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语文单元测试四年级语文下册试题-第一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 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年级下语文单元测试四年级语文下册试题-第一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 含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 基础训练营(35 分)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9 分) 老翁.(wēnɡ wēn) 徐.徐(xú xú) 倘.若(tǎnɡ tǎn) 杂.交(zhá zá) 朴.素(bǔ pǔ) 剥.削(bāo bō) 宿.舍(sù shù) 绮.丽(qí qǐ) 应和.(hè hé) 2.读拼音,写词语。(12 分) 3.比一比,再组词。(4 分) 赖( ) 懒( ) 蹲( ) 遵( ) 疏( ) 蔬( ) 帐( ) 账( ) 4.找出四组近义词。(4 分) 5.按要求写句子。(6 分) (1)我班同学听取并讨论了校长关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讲话。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雨天,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夜晚,小小的天 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展示厅(5 分) 6.我会转述。 玲玲因为生病没有上学,请你把通知告诉她。你会怎么转述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本直通车(11 分) 7.课文精彩回放。(8 分) (1)梅子金黄________________,麦花雪白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 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________”, 从“虚”中看出“________”,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 达,更复杂,更确实! (4)________________,溪上青青草。________________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8.判断正误。(3 分) (1)《三月桃花水》写的是春天小溪里的水,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 爱之情。( ) (2)《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清平乐•村居》 都是描写田园风光的。( ) (3)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是因为从这天窗孩子们可以 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 ) 四、阅读检测台(24 分) (一)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 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 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 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 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啊!织,织,织,织啊!” 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 地进入梦乡。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 迷人的风景。 9.照样子,写成语。(3 分) 天高地阔(含“天”和“地”的成语)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0.用文中加点的词语写句子。(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选文描写了两个场景,请你用精炼的词语概括出来。(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提到“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由哪些景物构成 了这幅风景画?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选文最后一句话中的“独特、迷人”是什么意思?你怎样理解 这句话?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家乡的小河 在我家院子的后面,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河。 小河是娴静的,宛如明镜一般,倒映着红色的花、绿色的树;她 又是活泼可爱的,层层鳞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在舞蹈,舞姿 优美得就像天空的七彩绸。 小河的早晨是迷人的。绚丽的晨曦中,刚刚苏醒的小河揉了揉眼 睛,好奇地张望着她周围的新鲜东西。这时的水绿得像玉,霞红得似 胭脂,袅袅上升的雾气像洁白的羽纱,轻掩着小河姑娘那羞涩的脸蛋。 太阳爬上了树梢,把自己映在河水中。一群白鹅开始了“曲项向 天歌”“红掌拨清波”的嬉戏。鱼儿凑趣地跳跃着,翻起了一个个跟 头,顿时河面上粼光闪闪。 夕阳西下,太阳把余晖洒在河面上,小河里这处是红,那处是绿。 又一阵风来,倒映着两岸的成排的桑树、桃树,都乱成了灰暗的一片, 可一会儿又站定了。 小河的夜晚可静啦,喧闹了一天的小河带着倦意入睡了。她像凝 固了一般,躺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清清的明月,悄悄爬到空中,对着 小河照镜子。这时,微风任意地扫着河岸上的小草,发出一阵窸(xī) 窸窣(sū)窣的声响。远处,偶尔传来几声汪汪的狗叫声,此时的小河 更静、更清。 家乡的小河啊,你真美! 14.理解词语。(2 分) (1)娴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窸窸窣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联系上下文,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 写在括号里。(2 分) 凝固.:①结实,牢固;②坚硬;③坚决地;④本来。 ( ) 轻掩.:①遮盖,掩蔽;②关;③乘人不备(袭击、捕捉)。( ) 16.认真读文章,用“____”画出一个比喻句,用“ ”画出一 个拟人句。(2 分) 17.文章的第三至六自然段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 (2 分) 18.读文章第三自然段,这段文字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写的,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事物的描写, 写了小河________(时间)迷人的景象。(3 分) 19.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中各起什么作用?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习作百花园(25 分) 20.在学校里一定有你感到快乐的地方,这个地方在哪里?那里有 什么?把在那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告诉大家吧!题目自拟。 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卷 一、1.wēnɡ√ xú√ tǎnɡ√ zá√ pǔ√ bō√ sù√ qǐ √ hè√ 2.锄豆 稀客 寄宿 装饰 踏步 耸立 沙滩 锐利 龙凤 呈祥 横行霸道 3.示例:无赖懒惰 蹲下遵守 疏远蔬菜 蚊帐账本 4.神奇—奇特 吃惊—惊讶 和谐—融洽 装饰—装扮 5.(1)我班同学讨论并听取了校长关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讲 话。 (2)三月桃花水,怎能不叫人沉醉呢? (3)无论是下雨天还是夜晚,小小的天窗都是孩子们唯一的慰 藉。 二、6.示例:玲玲,本周五(3 月 28 日),我们带上垃圾袋和适 量的水果、水,八点钟到大操场集合,八点半去公园游玩。我们每个 人都要准备一个小节目,到时候在班级活动时表演。家长不能陪同, 他们十一点半到学校门口接我们。 三、7.(1)杏子肥 菜花稀 (2)俏也不争春 她在丛中笑 (3)有 实 (4)茅檐低小 醉里吴音 8.(1)× (2)√ (3)√ 四、(一)9.示例:天南地北 天罗地网 天长地久 10.示例:不论酷暑寒冬,不论刮风下雨,他都一个人坐公交 车上学。 11.示例:院落晚餐图、秋夜虫鸣图。 12.乡下人家在门口吃饭与晚霞、微风、归巢的鸟儿构成了一 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13.“独特”指独有的、特别的。“迷人”指使人陶醉,使人 迷恋。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特别 的很吸引人的朴实之美、自然之美、恬静之美、和谐之美。表达了作 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由衷赞美。 (二)14.(1)文雅安详。 (2)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 15.② ① 16.示例:小河是娴静的,宛如明镜一般,倒映着红色的花、 绿色的树 太阳爬上了树梢,把自己映在河水中 17.时间 18.小河的早晨是迷人的 河水、霞、雾气 早晨 19.第一自然段起点题和引起下文的作用。最后一个自然段对 全文起总结、概括的作用。 五、20.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