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8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解决方案真题与模拟单元重组卷考点滚动练六基础知识文言文诗歌实用类作文
考点滚动练六 (基础知识+文言文+诗歌+实用类+作文)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2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9 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3 分)( ) A.弹棉花、补锅钉碗等许多曾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老行业正逐渐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 B.6 月 8 日,波兰和希腊将上演揭幕战,拉开欧洲杯的大幕,为了看球赛的实况转播, 小赵早早就打开电视,目不交睫....地盯着荧屏。 C.那孔林也算是满腹经纶,博闻强识....,两人相谈甚欢,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促膝而谈, 直至深夜,方才歇息。 D.我们是几十年患难与共的朋友,他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不管什么事我都要鼎力相助...., 绝不会袖手旁观。 E.生活对于祥林嫂来说,实在是祸不单行....,多少不幸向她袭来,让她如何承受? 答案 BD 解析 A 项,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符合语境。B 项,目不交睫:谓不 能合眼入睡。多形容因心情不安而长夜不眠。望文生义。C 项,博闻强识:形容知识丰富, 记忆力强。D 项,鼎力相助:大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此处属于误用对象。E 项,祸不单行:指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 2.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潇洒表现在文学上,是冲淡和性灵两种风格相结合。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和袁 中郎,都是当时文艺上的叛徒。在陶渊明时代,宫廷文人把文学领到一条死路上去,徒有华 丽的躯壳而没有灵魂。在袁中郎时代,摹古之风特盛,文人作文,也忘掉了还有个自我存在。 因此陶渊明和袁中郎都尽力地追求自然。自然有二:________,________。偏于风物上的自 然,便多表现山水田园的爱好。偏于人性上的自然,便反对摹古与无谓的规律。________。 ①一是风物上的自然 ②一是人性上的自然 ③在历史上,这二者都有着反抗的意义 ④本来二者原是互相关联,很难单独分开的 ⑤二者结合起来,便是现实桎梏的解脱,便是潇洒之极致 A.④⑤①②③ B.④③①②⑤ C.⑤④①②③ D.⑤③②①④ 答案 B 解析 ④强调“二者互相关联”,紧承首句;③强调“反抗意义”,照应后句“文艺上的 叛徒”;原文先讲“偏于风物上的自然”,再讲“偏于人性上的自然”,所以①在②前;⑤是总 结句。 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 A.针对外界对为何刘翔有伤还要坚持参赛的质疑,冯树勇解释说:“如果我们知道会出 现伤情肯定会阻止他不参赛的。保护运动员是我们的第一原则。” B.夏季,孩子之所以更容易缺钙,这主要是因为,夏季充足的阳光能促进孩子体内生成 大量的维生素 D,而维生素 D 又加快了血液中钙离子沉积于骨骼的速度。 C.在携程旅游网发布的 2012 年清明小长假旅游人气排行榜上,三亚高居榜首,其中康 年、万豪等亚龙湾片区酒店预订率近 90%以上。 D.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公布方便面桶、奶茶杯、一次性纸杯的调查结果显示,包括统一老 坛酸菜牛肉面在内的多款知名品牌所用的双层纸制品外层纸的荧光性物质含量都存在超标。 答案 B 解析 A 项,“阻止他不参赛”否定不当。C 项, “近”与“以上”矛盾,任意去掉一个。 D 项,“方便面桶、奶茶杯、一次性纸杯的调查结果”前缺少介词“对”,“存在超标”后缺少 宾语中心语“问题”。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2017·湖南娄底高三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余应桂,字二矶,都昌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崇祯四年,征授御史。