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专题解读报告-人类法律文明史上的崭新路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专题解读报告-人类法律文明 史上的崭新路标 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专■解读报告-人类法律文明史上的嶙新路标 1 一、 《民法典》的立法经过 1 二、 编纂《民法典》的重大意义 3 (一) 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需要。 3 (二) 编纂民法典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 措 4 三、 编纂《民法典》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4 四、 《民法典》的主要内容 7 (一) 总则编 7 (二) 物权编 10 (八)附则 11 五、 全面学习贯彻《民法典》 12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表决通过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 1日起施行。新中国成立以后,曾4次启动民法典制定工 作,但最终都因为条件不成熟而搁置。时光回溯到2014 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编纂民法典这 一重大立法任务。中国民法典编纂采取“两步走":第 一步出台民法总则;第二步编纂民法典各分编,并将修改 完善的各分编同民法总则合并为完整的民法典,由全国人 大常委会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这一新中国首部以 法典命名的法律,自2015年编纂工作启动以来,一直受 到全社会热切关注。经过5年磨砺,这项被称为当下 “最伟大、最庞大、最复杂的法律工程"已迈上最后 “征程”。 今天,我们主要从立法经过、立法意义、总体要求和 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学习贯彻等五个方面共同学习一下 《民法典》。 一、《民法典》的立法经过 根据党中央的工作部署,编纂民法典的起草工作由全 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牵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 人民检察院、司法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法学会为参 加单位。为做好民法典编纂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 作委员会与五家参加单位成立了民法典编纂工作协调小组, 并成立了民法典编纂工作专班。 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 人的夙愿。党和国家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 2001年先后四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第一次和第二次,由 于多种原因而未能取得实际成果。1979年第三次启动, 由于刚刚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制定一部完整民法典的 条件尚不具备。因此,当时领导全国人大法制委员会立法 工作的彭真、习仲勋等同志深入研究后,在八十年代初决 定按照“成熟一个通过一个”的工作思路,确定先制定民 事单行法律。现行的继承法、民法通则、担保法、合同法 就是在这种工作思路下先后制定的。2001年,九届全国 人大常委会组织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并于 2002年12月进行了一次审议。经讨论和研究,仍确定继 续采取分别制定单行法的办法推进我国民事法律制度建设。 2003 年十届全国人大以来,又陆续制定了物权法、侵权责 任法、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等。总的看,经过多年来 努力,我国民事立法是富有成效的,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 的民事法律规范体系,民事司法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民 事法律服务取得显著进步,民法理论研究也达到较高水平, 全社会民事法治观念普遍增强,为编纂民法典奠定了较好 的制度基础、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和社会基础。随着我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发展和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 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对编纂和出台民法典寄予很大的期 盼。 编纂民法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也不是简单的 法律汇编,而是…… 二、编纂《民法典》的重大意义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政 治任务和立法任务,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 大法治建设部署。编纂民法典,就是通过对我国现行的民 事法律制度规范进行系统整合、编订纂修,形成一部适应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 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完整并协调一致的 法典。这是一项系统的、重大的立法工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依法 治国摆在突出位置,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在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征程中,编纂民法典具有重大而深远 的意义。 (一)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的现实需要。回顾人类文明史,编纂法典是具有重要标志 意义的法治建设工程,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繁荣强 盛的象征和标志。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 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成功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 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现出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 性。我国民事法律制度正是伴随着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而形成并不断发展完善的,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系统总结 制度建设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纂一部具有中国特 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不仅能充分 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成果和制度自信,促进和 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也能为人类法治文 明的发展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编纂民法典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三、编纂《民法典》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 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以同志为核心 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法典编纂工作,将编纂民法典列入党 中央重要工作议程,并对编纂民法典工作任务作出总体 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都 高度重视这一立法工作,将编纂民法典纳入全国人大常委 会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确定为全国人大常委会 的立法工作重点项目,积极持续推进。