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调研报告(共5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调研报告(共5篇)

‎2020年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调研报告(共5篇)‎ ‎(篇一)‎ 近日,根据区人大常委会联动调研工作要求,**街道人大工委对街道水环境治理工作情况开展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街道水系基本情况 ‎**街道位于长江下游的中段,系长江水系,拥有约20公里长江滨江岸线,境内河网纵横,水系发达,从北到南依此有**河、铜井河、牧龙河、天然河、星辉河、犁尖湾河6条通江主河流,围绕这6条通江河流有若干条支流,在册水库13座,塘坝4000多座,总蓄水能力约2500万立方米。其中最大的牌坊水库总库容339.5万立方米,其次为杨库水库256万立方米。三个市考水质断面分别在**河的**河闸、G205桥和铜井河的铜井农桥。**河流经陆郎、**,在**河闸处入长江。全长19.05km,流域面积196km2,其中在**区境内长度为16.45km。境内流域面积190km2,在雨花台区境内长度为2.6km,境内流域面积6km2。**河**河闸断面、宁芜公路桥断面均为是市考断面,2020年水质考核目标为Ⅳ类,铜井河源头在原铜井镇,西流入长江,全长2.8km,境内流域面积25 km2,铜井河的上游为向阳水库。铜井河铜井农桥断面是市考断面之一,2020年水质考核目标为Ⅳ类。在册两条区考黑臭河为**北河、铜井土桥河。**北河位于**街道**社区境内,上游与雨花区梅山工业园接壤,下游通过低涵与**河连接,全长1900米,其河宽平均15米。平均水深1.2米,**北河中雨花区境内500米。铜井河位于位于我街道铜井集镇**湖社区境内,上游**湖社区土桥村,下游**湖社区石山上坝村,全长800米。‎ 二、水环境治理工作推进情况 为坚决打好水环境整治攻坚战,**街道以专项整治、管网建设、污水治理为抓手,下大决心、拿硬招数、啃硬骨头,持续改善辖区水环境质量,推动街道水环境整体提升,凸显街道良好的生态环境。‎ ‎1、清理工业企业和畜禽养殖企业。截至**年底,共计清理无证无照无环保手续、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有112家,整改完成环保污染设备不正常运行、环评手续不全的企业有199家,共计关停214家畜禽养殖场,其中**-**年关停123家,**年关停91家,从源头控制污染排放。‎ ‎2、整治污水排放。对工业企业排放污水的整治,共计投入700多万元对9个社区的20个工业集中区实施了村级工业集中区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对集镇生活污水的整治,共计建设污水管网26.37公里,其中**年在**北河和陆郎集镇分别铺设3.5公里、1.1公里;**年在**、铜井、陆郎三个集镇片区完成铺设污水主次干管4公里、到户支管3公里;**年投资1500万元铺设了**集镇南部片区2.5公里污水主干管、陆郎集镇0.6公里污水主干管,铺设了铜井污水处理厂至滨江丽水大街1.2公里污水压力管道;**年投资2500多万元完成了**、铜井、陆郎三个集镇片区0.52平方公里雨污分流建设。改造18个小区、8个企事业单位,铺设10.47公里污水主次干管,开展“回头看”‎ ‎0.06平方公里,基本收集了三个集镇中心地带的生活污水。今年将进行**北河、**河(陆郎段)以及铜井河流域雨污分流建设工程项目。将完成片区雨污分流"回头看"1个小区;新建街巷污水管网44.3公里;新建23个片区雨污分流工程,建设面积1.5平方公里。同步开展存量管网清疏修复、排口整治工作,完成存量管网清疏修复5公里。目前正在办理招标手续。对农村生活污水整治,共计投入8000多万元,涉及14个社区53个村庄,建设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55套。其中**年建设39套,**年建设16套。‎ ‎3、科学整治黑臭河道。共计投入3000多万元对**北河、铜井土桥河进行了整治。其中**年街道投资120万元,对**北河采用微生物法治理。完成了铜井土桥河上游三个工业集中区的污水管网铺设和3座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年投资3000多万元完成了**北河、铜井土桥河两条黑臭河治理,开展了清淤、控源截污、引流补水、生态修复、景观提升等相关工作。**年进行**河、**北河、铜井河、铜井土桥河四条河水质提升工程。目前**河、铜井河正在进行方案编制,**北河、铜井土桥河正在进行立项手续。‎ ‎4、建设污水处理厂。**年完成陆郎、铜井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改造;**年完成了铜井、陆郎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维和达标排放的工作,同时投入了50万元对陆郎污水处理厂进行了预处理工艺改造、在线监控安装、污泥处置设备安装及厂房的维修改造;**~**年投资3000多万元进行陆郎污水处理厂新建工程。现正在进行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5、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开展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及防治工作,引导种植大户参加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项目,共计实施面积**0亩。‎ 减少农药投入量,提高防治效果,积极为农户进行土壤监测,大力宣传测土配方施肥,共计实施面积14000亩,后期将委托一家机构对街道的废旧农膜进行回收。积极开展“三品”申报工作,协助农业大户申报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 ‎6、处置生活垃圾污染。实施垃圾直收直运收运体系,垃圾密闭化运输,生活垃圾全部送至**焚烧厂进行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全街道范围内各主、次干道配备保洁员,负责沿线道路保洁工作,增加保洁频率。**年全面拆除垃圾房、垃圾池,设置分类垃圾桶。**-2020年全面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目前已全面进入垃圾分类相关设施建设的攻坚阶段。‎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河的**河闸、宁芜公路桥、铜井河铜井农桥三个市考断面仍达标不稳定;位于集镇建成区和农村居民聚集区附近的,仍然存在部分劣Ⅴ类水体。经过仔细梳理排查,问题的根源主要有:一是三个集镇建成区雨污分流工程还没有全覆盖;二是仍有少部分畜禽养殖户(非保留企业),未关停取缔到位,污水直排;三是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设施运转不正常,一些散户工业企业污水存在直排现象;四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长效管理不到位,部分属于晒太阳工程;另外还有很多农村村庄未建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直排;五是农业面源污染(包括化肥、农药等)问题还很严重;六是各类垃圾随意倾倒水体现象很严重,严重污染水体环境;七是境外流入境内的水源存在的污染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如滨江的余槽冲泵站,雨花的排口直入**河,慈湖高新区的豆腐店污水直排天然河等。八是餐饮行业污水直排问题。‎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1、着力做好黑臭河道整治。全面推进农村水体环境整治,各社区要对辖区内所有塘坝水面进行摸排梳理,梳理水面位置、面积大小、周边居民数量、主要用途、水质状况、问题原因、整改措施等资料,建立“一水一档”,保证河道整洁美观并长期管理,全面消除农村黑臭水体。‎ ‎2、重点推进雨污分流及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进一步科学布局街道雨污分流管网建设,提升管网规划的系统性,提高污水收集率。加快三个集镇雨污分流工程和陆郎污水处理厂建设,力争尽快建设投入使用。推进农村生活分散式污水治理工作,逐步实现规划布点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未建设处理设施的村庄要制定相关方案。‎ ‎3、扎实开展排口整治。