劾户部尚书毕自 严朋比,首辅周延儒纳孙元化参、貂,受杨鹤重赂。帝方眷延儒,责应桂。未几,贼陷.登州, 元化被执,应桂再疏劾.延儒。帝怒,贬三秩...视事,应桂引疾归。 七年还朝,出按湖广,居守承天。捐赎锾[注]十余万募壮士,缮城治器,贼不敢逼献陵。 帝闻而嘉.之。贻赎锾万五千助卢象升军需,而奏报属城失事,具以实闻。帝以是知巡抚..王梦 尹诈,而益信应桂。十年,即擢应桂右佥都御史,代梦尹。 江北贼势日炽,总理熊文灿主抚。明年,降其渠刘国能、张献忠,贼众十余万萃麻城、 黄安。应桂谕降马光玉、贺一龙,未至,而遣将击顺天王等于黄福店,贼遂走黄安。会文灿 至麻城,应桂请协击,不从。文灿檄诸道兵合击贼于茶山,贼逸于应桂所分地,文灿遂劾其 后期误军。兵部尚书杨嗣昌以应桂曾劾其父鹤也,奏逮之。应桂乃陈抚剿始末,白己无罪, 而诋文灿,帝不纳。逮至,下狱。 初,应桂贻书文灿,言献忠必反,可先未发图之。其书为献忠逻者所得,献忠腾牒郧阳 巡抚戴东旻,东旻闻.之文灿,文灿再纠应桂。应桂再疏辨,帝亦不纳。应桂竟遣戍。无何, 献忠果反,廷臣交章荐应桂。 十六年,潼关陷,帝召问大臣。陈演言:“贼入关中,必恋子女玉帛,犹虎入陷阱。”应 桂叱之曰:“壮士健马咸出关西..,贼得之,必长驱横行。大臣安得面谩!”演股栗失色。督师 孙传庭战殁,命应桂兼右佥都御史往代之。帝但遣京军千人护行,饷但为军前赏功之用而已。 将至山西,则伪官充斥,逡巡不得前。帝责以逗遛..,夺职。未几,京师陷。应桂家居不出。 久之,死于难。 (节选自《明史·余应桂传》) [注] 赎锾:shú huán,赎罪的银钱。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贼陷.登州 陷:攻占 B.帝闻而嘉.之 嘉:褒奖 C.东旻闻.之文灿 闻:听到 D.帝责以逗遛.. 逗遛:停留观望 答案 C 解析 C 项,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原句意思是“东旻告诉文灿使他知道这 件事”)的意思。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秩”,“秩”字从禾,从失;“禾”指五谷、俸禄,“失”意为“动态排序”。它的本义 是“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在此处引申为“官吏的官阶或品级”。句中“贬三秩”是指 “连降三级官阶”。 B.“劾”指“揭发罪状”,“弹劾”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劾 死”指冒死弹劾。 C.“巡抚”在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 称“抚院”“抚台”“抚军”。 D.“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 地区称为关中。 答案 B 解析 B 项“劾死”指判决死罪。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余应桂清廉耿介,正直敢言。弹劾首辅周延儒收受贿赂,却受到崇祯帝斥责。后来再 次上疏弹劾,被连降三级,只好以养病为名辞官回归故里。 B.熊文灿发文令各路部队在茶山围攻贼寇,贼寇逃到余应桂分工负责的防地。后来熊文 灿就弹劾应桂没有按期到达,贻误了军机。 C.余应桂运筹帷幄,料事如神。他遣将击败顺天王于黄福店,又预料张献忠日后必反, 认为可在张献忠没有发难时采取措施来对付。 D.余应桂临危受命,但无力回天。孙传庭战死后,受命督师,皇帝却只派一千人护行, 给饷只够军前赏功所用。将至山西,贼寇任命的官员到处都是,他有所顾虑而不敢轻进。 答案 B 解析 B 项结合文本内容“文灿檄诸道兵合击贼于茶山,贼逸于应桂所分地,文灿遂劾 其后期误军”可知,“逸于”,从……逃逸、逃散,是指贼寇从应桂所分工负责的防地逃走。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应桂乃陈抚剿始末,白己无罪,而诋文灿,帝不纳。(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壮士健马咸出关西,贼得之,必长驱横行。大臣安得面谩!(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余应桂于是陈述招抚征剿贼寇的经过,辩白自己无罪,而指责熊文灿,皇上不 接受。 (2)勇猛的士兵和健壮的马匹都出在关西。贼寇得到了,必定长驱横行,大臣怎么能当面 胡说! 解析 第一句中固定人名保留“应桂”“文灿”,“陈”译为陈述,“白”译为辩白,“诋” 译为指责。第二句中“安”译为怎么,“面”译为当面,“谩”译为胡说。 