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题

‎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0388‎ 一、单项选择题 ‎1.数学所描述的不是事物本身的特性,而是事物与事物之间的( A )‎ ‎ A. 关系 D.表现 C.本质 D.差异 ‎2.学前儿童只是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并不要求一定要“掌握”,重视的是一种学习过程和( D )‎ ‎ A. 学习方法 B.数学知识 C.学习方式 D.数学经验 ‎3.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相互作用的( D )‎ ‎ A. 活动方式 B.教学过程 C.操作过程 D. 双边活动 ‎4.小班儿童面对两位“张老师”,一位年纪大、女性,一位年轻、男性,就不太容易抽象出“一共有两位张老师”,他们宁愿称呼其“一位张奶奶、一位张叔叔”。说明这时的儿童( C )‎ ‎ A.不具有数学概念 B.思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 C. 不能从事物的具体特征中摆脱出来,从而抽象出数量特征 ‎ D.对数量的认识具有主观性特征 ‎5.儿童思维的逻辑结构的建构,是从( B )‎ ‎ A.经验开始的 B.动作开始的 ‎ C. 知识开始的 O.理解开始的 ‎6.对儿童进行的任何一方面的教育,都必须重视从( C )‎ ‎ A. 儿童发展的阶段性出发 B.儿童发展的差异性出发 ‎ C. 儿童整体发展的观念出发 D.儿童发展的个别性出发 ‎7.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中起着发展思维作用的核心因素是( A )‎ ‎ A. 数量关系 B.传递关系 ‎ C. 互补关系 D.等量关系 ‎8.把—个暂时未知的量同另一个作为标准的约定的已知量做比较,这个比较的过程叫做( B )‎ ‎ A.比较 B.计量 C.评价 D.计算 ‎9.提供给儿童合适的材料、教具、环境,让儿童在自己的摆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获得数学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的一种方法是( A )‎ ‎ A. 操作法 B.游戏法 C.经验法 D.理解法 ‎10.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形式一般都采用( C )‎ ‎ A.个别活动形式 B.小组活动形式 ‎ C. 集体活动形式 D.自由活动形式 ‎11.以印象的方式去把握对象是( B )‎ ‎ A. 符号把握 B.图像把握 C.认知把握 D.形象把握 ‎12.儿童数概念的发生开始于( D )‎ ‎ A.口头数数 B.对集合的精确把握 ‎ C.辨数 D.对集合的笼统感知 ‎13.儿童学前进行“1”与“许多”的教学,主要是让他们( C )‎ ‎ A. 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 B.理解事物的数量关系 ‎ C. 感知集合及其元素 D.理解集合及其元素 ‎14.口头计数是一种机械记忆,儿童的这种数数实际上是一种( B )‎ ‎ A.认数 B. 唱数 C.点数 D.辨数 ‎15.应用题的内容应来自于幼儿熟悉的( D )‎ ‎ A.生活经验 B.生活常识 ‎ C.生活知识 D.生活情境 ‎16.幼儿要以实物等直观材料为工具,借助于合并、分开等动作进行加减运算实际是( A )‎ ‎ A.动作水平的加减 B.表象水平的加减 ‎ C.符号水平的加减 D.象征水平的加减 ‎17.在认识几何形体的教育中,应提供幼儿接触多种变化图形的机会,渗透图形( B )‎ ‎ A. 变式教育 B.守恒的教育 ‎ C. 对比教育 D.辨别教育 ‎18.学前儿童认识几何形状不仅需要视觉的感知,还需要通过( D )‎ ‎ A.听觉进行感知 B.知觉进行感知 ‎ C.观察活动进行感知 D.触觉动作进行感知 ‎19.皮亚杰认为,测量包括了两个逻辑活动。第一个是划分过程,它使儿童懂得整体是由加在一起的一个数量的部分组成的。第二个是易位或替换过程,它使儿童把一部分和另一部分连接起来,从而建立起( B )‎ ‎ A.逻辑体系 B.单位体系 C.理解体系 D.结构体系 ‎20.幼儿对物体量的认识,最初不是通过测量的方法,而是通过各种感官的( C )‎ ‎ A. 观察 B.注意 C. 感知 D.发现 ‎21.儿童感知和理解时间概念的基础是( D )‎ ‎ A. 生活常识 B.生活知识 C. 生活规律 D.生活经验 ‎22.儿童对空间方位关系的辨别,既有赖于空间知觉能力,也有赖于他的思维能力发展,特别是思维的( A )‎ ‎ A. 相对性的发展 B.逻辑性的发展 ‎ C. 抽象性的发展 D.概括性的发展 ‎23.完成某个阶段的教育活动之后,为了了解这一阶段的教育效果,对达成教育目标的程度做出总结和鉴定而进行的评价是( A )‎ ‎ A. 终结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 诊断性评价 D. 相对性评价 ‎24.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活动中的有关要素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是( B )‎ ‎ A. 教育督导 B.教育评价 C. 教育监测 D.教育监控 二、多项选择题 ‎25. 数学知识的特点是( ABCD )‎ ‎ A.抽象性 B.逻辑性 巳精确性 ‎ D.应用性 E.知识性 ‎26.制定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和内容的依据有( ABC )‎ ‎ A. 儿童身心发展水平、需要与发展规律 B.社会的要求和愿望 ‎ C.数学学科的结构、价值和学科学习规律 D.与其他学习领域的关系 ‎ E.教材的规定性 ‎27.以下属于大班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是( CDE )‎ ‎ A.认识“1”和“许多”及其关系 B.学习10以内序数 ‎ C.学习10以内单、双数和相邻数 D. 