截污控源把牢排口关,全面摸清沿河排口分布,编制“一口一策”整治方案,灵活采取改造排水管道、敷设截污管道、设置调蓄设施、防倒灌等综合性措施,实现排口旱天零直排、河水不倒灌。持续开展排口的网格化动态监管,对排水户的名称、性质、用水量、污水接入管网情况等进行核查并建档,建立定时、定人、网格化、物业式巡查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强畜禽养殖区域的巡查,防止反弹和新增其他养殖户,保持长效管理。‎ ‎4、建立水体保护长效管理机制。制定境内水体保护长效管理办法,各职能部门要落实监督管理责任,属地社区要落实主体责任。制定检查、督查、考核和奖惩制度。对行动快、措施强、效果好的部门和社区给予表彰,并对考核优秀的社区给予资金补助;对行动迟缓、不作为、慢作为的部门和社区给予批评,特别是水体水质出现严重问题的社区将给予经济重罚,情节严重的,对责任人追责。‎ ‎5、加强协调境外污染水源进入问题。目前据初步排查,雨花区一排口直接排入**河,环保产业园一排口排入铜井河,慈湖高新区小鹦鹉村数家豆腐店污水直接排入天然河支流,滨江开发区余槽冲泵站污水大雨天气直排铜井河,针对以上各类问题,各社区要做好对接协调,一是对境外来源的水质进行检查;二是以书面形式告知对方配合采取整治措施,并跟进督促;三是必要时对其排口进行封堵。‎ ‎(篇二)‎ 市委督查室:‎ ‎ 按照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自治区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要求,市政府严格贯彻落实,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制定印发了《**市**年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银政办发〔**〕48号),以水污染防治项目为抓手,以重点减排项目为依托,着力强化源头控制,实施最严格的水环境保护制度,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各项工作,黄河**段水质稳定达标。现将市环保局落实《**市水生态环境治理的调研报告》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年全市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国家考核的黄河流域断面中,黄河银古公路桥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平罗黄河大桥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自治区考核的地表水体中,阅海、艾依河、鸣翠湖水质均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东郊和北郊城市水源地水质均达到地下水Ⅲ类标准。‎ 一、有序推进入黄排水沟人工湿地建设 积极争取自治区水污染专项治理资金1.29亿元,推进全市6条排水沟人工湿地建设。制定了《**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和《**市重点入黄排水沟**年-**年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银新干沟、四二干沟人工湿地正在实施中,第二排水沟人工湿地工程完成设计招标工作;永二干沟滨河大桥表流人工湿地工程建设方案已批复,正在进行施工招标,市水务局已完成土方工程;永二干沟章子湖人工湿地、永宁中干沟人工湿地、灵武东沟人工湿地工程开工建设。‎ 二、加大饮用水水源保护力度,确保饮用水安全 严格落实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红线”要求,督促各县(市)区政府对水源地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企业进行清查,并制定关闭搬迁方案,力争**年年底前完成全市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企业的搬迁关闭工作。西夏区制定关闭搬迁方案,向水源地保护区内企业下发了搬迁通知,忠良养殖场搬迁到贺兰县,对西园锅炉有限公司实施了拆除;永宁县要求三鼎蚯蚓养殖场停止养殖,并对原有养殖土地进行清理;对合众水利制品有限公司下达现场监察记录单,责令该企业停工,该企业已停产正在选址搬迁;贺兰县东郊水源地小作坊取缔完毕,预制板厂正在搬迁,养殖场、灰钙厂、屠宰场、金贵砖厂因赔偿问题正在进行测算;兴庆区对东郊水源地内5家养殖场进行了调查及搬迁测算工作。加强水质监测,市环保局、住建局、水务局、卫计委及自来水公司分别从水源地取水口、前端处理到末端使用分段对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建立完整的水质监测数据库,确保自来水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三、加快推进排水沟排污口取缔工作 各县(市)区根据《**市直接入河流、湖泊、排水沟企业排污口取缔工作方案》,开展了河流、湖泊、排水沟沿线排污口专项执法检查,对排查发现的废水直排口按照“分门别类、区别对待”的原则,对企业提出了整改要求,一是养殖废水排污口以封堵为主,责令企业处理达标后回用于厂区内绿化;二是生活污水排放口优先采取纳管措施,对于城市污水管道未覆盖的区域根据实际条件建设达到一级A标准的处理设施可申请保留;三是工业企业排放口以取缔为主,优先采取就近接入城市或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的整改措施,对于距离偏远或因其他原因确实无法接入污水处理厂的,责令企业进行设施提标改造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后申请保留。截至目前,整治排水沟沿线排污口11处,其中养殖企业和屠宰厂废水排放口5处,工业园区废水排放口1处,实施提标改造工业园区生活污水排放口1处,取缔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口1处,2家企业废水处理设施完成提标改造,1家企业正在实施提标改造。市政府办公厅不同意保留上述3家企业的排污口,并于**年12月31日前实施了排污口取缔工作。城市建成区9条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全部完成,各责任单位按照住建部、环保部相关要求,已开展黑臭水体整治效果公众评议销号工作,现9条黑臭水体已全部完成公众调查并上报住建部信息系统,等待住建部进行认定。‎ 四、铁腕执法,保持环境监管高压 一是加强对《环保法》及4个配套办法的宣传培训力度,切实加强重点企业、重点地区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保违法行为。二是开展“铸盾亮剑”、“夜鹰行动”、“零点行动”‎ 等专项行动,采取夜间突击检查和节假日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环保执法“5+2”、“白+黑”无缝隙监管。以不定时间、不打招呼、直奔现场、直接检查的方式,对偷排偷放、持续超标排污拒不改正等违法行为依法从严从重查处,涉嫌环境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三是创新环境监管执法,启动“双随机”执法机制,建设污染源信息库和执法人员信息库,采取“双随机”方式对重点污染源进行抽查,即以摇号等形式,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人员,彻底打破以往固定人员长期监管固定企业的执法模式,提高监管效能,使环境监察执法更加公平公开。四是关于排污企业在线监测的有关情况,根据国家《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HJ/T 355-**)相关要求,目前通过国家认证的废水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均为每2小时自动采样一次,每天产生12个监测数值,并与国家、自治区、**市环保系统联网,实时传输。加大涉水企业环境监管,**年以来,市环保局出动执法人员700余人次,检查重点涉水企业200余家次,对52家入黄排水沟沿途涉水企业进行突击检查、监测,其中对55家企业外排废水进行采样监测,发现并查处涉水企业环境违法行为22起,全部向社会公开;对宁夏蓝星水务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暖泉污水处理厂等4家废水超标排放企业予以“黄牌”警示并向社会公开;排水沟沿线废水集中排放企业均安装了自动在线监控设施,对外排废水进行监测并记录,市环保局每月对污水处理厂和沿线其他工业企业废水治理设施运行和废水达标排放情况进行现场检查、抽样监测,每月对污水处理厂废水进行监测,每季度对其他工业企业水质进行监测。