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秋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作业终结性试题及答案
试述邓小平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020 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大作业终结性试卷一 论述题: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辩证 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地分析国际形势, 确定了我国新时期的国际战略和外交路线。邓小平外交思想 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指导我国对外工作的强大思想 武器。 理论联系实际,试述邓小平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影 响。(100 分) 答: 一、谋求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是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的出发点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对外政 策是对内政策的延续。邓小平反复强调指出,要搞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需要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也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这就确定了新时期对中国外交 的内在的客观要求。所以,“我们的对外政策,就本国来说,是要寻求一个和平的环境 来实现四个现代化”。①“我们把争取和平作为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争取和平是世界 人民的要求,也是我们搞建设的需要。没有和平,搞什么建设!”② 和平是建设的前提。新中国成立后,虽然我们党也曾提出要大规模地进行现代化建 设,但是我们却未能将工作重点真正转到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这除了指导思想 上判断失误和“左”的干扰外,我们所始终面临的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特别是紧张的 周边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历史经验说明,没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就不可能 安心地进行现代化建设。要实现中华民族求富求强的雄心壮志,分“三步走”基本实现 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艰巨过程,需要长时间的和平环境。“一打仗,这个计划就吹了, 只好拖延”。“我们提出维护世界和平不是在讲空话,是基于我们自己的需要,当然也 符合世界人民的需要”,③所以,中国的对外战略也只能是服从和服务于这个需要。 实行对外开放更是要求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在当今这样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经 济生活日趋国际化的社会里,国际关系中的经济因素比重大大增加,关起门来搞建设是 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过去,由于某些国家和集团先后对我国实行封锁 和压抑政策,我们自己又没有学会利用国际条件,使我们处于隔绝、孤立状态,未能赶 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总结历史经验,邓小平指出,要实现现代化,必须有一个正确 的开放的对外政策,必须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学会利用有利的国际条件。 二、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新判断是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的重要依据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能不能争取到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对战争与和平问 题作出客观、准确的判断,是至关重要的。 在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党曾认为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种思想认识,有 其深刻的历史原因。特别是 60 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和美国侵越战争之后,中国深感战争 的威胁,思想上和工作上始终处于一种临战的状态,基于这种状况,我国制定了相应的 内外政策。进入新时期后,邓小平经过对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周边环境的冷静观察和科学 分析,作出了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新判断。这一新判断是逐步形成的,主要经历了两 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初,认为战争不可避免,但可以延缓,争取较长 时间的和平是可能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虽然认为战争不可避免,但他观察 到两个超级大国全球性战略部署尚未准备好,战争一时还打不了,只要世界和平力量共 同努力,战争可以推迟和延缓爆发。进入 80 年代,邓小平就明确提出争取较长的和平 时间是可能的。1980 年 4 月,他在会见世界银行行长麦克拉马拉时说:“采取有效措施, 八十年代的危险可以渡过,不是不能渡过的。我们说争取二十年的和平环境是可能的”。 第二个阶段,从 80 年代中期起,认为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但世界和平的力量超 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战争是可以避免的。1984 年 11 月 1 日,邓小平在军委座淡会上 谈对战争问题的看法时说:“讲战争危险,从毛主席那个时候讲起,讲了好多年了。粉 碎‘四人帮’后我们又讲了好久。现在我们应该冷静地做出新的判断。这个判断,对我 们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这个判断,一天诚惶诚恐的,怎么能够安心地搞建设?”1985 年 6 月 4 日,他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又精辟地论述了关于战争问题的新判断的客观依据, 指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此 后,他又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认识,明确提出了战争可以避免的观点。 三、对时代主题的新论断是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的基础 进入 80 年代后,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从实际出发,指导我们党对当 今时代主题的把握,实现了一个由“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的重大转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50 年代出现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 义两大阵营对立的格局,60 年代又形成了美苏争霸和第三世界崛起的格局。与此同时, 战后兴起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推动了主 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调整,加深了生产、资本国际化的进程和国 家间的经济联系,也造成了南北差距的扩大。到了 80 年代,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问题日 趋突出。发达国家需要进一步发展经济,发展中国家也普遍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巩固 政治独立的重任。共同的发展愿望对保持世界的稳定与和平提出了新的要求。邓小平高 瞻远瞩,透过世界政治、经济、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等的差异,从错综复杂的国际矛 盾中,抓住了主要矛盾,果断地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问题”的科学论断。 关于和平与发展问题,是许多年来世界政坛上的重要话题。但是,说它是“两个最 根本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进而概括为“当今世界的两大问题”进行全 面深刻论述的,是邓小平。80 年代初,他就将和平与发展问题联系起来分析和思考国际 问题.1982 年 1 月 1 日,他在会见阿尔及利亚财政部长亚拉时就说,现在世界上“不仅 有‘南北’、‘东西’问题,还有‘南南合作’”。1984 年,他在会见外宾时多次强调 指出,现在世界上问题很多,有两个比较突出,一是和平问题,二是南北问题,其他许 多问题,都不像这两个问题关系全局,带有全球性、战略性的意义。1985 年 3 月,他进 一步明确地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问题”的科学论断。 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问题”的论断,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变化 的本质特征,体现了现在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问题学说在当今 世界的最新发展。这一科学论断,为我们党和国家调整对内对外政策,集中精力进行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 (开卷) 论述题:进入 21 世纪,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 产党人,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形成了科学 发展观。理论联系实际,阐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100 分) 参考答案: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 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 bai 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 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要牢牢抓 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 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 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 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 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 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 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 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 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 极性。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 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同志在 2003 年 7 月 28 日的讲话 中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把科学发展观 写入党章,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把科学发展观 列入党的指导思想 。 答案 2: 科学发展观通常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 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 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 展的一种方法论。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第二,全面发展观。 第三,协调发展观。 第四,可持续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 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不是“坚持”也不是“促进”这么一 个动作,而一定是一种发展观,“科学”是形容词修饰语, 是说这个发展观必须是“科学的”,而不是“非科学的”、“不 科学的”或者“伪科学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