ==Na2CO3+H2O (OH ― +HCO3 ― ==CO3 2― +H2O) 2NaHCO Na2CO3+H2O+CO2↑ [板书](三)铝的化合物------氧化物与氢氧化物 [投影总结] 物质 氧化铝 氢氧化铝 化学式 Al2O3 A l ( O H ) 3 俗名 刚玉 ------ 物理性质 白色粉末,不溶于水,熔点高,自 然界中为无色晶体。 白色固体,不深于水 化 学 性 质 与酸 反应 Al2O3 +6HCl==AlCl3 +3H2O (Al2O3+6H+==Al3++3H2O) A l ( O H ) 3 +3HCl==AlCl3+3H2O ( A l ( O H ) 3 +3H+==Al3++3H2O) 与碱 反应 Al2O3+2NaOH==2NaAlO2+ H2O (Al2O3+2OH―=2AlO2 ― +H2O) A l ( O H ) 3 +NaOH=NaAlO2+ 2H2O A l ( O H ) 3 +OH―=AlO2 ―+2H2O 相互转化 ---- 2A l ( O H ) 3 Al2O3+3H2O [板书](四)铁的化合物 1、铁的氧化物 [投影总结] FeO Fe2O3 Fe3O4 颜色、 状态 黑色粉末 红棕色粉末 黑色晶体 俗名 --- 铁红 磁性氧化铁 水溶性 不溶 不溶 不溶 稳定性 不稳定,在空气里 加热迅速被氧化, 稳定 稳定 氧化物 类别 碱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复杂氧化物 与非氧 化性酸 反应 FeO+2HCl==FeCl2+ H2O (FeO+2H + ==Fe2 + +H2O) Fe2O3+6HCl==2FeC l3 +3H2O (Fe2O3+6H +==2Fe3+ +3H2O ) Fe3O4+8HCl==2FeC l3+FeCl2+4H2O Fe3O4+8H + ==2Fe3 + +Fe 2+ +4H2O [板书]2、铁的氢氧化物及 Fe2+ 与 Fe3+的转化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91 - [投影总结] 二价铁 三价铁 化 学 式 FeCl2 FeCl3 名 称 氯化亚铁 氯化铁 溶液颜色 浅绿色 黄色 与氢氧化 钠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迅速 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 色。FeCl2+2NaOH ==Fe(OH ) 2 ↓+2NaCl 4Fe(O H) 2+O2+2H2O ==4Fe(OH ) 3 现象:产生红褐色沉淀 FeCl3+3NaOH ==Fe(OH ) 3 ↓ + 3NaCl 与KSCN溶 液 无现象 产生血红色 Fe 3+ +3SCN - ==Fe(SCN)3 氧化(还 原性) 主要表现:还原 性,举例: 2FeCl2+Cl2 ==2FeCl3 表现:氧化性,举例: 2FeCl3+Fe==3FeCl2 相互转化 FeCl2 FeCl3: 2FeCl2+Cl2 ==2FeCl3 FeCl3 FeCl2: 2FeCl3+Fe==3FeCl2 名 称 氢氧化亚铁 氢氧化铁 化学式 Fe(OH ) 2 Fe (OH) 3 颜色、状 态 白色固体 红褐色固体 水溶性 难溶于水 难溶于水 与酸反应 Fe(OH ) 2+2HCl==FeCl2+2H2O Fe (OH) 2+2H + ==Fe 2+ +2H2O Fe(OH ) 3+3HCl==FeCl3+3H2O Fe(OH ) 3+3H + ==Fe 3+ +3H2O 氢氧化亚 铁露置空 气中 4Fe(OH ) 2+O2+2H2O ==4Fe(OH ) 3 [板书]3、铁三角 [投影总结]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92 - [板书]二、本章典型题剖析 1、滴加顺序不同,实验现象不同 [投影总结] (1)稀 Na2CO3 溶液与稀盐酸间的反应 向 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时无气体产生,达到一定量后才有气泡冒出, 由少到多的过程中依次发生下列反应: Na2CO3+HCl==NaCl+NaHCO3 NaHCO3+HCl==NaCl+CO2 ↑+H2O 向稀盐酸中逐滴加入稀 Na2CO3 溶液立即有气泡冒出,由少到多只发生下列反应: 2HCl+Na2CO3==2NaCl+CO2 ↑+H2O (2) 稀 AlCl3 溶液与稀 NaOH 溶液间的反应 向 AlCl3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直至过量时发生的反应依次为: Al3+ +3OH―==A l ( O H ) 3 ↓ A l ( O H ) 3 +OH―==AlO2 ―+2H2O 现象:白色沉淀逐渐增多,继续加 NaOH 溶液沉淀逐渐溶解,直至完全消失。 向 NaOH 溶液中滴加 AlCl3溶液至过量时发生的反应依次为: Al3++4OH―==AlO2 ―+2H2O Al3++3AlO2 ―+6H2O ==4A l ( O H ) 3 ↓ 现象:开始时无沉淀,接着产生沉淀,继续滴加 AlCl3溶液,沉淀量不变。 (3) 稀 NaAlO2溶液与稀盐酸间的反应: 向盐酸溶液中滴加 NaAlO2 溶液,直至过量时发生的反应依次为: 4H+ +AlO2 ―==Al3++2H2O Al3++3AlO2 ―+6H2O ==4A l ( O H ) 3↓ 现象:开始无沉淀,接着产生白色沉淀,逐渐增多至达到最大值,继续加入 NaAlO2 溶液,沉淀量不变。 向 NaAlO2溶液中滴加盐酸直至过量时发生的反应依次为: AlO2 ―+H+ +H2O==A l ( O H ) 3↓ A l ( O H ) 3 +3H+==Al3++3H2O 现象:白色沉淀逐渐增多至最大值,继续加盐酸,沉淀逐渐减少,最后完全消失。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