五是聘用300名专职环保监督员,对全市环保工作实行网格化管理。今年以来,现场检查各类涉水污染源200余家次,下达涉水行政处罚决定书67份,罚款1366.027万元,实施按日计罚4件,计罚金额911.865万元,查封扣押1件,移送公安机关适用行政拘留7件,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1件。‎ 五、借力中央环保督察有效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 中央环保督察过程中凡是涉及水污染的信访案件均督促辖区政府认真办理,并举一反三,要求对类似的问题进行自查自改。市委、市政府印发《**市领导和厅级领导同志包抓重点环保问题工作方案》,通过**市领导同志包抓重点环保问题的整改落实,进一步督促各县(市)区、各单位(部门)扎实开展中央第八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问题的整改工作,确保按时限完成整改任务。与市葡萄酒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葡萄酒庄(企业)污水处理问题整改工作的函》,要求各县(市)区于**年12月20日前全部完成自主验收工作,做好中央环保督察问题销号工作,要求辖区环保部门强化措施,加强建设项目的事中、事后环境监管,依法督促整改。目前,49家葡萄酒庄(企业)污水处理问题已整改完成,正在进行销号和档案收集。永宁县第二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调试运行,正在办理验收手续。灵武市再生园区污水处理厂建成进水调试,目前正在采购在线监控设施。‎ ‎(篇三)‎ 根据《省水利厅开展“三解三促”实施方案》部署要求,省水利厅党组成员、省水利工程建设局局长朱海生,省水利工程建设局工务处处长何勇、项目处副处长陈健、项目处副调研员王蔚一行赴**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沿线开展“三解三促”调研活动,深入了解**河、新孟河和**后续工程建设和前期工作情况,了解工程沿线基层群众所需所盼,帮助解决影响工程顺利推进、制约沿线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利问题。现将调研活动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活动开展情况 ‎4月29日,调研组首先来到了**除险加固工程福山套闸、**套闸现场。目前,**除险加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省发改委批复,准备近期开展初步设计招标。调研组详细了解了**除险加固工程项目法人组建情况以及征迁等前期准备工作的开展情况,对初步设计阶段的前期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5月6日,调研组查看了**河延伸拓浚工程无锡市境内漕河至五牧河段、西直湖港新开河段、南直湖港段和口门建筑物的工程现场,仔细查阅图纸,详细了解河道、口门建筑物设计变更的缘由以及拟变更的实施方案,随后与无锡市水利局、惠山区、滨湖区水利局、市航道管理处以及设计单位的有关同志进行座谈交流。‎ ‎5月7日,调研组实地查看了**河延伸拓浚工程武进区境内工程部分需拆建的桥梁和遥观北枢纽、遥观南枢纽的施工现场,在与武进区水利局、相关乡镇水利站负责同志进行座谈交流,认真听取了工程沿线乡镇和群众的诉求。‎ ‎6月10日,调研组与金坛区政府、区住建委、国土、交通、规划、水利等部门以及尧塘镇街道办、儒林镇政府就新孟河工程先导段准备工作进行了座谈,进一步听取了地方政府关于征迁补偿标准、弃土区优化调整、投资分担比例、道路桥梁规划建设等方面的建议。‎ ‎6月11日,调研组到省**水利规划设计院调研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年度实施方案编制情况,就年度实施方案中的拆迁方案、开工时间、优化设计以及科技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沟通。‎ 二、**治理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一)**河延伸拓浚工程 ‎**河延伸拓浚工程作为**水环境综合治理骨干引排工程之一,被列入全国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工程位于**流域无锡市和常州市结合部,工程主要任务是拓浚河道,修建加固堤防,新建江边枢纽等8座枢纽建筑物,新建、拆建跨河桥梁47座,并对两岸受影响的水系进行适当调整。工程建成后,可与引江济太其他工程联合运行,外排**梅梁湖水,增强其水动力条件,应急调引长江水进入**,提高**水环境容量,促进**水体有序流动;5年一遇以下区域涝水由南排**改为北排长江,进一步改善梅梁湖水质,保障水源地供水安全;扩大区域洪涝水北排长江能力,提高防洪标准,改善地区河网排涝条件和水生态环境。工程于**年启动,概算总投资56.47亿元,工期48个月。截至**年6月,**河工程累计安排投资39.8亿,累计到位资金28.3亿;累计完成投资33.5亿元,其中征迁投资25.8亿元,占总数的90%;工程投资7.7亿元,占总数的28%。‎ ‎(二)**除险加固工程 ‎**是**流域重要的流域性骨干河道,全长62.3千米,具有防洪、排涝、引水、航运等综合功能。由于**年开始的引江济太使河道长期高水位运行、航运船行波的影响、管理维修经费投入不足,以及上世纪90年代地下水过度开采的后续影响等因素,加之当时工程建设标准不高,部分环湖荡段、圩区段堤防两侧临水,堤身单薄,经过近20年的运行,现状堤防、护岸、口门建筑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沉降,部分护岸破损严重,青坎土体流失,支河口门建筑物闸门启闭机年久失修,已建部分防汛道路路面破损,部分重要堤段没有硬质防汛道路。现状存在的问题已严重影响工程的安全运行,与其流域性骨干工程的地位以及水利现代化建设要求不相适应,实施除险加固工程十分必要。**后续(扩大)工程列入了《**流域综合规划》和《**流域防洪规划》中,但鉴于扩大工程涉及常熟枢纽外迁铁黄沙、望亭立交枢纽规模扩大,沿线涉及多条高速铁路、公路以及高等级航道等,征地拆迁工作量大,技术方案论证复杂、协调难度大,**后续(扩大)工程近期难以批复立项实施。为确保**安全运行,并充分考虑与扩大工程相衔接,我省准备先行实施**除险加固工程。**除险加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省发改委批复。‎ ‎(三)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 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位于**流域湖西区,北起长江,南入**,途径**省镇江市、常州市和无锡市,是**水环境综合治理骨干引排工程之一。工程建成后,将有效改善**和湖西地区的水环境,提高流域和区域的防洪排涝标准,增强流域和区域的水资源配置能力,兼顾地区航运等。工程拓浚延伸河道总长116.69km,其中新开河道35.19km、拓浚河道81.50km。新建界牌、奔牛水利枢纽以及前黄、牛塘等主要支河口门等。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上报待批。勘察设计招标及合同谈判工作已完成,工程勘测设计中标单位正在开展初步设计编制和**年实施方案编制工作。金坛境内新孟河工程先导段准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三、各地提出的问题及处理情况 苏州市常熟市:‎ ‎(一)建议**除险加固工程及早开工建设。‎ 处理情况:**省**治理工程建设管理局已于**年7月17日发布**除险加固工程勘察设计招标公告,招标内容包括**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阶段、招标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勘察设计,以及初步设计的上报和设计文件审查期间、施工招标期间、施工期间、竣工验收、施工缺陷责任期及后评价等各阶段的服务工作。计划完成勘察设计招标后,督促设计单位尽快提交初设报告报省发改委审批,争取今年开工建设。‎ ‎(二)**工程管养维护是否能考虑适当安排省级补助。‎ 处理情况:**工程管养维护的省级补助问题需与厅工管处协调。‎ ‎(三)**工程西岸有一块十余平方公里的农田无水源灌溉,涉及尚湖镇3个村,百姓反映突出,能否协调解决。‎ 处理情况:经讨论,**工程西岸十余平方公里的农田无水源灌溉问题请常熟市水利局研究解决。