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8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小学科学(心得)之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小学科学论文之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虽然开始推广,但新课程倡导的新教育教学理念很难真正贯彻和落实到教育实践与细节中。这严重影响了学生提问能力和提问意识的正常发展,本文紧紧围绕“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的主题,先从调查存在的遗憾现象入手,同时从提升孩子的提问水平,鼓励孩子多有一个疑问,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等方面试图揭开科学老师的这些困惑。【关键词】:好奇心 提问 年龄 能力 【正 文】:一﹑背 景《科学(3-6)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并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中都对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能力作了明确的表述。应该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们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但教育观念的进步并不等同于教育行为的改观,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学生的问题意识随着年级和年龄的升高而逐渐消逝了呢? 让我们先来回忆学生们提问题时留给大家的叹息。1.老师的漠视,吞噬着学生们提问的积极性“老师,什么是黑洞?”“老师,为什么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边落下?”“老师,为什么我的蚕宝宝会死掉?”……相类似这样的提问,相信每一个科学教师经常会面对。“这个问题你长大了就知道了。”“自己去翻书(查资料)!”“不要整天胡思乱想的。” 这是我们常听到的回复学生没完没了提问的言辞。2.学生们年龄越大,越懒得提问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发现那些学生们越不爱提问题,和他们平时的谈话中发现主要有两个懒的原因:一是已不屑于提出年幼时才提出来的“幼稚”问题。很多六年级的孩子都觉得一、二年级学生提的有些问题很幼稚可笑。他们已不再愿意提出连自己都觉得很好笑的问题了。他们还觉得身边的事物太熟悉了,没什么好问的。有时碰到新奇的事物,无非也就提些“这是什么”“这是为什么”等问题。而对于他们来说,身边能碰到的新奇事物也不是太多的。二是有时即便提出了这些简单的问题,也无法得到答案。于是,渐渐地,他们也就懒得提问了,问题意识也逐渐在消退。3.我有问题要问,不过还是算了吧在平时就有个别学生,他们是很想跟老师说说心里的那点小小的疙瘩,可每每是话到嘴边,又对自己说还是算了,自讨没趣.在与学生们不断接触中,我发现主要是一些学生认为提问是不懂的表现,是笨的表现。老师要批评,其他同学还要嘲笑,”连这么简单的都不懂,笑死了”“不懂就问”,演化成了“问即不懂”,使一些学生羞于提问。 二﹑反 思综观这些留给我们的很多遗憾,其实不难发现: 我们的学生缺少质疑的勇气与能力。我们需要思考,是谁造就了这样的遗憾?这个问题答案很泛,但我们可以从课堂这个载体、教师这个个体去考虑:首先,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的教育态度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正是由于这些冷漠的搪塞,不耐烦的挖苦,使学生们提问的积极性受到致命打击。不少学生产生了一种“问了也白问,不想再问” 的想法。也有不少学生也为自己的“瞎问”感到羞耻。久而久之,学生们爱问的嘴巴便渐渐地失去了问的激情。随之而来的是,他们对新奇世界的好奇心也会逐渐淡化,直至视而不见,冷漠无情。其次,我们发现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学生们对周围日益熟悉的事物已经失去新鲜感,他们没有能力从这些事物中发现并提出新的有价值的问题。同时,他们关注事物的价值取向也在发生着重大改变。但他们在摈弃旧的价值取向的同时,新的价值观还没有形成。而失去了新的兴趣点和价值观的引领,他们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活动也就失去了“方向”和“灵魂”,自然也就不知道该从哪些角度,提出怎样的问题了。而在这个时候,我们的教育却没有给他们以必要的有效指导,这是他们问题意识随年龄增长而淡化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宋代朱熹认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3-6年级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能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三﹑对 策看到这些科学探究活动中呈现的遗憾,我思考着应该怎样关爱孩子们的好奇心,并使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能不断发现并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呢?为此笔者将结合自己具体的教学,来谈谈肤浅的认识。1.提升学生的提问水平学生们天真不羁的思绪确实是一种享受。但时间长了,在欣赏之余,心里总隐隐有一种不太踏实的感觉: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总是过于空泛。“宇宙有多大?”“水从哪里来?”这些问题大眼一看很能体现学生大胆而奇妙的想象力。但仔细推敲,在这一类问题中,到底蕴涵着多少提问者自己的思考呢?如果仅让学生的提问水平仅停留在这个层次上,时间长了,他们自己是否也会觉得乏味呢?高年级的孩子嘲笑一、二年级的学生问题的幼稚,这不正是一个佐证吗?因此,必须引导学生在更真实的情景中发现和提出更具针对性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产生探索欲望和更深层次的思维活动。