参考译文 余应桂,字二矶,都昌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崇祯四年,征召授官御史。弹劾户部尚 书毕自严结党营私,首辅周延儒收纳孙元化的人参、貂皮,接受杨鹤大量的贿赂。皇上正眷 顾周延儒,就斥责了余应桂。没有多久,贼寇攻陷登州,元化被抓住,余应桂再次上疏弹劾 周延儒。皇上发怒,贬三级官阶办事,余应桂称病回家。 七年回到朝廷,出朝巡按湖广,驻守承天。捐出赎罪的罚金十余万招募壮士,修缮城墙 置备器械,贼寇不敢逼近献陵。皇上听说就嘉奖了他。送赎罪的罚金一万五千资助卢象升的 军需给养,以及上奏报告所属城市发生意外的变故,都以实情上达。皇上由此知道巡抚王梦 尹狡诈,而更加相信余应桂。十年,就地提升余应桂为右佥都御史,代替梦尹。 江北贼寇的势力日益兴盛,总理熊文灿主张招抚。次年,收降贼寇首领刘国能、张献忠, 贼寇部众十多万聚集麻城、黄安。应桂晓谕招降马光玉、贺一龙,没有来到,就派遣将领在 黄福店攻击顺天王等人,贼寇于是逃向黄安。适逢文灿到麻城,应桂请求他协助攻打贼寇, 没有听从。文灿发文令各路部队在茶山围攻贼寇,贼寇从应桂所分工负责的防地逃走,文灿 就弹劾他没有按期到达,贻误了军机。兵部尚书杨嗣昌因为应桂曾弹劾他的父亲杨鹤,上奏 请下令逮捕他。应桂于是陈述招抚征剿贼寇的经过,辩白自己无罪,而指责文灿,皇上不接 受。逮捕到京城,关入监狱。 起初,应桂写信给文灿,说献忠必反,可在他没有发难时对付他。他的信被献忠巡逻的 士兵得到,献忠发文给郧阳巡抚戴东旻,东旻告诉文灿,文灿再次弹劾应桂。应桂再次上疏 辩白,皇上亦不听取。应桂最终被发配戍边。没有多久,献忠果然反叛,朝廷官员纷纷上奏 荐举应桂。 十六年,潼关陷落,皇上召见询问大臣。陈演说:“贼寇进入关中,必然贪恋女人和玉帛, 就像老虎落入陷阱。”应桂斥责他说:“勇猛的士兵和健壮的马匹都出在关西。贼寇得到了, 必定长驱横行,大臣怎么能当面胡说!”陈演双腿发抖面孔变色。督师孙传庭战死,命应桂兼 右佥都御史去代替他。皇上只派京城驻军一千人护行,给饷只够作为军前赏赐功劳所用罢了。 应桂将至山西,贼寇非法任命的官员到处都是,有所顾虑而不敢轻进。皇上责备他停留观望, 夺去职务。没有多久,京师陷落。应桂住在家中不出来。过了很久,死于祸乱。 三、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秋思① 陆游 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②百尺楼。 [注] ①本诗写于嘉泰三年(1203 年),这年陆游七十九岁,居住在山阴故乡。②元龙: 陈元龙,即陈登,三国时人,素有扶世救民的志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江湖浪迹一沙鸥”中的“沙鸥”这一意象和杜甫的《旅夜书怀》中的“天地一沙鸥” 的“沙鸥”特征相同。 B.诗歌的颔联写“事大如天醉亦休”,可见诗人整天惦记国家大事,有时甚至借酒浇愁, 以致有度日如年的感觉。 C.“砧杵敲残深巷月”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将妇女的砧杵捣衣之声与月亮的残缺之 形相结合,烘托了诗人落寞的心境。 D.诗歌的颈联借助“寒砧”“残月”“梧桐落叶”等意象,描绘出一幅凄清冷寂的画面, 借景抒情,情寓景中。 E.诗歌的尾联借助陈元龙的典故,写出诗人已入暮年的无奈以及欲获高位而不得的惆怅 心情。 答案 CD 解析 A 项,两个“沙鸥”意象特征不同,本诗中“沙鸥”是“闲适”的象征,杜诗中 “沙鸥”是“凄苦”的意象;B 项,诗人感觉度日如年的原因是“闲”,因无所事事而度日如 年;E 项,“欲获高位而不得的惆怅心情”错误,应该是“忧国忧民的情怀”。 (2)此诗写秋日所感,表现了诗人过着闲适生活但又不安的矛盾心情,试结合全诗作简要 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虽然赞美沙鸥闲逸,但又说闲时度日如年;(2 分)虽说事大如天,醉后亦休, 但又闻砧杵声而生感,见梧桐叶落而念故园之秋。(2 分)诗人要放眼远望,而又无元龙百尺 楼可登。(2 分) 解析 分析题干中的提问角度,抓住“闲适生活”和“不安”两个角度来分析。此诗表 现了作为爱国诗人的陆游心中无时无刻不惦记着民族的兴亡和国家的盛衰。首联赞美闲适的 沙鸥,颔联却写闲暇无事的时候感觉一日长似一年。颈联通过描写深巷的残月、凋零的井梧 等肃杀萧条之景烘托了诗人寂寥悲凉的心境,融情于景。尾联写诗人想极目远眺,苦于没有 登高的地方,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之情,同时写出了自己已入暮年的无奈以及报国 无门的痛苦。 四、现代文阅读(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1 题。 