‎ 无锡市:‎ ‎**河延伸拓浚工程的设计变更事项需要报批,如漕河-五牧河段增设硬质护岸,部分防汛道路加宽;**河西直湖港新开河段增边坡护砌和防汛道路;南直湖港段增设硬质护岸;部分口门建筑物、桥梁设计变更。‎ 处理情况:进一步梳理区分**河延伸拓浚工程的重大设计变更、一般设计变更。设计变更由项目法人按照《水利工程设计变更管理暂行办法》执行。如无锡市境内水系调整中部分闸站不突破初设批复的变更,及小杨巷排涝泵站连接段引河增加模袋砼护坡等便跟可由无锡市水利局批复。无锡市境内桥梁变更报省水利厅批复,增加费用由地方承担。部分重大设计变更待设计单位细化方案后再行商议,如无锡市境内部分口门建筑物变更处理方案要进一步细化、补充必要性、明确费用出处,要弄清楚移址是否带来征地等其他连带责任风险。‎ 常州市武进区:‎ ‎(一)建议尽快解决**河武进港河道整治调整方案。‎ 处理情况:进一步梳理区分**河延伸拓浚工程的重大设计变更、一般设计变更。设计变更由项目法人按照《水利工程设计变更管理暂行办法》执行。武进港疏浚增做河道沿线护岸变更要进一步协调研商,将在各省重点水利工程建管局概算执行与设计变更厅长专题办公会议上继续研究该问题。‎ ‎(二)直湖港北枢纽与武进交界河道护坡建议由无锡实施,武进支付相关工程费用。‎ 处理情况:直湖港北枢纽与武进交界河道护坡已安排省治太建管局协调无锡、武进两地**河工程建设处协商解决。‎ 常州市金坛市:‎ 老百姓希望将新孟河工程红线范围外少量房屋以及飞地上民房随迁;考虑金坛苗木之乡的特点,在征地拆迁补偿标准上能否有所倾斜。‎ 处理情况:新孟河工程金坛先导段随迁民房、苗木移植需摸清实情、测算实账后再商议。‎ 四、调研活动主要收获 通过此次“三解三促”调研活动,调研组成员纷纷反映收获良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 一是实施**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决策,是改善**水环境,保证**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国务院《**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中确定的**、**河、新孟河引排工程,是**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长效措施。工程建成后,将与**、太浦河共同形成“三引二排”的调水格局,进一步提高**流域的引江调水能力,扩大排水出路,促进**地区水体有序流动,实现引排分开、清污分流,为**地区的水环境改善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工程已经建成,**河工程正在抓紧建设,新孟河工程前期工作积极推进。‎ 二是提高前期工作质量和进度是加快工程实施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从**年8月上报**河延伸拓浚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至**年7月批复**河延伸拓浚工程初步设计,历经整整五年,随着时间流逝,工程沿线社会经济发展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地方要求征迁补偿标准提高、工程规模标准调整等一系列的变化,另外前期工作的不到位,设计文件中的疏漏也造成了设计变更频频,使得种种外界因素无形中制约了工程建设的进度。在今后工作中,要进一步督促各地提高设计文件质量,避免因前期工作深度不足造成的设计文件修改反复。同时加快审批进程,我厅要与国家有关部门、省发改委加强沟通协调,催请其加快审批速度,同时对我厅自行批复的项目抓紧审批,争取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三是进一步摸清了**治理工程的基本建设情况,理清了开展水利重点工程建设的思路。通过现场查看,对工程建设的进展情况有了更真切的了解,对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对工程沿线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要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治理工程是服务**治水规划、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地方老百姓生活需求的民生工程,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建设单位在坚持以批复的初步设计作为项目实施的依据的同时,要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和协调,尽可能将工程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相结合,实现双赢。民之所望,情之所系,调研组通过听取建设一线工人的建议和意见,了解工程沿线当地群众的心声,找准水利工程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拓展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工程沿线群众积极实施征地拆迁等,为支持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作出了贡献,在工程建设中,也应更多地关心照顾当地发展,做好水系调整和影响工程建设,把好事办实办到位,使工程建成后更好发挥综合效益。‎ ‎(篇四)‎ 保护水环境、防治水环境、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环境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抓手,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为更好地促进**“263”专项行动水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人大常委会9月份组成调研组,通过网上征集信息、集中查看部分现场,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汇报等方式,对县“263”专项行动水环境治理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水环境现状及治理工作开展情况 ‎**东临微山湖,京杭运河湖西航道穿境而过,水环境区位敏感,承担着沿河李集桥国控断面达标、南水北调东线清水过境通道安全维护等重要水环境保护职责,面临着县域众多河道的治理与保护任务。今年以来,县政府及有关部门以生态兴县为目标,以“263”专项行动为抓手,全面落实省、市“水十条”工作任务,不断加大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县域水环境质量有效提升。截止目前,国考沿河李集桥断面,省考大沙河铁路桥断面、沿河张桥断面水质稳定达标;顺堤河七段闸市级区域水环境补偿断面水质达到考核要求;南四湖徐庄水源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 ‎(一)以水生态质量改善为目标,全面开展流域治理。‎ 按照市委市政府水污染防治工作部署,制定**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对全县26条骨干河流和入湖河道进行全流域综合整治,实施截污控源、面源污染治理和河道生态修复工程,根本改善水环境状况。‎ ‎(二)以治理污水为重点,促水质改善。大力实施截污控源,推进污水治理,减少污染排放,切实促进水环境改善。一是加大城乡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沛城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处理量能力由日处理5万方增加到5.5万方,城区污水收集和处理率在85%以上;投资10.8亿元的新城区日处理3万方污水处理厂和老城区雨污分流管网于10月中旬招标;龙固园区污水处理厂委托第三方运维,新增工业污水处理能力5000吨/日。二是加大工业污水治理力度。重点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全部达标排放,监测监控与省市县监控平台联网,正在加快推进镇级工业聚集区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全县重点排水企业全部达标排放,在线监测和监控与省市县监控平台联网。三是集中开展河道水环境治理。**年完成了新城区5条河道清淤、排污口整治和生态护岸工程。10月中旬开始实施沛沿河李集桥至**段综合整治工程,通过清淤、生态护岸和水质净化等工程措施,进一步改善和提升断面上下游3公里内河流水质;正在开展顺堤河及县骨干河道水环境整治,实施岸边污染源治理、河道疏通整治、面源污染控制和绿化护岸工程,全面消除黑臭河道,改善农村水环境。