为做好民法典编纂 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先后多次向党中央请示和报告, 就民法典编纂工作的总体考虑、工作步骤、体例结构等重 大问题进行汇报。2016年6月、2018年8月、2019年 12月,总书记三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并原 则同意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就民法典编纂工作所作的请示 汇报,对民法典编纂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民法典编纂工 作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基本遵循。 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 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 “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19大和有关中央 全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 统一,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 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结实践经验, 适应时代要求,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法通 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 侵权责任法和人格权方面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 编订纂修,形成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 人民意愿的民法典,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完备的民事法治保障。 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全面贯彻总书记 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决 策部署,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充分发挥民法典在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以保护民事权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回应人民的法治 需求,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充分实 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民法典 成为新时代保护人民民事权利的好法典。三是坚持立足国 情和实际,全面总结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民事立法和 实践经验,以法典化方式巩固、确认和发展民事法治建设 成果,以实践需求指引立法方向,提高民事法律制度的针 对性、有效性、适应性,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保障作 用。四是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注重将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社 会公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 五是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断增强民事 法律规范的系统性、完整性,既保持民事法律制度的连续 性、稳定性,又保持适度的前瞻性、开放性,同时处理好、 街接好法典化民事法律制度下各类规范之间的关系。 四、《民法典》的主要内容 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共7编、 1260 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 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内容涵盖社会生活的方 方面面,与每一个人的权利息息相关。 (一)总则编 第一编“总则”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 一般性规则,统领民法典各分编。第一编基本保持现行 民法总则的结构和内容不变,根据法典编纂体系化要求对 个别条款作了文字修改,并将“附则"部分移到民法典 的最后。第一编共10章、204条,主要内容有: 1. 关于基本规定。第一编第一章规定了民法典的立法 目的和依据。其中,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 为一项重要的立法目的,体现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 结合的鲜明中国特色(第一条)。同时,规定了民事权利及 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诚 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等民法基本原则(第四条至第八条)。 为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将绿色原则确立为民法的基本原则, 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 生态环境(第九条)。 2. 关于民事主体。民事主体是民事关系的参与者、民 事权利的享有者、民事义务的履行者和民事责任的承担者, 具体包括三类:一是自然人。自然人是最基本的民事主体。 规定了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制度、监护 制度、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制度,并对个体工商户和农村 承包经营户作了规定(第一编第二章)。结合此次疫情防 控工作,对监护制度作了进一步完善,规定因发生突发事 件等紧急情况,监护人暂时无法履行监护职责,被监护人 的生活处于无人照料状态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 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应当为被监护人安排必要的 临时生活照料措施(第三十四条第四款)。二是法人。法 人是依法成立的,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 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规定了法人 的定义、成立原则和条件、住所等一般规定,并对营利法 人、非营利法人、特别法人三类法人分别作了具体规定 (第一编第三章)。三是非法人组织。非法人组织是不具有 法人资格,但是能够依法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的组 织。对非法人组织的设立、责任承担、解散、清算等作了 规定(第一编第四章)。 1. 关于民事权利。保护民事权利是民事立法的重要任 务。第一编第五章规定了民事权利制度,包括各种人身权 利和财产权利。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对知识产权作了概括 性规定,以统领各个单行的知识产权法律(第一百二十三 条)。同时,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作了原则性规 定(第一百二十七条)。