于是,我开始结合科学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从观察、实验等研究细节中提出问题,并在提出问题时表达出自己的思考和猜测。比如,在教学《用水测量时间》时,我引领学生们一起完成滴漏实验。当学生分别测量30毫升,60毫升,9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完后,他们提出了“为什么积聚同样30毫升的水,所用的时间会如此的不同?”等问题,我就要引导他们注意观察在这个实验当中是谁发生了改变,于是学生进一步提出了“水流的速度是在不断地变化的,那用水怎么计时呢?”等问题。这时的问题已经比一开始提的问题要具体充实了许多,它已经蕴涵了学生对该问题的思考和猜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提出的问题开始发生变化,不再是简单的在一些新鲜事物前后加一个“是什么”或“为什么”了。“星星为什么总是在晚上才能看到?”“ 为什么有的虫子吃树叶时从中间吃,而且要留下叶脉和薄膜,这是不是跟它们牙齿的坚硬程度有关呢?”这些问题不仅反映了学生们对自己提出问题的一些思考,同时也表明了他们已经开始学会如何从熟悉的事物中提出新的问题。2、鼓励孩子多有一个疑问在平时的科学课堂教学工作中,老师们常常有相同的感受,觉得学生太懒了,不爱思考,不爱质疑,有问题不问,即使不会也不问,这让老师们都觉得无策。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对教师既迷信又崇拜,学生对困惑既渴望质疑但又害怕“出错”。思维活动总在我们预先设计的范围内旋转。同时也可能是害怕提问而遭到老师的否定与批评,因此学生已习惯于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即使是错误也无条件地去接受。当面对这样的学情,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试图有扭转乾坤的胆量,鼓励学生质疑,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质疑的勇气和信心迫在眉睫。观察“花生胚芽”后,在众多学生都汇报观察到胚芽时,一学生怯怯地站起来:“老师,我没找到胚芽,这是为什么?”呀!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引导全班同学对他的观察过程进行质疑。有的同学说,可能观察的不够仔细?这位同学说,他很认真。有的同学说,可能在观察中不小心把这个“小生命”碰掉了?这位同学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想了想说,他非常小心。突然,这位学生显得很肯定地说:“老师,会不会是我的种子有问题?” 通过再一次观察,发现原因就出在种子的身上,这是一粒霉烂的种子。我想这个教学片断的价值,不单是找到问题的所在,关键是让这位学生,甚至全班的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当然,在找到真正原因的那一刻,快乐、喜悦、幸福是无法言喻的。 经历这件事后,我发现这个班级学生质疑的勇气有了明显提高。有可能我们面对的还是一些胆怯﹑冷漠的学生,作为科学教师我们有必要煽动学生们重新敢于质疑的“火”,甚至不惜采用“激将法”让学生产生质疑的欲望。激励学生将自己的疑惑提出来,使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质疑的乐趣。3.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对于小学生而言,探究和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则是他们“自我实现”的最好机会。因此,我认为,要切实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兴趣并使之成为一种动力,就必须引导他们真正学会探究,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这也是激发高年级学生对事物产生新的提问激情的重要手段。在科学课教学中,我经常引用学生们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作为科学课教学的内容。一次,五(2)班进行绿豆种子发芽的实验。可是接连几天过去了,有个别小组的绿豆芽长的特别的矮小,学生们非常着急,问我到底是为什么?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组织他们进行了一次“研究绿豆芽生长和什么有关”的主题探究活动。活动中,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假设原因、设计实验、观察搜集数据、分析数据、总结交流等过程,最终找到了影响绿豆芽生长的多种因素,如阳光、水量等等。“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学生们也将在释疑的过程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同时也体现出质疑的价值,对持久的质疑起到了促进与催化作用。质疑能力的培养是一项艰巨而有意义的教育活动。但是质疑能力的培养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学生敢问,这是前提。学生爱问,养成良好习惯,这是关键。学生敢问,爱问还不够,还要使学生会问、善问,能提出有质量的问题,这是培养质疑能力的核心。作为教师,我们要在鼓励质疑的过程中,多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并积极尝试有“疑”必“释”,以最终形成质疑、释疑的学习氛围,这样让全体学生在掌握质疑方法,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培养、智力得到发展,这也是进行质疑问难的最终着眼点和归宿点。【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张红霞著,《科学究竟是什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3、http://bbs.cersp.com/dispbbs.asp?boardid=68id=26291 新思考网论坛——《如何培养孩子的质疑能力》4﹑张奇,沈群,韩志伟.小学科学教学心理学[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