‎ ‎(三)以保好水为核心,完成水源地整治。全面排查南四湖徐庄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并在政府网站上开设“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专项行动”专栏,公示环境安全隐患清单和整治进度,目前已清理南四湖徐庄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封闭水面3000余亩,关闭千岛湿地景区旅游航道及厕所等排污设施,在全市率先完成生态环境部交办的集中式水源地整治任务,达到水源地环境保护标准要求。‎ ‎(四)以综合整治为重心,保断面达标。围绕断面达标实施综合整治,严防死守排污口,杜绝向河道排污,加强水质预警,确保断面水质稳定达标。一是清理河道两侧1000米范围内所有污染源,所有涉水企业和养殖场关停搬迁完毕。二是强化入河排污口管理,建立日常巡查制度,杜绝排污行为。三是清理取缔岸边码头和生活设施,实施断航,取消航运功能。四是建立河面保洁制度,确保河道无漂浮物、清洁通畅。五是建立断面水质保护区,在断面上下游3公里范围设立护栏和警示标志,清理围网和养殖。六是增加对断面及周边水体水质监测频次,提高断面水质预警能力,一旦出现水质异常,立即启动生态补水机制,保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五)以长效机制为保障,使水质提升。落实河长制等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整治成效。一是建立河道治理信息公示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增强社会关注,唤起群众爱护生态环境意识,掀起参与保护的自觉行为。二是落实长效管护制度,建立县镇村三级河长制,落实河道管护人员、保障工作经费。三是建立日常工作考核制度,制定河道管护标准和要求,以水质改善和提升为根本,实行月考核、季小结、半年总结、年终兑现奖惩,确保责任目标落实。‎ 二、水环境治理存在问题 ‎(一)截污不彻底。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污染程度也在进一步加大,截污难度也逐渐增加,导致部分污水未经处理直排入河,这是河道污染的主要因素。有些企事业单位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或直接排入市政雨水管网进入河道。同时部分社区居民阳台落水以及车库、沿街商铺排水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我县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尚未全部结束,小区排水管接入阳台落水管,洗涤污水直接通过雨水管排入河道;小区车库大部分改为住房,排水管网直接接入小区雨水管网;沿街商铺排水中含有大量油污及含酸、碱废水,直接通过道路雨水管排入河道,造成河道污染。‎ ‎(二)基础设施薄弱。我县建制镇的13座污水处理厂,普遍存在设备老化损坏严重、配套管网不完善、污水接入率不高、水质处理达不到设计标准等问题。绝大部分村庄不具备污水处理能力,城区污水处理能力已经饱和,雨污分流管网建设不完备,造成城乡水体污染形成黑臭河道。‎ ‎(三)面源污染较突出。农业、养殖业污染,初期雨水在空间降落、地表径流、冲刷管道等过程中携带大量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造成水体恶化。部分畜禽养殖粪污处理设施不完善,或者没有处理设施,对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农业生产化肥农药依赖性强,农业面源污染基数大,潜在的治理成本高、难度大。‎ ‎(四)垃圾堆放和倾倒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居民保护水环境的意识尚需提高,有些人在河道和岸边随意丢弃垃圾,有些沿街经营户将油污直接倒入河内,有的沿河居民甚至直接往河道倾倒垃圾粪便。由此看来仅仅治理城市水环境远远不够,还要社会各方综合长效管理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城市水环境。‎ 三、几点建议 一要明确目标,压实责任。要以县“263”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0年度)为目标,以落实市县“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责任书水污染防治任务为抓手,细化重点工程分工,落实项目主体责任,以签订责任状为手段,出台印发《**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项目任务分解表》,细排工程节点,压实主体责任,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二要加快进度,完善设施。结合全面推行河长制和“263”专项行动,对水环境实施分单元、分阶段科学治理,建立健全水污染防治新机制。一要加快新城区污水处理厂和老城区雨污分流管网项目建设工作的落实。抓紧进行社会资本招标,尽快进入施工程序;二要加快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提升改造工程建设。一期工程(涉及五段、朱寨、鹿楼、河口及栖山五个镇,设计污水总处理规模0.25万m3/d,工程投资0.67亿元)要尽快施工,二期工程(涉及龙固、张庄、杨屯、敬安、安国、魏庙、张寨和胡寨八个镇,设计污水总处理规模4.9万m3/d,工程投资1.54亿元)要尽快完成批复程序,进入招标阶段,争取尽早开工;三要加快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工程建设。要抓住****年被省住建厅评定为**省村庄污水设施建设试点县的机遇,结合乡村振兴和美丽宜居试点村建设,尽快推动村庄污水处理设施PPP项目建设。‎ 三要整治修复,提升功能。要紧密结合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强力推进河湖生态修复。一要强化河湖生态修复和保护。要大力推进碧水绕城工程建设,采取区域联合调度、引排结合、生态补水等措施,合理安排生态水量和引水时段,维持河湖生态用水需求。实施清淤疏浚,提升水体自净能力,构建健康水循环体系。二要全面开展黑臭水体治理。结合黑臭河道治理规划和碧水绕城工程建设,大力推进河道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以主干大沟综合治理为先导,通过外源截污-生态清淤-底质修复-水质提升-环境改善-生态重建等主要措施,系统治理黑臭水体,实现水面无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水体无异味。同时要结合两岸绿化和景观建设,强力打造河道治理样板。三要加快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村庄污水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面源污染控制,切实改善河道水环境。四要提升生态保护水平。集中打造“一圈”、“一廊”、“一带”、“一网”生态格局,即微山湖生态保护圈、京杭运河生态大走廊、大沙河生态观光带、城区水生态保护网,确保全县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和绿色发展指数逐年提升。‎ 四要强化监管,严肃问责。要继续用好情况通报、明查暗访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一方面,对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整改,推动水环境治理工作深入开展;另一方面,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要持续开展各类媒体曝光,实事求是反映各单位存在的突出水环境治理问题,充分发挥好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要积极引导公众参与水环境治理工作,落实公众参与办法,建立完善有奖线索举报制度,借助社会力量弥补当前监管执法力量的不足;要不断提升水环境治理信息公开的质量和范围,对公众的重大水环境关切,政府部门要主动发声、及时回应,真正形成社会公众、企业单位、媒体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水环境治理的生动局面,有序推进我县水环境治理工作社会共治。