拿破仑:昨天和今天的世界领袖 [美]麦圭尔 拿破仑将指挥总部设在尼斯,并且约见这些将领们。将领们仔细打量着他们的新任总指 挥官——一个只有 26 岁,留着长乱发须的瘦小家伙,一双手紧拿着他新婚妻子的画像,并且 坚持每个人都要欣赏——但没有人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他们一致认为这个不起眼的人是位 政治阴谋家,借着什么秘密交易而谋得了此职位。难道他真的能指望这些在愤怒、饥饿中挣 扎的 27000 名士兵来对抗奥地利帝国?这些人已经好几个月没有领军饷,且衣不蔽体,穿着 草鞋。 但是年轻的拿破仑却气定神闲,一点也没有被他们的气势吓倒。反而有条不紊地询问他 们单位的大小,部队的士气,以及补给的问题。然后他告诉他们,他将于次日检阅士兵,并 且在后天就要开拔部队。 他并没有完全依照原先安排的时间进度来做,但是也没有落后多少。在 48 小时之内,他 已经设法取得足够的面包、肉类,甚至还有白兰地酒,至少可以维持 6 天。他又将部队中顽 劣不驯的士兵打散,分布到其他单位中,借以分散他们的愤怒以及哄吵的力量。 为了增强部队弟兄们强烈的认同感,拿破仑主持了一次正式的检阅。他对部队的演讲, 展示了他那激发部队士气的伟大能力,使将士们深受感动,并且从 1796 年 4 月 2 日开始行军。 他放弃从阿尔卑斯山穿越的近途,因为那里有防御完善的隘口天险,反而快速地率领大军穿 过热那亚领地。在四次遭遇战中,轻易击退了奥地利与撒丁尼亚的联军,接着在 4 月 28 日, 撒丁尼亚国王同意停战。而奥地利军队也撤退以保卫米兰市。 首次胜利后,拿破仑又向他的部队做了一次演讲: “将士们!到目前为止,你们一直在为一些不毛之地奋战着,虽然这些不毛之地因为你 们的浴血奋战而出了名,但是对国家却毫无用处……在缺乏一切物资的情况下,你们却能成 就一切事情。你们在没有大炮的武力下赢得战斗,在没有桥梁的情况下横渡河流,在没有靴 鞋的情况下咬紧牙关行军,并且经常在没有面包食物,没有白兰地的情况下空腹露宿扎营。 只有自由斗士才能够承受你们所忍受的艰难困苦!我衷心地感谢你们所做的一切。” 拿破仑遗留下一个伟大的传奇,而且这个传奇在他死后膨胀得愈来愈大。他的儿子拿破 仑二世从未统治过法国。但是到了 1852 年,他的侄儿路易·拿破仑,却利用这个名字的声望, 宣布成立第二帝国,并且理所当然地用了拿破仑三世这个头衔。拿破仑主义——相信政府应 由人民所指派之强大且独裁的统治者所治理——这种观念继续在法国的政治中流行多年,即 使在今天,它仍是一种明确而有形的力量。 拿破仑实际上是千百种文艺创作的灵感源泉,无数的绘画、诗词、戏剧和电影都歌颂他 的功绩。不管他在历史上的真实角色是什么,不可否认,他仍然是一位十分坚强的人,一位 超越了生命的人。不论我们是欣赏他或是憎恨他,是颂赞他或是诅咒他,我们都很难不同意 他为他自己所下的评语:“我的一生是多么精彩的传奇!” (选自《拿破仑:昨天和今天的世界领袖》,有删改) 相关链接 滑铁卢战役发生时,卷土重来的俄罗斯大军还没有进入法国,即使拿破仑在滑铁卢“险 胜”英国人,当奥地利军队,特别是几十万俄军杀过来的时候,拿破仑将会迎来没有任何机 会的惨败。(《拿破仑究竟败在哪儿》) 9.下列各项中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 分)( ) A.“年轻的拿破仑却气定神闲,一点也没有被他们的气势吓倒”,反映拿破仑镇定自若, 毫无畏惧的品格,与其取得骄人战绩形成对比。 B.拿破仑的演讲极具魅力,富有鼓动性,鼓舞了士兵的士气,激发了他们的斗志,使散 漫、顽劣的军队变成有战斗力的坚强集体。 C.拿破仑的演讲使士兵深受感动,他们放弃从阿尔卑斯山穿越的近途,因为那里有防御 完善的隘口天险,他反而快速地率大军越过热那亚领地。 D.拿破仑一生战功赫赫,即使对他的评价不一,有欣赏、憎恨、颂赞、诅咒的,但是大 家基本上同意他自己为他个人所下的评语:“我的一生是多么精彩的传奇!” E.拿破仑实际上是所有文艺创作的灵感泉源,无数的绘画、诗词、戏剧和电影都歌颂他 的功绩。不管他在历史上的真实角色是什么,不可否认的,他仍然是一位十分坚强的人,一 位超越了生命的人物。 答案 BD 解析 A 项,“与其取得骄人战绩形成对比”错,应是“为其取得骄人战绩作铺垫”。C 项,放弃从阿尔卑斯山穿越的近途不是士兵,而是拿破仑;E 项,原文是“千百种文艺创作”, 而选项将范围扩大为“所有文艺创作”。 10.“拿破仑遗留下一个伟大的传奇,而且这个传奇在他死后膨胀得愈来愈大”一句有什 么深意?(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赞美了拿破仑的人格魅力和军事才能;(2 分)生动形象地概括了拿破仑对后世的 影响,即拿破仑的侄儿利用拿破仑的声望所获得的成就以及作为法国政治力量强大根基的拿 破仑主义。(2 分) 解析 回答这个问题,可从句中关键词的意思入手,比如“伟大的传奇”“膨胀”等;然 后,将词语的意思连缀成句。