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教导处范文之新课程教学总结
教导处范文之新课程教学总结 在《新课标》所倡导的“以人为本”原则的基础上,英语学习的目的得到更进一步的明确,那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遵循这样的目的,英语新教材的设计也做了一系列的调整,它采用“功能—结构—话题—任务”的模块型教学体系,把功能与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功能与结构融合于话题和任务之中,通过话题的循环和运用任务的实现,呈现相应的结构与功能。在教学内容和语言材料的取舍和安排上,贴近学生生活,同时兼顾学生的知识学习和素质的培养。在边教边学的探索中,我收获了很多。 首先、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同事们积极配合、出谋划策 1、积极参加市里和区里组织的教师培训。在06年的暑假伊始,学校领导为了课改的顺利进行,积极组织我们参加新教材的培训课程,充分领会新课改的精神,转变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英语课堂上真正的主角,教师成为导演。 2、积极的听评课。为了确保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与课堂授课经验,我学习《英语新课程标准》,领会教改精神,及时纠正教学中的不足和错误。为了开阔教学思路,我坚持听课学习,把别人好的教学方法拿到自己的课堂上,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取长补短,外为己用。充分的认识优点改正不足,及时进步。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最近几年,学校为每个班级配备了背投电视,为外语教学提供和很大的帮助,同学们充分了利用它展示自己课前预习的成果,我也经常利用它给学生展示相关的课文背景知识。大大的方便了教学,提高了课堂练习的效果和效率。 其次、根据学生实际,因材施教;既注重基础的落实,又加强能力培养 “教无定法”,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采取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根据教材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根据不同的班级和学生的不同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使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永远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体,一切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宗旨。 第一阶段,从基础抓起,从词汇入手,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词汇的学习和掌握就成了我们夯实学生基础的突破口。开学伊始,我首先利用一个月的时间领同学们读完本册的所有单词,这样学生就有能力进行词汇的预习。现在,通过“学生自读—教师纠正发音—齐声朗读—背诵”程序,学生已经能轻松地完成了词汇的学习,并为听、读和写做好铺垫。同时也配合学年组的单词过关,提高学生对单词的重视。 第二阶段,以教材做基础,重新整合,来培养学生的听和阅读的能力。听力练习是我们每节课都必不可少的,它既是词汇学习的复习和巩固,也是学生口语练习的基础。我通常是把教材中的对话作为听力材料来进行听力练习的。但是,不同的班级,会做适当的取舍或调整,普通班听基础的,太难的我们会放弃,但实验班要100%完成。听力练习通常分为“学前听、学后听”两种。学习对话之前先我们要先做泛听,学生只须回答一、二个问题。而学习对话后的听力练习则是学生听和说能力综合培养和训练。 我们的阅读材料以课文为主,21世纪英语报做辅助。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使用。每个模块的unit2我们都会对授课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通常我给学生3—5分钟的时间读21世纪英语报。扩大词汇,拓宽知识面。然后进行课文的阅读理解并完成activity 4,在预定的时间内先完成任务并且正确率较高的为优胜者,为了鼓励学生的积极性,保持竞争的热情,我们为每次的优胜者加分并在教室内张榜公布。这个举措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速度,又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竞争的意识。 第三阶段,以回答问题作为切入点,进行写作能力的训练。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因人、因班、因话题而异的。在模块任务中,写作都是必须的,开始,是以口头回答问题的练习进行的,要求学生重复并把答语记录下来完成一个5— 6句的小作文,部分基础好的学生通常会加入自己的语言,这样的作业我们往往拿到课堂上当范文朗读、张贴表扬。后来,发展到先给出一个明确的话题和要求,并根据难易程度来确定由个人、二人或小组来完成,同时分配角色,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做笔录并以小组作业的形式呈交。现在,我们由学生自己选择,愿意并能独立完成的、或以小组形式完成的都可以,只不过成绩的高低会稍有不同,教师的评价也有差别。这样,很多学生都愿意独立完成,即使有一些错误我们也会给出较高的评价,并记入平时成绩。通过这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我们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些写作的能力。 第三、注重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初二学年是分层教学。针对学生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作了以下工作: 1、坚持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根据学生的情况,预习作业很简单,只是一些单词、短语。要求也不高,能输出中文就可以。这样就能为讲授新课,更好的贯穿语言点作好铺垫。 2、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学习目标。不同的学生目标不同,有的学生必须掌握全篇对话;有的掌握其中的重点段落;有的只要求掌握重点句子。 3、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要求学生把要点记在书上,这样就会避免学生把笔记丢失。开始的时候,学生很不习惯记笔记,得过且过。发现后,就在课下盯着他们补,还要隔一段时间进行抽查。 4、培养学生大声朗读的习惯。早自习学生都要齐声郎读单词和对话,一年来,从未间断。学生从开始的不敢出声又不得不出声,到现在很自然的大声朗读,其中的转变简直是判若两人。 5、认真落实学生的读,背,默。重点考察单词,短语,重点句,对话。做到先读,再背,最后默写落实到笔头上。当然不同的学生要求的标准也不一样。学生每次默写的单词小卷都及时地总结,做到逐一过关,绝不放弃一个学生 。 四、困惑与存在的问题 虽然有了一些成绩,学生的基础得到了巩固,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但是,教学还存在着不足之处,最亟待解决的就是如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养成课后复习的习惯。因为,近一年的观察我发现,有些学生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并且单词和对话的朗读背诵也很好,单项评价成绩很高。但是由于缺乏知识的运用能力,而且前学后忘,测验和考试的成绩总是较差,尤其是综合性的测评。这样一来,对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家长没有时间督促管理(尤其是特殊家庭子女)、教师也没有时间进行反复的监督检查,这些都是必须正视的现状,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最大障碍。希望新的评价方式能尽快帮我们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