‎ ‎(篇五)‎ ‎**是世界上缺水严重的特大城市之一,城市化快速发展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局势,同时也加重了水环境污染,水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民生问题,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大挑战。根据市政协常务委员会**年工作部署,市政协城建环保委组成调研组,按照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水环境治理中有待破解的难题展开重点调研。调研组先后听取了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和相关企业的情况通报,对水源地保护、排水设施建设及永定河绿色生态走廊建设和水质情况等进行了实地考察,分析污染物入河与河道水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梳理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的经验教训,破解水环境治理措施深层次问题,在反复座谈研讨的基础上形成了调研报告,供中共北京市委、市人民政府决策参考。‎ 一、水环境治理基本情况 ‎**市**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市政府坚持以减量化、无害化和循环利用作为水环境治理的基本方针,实行综合治理,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河湖水环境维护管理,有效改善了水环境。按水功能区划分标准,**年全市51%河段达标,91%的水库蓄水量达标,65%的湖泊面积达标,平原区52%面积的地下水符合Ⅲ类水质标准。‎ ‎(一) 源头控制,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十一五”以来,我市以污染物总量减排和水环境质量改善为重点,积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市水污染防治条例》,出台了《**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强化建设项目环境准入管理,对未完成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现状污水处理设施已明显超负荷的地区以及未建设废水集中处理设施,或者集中处理设施废水排放不达标的工业园区,依法暂停审批区域内新增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加强水污染执法检查,严格执行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在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业污染防治及监管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在水源区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升水源涵养能力,改善生态水环境,确保水源安全。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年度减排任务。‎ ‎(二) 末端治理,再生水利用逐年提高 我市以举办奥运会为契机,排水与再生水设施建设得到较快发展,实现了污水处理从以削减污染物为目标向以污水资源化为目标的转变。在全国率先启动了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将废水变为稳定的水资源,既减轻了环境负荷,又缓解了缺水问题,再生水已成为我市第二大水源。‎ 到**年底,全市已建成污水处理厂41座,全市日污水处理能力由**年的331万立方米增加到**年的389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由73%提高到83%,其中城六区由90%提高到96%,郊区由39%提高到60%。建设规模以上再生水厂18座,再生水日生产能力达到96万立方米。与此同时我市再生水利用量达到7.5亿立方米以上,再生水利用率达60%,用于环境的再生水量达3.9亿立方米。‎ ‎(三) 生态治河,城市水环境逐步改善 按照“宜弯则弯、宜宽则宽、人水相亲、和谐自然”的理念,开展了大规模城市河湖水环境治理工作,着力解决河道干涸、无清洁水、河道纳污的问题。注重加大环境用水供水量和水循环工程。全市环境用水量从**年的1.6亿立方米增加到**年的5.7亿立方米,并初步建立河湖环境用水财政支付机制。积极推进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三大流域综合治理。其中,永定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恢复河道水面410公顷,绿地280公顷,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四) 加强管理,水环境治理逐步推进 加强部门联动,建立了全市地表水水质状况报告及公示制度。市水务局、市环保局和市城管执法局建立了三部门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完善水环境日常和应急管理制度。**年制定出台了《**市河湖保护管理条例》等法规,通过立法统筹城乡河湖保护管理,规范执法行为。按照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将国家考核本市的7个水质控制断面目标进行分解,确定了38个跨区县界水体考核断面,编制了《考评实施细则》,将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等“三条红线”相关指标纳入市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为进一步加强污水处理和水环境治理工作,**年市政府出台了《**市加快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年)》(京政发[**]14号)、《关于加强河湖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意见(**-**年)》,还启动了河湖水环境“百日整治”行动,聚焦“治脏、治乱、治臭”,营造清洁优美的水环境。‎ 二、水环境治理存在问题分析 ‎**后,我市进入了新一轮建设发展阶段,人口规模快速膨胀,城市水环境治理成绩有所削弱。尤其在城乡结合部,人口超负荷,基础设施不健全,私搭乱建严重,无序排污问题日益凸显。目前我市流域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25条,**年全市监测河道90条,河长2259公里,河道污染呈现两极分化,优于Ⅲ类和劣Ⅴ类的各占40%以上。城乡结合部是水环境问题的重灾区,绝大部分河道仍为劣Ⅴ类,难以满足水功能区划的要求。河道是城市的血脉,河道黑臭、富营养化严重,沿线居民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宜居城市形象受到严重损害。污水多清水少问题已成为影响水环境质量的主要矛盾。‎ ‎(一) 河道生态补水不足,自主调节功能与自净能力基本丧失 生态文明的标志是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对于河流而言,保护人类健康、生物多样性、实现自身生态平衡是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基本标准。基于这一标准的河流生态需水是基本需求,如果不能满足,河流生态系统必然呈现病态。纵观北京市河湖生态系统,经历了“健康→失衡→退化→修复”四个阶段,目前河湖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基本处于局部地区修复较好,但40%的劣Ⅴ类河道健康状态仍处于极差的病态水平,暴发水华现象不可避免。恢复河道活力,提高河道水体自净能力,满足河道生态基本需水仍是问题关键。根据清华大学研究成果,要实现北京市水功能区划目标、断面考核要求,河湖需水量大约在16亿立方米,而目前每年河道中的清水配置量不足2亿立方米。北京市是一个缺水型城市,但从生态文明准则出发,在水资源配置中应把生态需水上升到与生产需水同等重要的地位,不仅应统筹兼顾生产与生活用水,还要优先保证河道用水,同时还需注重水体的流动性,保证清水与再生水的适宜比例,满足河道生态的基本要求。‎ ‎(二) 城乡结合部人口快速聚集,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污水直排入河 自**年以来,虽然全市污水处理量由10.4亿立方米增加到12.6亿立方米,但新增的处理能力基本上被快速增加的污水量所吞噬,污水处理能力上的缺口依然存在,造成河道实际排污量均远大于其水环境承载能力。