其中“伟大的传奇”主要赞美的是拿破仑的人格魅力和军事才 能,“膨胀”指拿破仑的侄儿利用拿破仑的声望所获得的成就和“拿破仑主义”在法国政治中 的强大力量等。 11.作者对拿破仑作出了怎样的评价?结合你的认识,谈谈作者的评价是否合理。(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认为拿破仑是一位十分坚强的人,一位超越了生命的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 奇色彩。(2 分)作者的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1 分)拿破仑坚强的意志、独特的人格魅力、卓 越的军事才能都超越了生命本身,他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不过,他发动的战 争虽然让一些欧洲国家纷纷走上了民族解放的道路,但同时也给其他国家的人民甚至法国人 民带来了灾难。(2 分) 解析 回答问题,首先要把握作者对拿破仑的评价性语言,比如作者认为拿破仑是一位 十分坚强的人,一位超越了生命的人,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是一个伟大的传奇。其次,要 分析作者对拿破仑的评价是否客观、全面,评价时,还要联系拿破仑发动战争的负面影响, 以确保评价的全面性。 五、语言表达(10 分) 12.[2016·江西五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新闻,按要求回答问题。(5 分) 9 月 20 日消息,因涉及冯志明案,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及赛罕分局的多名警官接受调查。 2014 年 12 月,时任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副局长冯志明被带走接受调查。1996 年,“呼格”案后, 包括冯志明在内的多位警官,因“迅速破获大案”获集体二等功。 (1)请你为此新闻拟写标题。要求 15 字以内。(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隔多年,呼格案被曝办案错误,无罪的人却为此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对此,你有什 么感想?(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因“呼格”案多名升官官员被带走 (2)略(围绕法制、办案程序、公平、生命等角度来写,合理即可) 解析 第一问考查拟写新闻标题,只要说明“谁做什么”即可。第二问考查学生的语言 运用能力。题干问“你有什么感想”即要有自己的观点。答题模式:观点+理由。答题要点: 观点鲜明,表达得体。 13.[2017·洛阳高三考试]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 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5 分) 转基因技术对世界农业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不过眼下,__①__。一部分专家和民众质 疑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认为转基因农作物的安全问题尚无定论,应该严禁使用转基因原料 生产食品,但也有一部分专家对此不以为然,他们认为,一些自然作物和杂交水稻都存在基 因转移情形,__②__,转基因农作物只是进行了基因的人工精准转移,为什么就被视为洪水 猛兽呢?争议的背后是强烈的关注,毕竟,食品的安全事关公众的健康,是一个极为严肃的 科学问题。因此,将转基因技术用于主粮生产__③__,而不能有半点急躁和盲动。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正饱受争议 ②人们并没有担心它们的安全性 ③必须充 分实验、慎之又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观原文,了 解大概内容,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第①处结合后面内容“专家和民众质疑转基因食品的 安全性,认为转基因农作物的安全问题尚无定论”可知,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饱受争议;第 ②处明显是另一种观点,结合前面内容“一些自然作物和杂交水稻都存在基因转移情形”及 后面的“人工精准转移”等可知,此处可以填入“人们并没有担心它们的安全性”;第③处结 合“不能有半点急躁和盲动”等可知,此处应该填入“必须充分实验、慎之又慎”。 