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语文课件蜡 烛 (18)_鲁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蜡 烛 (18)_鲁教版

蜡 烛 西 蒙 诺 夫 猜一猜 喀秋莎 kā qiū shā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 河上飘着柔漫的轻纱。 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 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读一读 西蒙诺夫, 苏联作家, 战地记者, 以战争通讯 著名。 拂晓 瓦砾 地窖 鞠躬 颤巍巍 fú xiǎo wǎ lì jiào jū gōng chàn wēi 黎明 破碎的砖瓦 储存物 品的地 下室 弯腰行礼 震颤、动作不 稳的样子 写作背景 1944年9月,二战进入尾 声,作者随苏联红军到南斯 拉夫当随军记者。这篇通讯 以现场目击者的身份,以 “我们”(苏联红军)的口 吻,讲述了在贝尔格莱德战 役中发生的感人故事。 迅速给课文44个自然 段标上数字符号,请 大家齐读1-7自然段, 初步感受文章内容! 通讯 记叙文的一种,是 报纸,广播电台常用 的文体。它也拥有自 己的文章的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1944年9月19日 贝尔格莱德萨伐河 老妇人玛利·育乞 西和契柯拉耶夫 讨论:1-7段中哪些句子证 明战争惨烈? “方场上散步着几辆烧毁了的坦 克和铁甲车” “只有一颗树还没……一人高的 下半截。” “两个轻伤的……躺在方场上。” 速读8-26段,看看主 要人物是谁? 老妇人玛 利·育乞西 战士契柯 拉耶夫 思考:战火纷飞,老妇人 为什么要从地窖里出来? 她不顾安危是为了安 葬刚刚战死的红军战 士契柯拉耶夫! 思考:他们彼此认识 吗?老人为什么要埋 葬契科拉耶夫?不认识 为了感谢、回报苏联 战士打击纳粹侵略者。 德国纳粹入侵南斯拉夫 苏联军队来此赶走纳粹 南斯拉夫欢迎苏联军队 两国人民结下战斗情谊 说一说 ……,令我感动! 苏联和南斯拉夫两国人 民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 利付出了巨大牺牲! 小结 感受战争无情 领悟生命可贵 体会真挚情谊 作业 完成《绩优学案》 P。 思考课后第3题。 再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