五环以外的城乡结合部流域污水处理率仅为41%,比新城污水处理率(平均在85%以上)还低,是全市污水处理“洼地”,地区河段COD排放量超过纳污能力最大高达9.2倍,氨氮超过纳污能力14.3倍。水环境治理处于不断反复的困境,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一是人口规模超规划预期,造成水环境治理工作处于被动局面。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城市基础设施本来是按1800万人的规模布局建设,但随着城市建设不断突破规划,导致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攀升,**年人口达到1961万人,提前10年突破原规划,**年底达到2069万人。人口增长带来用水需求增长、污水排放增长、设施能力不足等一系列连锁反应,成为城市污水排放超预期增长的原因之一。如**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的实际人口已超过原规划人口50%以上,**年起**夏季用水高峰期污水来水量达每日60~70万立方米,污水排放量超出原规划预测50%以上。‎ 二是污水处理厂规模严重不足,污水还不能全处理。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污水处理厂原规划规模为40万立方米/日,建成后即超负荷运行,尽管进行了三期扩建,达到55万立方米/日,但污水增长速度更快,在夏季高峰期污水不能全处理,约有10万立方米/日污水直接排入**。**、坝河、通惠河、凉水河四个流域,河道共有153个污水口,河道每天承接直排污水约53万立方米。‎ 三是城乡结合部私接乱排污水问题严重。城乡结合部是低端产业聚集地,一些私搭乱建的棚户区、小作坊、小餐馆等将污水直排放或私自接入雨水管线现象十分普遍。一般来讲,这些污水无序排放问题要通过新建项目的拆迁、拆违,才能真正得到解决;但在这一地区规划和建设项目未确定前,就通过大规模铺设市政污水管网来解决污水收集问题,又会存在耗费大量资金的二次拆建的问题。因此,面对城乡结合部棚户区的污水治理问题确实存在两难的状态。‎ ‎(三)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面临选址难、征地拆迁难、投融资难等难题 污水处理厂和再生水厂是城市污水的净化器和再生水资源的加工厂。为遏制污水直排入河现象,市政府已出台污水处理与再生水利用三年行动方案,计划到**年新增加污水处理能力228万立方米,由389万立方米/日提高到617万立方米/日,全市污水处理率由83%提高到90%,年污水处理量增加到22.5亿立方米。但是污水处理厂建设面临四大难题。‎ 一是规划选址问题。‎ 以北苑再生水厂改扩建为例,由于环境影响问题,朝阳区润泽庄园、花语城、国际城、华贸城等周边居民已多次反对该厂规划选址,要求暂缓建设。居民不接受污水处理厂的主要原因还是污水处理过程中散发的臭气,这是所有城市污水处理厂共同面临的问题。一方面,选择合适工艺,通过科技手段、设计创新有效除臭和阻止臭气散发是城市污水处理厂立足于城区的关键;另一方面,如何处理好污水处理厂规划选址、建设时序与城市建设发展的关系,也值得探索。‎ 二是用地问题。‎ 在寸土寸金的城市地区,选址建设公益性的污水处理设施,越来越困难。同时,随着污水排放量的不断增加、污水处理深度的提高和对污泥处置的新要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当年城市总体规划划定的污水处理设施用地已不足以满足实际建设需要。‎ 三是资金问题。‎ 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将水环境治理作为年度重点投资领域,“十二五”以来,年均投资超过20亿元,比“十一五”时期增长60%以上。但我市水环境治理历史欠账较多,城市污水处理厂和与之配套的管网建设、运行都需要巨额费用。目前污水处理厂建设资金市场化机制活力不足,已建项目投资的60%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投入。投资渠道单一,水环境保护投资明显不足。‎ 四是污泥循环利用问题。‎ 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物。随着城市污水处理程度的提高,城市污泥产量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目前全市年产生干污泥(含水率85%以下)110.6万吨,但全市污泥处理设施仅6座,年无害化处理污泥48万吨,仅占污泥产生量的43%,给城市污泥找个合适的“出口”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污泥的深度处理,实现对污泥的循环利用,也需要制定最佳环境方案。‎ ‎(四) 污水随意排放,执法难与执法不严并存 哪里违法建设多,哪里污水就随意排放。目前城乡结合部是污水无序排放的重灾区,一方面执法不严,一方面法不责众,导致污水横流。除此之外,还存在偷排现象,例如有少部分未经处理的高浓度垃圾渗滤液接入集污管网偷排,垃圾渗滤液的污水COD浓度是城市一般污水指标的100倍以上,这部分污水加重了河道污染和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负荷,严重影响了再生水品质。而这种行为,一般难于监管,需要行业自律。‎ 按职能划分,违章、违建、排污均有行政管理部门管理,但未形成合力,无照经营商贩排污无人监管;雨水管网是地下工程,监管、排查、取证难度大执法难,现有的监管手段,监管机制,远不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使污水排放没有能够完全置于行政监管和执法的范围内。‎ 三、几点建议 水资源具有多方面的服务功能,既是生命之源,又是生产之要,更是生态之基,是维系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要素。水污染问题既是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也是民生问题;水环境治理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事关首都生态安全、事关市民幸福生活指数,应举全市之力,统一认识、统一部署、部门联动、上下游互动,共同推进。当前,市委市政府正在加紧实施《**市加快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年)》和河湖水环境“百日整治”行动,并初见成效。但是必须看到,**是一个缺水型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大,污染负荷高,水环境承载能力严重不足,生产生活与生态用水矛盾突出,要完成水环境治理工作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需要改进传统的工作方式,在创新思路、创新机制上做文章,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 强化生态文明意识,量水发展、减负发展 强化生态文明意识。应把水环境治理工作作为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生态文明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坚持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出组合拳,统筹解决人口、大气、垃圾、违建、水污染等问题,爱水护水,建设绿色北京。‎ 树立“量水发展、减负发展”的理念。新区规划和新项目审批阶段,一定要有水资源和水环境评估,将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作为城市发展的底线。“节约清水、截流污水、洁净河水”,以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进行控制,减轻水资源压力和环境负荷。严控城市人口过快增长和城市规模盲目扩大,把用水效益和减排治污纳入衡量各级政府政绩的主要指标体系。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引,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大爱水护水宣传科普力度。