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语文课件《再别康桥》 (19)_苏教版(2016)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再别康桥》 (19)_苏教版(2016)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 徐 志 摩 诗人简介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派诗 人,著有《志摩的诗》、《猛虎集》等。 1918-1920年,先后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 英国剑桥大学。 1925年和1928年,他出国途径英格兰,两次重返 母校。 本诗是他1928年故地重游以后,在归国的轮船上 写的。 康 桥 的 灵 性 全 在 一 条 河 上 ; 康 河 , 我 敢 说 是 世 界 最 秀 丽 的 一 条 水 。 — 徐 志 摩 听课文录音,读准字词。 河 畔( ) 荡 漾( ) 青 荇( ) 榆 阴( ) 揉 碎( ) 浮 藻( ) 长 篙( ) 漫 溯( ) 斑 斓( ) 笙 箫( ) pàn yàng xìng yú róu zǎo gāo sù lán shēng xiāo 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读出情感。 一、体会富有节奏的音乐美 • 1、找出这首诗歌的韵脚并写下来。 • 2、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在语意上相似,结构 上也相似,读起来节奏也相同,这种方法 叫做回环往复。这样使得诗歌前后呼应, 结构圆合,增添了诗歌的节奏感。 来,彩;娘,漾;摇,草;虹,梦; 溯,歌;箫,桥;来,彩。 二、品味精致 生动的语言美 ①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连用三个“轻轻的”, 写出了诗人与康桥的依依惜 别之情,并为全诗确定了情 感基调。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 法,既写出柳树形态的 美好,又传达出诗人的 无限欢喜和眷恋之情。 ②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③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油油”是光润的样 子,“招摇”二字,生 动地写出了康桥对诗人 的欢迎态度。 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想 到今晚就要与康桥离别,不 禁离愁重重,情绪顿时低落 下来。于是不能“放歌”, 只能“悄悄”吹起离别伤感 的笙萧,在沉默中体味别离 的惆怅。 1难舍难分 2欢喜和眷恋 3更加欢喜和眷恋 4对康桥永久的眷恋 5感情达到高潮 6情绪低落 静思默想 7悄悄作别 挥手作别云彩图 河畔金柳倒影图 青草水底招摇图 榆阴浮藻清潭图 撑篙漫溯寻梦图 黄昏夏虫沉默图 招手惜别云彩图 三、琢磨融情于景的情感美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 线索,通过对康桥秀美景色的描绘, 赞美了康桥的自然美和人文美,抒发 了诗人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四、感受诗歌的意象美: 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水草、 潭水、彩虹、长篙、星辉 这些事物都是柔美而抒情的事物。它们都已超越 了它们的自然属性,浸透了作者对康河的永久恋情。 这种“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被称为意象。 课文总结 《再别康桥》一诗,我们读到的是离情, 但给我们启示的却是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 爱生活。 作业布置 1、背诵本首诗。 2、《再别康桥》基训97-99页做完。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