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 ‎ E.学习自然测量 ‎28.学前儿童的几种排序活动是( ABCD )‎ ‎ A.按规则排序 B.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 C.按数量和数排序 ‎ D.按教师要求排序 E.按量的特点排序 ‎29.观察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具体方法很多,包括( AB )‎ ‎ A. 行为检核 B. 事件详录 C.作业分析 ‎ D.临床法 E。谈话法 三、简答题 ‎30.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原则。‎ 答:(1)发展儿童思维结构的原则;‎ ‎ (2)让儿童动手操作的原则;‎ ‎ (3)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原则;‎ ‎ (4)联系儿童生活的原则;‎ ‎ (5)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31.简述3-7岁幼儿数学概念发展的阶段。‎ 答:(1)对数量的感知阶段(3岁左右);‎ ‎ (2)数词和物体数量间的联系建立阶段(4—5岁左右);‎ ‎ (3)数的运算阶段(5岁以上)。‎ ‎32.如何引导幼儿学习分类?‎ 答:(1)明确各种分类活动的特点;‎ ‎ (2)引导幼儿认识分类标记,让幼儿按标记进行分类;‎ ‎ (3)运用多种形式,帮助幼儿积累经验;‎ ‎ (4)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结合各种情景引导幼儿学习分类。‎ ‎33.指导幼儿认识几何形体的教育要点是什么?‎ 答:(1)几何形体教育应与幼儿生活经验紧密联系;‎ ‎ (2)在引导幼儿认识几何形体时,应让幼儿运用视觉、触觉、动觉感知形体特征;‎ ‎ (3)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感知和体验几何形体的基本特点;‎ ‎ (4)采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幼儿感知几何形体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 (5)提供幼儿接触多种变化图形的机会,渗透图形守恒的教育。‎ 四、论述题 ‎34.试述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答: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具有一定的过渡性质,具体表现为:(1)从具体到抽象;(2)从个别到一般;(3)从外部的动作到内化的动作;(4)从同化到具体;(5)从不自觉到自觉;(6)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 ‎35.试述学前儿童初步空间概念的发展。 ‎ 答:(1)空间是客观物质存在的形式,任何物质都处于一定的空间之中,并且和周围的其他物体存在着空间上的位置关系。‎ ‎(2)学前儿童初步空间概念的发展包括:学前儿童对空间方位关系的辨别,既有赖于他们的空间知觉能力,也有赖于思维的相对性发展。‎ ‎(3)学前儿童初步空间概念发展的趋势为:从绝对空间概念逐步过渡到相对空间概念;从以自我为中心的定向逐渐过渡到以客体为中心的定向。‎ ‎(4)空间概念发展的年龄特点:小班儿童:能辨别上下,开始学习辨别前后;中班儿童:是儿童空间概念快速发展的时期,他们能够辨别前后,并开始学习以自我为中心辨别左右;大班儿童:能正确辨别上下、前后,他们能把空间分为两个区域,还能把其中一个区域分成两个部分。但还不能完全做到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更不能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 五、案例分析题 ‎36.案例:3岁的杨扬穿了一串珠子,有圆形和椭圆形两种。教师指着一个椭圆形的珠子问他穿了几个这样的珠子,于是他把串珠平放在桌上嘴里数道:“1、2、3……”,可是他的手却悬在珠子上象征性地点了6下了,而且点得不全是椭圆形珠子。当教师再问他穿了几个椭圆形的珠子时,他的回答却是:“有许多许多”,其实他穿的椭圆形珠子只有四颗。‎ 请运用所学的儿童计数能力发展特点的知识分析这位儿童的表现。‎ 答:(1)出现在杨扬身上的计数困难是我们在初人园的幼儿中经常看到的。幼儿学习数学的早期阶段比以后的阶段困难得多。就拿数数这一成人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对于幼儿来说却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2)幼儿没有掌握计数的技能是一个显性原因,其实根源则是由于他们没有集合的“类与类包含”观念所造成的。杨扬要准确数出一串穿珠中的四颗椭圆形珠子时,首先需在头脑中手巴要数的椭圆形珠子从其他形状的珠子中分离出来归为一个子集,再通过计数得出元素有四个。正是这样一个运算过程,对杨扬这样必须借助于动作来思考问题的孩子来说是困难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让幼儿从感知集合的学习开始,通过实际进行的“求同”“分类”操作来体验集合的类与类包含关系,以集合的学习作为计数的基础,而不是将这个过程倒过来,才能帮助幼儿从集合的类与类包含关系上来理解计数的目的和意义。也就是说,感知集合是幼儿学会计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的基础。‎ 六、综合应用题 ‎37.请为小班儿童设计一个“按物体的大小、长短进行排序”的数学教育活动。‎ 答:(1)教育活动方案结构完整,应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建议与延伸。‎ ‎(2)教育活动目标具体、明确,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教学活动准备充分、符合教育内容的要求;活动过程具有可操作性,符合教育目标的要求。‎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