保护水环境不仅是政府和部门的责任,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应通过媒体、展览、讲座、免费发放宣传册等形式,普及水环境知识和法律法规,宣传河道水体功能区的划分原则、功能要求、保护要求和现状水质;营造“维护良好水环境人人有责,享受优美水环境人人有份”、“我奉献、我享受”、“爱水护水、从我做起”的舆论氛围;让宣传进学校、进社区、进村镇,提高市民的水环境忧患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使爱水护水成为一种社会文化、公众行为和生活习惯;充分调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新闻媒体和志愿者的积极性,共同参与水环境监督和检查,推进水环境保护,共享水环境治理成果。‎ ‎(二) 以恢复河流生态健康为目标,分阶段进行水质目标管理 对河道进行水质目标管理。按照具有活力、稳定和自调节的能力的要求,恢复河流生态健康。不能简单治河,应创新河道治理理念,借鉴欧盟《水框架指令》和美国的经验,以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系统为主导,以保护人类健康、维护生物多样性、实现河流自身生态平衡为基本准则,落实《北京市地表水水功能区划方案》,明确不同水域的功能定位,应对全市425条河流,定量识别各河道的污染源、获得监测数据;逐河明确河道水质目标和现状水质,列出受污染水体的清单,给出受污染水体治理的优先顺序,并向社会公布河流水环境治理达标计划。‎ 一河一策,实现污染负荷总量控制。根据水功能区水体水质目标对污染负荷进行总量控制,依靠科技手段,建立城市水文条件下污染物传输模型和污染负荷优化分配模型,按行政单元分解污染负荷总量,细化污染物减排方案和水环境保护措施,一河一策,以使水环境治理工作实现科学化、现代化。在河道水环境治理过程中,要尊重自然客观规律,减少对河道的控制;加强水系连通,让水流动起来,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保证天然水与再生水的适宜比例,满足河道生态的基本要求。‎ ‎(三) 加快建设污水处理系统,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水环境治理反反复复,几经起伏,可污染问题不但没有根本解决,反而加重。究其根本,在于水环境治理滞后于城市建设发展,污水处理设施还没解决“存量”,更无力应对“增量”。这个历史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严肃规划,统一规划。针对人口规模持续膨胀,污水处理厂规模严重不足问题,应重视规划的严肃性,严把规划关,切实推动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确保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实施。不允许任何人、任何部门凌驾于规划之上,随意更改规划、提高容积率,打乱规划布局,使污水处理设施系统建设处于被动局面。‎ 统一规划集污管网、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厂、粪便处理站、垃圾填埋场、污泥深度处置厂、湿地、绿地系统、多水源利用系统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以绿地形成污水处理厂的空间屏障,解决拆迁难、建设成本高的难题,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多功能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 加快建设、超前建设污水处理系统。应加快推进建成区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步伐,还清旧账;新发展区应超前建设基础设施,实现污水全处理。彻底摆脱污水无处可去,无法处理的困境。针对集污管网不配套,污水不能全收集的问题,应当厂网同步建设,厂、网建设应有合理比例,集污管网要超前于污水处理厂建设,保证资金合理分配和工程发挥应有的效果。‎ 加快建设城乡结合部地区污水处理设施。结合今年市委、市政府拆除违章建设的工作,坚决拆除一批城乡结合部的违章建设,彻底解决这些地区污水无序排放及水环境问题;对于一时拆不了的违法建设区域,应按责任分工,采取临时与永久相结合的方式,建设临时简易的污水处理设施,有效遏制污水直排现象。‎ 对于农村地区的所有小型污水处理站进行统筹规划,根据地理位置、排污量和污水成分等因素进行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区域效应,提高设施的利用率和规模经济效益。‎ ‎(四) 创新投融资机制,解决污水处理厂建设运维问题 创新投融资机制。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作为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事业,必须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主导和带动作用,不断创新投融资模式,建立政企界面清晰、融资灵活多元、政策支持有力、政府监督到位的市场化投融资模式,理顺污水处理价格机制,鼓励和支持多种所有制企业进入,共治水环境、水污染。‎ 各级财政加大对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和管理的支持力度,保障对综合整治和管理、养护的财政资金,并列入财政年度预算;加快推进区县水务投融资平台建设,落实区县土地出让收益10%投入水务建设的配套政策。‎ 统筹好水务建设和土地开发,建立业主开发建设治理机制。努力实现“资金投入→综合整治→创优环境→土地增值→开发经营→效益收益”的良性循环。实施河道治理与沿河土地开发相结合的融资模式,筹集水环境治理资金,减轻政府财政投资压力;通过资金投入到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使周边环境改善,土地快速升值;再通过经营城市,采取承包、冠名、合作经营、房地产开发等方式,解决部分运维资金;最终形成水环境治理与保护良性循环。‎ ‎。加大投入,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依靠专业技术队伍实现郊区污水处理设施的专业化管理。同时,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管理队伍的组织、培训、考核。‎ ‎(五) 加大科技支撑,强化政策扶持 大力推动城市污泥安全处置与产业化。我市的城市污泥主要来自于人们日常生活排放的污水,其中以有机物、营养盐等为主,经过适当处理后,就可变成农用的良好肥料和有关工业的原料。目前制约这一问题解决的重要瓶颈之一,就是缺乏适宜的技术和装备。因此,需要加大科技领域的投入,在研发原创技术的同时,大量引进、消化、吸收及集成既有科技成果,并给予政策性补贴,推动快速形成以城市污泥系列产品为标志的绿色资源产业,通过在植树造林、改良土地、园林绿化、建筑建材等领域的应用,依靠价格优势,实现城市污泥处理、处置的良性循环,变废为宝。‎ 提高污水处理科技水平。通过借鉴和优化设计方案,依靠新技术研发提高污水处理除臭的技术水平,解决困扰周边居民的环境影响问题。‎ ‎(六) 加大执法力度,实现行政执法全覆盖 提高依法控污能力。要在“严”字上做好文章,实现行政执法全覆盖,巩固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成果。行政执法部门不仅要对已获得《水污染物排污许可证》、《城市排水许可证》的单位或企业进行监督管理,还有责任和义务对未注册企业非法排污进行对口监督执法,彻底解决职责不清、协调不力的问题。建立重大水事违法案件挂牌督办制度,发生一起,查处一起,实现全社会排污管控无空白,使遵纪守法者受到保护,违纪者无处生存。‎ 进一步完善监管模式。一是加强水环境执法与管理的系统化、社会化,提高公众参与度,形成“政府监管、依法治水、社会监督、行业自律”的监督管理模式。‎ 二是明确责任主体,借鉴天津经验,推进实施行政首长负责制和“河长制”相结合的责任体系,实现425条河在每个行政区均有责任人,并纳入各级政府及其主要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内容。‎ 三是完善水法规配套体系,力求以立法突破带动水环境治理的顺利开展,尽快出台《**市流域水环境区域补偿办法》,修订完善《**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市水污染防治条例》、《**市河湖保护管理条例》的配套政策,为水环境治理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 四是提高水环境监测手段和信息化水平,建立监测网络,公布重要控制断面水质,实时评价监督负荷消减落实情况,为考核提供依据;加大多部门联动和监管,特别是依靠社会公众、环保志愿者共同参与水环境治理的监督工作。‎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