此外,还规定了民事权利的取得和 行使规则等内容(第一百二19条至第一百三十二条)。 2. 关于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 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代理是民事主体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制度。第 一编第六章、第七章规定了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代理制度: 一是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定义、成立、形式和生效时间等 (第一编第六章第一节)。二是对意思表示的生效、方式、 撤回和解释等作了规定(第一编第六章第二节)。三是规 定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制度(第一编第六章第三节)。四 是规定了代理的适用范围、效力、类型等代理制度的内容 (第一编第七章)。 1. 关于民事责任、诉讼时效和期间计算。民事责任是 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的法律后果,是保障和维护民事权 利的重要制度。诉讼时效是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 利,权利不受保护的法律制度,其功能主要是促使权利人 及时行使权利、维护交易安全、稳定法律秩序。第一编第 八章、第九章、第十章规定了民事责任、诉讼时效和期间 计算制度:一是规定了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并对不可抗 力、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自愿实施紧急救助等特殊的民 事责任承担问题作了规定(第一编第八章)。二是规定了 诉讼时效的期间及其起算、法律效果,诉讼时效的中止、 中断等内容(第一编第九章)。三是规定了期间的计算单 位、起算、结束和顺延等(第一编第十章)。 (二)物权编…… 4.关于各种具体侵权责任。第七编的其他各章分别对 产品生产销售、机动车交通事故、医疗、环境污染和生态 破坏、高度危险、饲养动物、建筑物和物件等领域的侵权 责任规则作出了具体规定。并在现行侵权责任法的基础上, 对有关内容作了进一步完善:一是完善生产者、销售者召 回缺陷产品的责任,增加规定,依照相关规定采取召回措 施的,生产者、销售者应当负担被侵权人因此支出的必要 费用(第一千二百零六条第二款)。二是明确交通事故损 害赔偿的顺序,即先由机动车强制保险理赔,不足部分由 机动车商业保险理赔,仍不足的由侵权人赔偿(第一千二 百一十三条)。三是进一步保障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明确 医务人员的相关说明义务,加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 患者隐私和个人信息的保护(第一千二百一 19条、第一 千二百二十六条)。四是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增加规 定生态环境损害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并明确规定了生态环 境损害的修复和赔偿规则(第一千二百三十二条、第一千 二百三十四条、第一千二百三十五条)。五是加强生物安 全管理,完善高度危险责任,明确占有或者使用高致病性 危险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第一千二百 三19条)。六是完善高空抛物坠物治理规则。为保障好人 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高空抛物坠物治理规则作了进 一步的完善,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同时针对此 类事件处理的主要困难是行为人难以确定的问题,强调有 关机关应当依法及时调查,查清责任人,并规定物业服务 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此 类行为的发生(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 (A)附则 最后部分“附则"明确了民法典与婚姻法、继承法、 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 法、民法总则的关系。民法典施行后,上述民事单行法律 将被替代。因此,规定在民法典施行之时,同步废止上述 民事单行法律(第一千二百六十条)。需要说明的是, 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法通则〉第九19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第二十二条的解释》,作为与民法通则、婚姻法相关的法 律解释,也同步废止。 五、全面学习贯彻《民法典》 《民法典》是通过对我国现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规范进 行系统整合、编订纂修而形成,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例科学、结构严 谨、规范合理、内容完整并且协调一致。要加大对民法典 的宣传、解读和普及力度,让民法典深入人心,在全社会 形成尊法、知法、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一是“关键少数”带头学。抓住党员领导干部这个 “关键少数",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尊崇民法典、学习民法 典、遵守民法典、维护民法典、运用民法典。把民法典学 习教育纳入党员干部学习教育体系。特别是党政机关工作 人员都应当有组织地集中学习民法典,坚持原原本本、 逐编逐条学,真正吃透民法典精神、民法典原则、民法典 规定,各级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等国家机关更要把 学习民法典作为履行职责的基本功和必修课,真正使党员 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 等的法治理念,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 题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做到依法用权、秉公用权。 二是丰富宣传教育形式。不断创新宣传教育的理念、 载体、方式方法,通过灵活多样的手段、喜闻乐见的语言、 鲜活生动的事例,把宏大叙事和具象表达结合起来,使广 大人民群众真正认识到民法典不仅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 行为规范,而且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武器,使民法内深 入人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坚持从青少年抓起,把 民法典法律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引导青少年从小掌握 民法典法律知识、树立民法典法律意识,养成尊法守法 习惯。 三是做好解疑释惑工作。要发挥人大作为立法机关的 职能作用和权威性、专业性作用,通过主流媒体、国家智 库、权威机构进行正面引导,做好解疑释惑工作,积极回 应社会关切。对错误和不当言论,该引导的要有效引导, 该批驳的要及时批驳,该澄清的要立即澄清,下好先手棋、 打好主动仗,牢牢把握主动权和话语权。 同志们,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一 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民法典编纂全面贯彻总书记全 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 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 点、反映人民意愿,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内容,在我国法治建设进程中具 有里程碑意义,必将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完备的民事法治保障。 谢谢大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