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8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小学科学(心得)之学习科学与小课题探究活动
小学科学论文之学习科学与小课题探究活动 学习科学与小课题探究活动 桐乡六中 杨琳娜 一、探究活动的意义浙江初中科学课程首先顺应国际改革潮流,设计了31个“探索与研究”的学生实践活动,意图是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主题式研究学习的途径,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科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使探索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和发展有一个切实的的落脚点。这就意味着在科学课程中,探究既是教师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和学生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又是课程目标的重要方面,也是选择教材内容的一个依据。二、探究活动有别于传统教学的几点认识1、科学是什么。辞海中的“科学”解释为“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是结果,更是一种过程,科学不仅仅是具体规律性知识的理论体系,更应该是人类获得知识改造社会的活动,是一种人类努力探究的事业。学习科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系列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与获得直接感受和丰富体验的“认识活动” ,即实践和探究活动。2、科学在哪里。科学在书本,在实验室,在电子网络,更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生产实践中,学习科学与学生生活、生产实践互相联系,将学生生活经历与广阔的社会背景联系起来,学习内容建构在事实情景之中,学习具有启发性、趣味性、探索性,实现认识与情感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结合,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学探究无处不在。3、科学如何教。传统教学关注学生“知道什么”,突出教师“教”,上课大多采用讲授法,知识被作为一个结果告知学生,强调知识点考核和死记硬背,没有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自主探究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学生得到了“鱼”,科学素养不高,学生的观察和实践探究能力差。现代科学教学更关注学生的“学”,关注学生怎么才会“渔”,在让学生自己学会并进而会学方面下功夫,教学方法提倡采用学生分组探究等实践活动。4、科学怎么学。学科的本质决定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人类具有探究的天性,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有效途径。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在“做中学” ,在探究中学,在探究中建构知识,促进学生对科学的理解。笔者认为开展初中科学小课题探究活动,以教师提供的或学生自主选择的小课题进行设计和研究活动,给学生在具体的操作程序和方法上构建一个平台。这样的探究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方法和能力、态度和情感在学生自身人格中内化,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发展。三、探究活动的基本策略科学课程改革的亮点,在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凸显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获得积极情感体验,而科学探究活动不只是满足外在需要,更重要的是科学探究活动,具有促进学生发展的内在价值需求,学习科学,要认识和理解科学的本质,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现科学本质和教育本质的结合,实现科学教育的最终目标:促进学生发展。由此,开展科学小课题探究活动,教师的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主体上,“教”与“学”的策略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学生好奇心和保持求知欲。科学课程的学习,教师要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增进对提出问题意义的理解,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案例1:鱼为什么会在水里上升和下沉呢?用气球模拟在水中沉浮,联想到鱼鳔收舒,思维链接到潜水艇的发明。2、促进学生认知建构。探究活动是一种外在的行为,建构则是一种内在的行为,是探究活动的深入。科学探究活动目的是为了进行有效的认知建构,将科学概念、知识体系转化为个体内在的认知结构,不进行概念建构的探究,学习行为是盲目的、低效的。研究美国的教材《科学探索者》可以发现,科学学习的特点是以思考(怀疑)作为审视的出发点,以实证(科学探究)作为判别的尺度,以合作(论辩)作为全面把握科学内涵的必要途径,以意义建构(理解)作为科学学习的最终目标,因此,从科学学习来看,学生一方面要积极开展探究实践活动,另一方面要通过探究有意识地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即进行建构性的探究式学习。案例2:美国教材中有关密度教学,通篇没有提及密度的定义式(ρ=m/v),但要求学生通过多次测量不同体积水的质量,进而提出改变水的质量或体积是否改变,这样“水的质量与体积比” 的问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作为物质特有的属性密度的概念,掌握用比值来定义物理量和根据密度鉴别物质的方法,提高学生科学归纳能力。