六、写作(60 分) 14.[2016·河南期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近日,某地一位老人接 8 岁的孙女放学,在公交车等红灯的时候,老人拉着孙女猛拍公 交车的前门,示意要在路口上车。为了二人的安全,司机示意他们到站牌坐车。公交车进站 后老人上车,对司机大骂,同车的人劝阻无效,小孙女挺身而出:“爷爷!是你不对!车没进 站不能拦门上车!你再这样以后不用来接我了!”然后转身对司机说:“阿姨,对不起,是我 爷爷不对。”司机听后感动落泪。 此事一经传开,网友纷纷热评: 这小孩儿教得太好了,下一代都像这样何愁国不强?从小培养道德素质很重要。 身教重于言传,老人怎么能做这样的榜样?老人还不如孙女明事理。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 体,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解析] 根据材料所述的事件,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思考。首先是老人。老人在 路口猛拍等红灯的公交车车门,并且因司机没给他开门而在公交车进站后上车对司机大骂, 面对同车人的劝阻,他并没有停止。老人的做法明显是错误的。作为长辈,他没有切实为孙 女做好榜样。由此可以立意为:言传更要身教;切实做好榜样;等等。其次是小女孩。她认 识到爷爷的错误行为,不仅批评了爷爷,而且给司机赔礼道歉。她的行为值得肯定,可见她 是一个明辨是非的孩子。由此可以立意为:明辨是非;道德素质很重要;等等。最后是公交 车司机。她没有在等红灯时给老人开门,可见她是遵守规矩的,并且能够宽容待人。由此可 立意为:遵守规矩;宽容待人;等等。 [例文] 让每位老人都成为好榜样 一位老人接孙女放学,在公交车等红灯的时候,老人拉着孙女猛拍公交车的前门,示意 要上车。为了二人的安全,司机拒绝了,并示意他们到站牌去坐车。公交车进站后,老人上 车对司机大骂。这位老人的做法明显错误。他的小孙女的做法则令人称赞,她批评了爷爷并 且给司机道了歉。不知道这位老人如何看待孙女的做法,但我想说一句:作为爷爷,您应该 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都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接送孩子上下学的人应该 是与孩子接触比较多的,正是这样才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正如《墨子》中所说:“染于苍 则苍,染于黄则黄。”孩子就像是一缕素丝,大人的言行会在无形中影响孩子,而这些言行就 像不同的染料一样,会让这素丝着上不同的颜色。所以说,身为家长,“染不可不慎也”。 一位老人,他为何会以暴戾之气对待一位公交车司机呢? 也许他认为自己是老人,任何人都应该尊重他。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爱 老人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整个社会尊老,但老年人不能倚老卖老,也应该遵守规则。 这位老人置规则于不顾,于是就上演了上面提到的一幕。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老人,老人 们也要自尊自爱,值得我们尊重。 也许他忘记了自己的身份。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关于老人的报道,他们或者是抢占公交座 位,或者是抢占广场跳广场舞,或者是被搀扶反而“讹人”等,于是有人十分疑惑:到底是 老人变坏了,还是坏人变老了?在我的想象中,老人可能满脸皱纹,但肯定是满面的慈祥; 老人可能不善言辞,但肯定是话语温暖;老人可能行动迟缓,但肯定是彬彬有礼。我心目中 的老人是那么的可亲可敬又可爱。塞·约翰逊曾说:“每个老人都抱怨世界在堕落,抱怨下一 代的无礼和傲慢。”可是这件事恰恰相反,老人是无礼的,他的做法让自己的孙女感到无奈。 究其原因,可能是他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和身份,忘记了他除了贡献自己的余热之外还要 充当晚辈的榜样。希望老人能够从中反省自己,更希望他能够给自己的孙女做一个好的榜样。 老人是家庭、社会的财富。老人穿越历史,留给晚辈的是无尽的追思;老人定格岁月, 留给晚辈的是光辉的形象。我想,这样的老人才是令人尊敬的,这样的老人才是晚辈的榜样。 相信那位老人在以后的日子里,会给自己的孙女树立好的榜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