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选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政治学原理》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208)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政治学原理》2022 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208) 盗传必究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 1. 美国政治学家()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这一定义在当今西方社 会 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 A. 马克斯•韦伯 B. 戴维•伊斯顿 C. 汉密尔顿 D. 哈罗得•拉斯韦尔 2. 最先提出政治合法性概念的是()。 A. 布丹 B. 霍布斯 C. 马克斯•韦伯 D. 孟德斯鸠 3. 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家()在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点的时候指出,国家统治=暴力十 文 化领导权,其中,拥有文化领导权使其政治统治合理化。 A. 哈贝马斯 B. 伯恩斯坦 C. 马佐尼 D. 葛兰西 4. 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主要有()。 A. 平等选举原则 B. 直接选举原则 C. 间接选举原则 D. 普遍选举原则 5. 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具体表现在于()。 A. 政治经济文化结构高度合一 B. 官本位 C. “皇权主义”和政治全能主义 D. 权力本位 6.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认为政治主要是()。 A. 经济的集中体现 B. 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 C. 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D. 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7. 现代政治文明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A. 平等原则 B. 宽容和理性精神 C. 自由原则 D. 秩序原则 8. ()被认为是工业化国家的意识形态,至今有 300 多年盼历史。它是封建主义走向衰亡、市场 经 济逐步发展的产物。 A. 自由主义 B. 保守主义 C. 社会主义 D. 无政府主义 9. 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 A. 制度研究途径 B. 权力研究途径 C. 政策过程研究途径 D. 政治功能研究途径 10. 在 2000 多年的历史演变中,()学说成为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最相匹配的政治意识形 态。 A. 墨家 B. 儒家 C. 法家 D. 道家 二、填空(每空 1 分,共 6 分) 11. 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理性经济人,他们遵循着个人利益 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 12 .马基雅维利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13.民主的基础与前提是倡导宽容精神和个人独立。 14.韩非指出,政治就是用权,“先王所期者利也,所用者力也"。 15 .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 16.宪法和个人权利被看成是民主宪政体制下约束政府权力的根本机制。 三、 名词解释(每小题 6 分,共 18 分) 17.政治信仰是人们对特定政治理论、信条、制度等深深的情感卷入。 18.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19.政治合法性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 合作的理解。 四、 简答题(每小题 12 分,共 36 分) 20.政治参与具有哪些特征? 答:(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3 分) (2) 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3 分) (3) 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 (3 分) (4) 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网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 相 关的公共政治生活。(3 分) 21. 统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政治色彩浓厚;(3 分) (2) 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3 分) (3) 政府职能包罗万象;(3 分) (4) 治理方法单一。(3 分) 22. 具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有哪些? 答:(1)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3 分) (2) 神权政治,认为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2 分) (3) 权力政治观,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3 分) (4) 管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2 分) (5) 决策政治观,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2 分) 五、 论述题(20 分) 23. 试述划分“公权”与“私权”的意义。 答:(1)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 (2) 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 (3) 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 (4) 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 (以上要点均须展开论述,否则酌情扣分,只答要点,每点给 3 分)查看更多