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共同体的集体智慧。提倡通过合作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充分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通过多样的、丰富的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和谐的教育环境,由于合作学习小组内提供的学习任务有一定的难度,问题也有一定的挑战性,小组成员之间往往有不同的思路和独特见解,彼此可以通过相互争论、辩驳,吸纳与众不同的观点,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同时个体融洽在集体之中,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的成果,是学习共同体集体的结晶,个人和小组群体共同分享成功快乐,促进科学的有效学习。4、掌握可操作性这个度。谓之“小课题”是针对难度而言,避免大而无当。这种小课题就象树上的苹果,站在树下是吃不到的,想吃就得想办法,可以爬树,可以登梯,可以用竹竿打,可以花钱请别人想办法摘下来等等,这个过程就是操作小课题的过程。谓之“小课题”的另一含义是立足于课堂为主,融合于日常教学中,适当向课外延伸。5、师生在小课题探究中的角色定位。教师以课堂为主阵地,以科学课程资源为载体,将学生知识学习贯穿在探究活动过程之中,教师是学生探究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学生是小课题探究活动的主体。初中学生搞“小课题”探究活动,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书本知识为切入点,在探究活动中培养科学意识,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给学生提供一个演示自己才能的平台,学生展现学习、成长的经历,感悟困惑、挫折的心理。从功利角度而言,学生搞课题研究并非指望出大成果,探究活动只是一种学习方式,学生亲历过的事情可能一生难忘,这对学生才能、智慧发展有长效的回报。正如英国皇家学会在1985年指出,“改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是对未来的投资,这种投资能够促进国家的繁荣,提高公共和个人的决策质量、充实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四、探究活动的内容选择在科学探究中,创设情境,启发思考;组织讨论,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争辩与反思,质疑和释疑;情感和态度,激励与评价;学业与成果,作品和报告;开放思维,开放课堂,开放时空。可以构筑丰富多彩的小课题探究平台。1、科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运用。从重力学习联想到大气压,液体压强和浮力知识,链接“神舟”5号飞船、潜水艇的基本原理。研究动植物如何利用能源以及运动力学的原理等。2、参加一个探究活动,获取一个技术性成果感受。探究自然界和生活中光和电现象,自行车增大摩擦力的措施等。3、自然观察探究,实验探究,文献调查探究等探究方法的学习。观察学校桂花生活习生;探究我们的地区气候特性;SARS病原体、禽流感是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通过文献和网络调查,展开一系列问题,进行探究活动。4、运用不同学科知识技能和方法综合研究一个问题。水对生命体及经济的发展的意义;洗洁精的污染试验。5、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废电池对水质的污染;化工厂和度假村的选址。看美国NBA,话青少年的运动和能量需要。6、增进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和评价能力。地形与农业耕种策略;湿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从叶脉结构话新材料科学应用,学生科学实验中应用数据图表进行评价的方法等等。 (附案例) 参考文献:1、方红峰,论初中《科学》教材的设计,新课程《科学》教师培训解读。2、裴娣娜,我国学校科学教育的政策与改革思路,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第7期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4、林崇德·学习策略,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5、项红专·初中科学探究活动设计,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6、美国·科学探索者(7~9年级),浙江出版社,2003年2月。 五、小课题探究活动案例 1、实验目的:探究小麦种子的成分2、材料和仪器:小麦种子、面粉、花生、碘酒、滤纸、试管、试管夹、细铁丝、酒精灯、火柴、镊子。3、探究时间:1课时4、探究过程: 师 生 点 评 平时我们吃食物获得了能量,是什么物质提供能量呢?种子中有哪些成分? 小组讨论提出各种可能的成分 创设问题情境 大家刚在说的,在科学上称为什么? 假设(猜测),学生尝试用科学实验证明,积极讨论,发挥学习小组集体的智慧 建立假设 种子的成分是隐性的,我们想办法使其显性化? 指导学生利用实验仪器、材料、设计实验方案,并检验种子成分。 探究1:取面粉滴加碘酒,现象 。 探究2:将花生挤压后涂在滤纸上,观察 。 探究3:种子内有水?将种子放入试管内用火烤一烤,怎样? 设计实验方案并检验 (以种子为载体,给学生提供探究活动的平台) 小麦种子能燃烧吗?产生什么?种子表面有什么物质? 探究4:用细铁丝拴住小麦粒在酒精灯上烧,有 产生,种子表面逐渐变为 。 交流与评价 师生互动归纳小结: 水(烤一烤有水珠) 无机物 不能燃烧 无机盐(燃烧后有灰分) 种子 淀粉(碘蓝试验) 有机物 蛋白质(燃烧时有焦毛臭) 能燃烧 脂肪(挤压有油迹) 得出结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